不是,妳們,我供養妳們一下,修心地法門,就是作意謙虛其實是離開正念,即便只有普朗克常數那麼短的距離,也是有向量的,簡單說就是有向量(方向+距離)的,這與正念的距離,妳就永遠因為作意要在各種面向謙虛,英文說not right at the moment ,我們佛教徒就用禪那來置換moment,將時間用數學方法,將moment微分為禪那,妳們仔細想,我們就永遠與見性開悟這些“成就”有著“達不到”的距離。 如果當中有人是學者型的資質,應該會有專注在某點的能力,最後加了什麼我不知道,但起碼不會永遠被“作意”將自己推離證果(比如)之外,從理上要了解這是對的,其實負責任或承擔力強的+不常被世俗價值觀染污的練習與成就,才可能比較有機會就事論事。 佛所代表的性德若都永遠在我們的對面,那我們就永遠是在對立的狀態。 所以我們要勇敢一些,特別是修心地法門的,沒錯,笑死人了一天24小時多少秒,就這種粗分的時間下,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想任何其他偏見/成見/刻板印象,的話,永遠都是離正道一臂之遙,就巨人族那隻臂。😂 我們起來幹掉我們自己的種種作意染污,若自大也是,那麼謙虛亦復如是,這是就哲學思維方法來推的,看看就世間哲學家就有能力提出這種理論了,我們佛法是比這些還擁有更豐富完熟寶藏的學習系統欸。 總地來說,心地法門比較直截,我猜是因為沒有彼岸要去,果地上來說,因為沒有世間思維慣性下的線性世界要去,直接在任何禪那時刻/無盡9999999循環,在當中就在果地了。 阿難尊者說,如是我聞,我則如是我想,心地法門,當時聽到的時候,有一陣子我是覺得哇,對啊,對啊,對欸。 2025年1月2日,送妳們心❤❤❤,聽妳們對談的反應一直都很可愛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