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1成佛之道 主講者:印容法師 (偈頌文):般若本無二,隨機行有別;般若諸經論,於此最親切。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依俗得真諦,依真得解脫。

  Рет қаралды 164

和音寺_法音宣流

和音寺_法音宣流

Күн бұрын

《成佛之道》是印順導師相當重要的一部論作,依據太虛大師的開示,參考宗喀巴的《廣論》,兼之於經論中的體認與見解,綜貫一切佛法而歸一乘,開顯由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而成佛之正道。導師完整地把全體佛法,以義理的開導和修行的指示,從凡夫地的歸敬三寶、聞法趣入,而到五乘共法後,會五歸到「三乘共法」,再會三歸一至「大乘不共法」。令人能清晰地通過理性的隨機適應與自由抉擇,以多生累劫的生命,實踐由凡夫直趣菩薩道乃至成佛的修習歷程。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淨,迴入於大乘。
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緣起大悲心,趣入於大乘。
或以信願入,或智或悲入。或依聲聞入,或天或人入。
趣入大乘者,直入或迴入,相應諸教法,實說方便說。
眾生有佛性,理性亦行性。初以習成性,次依性成習;
以是待修習,一切佛皆成。發心名菩薩,眾生之上首。
世出世功德,悉由菩薩有。菩薩之所乘,菩提心相應,
慈悲為上首,空慧是方便。依此三要門,善修一切行;
一切行皆入,成佛之一乘。菩薩之學處,十善行為本,
攝為三聚戒,七眾所通行。退失菩提心,嫉慳與瞋慢,
障於利他行,違失大乘戒。總攝菩提道,六度與四攝;
漸入於諸地,圓滿佛功德。身及諸受用,三世一切善,
為利諸眾生,無惜而行施。下士為己施;中士解脫施;
利他一切施,是則名大士。財法無畏施;難施殷勤施。
聞施心歡喜,勝於寂滅樂。或有不應施,自他及所為。
施以捨心勝,常修於意樂。三輪處處著,是施名世間;
三輪空相應,出世波羅蜜。戒斷於損他,普施無所畏。
失戒眾患本,惡趣亦貧困。持戒三善本:增上決定勝;
為他淨尸羅,則入於大乘。受持淨戒者,如護於浮囊。
不輕於毀犯,持犯俱不著。攝護於眾生,菩薩修忍度。
耐怨安受苦,及諦察法忍。瞋他有何益?自他增憂苦。
瞋火燒善根,忍則五德具。施戒及安忍,多為在家說。
廣聚福資糧,是佛色身因。佛說精進度,福智之資糧。
無厭心如海,力盡而不止。推延著世樂,自輕心怯弱。
滿果亦難行,久處於生死,資糧廣無邊,練心勿退屈!
怯弱下劣者,希求易行道。佛有勝方便,攝護於初心。
於中殊勝者,往生極樂土,彌陀佛力持,不退於菩提。
不捨現法樂,而向於菩提,藥師大悲願,東方現淨土。
勝解堅固力,歡喜休息力,能修於四力,精進不為難!
三乘諸勝德,悉由定慧生。修習止觀者,應先修習止;
止成觀乃成,次第法如是。依住堪能性,能成所作事。
由滅五過失,勤修八斷行。懈怠為定障,信勤等對治。
正念曾習緣,令心不餘散,明記不忘念,安住而明顯。
聖說是所緣,能淨惑障者,或順於正理,能向於出離。
大乘多修習,念佛與念息。念佛由意念,真佛非像佛;
觀相而持心,善識於方便。念息數隨止,非風非喘氣。
覺了沈與掉,正知不散亂。為斷而作行,切勿隨彼轉。
滅時正直行,斷於功行失。內住亦續住,安住復近住,
調順及寂靜,次最極寂靜,專注於一趣,等持無作行:
聖說止方便,不越九住心。若得輕安樂,是名止成就。
明顯無分別,及妙輕安樂,是道內外共,由觀成差別。
般若波羅蜜,最尊最第一!解脫之所依,諸佛所從出。
現證由修得,修復由思聞;善友及多聞,實為慧所依。
般若本無二,隨機行有別;般若諸經論,於此最親切。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依俗得真諦,依真得解脫。
世俗假施設,名言識所識。名假受法假,正倒善分別。
自性如何有?是觀順勝義。苦因於惑業,業惑由分別,
分別由戲論,戲論依空滅。諸法因緣生,緣生無性空;
空故不生滅,常住寂靜相。法不自他生,不共不無因;
觀是法空性,一切本不生。我不即是蘊,亦復非離蘊,
不屬不相在,是故知無我。若無有我者,何得有我所?
諸法性尚空,何況於彼我!惑業由分別,分別由於心,
心復依於身,是故先觀身。無我無我所,內外一切離,
盡息諸分別,是為契真實。真實無分別,勿流於邪計!
修習中觀行,無自性分別。以無性正見,觀察及安住。
止觀互相應,善入於寂滅。善哉真般若!善哉真解脫!
依無等聖智,圓滿諸功德!法性本無二,隨機說成異。
了義不了義,智者善抉擇。諸法從緣起,緣起無性空;
空故從緣起,一切法成立。現空中道義,如上之所說。
一切法無性,善入者能入。或五事不具,佛復解深密。
或是無自性,或是自相有。緣起自相有,即虛妄分別。
依識立緣起,因果善成立。心外法非有,心識理非無。
達無境唯識,能入於真實。或以生滅法,縛脫難可立,
畏於無我句,佛又方便攝。甚深如來藏,是善不善因。
無始習所熏,名為阿賴耶。由此有生死,及涅槃證得。
佛說法空性,以為如來藏。真如無差別,勿濫外道見!
方便轉轉勝,法空性無二。智者善貫攝,一道一清淨。
成熟眾生道,佛說以四攝:布施及愛語,利行與同事。
初修菩提心,習行十善業;成就心不退,入於大乘道。
以諸勝解行,廣集二資糧;經一無數劫,證入於聖位。
初住極喜地,生諸如來家,斷除三種結,施德最增勝。
戒德滿清淨,名為離垢地。發光地忍勝,慧火除諸冥。
進滿修覺分,燄慧見無餘。難勝靜慮勝,善達諸諦理。
第六現前地,慧勝住滅定,佛法皆現見,緣起真實性。
常寂常悲念,勝出於二乘。遠行於滅定,念念能起入;
方便度熾然,二僧祇劫滿。進入不動地,無相無功用,
盡斷三界惑,大願極清淨。以如幻三昧,三有普現身。
善慧無礙解,圓淨一切力。第十法雲地,諸佛光灌頂,
智增澍法雨,長善如大雲。菩薩所修道,三祇歷十地。
頓入與漸入,隨機有差別。三僧祇劫滿,登於妙覺地。
佛身最寂滅,平等無分別。如彼摩尼珠,妙用利群生。
法性所流身,念念現一切:佛事菩薩事,二乘眾生事;
三世盡十方,依正悉無礙。於一現一切,一切入於一。
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大悲三不護,妙智佛功德。
佛住於淨土,十八事圓滿;與諸菩薩眾,受用於法樂。
諸法真實義,及證真實慧,無變異差別,是故無別乘。
佛得不動身,悲願化三有,示淨或示穢,咸令入涅槃。
為除眾疲乏,化作可愛城;終示真實相,故唯一佛乘。
一切諸善法,同歸於佛道;所有眾生類,究竟得成佛。
#成佛之道 #印順導師 #佛法概論 #和音寺

Пікірлер
哲學與人生 05. 蘇格拉底
1:45:04
臺大開放式課程 NTU OCW
Рет қаралды 273 М.
The evil clown plays a prank on the angel
00:39
超人夫妇
Рет қаралды 53 МЛН
人是不能做到吗?#火影忍者 #家人  #佐助
00:20
火影忍者一家
Рет қаралды 20 МЛН
無量壽經簡註易解(13上)
44:05
蓮宗念佛堂-淨宗學會
Рет қаралды 33
蔣勳:寂寞沙洲冷 【2016 博群大講堂】
2:02:11
icarecuhk
Рет қаралды 979 М.
2018 0701 佛光山長老 依空法師  佛學講座【華嚴經和人間菩薩道】
2:10:12
IBPS Montreal佛光山華嚴寺
Рет қаралды 96 М.
哲學與人生 10. 儒家的風格
1:45:11
臺大開放式課程 NTU OCW
Рет қаралды 191 М.
人性問題之探討 | 111-2 人文與科技的對話
1:44:31
臺大演講網
Рет қаралды 442 М.
溫故知新談儒家 | 文化科技系列講座
1:52:22
臺大演講網
Рет қаралды 331 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