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幅名人自題對聯:蘊藏千古智慧的經典對話,領悟名人內心的寧靜與遠志

  Рет қаралды 2,669

Xiaoer

Xiaoer

Күн бұрын

1.東壁圖書府; 西園翰墨林。 (高啟自題聯)
高啟(1336年-1374年),字季迪,號青丘子,元末明初著名詩人。 這副對聯描繪了書香滿溢的書齋和翰墨芬芳的園林,體現了文人的書卷氣息與對生活品位的追求。
解析:
“東壁圖書府”,這是將書齋比作圖書館,東壁作為書籍擺放之處,象徵知識的積累與文化的傳承; “西園翰墨林”則是文人筆墨的天地,西園比作翰墨林地,充滿文人雅士的氣息。 這副對聯表達了作者對書香生活的熱愛以及他對文雅環境的嚮往,顯現出典型的士人風雅,既表達了對書籍和書法藝術的鍾愛,也蘊含了對知識世界的嚮往。
2.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鄭燮自題聯)
鄭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揚州八怪”之一,以畫竹聞名。
解析:
“室雅何須大”,意思是房間的雅致不在於空間的大小,而在於情趣和內在的韻味; “花香不在多”,指的是花的香味不依賴於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品質。 鄭燮的這副對聯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簡單和質樸的追求,強調心靈的淡泊與高雅,而非物質的追求。 他以竹為友,表現出不貪圖奢華、但求心安的生活態度。
3.斯文在天地; 至樂寄山林。 (康有為自題聯)
康有為(1858年-1927年),清末維新變法領袖、思想家。 他推崇儒學,又在維新運動中推動西學東漸,提倡改革。
解析:
“斯文在天地”,意思是文人之道、斯文之風存在於天地之間,永不湮沒。 儒家的“斯文”不僅指文學,更代表著文明和道德精神的傳承; “至樂寄山林”,表達了康有為對山林生活的嚮往,寄情於自然,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無窮樂趣。 這副對聯展現了康有為既堅持儒學傳統,又熱愛自然、尋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4.養心莫善寡欲; 至樂無如讀書。 (鄭成功自題聯)
鄭成功(1624年-1662年),明末著名抗清將領,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
解析:
“養心莫善寡欲”,意指養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欲望。 儒家思想一向強調寡欲、清心寡欲作為修養心性的管道; “至樂無如讀書”,則是強調讀書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修身養性,讓人在精神層面獲得充實與滿足。 鄭成功雖然以軍功聞名,但他在這副對聯中表現出了一比特文人武將的內心修為。 他提倡節制欲望,並認為精神的至高享受在於讀書,這也映射出他內心對於傳統儒家價值觀的認同和追求。
5.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冼星海自題聯)
冼星海(1905年-1945年),中國近代著名音樂家,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等經典作品,被譽為中國現代音樂的奠基人之一。
解析:
“豈能盡如人意”,即事情不可能完全按照別人的意願發展,人生往往充滿了難以掌控的變化和不如意; “但求無愧我心”則體現了他對自己內心的忠誠,追求的是無愧於自己的良知和信念。 這副對聯簡短而有力,既道出了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也體現了冼星海作為藝術家和愛國者的堅韌精神。 他在音樂創作和抗戰歲月中堅持理想,不隨波逐流,秉持著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
6.每臨大事有靜氣; 不信今時無古賢。 (翁同龢自題聯)
翁同龢(1830年-1904年),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和書法家,他在朝中影響力極大,尤其在光緒年間對變法維新有所推動。
解析:
“每臨大事有靜氣”,表達的是在面對重大事務時應保持冷靜、沉穩的態度,這種“靜氣”體現了處事不驚、心中有定力的精神風範; “不信今時無古賢”則是強調古今賢者常有,只是我們不應妄自菲薄,應該相信在當時的困境中同樣有傑出的人才。 這副對聯表達了翁同龢的儒家信念和他在政治動盪中的淡定從容,顯示了他對人才的信任和對國家未來的期望。
7.潑墨為山皆有意; 看雲出岫本無心。 (陶紹原自題聯)
陶紹原,近代書畫家,擅長山水畫。
解析:
“潑墨為山皆有意”,意為畫山時,每一筆潑墨都有其深意,山水畫中的山是畫家的心象體現; “看雲出岫本無心”,則表達的是自然現象的隨性、無意,雲從山谷中飄出,毫無刻意而自成一景。 這副對聯以山水畫為喻,既體現了畫家對於筆墨藝術的思考,又表達了自然的無為之美。 通過對聯,陶紹原展現了對藝術與自然的結合,在無心之中達成了有意的創造。
8.看花臨水心無事; 嘯志歌懷意自如。 (黃慎自題聯)
黃慎(1687年-1768年),字恭壽,號癭瓢子,清代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為“揚州八怪”之一。
解析:
“看花臨水心無事”,描述了作者看花賞水時內心平靜、無憂無慮的狀態,體現出一種閒適安然的生活態度; “嘯志歌懷意自如”,則表達了他放聲長嘯、抒發志向時的自由和豪邁。 黃慎的這副對聯充滿了對自然美景的描寫,同時也透露出他內心的灑脫與不拘一格的性格特質,展現了文人畫家的獨特精神世界。
9.萬象函歸方丈室; 四圍環列自家山。 (黃遵憲自題聯)
黃遵憲(1848年-1905年),清末著名外交官、詩人和學者,宣導變法維新,是中國近代化的先驅之一。
解析:
“萬象函歸方丈室”,形容世間萬象、宇宙萬物都彙集於一個書房之中,體現了書房雖小,卻能容納廣闊天地,象徵著精神世界的豐富和廣博; “四圍環列自家山”,意為四周山水環繞,表現出歸隱山林、自得其樂的寧靜生活。 黃遵憲通過這副對聯,表達了他對自然的喜愛以及在書房中品味山水、領略萬象的雅致生活,反映出他作為詩人對自然和學問的深刻理解。
10.清風明月不論價; 紅樹青山合有詩。 (梁啟超自題聯)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清末民初著名學者、政治家和文學家,是中國近代思想啟蒙的重要人物之一。
解析:
“清風明月不論價”,形容自然界的清風和明月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象徵著自由和美好; “紅樹青山合有詩”,則指出自然景色中,紅樹與青山相映成趣,自然美景與詩情融為一體。 梁啟超這副對聯表現出他對自然的喜愛與對詩意人生的嚮往,清風明月代表的是一種超越世俗的高潔追求,而紅樹青山中的詩情畫意則是他作為文人志士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感悟。
11.提筆四顧天地窄; 長嘯一聲山月高。 (朱方湖心亭聯)
朱方(生卒年不詳),這副自題聯來自他在湖心亭的題聯。
解析:
“提筆四顧天地窄”,意為當提筆寫作時,環顧四周,天地仿佛變得狹窄,意指文人的世界有時似乎局限在書齋之內; “長嘯一聲山月高”,則是通過一聲長嘯,表達了心中的豪情壯志,仿佛在高高的山月之下得到了釋放。 這個對聯表達了作者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文學創作時的廣闊心境,象徵著在文學創作中尋求精神自由與超越的追求。
12.莫對青山談事世; 休將文字占時名。 (郁達夫自題聯)
郁達夫(1896年-1945年),近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和革命者。
解析:
“莫對青山談事世”,意為面對青山時,不應再談論世俗的煩惱,青山象徵著遠離喧囂的純淨與寧靜; “休將文字占時名”,表達了對不追逐世俗功名的看法,認為文字的創作不應是為了獲取名利。 這副對聯展現了郁達夫對世俗功名的淡泊和他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嚮往,反映了他崇尚精神自由、輕視名利的價值觀。
13.體道魚遊進活潑; 消閒墨舞呈天真。 (趙金光題聯)
趙金光,近現代書法家,以行書見長。
解析:
“體道魚遊進活潑”,比喻如同魚兒在水中自在遊動一般,領悟大道,生活得自由活潑; “消閒墨舞呈天真”,意指消磨閒暇時光,揮灑筆墨時表現出心中的純真與自然。 這副對聯表達了趙金光對生命的自在理解和他對書法藝術的熱愛,通過墨舞展現天真,這種生活態度透露出瀟灑自在的人生態度。
14.詩賦於光風霽月; 琴操在流水知音。 (趙逢明自題聯)
趙逢明,近現代文人,以詩文和琴藝聞名。
解析:
“詩賦於光風霽月”,意思是在光風霽月這樣美好的天氣下作詩賦文,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美景中得到靈感與啟發; “琴操在流水知音”,則是指琴藝在流水聲中奏響,與知音相和,暗喻有知音相伴的琴藝最為動人。 這個對聯展示了趙逢明對自然和知音的依賴,既反映了他在詩賦琴操中的追求,也表現了他對友誼的珍惜與欣賞。
15.星河層裏星河轉; 日月樓中日月長。 (豐子愷自題聯)
豐子愷(1898年-1975年),中國近現代畫家、散文家和翻譯家,作品充滿人文情懷。
解析:
“星河層裏星河轉”,意為在天上的銀河中,星辰在緩緩運轉,象徵著宇宙的壯美與永恒; “日月樓中日月長”,描述了日月在樓閣中交替昇落,日月的變化象徵著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的迴圈。 這副對聯充滿了豐子愷對宇宙和自然的哲思,表現了他對天地萬物的敬畏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悟,寄託了他對生命和時間的無限思考。
16.筆下留有餘地步; 胸中養無限天機。 (姚鐵松自題聯)
姚鐵松,現代書畫家,以書法見長。
解析:
“筆下留有餘地步”,意為在書畫創作中,筆墨應留有餘地,保持一定的空間與意境,象徵創作中的含蓄美; “胸中養無限天機”,則是說內心應涵養廣博的智慧和天機,具有廣闊的胸懷與眼界。 這副對聯展現了姚鐵松對書畫藝術的理解,強調創作中的含蓄美與內心世界的豐富,並表達了他在藝術創作中追求高雅意境的審美觀念。
17.天上何曾有山水; 人間豈不是神仙。 (普深和尚清凉台聯)
普深和尚,佛教高僧,以禪修和書畫聞名。
解析:
“天上何曾有山水”,指出在天上並沒有山水,山水之美是人間的獨特景象; “人間豈不是神仙”,則是反問道,如果能在世間享受美景與悠然的生活,那人間不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嗎? 普深和尚的這副對聯充滿禪意,強調的是人在生活中能够體會到的超脫和自在,表達了他對人間美好生活的讚美和對世間自在生活的理解。
18.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 言行要留好樣與子孫。 (袁崇煥自題聯)
袁崇煥(1584年-1630年),明末著名抗清將領,以抵禦後金入侵聞名。
解析: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意為做人做事的心術、動機必須要對得起天地良心,不能違背天理道義; “言行要留好樣與子孫”,則強調言行舉止應當為後代樹立榜樣,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正直與光明的道德傳承。 這副對聯表現了袁崇煥作為一比特忠誠的將領和道德楷模的信念,既體現了他對自身行為的高標準要求,也流露出他對後世子孫的殷切期望。
19.春隨香子蘭前年絕; 人與梅花一樣清。 (徐霞客自題小香山梅花堂)
徐霞客(1587年-1641年),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以撰寫《徐霞客遊記》聞名。
解析:
“春隨香子蘭前年絕”,描寫了春天的氣息隨著香子蘭的凋零在前一年已然消逝; “人與梅花一樣清”,表達了作者與梅花一樣清雅純潔的高尚品格。 徐霞客這副對聯描繪了自然景物的變化,同時也表現出他內心的清高脫俗,梅花常象徵堅韌與清潔,正如他在風雨中不屈不撓面對困境的精神追求。 這副聯也展現了徐霞客在清雅的自然環境中尋求心靈寧靜的生活態度,傳達了他對自然的熱愛與個人品格的堅守。
20.白鳥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 (張英自題聯)
張英(1637年-1708年),清代著名官員、書法家,曾任禮部尚書、吏部尚書。
解析:
“白鳥忘機,看天外雲舒雲卷”,描寫了白鳥飛翔時無心機算,只在天際看著雲朵自在地舒卷,這表達了一種順應自然、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 “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則是說青山永不衰老,無論庭前花開花落,它依然巍然不動,象徵著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輪回。 這副對聯體現了張英對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追求一種超越世俗紛擾、安然面對人生起伏的生活態度,表現了他內心的平靜與淡泊。

Пікірлер: 2
@kiatan300
@kiatan300 2 ай бұрын
第十五: 星河界裏星河轉 (不是星河層裏)
@kiatan300
@kiatan300 2 ай бұрын
第十九: 春隨香草千年艳 人与梅花一樣清 (不是“春隨香兰子千年絕”,八个字对七个字,真是千古“絕對”啊!且還对这八字作了似通不通的解释,高明啊!请问香兰子是什么东西?) 此聯是徐霞客遊張家港時題的。 建议编者在發文前再三审核,以免误人子弟。
Сестра обхитрила!
00:17
Victoria Portfolio
Рет қаралды 958 М.
When you have a very capricious child 😂😘👍
00:16
Like Asiya
Рет қаралды 18 МЛН
UFC 310 : Рахмонов VS Мачадо Гэрри
05:00
Setanta Sports UFC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 МЛН
Quando eu quero Sushi (sem desperdiçar) 🍣
00:26
Los Wagners
Рет қаралды 15 МЛН
为什么要去现场看书法展
22:03
有点艺思哦
Рет қаралды 29 М.
Сестра обхитрила!
00:17
Victoria Portfolio
Рет қаралды 958 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