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147
00:09 ※第65堂
○二類假實
或是無自性,或是自相有。
○《解深密經》中,就分世俗為二類:『云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假名安立自性差別,乃至為令隨起言說。云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遍計所執相:『此由假名安立為相,非由自相安立為相,是故說名相無自性性』;而依他起是:『此由依他緣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說名生無自性性』。所以這一系的根本立場:「或是無自性」的假有,叫做假說自性,遍計所執相。「或是自相有」的『實有唯事』,叫做離言自性,依他起性。因緣生法是自相有的,是一切法的緣生自性。或說為十八界性,界也就是自性不失的意義。這不是執著而實有性的,從因緣生時,就是這樣自性有的,這與中觀者看作戲論相,似有而實非有的見地,有著根本不同。至於依法而執為實有,是無自性的,那是二家公認的了。
05:15
○假說自性、離言自性
○假說自性:世間所共同認知的一切法,但是並沒言說所詮表的自性。 →妄執
離言自性:對於假說自性的一切法,離開把他當作真實有的執著,也離開把他當作虛無的執著,(離實有、非有二邊),而能夠顯出一切法最終極的本質。→惡取空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為是新發意菩薩故,分別生滅者如化,不生不滅者不如化。
15:01
○《瑜伽師地論》
云何復名善取空者。謂由於此彼無所有。即由彼故正觀為空。復由於此餘實是有。即由餘故如實知有。如是名為悟入空性。如實無倒。
30:23
○依他起自性有的理由
1.聖智所緣故非無
2.避免撥無因果
○依他起、遍計執、圓成實
33:36
○圓成實性:圓滿成就真實的體性
在聖者的智慧上,所能夠證入的真如法性
○在眾緣的依他起法上,徹悟是相無自性,
去除了遍計執(妄執),即是成就圓成實性。
○轉去遍計執,轉得圓成實
39:35
○三無性
○不圓成實性:勝義無自性性
通於依他起、圓成實
○勝義無自性性:清淨的智慧所能圓得的境界
○無分別智位,是沒有能認知的智慧和所認知的境相
42:27
○一切法勝義諦故,無自性性之所顯
○勝義無自性性 空所顯性
○世俗有 依他起有
勝義有 圓成實有
真正的無自性 指 遍計執沒有
○《解深密經》卷3〈分別瑜伽品〉
「當為汝說總空性相。善男子!若於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中,一切品類雜染、清淨遍計所執相,畢竟遠離性,及於此中都無所得,如是名為於大乘中總空性相。」
47:21
○五相:名、相、分別、真如、正智
50:12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四
彼意唯說依他起自性雜染分,非清淨分;
若清淨分,當知緣彼無執,應可了知。
○雜染依他、清淨依他
52:50
○依佛的教說來看,是毫無諍論的。五事具足的,於一切法無自性空,一切唯假名,了解得空是不礙有的,依空所以成有的,能成立一切法,也就能信解而如實通達了。五事不具足的,以為一切空是什麼都沒有,空就是沒有,這當然不能成立一切法,不免誤解,那麼依淺顯明了的新解說,說有自相有的『實有唯事』,也就可以信解一切法空,而漸入佛道了!但後代的瑜伽學者,不能體解如來說教的意趣;不知彌勒、無著的教說,是為了五事不具的根性而說。反而以為:不問根機怎樣,非要依《解深密經》的了義說不可。這樣,問題就來了。一、以為《般若經》的一切法空說,佛當然如實通達,但說得不明顯,容易誤會,所以非依《解深密經》的新解說不可。二、雖不敢指斥龍樹,但解說為龍樹的意思,與自己(解深密說)一樣,反而堅決反對中觀者──一切法性空,一切唯假名的了義說。甚至說:『不應共語,不應共住』,掀起宗派的鬥爭!假使能想起還有五事具足的根機,有『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的深見,那也許可以各適其機,各弘其道,而不必爭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