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31-40章-HQ

  Рет қаралды 5,980

San Chian

San Chian

Күн бұрын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Пікірлер: 1
@hsianghsienwang2542
@hsianghsienwang2542 4 жыл бұрын
道德經(2020EW) 第三十一章 銛襲 (僅供參考) 【原文】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銛襲為上,弗美也。美之,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 故吉事上左,喪事上右。 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故殺人眾,則以哀悲位之;戰勝,則以喪禮居之。 【註】 1. 採用《郭店·老子丙》原文。 2. 參考《馬王堆·老子甲道經》補缺字。 3. 君子,在位者或君王。《易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干幹,夕惕若厲,無咎。」 4. 居則貴左,昇平時期會重視左邊文官意見。居,平時,平居。貴,注重﹑重視。 5. 用兵,調用人馬從事作戰。兵,本義指兵器或武器,亦指軍隊。《說文》械也。 6. 用兵則貴右,作戰時期以右邊武官意見為貴。 7. 非君子之器,不是君王統治的工具。 8. 不得已而用之,無可奈何才會使用它。 9. 銛襲,將武力掩收起來,譬指安靜從容。銛,利器。襲,掩。 10. 得志,某人在事業上獲得成功,達到自己的志願。 11. 得志於天下,在治理國家上獲得成功。 12. 吉事上左,喜事以左邊為上座。 13. 喪事上右,喪事以右邊為上座。 【語釋】 君王在昇平時期會重視左邊文官意見。 只有戰爭時期才會注重右邊武官意見。 這說明武力這種方式,只有迫不得已才會使用,不是君王平時統治的工具。 君王著重把利器收掩起來,而不是把武力當美事炫耀。 那些把武力當成美事的君王,表示他們是以殺人為樂。 喜歡殺戮的君王們,是無法在國家治理上獲得成功的。 古代喜事是以左邊為上座,喪事是以右邊為上座。 這就是軍禮以副將軍位居左列,而正將軍位居右列,等同說明是以喪禮排列。 因此,戰爭造成許多人死亡,本來就應該以悲哀位置來排列。 即便是戰爭勝利,也要如同喪禮來對待。 【要義說明】 道德經本章目的,說明君王如果以武力作為統治工具,表示他喜歡以殺人為樂,將無法獲得天下百姓的認同,致而無法成功治理好國家。 本章採用《郭店·老子丙》原文,代表是戰國時期的老子論點。 經與馬王堆原文或道德經其他文本比對,老子原文被增添一些文句。 主要在於開章所說的,『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如此一來,老子原文被曲解,說明老子觀點是不認同武器、武力或戰爭。 然而,由老子原文論述可知,老子在於不認同把武力,當作平時統治工具。因為,武力是對外戰爭所不得已使用,而且會造成人民傷亡。 如同第三十六章的『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也如同本章所說的『銛襲為上』,是針對人民而言,而不是針對敵人而言。 否則,如果是針對敵人而言,將如第六十九章所說的『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後果將非常嚴重。 所以,本章如同第三十章,都是對『兵強於天下』的對象誤解所致。
It works #beatbox #tiktok
00:34
BeatboxJCOP
Рет қаралды 41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