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六祖壇經智慧課-付囑品/六祖的最后開示

  Рет қаралды 32,422

愛上聽書

愛上聽書

Күн бұрын

Пікірлер: 19
@yulkk123
@yulkk123 8 ай бұрын
這集講得好
@iloveboooook
@iloveboooook 8 ай бұрын
感恩你的收聽與支持
@PeckShanAng
@PeckShanAng Ай бұрын
感谢分享❤
@魯秘
@魯秘 9 ай бұрын
❤感恩善知識,老夫聽書記,詮釋者您最為精闢。
@iloveboooook
@iloveboooook 9 ай бұрын
感恩收聽與支持
@kellypeng4881
@kellypeng4881 8 ай бұрын
❤❤❤
@cctmbpw2
@cctmbpw2 8 ай бұрын
感思分享!🙏🙏🙏
@iloveboooook
@iloveboooook 8 ай бұрын
感恩你的收聽與支持
@jinyuchen7692
@jinyuchen7692 8 ай бұрын
感恩分享🌹🙏阿弥陀佛🙏🙏🙏
@iloveboooook
@iloveboooook 8 ай бұрын
感恩你的收聽與支持 阿弥陀佛🙏🙏🙏
@鄭顯修-r4h
@鄭顯修-r4h 9 ай бұрын
文字是善巧方便不是究竟解脫是類解脫。超越文字悟才是真悟。😊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7 ай бұрын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華嚴宗有圓滿的教義,以「一真法界」統括四法界,依四法界建立「十玄門」。而這四法界十玄門,乃是根據「六相」的道理而建立,所以六相是形成圓融無礙最主要的根本。因此首先就標示一心真如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更何況這部論又是根據百部大乘經的義理所造。然而百部大乘乃是化身佛所建立,是真實教中的權宜之教。現在這部論是總攝權宜之教而會歸於唯一真實,是要顯示出不離權教的真實教義,引導眾生歸向於圓融果海之極致。雖然在論中並未顯說明圓融的道理,但三乘五性、頓漸修證,都會歸於一心果海之本源,而且圓融具足一切性功德,這都是一心的微妙作用。這些義理在華嚴經的教中都講得很完備了,所以在此就不說了,重點只在引攝歸於性海,所以論中最初所歸依的乃是報身佛,乃至最後斷惑所見的也是報身佛。而且,論中的義理明白的說明了染法和淨法都是同一個真如性,是一心的顯相和作用。由一念而緣起了染淨諸法,這個道理跟華嚴經是全然相同,以法界緣起為宗旨,而生起十二緣起法,這就是如來普光明智。由此可知,若要契入華嚴法界,必然要由這部論為入門。)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7 ай бұрын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這是在說明「立義分」中的「是心真如」 。為什麼名「真如」呢?意思就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一法界」也就是指無二的真心,是萬法成因之所依,「界」是「因」的意思。「總相法門體」即是一切聖凡依正因果之總相,皆依此心而為其體。但是這個心體本不生滅,所謂說的「常住真心」。 既然說「一真」,是根本沒有差別之相,而今會有差別,唯是依妄念而有。反過來說,若無妄念,則湛寂一心,就了無差別境界之相了。雖然萭法有差別,但是法法皆是真如,因此說「一切法從本已來,言思路絕,心行處滅」。因為一切言說、名字、分別,都不可得,所以都說「離」來表示。因為這樣的關係,「染」與「淨」都不能使之變異,所以說「畢竟平等」;「生、住、異、滅」四相所不能遷改,所以「無變異」;不屬有為法,所以「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更無別法,因為不虛妄、不變化,所以名「真如」。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若從坐起。去來進止。有所施作。於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淳熟。其心得住。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大乘人修止更殊勝) 這是說明「方便隨緣止」。修止並不是都一直端坐不動,因此指示要隨緣修習,不要中斷。由於觀察久了,功夫漸漸淳熟,心自然就安住在真如三昧,煩惱漸漸調伏,信心增長,就能夠速成不退。這樣的三昧,只要有能信又肯去做的人,就沒有不能得到的,除了不信、障重、我慢的人,不能得入。這些都不是能修行的人,正顯示唯有以信才能得入,所以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就是這個意思。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妄心熏習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業識根本熏習。能受阿羅漢辟支佛一切菩薩生死苦故。二者增長分別事識熏習。能受凡夫業繫苦故。」 這是變易生死之苦跟分段生死之苦。 這是說明:妄心加助熏習無明,導致二種生死之苦。 第一個是「業識」加助熏習「根本無明」,不能離念,所執取的法相不能遺忘,所以令三乘人受變易生死之苦。 第二個是由增長「分別事識」加助熏習「見愛無明」,不明了境界的虛假,就分別執取,起惑造業,因此令凡夫受分段較粗相的生死苦。 「云何熏習起淨法不斷。所謂以有真如法故。能熏習無明。以熏習因緣力故。則令妄心厭生死苦。樂求涅槃。以此妄心有厭求因緣故。即熏習真如。」 這是說明真如內熏無明,發心修行,令成就淨業,這是「本熏」。再以這個清淨因反回熏真如,增長真如的清淨勢力,這是「新熏」。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若有眾生。欲於如來甚深境界。得生正信。遠離誹謗。入大乘道。當持此論。思維修習。究竟得至無上之道。」 從這裡以下是說明「正信」或「誹謗」各有甚麼損益,以勸人修行。 「若有」以下,總顯示三慧的利益,「持」就是「聞慧」,「思」就是「思慧」,「修」就是「修慧」,這三慧是「能入」,而如上所說的一心二門,乃是諸佛所證的甚深境界,這是「所入」,所以必須要修習。 《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造 賢首國師疏 憨山大師解 (這部論的著作,是因為佛入滅六百年當中,小乘行者不信唯心的道理,心外取法,所以多起諍論,外道又多有邪執,破壞正法,因此論主與起悲心,特地造了這部論。所以在下文說到造論因緣時就說道:「為欲除疑捨邪執故。」因為「疑」與「信」是相反的,現在若信此心,那麼疑就自然除滅。 這部論是根據《楞伽經》、《思益經》等百部大乘經典所造,說明了唯心唯識的道理,統歸於一心,是性相二宗的綱要。深入的窮究了迷與悟的根源,也指出修行的方法,正所謂是總攝了如來所說深廣的道理,實在是大教之綱宗,禪門之準則啊!)
@cctmbpw2
@cctmbpw2 8 ай бұрын
没有虚空!万法万物万事不能运行!无自性!一切皆为无有!虚空容万法而不以为然!自性亦復如是!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发挥作用! 🙏🙏🙏
@cctmbpw2
@cctmbpw2 Ай бұрын
不知(心)离道不遠🎉非心无所知!而是心本无心🎉!应无心故与诸法六尘各相不起分别想🎉故於法无所住而生无住心发挥作用🎉而自在🎉何以故?一体同观无二元对立🎉
@陳慶亮-r5o
@陳慶亮-r5o 7 ай бұрын
迷時境轉心,悟了心轉境。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萬法。
@Cindy-b5k
@Cindy-b5k 8 ай бұрын
還是有文字較好啦!
@iloveboooook
@iloveboooook 8 ай бұрын
感恩支持
She made herself an ear of corn from his marmalade candies🌽🌽🌽
00:38
Valja & Maxim Family
Рет қаралды 18 МЛН
IL'HAN - Qalqam | Official Music Video
03:17
Ilhan Ihsanov
Рет қаралды 700 М.
Cat mode and a glass of water #family #humor #fun
00:22
Kotiki_Z
Рет қаралды 42 МЛН
内在生活 The Inner Life | 慕安德烈 | 有声书
3:58:31
约瑟粮仓
Рет қаралды 365 М.
白话《六祖坛经》全集,收藏版!
1:38:46
显密法缘
Рет қаралды 177 М.
六祖惠能 法寶壇經 般若品 精华版 (全) 《了一法師 講解》
4:34:16
道德經  超實用的人生智慧 | 字幕版
2:06:36
說文解書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 МЛН
She made herself an ear of corn from his marmalade candies🌽🌽🌽
00:38
Valja & Maxim Family
Рет қаралды 18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