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23,954
越過山海交接處,沿著花東縱谷來到花蓮光復鄉,阿美族農人Harosang揶揄自己是個懶惰的農夫,因為他一懶惰,動物昆蟲就可以在田裡住下來,他用自然農法栽種稻米,不除草、不施肥、不噴農藥,讓稻作與雜草競爭,強者生存,所以他的田間,滿是螺類、昆蟲甚至還有野兔、山豬出沒。
Harosang種米是思念父親的方式,父親在他四歲的時候就離開,水稻田裡是他最記得爸爸樣子的地方,依稀記得坐著父親的腳踏車或是耕耘機到田裡、田埂邊找鳥窩、父親背著當時孩提的他,走田埂巡水田,靠著背聽心跳聲及呼吸聲,感受到一股安全感,種稻對他來說是思念父親的方式。
人力與收成一直是友善耕作跟慣行農法拉鋸的主因,為了弭平耕作成本,Harosang、王麗娟跟其他五位花蓮縣內從事友善耕作的小農,組成了(Malapaliw)瑪拉巴六合作農場,malapaliw阿美族語指的是互助換工的意思,冀望透過阿美族傳統互助的方式,有效解決人力短缺問題。七個小農互助合作,在務農道路上藉由彼此鼓勵,期待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