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16,543
難度: ★★★
《妙法蓮華經》尾段共有六品講述菩薩行持,有常不輕菩薩、藥王菩薩、妙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和普賢菩薩,他們是菩薩行的代表。佛陀在《法華經》裏詳細講述菩薩行持,是要告訴我們,想得到究竟解脫的話,可以參考這些大菩薩的行為。這些大菩薩因為明白如來的佛果是這樣的不可思議,都以平等心出發去行持,他們在信受佛法之後,都堅定地向著佛果一步一步邁進。
很多人都都會講,要修行、要發平等心和菩提心;要斷惡修善度衆生,理論誰都會講,但哪些人可以作為實質的榜樣讓我們去學習?
菩薩的修行 - 斷惡修善度衆生
佛教的戒,其實都可以歸納為三聚淨戒,亦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用另一套語言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和度一切衆生。「聚」是三類的意思,三聚淨戒就是菩薩三類的修行,菩薩持續地做這三類事情,就能到達佛果這個最終極目標,而斷惡修善的行為就是以願成佛度衆生的菩提心作為支柱。
藥王菩薩是上求佛道--他修了整整二千年,然後得「現一切色身三昧」,他很感恩佛菩薩,所以他燃身供佛。他這樣做不單因為感恩,也因為他體證到平等的空性。佛果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他體證了佛果,離開了我執和法執,能夠放棄自己最貪著的色身,所以他燃身供佛,諸佛稱讚他「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這就是上求佛道。
藥王菩薩下化有情--日月淨明德佛涅槃了,藥王菩薩收取了佛的舍利,建了八萬四千塔,他為了度衆生,便在塔前燃他的一雙百福莊嚴臂,燃了七萬二千歲,於是無數求聲聞的人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菩薩燒掉雙臂,令到無數修小乘,求聲聞的人,回小向大,進取佛果,這就是下化有情。
上求下化需要資本
不過,上求佛道,下化有情需要資本,師父說以我們現在的條件,燒掉雙臂可能會喪命,如果不能肯定自己可以解脫生死,那便沒有資本去燃臂了。既然說要度衆生,便要有所行動,而行動需要資本,積累資本要靠斷惡和修善。斷惡才能去除業障,否則業障現前,例如健康、家庭、朋友、工作等等,都可能阻礙我們修行。最低限度要關閉三惡道的門,如果我們一隻腳已經踏進了地獄,又怎能度衆生呢?所以要斷一切惡,就是攝律義戒。
要積累資本,更需要攝善法戒,即是修一切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是修善,都是攝善法戒。藥王菩薩燃身供佛之前,其實已經用了很多珍貴的寳香供佛,包括海此岸旃檀之香,這種香六銖便價值一個娑婆世界,我們連擁有這種寳香的福報也沒有,又哪來用此香供佛的福報?修大善的資本從修小善累積而來,所以要不斷持續去做。
同樣,下化有情也要資本,衆生沒有飯吃,你要先填飽他們的肚子,他們才會聽你的,因此一定要斷惡修善來積累資本。
我們發了菩提心,想度更多衆生,現在開始便要與衆生結善緣,要饒益一切衆生,就是饒益有情戒。
從藥王菩薩的事跡可以看到一個修菩薩行的衆生,以成佛為目標,他以上求佛道,下化有情作為修行的規範,再以攝善法、攝律儀、饒益有情作為修行的内容,實在是佛弟子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