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讲座】许宏:中国前的“中国”:公元前3500~前1500年的考古世界

  Рет қаралды 74,406

ming ming

ming ming

8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说拙著《最早的中国》写的是作为中国文明史重要节点的二里头王都这一个“点”,那么这个讲题则试图讲述最早的“中国”的由来。文献史学扑朔迷离的追述传说,使我们看那个时代犹如雾里看花。而从考古学的视角,可以追溯东亚“大两河流域”的社会复杂化、国家化、城市化和文明化进程,进而勾画出东亚大陆早期文明史的框架。早期中国由多元到一体的演讲过程是单线进化的吗?中原文化一直就遥遥领先吗?中原地区自公元前二千纪上半叶,进入了史上空前的大提速时代,其契机为何?为什么最早的“中国”出自中原?是青铜礼器及其铸造术,催生了最早的“中国”?为什么二里头都邑有那么多“中国之最”?为什么早期中国的纪年不确切?史书记载的夏王朝被证实了吗?哪些考古遗存可能属“夏”?早期中国文明是土生土长的吗?当时的“中国”与当代的中国有怎样的关联?种种问题,都引人遐思。考古人许宏愿意带您走进3000多年前的“中国”世界,一览那个时代的恢弘与壮阔。

Пікірлер: 216
@user-iq6nu7yp4z
@user-iq6nu7yp4z 7 жыл бұрын
很棒,客观理性有干货,说话时候的表情还特别萌,我都快忍不住要模仿了。
@_lee
@_lee 5 ай бұрын
近期考古发现对中国水稻种植遗存提前到了一万年前,水稻与麦子不同,它需要水和水田,它与水利修建管理相关,说明水稻种植成功是个集体劳动和集体组织的结果,这样形态的农业社会应该说就是一种文明的形成。
@user-kb9qr8ux9e
@user-kb9qr8ux9e 4 жыл бұрын
这位先生的讲座说了一些真话,值得赞扬
@mudken0432
@mudken0432 4 жыл бұрын
江一行 可惜下面的人貌似没有太多认真的听
@wanderknight69
@wanderknight69 4 ай бұрын
​@@mudken0432想听的人自然听的到
@EddieCheong168
@EddieCheong168 4 жыл бұрын
许老师真是好熱心啊!
@user-wv2ct4re8d
@user-wv2ct4re8d 5 ай бұрын
中国三-四千年前历史演变-考古发现 公元2100年前,距今4100年左右, 古城寨,普遍为17公顷,部落时期; 公元2100年到1800年前,距今3800年左右,古城寨发展到30公顷,100公顷规模,城邦时代; 公元1800年前,距今3800年左右,二里头城邦,占地300公顷,中期城邦时代,出现早期王城,王城规模不大; 公元1500年前,距今3500年左右,郑州商城,1300公顷,具有更大规模王城,城邦统一融合,都城时代,早期朝代出现; 公元1050年前,距今3070年左右,殷墟,3600公顷,大规模王城,大量甲骨文发现,商朝中晚期都城; 上述发展对比希腊,罗马城邦,及后来罗马,希腊各国,朝代建立时间,中国进入城邦,朝代的时间很可能早于欧洲。(本句为个人理解) 城邦,城市,都城,大都城在3-4千年前的中国,按考古发现的时间线每200-400年得到一次大规模发展和跃升。每次跃升,城规模都增加3-5倍.殷墟毫无疑问是商中后期都城,那之前300-400年的商城很可能是商中早期甚至商前朝代都城。再早300年的二里头很可能是部落统一后早期王朝的都城。殷墟到商城到二里头之间300-800年,不一定全是商朝,很可能容纳了商前朝代,比如夏朝。(但尚无直接证据证明二里头具体是商,夏或其他王朝) 其他证据逻辑,城邦,都城,大都城发展需要越来越大规模资源,越来越远的供应链,很多资源,如矿物,金属科技树发展,农业谷物发展,文化器物发展都证明统治区越来越大,影响力,物品交流,贸易交流规模越来越大。其次王城规模发展,说明统治阶层发展,发达,统治者人数,家族的直接居住和管理的资源规模越来越大。以上间接证明,村落,部落,城邦,都城,大都城发展必伴随地区,人口和资源的扩大和发展,也就是对应国,朝代出现和发展。 根据许教授讲话总结。可帮助很好理清中国史前时期,国与朝代的发展。最好一开始就给大家列出说明,然后再展开。总分总组织演讲更清楚些。
@yongmeiGao
@yongmeiGao 4 жыл бұрын
很珍惜的讲座。 非常谢谢与大家分享。
@davidhenry352
@davidhenry352 5 жыл бұрын
这样的即专业又接地气的讲座真是太好了
@shanzi1930
@shanzi1930 6 ай бұрын
商朝的甲骨文的载体是龟壳骨头之类,相对较易 长期保存。从甲骨文的已发现的文字量和已破译的文字来看,那些文字的形成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当时的王朝部落不可能没有文献和文字的日常运用。而且当时的文献的文字载体应该是当时比较高级的材料如竹木布帛之类。而那些载体皆宜损毁消失,所以现在找不到了。
@Shane-pm6sv
@Shane-pm6sv 2 ай бұрын
是的 甲骨文是商王与鬼神的私密交流,并非当时官方正式文件/文书。前考古队长唐际根教授介绍过殷墟有文物证明当时人是用毛笔写字的,只是载体没有保存下来。这样想我们要感谢商人重鬼神的占卜活动,为我们带来甲骨文这一无比珍贵的财富👍
@user-jo8ub3xp1d
@user-jo8ub3xp1d 6 ай бұрын
讲得好呀!知识含量极高。讲得非常小心翼翼,生怕引起非议,不小心被扣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当下的中共党文化的氛围之下,真是太难为你们这些真正有良心的考古学者了!谢谢许教授精彩的讲课!
@edaibin
@edaibin 3 жыл бұрын
讲的真不错。
@jiangjiang6726
@jiangjiang6726 4 жыл бұрын
讲的不错,手势太多了,看的人着急,💪💪💪
@user-fy7ru5dn6d
@user-fy7ru5dn6d 7 жыл бұрын
最後的結論實在很好
@ckshine
@ckshine 6 жыл бұрын
最後幾分鐘挺敢說的
@kevinyan333
@kevinyan333 6 ай бұрын
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shanyangqu
@shanyangqu 7 жыл бұрын
good
@JosieZh
@JosieZh 6 жыл бұрын
Junchen Liu g v m
@user-iu2xv9ej5s
@user-iu2xv9ej5s 7 ай бұрын
许宏教授对所谓不动产研究,应该与所谓动产----古董器物所不能区分的。比如研究古代的道路,怎么可以不研究马与车呢?目前出土的文物已经证明马拉轮辐式轮子的两轮车有玉板画出现。我想对考古动产的研究是对考古不动产研究的基础。
@qihanglidong8426
@qihanglidong8426 4 жыл бұрын
@chingyuyu2954
@chingyuyu2954 6 жыл бұрын
有意思⋯中或與宗國細考務必小心進行。線索:古音中、宗無法辯證 期待這方面的解讀⋯我是姬周鄭國之后游氏形象傳禮樂,很期待“文字與發音“的註解。治史人,加油
@zroger6036
@zroger6036 5 жыл бұрын
文献历史学和考古历史学,是交叉定位,综合研究,才能”更近一步的具象观察“,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已经消散,不可能还原的“。
@user-ib5oo7ef1q
@user-ib5oo7ef1q 3 ай бұрын
統治者的需求。
@JoshCaiLovzu
@JoshCaiLovzu 5 жыл бұрын
讲得太棒了!货到干要裂
@wangmary888
@wangmary888 6 ай бұрын
讲的非常好,也很照顾听众的感受。我生在山西,但是很高兴许教授将这些真话,真话比黄金都宝贵。
@user-jl7qp8ju2w
@user-jl7qp8ju2w 7 жыл бұрын
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天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建立在考古学、文字史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分子生物学、口述历史以及神话传说基础上的。一个种族的文明起源,首先要确立它的地理方向,要是地理都弄错了,那就一定要南辕北辙。现代中华文明是由中国各地方各民族共同构建的,但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古代中华文明。自周汉以来似乎史学家已经认定,中华文明起源于河南、陕西,甚或四川、甘肃,并在陕西省人造了几处足以凝聚中华民族灵魂的历史遗迹:姬水、姜水、黄帝陵,四川有大量的禹王庙,甘肃天水甚至有伏羲庙。似乎中国人的祖先华夏族真的来源于这些地方,近代以来炎帝出自西羌几乎成为史学界的主流观点,笔者对这个看法也相信了七八年,甚至反复思考论证过,但是皆不能使整个中华文明历史的起源自圆其说。直到近来阅读了大量学者吴德喜《论红山古国即黄帝的“轩辕国”》、 王奇伟《东夷集团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地位应予重新认识》、顾颉刚《有仍国考》、魏文成《夏朝文明》等一些学术论文大受裨益,一些主张红山文化为黄帝文化的学者则极大的启发了我,但真正启发我的是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在央视一期节目上提出的“三星堆文明与有缗氏南迁有关”这个观点。 自东周以来我们中国的史学开始发达,但这其实是一部欺世盗名的伪史学,确切的说,把我们中华文明起源的地理位置搅和乱了,导致我们对夏代乃至夏代以前的历史陷入了困境。按照现代研究方向,你指望能找到夏代确切存在的文物及文字,那是决没有可能的,只是在靡费国帑而已。 事实上环绕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天津一直延伸到辽东、内蒙、山西这一地带,纵横五千年是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地。无论是考古学遗迹,还是历史人物,还是人文遗迹、文化名人、最高统治者,自黄帝一直到秦汉,无一例外,均出自这以地区。太昊、少昊所在地的鲁西南地区,环靠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五省,其地乃是伏羲太昊、少昊之墟,黄帝也在这里出生,黄帝生于寿丘,即曲阜,秦赵两国的统治者来自鲁西南鲁南地区的济宁、临沂一带,商代统治者也是这一带的土著,周族例外,是禹族巡游西川返回的部族,秦人赵人均出自东夷,燕国本是东夷故地,至于刘邦是哪里人,不用我介绍了吧!你再来看郯子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孙子均出生或生活于这一地区。想到我说的这些,那些关中文明中心论的学者,不知道会不会流汗。 在切入正题之前,我们先回忆一段西晋末年的历史吧。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衣冠南迁时,流亡江南的衣冠士族不忘故土,对中原的地名进行了大量的侨置,例如兰陵原址是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南朝政权将其侨置到了今天的常州,现代人一般称之为南兰陵。这种侨置在当时司空见惯,但此时文字纸张已经很发达,所以今天的人们不会混淆地名的变迁。但在上古到秦汉这一段可就不是这样了。 今天的陕西河南甚至甘肃经常抢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以及一些历史古迹、历史人物的出生地,其经济目的不言而喻。而山东、河北、江苏、浙江、辽宁、内蒙,这几个地方在自东周以来被称为蛮夷,甚至出现了夷狄滑夏的夷夏之争。谁知这都是伪造的历史冤案。实质上,今人口中之古蛮夷之地,正是昔日之中原。这让我想起唐代一首诗: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音,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在城头骂汉人! 今天台湾人搞文化台独就是这种逻辑,说起来,很吊诡吧? 谈到中华文明,一般中国人都会以华夏族自称,即便是少数民族也多数与汉族有血缘关系,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骗不了分子生物学。 事实上不少国外史学家还有近现代以来一些糊涂的中国历史学家也尾随其后,大肆附和,他们先是声称中国历史从东周开始,甲骨文出土后,又改成商朝。他们要么否认夏朝以及三皇五帝时代,要么这些朝代引向西方,宣扬中华文明西来说。这都极其荒谬。 随着中国历史考古发现的研究日益成熟,大量学者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引向东夷。应该说,这才是真正的方向。如果你正在研究夏代,那么你把方向放在二里头,应该是没有出路的,二里头或许与夏有关,但必定是边缘地带。 这篇文章我们将提出并回答以下几个疑问: 第一、泰山的崇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泰山在中国的名山之中实际上是最矮的,可是为什么成为中华第一神山,天子权威的来源?为什么“中华文明核心地带”的陕西省华山帝王为什么不去膜拜? 第二、夏朝既然存在,那么甲骨文为什么没有夏这个字? 第三、姬水和姜水真的在陕西吗?为什么炎黄以及与蚩尤的大战的传说与陕西没有任何关系呢? 第四、大禹来自汶川吗?那么汶川来自哪里? 第五、山海经是部荒诞的神话小说吗?山海经的山和海指的是哪里? 第六、华、夏、夷、人是同义,你同意吗? 首先,前面说过中华文明起源于海岱文明,海岱文明实质上依山傍海地区的东夷文明,这个文明上古时期范围非常大,北自辽宁、内蒙、山西,南至浙江北部,东至朝鲜、辽宁、山东、天津、江苏、浙北西至河南东部和河北全境。这个被东周以来被污名为东夷的地区就是上古的中原。这个中原大部分地区是湿地、湖泊和低矮的丘陵以及横穿而过的济水、泺水、和长江。济水、泺水的名字发音自上古就有,但那时可能没有文字,即便后来产生了汉字,汉字表意不表音,所以此二水后来被严重讹传、变字,以至于严重干扰了史学家的研究方向。 实际上关于姬水、姜水、洛水的这些称呼都是秦汉时期强加的汉字,本身就是以讹传讹,今天我们给大家说说它们之间真实的关系吧。 其实,史书上所说的姬水应该是济水,济和姬上古都读作(zei后演变为济,同齐字读音),而洛水就是是泺水,也叫娥姜水。泺水(泺Luò),古水名,源出今山东济南市西南,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古济水就是发源于河南的黄河分支,泺水还有名字叫洛水,洛水现在叫小清河。而这条泺水,就是姜水。你在陕西找到的什么姬水姜水的都是牵强附会的讹传。因为人们通常高估古人的活动范围,黄帝和炎帝两个是不同氏族,而不是部族。历史记载黄帝生于寿丘(今曲阜),曲阜古称淹,所以你知道上古时它是一片大泽,不仅曲阜,当时从安徽到山东鲁西南菏泽、泰安南部、聊城一直到今天河北省雄安新区的白洋淀都连成一片,称呼很混乱,或称雷泽、或称大泽,但有一个称呼很固定,就是叫“海。”山海经的海实质是这片大泽,山东省菏泽市的名称来历、微山湖、八百里水泊梁山、白洋淀都曾经属于这片大泽,这也是当年大禹治水的那片大泽。山海经的山实质上是指泰山。帝王膜拜泰山的俗例,不是因为泰山高大,而是这是起源于上古东夷时代的旧例。如果你以从菏泽到白洋淀作为海,以泰山为山来看山海经,就不那么荒诞了。白洋淀所在地古称冀州,这就是炎黄大战的地方。请问,这些与陕西、甘肃、四川有关吗? 再来说,济水。济通齐,齐是什么意思?齐是平整的意思,也是“中”的意思。 “《唐韵》徂兮切,《尔雅•释言》音齐,中也。《注》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又《正韵》庄也,肃也。《左传•文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注》齐,肃也。 又正也。《诗•小雅》人之齐圣。《注》中正通知之人也。《朱传》齐,肃也。《注》释地曰:岠齐州以南。《疏》齐,中也。中州为齐州。中州犹言中国也。《列子•黄帝篇》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注》斯,离也。齐,中也。”另外,古代脐通齐,腹部之正中也。由此可知,齐的古义,有平整、庄重、中正的意思,但作为地理讲时,它的本义是中州,即中原、中国。这个意思,大多数史学家恐怕从未考证过,如果考证过,中国历史研究不至于如此混乱。 济水就是中间的意思,中国、中原本来都是齐有关,山东自古被称为齐,那是由来有自的。江苏浙北安徽东部这个地方古时候被称为徐淮夷,实质又分为徐夷、淮夷,其北部就是曲阜,著名的防风氏、蚩尤、西周的徐偃王都是来自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这是很多姓氏的发源地,例如徐姓、黄姓、江姓等。这个地方有个伟大的文明遗址叫做良渚文化遗址,在浙江省北部,这是东夷最南端,夷越交界的地方。那么在曲阜以北五十公里的泰山这个地方也有一个伟大的遗址叫大汶口,冲着这条线北上在济南章丘是著名的龙山文化遗址,再北上在辽宁朝阳有个著名的牛河梁遗址,也就是红山文化遗址,再往北属于古肃慎了。这四大文明遗迹都是东夷人的遗迹,与仰韶文化相比,文明程度更为高级。 显然中华文明最早起源是这东夷四大文化遗迹,这四个遗迹地理上是一条南北的直线,这就是古华夏国,陶器与玉石文明、纺织、农业都高度发达,远非仰韶能比。如果你否认这一点,那么请你告诉我,远在仰韶的先民使用什么样的货币?崇拜什么样的神山和图腾。中华文明的核心图腾标志以及货币(来自海洋的贝壳),龟、玉、蛇(龙)、鸟(燕子、凤凰)、熊、贝壳(中国人最早的货币)都不是黄土地带的,而是海岱地区的,最重要的还有一座昆仑神山(实为泰山,即大山)以及蜀山(济宁汶上)。 请注意,昆仑原名叫昆仑丘或者昆仑墟,是丘陵,绝不是所谓的太行山,也不是新疆的昆仑山,那些山都不符合丘或者墟的特征。周人口述的史诗中知道自己“赫赫我祖,来自昆仑”,但是周时候的昆仑已经把泰山侨置到西域去了,从这里开始,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开始颠倒了。 周人哪里来,为什么会把昆仑侨置到新疆呢?这要从禹的传说开始讲起。现在很多人说大禹出自汶川,这真是混蛋逻辑,一个小子经历千山万水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跑到河南山东交界的地方,还接了大舜的班,你觉得可能吗?且不说古人有多大的寿命,光是这一路,他自己绝对过不来,就算举族迁徙它也到不了大舜待的地方,民族迁徙,历史上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实际上大禹的父亲鲧在大舜时代已经是一位炎黄部落城邦中的贵族了,他们家早就有家天下的传统,中国第一个城就是鲧修的。这是从公有到私有制度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因此,可以断言大禹出自西川是后世伪造的史料。但是,四川确是有范围很广的大禹崇拜。这是为什么呢?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到李学勤先生在央视上解说“”三星堆文明有可能是古代鲁西南地区有缗氏南迁“”的观点后若有所思,启发极大,也使我极其佩服李学勤、白剑这样的历史学家。虽然这是假说,但是有缗氏南迁是准确的事实,有缗氏与有仍氏是同族,这是学术界的共识。问题恰恰在这里。史书中,二者又时是一族,有时候又并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其实有缗氏是有仍氏下边的一个分支。有缗氏也好,有仍氏也好,他们是夏后氏的世代姻亲,是夏后氏少康母亲的氏族,有仍氏,亦名有任氏,任姓人的祖先就是有仍氏,他们都属于蜀族,也就是禹族,就是崇拜蛇虫的部族。 少康的父亲太康失国,太康居大禹时代不远,太康的妻子来自济宁曲阜、任城、汶上县的有仍氏(亦称有任氏),那么大禹娶的妻子女娇来自所谓山西或者浙江地区的涂山(有说属于山西,有说是属于浙江),你不觉得很荒谬吗?一般联姻都是世家的。几千里远的联姻,实际上在上古时代是不可能的。而涂山在淮河东岸安徽怀远的当涂县距离鲁西南很近,涂山在当涂的说法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那么夏禹的家族来自哪里呢?史记记载,大禹是黄帝的玄孙,由于史记已经被证明是信史,司马迁把他手中掌握的有怀疑和有矛盾的史料统统搁置不用,才成就了这部辉煌万古的史书。根据这一点,我们可知大禹当然它来自黄帝出生的地方,大致也是济宁市曲阜、汶上一带,因为我们知道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就是曲阜,我们之所以肯定曲阜是寿丘,是因为这里是少昊之墟,少昊是黄帝的儿子,基本上争议不大,少昊就在曲阜东门以北,这个笔者曾亲自去过。那么,我们说黄帝也出生在这里就基本上是准确的。当然,黄帝的玄孙自然也出生在这一带。注意,大禹绝对不会是四川省汶川县人,因为汶川县这个名字是山东汶水地名的侨置。济宁市汶上县,这个地方很穷,有个湖叫做蜀山湖,即古蜀山氏所在,蜀山氏就是禹族,蜀就是禹,有人解释禹、蜀里边那个虫字是蚕,其实是蛇。还是那句话,济宁是鲁西南的核心地带,其下县有任城区(即任城县)汶上县,这两个地方多姓任和孔,曲阜市(县)、梁山县、嘉祥县、金乡县。金乡县就是有缗氏所在。蜀山氏、有缗氏、有仍氏是杂居在一起的同一族下的不同氏,或称禹族,或称仍族,或称蜀山氏。夏,这个字本义按照金文的解释,是人的意思。从字形上看,金文里边夏这个字从页(人头),从臼(双手),从夊(双足),也就是一个人头加两只手,两只脚。夏字,从页,读音韵母也应该读(e或者eo,最接近上古汉语晚期南北朝方言的潮州话,夏和页就同音,读作he),今天人们读斜和狭时,有时还是分不清,我们很多人把恐he读成恐xia,这俩音古代就混了。再来看上海话,把夏读作:[rau],注意看声母的变化。再来看无锡话读两个音:夏[wu232],夏[yo232],依然注意看声母。在越南语中,任读作he,夏读作he。在韩国语中,夏读作:yinl,任和仍读作:yin。韩国语的形成基本上收到上古汉语极大影响,因而也就最准确。又查询王力上古语音查询系统秦代“仍人夏页夷”五个字韵母如下,仍ǐəŋ,人ǐen 夏ea 页:iet夷:ǐei,大致读作一夜和一阿,区别很小。据此,我们推测夏的读音与仍、任、夷、人在上古是同音或者想通。 一般说,作为夏王朝下边的一个氏族,有缗氏在金文诞生以前,应该还不掌握,起码是不会大量使用文字。而禹朝的少数统治者和史家也就是巫师,应该掌握少量的文字。夷这个字,其实读yin,从人,今天山东人、天津人、东北人还是把人读作yin。这么以来,大体就解释通了。《吕氏春秋.察今》提到,华夏古称东夏,即后世的东夷,夷的本义也是人,东夷就是东人。而夏到了中古时期,根据《广韵》,与“华”同音。这就好比俺、我、吾虽然是三个音,确是吾这个字,在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时代的三个读音,读音演变后,民间依然沿用原来的那个音,这时候就又造出一个俗字来代表,后人看来成了三个字。 所以说,“夏”来源于有仍氏(有任氏),这就解释了甲骨文为何没有夏这个字了。有仍氏的分支有缗氏逃往四川是肯定的,至于是不是三星堆这个不好说,他们把夏朝的礼器,乃至家乡的地名(汶水,即泗水)带到了四川,以至于蛮荒的四川也有了汶川,有了汶山即岷山。这是在汶川有很多大禹的传说,这一点也不奇怪,这是有缗氏西迁带来的崇拜。如果大家不知道山东有汶水,那我说大汶口,总该知道吧。有缗氏既然是夏族也就是有仍氏一支,那么当他们从四川北上,经过甘肃青海一带迁徙到陕西西部岐山一带时,历史就开始记载他们自称“有夏”,就是“有仍”,此时应该还是一个读音,就是读作ye。 但是,蜀、禹,怎么和东夷扯上关系了呢?下边是我引用的学者的考证: 关于蜀族源起,清人朱曾右、近人蒙文通、胡宣厚、今人李学勤等学者多有探讨,大都认为这一部族发祥于东方,如李学勤先生认为:周原卜辞中的“蜀”即在鲁地(《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文物》1981年第9期)。大约在5500年前,也即大汶口文化的初期,山东西南部居住着两支小部族,一名“有缗氏”,一名“有仍(任)氏”。两族均为饲蚕一族,在当地他族中又被俗称“蜀族”(蜀原意为桑虫,《说文》:“蜀,葵中蚕也”)。由于在夏王朝第六代君主“少康复国”事件后,两族鼎力相助,建立了功勋,后遂合为一族,大名“缗”,俗称“蜀”。有缗氏又为少康母亲之母族,因而成为夏王朝中的权贵重臣,后来又被指定为夏王室祭天祖器的执掌人,拥有操作祭天仪式之特别荣誉。 延至夏末,蜀族被卷入一场政治动荡之中。末代夏王夏桀为控制各侯国,意欲利用任地朝会,控制各诸侯。任地属蜀族之土,蜀族首领有缗氏不愿为夏桀所用,便举族向西逃亡。 有缗氏蜀族经过艰难奔波,辗转来到西南地区,进而占据了整个成都平原。由于蜀族拥有先进的中原文明,进入成都后迅速强大,不久即建立了蜀王朝,族众遍布蜀中平原。从此,成都一带就被称作了“蜀”,居人称作“蜀族”,溢彩流光的蜀文明史由此开创。(据白剑著《重建巴蜀文明史》第100-105页,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这一开创蜀文明的古老族部兴起东方,而其发祥之地又在东方何处呢? 在《左传》中,记载了位处东方的一个“蜀”字地名。“宣公十八年”下记称:“楚于是乎有蜀之役。”晋代经学家杜预注称:“蜀,鲁地,泰山博县西北有蜀亭。”(《十三经注疏整理本》第17册第78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又宋罗泌《路史•国名纪》:“蜀,杜预云:泰山博平西北有蜀亭,今兖之奉符。”许多学者据此认定,鲁国境内的这一“蜀”地,便是古蜀族人的发祥之所。如甲骨学者胡宣厚在《卜辞所见之殷代农业》中称:“盖今之泰安南至汶上,皆蜀之疆土。” 依据《左传》经注,“蜀”地在泰山附近。但具体地望,历代史家却莫得其详。清《泰山志》卷十三《郡邑志•古迹》称:“蜀亭,在县西境(《县志》)。《春秋》:成公二年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春秋释例》:泰山博县西北有蜀亭。《一统志》:在府西。”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三《古迹》称:“蜀亭,县西境。《春秋》成公二年,楚侵鲁,至蜀。即此。杜预注:博县西北有蜀亭。”皆认为其地在泰安县西部。而近人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则标明蜀在泰安东南。 如果蜀在四川,那楚国人也太勇猛了,跑到四川去打山东的鲁国?那些不学无术的学者,应该睁开大眼看看。 还有一条证据,济宁汶上有个蜀山湖,因其河中有座名叫蜀山的古迹而得名,而安徽合肥也有一个蜀山遗址,这应该就是蜀山氏迁徙时侨置的。夏王朝从有缗氏逃往到夏桀败逃,安徽都是他的周转站,安徽这个地方有个部落叫有巢氏,就是巢湖所在地,巢县。当年夏桀就是逃到这里的,安徽经湖北到四川,大致是他们的迁徙路线。 最后,就在夏王朝灭亡之际,一个夏朝附近的邦国商朝占据了夏朝的旧地淹(去三点水,即曲阜),现在很多人说商朝是东夷人,可是历朝历代都没这种说法,因为商朝和夏朝根本是同一部族的不同部落而已,他们都是炎黄的子孙,这一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夏朝的文明局限在从安徽东北、河南东部、山东西部直到河北、山西以及辽宁,也就是这些地方,其他周边的部落都是夏的方国和附庸,这大概就是夏朝的疆域,大致也是东夷人聚落中最为文明的地区,当然也是当时中华大地文明的中心。后来,肇始于这一地区的商朝东征西讨大大拓展了这一疆域,到周代基本奠定了后世华夏族的本部地区。但,那已经不是华夏起源的问题了。
@user-so5ot7nu7k
@user-so5ot7nu7k 6 жыл бұрын
教授說:學者的存在在於揭發事實必有依據,不在於隱藏事實趨於政治目的,更非偽造事實圖利自己甚或圖利他人。
@slashjin83
@slashjin83 5 жыл бұрын
胡杨 这段文字出自什么书
@jian-yangrong5424
@jian-yangrong5424 4 жыл бұрын
胡楊先生 文章分量頗重 研究深入 令人耳目一新 感恩您的分享
@jschen2976
@jschen2976 6 жыл бұрын
字幕訂正:鼎「鬲」,非鼎立
@irenerivers4287
@irenerivers4287 2 жыл бұрын
严谨的学者👍。
@TheYenini
@TheYenini 5 ай бұрын
28:15 的字幕写错字了,许老师说的不是"立",是"隔"字去掉耳刀的"li". 我这个在线中文输入字库没这个字, 手机字库有的.
@Shane-pm6sv
@Shane-pm6sv 2 ай бұрын
鬲…古人的最常见的煮饭炊具,多为三足,足下生火
@kevinyan333
@kevinyan333 6 ай бұрын
真正的考古学者!
@brightermachinery3480
@brightermachinery3480 6 жыл бұрын
为什么打不开?
@user-jd3ow8oi6e
@user-jd3ow8oi6e 5 ай бұрын
最后这段话说明一个问题,当前中国的政府的官员们,需要加强文化教育。
@wfei6
@wfei6 6 ай бұрын
实话实说的学者,很难得,很少见的中国学者
@coolinva
@coolinva 6 жыл бұрын
演讲能力有待提高,内容还好。
@flyerzy
@flyerzy 5 жыл бұрын
问题是如果想追溯更早的时代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或文献才行的
@johnyin3117
@johnyin3117 5 жыл бұрын
就是由於夏王沒有在酒壺上,鍋底上或者像商朝斧頭幫那樣,在兵器上,敘述祭祀和大戰。二里頭迄今為止,擁有最早的中華文明特徵,就是三千七百年前的巨大城市和宮殿,冶煉技術和語言文字。
@wangmary888
@wangmary888 6 ай бұрын
夏王靠实干和人和即人际关系好、人们拥戴,不注重占卜,所以文字留不下多少;商靠占卜,文字反而留下来了。其实夏商曾并存过很长,商有文字,夏应该也有。只是那时他们的文字交流大概写在兽皮、布、丝上,难以保存下来吧。
@lizhao6979
@lizhao6979 6 ай бұрын
夏要是有文字,那些陶罐會說話,沒有紙張的時候,文字寫在石頭上,建築物上,器具上,動物骨頭上,否則就不是文字。@@wangmary888
@lizhao6979
@lizhao6979 6 ай бұрын
如果哪天再挖到北京人遺址,並在遺址上發現文字,甚至是符號,那麼夏朝人可能有文字。
@user-xq3vy4ss3j
@user-xq3vy4ss3j 5 жыл бұрын
人類史就是一部遷徙侵略史。所以你所站立土地。所挖出來的文化遺蹟。有可能是被你祖先消滅或侵略下的先民文化遺蹟。所以血液融合及文化繼承。才能夠延續傳承所挖掘出來的民族文化榮耀。
@hongyuliang
@hongyuliang Жыл бұрын
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小麦就是引进的,电脑、手机、马列主义都是外来的。
@user-eq6dv4po6l
@user-eq6dv4po6l 8 ай бұрын
一些考古人违背所服务机构的规定,私下高额收费,组织游客,利用行业关系,开展旅游讲解。
@mintianguo3739
@mintianguo3739 3 жыл бұрын
评论区下半部说明这类讲座的必要性。
@yuant4238
@yuant4238 4 жыл бұрын
冯队长比姓唐的那个考古队长要平易近人,唐队长给人印象功劳揽尽唯我独尊。
@user-iq6nu7yp4z
@user-iq6nu7yp4z 7 жыл бұрын
我猜想会不会是因为殷商文化又开始专注于搞人和神的交流,所以甲骨文才会那么多,而殷商之前和殷商之后考古学上所发现的文字都相对少,是因为文字的载体,不像甲骨和青铜器那么容易保存么?陶寺和二里头都已经有那么复杂的器物出土了,却没有文字这也很不可思议。
@charliecheng84
@charliecheng84 5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甲骨文之前沒有文字,只能說明甲骨文是外來的
@leezhieng
@leezhieng 5 жыл бұрын
商朝很多甲骨文是因为他们信鬼神。甲骨文的甲骨都是拿来占卜用的,发现的甲骨文也都是问卜的。其实那时有刻在木板上的文字,可是木板保留不下来,只有甲骨不会腐化,所以只发现了甲骨文。商朝之前已经有文字,只是没保留下来罢了。
@ddle9603
@ddle9603 2 жыл бұрын
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文字系统,可能当时人们没有商族的习惯将文字刻在甲骨上,而是写在兽皮,树皮等载体上由于年代久远无法保留到今天,也幸好商族喜欢祭祀,不然也没有文字留到今天
@shanzi1930
@shanzi1930 6 ай бұрын
应该是当时的文字载体不易保存千年,都消失了。
@brightermachinery3480
@brightermachinery3480 6 жыл бұрын
怎么看不了
@AlanXuHK
@AlanXuHK 5 ай бұрын
夏朝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因为有大量的文字记载,而这些文献是独立的,并非互相引用。但是因为历史太久远,暂时没有挖掘到相关文物和文字。
@dyang8612
@dyang8612 7 жыл бұрын
说的很好。许老师应该多讲学,把观点扩散到全中国。
@irenerivers4287
@irenerivers4287 2 жыл бұрын
还是少讲点吧,看这里的评论,蠢棒子都这么多,在西朝鲜,还不被围殴吗?
@ChooLi-hg7xy
@ChooLi-hg7xy 6 ай бұрын
扩散了就变成政治不正确了,很难
@kgan4733
@kgan4733 5 ай бұрын
一家之言。他前面说了人从欧洲走出来,够离谱😂
@wostereich9853
@wostereich9853 5 ай бұрын
说的是非洲@@kgan4733
@TheYenini
@TheYenini 5 ай бұрын
@@kgan4733 明明说的是非洲,这是DNA证明的,也不是多新的说法了,有啥离谱的
@paulccng2163
@paulccng2163 6 жыл бұрын
「中」字的讀法就是取「左右」兩個極端,「右」讀作「幼」,所以「中又為史」的「中」就是指從「人生的中期」反思之前「又(右半)」,而人生的「中」期會繼續向「後期」邁進而最終踏進「死亡」,但是在死亡之前,人反省自己之前的人生,就是「史」字的主題。 「中文」就是指「進入人生黑暗期」或「後期」的中段,由白轉黑就是「文」。所以「坟」就是邁向「黑暗之土」。一個有文墨的人都應該讀懂「夜」和「黑」二字都要借由「大人」的「大」字去表白,一個人長大後,就是進入人生晚期,「轉大人」就是轉化成有文墨的概念。 「中」取「前期」和「後期」之間的概念作為聲符,以人為本的前期為「子」「朕」,人的後期叫做「我」。「朕」轉化成「我」,就是「中」字的讀音概念。 「宗」字下有一個「示」,「示」是一個「公平符」,同時有「左右」的「鏡射式對稱」就是「宗」字的概念,中文就是以「史」為「鏡」的思考,大家讀「史」,可以借鏡,為自己的未來作出反省。大家回頭看自己祖先的故事,主要是為了從中得出提示,反照出自己的未來。 考古,找到自己的源頭,這就是典型的文化人。 甲骨文上面的所有符號,創作者就是「文人」,「文人」不是小孩子,是一個會自省的大人,這種寫歷史的大人的心態叫做「忠」。「中國人」就是「夏人」,「夏心為憂」等同「忠」,「夏人」就是面對烈日,被光曬黑的文人。文人寫的都是活人的事(史),黑黑的文人自己沒有被寫進光明的歷史去,黑,就是不顯形的我,文人是安定有規律的人,因為規律化,千篇一律或固定循環的轉化都是不用特別去記的,寫歷史的人都在寫不穏定的前事。科學人盡量以「忠」的精神面對被觀察的事物,觀察者把「我」暗藏不顯現於記事之中。「中國人」就是指「安定有規律的成年人(夏人)」。 活在人生晚期的叫做成年人,「成人」住在「城」裡,所謂「國」,就是「我」的居所。「國」不是森林埜(野)地,能夠稱「國」的,都是有文化人聚合成的大都會而非零散的小部落。「夏」這種黑人是被「陽光」影響而成黑的,「陽性人」的行為以野蠻暴力為形,反過來「文化人」就是「陰性人」,每一個人長大之前,剛出生的原始人都叫做「朕」,「陰陽」以「正反」作為對應概念,所以相對於人生的前期(野蠻人),陰性的「夏人」是一個安定有規範的團體人(有文化),叫做「義人」。 中原人有文化,其實就在於「人」的特質,野蠻人想要找到安樂土,遊牧的人不能安定,不是不想去找到固定的居所,是因為環境的問題,中原人自己成為「國」,是因為自然環境的條件可以成事。整個文化史,就是強奪,然後被同化,同化後變軟弱,又被外來人強佔入侵,所以「國」的生成,就在於有文化的人要抵抗沒有文化的人入侵自己的安樂土。女真人從北方野地入侵中土,成為新主人,新主人被同化變弱,這是自然的規律。 中國人以弱為表形,表示沒有外力入侵之慮,如果中國人變強,就反應出有野蠻的敵人在「國外」。城市裡的「國人」就是「我」這種「識大體」的「義人」,人類文明的演化順序就是從「白目小人」轉化為「成熟大人」,由「陽」轉化為「陰」,由散亂轉化為合同,由合同而成為愛好和平,為維護和平而出現「武力」,出現「團結」。 中文的創作本身是規律制度或有文法的,只不過古人的國不斷受到野蠻沒文化的人強奪,今天的所謂現代標準漢語就是一種外國人學古人中文學不好而出現的變音。中原古音可以在今天閩南和台灣地區找到,古音又進化成客語和粵語,所以文化人要搞懂這段歷史,考古的人一定要用雅言才能讀通甲骨文,不能像今的人有讀沒有讀地惡啃,哽咽地不明原理。如果飲水而不思源,就會出現像錢玄同這樣的人,自己讀不懂,就想辦法去毀滅別人,像現代許多恐佈情人一樣(野蠻人),以暴力殺害自己深愛的人。陽性人沒有搞懂陰性的「愛」反向於陽性的「慾」,野蠻人只想佔有而不會付出。成年的男人有如小人一樣,男人的情叫做「慾」,「慾」是求取的動力,但是反過來被慾求的人就是付出的陰性人,付出的叫做「愛」,大人有能力付出,野蠻小人沒有這種能力,野蠻人只會強奪,歷史的主題就在於記述戰爭(陽性人的行為),太平日子(uneventful)都不值一提。
@baba_baba
@baba_baba 5 жыл бұрын
那麼您一定懂甲骨文了!
@ryanll4313
@ryanll4313 4 күн бұрын
铺垫的太多了,听了10多分钟还没到主题
@lisajin8806
@lisajin8806 5 жыл бұрын
我这辈子吃了两辈子的苦,真想活在三千年以后的中国!
@JoshCaiLovzu
@JoshCaiLovzu 5 жыл бұрын
其实我们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在这儿创造新文明
@user-nh3vj5qv4i
@user-nh3vj5qv4i 4 жыл бұрын
三千年后是个什么样,人类究竟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谁也说不定。过好现在每一天就对了
@user-vw3dx2rv8z
@user-vw3dx2rv8z 4 жыл бұрын
你苦?你爷爷奶奶那一辈才叫苦.
@cometwang938
@cometwang938 3 жыл бұрын
@@user-vw3dx2rv8z 经过翻天覆地后,没准他爷爷奶奶比他过的好
@user-vw3dx2rv8z
@user-vw3dx2rv8z 3 жыл бұрын
@@cometwang938 也有这个可能性
@jianguodu8947
@jianguodu8947 5 ай бұрын
许先生说的已经很克制了
@TomTor-tg3lh
@TomTor-tg3lh 5 ай бұрын
这不过是文字中心主义,人类学家听了之后,笑而不语
@hongyuliang
@hongyuliang Жыл бұрын
中华民国的历史必须恢复:它是我们最亲近的祖先,父亲。
@lisajin8806
@lisajin8806 5 жыл бұрын
中国历史文化太悠久了,再过三千年中国会是什么样呢!
@maryw9841
@maryw9841 6 ай бұрын
考古学讲的是最真的话,文献可能出错、掺假!
@user-hc3my9kn1y
@user-hc3my9kn1y 4 жыл бұрын
夏朝存在
@cecilettre
@cecilettre 2 жыл бұрын
哎 学了历史 就是境界高 珍惜真实的历史吧
@johnyin3117
@johnyin3117 5 жыл бұрын
三皇五帝夏商周從傳說到事實銜接的太緊密,以至於即使有了二里頭已經確定了,是迄今為止中華文明之始,卻在人文歷史上無法確定更早的夏朝。就是不能像特洛伊廢墟,一經發現,遠古傳說,既有定論。
@Shane-pm6sv
@Shane-pm6sv 2 ай бұрын
特洛伊考古简直是个笑话/灾难,还定论呢,任何一个稍微有点考古基本素养的人也不会说那里是特洛伊,没有任何出土文物证明😂
@gadfly1981
@gadfly1981 5 жыл бұрын
“不能自信和自负”,还不是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josh99us
@josh99us 5 жыл бұрын
不是有碳十四证明二里头不是商吗?
@mudken0432
@mudken0432 4 жыл бұрын
Josh Cui 有误差,而且只能判定可能早于商,还是没有证据去写明这就是商或者夏,就像老师说的,夏说不定都是文献里的创作呢,万一以后挖出来东西叫别的,文献届又得疯了
@nancy2020tt
@nancy2020tt 4 жыл бұрын
视频开头解释很清楚了,二里头早于商,但是没有文字等明确证据证明是夏,不能说是夏,学术上比较严谨不可以乱下定论,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夏商有没有可能是一个朝代,可想而知批评者一定是国外学者,但是我们可以等待进一步的证据挖掘出来证明,我相信有夏
@arrowshotforloveandlemons8328
@arrowshotforloveandlemons8328 3 жыл бұрын
拼湊了真實的考古遺蹟,加上個人主觀的猜測,成就了一派的歷史觀,歷史就是講故事!
@user-mn7jt4gm1v
@user-mn7jt4gm1v 5 ай бұрын
逐鹿中原
@user-rh3np5fy5k
@user-rh3np5fy5k 9 ай бұрын
保護文物沒有油水,建設假的旅遊景點就可大撈一把
@gobebe2912
@gobebe2912 6 ай бұрын
呵呵~你去看看临淄两大齐国博物馆每日的预约参观量是多少?那承建费不比你四五个孔庙贵?靠啥回本信念吗?
@chendengke
@chendengke 4 жыл бұрын
这个, 呃, 那个,呃,这个这个,呃,那个那个,呃
@chuanlongyue808
@chuanlongyue808 5 жыл бұрын
国家的夏商周断代科学项目已完满同过国家验收了,你的见解是否定它,对吗?
@daydai5115
@daydai5115 4 жыл бұрын
建议你去详细了解一下夏商周的报告。对于商确实有比较确凿的证据 (二里头), 但是夏没有找到。验收是验收了,不代表夏代就完成断代了。
@user-js2fs8xn8m
@user-js2fs8xn8m 4 жыл бұрын
你把政治认定当成事实认定了。。。。。。
@yelxb
@yelxb 5 жыл бұрын
很遗憾,主要讲史前几个文化部落,着重讲二里头,最关心的中国史前和世界的关系没有讲
@user-bv2dd9vq3y
@user-bv2dd9vq3y 4 жыл бұрын
听完了,也没多少二里头文化啊,光瞎白话了。
@user-yb7tz7np9r
@user-yb7tz7np9r 5 жыл бұрын
说的是啥啊
@zheyang9908
@zheyang9908 3 жыл бұрын
一个有知识但没文化,有学问但没逻辑的学者。
@josh99us
@josh99us 5 жыл бұрын
为什么不能和西方一个标准?我们标准为什么要高于埃及,希腊文明?
@daydai5115
@daydai5115 4 жыл бұрын
这不是一间坏事。他们的文化没有传承,我们是有传承的。所以他们的文字探究没有我们的详细
@gobebe2912
@gobebe2912 6 ай бұрын
因为所谓的大熊座是1656年才被荷兰恩发现提出的。然而星宿四星宿七在西汉天官书里就提到过了
@guangboxu2117
@guangboxu2117 5 ай бұрын
⁠​⁠​⁠@@gobebe2912您这就太搞笑了,北斗七星是个人就看得见。
@gobebe2912
@gobebe2912 5 ай бұрын
@@guangboxu2117 放你吗的屁!你有点小学基础天文知识也说不出这话来,别秀了!文盲
@zz-rr8od
@zz-rr8od 6 ай бұрын
一家之言而已
@josh99us
@josh99us 5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我们现代已经把所有重要的地方已经挖了,没有其他比二里头更大的,不就证明二里头是夏了吗?排除法!!
@daydai5115
@daydai5115 4 жыл бұрын
你这样排出的前提是文献所记载夏确实存在的。事实是这些文献是东汉时期才出现的,万一没有夏呢?
@junzhou2934
@junzhou2934 4 жыл бұрын
万一是秋呢?
@alextyy
@alextyy 6 ай бұрын
萬一是冬呢😂
@lizhao6979
@lizhao6979 6 ай бұрын
@@alextyy沒有叫春。
@aihejiudexbl
@aihejiudexbl 5 ай бұрын
头一次见到,还有排除法😂
@user-ws2dg8gc2w
@user-ws2dg8gc2w 2 ай бұрын
建议作者先了解己证实存在万年前古彝族,约8000多年前建立跨欧亚至少1600年的超级強國古彝国。 古彜文人类文字始袓可破解苏美尔文字,玛雅文化,姆大陆文明,三星堆文字,中国甲骨文及陶文。
@maxchau8558
@maxchau8558 5 жыл бұрын
所以說秦始皇做的罪惡至大就是焚書坑儒,把史前的書/紀錄都給燒了。所以現在才出現中國人是怎麼來的尷尬情況。
@weshhe5508
@weshhe5508 5 ай бұрын
用的词也不准确,有损形象。
@user-ks3kc5ps4b
@user-ks3kc5ps4b 4 жыл бұрын
好好一個家,被假大空了。
@gobebe2912
@gobebe2912 6 ай бұрын
艾弗尔铁塔修来干嘛使的?信号塔吗?自由女神像修来干嘛的?航标吗?修个庙也要哔哔奈奈半天?我呸!
@guangboxu2117
@guangboxu2117 5 ай бұрын
@@gobebe2912您说的这两样好像都不是公款修的
@gobebe2912
@gobebe2912 5 ай бұрын
@@guangboxu2117 笑劈叉了,tour Eiffel 是1889年世博会修的,世博参展已国家为单位,你跟我说他不是公费修了?修它不是为了展示法国技术财力?难道是为了展示你的万亿身家?自由女神像更不用说了!你还真是个显眼包
@guangboxu2117
@guangboxu2117 5 ай бұрын
@@gobebe2912 好吧。稍微查了一下,埃菲尔铁塔算是巴黎市出了一小部分钱。自由女神像算是在法国和美国通过募款等方式筹集的资金。
@user-wt7wp4wu9i
@user-wt7wp4wu9i 5 жыл бұрын
批孔揚秦、「不愛爹不愛娘,只愛毛主席」也能納入考古學題裏嗎?
@user-nk3gd7qb8p
@user-nk3gd7qb8p 4 жыл бұрын
智障
@kokho88
@kokho88 6 жыл бұрын
没考古研究 良渚,石卯都不知道,还来吹牛?
@metallicaion
@metallicaion 6 жыл бұрын
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原因,给了您这样的傻叉如此的勇气。。。
@davidhenry352
@davidhenry352 5 жыл бұрын
大师…您为什么要这样糟践自己…
@funkyfacy
@funkyfacy 5 жыл бұрын
你怕是疯了吧 你去查查许宏是谁
@Shane-pm6sv
@Shane-pm6sv 5 ай бұрын
为什么这么多秀下限的喷子来攻击许宏? 质疑的前提是至少自己有最基本的相关知识吧……
@SEASTRIDER
@SEASTRIDER 7 жыл бұрын
二里头没人知道,二锅头很多人知道。
@uncletse2441
@uncletse2441 3 жыл бұрын
中共前的中國。
@kennylim8908
@kennylim8908 3 жыл бұрын
通常,文盲講普通話,都只懂這個,這個,這個,,,,,
@weshhe5508
@weshhe5508 5 ай бұрын
学者时不时的蹦出几个外文词真的没有必要。
@user-kq9ud4fk2y
@user-kq9ud4fk2y 5 жыл бұрын
我特地注册一个号来反对许宏,撂下一句话!让他来当二里头考古队队长,就像抗战中让汪精卫来当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kankannong4583
@kankannong4583 5 жыл бұрын
二里头其实就是商,许宏爱吹牛逼也没吹是夏
@suzansaye3800
@suzansaye3800 4 жыл бұрын
@@kankannong4583 那夏在哪里呢?
@alanciu2353
@alanciu2353 4 жыл бұрын
你牛逼, 你行你上。
@CO8848_2
@CO8848_2 3 жыл бұрын
你特地注册一个号,就为了丢下这么句蠢话?
@summerwings4214
@summerwings4214 6 ай бұрын
讚同。他就是西方買辦,想方設法要證明中國文化是西來的!青銅器也是西來的……
@mrrobot9047
@mrrobot9047 5 жыл бұрын
人类来自非洲,文化来自西亚!
@suzansaye3800
@suzansaye3800 4 жыл бұрын
两河流域吗?
@gobebe2912
@gobebe2912 6 ай бұрын
就是没挖出来啥东西,几千年的地质变迁都磨灭不了的遗迹还真的遥遥领先呢
@user-ux2fd9fe4j
@user-ux2fd9fe4j 6 ай бұрын
洋犬永遠是舔狗!
@summerwings4214
@summerwings4214 6 ай бұрын
夠蠢。
@Shane-pm6sv
@Shane-pm6sv 5 ай бұрын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考古学上的文化是指一群人的生存方式,每个地区人群都会有自己的文化,何谈来自…
@zheyang9908
@zheyang9908 3 жыл бұрын
这位'学者' 逻辑特别混乱,他对中国的定义在他整个的演讲中多次变更,他讲的这些考古发现都是老料,通过偷换概念,硬是整出个自己的观点,他就是 为作新诗强作愁。
@zhang7013
@zhang7013 3 жыл бұрын
他是二里头考古领队
@garggao
@garggao 5 жыл бұрын
红卫兵小将能考什么古!!!
@user-kp4dr1cf9i
@user-kp4dr1cf9i 5 жыл бұрын
Gary Gao 红卫兵怎么啦?红卫兵就不能考古?大陆现在台面上的领导人都是红卫兵,考古又算得了什么?
@owenkawa
@owenkawa 4 жыл бұрын
聽得好累。。。 說話一直,,額,額,,,額,, 他在模仿鵝嗎?
@freezjin9883
@freezjin9883 5 жыл бұрын
講者說了半天!中國在商以前是什么?根本沒答案!只是說是二里頭。中國在商以前是國家,是城邦,是部落,是封國..........等都說不出!講者說了半天是考古知識及一些中國歷史知識!大部分是廢話。
@user-zk3zo4bu3p
@user-zk3zo4bu3p 4 жыл бұрын
听不懂的都是废话
@user-he1zw4ds9w
@user-he1zw4ds9w 3 жыл бұрын
说了一堆废话,说到最后,啥也没说。
@gkz871
@gkz871 4 жыл бұрын
给大家一个关键时间点, 公元前2500年的诺亚大洪水,所以大家能看见中国像样的历史遗迹是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夏朝, 因为我们有500年的时间迁徙过来, 别指望诺亚一家以外谁还可以活下来。当然你可以还考古出公元前2500年的考古遗迹,比如山东哪里出土的1.9米的巨人,但是记住, 那个是大洪水之前毁灭的败坏的人类, 你如果能考古出7000年以前的文明遗迹, 别以为稀奇, 金字塔就不是我们这个文明的作品, 别相信历史书里埃及金字塔的时间点, 去看看金字塔的细节就知道让今天的高科技公司他们一样做不出金字塔。。。 现在大家已经清楚各种传说中的元谋人, 北京人都跟现代人类没有关系, 其实三星堆也跟后边的华人文化没有关系, 他们已经属于被毁灭的大洪水之前的人类, 之前的人类最容易识别的就是巨人, 全世界都能找到这些明显超过1.8米的人种, 有的甚至非常高大,但是绝大部分他们是在大洪水事情摧毁的。。。
@nektariospantermarakhs9773
@nektariospantermarakhs9773 5 ай бұрын
你是宗教信仰,从犹太宗教典籍里获取信息,人家是用考古来论证中国的历史,大家出发点就不一样,中国人有大禹治水,可没有什么异族的方舟传说
@ssun3211
@ssun3211 5 жыл бұрын
废话一大堆,和标题关系不大
@ciao3233
@ciao3233 6 жыл бұрын
废话一大堆
@user-wb1pg5zn6w
@user-wb1pg5zn6w 3 жыл бұрын
我感觉这小子夹带私货了!
@user-uv5gz4ho5u
@user-uv5gz4ho5u 7 жыл бұрын
有点结结巴巴能看出这个人知识面并不广
@kasmong
@kasmong 7 жыл бұрын
无知者无畏…
@user-fi3wi3tc4e
@user-fi3wi3tc4e 6 жыл бұрын
尸体刚刚给 敏于行,讷于言,做报告就是严肃的事情,需要谨慎
@metallicaion
@metallicaion 6 жыл бұрын
呵呵,傻逼。
@shanruin2041
@shanruin2041 5 жыл бұрын
同感
@funkyfacy
@funkyfacy 5 жыл бұрын
傻逼 😂
@hthn8901
@hthn8901 6 жыл бұрын
一个被权力阉割的人,算不上真正学术研究者
@metallicaion
@metallicaion 6 жыл бұрын
您都不需要阉割。
@user-uw4pc9pn4e
@user-uw4pc9pn4e 5 жыл бұрын
Ht Hn,你不用阉割都是个阉人
The day of the sea 🌊 🤣❤️ #demariki
00:22
Demariki
Рет қаралды 89 МЛН
Please be kind🙏
00:34
ISSEI / いっせい
Рет қаралды 180 МЛН
Haha😂 Power💪 #trending #funny #viral #shorts
00:18
Reaction Station TV
Рет қаралды 14 МЛН
Children deceived dad #comedy
00:19
yuzvikii_family
Рет қаралды 6 МЛН
老梁:惊世骇俗的《竹书纪年》
46:14
老梁
Рет қаралды 1,4 МЛН
The day of the sea 🌊 🤣❤️ #demariki
00:22
Demariki
Рет қаралды 89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