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5,628
要能讓自己定得下來!
前天隆振法師寫了個條子給我,這是他在大陸上看到,一些學佛的同修出了一些狀況,確實有不少問題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多半是聽經沒有聽清楚,或者是斷章取義產生一些誤會,確實有說明的必要。第一個:他見到念佛人生病了,執著這個病是業障,說「念佛能消業障」,這話沒錯。於是他也不看醫生、也不吃藥,引起家人與親戚朋友們的恐慌、反感。
果然有功夫,能用念佛的方法消除業障,你的病就好了,身體又恢復健康了,這個行!讓你的家人、親戚朋友看了之後,那就更能生起信心。如果你的功夫不到家,你念佛的功夫消不了業障,這就起了一個反的作用,讓許許多多人看你這個樣子,不敢學佛了。你自己做得雖然沒錯,如理不見得如法。為什麼?對別人沒有利益,佛法著重在自利利他,自他不二。諸佛菩薩,我們在經論當中看到,也有不少示現「病行」。佛菩薩業障都消盡了,為什麼還做這種示現?無非是給眾生做個樣子。有病一定要請醫生,如果你有功夫念佛消業障,這是治病之本,請醫生用藥物那是治末,本末兼治,豈不是更好嗎?
過去我們也曾經給諸位報告過,人哪有不生病的。疾病的來源不外乎三種:第一種生理上的病,傷風感冒,吃東西吃壞了,受了風寒,這不是業障,這是生理的病。現在人講求衛生,保衛生理,免除受這些冤枉的疾病。這種疾病一定要找醫生,它不是業障。諺語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所以飲食起居要留意,減少生理上的疾病,生理的疾病一定要用醫藥。第二類是冤業病,就是冤家債主找到你,所謂是「冤鬼附身」。這一類的病,醫藥沒有效果,決定治不好;但是醫藥也能收一點小作用,能減少你的病痛,可是決定治不好的。冤親債主找上門來了,就像《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那個情形。悟達國師是皇帝的老師,真是天下的名醫、第一流的大夫都請到了,治不好他的病。因為他這個病不是生理的,所以要調解。他遇到迦諾迦尊者,這是一個阿羅漢,給他調解。這個冤家接受,他就離開了,離開了病就好了,不再找他麻煩。佛家裡面許多懺儀,誦經、拜懺、念佛、迴向;我們念佛人迴向偈裡面有兩句話,「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這些人是什麼人?都是自己無量劫來的冤親債主。希望化解,我修的功德全給你們,讓他們不要來惹麻煩,道理在此地。
第三種病才是業障病,既不屬於生理,也不是屬於冤鬼附身。是自己過去世,或者是這一生,造作罪業太重了,這是一種罪報。這個沒辦法,醫藥沒有辦法治療,求神拜佛也不能調解,自己的事情,這種病是最難治的。但是並不是沒有方法,佛教給我們,這種病唯一辦法要懺除業障。因為你這是造作的罪業,所感得的報應,要真正從內心裡面改過自新,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病才能好。所以病有三種原因,我們自己有病的時候,要好好想一想,這個病到底是什麼原因,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對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叫家人疑惑,不要叫外面人看到了起反感。你這麼作法,你要有一番說詞,讓大家都能夠明白。別人勸你看醫生,勸你吃藥,都是好意,也不必過分的去拒絕人家的一番好意,佛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能讓一切大眾生歡喜心就好,所以不必固執,不必引起家人的反感。學佛的人第一要緊的,要一家歡喜和睦,學佛要惹一家不和,我們自己就錯了,完全錯了。
一個人生活在世間,壽命是有一定的。一切眾生都是乘業力而生在這個世間,如果他的願力不能超過業力的話,壽命就沒有辦法改變;但是一個人如果造作的是大善大惡,對於命運也能夠稍作改變。做大善的人,壽命會延長;造大惡的人,壽命往往因之折損。我們在過去古人書籍記載裡面看到很多,而現實環境裡面這些事情更多,只要我們自己稍微留意去觀察,就能看得出來。學佛的人一定要有願力,這個願力是幫助眾生,弘揚正法。至於壽命的長短,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只要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有一天的時間,就好好的做一天,佛家常講「作一日和尚,撞一日鐘」。為什麼用撞鐘來做比喻?撞鐘,這個鐘聲能夠警覺一個人,能夠提醒自己,使頭腦清新,所以用鐘聲來做比喻。這個意思,就是我們應當把本分的事情做好。
佛菩薩雖然是大願無窮,還得眾生有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照理說他至少要活一百歲,為什麼提前二十年就走了?這裡頭有個道理,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住世長久在化緣,教化眾生的緣分。有緣就多住幾天,沒有緣少住幾天,他住世時間長久,不是業力支配,是願力跟度化眾生的緣分。緣分怎麼說?如果有人喜歡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認真努力,依教奉行,這個佛菩薩就一定要長住世間。如果我們學習的態度衰了,陽奉陰違,在這種情況之下,佛菩薩雖然有願,也不能長住世間。但是我們要了解一個道理,佛菩薩住世跟不住世,都是大慈大悲。不住世,往往使一些人更能夠提高警覺,更能夠珍惜佛法,做了一個逆增上緣,使一類眾生認真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就是古人所講的「大用無方,慈悲濟世」。所以住世時間長短,我們不必在意,應當記住佛的教誨。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尤其是在現前這個時代,整個世界動盪不安,這裡面的因素非常複雜。我們在動盪不安的環境當中,要把自己穩定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怎麼樣自己才能夠定得下來?這裡頭最要緊的就是修清淨心。你的心清淨,你就能定下來,你就能不受外界的影響,這外面是環境。能不受外面環境影響,自己才能做得了主宰,修行功夫才會得力,我們所希求的果報,才能夠現前。在這個時代,我們特別提醒自己,幫助志同道合的同修,決定要修真誠心。我們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看到大地眾生一片真誠,這是真的,決定不是妄想,不是幻覺。我們以清淨心看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清淨無比,所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必得要認真努力去修學,才能夠不受大環境的影響。《楞嚴經》上說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們首先不要被境界轉,站穩腳跟,再向上一著,就能夠轉境界了。這裡面事實的真相,要諸位自己去體驗,這是說不出來的,希望大家用心去參究。
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他說我曾經說過「念佛人要萬緣放下,老實念佛,一門深入」,這個話我常講,沒錯。他說:有些人斷章取義,理解不透,於是把工作辭掉,家庭也不要了,影響非常不好。
這是真的錯了,確實是斷章取義。可是我在講經裡面也講得很多,萬緣放下是說你心理上放下,不是講事上放下。事上應該放下什麼?你本分以外的事情,你放下;與你不相干的事情,你要放下;你本分之內的事情,你要做好,做得比別人更好。《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大修行人,都是大菩薩,他們每個人都有工作,他們示現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有國王大臣,有家庭主婦,也有童男、童女,那是作學生的,他們兢兢業業,認真努力,沒有把工作辭掉,人家修行證果了。所以佛家講放下,是放下你心裡面的妄想分別執著,你要懂這個道理。
念佛,心淨則佛土淨。諸佛菩薩要為一切眾生服務,為一切眾生工作,你把工作統統放下了,你用什麼為社會服務?你用什麼去幫助別人?我要是把工作放下,我就不要講經,也不必幫助大家修行,工作放下了。李木源居士要是把工作放下,要是把職務辭掉,那也不必去搞居士林,也不必去搞彌陀村,放下了。這是錯誤,錯解了意思。我們在此地辦培訓班,學生要是放下了,也不要去念書,也不必去讀經;老師放下了,也不要去教學。佛教就在放下當中滅掉了,你們想想對不對?這不是佛的意思,我們把佛的意思錯解了。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把如來的真實義解錯了,把如來的意思曲解、誤解,做出種種悖逆之事,還以為自己真修行,還要毀謗別人修行有錯誤,你豈不是造極重的罪業?
說法不容易,要講得清楚,講得透徹,講得明白;聽法同樣也不容易,要善聽,要善學,這樣才能得佛法真實的利益。所以一個真正佛弟子,他在他工作崗位上,決定做得比別人都好。為什麼?他是菩薩。一般人做工作總是為自己,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菩薩做工作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不為自己,所以做得比那些為自己工作的人,做得還要好。怎麼可以懈怠、懶散而不負責任?這個絕對不是菩薩。希望同修們多讀經典、多聽,有疑惑一定要問,有疑惑一定要求解,這樣才不至於產生誤會。
末後一個問題,他問到怎樣更好的與修學其他法門的同修互相勉勵?怎樣做好弘法、護法的工作?
首先我們自己要建立一個正確的概念,那就是「法法平等,無有差別」。在一切法平等的裡面,我們才會真正的尊敬別人、讚歎別人,《華嚴經》五十三參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這五十三位善知識,每個人所修學的法門都不相同,你看看他們如何相處?都是自己謙虛,尊重別人,讚歎別人,這是正確的態度;不僅如此,而且還要盡心盡力的幫助別人。對待不同的法門,修學的同修要用這個心態;再擴大一層,對待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也要用這樣的心態。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遇緣不相同,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現什麼身,所以諸位千萬不要有分別、有執著,那就錯了。總以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是最殊勝的、是最第一的,其他宗教不如我們,甚至於說他們是邪教,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普門品》上觀世音菩薩說得好,應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現什麼身。如果這個眾生應以基督教而得度,菩薩就現牧師身;那個牧師是佛、是菩薩,不是凡人,你怎麼可以輕慢?你說這個事情是真的嗎?一點都不假。《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勝熱婆羅門,那個人是什麼身分?婆羅門教的長老,婆羅門教的領袖。我們在前不久去訪問此地婆羅門教,在這邊稱為興都教,我們中國人稱印度教,就是婆羅門教。勝熱婆羅門,那是佛的化身。從這個例子,我們就曉得佛門廣大,真的是普度一切眾生。佛菩薩度化眾生,確實展現了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歡喜婆羅門教,你就在婆羅門教裡面得度。這個得度是什麼?開悟了,證果了。你喜歡基督教,你就在基督裡面得度,也開悟了,也證果了。所以哪一法不是佛法?什麼叫佛法?佛是覺悟的意思,佛法就是你覺悟了。覺悟就是佛法,迷惑就不是佛法,我們學佛學迷了,那錯了。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一念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是同一體。如果我們對這個不能認識、不能肯定,我們的修學自然就有障礙,而且是障礙重重,很不容易突破,決定是墮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而且堅固的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都是迷惑,都是不覺。近代弘一大師教人學佛,從《華嚴疏鈔》下手,非常有道理。從《華嚴疏鈔》下手有什麼好處?認清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我們不會堅持自己的錯誤觀念,會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才真正得清淨心,才真正恢復自己的心量。自己本來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量。現在我們心量變得這麼小,一個人都容納不下,你說多可憐!還會有什麼成就?天天念佛也不得往生。
護法跟弘法,此地都做出一個好的樣子。我們這一邊不僅跟佛門的同參道友融成一片,我們跟新加坡其他八個宗教也融成一片,這是《華嚴》教誨的落實;我們的心才真正得清淨,得平等,得自在無礙,希望我們同修共同勉勵。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恭選自淨空法師1999 年5月在香港之『早餐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