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hould talk about the Merton thesis when you talk about scientific revolution and religious reformation (and jesuits), and whether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was helped by reformation. Obviously there was no comparable reformation of religion and believes in China.
可惜·听不懂粤语。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几乎每天出视频,希望与您交流,请来我频道看看,是否对你有启发。 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明朝?我不记得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是怎么解答这个问题了。以我现在的理解,对比英国大宪章的早早出现,法律保障私有财产权这一条在中国历朝历代却始终没有出现过,皇帝一直有超出法律的特权,遇上了明朝末年的皇帝闹脾气不上朝,就麻烦了!另外,立太子这件事也没处理好,往往把不愿意当皇帝的人推上皇位,造成明朝皇帝沉迷于木匠活之类的业余爱好,长时间不上朝,导致腐败失控。按说皇帝大位应该引入明确的竞争机制,让愿意干的人当皇帝。明朝后期闹大笑话了。这可能就是英国那样的资本主义不出现在中国的根本原因了吧。今天习近平共产党也惧怕司法独立,导致腐败病入膏肓,就更没有任何希望了。 朱元璋给明朝建立了最严酷的反腐制度,那就是对官僚贪腐使用特务手段,严加惩处。 一般史家认为的明朝灭亡之起点,如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万历二十年(1592年)起长达六年的援朝鲜之战,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间的“妖书案”,接下来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起的“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等。与这些年份相比,万历十五年(1587年)虽然有海瑞、戚继光的去世,但终究只是无足轻重的一年,也即如其英文版的书名:无关紧要的1587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但黄仁宇提出与其他史学者不同的看法,指出此一年似是天下盛平,无重大动荡,实际上可能却是明朝发展至尽头而步向灭亡的一年。黄仁宇引用典籍,特别是《神宗实录》,就此年中发生的立储之争和一连串使万历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作分析,研究发生在万历帝身上的变化。黄仁宇指出,虽然最后万历帝在种种问题上妥协,但他由此怠政三十三年,可能是他对抗无效之后,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方式。由此可以理解,明朝的皇帝表面上是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但终归也要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官集团的掣肘。 另外书中还提到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也是受到传统文化的掣肘,而得不到有意义的发展。对海瑞,黄仁宇形容“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对戚继光,黄仁宇评“戚继光的求实精神,表现于使革新不与传统距离过远。”;而对李贽,黄仁宇也评说李贽不过是反映明朝在儒家伦理文化趋于僵化下,思想界的苦闷和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