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帶風向了嗎?媒體如何塑造「框架」陷阱?我們又有方法可以逃離嗎?

  Рет қаралды 155,518

PanSci

PanSci

Күн бұрын

Пікірлер: 1 200
@ppzzaaqqa
@ppzzaaqqa Жыл бұрын
講個故事吧, 從前有個人弟弟意外過世了,他到弟弟的大學去幫他辦離校手續的時候,聽到行政人員在罵他的弟弟,說「父母把他養到這麼大還自殺,真不孝」之類的。 他跟學校的行政人員講說,他弟不是自殺的;但是行政人員說,「可是新聞都這麼報導,你有證據說他不是自殺的嗎?」 同樣的對話,也發生在他跟其他的親戚身上;很可笑的是,當事人講的話不可信,而「新聞」講的話,卻需要「有證據」才能推翻。 - 事實上,在他弟過世的時候,連檢察官、法醫都還沒來,媒體報導就已經出來了;各家媒體的內容抄來抄去,只是數字略有不同。也不知道消息是怎麼流出去了,但有了一個繪聲繪影的故事版本,透過新聞傳到網路論壇上。 更嚴重的是,經網友在網路論壇(如PTT)上的討論後,將他的弟弟罵得更難聽了。 當然,那些「故事」的內容,與事實相去甚遠。可是很多人樂於將其當成實情來看待,並當成網路筆戰的「證據」。 - 這是我在2010年左右的親身經驗;希望這個故事可以告訴大家,為什麼「媒體識讀」是一件需要學習的技術。 而台灣的課綱也在2011年,將這部分的教材放到基本教材當中。 我不太確定這是不是可以用教訓換來的經驗;但這是一個各位可以順便聽聽的故事。 有關假消息的媒體傷害,願我們都不會再遭遇類似的故事。 - 過了十年還在講我弟弟的故事,實在有點難過。但如果能因此提醒身旁的朋友們 #更謹慎的面對自己的言論 與 #更嚴謹地識讀資訊,那也是很值得一說再說的。 這十年來,網路資訊的確是越來越爆炸,但也越來越多人學會「媒體識讀」相關的公民素養,所以我們的言論環境其實多少是有點改善的。 維持良好的環境,真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 最後,說一點重話。 每個小心驗證資訊的人,其實都是為了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行為還有言論負責,而且也是在繁忙的生活中花時間心力做這件事。 就跟健身一樣,如果我們真的很在乎這件事,那我們就會願意用力擠出時間、來實踐這件事。 「媒體識讀」是一種基礎的公民素養。我們真的很難想像,一群推卸自己的「公民」責任、不去驗證資訊的公民,會在投票的時候投出怎樣的政治人物。 這種責任,不是「很閒我才做」,而是「如果我不這麼做,那麼就會有人因此受害」的問題。 當一個社會每個人都不花時間識讀媒體、不謹慎對待自己的言論的時候,我們的閱聽環境就會變得非常糟糕,造成非常多的 #媒體傷害。 假如我們合理化亂傳消息的行為、而認為自己不需要為此負責,這不就也是在合理化那些在Line上面亂傳假消息的老人行為嗎? 如果我們真的覺得自己沒有時間精力去驗證資訊,那也許, #我們至少可以試著不要傳播有疑慮的資訊。 (可能這個標準仍然有點高,因為大部分的資訊都是很難驗證的。所以才需要花心思不斷留意更新的資訊…) 願我們都有足夠的意志與智慧,能為自己的言論負責。尤其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茶餘飯後用來聊天的內容、是會傷害到身旁的人們的時候。 大概也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Sun-bl3nu
@Sun-bl3nu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你的分享❤❤❤
@user-bob-pikachu
@user-bob-pikachu Жыл бұрын
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我都不能講錯一句話嗎?”said by clock。 甚至有些人覺得自己改變自己曾經說的話是一種進步,但實際上是之前的自己沒有對自己負責,甚至可以說是輕浮,但那人可能不會說自己輕浮而是會說自己非常有自信,所以說的話都是一定而不能用可能。
@eda5507
@eda5507 Жыл бұрын
我講錯話,只要跟別人說“我亞斯柏格症”。大家就能諒解我。
@fff2139
@fff2139 Жыл бұрын
@@eda5507 你可以在你的社交圈試試有沒有人會原諒你。 你完全搞錯重點
@leechienyuan
@leechienyuan Жыл бұрын
框架是自己本心自我意識所造就
@chenbreez
@chenbreez Жыл бұрын
我是工科的大學生,首先感謝團隊做出這期影片!! 以科學角度探討行為及背後意涵。再者台灣社會算是很韌性,但大眾對傳媒資訊的輸入也相對固化; 社會科學本就該被重視和不斷探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實現達到預防的目的。支持你們繼續做社會科學的主題, 一起讓社會進步,正面積極💝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Outerspace909
@Outerspace909 Жыл бұрын
週末犀牛weekend rhino==1006O賴清德 muck845==806O==410B==1210O 糞池 柯P ...還有 超級人類 superhuman1280==1207AB==607A 侯友宜
@Outerspace909
@Outerspace909 Жыл бұрын
該死的法國框架frame528AB==304B==904O ...我要打破框架
@地地-x4m
@地地-x4m Жыл бұрын
世界即將在10年內毀滅 人類有太多想法了 哈哈 50年前的人只懂埋頭苦幹 現在的人在想怎麼逃離框架
@juanlu3958
@juanlu3958 Жыл бұрын
屁喔,臺灣通識教育基本沒有,才是最大問題,白痴特別多。
@josephchao1531
@josephchao1531 Жыл бұрын
身為北科校友,第一線感受這次洗假新聞、斷章取義的無力感,再看到這支影片,絕對要支持的。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羅德隆戰士
@羅德隆戰士 Жыл бұрын
老闆跟學生都是受害者啊,台灣的監管機構根本是個笑話…
@HenOOXX
@HenOOXX Жыл бұрын
避免陷入框架的第一步:時刻提醒自己,要對一切(包含對自己)抱持一定程度的懷疑
@WeQ-sm7ix
@WeQ-sm7ix Жыл бұрын
去看看慎重勇者
@hokamto7754
@hokamto7754 Жыл бұрын
所以你需要一個至高的第三者去審視自己,人自己很難審視自己
@mico7045
@mico7045 Жыл бұрын
我是不是男的?我是不是女的?我是不是外星人? 我是不是同性戀? (被打 請大家每天默念三遍,可以更加瞭解自己(X 唸越多遍越能消除業障(X 那些容易被騙、跳不出框架的,都是有業障(X
@HenOOXX
@HenOOXX Жыл бұрын
@@hokamto7754 這個需要長時間的修練
@termail1999
@termail1999 Жыл бұрын
贊同
@AbaddontheDespoiler0814
@AbaddontheDespoiler0814 Жыл бұрын
我自己是傳播學院專業,原本自認媒體識讀能力比一般人強,但現代的傳播通路比當年唸書的時候更多元手法也更精妙,當你面對一個擁有龐大資源的巨大的媒體巨獸或國家機器,自以為跳出框架時,實際上只是又掉入了外面更大的框架,有時要了解一個議題真的需要閱讀非常多且完整的文本,而這些功課做完之後很可能只還原不到一半事實,而每天社會的議題這麼多,久而久之真的就很疲倦,而這或許也是傳播者故意為之,讓閱聽人在大量資訊轟炸下放棄自我思考。
@milliardo1412
@milliardo1412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像最近的媒體跟節目,他們會丟一堆差不多的新聞,跟議題試圖混淆視聽
@翁鐵城-k4k
@翁鐵城-k4k Жыл бұрын
白飯事件就是其中一個,你可以看到執政黨在練兵實戰演練,然後看到一堆87很好帶風向,其實也蠻有趣的,能了解到原來做這件事實對他們來說超級容易。
@SnowmanYT
@SnowmanYT Жыл бұрын
原來,金主竟是我自己!!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shenzo4751
@shenzo4751 Жыл бұрын
多年前,網路曾是用來打破政府及媒體巨獸所設框架的偉大發明,各種議題討論、筆戰、商品開箱、經驗分享;不但迅速真實且基於個人自由意志,即使意見不同也能促進思考。 多年後,網路反而成為更大更難逃脫的框架,社群上塑造的人生與現實的自己完全不同,害怕在網路被炎上多過於現實被責難,商品體驗分享網紅素人舉目所及全是廠商業配合作、政策議題討論常常是機器人灌水回覆或網軍大量謾罵、虛擬貨幣幾秒漲跌大過真金白銀。網際網路深深框住這世代年輕人,曾經打敗政府、媒體巨獸的勇者們成為了網際網路風向上的奴隸.....也許人類就是在被框架與打破框架中不斷前行吧~
@君尹口
@君尹口 Жыл бұрын
每個人都有自私利益, 最愛罵政府媒體控制傳統媒體的百性, 也常常利用網路自私帶風向,
@Tajfgg99
@Tajfgg99 Жыл бұрын
媒體都偏藍啦,以下這些新聞我真沒看過幾家敢報,KMT立偉鄭0鈐疑幸騷男記者、國民檔立偉陳雪生幸騷女委員、花蓮王親女記者、車輪檔新北某陳主管、新北市府前參議曾柏文、逃難檔台南議長李全教、車輪檔自強號台中前市長、藍君子桃園村長議員涉入.幸.騷,請繼續低調💯
@xeron377
@xeron377 Жыл бұрын
​@@Tajfgg99媒體偏藍,你活在哪個年代?平行時空喔!
@一等兵-m1m
@一等兵-m1m Жыл бұрын
媒體偏藍?那中天也不會被下架了,每家媒體帶有的政治色彩比一般老百姓還重,就是利用媒體輿論的話語權去框架無知的人,無知的人還能無視事實結果,繼續在只有顏色的框架中說謊騙自己
@喵喵喵-b1q
@喵喵喵-b1q Жыл бұрын
@@Tajfgg99 三民自也偏藍嗎? 你要確欸🥱
@choder34
@choder34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國威哥我是長期泛團,點子行動科技的Ryan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哦哦哦,謝謝Ryan
@ray-realms
@ray-realms Жыл бұрын
最近經歷了白飯事件(我是那間學校的學生 很深刻了解到了台灣很多人完全沒有媒體識讀能力 希望台灣有更多人能在媒體的洗腦之下多想一想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
@indigoreaper4225
@indigoreaper4225 Жыл бұрын
加油,希望讓學生們都能看清媒體的邪惡
@AquilaTheta
@AquilaTheta Жыл бұрын
辛苦了 一堆餐飲業者、員工、打工仔代入日常遇到奧客的形象就開罵 後來發現事實不是那樣後就說不想管了,或拿自己社會大學經驗繼續罵學生 但我身為曾打兩份工讓自己在國立大學畢業的社會人士也是支持學生,從一開始就覺得有鬼 「吃熱炒當然要配白飯」「誰去熱炒不吃菜只吃白飯」「哪天吃飯會不會被嫌點太少」 結果果真是店家誇大人數、誇大盛飯數、平時就用金額衡量人們是否有給負評的資格 收到錯誤資訊時,被誤導可能在所難免 但要不要因為單方面說詞而對新聞報導標的進行人身攻擊、揚言暴力威脅,卻是個人的選擇 我看過太陽花事件時,90%媒體都故意剪掉當事學生有論據的描述,只留下自稱跟風的畫面 還有只拍攝參加活動的美女和總召,忽視那些靜坐討論如何提出解方的人等等 有看過以後就會對媒體偏頗的噁心印象深刻,再也不會盲從相信了
@lian6195
@lian6195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北科交棒餵毒案 感謝北科扛下外役監事件
@cheng1210-l5p
@cheng1210-l5p Жыл бұрын
@@lian6195 前幾天綠媒還寫一篇文章白飯之亂影響到716遊行! 笑死! 白飯之亂不就是綠媒刻意大肆報導的嗎?
@marisaac
@marisaac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泛科這期如此高水準的影片,提醒大衆媒體識讀的重要性,敝人非常樂意擔任這個優質頻道的金主,哈哈哈!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chong1029
@chong1029 Жыл бұрын
我還是覺得批判性思維更重要, 懂得一直自我反問"看到的是不是就是真的"才可以有效的減少被框架誤導
@user-sy1tb6vs4p
@user-sy1tb6vs4p Жыл бұрын
+1 我也在發展批判性思考
@cocoremi
@cocoremi Жыл бұрын
然而現實更多的是只能做到批判 然後就說我這是批判性思考
@user-sy1tb6vs4p
@user-sy1tb6vs4p Жыл бұрын
所以一定要保持理性,客觀 不然其他都不是真理😂
@cocoremi
@cocoremi Жыл бұрын
@@user-sy1tb6vs4p 那更慘了 姑且不提理性 人是永遠不可能客觀的((ry 客觀要將自己從事物中抽離才辦得到 在大部分情況下是一個只要你還活著就辦不到的行為
@7918sol
@7918sol Жыл бұрын
批判性思維的背後需要有累積的經驗值來做邏輯支撐,否則會像些不懂裝懂的人,遇到事情就只會說事出必有因,然後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cryo9278
@cryo9278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泛科學身為媒體,還願意出來教導大家媒體識讀。 從高中時就覺得奇怪,學校的公民課本總說媒體識讀很重要,但是卻沒有教導大家如何去實踐媒體識讀😢 我之前為了獲取最全面的知識,臉書看藍色、推特看綠色、KZbin看白色,結果好一陣子吃了三份政治性憂鬱套餐😂 我以為從三份偏頗的資訊能得出客觀的訊息,結果只是三份近乎平行世界的論述,更雲裡霧裡看不清楚了😵‍💫 我是中醫系學生,大學的七年裡逐漸地從科學態度和自然哲學中體認生命。 由於每個人存在的經驗不同,便會形成全然不同的理解和解讀世界的模式,也會發展成不同的我們。 同樣的,從我們選擇民主社會的那一刻,我們同時也選擇了和所有(包含那些我們認為愚笨的、不理性的人,同時那群人也應包含傲慢的自己)民眾共享決策社會的權力,也賦予社會多樣性,也願意花費時間去傾聽和理解所有不同人群的聲音。 而多樣性的終點不該是對立與戰爭,而是和平與共存,期許社會能慢慢得轉變。 謝謝泛科學帶來這麼優質的內容!
@cryo9278
@cryo9278 Жыл бұрын
不過,私心很想聽到論文方面的更多內容。 自己學習中醫,對科學論文的看法很複雜。 科學態度是好的,但是總感覺有些論文反而變成商業的利益工具,也已經慢慢偏離科學最初的本心了。 點到為止吧,言外之意,盡在不言。(這樣我算是跳出泛科學的框架了嗎?(不是)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分享!同時傾聽不同觀點論述和頻繁查證、看論文確實很勞心傷神。我們也建議,偶而換個角度,實際找朋友輕鬆聊天,或是去街上走走感受社會氛圍,也是跳脫媒體框架的一種方法哦!
@longwu3598
@longwu3598 Жыл бұрын
我是看紅藍白綠幾乎都一起看
@wangdd5048
@wangdd5048 Жыл бұрын
我對政治看法很簡單 民主的根本是 "不信任" 就是因為不信任 我們需要投票改變 執政黨可能給我們一個假象的框架 我們不清楚後面的真相 所以我們永遠保持對執政黨的不信任 透過長時間觀察 ~ 就比較能確認這個政黨的樣貌 對於新人政治 我們不清楚 但對於舊政黨 我們相對清楚 所以我寧願給 新人機會 新人可以去改變舊人所不重視的部分 這樣才可以改善原有的系統 ~~ 永遠不把全部的票 投給執政黨 是民主國家人民 最基本的投票策略
@巫嘉偉
@巫嘉偉 Жыл бұрын
教育最重要的目地 就是分辨是誰在說謊 台灣教育有教嗎? 基德:並沒有
@Teren-dk05.2-3zc
@Teren-dk05.2-3zc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的媒體素質與環境真的很糟糕,不知何時能改革成功
@HenOOXX
@HenOOXX Жыл бұрын
市場機制,媒體的素質也是人民的素質養成的,唯有人民的識別能力提升了媒體的素質才會提升
@蕭靖衡-u1l
@蕭靖衡-u1l Жыл бұрын
老實講台灣人素質真是有待加強,在國外可能因為不想惹麻煩,大家自我約束力強,但在台灣就.... 哈哈哈哈三寶,巨鷹,名嘴滿天飛
@Trevor0713
@Trevor0713 Жыл бұрын
做為一個媒體從業者, 我不認為媒體能主動改革. 廣告主/金主跟讀者逼著媒體改革還比較有機會. 但有趣的是, 金主未必希望媒體有什麼改變.
@chenzzz5413
@chenzzz5413 Жыл бұрын
看看白飯事件大家吵的多開心就知道了,嘴上說討厭媒體,卻很誠實的跟著他們起鬨
@chenmark6031
@chenmark6031 Жыл бұрын
@@chenzzz5413 我只在一開始關注過白飯事件,大約看過五則新聞後發現媒體在炒作。直接跳過相關報導。
@stonel.t.c8527
@stonel.t.c8527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還有台灣的媒體願意指出台灣面臨的詐騙統治問題
@yandochen4904
@yandochen4904 Жыл бұрын
作為社會科學院的窮學生,希望能有更多社會科學相關的議題影片。 微薄的金錢給予認真的頻道我覺得相當值得。 謝謝這部影片的資訊以及其議題討論。 謝謝你們團隊!
@user-sy1tb6vs4p
@user-sy1tb6vs4p Жыл бұрын
@yandochen4904
@yandochen4904 Жыл бұрын
@@風車王 社會科學也是種講求數據實證的「科學」。 而且更貼近我們的日常與核心,這些知識的傳遞我認為更加重要。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Fuyuki0000
@Fuyuki0000 Жыл бұрын
@@風車王 白飯交給志棋那邊去講就好了,這邊比較想看科學科技技術知識
@tempst-c6r
@tempst-c6r Жыл бұрын
nt是什么货币?
@peterlai4912
@peterlai4912 Жыл бұрын
我是一位科大學生 真的很感謝泛科學用一個科學的角度去研究現今的媒體亂象。希望能有越來越多人來看你們的影片,學習如何思考媒體傳遞的資訊,並向社會大眾傳遞正向的力量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wei37
@wei37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泛科學製作這期讓大家更懂媒體識讀! 之後那些網軍或網路媒體想洗地的時候號召大家把這個影片連結丟上去。 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國民素質的提升不再被媒體綁架、網軍帶風向! 當然+1啦,這個很重要!! 😁😁😁
@c0994152
@c0994152 Жыл бұрын
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希望泛科學有更多媒體識讀相關專欄
@wei37
@wei37 Жыл бұрын
@@c0994152 真的~自己的同胞自己救! 人民勝利就是讓政客下台,人民的未來就是讓一個認真努力的政治家讓國家正常化!
@華-g3m
@華-g3m Жыл бұрын
很難啊現在很多人看到影片10分鐘以上就不看了
@wei37
@wei37 Жыл бұрын
​@@華-g3m 所以需要更多短影片去搶流量呀,方法是人想的。😊😊😊
@theodorekuo3013
@theodorekuo3013 Жыл бұрын
那麼,被框限的人會怎樣的被框住,而由被框住的思想發出什麼樣的言論呢?我希望有這樣的內容可供毗辨。而不是只給出一個簡化的結果。 這是個老人與海跟棒球一樣無聊,看過程浪費時間,不如看結果的時代。很多人在接受資訊時,往往只看結果,只聽口號,只看標語。其實有時候失敗也有其意義,因為功不唐捐。 但是能怎麼辦呢?不是告訴你了嗎?無聊!看過程浪費時間,不如看結果就好。
@彭劭瑋
@彭劭瑋 Жыл бұрын
方君竹好早之前就已經說過框架的事,以及台灣媒體亂象了,沒想到泛科學又再提出來討論,謝謝這個好頻道,媒體識讀很重要
@林朵娜-n5h
@林朵娜-n5h Жыл бұрын
方君竹本身就是偏頗的媒體人了
@彭劭瑋
@彭劭瑋 Жыл бұрын
@@林朵娜-n5h 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我不太明白,但至少我覺得他在闡述框架的時候還蠻簡單易懂的,也不偏頗的
@cryo9278
@cryo9278 Жыл бұрын
​@@林朵娜-n5h 人都有立場,但是有立場的人也可能說出沒有立場的話,中立和客觀是兩個不同的觀念。
@dartwang7342
@dartwang7342 8 ай бұрын
推一樓 方就那種時力的假中立小綠論述 , 但會吃那套的 大多也就都小綠😏
@丁睿狄
@丁睿狄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持續輸出好內容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金主
@瓊花
@瓊花 Жыл бұрын
獲得“真相資訊”的成本太高,獲得“識讀能力”成本太高,獲得“時間”來去分析真相的成本太高,而這三項缺一不可,對現代人來說要湊齊這三項根本是在當職業來做了,我只能說我個人就是尊重“民主”的核心機制“分權”,並且朝著多元、包容、自由的方向為核心價值,沒有這麼多時間跟能力來分辨分析,那就不要集權於一黨獨大,並且政黨要輪替,然後立委不要有過半,支持第三勢力、支持小黨! 然後...... 投票制度改變就能改善不少了,臺灣應該推行二輪投票法或是一人兩票百分比投票方式,讓人民去思考第二人選,用制度引導人民思考第二選擇、甚至是最大公約數人選,而不是現在容易一黨獨大贏家全拿,讓落選的支持者容易仇恨對立,所以容易有棄保形式出現,給人民選擇空間、引導包容思維!
@quc2009
@quc2009 Жыл бұрын
同意提高識讀能力不容易,但同時也認為這是每個人的責任,投下的票要對自己負責
@transmit010189
@transmit010189 Жыл бұрын
政策去引導更好的方向大概就是這種方式,民主就是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出更好的做法,而不是反對我的就打成中共同路人。
@s9154001
@s9154001 Жыл бұрын
沒能力分辨侯選人 憑什麼有投票權
@poyo1981
@poyo1981 Жыл бұрын
雖然知道被媒體控制著,但第一次從科學理論去了解這些過程,感謝泛科學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金主
@ya619
@ya619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泛科學!在這逆風的YT環境中!做出一個標榜!很榮幸我能看到這內容!之前長期訂閱的YT的頻道!選舉一到開始紛紛露出馬腳!開始狂帶風向!留言區也一堆假帳號在那附和!也想帶領著無法立即思考判斷的閱聽者! 也希望泛科學未來能繼續做相關的議題!(如媒體公關、網軍運作...)我想慢慢的會越來越多人關注!!
@LionLeo120
@LionLeo120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你們製作這隻有深度的影片~ 希望微薄的贊助能支持你們一些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你!
@dartwang7342
@dartwang7342 Жыл бұрын
漫畫"驚爆遊戲"在最後一集單行本作者的話裡提到一段我很喜歡 "資訊的流出必定對流出的一方有利" , 而且他補充說 所以本漫畫所提到的觀點 也是對我有利的 你不一定要完全相信 (漫畫裡也有提到資訊戰.政府.媒體等內容) , 跟本集泛科學的開頭類似 我很欣賞 ; 框架陷阱我聯想到一件事 在台灣目前傳統媒體 "貌似"讓你有很多台可以選 但你仔細看會發現 7.8台都是同一個立場 所以你很容易落入此等陰險的框架 你以為你有選擇 但其實你沒選擇 ; 說到總統選舉 我的方式是這樣 要去看候選人的"長時間訪談" , 因為媒體只會剪它要的 甚至跟網紅合作的20分鐘影片你都要小心 因為那是他們互相有利益的 也剪輯過的 , 我較推薦的會是他自我論述政策政見的30分鐘影片 或是像是TVBS"看板人物"那種長時間訪談 , 因為長時間訪談 很多細微的表情.小動作.嘴角.眼角 其實會透露出他的"態度" 很難從頭到尾"演"一個小時 所以你若夠會觀察 其實能觀察出個性與態度的端倪 , 就像你今天相親要結婚 你不會只聽媒人說就決定要結婚吧? 你不會只在線上聊line吧? 一定要單獨兩人長時間的約會 才能從細節觀察出個性不是嗎? 如果認同我上述言論 再回推2020那場選舉 其實會發現很多盲點 總而言之 請把自己當作"老闆"(選民) 好好去審視這些"員工"(政治人物) 最後 謝謝泛科學 加油了各位~
@Yen-HsunChen
@Yen-HsunChen Жыл бұрын
這集的內容很棒,最近受短影片綑綁之苦,這集有提醒到我XD 政治人物利用媒體造神也不是一天兩天,選擇性報導嚴重程度更讓我覺得台灣是不是要完蛋了...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支持!
@萌新-j3j
@萌新-j3j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泛科學做出這部影片!對於媒體識讀跟素養提出了簡單明瞭的說明,應該要把這種觀念普遍到教育裡面,才不會一直被快媒體綁架和操控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
@eraser977
@eraser977 Жыл бұрын
說謊的定義並不是“說出謊話”而是“說出讓人被騙的話”。 很多人都會先自己騙自己說:“我只是沒說出真話,不是說謊”。 這句話本身就是最大的謊話
@郭雅筑-w3k
@郭雅筑-w3k Жыл бұрын
很好的節目! 想說的話: 感謝!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
@ying-fanchen6344
@ying-fanchen6344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要少看哪些愛帶風向的媒體,但是現代人時間有限,能夠客觀分析的良心媒體稀缺,絕大數人被迫接收惡意假資訊,泛科學加油
@黃國釗-m2k
@黃國釗-m2k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支持你們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支持
@brief3356
@brief3356 Жыл бұрын
框架無所不在,要跳脫真的要看很多書,並不斷思辯,因為盡信書不如無書,要開放式思維,就必須要有多元視野
@thingnot5798
@thingnot5798 Жыл бұрын
一堆看了很多書的教授,是藍綠的鐵桿支持者,你怎麼認為看書能讓一個人有「多元視野」 我認為多歷練才比較有用,你躲在房間裡看書,會知道罪犯也有好人、聖人也有黑暗面嗎? 行萬里路
@cheng5193
@cheng5193 Жыл бұрын
我以前跟隨一位老師,也號稱讀萬書的人,最終淪為中共喉舌傳聲筒 每個人都會篩選媒體,最後只挑自己篩選媒體觀看新聞,殊不知他觀看的媒體也悄悄改變
@higedanthebest
@higedanthebest Жыл бұрын
希望未來能夠看到泛科學製作更多社會科學相關的影片!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Sugarlove780
@Sugarlove780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你們,真的必須提醒大家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人生才不會被侷限❤️
@legen4814
@legen4814 Жыл бұрын
最好是要養成批判性思維
@lucifer-1217
@lucifer-1217 Жыл бұрын
超級感謝的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ytasdf13
@ytasdf13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金主
@wsmini
@wsmini Жыл бұрын
真受不了有這麼理性科學節目。我生平第一次斗內,就獻給了你們。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
@bend3118
@bend3118 Жыл бұрын
Thanks!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mukaiiii
@mukaiiii Жыл бұрын
不需要這麼早就選邊站,資訊永遠都不完整,但辯論其實很重要,可以看得出該候選人與團隊的理念,幕僚也很重要,畢竟政府不是一個人就能撐起的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
@Peak0614
@Peak0614 Жыл бұрын
以我的經驗, 受到社會學洗禮就比較會去質疑接收到的資訊, 透過媒體傳遞的基本上就不是第一手資料,儘管是在專業嚴謹的媒體都應該在態度上保有空間, 因為作為之訊傳遞最末端的[我們],本身就是有選擇性的存在。 所以在看媒體的觀點時,比起[他們想告訴我甚麼],我更傾向於[他們為什麼想告訴我甚麼]。 好笑的是,很多媒體很常在下一集打上一集自己打臉,沒有中心思想,這種我通常都棄坑, 反而是擁有自我原則的媒體,儘管論點是站在我立場的對立面我也會主動傾聽,沒為什麼,我就是會想參考他們的說法。 再來分享自己的故事,以前職場上跟一位同事聊公司派系的問題,我分析派系之間的癥結點云云, 結果同事只回我一句[聽你講那麼多,我還是不知道你是站哪邊的]...... 有時候不是帶風向的問題,而是許多人懶得去思考解套,他只希望你告訴他應該待在哪個[框架]裡就好了。
@zeiweip
@zeiweip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金主
@sugna6142
@sugna6142 Жыл бұрын
多看不同立場的媒體對同一件事的報導,交叉比對,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觀眾-h5w
@觀眾-h5w Жыл бұрын
多個立場換成多個角度比較好,我覺得媒體不帶立場才是好。媒體只報事實,不加評論
@sugna6142
@sugna6142 Жыл бұрын
@@觀眾-h5w 但只要媒體是營利事業,(老闆)就很難沒立場
@cocoremi
@cocoremi Жыл бұрын
然而就算非營利 也還是有立場 你要人能夠做到完全沒有立場的絕對客觀 早點睡比較快 夢裡啥都有
@觀眾-h5w
@觀眾-h5w Жыл бұрын
@@cocoremi 你可能沒看過只有三台時代時的新聞,我30年前當時雖然會有黨國新聞除此之外都是只報事實的中性報導
@Zero2Ryu
@Zero2Ryu Жыл бұрын
@@cocoremi 有些人還真的沒什麼立場,反正不是發生在他身上。那……就說句見仁見智吧~ XD 當然,可能還是有立場,只是不想公開自己的立場,就裝中立。
@geminuo0602
@geminuo0602 Жыл бұрын
支持泛科學繼續創作科學的內容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
@ranlin08
@ranlin08 Жыл бұрын
獨立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並不是要人沒有立場,但能做到有自己的主見的同時,又能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別人的意見,並時時提醒自己不忘保持質疑自己視野內看到的,真的不是很容易,只能說這是現代網路社會的必修課吧。
@yoh_0917
@yoh_0917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聽了泛科學的建議,那不就也陷入泛科學的框架了嗎?」 是的,我陷入了,是因為標題,哈哈。 我認為這段話放在結尾在適合不過了,完全呼應整部影片所講的內容:讓人再次反思剛剛的影片內容,直接讓觀眾現學現賣。 很喜歡這部影片,非常搭上時事,相信泛科學在這三天來花了很多心力在這上頭,謝謝你們做出這影片!
@steventsai7597
@steventsai7597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honest321
@honest321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您帶我們反思框架的概念❤ 長大以後,我們看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框架,只有不停接受新知,不斷嘗試驗證,才有機會改變框架😊
@kungsinwang
@kungsinwang Жыл бұрын
用科學的角度看世界,支持你們!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kim7258
@kim7258 Жыл бұрын
引用專家的說法似乎會比較有說服力,但我確實忘記是哪位專家所說的,但確實有道理的是,事情的真相並不存在,只有對於事情的解釋,我很常聽到有人引用數據,然後加上一句,數字不會說謊,但現實是,數字本身根本不會說話,而那些解釋數據的人你又有多少判斷力去知道,他是否有說謊? 人們的注意力時間思考等等都是很有限的,而媒體的標題引導能讓人將原本複雜的事情快速簡化成多種【標籤】,接下來就是反覆強化特定事件與標籤間的聯繫,這樣的標籤片面化確實是有助於吸引流量,以前是傳統媒體老三台,到後面有線電視很多台,到現在人人拿手機隨時隨地接受各種,有規模的媒體或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當的自媒體,我們需要太多太多的訊息量了,有人說這是一種手機帶來需要隨時獲取訊息的恐慌壓迫感,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那個標籤,即便是同一新聞報導也有多個標籤選擇偏重重整後的版本提供給你。 而在台灣政治議題又更加【信仰化】,我認為這也跟這樣的標籤化有關,早期藍色是經濟安全,綠色是主權自由,然後又有了白色,這一切滿足了我們想簡單化所有問題的需求,所謂的懶人包梗圖等等甚至政治迷因其實都同樣的,從建立自身光環到汙名化對手,解釋取代了真相,標籤也替代了複雜的議題,最後我們只需要膝反射性的【選擇】特定的顏色標籤,就好像將那些相關的屬性標籤一起打包一樣,最後成為一種純粹的信仰,而演算法推薦加速加重了這一點,讓彼此更容易找到其他【教友們】。 真的沒有那麼多人願意選擇麻煩辛苦的方式去檢視接觸的訊息,好像自己人生還不夠辛苦一樣,我甚至不敢在內容裡做太多舉例,避免刺激到各教徒們,放棄思考真的很輕鬆,盲目信仰讓人更有力量,當你在思考檢視問題時,對方早就丟出無數的假新聞梗圖短影片迷因等等,擴張同溫層一起狂歡了。
@chenmark6031
@chenmark6031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我告訴你,我喜歡柯文哲的某些主張,但是我反對他的外交策略。我認同民進黨的外交和國防路線,可是厭惡它販賣芒果乾去掩蓋政見方面的言而無信。看黃國昌揭弊很過癮,但我認為他不適合當法務部長。這樣算教徒嗎?
@cocoremi
@cocoremi Жыл бұрын
@@chenmark6031 只要你要有辦法搞清楚為什麼自己不喜歡那個外交策略 政策上哪裡言而無信 不適合當部長的原因是什麼 然後把你所想的運用理性歸納整理出來 不然嘴上說說OX一樣爛根本簡單到不行 誰都辦得到
@cocoremi
@cocoremi Жыл бұрын
引用數據效果之所以有限還是因為人總是以主觀感受來思考 數字當然不會說謊 因為他只是客觀事實 但你沒辦法感受到 所以只能以自身感受來思考 就像實際溫度跟體感溫度 實際溫度對你來說一點也不重要 自己的感受才是真的
@黃再慶-i7e
@黃再慶-i7e Жыл бұрын
第一次「體會到」這個概念,是大一上政治學,教授提到:「若要從廣義來討論假新聞,我會說掩蓋掉真正重要事情的新聞,就是假新聞。」 這也是媒體非常愛操作的手段,不是不報導,而是選擇報導。想想最近白飯之亂帶來的違和感,是想要洗掉什麼?還是想掩蓋什麼? 至少從國家事件的視角來看,白飯之亂不應該壟斷如此多新聞版面。
@MrRory333333
@MrRory333333 Жыл бұрын
同意 某電視台短短時間洗了約160多篇白飯新聞 真的是非常想掩蓋什麼
@黃再慶-i7e
@黃再慶-i7e Жыл бұрын
@@MrRory333333 對,這個週末應該會試著挖挖看有什麼重要事情發生,然後又有需要被掩蓋的情況;機會渺茫但還是覺得要試試看
@華-g3m
@華-g3m Жыл бұрын
我挖到一個是外役監其他我就覺得沒什麼好掩蓋的
@jc-qo5ok
@jc-qo5ok Жыл бұрын
看到這個回應就知道沒有跳出框架,現在會討論『白飯之亂是想要掩蓋什麼事情』其實就那幾個媒體,那幾個youtuber,就那幾個討論區,目前看起來是有計畫的正在醞釀慢慢發酵中,你可能就不知不覺成為這些媒體的傳聲筒吧~所以要在那邊假裝自己跳出框架???我看你是原地跳吧??
@君尹口
@君尹口 Жыл бұрын
白飯問題你去問學生,
@lincindy5513
@lincindy5513 Жыл бұрын
認同"越短越重點的東西能夠吸引注意力"這讓我想到媒體在攻擊圍剿一個人時.都會用"說謊""仇視"來一遍又一遍不停的洗腦.又加上媒體幾乎都是他們的.(怎麼查都是他們的訊息)所以大家會不停的看到這些被強調的"文字"..所以後來我都直接看直球對決的演講!才豁然開朗!
@MrTac888
@MrTac888 Жыл бұрын
每次看泛科學的影片都獲益良多🤓 謝謝~
@WesleyHTeng
@WesleyHTeng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泛科學用了很完整的理論來讓大家更了解媒體的框架,整理的很棒~~❤
@allenliao7650
@allenliao7650 Жыл бұрын
認同泛科學的框架~~ 唯一支持~能夠改變台灣的~柯P民眾黨 不貪不求~一心只想為台灣人民做點事~ 年輕人決定自己的未來~ 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清廉執政愛民愛鄉土~ 小問題解決了,就不會有大問題 不因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不因少數利益犧牲多數利益、不因政黨利益犧牲國家利益 2024票投民眾黨~ 柯P當總統~
@tito651012
@tito651012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泛科學。用不同的思考邏輯及面向去思考"標題或議題",需要訓練科學研究方法及批判思考的能力。這個能力,需架構在大量閱讀及多方討論的經驗基礎上。
@黃申輝
@黃申輝 Жыл бұрын
我知道自己很常陷入框架之中,所以我覺得就算自己是錯的,也要在社群上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才有機會發現與他人認知的不同,也就知道哪些論述該去驗證。
@ChrissyW-g1z
@ChrissyW-g1z Жыл бұрын
第一次當YT乾媽就獻給泛科學了 支持泛科學的社會議題~
@chenbreez
@chenbreez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 第一支乾爹給泛科學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金主!
@許牧之-w2p
@許牧之-w2p Жыл бұрын
這集真的太棒了,台灣人都應該看10遍
@nelson831104
@nelson831104 Жыл бұрын
我不知道框架效應這個單詞 但我知道的是,我自從一定年齡開始,就察覺社會媒體給的資訊許多都有謬誤和誤導的成分 漸漸的,我變得不愛看電視,獲取新聞的途徑也改為網路 但現在似乎連網路新聞都是被操縱的其中之一了 要保持脫離框架,只有自身成為被害妄想症患者這個方法 永遠懷疑你眼前看到的這個新聞是不是假的 舉最近的飯桶事件來說 普遍大眾都被帶風向是學生錯誤 但這件事本質上,就是一件極其無聊的消費糾紛 卻被粉飾在更重要的幼兒園餵藥案之上 而且此情況已經頻發好幾次 每每有人命關天的重大新聞出現時 沒幾天就會有像消費糾紛或是影視明星的花邊緋聞出現 這絕對是被刻意操作的
@aaronthewalker
@aaronthewalker Жыл бұрын
但是我的理解是饭团事件是民进党拿来掩饰716的不是吗? 三立还拿来比对。 喂药案都确定是不存在的问题了不是吗? 小孩都没被喂药
@翁鐵城-k4k
@翁鐵城-k4k Жыл бұрын
藥案也是操作,都是,楊蕙如 林柄叔之類的社會敗類在搞
@Sanphy_
@Sanphy_ Жыл бұрын
打破框架, 那就接觸當代藝術, 因為我們這個專業就是最常要思考如何「顛覆既定的觀念,重新塑造新的觀念」、「打破既定的普世概念,去重新組合新的概念」
@FOLEGGKAi
@FOLEGGKAi Жыл бұрын
很慶幸自己很早就有跳脫框架的概念了,今天算是正式了解到相關理論。 最早應該追朔到「雞蛋膽固醇」的議題,早期總是說雞蛋不能吃太多,會導致膽固醇過高;後來則轉為說雞蛋的膽固醇是好的,可以放心吃。 類似的「推翻」事件不勝枚舉,漸漸地就培養出「對任何議題都抱持懷疑及開放角度」。 直到現在,每每在看文章時,都不時提醒自己「先看過就好,別太早下定論」;亦或要求自己多看看不同視角的論點,讓自己有更多面向可以思考。
@Kevin-9936
@Kevin-9936 Жыл бұрын
陰謀論者都跟你一樣
@FOLEGGKAi
@FOLEGGKAi Жыл бұрын
@@Kevin-9936 你確定你真的知道「陰謀論者」是什麼嗎?不就是對一個毫無根據的說法深信不疑嗎?怎麼感覺跟我完全相反呢?
@FENGEKUO
@FENGEKUO Жыл бұрын
+1、A 看完影片之前的我:首先質疑這一集被金主的框架框住了! 看完影片之後的我:咦?也有我的份?!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金主好!感謝
@cj297
@cj297 Жыл бұрын
了解媒體傳達的資訊正不正確真的很重要,希望我們台灣人越來越能夠明辨是非,不然被媒體帶風向跑去攻擊的熱心網友們,對無辜的人來講,是非常可怕的,莫名的承受各種指控,哪怕已經澄清了,留下的疤痕是一輩子的。現在的世代資訊爆炸,我們也應理性去查證,千萬不要被感性牽動。
@tempst-c6r
@tempst-c6r Жыл бұрын
台湾的泛科学这个频道很好😊,大陆依据这个视频中的理论来看,框架太多了😊,从民族,阶级,资共,地域,政治,中美,台中,大国,国家,党国,等等等等,基本上所有人都深陷其中😊,包括特定平台的热搜和流量也被控制的很明显,但是大部分国家都一样的吧,最终都是为了利益,没有好坏之分。
@yu-og3lp
@yu-og3lp Жыл бұрын
⁠@@tempst-c6r 這個框架多數是不知不覺的情況下造成的 可能散播者如編輯 記者 都不知道自己所為能夠影響這麼廣泛 所以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對於外來資訊的理性 客觀性。 希望大陸民眾也能看到這個頻道一起反思
@tempst-c6r
@tempst-c6r Жыл бұрын
@@yu-og3lp 就我感知很明显是刻意的,从监管制度还有舆论引导上面看
@胖胖-r5c
@胖胖-r5c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要當小金主! 父母輩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很多時候真的只能靠年輕人一再發聲,才能增加改變的機會QQ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金主!
@nathananson1
@nathananson1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各家媒體的立場越明顯對會思考的觀眾反而是件好事, 因為這樣更容易知道媒體塑造的框架是什麼, 反而更不容易被框住或被帶風向.
@GordonFromTaipei
@GordonFromTaipei Жыл бұрын
太樂觀了,同溫層聚集同化及異化他類效應 + 社群量體壯大盲目的勇氣之人類心理因素,清醒反思的頭腦是稀有的。
@百合仙子
@百合仙子 Жыл бұрын
没错。但是首先得有「会思考的观众」……另外人不能同时看两家媒体的新闻报道,所以必然会有先后,然后就会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
@aaronthewalker
@aaronthewalker Жыл бұрын
你的观点其实是对的,因为两级的媒体会互相揭对方的缺点😂所以我蓝绿白的都看,就更容易分析了
@ABDCAA
@ABDCAA Жыл бұрын
這集真的超有趣的!🥹🥹🥹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金主!
@_n2d2
@_n2d2 Жыл бұрын
推薦所有人看一本书The Irrational Ape(反智),非常非常棒,裡面講了各種邏輯陷阱,各種手段讓人們掉入邏輯陷阱
@blackr1d512
@blackr1d512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推薦
@Nawin_W
@Nawin_W Жыл бұрын
框架效應就是媒體資訊戰的第一步,在現代人已經從假新聞議題,變成媒體釋讀議題,現在很多新聞不在是假新聞,而是利用框架效應寫只想給你看的新聞,媒體釋讀能力不好的閱聽者,就容易被媒體綁架,稱為媒體忠誠者
@ChouPresident
@ChouPresident Жыл бұрын
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媒體會操弄輿論、偏頗報導 但大家又會一直覺得自己很清醒(包括我自己) 等到看到一些中立分析帶到一些媒體沒有講的方面以後才知道自己也是被帶風向帶得很嚴重
@WangYulin
@WangYulin Жыл бұрын
很高興泛科學選在這個時間點(各家新聞、粉專狂帶風向的時間點)討論媒體框架
@asalkanbersih
@asalkanbersih Жыл бұрын
終於明白為何某電視台為何一直洗白飯之亂了
@五元歸一
@五元歸一 Жыл бұрын
你講得很好,我是+2,初次廣義認識到這個問題,謝謝您的解說,讓我有更深刻的認識,來做對於假新聞的批判
@asalkanbersih
@asalkanbersih Жыл бұрын
最近的餵藥事件,其實也是媒體框架的很好示範。看看期間哪個電視台或政論節目一直煽風點火見縫插針就知道他們的的立場和居心。謝謝泛科學做這期應片提醒網絡世界的一面。人在馬來西亞,不能買超級感謝,特此留言替你們和台灣加油
@tinshane1126
@tinshane1126 Жыл бұрын
你可以舉其他例子,當作媒體框架的預設立場;但新北市餵藥案絕對是新北市政府的行政疏失,這到底有什麼疑問?何況馬來西亞的華文媒體都是中國政府的延伸,如果你是看台灣媒體,那又是哪間媒體?另外,donate即使在馬來西亞也可以donate。
@cpp168
@cpp168 Жыл бұрын
​@@tinshane1126您的回覆不就是自己說的框架嗎?您自己就把框架都架好,說這位馬來朋友看的就是框架,唉!其實跳出來看,大家都一樣,半斤八兩
@yaofengwang7398
@yaofengwang7398 Жыл бұрын
+1 閱讀及思考是現代人所欠缺的 民眾往往被偏頗的媒體誤導/帶風向(各色媒體) 深陷認知偏誤之中 不會查證事實 抑或縱使查證 深陷確認偏誤 仍不願意睜眼 「人只看自己想看的,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溝通交流有時淪為情緒的宣洩及抒發 只希望大家能夠更客觀了解事實/培養思考能力 不要被媒體的框架限制住 向大眾傳遞正確向善的觀念
@chrisdt2297
@chrisdt2297 Жыл бұрын
對真正在乎/重視的議題,至少要有三個不同立場的資訊來源 且重點不是要選一方的立場,而是他們各自會去找支持自己的證據,你自己看完所有證據後自己立定自己的立場 至於那些不給資訊來源與或直接引用三/四手轉載的,那就是垃圾資訊,不用浪費時間了
@breezeleaf4
@breezeleaf4 Жыл бұрын
可以做,但是要有沒有流量的覺悟。 公視P#新聞實驗室 #媒體與牠們的產地 有做過類似的東西。 根據這一集,也說了原理,為何容易被帶風向,因為不想思考,喜歡快速獲得多巴胺,並且養成習慣了。 我們可以發現,容易被帶風像者,他們偏好短文字,快速能得到梗又不需要思考邏輯的簡易圖,新聞只看標題,內容是否180度相反敘述也不會察覺。 不易被帶風向者,會比較容易看長文跟影片,遇到新聞標題會思考內容。 經常會做出長文字的發言與辯證。 做出是否帶風向解釋的時候, 會使自簡單快影音獲得多巴胺的人 必須開始痛苦的觀察與思考, 於是多數會直接懶的點開不看, 另外被逼迫思考,甚至改變二三十年以來的習慣, 會產生對節目或頻道的厭惡。 如何誘拐只想看短圖片的人吸收到不同的資訊, 可能還需要學pan piano 用聳動的腥膳色封面誘拐點開影片才行。 製作辛苦了。希望別被嗜血攻擊到因此心靈受傷 無論有沒有後續都小心優先注意保護製作團隊的心理壓力健全。 加油。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支持,這真的兩難,像這集的封面標題也算是故意選的聳動。而就算是同樣的影片,觀眾的收穫與回饋也相差甚遠。至於主題與內容要多迎合市場?又要塞多少重要但艱澀的實證內容?不同頻道也要做出不同取捨。我們會持續加油,也希望像新聞實驗室這樣的優質節目也能被大家看見。 再次感謝鼓勵!
@guagin0972
@guagin0972 Жыл бұрын
已加入會員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
@JJJJooyyy
@JJJJooyyy Жыл бұрын
記得熊仔在講自己大嘻哈當評審的經歷時有說過,只要是人就會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應該是沒辦法完全客觀 "但還是要盡力做到客觀",我認為在做這種候選人選擇也是這樣(在看政見或評論時其實自己也像是一種評審 人的所見範圍絕對有限,這世界大的超乎想像不知海的深淺 在看到新聞對候選人產生評論的同時,也要想想這會不會只是片面資訊,盡量看到全貌後再產生評論 (我自己一直都是以這種方式跳脫框架拉
@shangyangtsai849
@shangyangtsai849 Жыл бұрын
A.雖然不知道媒體框架這個詞,但很早就知道大部分背後有立場的媒體,都會斷章取義、捕風捉影,在事件發生時只擷取對自己有利或對他人不利的片段。 最後的結果就是加重洗腦同溫層的人,或是抹黑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人。 即使知道了也改變不了什麼,人民永遠只能從爛中選比較不爛的 因為從頭到尾只有選擇題,你選擇不投票不表達還是會有爛人當選,不如還是挑一下…
@RogerCYZ
@RogerCYZ Жыл бұрын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都應該要增加「媒體識讀」內容
@astronoleo
@astronoleo Жыл бұрын
自從新聞只看報導者還有公視以後,我整個人都平安喜樂了,推薦給大家。
@shaowenchen676
@shaowenchen676 Жыл бұрын
呼籲具有思辨能力的各位,跳脫框架不是什麼都不信,什麼都不信反而更危險
@daviesoliesh3278
@daviesoliesh3278 Жыл бұрын
以為泛科學都是偏硬的科學知識 沒想這次竟然說了媒體導讀,很酷 看完整個影片,讓我有另外的想法,日後要時時警惕自己 媒體只看完整直播整段紀錄,在自己判讀即可
@Lunar_Crater
@Lunar_Crater Жыл бұрын
現在或許是一個學習辨識媒體呈現的框架的好時機,因為很多媒體已經不裝了,沒在掩飾的😂。
@妍如育
@妍如育 Жыл бұрын
現實往往收到的都是零碎的拼圖,無法得到確切樣貌,對於框架是要在裡面拼命想像,還是劃開架構大膽假設,我仍需要好好精進自己
@jackalxiang4959
@jackalxiang4959 Жыл бұрын
以前中X還在的時候,我會聽完他們的新聞,然後再聽聽三X說什麼?後來覺得...我還是不要看新聞會活的快樂點😂
@Tajfgg99
@Tajfgg99 Жыл бұрын
看新唐人亞太台的台灣新聞或公視
@a0975245
@a0975245 Жыл бұрын
這種概念能讓更多人知道的話, 社會應該會更好..吧? 我一直認為人們會採信 明顯具有偏頗傾向的媒體或人物所說的話, 是一件很無法理解的事. 同樣一件事, 兩邊一定是各說各話, 各自發揮, 卻沒人能保證他們所說的一定是事實, 即便如此, 最後人們還是會選擇自己想相信的事情
@PanScitw
@PanScitw Жыл бұрын
確認偏誤很難避免,最好的應對我認為就是科學素養。感謝金主!
@ricekuo853
@ricekuo853 Жыл бұрын
同一件事,媒體有不同立場,不同的立場就有不同的框架,就可以從一個框架落入另一個框架,而框架越多,事件就會越清楚!
@Philcocoa
@Philcocoa Жыл бұрын
重點不是不陷入框架,而是明白盡可能根據新的資訊修改自身的認知框架。 為了避免陷入框架,對一切保持懷疑,那很有可能變成沒有什麼可以相信的。 什麼批判性思考、媒體識讀等等效果有限,不如把自己當成AI,投入到有辯證、有衝突的論壇,那裡沒有同溫層,只有異溫層的直接對決,再用梯度下降的想法,根據新資訊一步一步修改框架,不敢說能找到所謂的「真相」,但至少能逼近「局部」的最佳解。
@酸我的都是車力巨人
@酸我的都是車力巨人 Жыл бұрын
有時候是自己的框架和媒體框架契合,所以不一定是媒體產生的框架
@郭時傑
@郭時傑 Жыл бұрын
讚!這影片值得更多人看。
@luyiken
@luyiken Жыл бұрын
概念大家都懂,但要做到真的很困難,除了個人意願之外,人的大腦偏好偷爛,個人的時間也沒那麼多去查證。 我一開始做法是故意追蹤兩個相反立場,會衝突隔空吵架的媒體,例如台灣媒體都在看雖中國,我就故意追「寒國人」的頻道來比較,後來又發現「小翠的時政財經」很客觀中立,對於台灣的失業率、製造商的訂單狀況預測很準,像這部分就好解決。 可是這種作法也把我自己帶來麻煩,像是「新北市餵毒藥事件」,我就被傳統媒體、勾惡、蒼蘭哥互相比對過程搞到我亂掉,已經沒辦法判斷到底有沒有毒,直到最後頭髮檢驗確定驗血出巴比妥是偽陽性才有定論,但我已經頭暈暈的了。 我建議泛科學找更專業的資訊專家,來深入談民眾如何在永遠會帶風向的世界裡自保。
@heliosobsidian
@heliosobsidian Жыл бұрын
在香港 2019年後,學習了看新聞不止要一家,而要看多不同的媒體報道,甚至要看外國的媒體報道同一件事情。
@tsywind23
@tsywind23 Жыл бұрын
有興趣+1,保持獨立思考很重要~ 如果發現一個資訊源過度偏頗、長期引導固定風向,通常我都會直接取消訂閱或是封鎖之。 也要時常自我對話,挑戰自己的既有思考框架💪
@LY-vl5hh
@LY-vl5hh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框架這個概念也會被用來攻擊自己信仰以外的所有「框架」。每個人、每種觀點都會有框架,與其質疑框架的存在,不如接受它,然後不要停止批判性的自我成長。
@WenhsinSun-v6z
@WenhsinSun-v6z Жыл бұрын
這視頻讓我對於最近媒體不斷製造對立和矛盾的現象.又有了新的思考.說不定白飯之亂能幫助外賣平台提高績效也不一定.😂
@王晨昇
@王晨昇 Жыл бұрын
每次看完,心情就會變好,很棒的頻道
@chencyu
@chencyu Жыл бұрын
最簡單的一步就是多看自己討厭的政治人物的正面報導,如果覺得看不下去就說服自己要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y.t._tsao
@y.t._tsao Жыл бұрын
可是正面報導也有可能是假的😅
@chencyu
@chencyu Жыл бұрын
@@y.t._tsao 當然可能是假的 看 ≠ 信 此舉目的是為了跳脫同溫層 只要各方立場說法都去看看 就可以加強自己辨別真偽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做出判斷之後,心中永遠保留一個但書,畢竟或許有未知的資訊可以讓真相翻盤
@ChaoticRandomLife
@ChaoticRandomLife Жыл бұрын
有時候比爛比一比,感覺就是遇到潘洛斯階梯,下限還有更下
@new188
@new188 Жыл бұрын
北科白飯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Mr-Chim
@Mr-Chim Жыл бұрын
媒體可以輕易引導閱聽人罵學生或罵店家。 但總是會被底下8+9般地留言喚醒... 有時候不曉得網軍的灌水,目的究竟是高級黑,還是低級捧?
@鴕鳥先生
@鴕鳥先生 Жыл бұрын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很難跳脫框架,這是件非常需要用腦和時間的事。好不容易下課下班後,當然是要看影集和打遊戲爽一下,誰會願意浪費時間精力在這上面。順帶一提,餵藥案我也是被帶風向的一員😅,下次會更謹慎的瞭解、評論社會事件。
@Tajfgg99
@Tajfgg99 Жыл бұрын
餵藥案已經超過時限根本沒有帶風向的問題,多看新唐人亞太台
Andro, ELMAN, TONI, MONA - Зари (Official Audio)
2:53
RAAVA MUSIC
Рет қаралды 8 МЛН
ССЫЛКА НА ИГРУ В КОММЕНТАХ #shorts
0:36
Паша Осадчий
Рет қаралды 8 МЛН
下架公視?台灣需要「公共媒體」嗎?【記者真心話】Vol.6
9:31
公視P#新聞實驗室
Рет қаралды 314 М.
Pixel 7 и 7 Pro с Face ID - лучше iPhone 14 Pro!
21:12
Rozetked
Рет қаралды 457 М.
Это лютый угар 🤣 | приколы Арсен Симонян
0:14
Арсен Симонян
Рет қаралды 294 М.
Абзал неге келді? 4.10.22
3:53
QosLike fan club
Рет қаралды 31 М.
Такого Корпуса для ПК нет ни у кого в России
1:00
ЖЕЛЕЗНЫЙ КОРОЛЬ
Рет қаралды 847 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