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之後 下一個大熱島在哪?又要如何用風替城市降溫?|公視P# 新聞實驗室

  Рет қаралды 148,682

公視P#新聞實驗室

公視P#新聞實驗室

Күн бұрын

勘誤:02:21 台南、高雄圖卡對調
台北之後,下一個大熱島城市在哪裡?你有聽過 #風廊 嗎?竟然可以為城市降溫2度!
走在樹下或有遮蔭的地方,溫度大多相對較低,這是因為柏油路面、混凝土、磁磚等物體,更容易吸收陽光的熱能。
因此市中心溫度常比郊區高出幾度,這就是 #都市熱島效應。
以最嚴重的台北為例,最高溫出現在萬華38.5度,低溫區則在仁愛圓環、大安森林周邊,兩邊溫度差了1.5度。
學者解釋,萬華、中正、大同是台北盆地最低漥處,更容易蓄熱,而當熱氣越來越多,氣流也被緩速帶到盆地邊緣,因此南港、內湖、信義一帶,也會到37.5度。
繼台北之後,台灣未來哪一座城市的熱島效應,可能會更加嚴重?
熱島效應擴散,都市要如何用風降溫?
更多完整報導》newslab.pts.or...
重點摘要:
01:00 台南市風廊實測
02:01 六都熱島地圖
03:26 下一個熱區在哪?
04:36 日間低溫消失
05:19 背風處跟順風處風速差距
05:53 街道大小的風速差距
06:12 各縣市如何推動風廊
06:49 推行風廊成功案例
08:33 遮簷設施與法規抵觸
每周三 晚上21:00 ▸▸跟著P# 探索國內外熱門議題 🌎
👉 快來訂閱 P# 吧!
留言/分享/小鈴鐺 ▸▸ bit.ly/subscri...
逛逛《P# 新聞實驗室》官網
💪 時事議題一把抓 ▸▸ newslab.pts.or...
看得不過癮?喜歡什麼議題請留言告訴我們!
#熱島效應 #氣候異常 #高溫 #風廊

Пікірлер: 408
@李李李李李-v4r
@李李李李李-v4r 3 ай бұрын
希望這種新聞多一點😊
@isshikiizumi
@isshikiizumi 3 ай бұрын
+1
@pran_kuco
@pran_kuco 3 ай бұрын
你可以贊助公視😊
@jimmykirito0305
@jimmykirito0305 3 ай бұрын
會看公視的就那麼多人了
@dayummdude
@dayummdude 3 ай бұрын
公視一直做很多這種節目,還有獨立特派員(社會議題),我們的島(環境議題) 需要更多人看 :)
@林非凡劉回憶
@林非凡劉回憶 3 ай бұрын
真的
@vivianhuang644
@vivianhuang644 3 ай бұрын
最後這位設計師好謙卑。學到一課。
@user-biggerthan30
@user-biggerthan30 2 ай бұрын
感覺業主也不錯 不然硬要砍樹也拿他沒轍
@zz0150719
@zz0150719 3 ай бұрын
這才是有意義的新聞☺️ 而不是那些什麼明星外遇 誰吸大麻…
@SsSnow-rz8qb
@SsSnow-rz8qb 3 ай бұрын
讚喔
@f4568525153
@f4568525153 2 ай бұрын
沒流量阿= = 新聞報什麼是由民眾決定的
@starall3385
@starall3385 2 ай бұрын
真的誰渣男誰淫娃跟我們沒太大關係
@iamdinskiwo3ue90rk
@iamdinskiwo3ue90rk 3 ай бұрын
這新聞真的太優質了 環境議題已經是火燒屁股了 但是絕大多數觀眾還是沒有給予適當的關注
@soulelementary4935
@soulelementary4935 3 ай бұрын
高雄市區真的熱,熱到快昏倒,後來去屏東玩,本來以為屏東鄉下會很熱,結果發現鄉下沒什麼大樓反而風很涼,而且蠻多鄉下老人真的是不吹冷氣的。
@leonlightwing1978
@leonlightwing1978 4 күн бұрын
有樹在,就會涼。北部南部其實都不會差距大大的。但是你樹砍光了,那麼愈靠近赤道的地方,就會愈容易沙漠化。
@puqing
@puqing 3 ай бұрын
台灣應該多一點這種新聞
@delphine1717
@delphine1717 3 ай бұрын
公視不能賣廣告,想支持多這種節目的話,請捐款公視
@Mong-Yun_Chen_54088
@Mong-Yun_Chen_54088 3 ай бұрын
所以才需要公共電視台,商業及非商業電視台都有其存在的道理
@yagamilight594
@yagamilight594 2 ай бұрын
台灣大部分民眾還不配
@gkgkyy3
@gkgkyy3 2 ай бұрын
​@@delphine1717根源不是賣廣告,是廣告不實與抹黑
@陳泓宇-c9b
@陳泓宇-c9b 3 ай бұрын
降溫才是省電的根本,不是去限制開風氣
@Sorecandy3E1
@Sorecandy3E1 3 ай бұрын
這才是新聞
@a-lii
@a-lii 3 ай бұрын
這叫節目或專題報導
@amychien7494
@amychien7494 3 ай бұрын
很棒的企劃,我又更了解都市設計的重要了
@99life12
@99life12 3 ай бұрын
開始注重建物與自然環境的議題,很棒,這才是風水
@chienlinyu
@chienlinyu 3 ай бұрын
台灣公共區域的綠覆率實在是慘不忍睹,這也是一大原因
@RhysTheWheatFox
@RhysTheWheatFox 3 ай бұрын
台灣人都不反對花園城市,但對高公設比的房子嗤之以鼻,然後再把盆栽往門口跟陽台擺。
@葛修承-u8k
@葛修承-u8k 3 ай бұрын
@@RhysTheWheatFox 我想這是因為販售房屋時會把公設算進去吧,這也不能台灣人不愛公設,只能說房價太貴.... XD
@z19918013
@z19918013 2 ай бұрын
@@RhysTheWheatFox 台灣人還對於人行道的行道樹,還有植物恨之入骨,一但擋到自家車道(騎樓之類的),就會拿鹽酸或其他化學物質把樹和植物弄死,還會私自拿水泥把人行道和馬路連起來方便汽機車進出 加上政府認為樹維護起來實在太貴了,所以現在新公園還是舊公園都是一片草原只有幾顆裝飾的小樹 更別民國80~90年政府偷懶不想蓋人行道,搞一個騎樓政策導致,台灣多數馬路旁邊根本沒有人行道,也沒有行道樹,然後這個問題至少得要在50年才有可能解決(至少得等那些有騎樓的房子全部變年代久遠的危樓)
@blackgbaoops
@blackgbaoops 2 ай бұрын
沒有吧 台灣其實算綠覆率很高的 日韓都市中除了大型綠地 其他馬路跟人行道都不會像台灣種一堆大型樹木 不像台灣很喜歡搞「林蔭大道」或「綠園道」 有些用到連行人的空間都比樹穴跟綠化帶還小了..他們一堆馬路跟人行道很多都沒什麼植栽 所以相對人行道就可以留下比較大的淨寬..韓國更不像台灣房屋有對外的陽台 很多台灣民眾都喜歡在自家放很多盆栽來綠化 這點連很多韓國民眾來台灣都有發現 還說台灣是很喜歡植物的國家😅
@lucis6316
@lucis6316 2 ай бұрын
@@z19918013我家後門就是大公園 20幾年前沒幾棵樹 我爺爺、父母自費出力種了20幾顆樟樹 公園管理員就趁晚上把樹挖走 我從樓上看到趕緊下去追問 管理員說是移位種 實際是丟掉 後來被告知,我家種了樹,管理員沒機會送案申請種水準,也就沒機會a錢 當然還有一點,公園也不能讓民眾自己種樹 但20多年後,活下來的樟樹長大了,達到很大面積樹蔭,民眾運動也不會太曬 傍晚以後的公園也非常涼
@patrichho750110
@patrichho750110 3 ай бұрын
台灣越來越熱不是沒原因,鋼筋混凝土太多,柏油路太多。
@bcb1072
@bcb1072 3 ай бұрын
還有一堆阿嚕米鐵窗, 射進屋內,超熱超刺眼超恐怖
@Sausage-u5g
@Sausage-u5g 2 ай бұрын
可是不可能不用混凝土跟柏油路⋯時代在發展 不可能一步到位⋯
@JiahsienLin
@JiahsienLin Күн бұрын
你說的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建築物與環境搭配… 但台灣講求遮蔽率蓋好蓋滿…很難啊… 一堆老房子整串連在一起,就算重建也只是留下幾公分距離而已……
@patrichho750110
@patrichho750110 14 сағат бұрын
@@JiahsienLin 明明建築法規都有規定建蔽率,要綠化,要退縮. 建商為了賣相佳,都違規二次工程,違規蓋滿
@JiahsienLin
@JiahsienLin 14 сағат бұрын
@@patrichho750110 你那個還算還好… 建築法規,危老的可以原建蔽率去蓋… 也該是什麼意思?原本你建蔽率蓋了100%,如果走都更是要縮減到70%(看土地使用) 但危老直接讓你原本100%就是100%…… 所以蓋出來…就…那樣了。
@Bryan-yo8dk
@Bryan-yo8dk 3 ай бұрын
我們的島有做過一集,感謝公視P 再讓我複習一次~
@LISLAB-Design
@LISLAB-Design 3 ай бұрын
江翠風廊在當年Sway節目上提到,運用BIM發展就有很棒數據,城市規劃就該這樣,擺脫國際醜都名聲。這幾天頻繁往返台大醫院往青島路上的新走廊,做不到30公尺一個氣窗,電風扇也沒有一盞網上吹走熱空氣,守衛只好緊靠電風扇執勤,這空調遲早釀團體中暑
@grandaurore
@grandaurore 3 ай бұрын
王大閎設計房子,會考慮光線跟風流。 有在操作帆船的人,知道如何利用陰影差,結構形狀變化,製造風流。 高雄衛武營跟高雄車站就是兩個荷蘭建築師利用建物形狀產生陰影及製造風流的例子。
@Mini90140
@Mini90140 3 ай бұрын
比起把涼爽的風引進過熱的都市,個人認為讓都市不再過熱可能更為關鍵。 影片一開始就提到柏油讓都市吸熱,植栽讓都市降溫,或許在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台灣亟需減少柏油車道的面積,並將之轉化對都市環境較友善的人行道與單車道。當城市的街道充滿綠蔭與寬廣安全的人行空間,人民會更有動機減少使用汽機車,並同時減少空污與交通傷亡。 城市的未來與願景,取決於我們想要怎樣的都市。
@leonlightwing1978
@leonlightwing1978 4 күн бұрын
這些年為了搞行人道改善工程,砍掉或移走的路樹愈多,路上的溫度愈高,跟地方政府反應不要移走老樹,他們電話就一直轉轉到沒人接的那頭電話為止。
@classic8660
@classic8660 3 ай бұрын
每次在夏季來臨時就把行道樹剃光頭,大量公共設施採用玻璃採光,沒有樹蔭遮蔽柏油路,玻璃採光的公共建築(車站,捷運站最愛用的設計)是製造熱公害的兩大原因
@Ryan96913
@Ryan96913 3 ай бұрын
感覺大面積的玻璃真的沒有比較好看,還要花很多心力跟財力去為維護
@classic8660
@classic8660 2 ай бұрын
@@Ryan96913 重點是玻璃建築非常導熱,建築空間內就是三溫暖,雖然採光自然,卻需要浪費更多電能源降溫
@vida1704
@vida1704 2 ай бұрын
對於樹枝被清除很有感,在堤防夏天早上遛狗,狗真的很辛苦,因為地面很快就熱,頭上卻沒有蔭可以擋,不能否認樹枝是需要修剪,但不是大部分去除,或許政府是為了避免樹被颱風吹倒傷害到民眾生命及財產,但是真的就是留下主幹,那留下這樣的樹木目的到底是什麼。 再者,種下的樹種有時候真的很不適合,這兩天才有一個新聞,有某條路旁的行道樹左右兩旁共28棵都被剷除,因為那種樹的結果會產生很臭的氣味,讓居民很受不了,樹木被剷除民眾反而開心,政府應該多種植一些適合在城市的樹種,也應該好好規劃如何讓樹木成長,而不是種植會影響民眾或者用粗暴的方式去種植樹木,讓樹木容易生病或者破壞了路面,這樣就很容易讓民眾對於行道樹就是有不便的印象。
@鍋貼-y8n
@鍋貼-y8n 2 ай бұрын
對欸,我家社區也是莫名其妙把可以遮陽的大樹砍掉
@dawan1227
@dawan1227 2 ай бұрын
不修剪的話遇到強颱會造成更大的災害吧
@stevechuang3660
@stevechuang3660 3 ай бұрын
一個水準好高 希望多一點這種新聞
@clarejhang482
@clarejhang482 2 ай бұрын
現在買房公設比高,高在綠覆率和風廊規劃才有意義,而不是什麼公共ktv還是超華麗大廳🙄
@paigellyc9949
@paigellyc9949 2 ай бұрын
我真的也覺得那很不重要…
@kaychen7631
@kaychen7631 2 ай бұрын
我也覺得華麗大廳很沒屁用😂
@leonlightwing1978
@leonlightwing1978 4 күн бұрын
其實4層樓的公寓才是最合適的住宅型態。台灣現在一堆一、二十層,甚至三十層的所謂豪宅,還蓋在本來是鄉下連基本的公車站都沒有的地方,那個一天電梯耗電量就不知道多少了,每個月那個電梯管理費一樣會一直來,直到你人不在了為止。台灣根本不需那麼多的大樓,那些大樓也住不滿人,因為很多人也買不起,空地絕對夠的,只要你人口有控制好,純粹是建商的基本策略就是蓋愈高,就愈能分散土地成本,賺的就愈大而已,然後用豪宅這個名頭來欺騙買家而已。就像當年一堆蓋在山頭上的高級住宅一槛,用空氣清新,早起就能呼吸新鮮空氣,生活很舒適之類的宣傳標語來騙你一樣,都是噱頭而已(現在這些山上的高級住宅一堆人去樓空的,因為要到市區辦事採買,或者看個病之類的,根本就不方便,而且是年紀愈大,還要爬階梯更累)。等這些高樓以後屋齡到了之後,房子的修繕問題接踵而來時,那時候就有你頭痛了,特別是這類超高樓,你要協調多少戶的鄰居才能辦事?還有,你最好保佑不要發生火災或大地震,到時想逃可能還不知怎麼逃喔。要買之前,先想清楚捏。還是你有能力一直換新房子就沒差。
@JiahsienLin
@JiahsienLin Күн бұрын
​@@leonlightwing1978 其實你這樣只是把問題挪去別的地方… 4樓房,然後呢?不用電梯,然後呢? 結果就是散布的更遠更廣,請問你又要如何移動到你上班地方? 所以又變成一堆私人車輛到處跑… 你也不可能靠大眾交通工具… 更重要的是,空地又被拿去蓋房子?有產生一堆平面混凝土?為了移動又產生一堆柏油路… 所以,集中化住宅不能說是好,但也不是絕對的錯。 我倒是覺得最好是集中住宅,並且不要一整排,而是每一棟都要有距離(至少分開6米以上),但是這些高樓的地下室可以連棟在一起,規劃成停車場以及大眾工具搭乘處(也就是說你到B1就有社區接駁車到捷運或者公車密集處)。 減少地面上不必要的混凝土停車場,雖然建置成本與碳排放等等也相對較高。 但整體來說,多出來的空地反而可以去做一個平衡。
@JiahsienLin
@JiahsienLin Күн бұрын
​@@leonlightwing1978 至於你其他說的,我已經無力吐槽… 什麼管理費等等問題,這麼說好了…… 不想被抽管理費這觀念絕對是錯誤的,房子是要修繕,尤其在台灣氣候環境,更是需要修繕,這樣才能確保建築物使用壽命更久。混凝土壽命是50年,那只是一般說法,只要維護的當,甚至用百年都是可行。 如果連管理費都不愛付,連維護都不願意,別說50年了,20年搞不好都不能住人。 (我看到一間位於頂樓的中古屋,完全沒人住,30年就樓板塌陷、鋼筋裸露、甚至柱子都已經出現鋼筋外露,因為頂樓沒有維護導致嚴重漏水已經於讓鋼筋生鏽,進而把混凝土膨脹爆開…)
@obolend_
@obolend_ 2 ай бұрын
最令人意外的是設計師說外面的遮陽建築也會算在遮蔽率上,這的確是需要評估的問題
@yen-chang
@yen-chang 3 ай бұрын
感覺就是理想很美滿,現實沒人管
@uyuyuyuy999
@uyuyuyuy999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公視的優質報導 沒有錯 應該是要家家戶戶都能開窗吹自然風 而不是門窗關緊狂開冷氣 城市熱上加熱
@Mong-Yun_Chen_54088
@Mong-Yun_Chen_54088 3 ай бұрын
家家戶戶開,這應該是作夢啦。洗洗睡,夢裡什麼都有。 根據影片,其實目前需要的是各個城市的風廊科學檢測資料,每個都市的背景風不同向,大家都開不見得就能幫助留住風廊。 這些規劃是科學又或工程問題,但放心政府預算砸下來後,包給的是那些「夠愛台灣」的台灣公司。 通常還是外行領導內行! 「兩年一次」大選,只是加進去各個黨嘴砲的政策上,疊很多預算進去,然後建商有建商的做法,材料商有材料商不能少一杯跟羹的討論,施工公司有施工公司的自己小算盤,很多要吃肥肉的都喂飽可能才輪到讓專家說話。 台灣,是個人人以為自己是專家,自己找房子設計師,明明不懂還愛出一張嘴出意見的多頭馬車式思維。 項目越大,失敗率越高。 所以別期待這種高頻率大選的民主制度會有什麼長期規劃,(不分政黨)看到的是下兩年的選情,而選情又反映根本不 cares 長期狀況的多數選民,他們只要相信他們聽到的就好…… 相信政府相信党喔。 民主制,(最好)是叫你相信政府還有愛,放在腦子前面。 (我有支持的政黨傾向,但我不會停止去質疑及監督我自己支持的政黨。 大家那麼忙,長期的未來結果,就你投的黨說你都信嗎?) 現在結果,就是大家一起製造的。
@pure312
@pure312 2 ай бұрын
這集點閱、傳播率算高的,內容也真的很好看,看來很多人在意,希望變熱的速度可以慢些,不然年年醬升高,再過幾年真的會有體感46度這種結果
@想不到nothink
@想不到nothink 3 ай бұрын
只要牽扯到房子,就會遇到很多困難
@戴宏穎-g1d
@戴宏穎-g1d 2 ай бұрын
然後高嘉瑜還落選
@gkgkyy3
@gkgkyy3 2 ай бұрын
​@@戴宏穎-g1d喊一喊又回歸不是很正常嗎
@moopppqqq5615
@moopppqqq5615 3 ай бұрын
我好高興台灣還有人注意台灣越來越熱的議題…
@delphine1717
@delphine1717 3 ай бұрын
哇!沒想到遮陽板也會影響建蔽率
@Koala_user
@Koala_user 3 ай бұрын
記得之前公視我們的島也有做城市熱島、跟風相關的主題~ 謝謝P#,專業又優質的報導
@Omifaresehe
@Omifaresehe 2 ай бұрын
謝謝您們花心力做這類主題報導,讓我們知道有人在關注、在研究、在努力
@paigellyc9949
@paigellyc9949 2 ай бұрын
謝謝公視做了這集讓我知道除了房子本身格局以外,還有什麼是重要的事~~
@Chris-iz7wu
@Chris-iz7wu 3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台南市很嚴重,市區老建築蓋得很密導致不通風 反而高雄因為棟距寬雖然大樓多反而卻沒有台南市悶熱,尤其愛河邊超涼的
@장보아-j9g
@장보아-j9g 2 ай бұрын
謝謝!這種資訊才是對觀眾有所幫助的!
@89390305
@89390305 2 ай бұрын
我有一個建議------利用大台北盆地巨大的地下水體(17~23度左右),來平衡地表溫度。 其實樹木本身就是利用地下水體來降溫的,而樹本身就像大型的降溫器,一棵大樹吸收的熱,相當於數台冷氣。(但樹木主要是靠蒸散降溫,不是靠循環。) 簡單的說 : 1.設計一些巨型地下水槽,並廣蓋通地下水的百葉牆,設計大樓空調改用地下水冷卻。 2.廣種大樹(別再亂砍)、求新建築廣設空中植栽區,上述一樣都用地下水。 由於都會循環回補,所以沒有抽地下水的問題。如此運作,地下水溫度會在夏天升高,在冬天降低,抑制地表極端氣溫。
@吳錫亮-g1z
@吳錫亮-g1z 3 ай бұрын
有趣的內容
@RL-zs9ti
@RL-zs9ti 3 ай бұрын
很有趣的報導,裡面採訪的徐都市設計師專業又有創意 👏
@蘇子銓-t2h
@蘇子銓-t2h 7 күн бұрын
好愛看公視的節目
@rubyliu4650
@rubyliu4650 2 ай бұрын
超棒的新聞報導企劃!我就住在台北市跟桃園最熱的兩個地方,夜間散熱效果逐漸變弱超級有感,如果不要讓台灣都市化人口潛在陸續熱衰竭熱死,一定要從大規模都市規劃開始降溫!
@shinmr495
@shinmr495 3 ай бұрын
水泥建築 白天吸熱 ~ 晚上放熱。我的觀察(我家西曬) 是 整個晚間放熱持續至凌晨4點左右然後天亮了又開始蓄熱。 建築材料無法更改就是共業(大家一起熱) 🥵
@Ryan96913
@Ryan96913 3 ай бұрын
有點想請教說,有什麼材料會比較好呢?還蠻想了解的,感覺台灣以前的建築保溫沒怎麼在做,導致建築物物會一直吸熱?
@kaychen7631
@kaychen7631 2 ай бұрын
怕熱好像木頭建材最適合吧😂 但台灣潮濕又蟲多,應該一下爛了😂
@Ryan96913
@Ryan96913 2 ай бұрын
@@kaychen7631 我自己了解到的是有CLT(交叉層板)木材,防火防蟲,能夠做抗震框架結構建築,也能蓋大樓,不過目前台灣還比較少見就是
@spacemaple7275
@spacemaple7275 2 ай бұрын
公視真的是良心 這才是新聞
@peterlai4912
@peterlai4912 3 ай бұрын
優質的新聞,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深入研究專題報導
@Tesutino
@Tesutino 2 ай бұрын
謝謝!公視才是台灣的眼睛❤
@danielle1125hu
@danielle1125hu 2 ай бұрын
希望政府能幫大台北盆地做國土散熱設計改善建設 計畫包括一定要擴及國土跟建築一起同步改造 也希望行為更為積極與主動超前部署 而不是只是被動叫民眾自發自己想辦法跟省電行為!
@leafish0118
@leafish0118 2 ай бұрын
用心優質的節目!
@xuno
@xuno 2 ай бұрын
好讚的新聞,雖然知道熱島效應,但關於風廊的解說還真的是第一次得知,謝謝公視!
@余明祐-u5l
@余明祐-u5l 3 ай бұрын
OMG你們真的超棒 超愛看你們節目
@han2301273
@han2301273 2 ай бұрын
希望這種新聞多一點😊
@tomacchang4790
@tomacchang4790 2 ай бұрын
台灣真的很需要,希望政府在這方面,將力道加到最大,不要一昧鎖定在小範圍綠建築等等
@龍鏡元
@龍鏡元 2 ай бұрын
其實某方面台北市松山機場的存在,也是讓從海上的風可以沿著淡水河和基隆河吹進台北市裡,加上因為機場航道附近限高,所以周遭相較於市中心如台北車站或信義區等溫度低一些
@Peter-r4h9q
@Peter-r4h9q 3 ай бұрын
要改善,難度有點高,需要法規更新以及土地改革 從沒意識到有這種問題,感謝公視
@lovelebaby
@lovelebaby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公視!
@wondergirls365
@wondergirls365 2 ай бұрын
終於有組織肯研究這類問題了,台灣的建築物實在是太靠近了
@pengpeng1881
@pengpeng1881 3 ай бұрын
優質的內容❤
@steven3s6s3
@steven3s6s3 3 ай бұрын
非常優質的新聞
@金金金-s6h
@金金金-s6h 3 ай бұрын
又不給蓋騎樓,騎樓也不留通道,台灣房子窗台沒屋簷,古人留下的智慧台灣人和政府都當耳邊風,自以為北歐國家,超開闊公共空間,城市就像個水泥沙漠,過個馬路都快脫水
@user-Listz
@user-Listz 3 ай бұрын
政府都建商養的,怎麼可能讓你有時間慢慢規劃!炒地都來不及了
@阿赤就是凱威
@阿赤就是凱威 3 ай бұрын
公共空間沒有不好,不好的是公共空間全部都舖地磚或是水泥。
@金金金-s6h
@金金金-s6h 3 ай бұрын
@@阿赤就是凱威 很難,因為透天讓出的公共地政府是允許你圍起來變車庫,只要女兒牆不要大於150公分,而騎樓規範又必須馬路夠大,表面上是在綠化實際上只是製造更多水泥地。 建築的牆面高度加上車庫和馬路,這個吸熱的面積遠超越兩個騎樓面對面。 實際例子就是汽車旅館內的路比外面的路涼快,不是因為裡面有更多的行道樹,而是因為兩棟房子間產生的陰影。 再舉一個例子,室外停車場暴熱,明明有草皮有營養不良的樹,原因很簡單,太陽直射而已。 綠化很棒,然而這種不規劃綠地而是透過建蔽率的方式,還不如就建照高度將建蔽率增加到僅安全範圍,並且鼓勵讓出一樓為公共空間,減少城市內無意義的水泥地範圍,同時擴大原先公園成為小型森林。 不管是行人空間、停車空間、防曬和造林都能做到。 最後台灣政府就喜歡蓋蚊子館,舖一堆磁磚地讓你人還沒到就爆汗,事實上改用草皮取代道路,用密集樹林取代地磚,這樣會涼快許多
@karyl8849
@karyl8849 3 ай бұрын
騎樓制度早就被精明的台灣人玩壞了
@jasonmakemoney
@jasonmakemoney 2 ай бұрын
“自以爲北歐國家”這句簡單直白….💯
@tobbywen4479
@tobbywen4479 2 ай бұрын
20年前,我就曾在學校聽老師講都市熱島與風廊,沒想到20年後台灣的都市法規還是進步不大。
@65莊景閎
@65莊景閎 2 ай бұрын
公視超棒 謝謝您讓我學到新知識
@bravoTW
@bravoTW 2 ай бұрын
"我們要讓涼爽的氣流就像接力賽一樣,可以留到下一個區域" 這句話說得太棒了!! 謝謝為環境付出努力的設計師和科學家~
@amishuang3194
@amishuang3194 2 ай бұрын
謝謝有這種好的新聞
@ken-dq1lh
@ken-dq1lh 2 ай бұрын
好讚的報導
@rwlegacy018
@rwlegacy018 3 ай бұрын
優質節目! 日本早已進行多年,我們可惜台灣只顧著蓋樓
@vwsclub
@vwsclub 2 ай бұрын
大家一起按讚訂閱這種節目、頻道 讓建商、政府、更多民眾知道我們在乎這塊土地!❤
@livelooker
@livelooker 2 ай бұрын
風廊的考量必須列入都市規劃 對於因應將來越來越熱的氣候是很重要的
@hu6986
@hu6986 2 ай бұрын
這是真正的好節目🥺
@陳振豪-k3k
@陳振豪-k3k 2 ай бұрын
天啊! 這麼重要的知識 竟然沒人在意 還好有點進來看完...
@uelai46
@uelai46 2 ай бұрын
這個議題很重要,新加坡30年前就在做,現在才開始規劃。也是好的開始!
@blackgbaoops
@blackgbaoops 2 ай бұрын
我有個想法 如果台灣都市的柏油路既然這麼會吸光吸熱 那如果把馬路都換成像是太陽能板這種可以吸光發電的材料 好好利用這麼大片的熱能面積 既可吸熱又可解決一部分用電的需求 把所有道路都變成發電設施 也不用再額外尋找土地做太陽能廠 讓土地跟魚塭回歸本來的樣貌 一舉數得
@rwejiq
@rwejiq 2 ай бұрын
這可能要考慮到是否要經常維護和花費經費、堅固性的問題;還有讓地表要像海綿般在降水時能吸水、蓄水;並且路面材質不能反光導致刺眼危險!
@samuel-vr9ey
@samuel-vr9ey 2 ай бұрын
2:20 高雄台南放錯地圖,真是很誇張ㄟ 節目組也不審核!!!!
@jicl1132
@jicl1132 2 ай бұрын
我也發現了,希望製作單位看到這裡的留言改進一下
@ttyuli
@ttyuli 3 ай бұрын
非常棒的影片!!
@ncc123ccn
@ncc123ccn 2 ай бұрын
希望多一點這種新聞
@EllamyHsu
@EllamyHsu 3 ай бұрын
我家這裡靠近捷運的中正路,兩邊路樹被砍掉,據說是為了蓋捷運。以前走在中正路上,有樹有風有景,現在不僅醜死了,還熱斃了。
@tingfwang5016
@tingfwang5016 2 ай бұрын
借問是哪個縣市的中正路??
@EllamyHsu
@EllamyHsu 2 ай бұрын
@@tingfwang5016 台北
@enzolin2615
@enzolin2615 3 ай бұрын
公視新聞實驗室 讚讚
@wandererkent
@wandererkent 3 ай бұрын
製作精良,學習很多!
@mymelody5681
@mymelody5681 3 ай бұрын
現在大樓都不種花而且全喜歡大玻璃就感覺太陽照射在上面好幾鏡子上不熱嗎?加上冷氣夏天幾乎高樓天天開,熱氣又被大樓包住散不去
@beouter
@beouter 3 ай бұрын
好棒的專題
@a10511
@a10511 3 ай бұрын
解決了多年疑惑,為什麼要蓋跟本遮不到什麼太陽的格棧頂
@sssayhnd
@sssayhnd 3 ай бұрын
桃園也越來越熱的感覺
@TeeYuenChun
@TeeYuenChun 2 ай бұрын
有多少年沒看到這麼營養的新聞了
@顏小米-w7m
@顏小米-w7m 3 ай бұрын
風和樹都一樣重要
@u4830911
@u4830911 2 ай бұрын
「既然是人為,就有辦法控制」👍
@陳麗安-t8k
@陳麗安-t8k 2 ай бұрын
誰來控制,靠政府嗎?😅
@Ryder737
@Ryder737 3 ай бұрын
感覺這張平均氣溫圖會讓林口和龜山房價增加一點
@kuiz3747
@kuiz3747 3 ай бұрын
都市設計師這個職業第一次聽到好酷
@lucasyang2035
@lucasyang2035 3 ай бұрын
我真正需要的新聞
@chunhowzhuang1809
@chunhowzhuang1809 3 ай бұрын
都審應該增加風場評估審議 以及建築法修法增加風水權及日照權
@RockmanChung
@RockmanChung 3 ай бұрын
好熱,沒辦法啊,執政者都沒有遠見,上任大都只會炒短線,完全不考慮大家的未來。不過這也是選民選出來的,一起承受罪孽
@nameno6689
@nameno6689 3 ай бұрын
做官都在室內吹冷氣 ,出門都有座車,哪會熱🤣🤣
@user-Listz
@user-Listz 3 ай бұрын
不體恤人民就算了還想盡辦法去惡整良民,中正紀念堂的儀隊有夠可憐要被他們的北七政策給熱到死
@Mega123polo
@Mega123polo 3 ай бұрын
沒辦法 過去24年有16年民進黨執政
@TomTom-gt9tb
@TomTom-gt9tb 3 ай бұрын
@@Mega123polo ....又在分顏色的可憐蟲 就問你 哪一位藍白政治人物有在真正關心環境建築............你不要最後一個都說不出來喔 XDDDDDDDDDDDDDD
@mgkrnred
@mgkrnred 3 ай бұрын
@@Mega123polo 你真可悲
@blackgbaoops
@blackgbaoops 3 ай бұрын
台灣建築都蓋的太密集了 像中國跟南韓或是香港都是把樓蓋高一點 然後棟距拉開 台灣即使是重劃區 很多建物的棟距還是不夠開..
@和平-j56
@和平-j56 Ай бұрын
是不是跟地震有關?
@youtubeuserXD
@youtubeuserXD 2 ай бұрын
謝謝!
@89390305
@89390305 2 ай бұрын
台北有幾個建築規劃方式可以降低溫度、改善都市生活環境。 1.幾個捷運交叉樞紐站,規劃低建蔽高容積區域,簡單的說就是摩天樓區域,不用大,只要站體周邊幾棟即可,這樣可以讓高空的風擋下來到地面、讓更多空間到高空,就像晶片的散熱針。 (同時能有效舒緩台北容積需求、抑制房價、大幅提高都會空間移動效率與寶貴的時間效率。) 2.改變現行幹道建築退縮的設計。現行設計讓大樓把絕大多數的開放空間放到前面,然後壓縮後方與住宅區的距離,除了喪失日曬雨淋所需的騎樓都市紋理,更讓後方住宅區失去綠地開放空間,害後方住宅區氣流更封閉、更沒綠意降溫、壓迫視線,生活質感也差別巨大,光是後巷綠地+咖啡館、商店,就能大幅提升區域美感質感,大樓本身也能得到更多好處(幹道正面難當休憩空間)。
@qoo227252372003
@qoo227252372003 3 ай бұрын
板橋浮洲合宜住宅
@桃花-k3k
@桃花-k3k 2 ай бұрын
很有意義的一篇報導,不過基本無解 除了台中重劃區規劃較為完善以外, 北部都在炒地皮誰管你熱島效應? 先不論最後那建案賣多貴,起碼還算有良心會去考量周邊環境,其他都容積率越高越好 其他地方很熱 關他屁事 房子賣的貴才重要
@momus5870
@momus5870 2 ай бұрын
屁拉, 台中重劃區也是熱死了, 台中不斷把周邊空地蓋成住宅大樓, 市區更熱更壅擠.
@hedilin1342
@hedilin1342 2 ай бұрын
好棒!!
@ssuyingchiang2346
@ssuyingchiang2346 3 ай бұрын
好影片幫推
@lucis6316
@lucis6316 2 ай бұрын
打開窗戶吹來的是鄰居的冷氣熱風啊⋯⋯
@fupepe6999
@fupepe6999 21 күн бұрын
值得学习
@vida1704
@vida1704 2 ай бұрын
都市熱島這種現象,這幾年在我家的冷氣年紀越大越有感,尤其是晚上的高溫散不開。以前晚上開冷氣還會覺得室內涼爽,因為我家頂樓未加蓋連遮陽板都沒有,現在晚上開冷氣還要先去樓上把頂樓地板灑水,冷氣開了才會覺得微涼,涼爽的程度跟以前真的有差,真的希望政府能夠審核都更計畫時,把散熱降溫及綠植放入參考,這樣不僅對民眾有利,對能源的消耗也是緩解效果。
@風車王
@風車王 3 ай бұрын
另外彰化的田中和員林有高速暖化的趨勢 田中高鐵站附近的地已經圈起來作社區樓的預定地了 不過目前影響台灣暖化的最大功臣是溫室 與網室棚架
@tomliu99
@tomliu99 3 ай бұрын
2:21 台南和高雄的字卡放反了
@user-bl4yw3ig8m
@user-bl4yw3ig8m 3 ай бұрын
@秋旭墨夙
@秋旭墨夙 2 ай бұрын
每次感覺台灣很糟糕的時候,來看看這些人為我們的生活做出什麼努力及貢獻,就會覺得其實還是有希望的~ 謝謝你們的付出❤
@spacemaple7275
@spacemaple7275 2 ай бұрын
城市熱島真的很嚴重,上周剛跟媽媽回越南,沒想到越南很涼快阿,有電扇就綽綽有餘 甚至晚上還吹到要蓋棉被 台灣冷氣沒開到26~28度都受不了 真的太熱了
@seirinkan2018
@seirinkan2018 2 ай бұрын
我們需要有遠見的都市城市規劃人才。不只是環保,像日本富山那樣打造友善高齡都市也很重要。希望以後能多一些這種報導
@爆米花-e7i
@爆米花-e7i 2 ай бұрын
2:20 台南與高雄兩張圖好像放反了
@amo8495
@amo8495 2 ай бұрын
空氣濕潤度 地熱幅射 電器/車體(油車)熱氣 引流風(冷/熱v s濕) 市容環境(山型、川型、儿w儿型、0型、𡿨型、八卦型) 建築物吸熱效應 地下道水川區
Running With Bigger And Bigger Lunchlys
00:18
MrBeast
Рет қаралды 137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