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未來食物養成記:油芒的故事(我們的島 第1060集 2020-06-22)

  Рет қаралды 71,421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Күн бұрын

Пікірлер: 76
@葉福-e8x
@葉福-e8x 6 ай бұрын
向臺灣原住民種油芒的族群致上敬意
@庫斯德
@庫斯德 Жыл бұрын
氣候越來越極端,這些種子很可能未來成為希望,不簡單
@lindalinda188
@lindalinda188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這戶人家,原種油苗是您的,謝謝您傳承保護著它,是您的原種油苗,給世界留下了一線生機,它就如世界遺產與生俱來的不朽價值,是比富士拍賣的產品等,更具經濟跟歷史文化等等的價值,所以非常贊成我們國家,我,我們人民,世界,應一同來尊敬,跟給予您這戶人家在不論保衛或金錢等各方面的價值的支援。 再次,由衷感謝您保留了台灣原種油芒。
@jasonkuan8769
@jasonkuan8769 4 жыл бұрын
20:45 他們在講母語,好棒!
@twn10
@twn10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寶島名不虛傳,到處都是寶。
@zinglu569
@zinglu569 5 ай бұрын
天佑台灣,天佑地球,阿彌陀佛❤❤❤❤❤❤❤
@ChristopherWang
@ChristopherWang 2 жыл бұрын
品種改良,相信可以讓這個作物,真正的發光發熱。♥♥♥
@artchyan
@artchyan 2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
@patautzu
@patautzu 2 жыл бұрын
一邊哭一邊看完。
@YuYu-de5jf
@YuYu-de5jf 2 жыл бұрын
真勇穿短袖~油茫碰到身體真癢
@TheCasio46
@TheCasio46 3 жыл бұрын
這個ㄧ定要按個讚,這作物一定要好好培育。 如果拿來釀酒會不會也有不錯的風味呢?
@依靜蔡
@依靜蔡 2 жыл бұрын
酒有36個害人後遺症 導致身心不健康 家破人亡 不合宜吧!
@DeRong_Hong
@DeRong_Hong 2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可以取代金門高粱酒的地位,產值驚人
@KK-.-
@KK-.- 2 жыл бұрын
現在終於 紅了,公視always走在人民視野前面 01:00
@funyichuang9599
@funyichuang9599 4 жыл бұрын
原住民族都會擁有屬於大自然的智慧
@柏凱方
@柏凱方 9 ай бұрын
這讓我想到我們海邊的野草有一種是長的像粟米的植物,不知道能不能吃
@paulinema9048
@paulinema9048 Жыл бұрын
日據時代就規畫台灣為東亞的植物基因庫,很有遠見;台灣油芒育種告一階段後,應該推廣一般農民種植,適口性不佳沒關係,不必跟主食競爭,可以往健康食品發展,商人們會想辦法。
@TheORZing1
@TheORZing1 2 жыл бұрын
還好有發現。差一點就絕種了。
@ChristopherWang
@ChristopherWang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 油芒如果要口感好,恐怕還需要品種改良。
@radorucolor
@radorucolor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最強的就是作物改良技術,相信不久肯定可以大量生產
@歡樂年華
@歡樂年華 Жыл бұрын
掛果率不輸水稻.只是,種子太小.種子口感不佳.農改場辛苦你們了.
@brainwashkenny1
@brainwashkenny1 2 жыл бұрын
有人吃過油芒嗎?吃起來是什麼味道?
@王郁文-c7m
@王郁文-c7m 2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要自然栽種 不然改種了就慘了
@TheRhythminthecity
@TheRhythminthecity 4 жыл бұрын
畜牧業貢獻了大多數的溫室效應氣體, 沒有提到這個部分有點可惜!減低畜牧業的產量, 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twn10
@twn10 Жыл бұрын
那不可能,你吃素別人可不幹。
@XDDCCv.v
@XDDCCv.v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有比畜牧業 排放更多氣體的單位 只是政府媒體不怎麼報 因為要拼經濟呀
@先生陈-z1f
@先生陈-z1f 2 жыл бұрын
土地正義, 還原住民土地“”
@林文雄-b3g
@林文雄-b3g 2 жыл бұрын
東南亞和其他各地也有許多旱稻,口感差些
@DeRong_Hong
@DeRong_Hong 2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本土也是有旱稻/陸稻
@懷陸蔣
@懷陸蔣 Жыл бұрын
南亞因雨水充沛,以水稻為主,一般不種植旱稻 世界各地都有研究旱稻、耐鹽鹼稻,都無法成功 全世界只有臺灣原住民有種旱稻
@chifenlee1525
@chifenlee1525 5 ай бұрын
公視出品,品質保證
@telcdy5525
@telcdy5525 Жыл бұрын
應該推廣至非洲...........................救一下非洲人
@teresatsai8753
@teresatsai8753 2 жыл бұрын
限制化工廠, 過濾空氣排放量, 限制總數字, 摩托車進台灣, 排煙量。
@teresatsai8753
@teresatsai8753 2 жыл бұрын
應該帶白手套, 手術手套。 摸古早標本! 怕交叉感染!
@台灣五色鳥-c1x
@台灣五色鳥-c1x Жыл бұрын
或旭許 有那麼 一天 你可以種出白米 天天吃潔淨的白米 與維持台灣植物的經濟價值
@台灣五色鳥-c1x
@台灣五色鳥-c1x Жыл бұрын
要不予非洲問訊 由忙是否有機會成為經濟作物 愛與維護還就地耕作的手段 大地的恩惠與寵愛 維護費用及需要 平地人吃白米依樣期待著 潔淨的大地與山河不汙染
@林文雄-b3g
@林文雄-b3g 2 жыл бұрын
不應該公開的
@blackgbaoops
@blackgbaoops 2 жыл бұрын
那那個英國學者怎麼知道的 連台灣學者都不知道 簡直像個寓言故事
@moneytalk168
@moneytalk168 2 жыл бұрын
史溫侯是英國的外交人員,曾擔任英國駐臺灣的副領事、領事,做為英國駐臺的第 ... 史溫侯留下的最大遺產是以業餘博物學家的身分對臺灣動植物的觀察
@blackgbaoops
@blackgbaoops 2 жыл бұрын
@@moneytalk168 厲害👍
@心葉呼吸
@心葉呼吸 Жыл бұрын
農田 良田 只有被亂埋廢棄物 到處林立的工業區 科學園區 太陽能板
@德德-x6c
@德德-x6c 2 жыл бұрын
諾亞方舟
@BDmania888
@BDmania888 4 жыл бұрын
以色列人都能在 以色列這種極道干旱的土地上山 以有限水 都能種植出大量蔬菜 而台灣有好土 雨水充足 有足夠陽光 都種不出好的農作物 ?
@AlanCChen-rp5pw
@AlanCChen-rp5pw 4 жыл бұрын
1.土壤疲乏:太多水稻田沒有適當的休耕讓土壤回沃,一直加肥產稻。一年可以產三~四稻是沒錯,但是這塊田沒休耕回沃的情況下基本上是死了,改種其他東西種不出來。會需要很長期的休耕讓土壤休息回復活力。 2.台灣環境算是很不穩定:農產基本上環境越穩定越好,就算是乾旱也能找到適合的旱作,而台灣夏天雨水太多冬天又太乾冷,很考驗農民種植的經驗與技術。加上台灣不同地區微型氣候又不太一樣,同樣作物在不同地區也不見得生長狀況就一樣。 3.病蟲害:台灣終年濕度高常溫也高,病蟲害可是五花八門。今年甚麼蟲來襲,明年換另外一種病,搞得農民常常心力交瘁。這也是為啥很多農民直接灑殺蟲劑了事,有機作物在台灣最大的缺點就是各式各樣的病蟲害很難應付,加上國外外來種病蟲侵襲更是雪上加霜,最明顯例子就是荔枝椿象與秋行軍蟲。
@母胎單身26年-j3n
@母胎單身26年-j3n 4 жыл бұрын
因為以色列是上帝的應許之地流著奶與蜜
@bearlin6136
@bearlin6136 2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目前當然能種出好的農作物,但是資本主義下,農夫一定是以當下最少投資,最多收入來選擇栽種農作物,隨著氣候變遷,台灣在2020下半年至2021上半年面臨史上最嚴重的乾旱,有水當思無水之苦,留下耐旱作物如油芒,為將來可能的乾旱氣候作準備,未雨綢繆。
@懷陸蔣
@懷陸蔣 Жыл бұрын
臺灣節水率不高,大量浪費水源,造成用水緊缺 以色列高效用水、廢水回收,全國都以滴灌種植
@林義正-x6s
@林義正-x6s Жыл бұрын
決定了,就是你了。去吧,打敗大麻吧
@pclin1706
@pclin1706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政府,顯然實在是太慢動作
@classics1314
@classics1314 4 жыл бұрын
地球暖化主因並非來自人類活動(製造二氧化碳),而是地球磁場弱化,導致太陽輻射長驅直入,增加地表溫度。
@懷陸蔣
@懷陸蔣 Жыл бұрын
專利是現代美國發明出來的權利,孟山都公司研發的種子,都是最高機密 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物種研發中心,那些成果都有申請專利 古今中外培育、製作、創造出的東西沒有專利保護,被外人隨意取走,是個人、民族、社會、國家的嚴重損失 大豆,20年前,世界最大出口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大豆,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最大進口國 臺灣節水率不高,大量浪費水源,造成用水緊缺 以色列高效用水、廢水回收,全國都以滴灌種植 南亞因雨水充沛,以水稻為主,一般不種植旱稻 世界各地都有研究旱稻、耐鹽鹼稻,都無法成功 全世界只有臺灣原住民有種旱稻 臺大、中央研究院、日本研究者、英國研究者、臺灣原住民、排灣族、德化部落,我們都需要感謝他們 如果把臺灣原生種的研究專利及獲利,撥付給臺灣原住民相關的基金會,值得這樣做,更應該以此類基金會設立臺灣原生種動植物研究和培育中心 溫室效應的關係,世界都在研究抗旱、耐鹽鹼地的穀物栽培 世界還無法培育出旱稻、耐鹽鹼地的旱稻 臺灣原生種的油芒、小米、紅藜、稻、松露,對未來人類糧食會有重大貢獻 馴化原生種植物最快需要10幾年,要經過不斷篩選、育種的過程
@vermouthstone9446
@vermouthstone9446 3 жыл бұрын
有些人的想法真的很難理解呐。 黃豆、茶葉、水稻、桑蠶。。。都是中國人馴化培養的,唐代鑒真和尚之前沒出過大陸,今天全球黃豆種植面積達1.27億公頃,現代人類幾乎每天都會用到含有黃豆成分的產品;茶葉是世界第二大飲品;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糧食作物,全世界喝茶的、吃水稻的、吃用大豆製品的人是不是得繳費成立一個基金用來感謝華人的貢獻? 以此類推土豆是由安第斯山上的印第安人培育馴化的、玉米是中美洲的印第安人馴化的、辣椒是南美的印第安人培育的。。這世界欠印第安人多少錢? 按這麽算,北半球民族多多少少馴化過一些植物、動物,有版稅撈,慘的是非洲的大黑人,今天廣汎種植飼養的糧食作物、牲畜沒有一種是黑人馴化的,那麽黑人負債嚴重啊。 台灣原住民爲什麽那麽特殊?保種者將種源貢獻出來自然有功,其他原住民拼什麽沾光?按這麽算,請讓原住民先把水稻、黃豆、茶葉、土豆、玉米。。。的版稅付了先。 慈善就是慈善、扶貧就是扶貧,切莫做升生米恩斗米仇的事情。。。類似大陸退休老人拿老人卡免費坐公交,強要加班狗讓座還動手打人,咬掉人半個耳朵。。。善舉應本著善意不求回報的心而作,而接受者應以感恩之心接受;如果變成我窮我有理,你們欠我的,那就沒意思了。
@happyplace2live
@happyplace2live 2 жыл бұрын
這是鼓勵分享資源的作法,沒毛病
@vermouthstone9446
@vermouthstone9446 2 жыл бұрын
@@happyplace2live 循名责实、名正才能言顺,这天下得讲理。桥归桥路归路,一码是一码,做事情要光明正大,诚心为上,阳谋为中,阴谋为下,没道理的事情就是没道理。 要补偿扶持原住民那就堂堂正正把账算清楚,直面历史,把话说开,光明正大的来,没有扭扭捏捏、藏头露尾、含糊其辞的道理。这事儿要跟美国人学,别跟中国人学,美国白人就把和印第安人的烂账算清楚了,光明正大拿到台面上来说。该补偿补偿、该赔钱赔钱、该优待优待。
@happyplace2live
@happyplace2live 2 жыл бұрын
@@vermouthstone9446 這不是補償原住民,是鼓勵任何能把好東西拿出來分享的人,你也幫幫忙好嗎?重點是一堆來要種子的人,你不累死這家人整天種種子送人嗎?以後誰要做好事?你的道理在哪裏?中華民國沒殺害原住民,是日本殺過,要補償什麼?
@vermouthstone9446
@vermouthstone9446 2 жыл бұрын
@@happyplace2live 哦,谁保种的、谁拿出来的,奖励谁,跟全台原住民有什么关系? 还有看第一楼,天下根本不存在什么分享好东西的人,印第安人培育玉米并不是为了分享给你,台湾原住民培育油芒也不是为了分享给你,这东西过去被抛弃,如今却受追捧只因为过去它没有价值,不如白米好吃,而如今有了抗盐碱的价值。要说分享这种蠢话,那么先补上玉米土豆白米的版税吧?
@weifengqingfu
@weifengqingfu 2 жыл бұрын
@@vermouthstone9446 烂账算清楚了。。。美国原住民快绝种了,也没有纯血印第安人了,然后补偿这些剩下的人以保留地圈起来,让他们传承印第安传统,把传承印第安文化的责任通过教育和媒体固定下来给这些人,这是不是有点不妥?最后的纯血印第安人已经绝迹了啊,要和谁算清楚?自己原谅自己么?
@潘崇仁-v8u
@潘崇仁-v8u 2 жыл бұрын
沒經濟效力有個屁用?這些可笑的專家真是夠了。
@fish1215
@fish1215 2 жыл бұрын
???
@DeRong_Hong
@DeRong_Hong 2 жыл бұрын
經濟效力是透過創造來產生的
@懷陸蔣
@懷陸蔣 Жыл бұрын
訓化原生種植物最快需要10幾年,要經過不斷篩選、育種的過程
@專打黑
@專打黑 2 жыл бұрын
11:40 個人覺得這段話真的很不妥當 所有作物都是來自大自然 我們人類取用大自然資源 其實真沒必要特地感謝誰 倒是應該抱持珍惜感念的心 不要浪費食物,永續栽培就是最好的方式 至於栽培保留有什麼功勞嗎? 其實不用這樣分化你我 若說感謝種植,不如感謝台大費心純化種子 才有今日純化的原種作物 種植的人何嘗不是為了賺錢才願意耕作? 台大的出發點更讓人心生敬意 他們為了保留原始作物,悉心改良挑選 當然這沒什麼好比較 所以身為一個產業協會的發言人 用字遣詞更當多加思考並且謙遜不求功勞 社會上所有人,所有職業都有其重要性與專業性 不應特別強調感謝功勞這些瑣碎無意義的事情 每個人各司其職,做好自己本分,互相尊重才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陳查理-c2c
@陳查理-c2c 2 жыл бұрын
好像真的得感謝他們家,我看另一個報導說他們也不是為了賣(沒人吃怎麼賣),而是為了傳承部落傳統作物,為了保種才種的,而且只有他們家在保這些種。種如果不過幾年種植的話是會死的,死了就真的絕種了,以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家真的貢獻很大。而且看影片,這種作物在幼生期還蠻需要照顧的,完全沒有利益還要花心力照顧也是很了不起,更別說雖然發現作物營養價值和純化種類的是中研院,沒有他們家留的種和傳承的部落經驗,這種作物也根本活不下來/種不出來。別忘了中研院也是和人家合作才有第一批第二批研究材料。但基金會什麼的,感覺暗箱的空間很大,應該也不是那一家要求的。 不管他家條件好不好,那些討種的人用錢來換也無可厚非吧!哪有你家有某些作物很稀有,我想種來賺錢你就必須給我種的道理?推廣是一回事、搭別人的車還不付費是另一回事吧?讓市場機制運作不好嗎?如果真的有經濟價值,就會有很多人願意花錢買種的。
@懷陸蔣
@懷陸蔣 Жыл бұрын
臺大、中央研究院、日本研究者、英國研究者、臺灣原住民、排灣族、德化部落,我們都需要感謝他們 如果把臺灣原生種的研究專利及獲利,撥付給臺灣原住民相關的基金會,值得這樣做,更應該以此類基金會設立臺灣原生種動植物研究和培育中心 溫室效應的關係,世界都在研究抗旱、耐鹽鹼地的穀物栽培 世界還無法培育出旱稻、耐鹽鹼地的旱稻 臺灣原生種的油芒、小米、紅藜、稻、松露,對未來人類糧食會有重大貢獻
@user-de6xw1pi7m
@user-de6xw1pi7m 6 ай бұрын
將此家原住民保護及傳承著台灣原生種油芒的事跡寫入教科書。
Мясо вегана? 🧐 @Whatthefshow
01:01
История одного вокалиста
Рет қаралды 7 МЛН
Try this prank with your friends 😂 @karina-kola
00:18
Andrey Grechka
Рет қаралды 9 МЛН
霧台山上的種樹人 一步一腳印 20190623
16:40
TVBS 優選頻道- T觀點
Рет қаралды 84 М.
台東山上種萬棵樹 TVBS一步一腳印 20170521
23:59
TVBS 優選頻道- T觀點
Рет қаралды 187 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