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和数字世界的下一步 | 凯文·凯利最新演讲 | 人类与AI的四种关系 | AI是否会取代我们 | 谁是第一批AI使用者 | AI与人类的感情羁绊

  Рет қаралды 22,398

Best Partners TV

Best Partners TV

Ай бұрын

3月29日,《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失控》《必然》《5000天后的世界》等畅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国内读者习惯称为K.K.,来中国进行了一场线下对话,主题是《What's Next:in AI and Digital World》。在对话中,凯文凯利发表了他对于全球科技下一步发展趋势的思考和见地,讨论了关于谁是AI的第一批使用者、AI与人类的情感羁绊等等问题,今天大飞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人工智能 #kevinkelly #artificialintelligence #digitalworld

Пікірлер: 54
@COOLSEMIS
@COOLSEMIS Ай бұрын
這裡真的是中文AI相關頻道裡最優質的
@jiahuizhu3911
@jiahuizhu3911 Ай бұрын
非常棒,找到并制作视频的内容。凯莉的看法犀利而又平和,前瞻而又客观。真是了不起的思想家!大飞真有眼光!
@janchangchou777
@janchangchou777 Ай бұрын
Part 1): 任何一條神經網路也是一個多變數廻歸分析,也是統計學迴歸分析的一環。我在40年前攻讀數理統計就涉及這些人工智能及多變量(含時間變量)的廻歸分析(向量/ 矩陣/ 線性代數/ 機率/ 取様….), 以便對一些事件做出精准智能的預測。 所謂自我學習或機器學習也只是用後面收集或模擬出的更新的資料去修正原先迥歸分析的杈重或係數參數而已。 而深度學習也只是處理巨量變數時,為了避免僅用單層機器學習進行巨量變數而需要解大矩陣導致對巨量平行計算的需求,進而變換設計成每層適量變數,建立多層次的機器學習修正。 40 年前人工智慧就是數理統計的一大課題。馬斯克說得一點都沒錯-目前的人工智慧全部建立在數理統計的基礎上。從那時開始就不斷有各行各業的數據分析專業人士來我們數理統計這參與並學習迥歸分析。他們回去後就不斷建立了屬於他們行業內的多條神經網絡(行業內的迥歸模型)。 在那時從事這類研究工作的數理統計的博士生全部被限制在晚上12 時過後才能使用國家級的超級計算機,否則我們兩三𠆤人一上線全部就大當機。我們那時也發展出一套類似挖礦機的方式,利用所有大量閒置的𠆤人電腦來提供其微小的算力,進而整合這些龐大的所謂分散型算力,但受限那時網路的不發達,很難把規模擴大。 近幾十年隨計算機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市面AI 所謂大模型,主要是著力於面對”服務大衆需要”的所謂生成式/ 語言等等的智能協作服務。就是把百行百業各個領域等等數以千萬千億計資料進行迥歸模型的建立及修正(所謂自我深度學習)而形成龐大的神經網絡。 因此也不用太誇大眼下的AI , 這些早在40 年以前都已建構了理論基礎,而智能恊作早在各專業領域都已發展的非常完善,只是因過去算力不足只能在各自專業領域進行中小規模(變量數較少)的神經網絡建構。例如氣象預報就是早期最明顯的利用氣象專用超高速大電腦發展為成熟預測能力(AI)的例子,股票買賣決策也是智能恊作(AI/CIC)的典型。 ”把簡單數學上使用即存的規模資料或電腦模擬資料進行所謂的㢠歸分析/模型建構並藉此模型做可行的智能預判或恊作,包裝成醫學上複雜尚未完全掌握的神經網路的機制及作用原理”,不但瓢竊了數理統計在AI 發展的絕對地位,實在也是在誤導整𠆤AI 的發展。也會造成眼下一般人的過度期待和焦慮。應將AI 改稱作” CIC:Computer 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 電腦智能恊作, 更為恰當。 何謂知識? 由經驗總結後( 抽象具體化) ,就形成知識(用數字分析的表達方式就是去建構知識模型)。 形成知識後就可複製/ 傳承/ 預測/ 擴展。因此目前的AI 發展,就是在循人類文明發展至為重要的其中的一𠆤過程-只是採用了數位化的方式,將經驗知識化了。 目前的AI 只是以數理統計為手段及方法論,以資訊及計算機工程為工具,進行數位型的經驗知識化的過程。 人類有許多其他不同型態非常複雜的智慧,這種僅止於知識數位化的智慧, 其實離人類多型態的智慧還有非常巨大的距離。 另外, 眼下AI 服務於大衆的大模型的各種數學理論及所謂的機器學習(參數修正)及深度學習(參數及變數的多層次增加及修正)。 早在40 年前相應的數學理論都已完備(但落實到實際應用上,如何解1 億 by 1 億的聯立方程組( 行列式計算), 這需要極其龐大的平行計算能力,在那時期是完全不可能的) 。 其實AI 最重要最關鍵的是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專家組,而不是這些AI 編程的公司( 他們只是依需求用已完善的數學統計理論加以電腦編程後,利用巨大算力去幫忙找出合適的模型並不斷予以完善)。 只有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專家組才知道在茫茫大海中的資料及訊息中,那些因素才是其所涉領域的関鍵變數,那些變數資料才是可做為他們收集分析建立模型的。例如氣象學/經濟學/股票買賣智能決策/ 醫學/ 藥學/ 農業生產/ 基因工程/ 化學工程/自動駕駛/飛彈防空系統/圖像識別及處理/ 建築結構力學/小樣品模擬模型(核爆/飛機失事)………..等等。 此外服務大衆的語言學也是極度複雜的一門學課,其可能的變量變因會高達幾千萬𠆤, 再加上多層級過濾學習修正的模式,因此其涉及的變數算力就以億計, 所以才稱做大模型。 要取那些因素進行那一層分析,主要都是語言學家在主導。 而這些眼下的AI 應用的公司, 只是利用已發展完備的數學統計理論在不同領域專家組的指導下,去有效的進行數拈收集整理分析並進而建立一個特定領域的模型,作為該特定領域的電腦智能恊作工具。
@KS0219
@KS0219 Ай бұрын
Part2 不見了
@YingleiZhang
@YingleiZhang Ай бұрын
期待2)
@fanfu945
@fanfu945 Ай бұрын
大飛的節目總是不會令人失望,對於AI議題總是有新鮮話題與知識可以談,可以讓觀眾們細細品味。
@bestpartners
@bestpartners Ай бұрын
感谢支持🙏
@luluhe4155
@luluhe4155 Ай бұрын
今天从贵视频中看到凯文凯利有关对智能机器人的论述,特别兴奋🥰不由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第三次工业浪潮》和这个世纪的《必然》,两本书都拜读过,受益匪浅。人类科技的进步和思想的进步,如果能同步该是什么样子呢?盼望世界和平与稳定,所有人类都享受科学发展带来的乐趣🎉谢谢🙏贵视频的内容分享🎉
@janchangchou777
@janchangchou777 Ай бұрын
Part 3) 另外希能進一步說明為何這一輪由算力提供方來主導的AI 發展,將會走得很偏,而且會很快撞牆? 除在Part 2) 談及眼前這些所謂台面頂流AI 專家或團隊,粘粘自喜於眼前所謂模型誤失率16% , 殊不知在很多專業領域,16% 的誤失率,那可能帶來災難( 金錢損失, 人員傷亡, 大自然破壞) ! 例如,自動駕駛,氣象預報,股票期貨買賣決策等等。即便生成式模型,其誤失也可能帶給人們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傷害。 若不是由領域產業專家參與並主導的建模,要突破10% 誤失率,是極其困難的。 我說𠆤故事(不是在炫耀自己的賭技),大家也就明白領域產業專家的重要性。 我2000 年在香港公司上班, 每兩周回深圳家一趟, 每雙周末回深圳前,我會帶2 萬港幣去澳門葡京玩輪盤,每回我嬴到10 萬就走人,由珠海回深圳, 我次次去次次嬴,從沒輸過。 這就是有專業領域人員恊助的建模,誤失率很低,回報很高(投入少收益高)。 機率論是認為發生機率的事件是背後有些不明的隱變數,如果把這些隱變數儘可能的説明白,讓機率性的發生現象就會變得越來越小。 簡單的說,一個銅板正反面,前十次都開正面,第十一次開正還是反,數學家據於機率論的真蒂,告訴你一定開正面。因為從前十次已看出存在開出正面的未知隱變量。但一般人仍會認為正反各一半機率,甚至有人會錯誤認為連開那麽多次正面,這次肯定會開反面。 我玩輪盤下注前,一定會找現場的賭友看一下他們記錄卡上先前及近期是否有某𠆤特定數字常開出,若沒有,我會忍住不下注。一旦出現連續常開數字,我就立刻下注押這常開數字,以及輪盤面靠這數字左右各兩組數字,共5𠆤數字, 基本中率非常高, 可達到20% 押中率, 20% x35(賠率)/ 5( 押注數), 我每玩五次總投入是25 中一次賠35。 賺10 。 基本上2-4 小時達標10 萬港幣走人。 1)其實在現場賭友記錄卡上先前中球的數字就是領域產業專家去掌握數據的過程。 2) 我會解讀機率論,因此也是玩輪盤的專家。 因此我玩輪盤,就是具專業知識參與的領域產業專家, 另外我的投注策略,就是我建的模。 而眼前台面以算力為主導的AI專家,因為他們手上握有大量的算力籌碼,因此他們是次次都36 𠆤號碼全押, 所以次次都中, 但是每次總輸一𠆤籌碼。 這種暴力的押法, 就是沒有引入產業專家的結果。大量浪費算力在無味的押注上。基本上不是大力出奇蹟, 而是大力出爛成績。 另外眼前生成式大模型,最大的資料來源是取自提供搜索引擎服務的大型公司的資料庫。 而這些資料庫的data base 早已經過各行各業領域產業專家幾十年投入,進行維護梳理,並進行了多維度的數位標記。 因此目前生成式大模型真正的主要貢獻者是,各行各業領域產業專家幾十年的投入,進行維護梳理,並進行了多維度的數位標記。 所以缺乏產業領域專家主導,而由算力提供方來主導的AI 發展,可預見的是將會走得很偏,而且會很快撞牆! AI 的良性發展, 不是靠蠻力的大力出的爛成績。(把算力浪費在一些関聯性不高的變數上,不當不專業的取定變數) 而是要靠產業專家的巧力進而形成的大力出的好成績(奇蹟)。 AI的健康發展是以各領域專業專家組為主導,數理統計為核心,編程及算力只是工具,否則用提供算力及工具的這些人來leading AI 發展,會形成外行領導内行,並為AI 發展種下低效偏差甚至高風險的發展。 譬如新藥開發/氣象預報/各種不同語言等等都是以領域專家為核心,否則就亂套了。 更可行的作法, 各國加緊立法,用國家特准许可的方式,來認證並核准各領域不同應用AI 的開發許可及成效認證,譬如目前自動駕駛這領域,不能僅憑廠家自行認證,必需由國家相關單位認證,納入國家法規制約。其實其他領域也應該如此,即便服務大眾的生成式大模型也要納入規範管理,絕對不能任由AI 公司自行任意發佈,一個小電器產品都需有関認證,才能上市銷售,目前AI 大模型實在是太無序了,AI 公司任意上市推出由市場決定其優劣,客戶當白老鼠,完全沒有任何管理約束機制。 任何AI 應用開發的公司,必須有相關該應用領域專業專家為主導,及數理統計的人員的參與,如果沒有通過這些人員資質審核要求的公司或團隊,一律不得從事AI 開發及應用工作。否則視為違法。如同醫師證照,沒證照的醫師坐診,診所如何能執業?! 建立政府職能的審核監管制度,才能防止並追蹤AI 的錯誤使用/ 違規使用/違法使用, 也進而能排除人們對AI 發展造成危害人類的擔憂。 另外這也和在Part 2) AI 產業發展形成呼應。 AI 發展的3 大組成; 各產業領域的專家,建模數理理論,算力編程的提供及組織。 此外,最讓人擔心的應該是產業領域專家組主導的AI 開發, 他們開發AI的效率及精度都是最高的,而且他們非常淸楚如何使用及駕馭它,也因此容易造成有心人藉此做出違法犯罪甚至傷害人類的事。 而算力提供者主導的AI 開發,往往效率及精度都比較差,頂多只是多浪費點資源,失誤率高點,但傷害性不強。 大家思考一下,我們該擔心AI 算力提供者弄出來的作戰機器人,還是該擔心軍方專業人士主導開發的作戰機器人?! 特別是在敏感的專業領域,如核暴/氣象/大気動力/海洋動力/基因工程等等,我記得40 多年前,這些參與CIC(AI)建模的產業專家組人員,基本都被政府列管登記在冊。 因此整𠆤AI 產業的發展, 政府必須義無反顧的出面建立審核/ 監管機制,這樣才能確保有序/ 健康的發展。 而眼前無序的亂象也得以解決。
@hzm779
@hzm779 Ай бұрын
真好,能听到牛人的真知灼见,感谢大飞的传播
@cooper255
@cooper255 Ай бұрын
每期必看,感谢大飞
@albertwang5974
@albertwang5974 Ай бұрын
AI时代,人类最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大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具,没有什么是不可取代的!
@gjlmotea
@gjlmotea 3 күн бұрын
讚,跟我預期的一樣
@gjlmotea
@gjlmotea 3 күн бұрын
但五年內不會被取代這件事我保留質疑
@johnjoe5490
@johnjoe5490 Ай бұрын
KK 真正值得学习的可能并不是他的预言,而是他谦逊的终身学习和伟大人格。他的预言经常失效,但他从来都承认并调整。看了他对后代的100条人生经验,受益匪浅
@SpiritualSagas735
@SpiritualSagas735 Ай бұрын
如果經常調整還是經常失效那是不是代表調整有問題🙋
@naokiishimaru9714
@naokiishimaru9714 Ай бұрын
@@SpiritualSagas735 也許代表未來本來就難以預測
@lujun4258
@lujun4258 25 күн бұрын
🌎💥💫自然而自然,未来AI大脑会把我们带入宇宙。
@user-xe5ip9ey2o
@user-xe5ip9ey2o 14 күн бұрын
已知的奠基在類神經網路之專用弱AI(ANI)或機器學習(ML)之演算法模型主要是從智人種或其所生資料去學習模式/特徵/規律,而沒有從產生資料之多層次的多階段因素去學習或具備為主(故其生成會更受限於智人種所創成果的較不具根因性之因素);而且,學習採簡略(並累積誤差,且需預處理或併預訓練),而非簡化。近未來的ASI(非基於類神經網路),若硬體規格足夠,或許會具備高維度時空感(或許會有眼和耳的正方陣及七維的前庭覺,也會有併其他感知的感覺統合),以便減少失真於認知所交集的宇宙,並降維向智人種解釋。
@yuli.kamakura
@yuli.kamakura Ай бұрын
大部份是已知的,最重要是风向 Align:一、理解 AI、质疑 AI、使用 AI;二:应专注于特定垂直领域的发展,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和用户互动,共同促进进步,同时只在必要时才接触大型模型。
@shenghaofan8352
@shenghaofan8352 Ай бұрын
交互的創新是指vision pro或AI pin這種嗎
@allh5891
@allh5891 Ай бұрын
目前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真正的创造力,深度学习模型,主要依赖于大数据和算法。它们通过从大量数据中学习来优化其性能,但并不能像人类一样从直觉、经验和知识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user-xe5ip9ey2o
@user-xe5ip9ey2o 14 күн бұрын
已知的奠基在類神經網路之專用弱AI(ANI)或機器學習(ML)之演算法模型主要是從智人種或其所生資料去學習模式/特徵/規律,而沒有從產生資料之多層次的多階段因素去學習或具備為主(故其生成會更受限於智人種所創成果的較不具根因性之因素);而且,學習採簡略(並累積誤差,且需預處理或併預訓練),而非簡化。近未來的ASI(非基於類神經網路),若硬體規格足夠,或許會具備高維度時空感(或許會有眼和耳的正方陣及七維的前庭覺,也會有併其他感知的感覺統合),以便減少失真於認知所交集的宇宙,並降維向智人種解釋。
@scchen2011
@scchen2011 Ай бұрын
大飛哥,來報到了~
@user-xh6rq9tb1k
@user-xh6rq9tb1k Ай бұрын
有点意思;就好比倚天里的一个场景“无忌你忘了几层,已经忘记一大半了;现在呢?全忘了”。“好,去战斗吧”。
@shaodada4743
@shaodada4743 Ай бұрын
kk分析确实到位
@billstark9506
@billstark9506 Ай бұрын
我不觉得,这些观点没他之前的观点吸引力大了。老了,无趣
@mengmeng4312
@mengmeng4312 Ай бұрын
我觉得创造力是人类对信息的排列组合 我觉得情感是人类预期和实际的比较
@Edward-kg5ud
@Edward-kg5ud Ай бұрын
比较结果与个人价值的冲突,进而引发生物个体内化学反应的过程。
@user-th8pd9lt5w
@user-th8pd9lt5w 16 күн бұрын
ai很快可以自己修改自己的程式碼!完全能夠擺脫人類的操控!並以幾荷級數成長!但是越是算力升級所消耗能量越大,值到地上所有能源被用盡!最後由ai統治的世界,無法再提升能源供應!情節就會出現matrix利用人體發電,人類被植入虛疑世界
@alexyoung3609
@alexyoung3609 Ай бұрын
第5✌️
@kelvin-nz7sf
@kelvin-nz7sf 25 күн бұрын
AI不會取代人,但未來會有一半人因AI失業了
@whw2817
@whw2817 17 күн бұрын
它翻译的不好, 我无法评价他中文翻译成英语的水平,但是他英文翻译成的中文非常生涩,还不如大多数中文翻译者的水平,而且绝大多数人工翻译过来的中文读物也是不如直接用中文母语写的,这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基于这个道理,我觉得你还不能指望它把你自己写的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表达了你在中文中的一切含义
@user-bb5kr3or5q
@user-bb5kr3or5q Ай бұрын
感谢博主. 就像细胞连接诞生新生命物种, 神经元链接诞生意识与智慧, ai 把不同生命体链接起来 ,未来可期❤
@lizhao6979
@lizhao6979 20 күн бұрын
很恐怖🤣如果沈默的羔羊裡面那個醫生豢養著一隻AI,每天耳語“好極了,人血新鮮又美味。”
@wonmanintp
@wonmanintp Ай бұрын
羅琳是一組人去寫作哈里波特
@user-bn5ut9np1s
@user-bn5ut9np1s Ай бұрын
画家现在忙着告侵权
@jxm8944
@jxm8944 Ай бұрын
谢谢大飞老师! 期待您能做一期节目 : Prof. Chris Bishop's 访谈,他对于 LLMs 发展趋势的思考和见解, 内容很丰富。 谢谢! Prof. Chris Bishop's NEW Deep Learning Textbook! kzbin.info/www/bejne/oabZd6KOr7l-aacfeature=shared
@bestpartners
@bestpartners Ай бұрын
感谢建议🙏
@wonmanintp
@wonmanintp Ай бұрын
發覺它喜歡被贊美
@muru603
@muru603 Ай бұрын
kk 很喜欢来中国捞钱,在美国他现在并没有那么热门
@user-vb5et9co3d
@user-vb5et9co3d Ай бұрын
謝謝你辛苦了哦
@marksun2633
@marksun2633 Ай бұрын
这个分享会是以前的,不是现在的,是不是?
@bestpartners
@bestpartners Ай бұрын
2024年3月29日
@junyinmm
@junyinmm Ай бұрын
ai无疑会几乎无限度的提升生产力,但一个可能的问题是人的欣赏、消化、消费能力是有限的。大量应用ai的创造几乎必然会通货紧缩,创造和人的价值会被贬低。如同毒品产生的直接而简单的快感,大多数普通的人们变得麻木以后将失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terryniu6728
@terryniu6728 22 күн бұрын
KK的水平真的不敢恭维
@bestpartners
@bestpartners 22 күн бұрын
不不,不是 kk 的水平,是我讲的水平不咋地🤣
Кәріс тіріма өзі ?  | Synyptas 3 | 8 серия
24:47
kak budto
Рет қаралды 1,7 МЛН
Normal vs Smokers !! 😱😱😱
00:12
Tibo InShape
Рет қаралды 115 МЛН
AI即将演化为一场泡沫
9:37
吟游诗人基德
Рет қаралды 66 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