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32,473
神藥騙局?
大家對冬蟲夏草什麼印象?最容易聯想到的似乎就是--貴和補。
一直以來,冬蟲夏草被譽為“中藥之王”,與人參、鹿茸一起被稱為中國三大補品,位列三大補品之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冬蟲夏草被持續熱炒,加之產量稀少而價格飆升,一公斤竟高達幾十萬元。被譽為保健品中的軟黃金、養生界的愛馬仕,每逢佳節,登門送禮,冬蟲草成為有錢人的絕佳選擇。而人們趨之若鶩的原因,自然是它那神乎其神的功效:調節免疫系統、滋陰補腎、抗癌...
早些年經過媒體和業內人士的宣傳,冬蟲草被炒到幾百元一克,冬蟲夏草,現在開始含著吃,這句廣告詞耳熟能詳,幾分鐘的廣告被製作得像紀錄片一樣神秘,讓一家不知名的公司--青海春天,1年賣了50億,幾番炒作後達到百億市值,頂峰時期,一瓶極草5X冬蟲夏草價格則更為驚人,售價高達16900元。
冬蟲夏草生存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之上,既是“蟲”又是“草”,讓很多人遐思無限。而在幾十年前,它還籍籍無名,追溯到60年代的西藏,1斤冬蟲夏草僅能換1包3毛的香煙。但從90年代開始,隨著科研進展,冬蟲夏草的療效價值不斷被開發,導致蟲草資源陷入“越少越貴、越貴越挖、越挖越少”的惡性循環,翻了上萬倍。一些人通過囤貨、炒作、造假等手段牟取暴利。而事實上,冬蟲夏草早就跌下“神壇”了,從“神草”淪為“雜草”。它根本沒有傳言中“包治百病”的神奇功效,也不值得花費高昂的價格去購買。“神藥”?“高奢”?全是假的!它只是一個收取智商稅的靶子。而這一切,始於一場騙局。
走向巔峰
1974年,在冬蟲夏草產地青海,冬蟲夏草價格在28元/公斤左右。而彼時的金價約為11元人民幣/克,是冬蟲夏草的390多倍。冬蟲夏草價格的第一步突破在1990年,冬蟲夏草的均價就上漲到了1000元/公斤。如果不考慮金價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波動,此時的黃金與冬蟲夏草價格比,已經由70年代的390倍下降為70倍。如果說整個80年代冬蟲夏草價格增長只是市場的自然需求的話,那麼隨後而來的「馬家軍」則給這個增長打了一針「興奮劑」。
90年代初,由馬俊仁帶領的一批女子中長跑運動員異軍突起,光1993年一年,「馬家軍」就連破66項全國乃至世界長跑記錄。當時馬俊仁稱,「馬家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績,關鍵在於其日常的飲食中添加了鱉精、蟲草之類的保健滋補食品。受此影響,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波爭吃滋補食品的狂潮。但很快馬家軍陷入禁藥風波,從此銷聲匿跡。這時人們才知道,當初助力馬家軍奪冠的並不是什麼獨特的傳統滋補品,而是現代科學研製的興奮劑。然而,這已經阻止不了各類保健滋補品的價格飛漲。
僅僅過了3年,冬蟲夏草價格就從90年的1000元/公斤,翻倍為2000元/公斤。1995年,國家放開了對私人經營冬蟲夏草的限制,從此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開始推動冬蟲夏草價格逐年穩步上漲。
2003年的「非典」爆發,冬蟲夏草價格迎來了第一次「質」的飛躍。這場覆蓋全民的恐慌,讓民眾對身體健康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想法,一切宣傳能夠「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都成了救命稻草。
非典過後,冬蟲夏草借著這一波恐慌和「物以稀為貴」的名由,從幾千元/公斤漲到1.6萬元/公斤,正式邁入「奢侈品」行列。登上神壇後,冬蟲夏草的經歷便和很多我們熟知的「人造奢侈品」類似了,它不僅是可以吃的滋補品,更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到2010年左右,受生態破壞和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不少冬蟲夏草產區減產,供應量降低使冬蟲夏草行情再次上漲。此時的冬蟲夏草價格已經達到21萬元/公斤,也就是210元人民幣/克。而當年的金價約為280元人民幣/克,冬蟲夏草價格幾乎已經和金價持平。
只用了短短30多年,被炒作的冬蟲夏草,已與黃金一樣貴重。要知道1974年一塊1公斤的金磚可以買到半噸重的蟲草,而到了2010年,同樣的一塊金磚可能連等重的蟲草都買不起了。
草中之王
與很多人的想像不同,在中國幾千年的食補藥材發展史上,並沒有冬蟲夏草的一席之地,甚至連中國傳統草藥名著《本草綱目》都沒有記載過冬蟲夏草。
直到200多年前的1757年,清代民間醫生吳儀洛在其點評《本草綱目》的個人著作《本草從新》中,將冬蟲夏草增補進去,這才開啟了冬蟲夏草登堂入室的大門。
進入新世紀後,隨著冬蟲夏草價格走高,學界對於冬蟲夏草的研究也逐步加深。
蟲草,學名冬蟲夏草,是一種生長在高寒山地的真菌,在分類上屬於糞殼菌綱-肉座菌目-線蟲草科-線蟲草屬,一般喜歡生活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帶雪線附近的草坡上。被譽為“草中之王”,冬蟲夏草是中國二級保護物種,是世界上最貴的真菌。它們和那些能把螞蟻變成僵屍的熱帶寄生蟲是親戚,不過和臭名昭著的表親不一樣,冬蟲夏草只出現在青藏高原,它們的獵物不是螞蟻,而是蝙蝠蛾的幼蟲。
完整的冬蟲夏草包括兩部分:死掉的幼蟲屍體,以及從幼蟲頭部爆出的真菌。真菌最早會在夏天的時候感染幼蟲,那時的幼蟲還埋伏於土裏,以植物的根莖為生。在之後的秋天和冬天,真菌寄生在幼蟲的體內,慢慢地消耗掉幼蟲。
然後,被真菌洗腦的幼蟲會往上爬,爬到離地面足夠近的地方就原地暴斃。等到積雪融化、萬物復蘇的時候,真菌會從幼蟲的頭部爆出,以蟲體作為養料,茁壯成長。蟲體一般為4~5釐米,菌孢一天之內即可長至蟲體的長度。一根長長的梗破土而出之後,真菌再散發孢子,繼續感染其他的幼蟲,如此循環往復。5月氣候轉暖,這時,冬蟲夏草的子實體穿出地表,外觀像一棵小草,若是此時被刨出來,蝠蛾幼蟲的軀殼與冬蟲夏草菌的菌絲就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冬蟲夏草。所以冬蟲夏草並沒有想像中那種植物變成動物的神奇,不過是一個小夥伴殺死肉鼓鼓的蟲子然後繁衍後代的行為。
這些年市場是供不應求的,一般出口至香港、日本、澳門、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一直以來,冬蟲夏草因生長環境特殊、產量有限等因素,市場供應量相對稀缺,價格也居高不下。市場上蟲草供應受自然采挖等因素影響較大,也助推了價格的一路走高!
虛假宣傳
這麼多年來,幾乎所有研究都無法證明,冬蟲夏草裏含有任何特殊的、對人體有益的成分。
最初,蟲草酸被認為是冬蟲夏草裏最明星的標誌成分,被商家大力宣傳。但是很快學界就發現,蟲草酸就是常見的甘露醇,只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藥物,價格極其便宜,對人體來說,只能輸液,口服對患者沒有任何效果,治療便秘的開塞露裏就有它。一大瓶甘露醇,只要幾塊錢而已。
後來,冬蟲夏草又被宣傳含有蟲草素,具有抗癌的效果。蟲草素雖然比蟲草酸貴,但其實也只是一種化合物,而且,從2010年至今,已經有多家專業科研機構發表研究成果,證明無法在冬蟲夏草中檢測出蟲草素。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成樹課題組於2017年10月在國際著名雜誌《細胞》的子刊《CellChemicalBiology》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再次證實冬蟲夏草中並不含所謂的抗癌成分--蟲草素。所以,“治百病”“抗癌”完全是商家為了宣傳炮製出來的功效。
如果說高價護膚品、防輻射服、月子中心是智商稅的話,花天價購買冬蟲夏草,就不止是交智商稅那麼簡單了。它不僅謀財,而且害命。冬蟲夏草不但沒有傳言中“包治百病”的神奇功效,在2016年,國家食藥監局檢驗中曝光:冬蟲夏草砷含量超標,不屬於藥食兩用物質。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並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較高風險。一是由於青海冬蟲夏草產區土壤中砷含量較高所致。砷一般與金礦和銅礦伴生,在金礦和銅礦的開採過程中,金、銅被采走了,砷卻留了下來,然後經過物理迴圈進入了土壤。而真菌原本就有比較強的砷富集能力,以至於在這土壤上生長的冬蟲夏草菌身上就有了比較高的砷。另一個理由則是用硫黃薰蒸保存冬蟲夏草曾一度是商人們心照不宣的通行法則,這也是導致冬蟲夏草中砷、硫、汞等超標的重要原因。砷與其化合物被運用在農藥、除草劑、殺蟲劑,與許多種的合金中。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被稱為砒霜,是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因此,這樣的毒物,你還敢吃嗎?
之後食藥監局緊急下發通知,叫停A股蟲草第一股青海春天冬蟲夏草純粉片的生產和銷售。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商家通過授權海外,在澳門複一堂網上商城銷售,從香港發貨,依然受到大陸消費者的瘋狂追捧。
有網友控訴,親朋得了癌症,不惜傾家蕩產去買蟲草,以為它能抗癌,結果不但沒用,還耽誤了正規治療,讓人扼腕痛惜。
不得不說,一千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冬蟲夏草,實際效用有限,消費者瘋狂追捧,不過是被商家每年幾億元的宣傳,迷住了雙眼。在蟲草一遍遍包治百病的宣傳下,很多人已經分不清現實與虛假,只能靠想像力為無數不存在的功效尋找依據。而實際不過是白白被商家收取智商稅。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在“冬蟲夏草”被某些人利用、大肆吹捧的時候,有多少能站出來積極澄清?也有些只是不願得罪人,不敢斷人財路。很早就有很多中醫大夫認為冬蟲夏草,基本沒有效果,也可能有一點點作用,但完全沒有性價比。這或許是實情,但比較可惜的是,能夠公開這樣講的幾乎沒有。
一邊是極力熱炒的價格和市場,一邊是食藥監局下謹慎甚至否定的態度,30多年來被一步步捧上神壇的「人造滋補聖品」冬蟲夏草,現在成了遊走在食品、藥品和保健品邊緣地帶的「黑戶」。出身非常普通、貴得沒有道理、效果若有若無、吃多了反而有害。
瘋狂采挖
冬蟲夏草雖然不治病,但卻治窮,高昂的價格,讓整個喜馬拉雅地區的人們近乎瘋狂。一到季節,冬蟲夏草就成了所有人的中心,漫山遍野都是挖蟲草的人們,學校甚至特意為此放假,讓孩子們也和家長一起采挖。人們甚至為了爭搶大打出手,2007年時,甚至爆發衝突,最終導致8人被開槍打死,50多人受傷,震驚一時。雖然爬山采挖並不輕鬆,甚至蟲草還很難辨識,但對他們來說,這是致富的不二法門。在喜馬拉雅周圍,橫跨尼泊爾、印度北部、中國西藏地區等,采挖蟲草讓他們因此吃飽了飯、穿起了衣、上起了學、用上了電、看起了病。
但經過20餘年的瘋狂采挖,冬蟲草已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貴、越貴越挖”的惡性循環。
近年來,隨著資源量和消費群的急劇變化,冬蟲草行業正逐步走向“傳統撞上現代”的升級轉型期。在青海冬蟲夏草重要產地玉樹藏族自治州,原先一個勞動力一天可以挖到上百根蟲草,一個采挖季結束全家可以收入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然而近些年,一天挖到10根蟲草的人已經很少見。
中國12個樣地蟲草平均產量只有過去的9.94%,部分產地資源量不足30年前的2%。青藏高原的冬蟲夏草蘊藏量已經大幅下降,部分區域的蘊藏量甚至已經降低到30年前的3%至10%。按照這個速度,青海的冬蟲夏草資源不超過20年就會枯竭。冬蟲夏草的數量已經大不如前,如果繼續如此瘋狂采挖下去,幾十年後,可能將很難再找到真正的蟲草。眼看著蟲草數量越來越少,很多國家開始禁止胡亂采挖。但管得住自己人,卻管不住“偷獵者”,你不挖、有人挖。說到底,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泡沫破滅
追溯冬蟲夏草價格暴漲的歷史,不難發現幾個關鍵因素的推波助瀾。傳統醫學理論的加持,冬蟲夏草在民間獲得了"仙草"的美譽,人們對其神奇功效的想像不斷發酵。再者,富裕階層追捧冬蟲夏草作為身份的象徵,炫富風潮助推了價格飛漲。同時,資本的介入更是火上澆油,一些投機者哄抬價格,製造泡沫,將冬蟲夏草推向了瘋狂的頂點。泡沫終難長久,瘋狂過後必是冷卻。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冬蟲夏草的實際功效遠不如傳說中神奇。價格虛高、功效虛假......種種負面因素疊加,冬蟲夏草市場迎來了"寒冬"。
#冬蟲夏草#智商稅#保健滋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