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w 你ko 我tagal 在於ini 這裡,臺灣九月後才會因政策違憲而補回來的熟番,其語言就是跟菲律賓Tagalog 很相似。Nangan ko ta ti sakaray 我的名字叫做薩卡萊,tagal tatalau tu ponsongyan 我住在放索揚(揚-地方,放索也就是枋寮到鳳山一帶,分為8大聚落)。不過認真講,臺灣的tautau 人群是流動的,近30個語言社群也不知道誰最早來,只是因為殖民而被分為生番、熟番兩群。但認真講,整個東南亞到太平洋,他們確實跟我們很類似,不管是織布tintindun (叮叮倫)、抓魚makahan (瑪嘎和)、狩獵mihanup (米哈努)、祭祀ma’ilibuyan (瑪伊里佈漾)⋯都很類似,其實挺有親切感的,可能以前都是mikasal tu talau /tastu rumah (同一屋簷下)的吧。不過華人kabuli (嘎噗里)有段時間是真的挺歧視tautau 的,國民政府的福利政策(其實應該做調整,這些政策當初是為日治時期納入國家體系的族群而準備,不過早已經過時了,且促使更多族人只愛福利不愛自己的文化,重點應該是放在文化的延續上才對)又加深了族群間(生跟熟對立,然後華人一視同仁地歧視,明明熟沒有福利啊)的對立和誤解,其實台灣的人權還真的有改進的空間。
臺灣滿清統治時代,官話確實是閩南語喔。像我們平埔族群就都是應用閩南語當作羅馬拼音用,用到後來族語就被漢語體制取代了。舉例,滿清帝國官員黃婌敬的番俗六拷,tagalriang (taboliyan) ki maku tauing 大傑巔祝年歌,歌詞是ni ini ki tauing (現在這一年)那時紀錄就是寫 「泥矣泥 几 斗寅」,也因此現在如果平埔族群的孩子要回去看滿清時的資料,那你的閩南語還真的要很會,不然看不懂啊。不過齁,跟日文片假名做拼音一樣,有時會不準,發不出來,所以為什麼還是羅馬拼音比較好。
前面是對的,後面錯誤的部分說明如下: 一、台灣從不曾跟亞洲大陸相連。 台灣是板塊擠壓而升起,山脈是南北走向,如果是從福建分離出來的,那她的山脈走向也該跟福建一樣是東西走向。 二、基因證據已指出,遠古人類不只由亞洲大陸移入台灣,也有由台灣移入亞洲大陸。 請參考廈門大學的論文「Inferring human history in East Asia from Y chromosomes」,如果看不懂英文,看圖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