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video

[德國教育]😎為什麼國外長大的小孩特別有自信|國二的數學題目也太…了吧🤯曾經教過國中數學家教的老媽也被徹底打敗🙈來試試你會幾題?

  Рет қаралды 93,538

台灣家庭在德國Taiwanese family in Germany

台灣家庭在德國Taiwanese family in Germany

Күн бұрын

Пікірлер: 313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內容章節目錄 00:00 Intro 03:21 女兒親自說明她們的數學段考題目 05:05她叫我一定要說我的解法 07:16 我的觀察與感想 👉新朋友也可以參考一下本頻道的相關影片喔: 🟦🌀👩🏻‍🏫[德國教育系列]播放列表(總共有45支影片)kzbin.info/aero/PLzaXINFs4Msv24_VboFqybKNfUPEaIRvF 🟪德國五年級的自然科在學什麼?kzbin.info/www/bejne/ZnPHnaiIdtSYr5I 🟦德國五年級的自然科的段考考卷:kzbin.info/www/bejne/gnqphKeEfNyBjMk 🟪德國五年級的美術課在學什麼?kzbin.info/www/bejne/r5u3iGyGnMSBjLM 🟦為什麼德國學校考試成績不排名:kzbin.info/www/bejne/q3jdoIGEaJd1b7s 🟪在德國讀中小學如何拿到好成績?:kzbin.info/www/bejne/q4LYqIlvh7x9fqM 🟦為什麼德國沒有補習班?:kzbin.info/www/bejne/iZynXnaeh8xjrNE 🟪德國小孩幾歲開始正式學習第二外語:kzbin.info/www/bejne/i5_GiKdpbNhgjZo 🟦德國父母一定會讓小孩學的東西是什麼?kzbin.info/www/bejne/d6fOf6Z_ppWNnrM
@user-sq4lz8zz8r
@user-sq4lz8zz8r Жыл бұрын
非常喜歡五年級自然科那集。少而深入,而不走馬觀花的淺顯學習。 分流其實是讓孩子更能適性發展。 我們常跟孩子說學歷不是最重要的,卻在考試的分數上把孩子逼進了胡同裡😆😆
@mitoriharuhi5653
@mitoriharuhi5653 Жыл бұрын
我的印象中,小學六年級補習班的數學應用題就有類似的題目,其實國中和高中也有類似的題目,只是小學、國中、高中學的數學知識不同,解題的方式算法就會不同,等到大學學到統計學,公式和算法也跟高中就不一樣了,因為我記得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老師,他就曾經當場給我們看,同樣的題目,用小學六年級生程度的解法算法寫出來,然後他又另外用國中生程度的解法算法寫出來解給我們看,還說等到學到高中,甚至大學,同樣的題目會學到越來越快速專精的解法算法,雖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想趁機招生就是了,叫我們小學畢業後繼續在那補習。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a0937245110
@a0937245110 Жыл бұрын
德國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棒,光是數學考卷要求計算式寫在另一張紙,就很值得學習!以前先生在教孩子數學就是這樣要求,能夠清楚了解孩子是否真懂!
@eating85310
@eating85310 Жыл бұрын
十分認同分流教學~分流教學可以讓老師更具體設計符合相等程度與學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讓不同天賦的學生得到更好的自信,我一直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要適合的放在對的位置,才會有對彼此最好的效益。我目前正在台灣的公立國中擔任老師,現在公立學校是融合教育以及常態分班,也就是說班級當中會有頗為嚴重的特殊生即便有藥物控制,但還是會在上課過程當中尖叫、砸東西等行為出現,但礙於法規還是必須要在班上,或是比較頑劣的學生常常會讓任課老師花許多時間在溝通好好上課,亦或是學生對於某個科目真的比較沒有天賦,但課綱就是如此,在課綱這樣的編排之下,他始終要上這個程度的學科學習,因為不上進度,未來是無法面對會考以及學社等,但始終在該科都表現不好,對於自己就越來越沒有信心,當然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們不乏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幫助以及鼓勵學生,但就如同體育項目,天賦與興趣不到某個程度,卻用訓練運動員的方式來訓練所有人,豈不是讓體育表現沒這麼好的人,對於體育項目越來越沒有自信。或許會有人認為分流教育是將人分等,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但我們應該更要去了解的是分流教育是整理出你興趣與才能的所在,並在你興趣與符合的能力上更加專研與專精。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嗯,非常了解你所說的狀況,我也幾乎都遇過。台灣目前的做法還是回歸主流,所以每個班級多少都會有一些特教生。德國的做法是把這些特教生集中在特教學校,有專業的特教老師給他們上不同的課程,課程內容和一般中學是完全不一樣的。一般學校老師雖然都有修過特殊教育,可是我們畢竟不是這領域的專業人士,特教生需要更專業的協助,一般學校的課程並不適合他們,而且常常都會影響到一般孩子的學習😢
@yachuchang8347
@yachuchang8347 Жыл бұрын
身為一個特殊生的家長,看到公立學校的老師這種發言覺得萬分心痛。融合教育和常態分班應該就是要讓每個人知道,這社會上什麼人都有,我們應該如何協助他們。一個班級不就是小小社會的縮影嗎?
@returnwang4121
@returnwang4121 Жыл бұрын
雖然距離高中畢業已經五年多,但印象中計算機率的數學題目應該也是國中二年級就學到的了唷! 我的解法:第一題87.7%的四次方;第二題12.3%X87.7%的三次方;第三題題目要求至少一次誤點,表示只要排除掉全部都準點的情況就可以,所以是1-(87.7%的四次方)就是答案啦~~~
@user-ty2bm4os9v
@user-ty2bm4os9v Жыл бұрын
我印象中第二題應該要12.3%*87.7%*87.7%*87.7%*4 因為出現的那唯一一次誤點可能出現在第一 第二 第三 或第四班火車
@returnwang4121
@returnwang4121 Жыл бұрын
@@user-ty2bm4os9v 好像是這樣沒錯耶!感謝分享
@siciang6100
@siciang6100 Жыл бұрын
德國的風景 好美。 至於 聊到升學這令 人生 緊繃的話題, 配合了晴空、遍地的綠意、療癒的水波聲。 完全 得以釋然。
@unclegeorge168
@unclegeorge168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分享,我個人認為能夠分流學習是一件好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要從事學術研究。能培養有自信,願意學習的小孩很重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生活的能力更重要。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這麼認為
@Stop-Flying
@Stop-Flying Жыл бұрын
我個人認為學術研究本就不是這個社會的常態,我以互聯網工程師跟韌體工程師來講好了,工作上真的用到要算微積分跟三角函數的機率😂到底有幾% ? 但台灣完全顛倒過來,全部人讀到碩士以上是要各個都當教授或到中研院當研究員嗎😅?所以這個社會本來就很矛盾。
@Jun-og7ld
@Jun-og7ld Жыл бұрын
這是台灣高中的數學沒錯,第一題四次方沒錯,第二題只有一次誤點的機率,一個再乘另一個三次方這個想法下筆沒錯,但是需要考慮排列問題,第一次誤點其他準時跟第二次誤點其他準時,機率一樣,剛剛算出來的只是其中一種情況,所以要應該要再乘4,第三題可以考慮用扣的,全部機率是1,扣掉題目所求的相反情況。 我覺得八年級學這個其實很不錯,機率問題很容易在各行各業中遇到,比較起log運算、三角函數、微積分,入門門檻也較低,算起來有點在玩益智遊戲的感覺,也很容易從一般人生活中取材。
@wenshancho9828
@wenshancho9828 Жыл бұрын
好強!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Жыл бұрын
我自己在只誤點一次的那題要不要乘4這個主題上考慮了好久…… 老實說我現在也還沒有完全想清楚XD 但我目前還是偏向於不乘4的。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Жыл бұрын
補充一下,我剛剛重新看了一下我計算機的記錄,0.877^4約=0.591,0.877^3約=0.674;0.877^3*0.123約=0.083,而0.591+0.083=0.674。 因此我認為不乘是對的。 如果仔細來看只有一次誤點的算式展開來是這個樣子:0.123*0.877*0.877*0.877 因為是乘法,所以0.123放在第一位和放第二、第三、第四位都是一樣的結果。因為我們只需要其中一個有誤點就好,是誰沒有差。 而如果要乘4,我們需要把它先固定為「只有第一個誤點的機率」和「只有第二個誤點的機率」……等四個狀況,再把四個狀況的機率加在一起。 所以會變得比較複雜一點,同時固定位置後的機率也會發生變化。
@jjosh2134
@jjosh2134 Жыл бұрын
第二題要乘以4喔,如果題目問第1台誤點但是234台都準點,這種有給sequence的話才是不需要乘以4的.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Жыл бұрын
@@jjosh2134 我還是覺得怪怪的…… 不過剛剛仔細的看一下之後發現我前面的回答有點問題也是真的。 容我再研究一下是否要乘四……
@yangty4754
@yangty4754 Жыл бұрын
我在大三之前數學都很爛,但是在暑假準備研究所考試的時候突然開竅,結果還考到當年的榜首。 一般數學要好的秘訣大約有幾項: 1.主動訓練本身的邏輯思考能力,而不是解題能力。 2.上課前就先預習也很有幫助,因為可以比對自己的想法和老師教的有沒有落差。 3.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一個章節的課本有10頁,而閱讀完這些內容之後要拿一本空白筆記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我通常是濃縮成1頁左右,考試前我只念自己筆記而不是複習課本。 4.假如處理問題錯誤,則是要了解哪邊邏輯有錯並回頭加強筆記,而不是把解題方法硬背下來。 祝妹妹學習順利🤓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很棒的學習方法!👍把考試內容濃縮成一頁A4也是我經常使用的方法,但我是文組😆我研究所也是榜首考上的😎
@yangty4754
@yangty4754 Жыл бұрын
@@TFIG 通常父母親學習能力強的話,子女也差不到哪裡去,良好的基因有時可以帶來明顯的優勢。不過時間拉長來看,人生不管選擇哪種生活方式或走哪一條路,都難免會遇到一些糟糕的人事物。所以如果可以熱衷於學習,並在未來對世界做出一點貢獻,這樣就是很好的人生了。盡量不要用高壓的方式逼自己學習甚至工作,有天可能會得不償失。😞 祝你們生活順利!🙂
@meichi0831
@meichi0831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台灣的教育跟過去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一,老師不會花半堂的時間責備考不好的學生。第二,許多老師也都是採鼓勵的方式在教育學生。至少我兩個小孩從小到大遇到的都是這樣的老師,我反而有時會想現在的小孩太過自信了,拿我小孩來說,我問他怎麼考試考成這樣,他們都能打聽到還有誰考得比他們差;我要是反問那還有誰考得比你們好,他們則是從不打聽這消息。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首先很恭喜你們家小孩都可以遇到這麼好的老師。其實鼓勵的方式和責備考不好的學生兩者並不衝突。我離職到現在應該已經10年了。我非常確定我們學校的老師,也就是我的同事,還是會花半堂課的時間責備考不好的學生。而且他們現在應該都還沒有退休。我待的是一間非常有名的私校。如果學校考試成績還有在排名的話,這種鄙視鏈一樣還會存在的。至於自信,跟「自我感覺良好」是不一樣的喔。也並不是說功課好的就會有自信喔,我見過很多從高中到研究所都是名校的人,也是很沒有自信的😎 其中一個症狀就是:不敢說出自己的看法,或是很難有自己的看法,因為擔心那不是老師所期待的標準答案😅
@Ya64698
@Ya64698 Жыл бұрын
應該是老師已經學習到,別要求那麼多,別人家的別當自己的要求,現在打不得駡不得,隨時有人手機錄下來。所以,老師樂的別管,愛唸不唸父母自己要求吧~
@user-jo5tk6oe2v
@user-jo5tk6oe2v Жыл бұрын
看了這集才知道台灣的教育體制跟德國差異很大,很認同德國提早分流的機制,適才適所,希望台灣教育體制的根本可以多參考先進國家的做法,畢竟每個小朋友都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體制結構有問題,影響的都是國家未來的發展。
@Stop-Flying
@Stop-Flying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早就搞過分流制度過了,結果那些選擇讀技職的被「台灣社會嫌的要死」,連比較正派的朱學恆都認為技職的只能修車了,您自己說台灣這個社會可不可悲? 所以一個好的制度會不會成功看的人民普遍有沒有「尊重各行各業」的價值觀,德國這些制度搬來台灣一樣垮,問題出在的是人性而不是制度。
@user-dr3xw7xf1t
@user-dr3xw7xf1t Жыл бұрын
我目前高二,這是我們(108課綱)高一的題目 不過機率不好其實沒關係,因為這單元很吃天分。我就有認識其他單元都很好機率卻不好的人。機率想要好大概就只能刷題
@wenshancho9828
@wenshancho9828 Жыл бұрын
高中,真的唸得超痛苦!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Жыл бұрын
我個人覺得機率沒有學好更大程度是老師沒有教好。 因為這個東西的難點是在於理解「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大多數的機率問題都可以找到解答方式。
@xinyu.elementarytr
@xinyu.elementarytr Жыл бұрын
是第一部介紹「普通中學」的影片~~後段的看法與解說真的很耐人尋味!但是不得不說,在台灣即便老師沒有公布孩子們的成績,也會有家長問自己的孩子跟朋友考試的差距。在學校也會盡可能不要公布成績(目前大多是100分才會有公開鼓勵的樣子),當然台灣目前的生態距離把成績作為是隱私這件事,仍然有落差。😢還是很謝謝Sophia和姊姊的分享喔~~❤
@veroniquerimowa6205
@veroniquerimowa6205 Жыл бұрын
最後一題 ‘’至少’’可以用反面解法,(100%)-(每次都準時的機率) 很喜歡妳們的分享,姐姐跳舞很美!
@andychu6631
@andychu6631 Жыл бұрын
Sophia 老師講的非常好!確準的指出歐美、台灣教育文化的不同。不解的是,為何台灣這30-40年來都沒改變?可憐的是,新移民的台灣家長既然把台灣求學那一套帶來美國:補習、買通老師給優成績、逼迫拿全AP/IB課。逼參加戶外活動(樂隊,等)只為了好申請學校,而不是為了興趣。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天哪~怎麼會這樣
@user-uz2kt2ef8c
@user-uz2kt2ef8c Жыл бұрын
剛用你們的Emma 連結和折扣碼買了Emma 標準雙人床墊給我的爸媽睡,期待中。 這級的分流觀點我個人很喜歡。 我女兒在台灣,學校的英文課程也是進行分流,真的選適合的程度是讓她學的更自信。 希望其他科目也是,這樣老師比較好備課,學生也會上的有挑戰的信心❤️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羨慕❤如果以前我們學校的英文科有分流就好了😍
@joyzhou1604
@joyzhou1604 Жыл бұрын
@@TFIG 亲爱的台湾家庭, 最新在纽约崛起的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将来会取代油管,叫“ Ganjing World ", 主题宗旨是:“无暴力,无色情,无毒品,无低俗,无犯罪或伤害性内容”。希望博主可以把每期视频同步上传到这个新颖干净的平台,让更多人受益!
@Ya64698
@Ya64698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可能私校才敢分流,因為以前被叫做能力分班,是會被檢舉的,只能國英數跑班,求知慾強的在一起上課,不然老師都唔法教下去了
@michelletung2182
@michelletung2182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分享,我現在26歲,15歲開始的暑假家人把我送去英國和美國的國際學校,工作後到上海, 最近回到台灣我正關心好奇想了解教育這件事情。 自信,總覺得在台灣少了很重要的希望,不是每個父母都做得到大大的支持, 沒錯沒有所謂的完美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你的反饋🌷你認為每次暑假出國一趟對你的幫助很大嗎?😌😎
@michelletung2182
@michelletung2182 Жыл бұрын
@@TFIG 我的家人覺得我很神奇, 尤其是我的父親,他說僅每年暑假,我的價值觀的建立,洗得徹底。 現在和家人住一起,我和亞洲的文化,在溝通層面上父母親不接納我。 看起來是,我會說正向的詞居多,還有父母在情緒上來時,我會問此刻發生了什麼? 溝通中,父母會傻住不知所措,漸漸呈現出溝通是可以學習的。這點因為我的home stay 都是這樣關心,問候我的,我不明白我體驗到在台灣的在乎和愛呈現的是生氣。(這邏輯很矇 人際關係上,我體驗到的,遇見的朋友我會以空杯的心態去接納,『想法』和『感受』。 我收到台灣不接納的回應居多,讓我在表達和想法層面,較不樂於在台灣建立關係
@michelletung2182
@michelletung2182 Жыл бұрын
@@TFIG 是的,我清晰的領悟到,有主見不需要事事順從
@qw-dm5gy
@qw-dm5gy Жыл бұрын
@@michelletung2182 請問你的世代中,台灣和大陸年輕人差異在哪?
@Ya64698
@Ya64698 Жыл бұрын
應該是整個台灣教育難尊重差異化,總想把所有學生訓練成五項全能之才,所以會唸書的除了唸書覺得沒專長(所以李家同說他最沒素養),因為一項不行就上不了好學校。 我也是一路唸名校,當年不唸上去我也覺得自己除了唸書啥都不會。 經過社會歴練後,保有求知慾,還有其他專長,但是社會標準好像很難擺脫名校光環。誤以為教授應該啥都會,其實他們會的領域很窄,只能微笑以對
@jx8336
@jx8336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认为德国🇩🇪的教育方式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是相对公平竞争和相对合理的选择。中国近来也导入推荐中学毕业后自由选择各种技术学校了。
@TheMargogo
@TheMargogo Жыл бұрын
姊姊芭蕾實在太美了。美國教育品質參差不齊,私立的elite education 也是頗為競爭。公立學校個人經驗就是學生和父母要加倍努力要不然很容易去放牛。嚴格的私立學校5年級也會教人體醫學名稱喔。但是不管公立或私立,我覺得非常好的就是美國英國教育非常重視閲讀,fictions, non fiction, comic books, manual, 什麼都要讀,小朋友一年級開始每天都要帶一本書(小本)回家讀,每週也要到學校圖書館借一本chapter book回家讀一個禮拜(當然也要看小朋友的閱讀程度)父母得簽名。另外我知道某些私立學校從小非常重視美術art ,有些注重drama,所以每個學生口條都非常清晰。有朋友開玩笑說100個美國人只有一個精英,好加在早期都是精英在帶頒其他99個人。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分享美國那邊的詳細情形
@YunYunXuan
@YunYunXuan Жыл бұрын
我个人认为美国教育不重视STEM只注重培养孩子的leadership和言之无物的口才问题很大。首先有几个孩子最后能成为leader?其次,看看那些政客,一个个华而不实只有一张嘴开各种空头支票光说不练把美国现在搞成什么样了。最后,人人都想当领导那实事谁来干?难道永远依靠不停引进别的国家的一代移民螺丝钉?
@TheMargogo
@TheMargogo Жыл бұрын
@@YunYunXuan 現在枱面上的科技藍籌股創辦人絕大部分是美國人,STEM 也源自於美國,我想應該不會不重視吧。口條其實在人際關係中及日後的職業生涯,其實都非常重要。個人經驗舉例來說,每年金融大行都會招募畢業生培訓,我每年看來自台灣及中國內地的佼佼者,每年自嘆為什麼台灣的學生光有非常好的想法但表達能力上卻遠遠不及內地來的學生個個說的頭頭是道,簡潔有力。好的表達及溝通能力是可以加分的。
@YunYunXuan
@YunYunXuan Жыл бұрын
@@TheMargogo 口才和技术皆好的从来就是少数。。。看看欧美那些有名的技术大拿没几个会忽悠人的,会忽悠人的都是政客或者律师要不就是sales。。。一般认真搞技术的说话风格都是技术型的,不可能听着给人感觉口才特别好。。。
@dannywei6933
@dannywei6933 Жыл бұрын
a) 0.877 x 0.877 x 0.877 x 0.877 b) 4 x 0.123 x 0.877 x 0.877 x 0.877 c) 1 - 0.123 x 0.123 x 0.123 x 0.123
@yachuchang8347
@yachuchang8347 Жыл бұрын
國小四年級就分流實在是太早了。尤其男孩真的心理素質多半都比較慢成熟。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上大學還是職業訓練。就算後來走回上大學的路,但當初的同儕朋友圈也不一樣了。美國數學真的教得很簡單,但程度好的可以去上AP或gifted class。我覺得這樣的制度也不錯。不需要在八年級時學數學就覺得很discouraged ,雖然都是國小前1/3的資質,但真的不是每個人都對數學有興趣。
@jennyhwang3260
@jennyhwang3260 Жыл бұрын
這期內容合情合理,令我不住的點頭贊同!但有一點妳提到証明老師的推薦97%准確,那是因為老師在學生四年級畢業時,已經將他們憑自己的直覺分類、指引他們的未來了😥。凡事有利有弊,這種方式總比孩子到了高中畢業,都不知所去所從,浪費了學習的黃金時期要好!看到你們幸福家庭,多好的榜樣!女兒還在繼續學芭樂嗎?太美了!👍🏼💖
@user-pv5ii9gz3o
@user-pv5ii9gz3o Жыл бұрын
芭樂……
@yuchiwu2558
@yuchiwu2558 Жыл бұрын
我去年来德国读传统大学研究生,实在太难而且慢慢觉得自己真的不是能顺利毕业的那类人,尽管我本科成绩不错,当时申请德国大学也很轻松。最近换到Hochschule学习,感到舒适很多,没有很深的理论理解,但要花费时间学习运用。现在回头看来,只是想要在传统大学Uni里所有课顺利及格也对个人学术能力有很高要求,这些能力也一定是上学时就能展现出来。所以这么看来早期学校分流教育很合理。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太謝謝你寶貴的經驗分享了!♥️我在這邊觀察到的就是這樣!德國大學連德國人自己都不見得能畢業,因為學術能力是一種「特別的才能」,也需要對研究學術特別有「熱情」的人才能持續下去,並不是說功課好或是聰明的人就能達成的。一直以來有許多來諮詢申請德國大學的華人,我都建議他們先參考一下應用型的大學。但不管是父母或學生,都執意要申請學術型的大學,總覺得沒有上所謂的Universität /University就是矮人一截😆跟他們說了半天,還是很難破除他們的迷思😅
@user-qk2pr1lm3y
@user-qk2pr1lm3y Жыл бұрын
四次里面误点一次的几率是0.123乘0.877的三次方,四次里面没有误点的概率是0.877的四次方,至少一次误点的概率就是1减四次没有误点的概率(即上一题),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專家來了👍😎
@user-fh2xq6cq7j
@user-fh2xq6cq7j Жыл бұрын
四次裡面誤點一次的機率是4×0.123×0.877的三次方
@user-qk2pr1lm3y
@user-qk2pr1lm3y Жыл бұрын
@@user-fh2xq6cq7j 我记得不需要乘4吧?
@user-fh2xq6cq7j
@user-fh2xq6cq7j Жыл бұрын
要乘4:因為是哪一次誤點呢
@wmwang
@wmwang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的教材是齊頭式的設計,教育部應該多花心思分流設計教本。
@c65242007
@c65242007 Жыл бұрын
沒有家長會接受自己的小孩用「B段班的課本」,家長會跟學校抗議、跟教育部抗議,然後怪老師、怪學校、怪體制。而且這些最愛鬧的家長,當年都是一些不會讀書的,卻整天把讀書掛嘴邊,其實就是自卑心理。
@id3883
@id3883 Жыл бұрын
認同; 教育部也應該重新認清普通大學跟技職體系的差異
@user-ko4ks8cq5z
@user-ko4ks8cq5z Жыл бұрын
這個意思是說設計BMW, Mercedes 汽車的工程師大部分都不是大學畢業的囉!做產品開發只是將成熟的研究成果拿來應用,調整到這個產業最適合的狀態,普通中學畢業後上大學做的是從0到1的基礎研究,工程師做的是從1到多各種不同的module ,在台灣卻是頂大生來做工程師的事。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R&D 工程師在德國也都要求要大學畢業,分流主要是避免一些不一定要大學畢業生的工作(如助理、維修人員、顧機台…)可以由別人來負責,節省很多時間及社會成本。
@user-ko4ks8cq5z
@user-ko4ks8cq5z Жыл бұрын
@@TFIG 請問這種大學是學術型大學還是應用型大學?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R&D 在德國一般都是Hochschule 或 University,以汽車研發為例,幾乎沒有Fachhochschule. 以下連結可以參考一下: studieren.de/fahrzeugtechnik.hochschulliste.t-0.c-68.html
@user-sf6pz4tl6p
@user-sf6pz4tl6p Жыл бұрын
請問可以多分享幾個德國學生的數學月考題嗎 教課的時候學生很愛聽你們德國不同的教育方式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好
@jiaderjia3633
@jiaderjia3633 Жыл бұрын
1. 一直以為德國的火車很準時, 原來不是如此. 2. 國小畢業開始分流, 這部分亞洲區的華人家長可能很難接受...好比自己學歷不錯, 而小孩升國中課業很差那種衝擊感... 我小孩國一, 前天剛好認清小孩真的貪玩, 可能無法考上甚麼好高中, 我跟他說那目標讀五專好了, 這樣我的壓力也比較小. 人各有志, 有志向的人總會把自己放到合適的位子... 父母這時就是看著小孩怎麼走了.
@ptgirls5751
@ptgirls5751 Жыл бұрын
他們很強調“守時”,但是德鐵出了名地不準時。 許多德鐵諷刺漫畫都在調侃“不準時”這點。 印象很深刻,有篇漫畫→有個要臥軌自殺的人,躺在那等到變白骨了.....火車還沒到。😂
@Stop-Flying
@Stop-Flying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沒有很難欸,台灣國中的機率都用都C 跟 H 了,四次都不誤點的機率就是4次方沒錯,四次至少誤點一次的機率就是1- 四次都不誤點的機率(完全沒有用到任何數學公式,單純問排列組合而已)。 那萬一高中考理工科,會碰到雙曲線的運算跟不規則的面積運算會更難喔😂。是說也不用擔心,我寫code的可以說高中大學教的數學絕大部分都用不到(不說微積分,三角函數都沒用過,機率講白了,會正常的排列組合即可,除非工作是偏向研究性質),台灣最大的問題是教「一堆工作上根本都用不到的數學」,然後實務能力爛得要死,機械的不會建3D,電機的不會看電路,資工的crud都寫不好(然后各個領域都能轉做資訊),這就是廢掉技職的下場,空讀OS理論,結果灌一個Linux 或window 問題ㄧ堆,很悲哀。
@t.s6542
@t.s6542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國中沒有教機率,高中課程才會學到
@Stop-Flying
@Stop-Flying Жыл бұрын
@@t.s6542 我國中就學過了! 不知道你是幾年生的可能有不同,我那個年代高中讀理工組都馬在算面積,空間座標,複數與虛實數,向量座標 還有簡單的微積分(根本沒有夠的章節教機率),文組指考才考機率(更進階的機率題目,比影片中的題目難更多)! 理工科"在我那年代" 的只有國中才強制學排列組合跟簡單的機率,當然現在學測好像沒有分A,B卷了,都會考到機率。
@wenshancho9828
@wenshancho9828 Жыл бұрын
這集真的討論破表!真的對德國教學內容很有興趣、很好奇!
@greenenergyeurope4474
@greenenergyeurope4474 Жыл бұрын
是的, 數學有時蠻令人難解的! 聊聊數學: 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數學可以解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Yes, 宇宙是由數學式所構成的, 當然是很複雜的各式數學式. 舉個例子: 當天文學家準確的描繪出某顆星的軌跡, 其軌跡的描述其實也是透過數學式子! 而這些星球本就"自然地"在其軌跡上運行, 天文學家只不過是藉由觀察再用數學式子反推描述出"原本就在的現象!" 月亮繞著地球旋轉有其數學式, 地球繞著太陽有其數學式, 太陽系繞著銀河系也有其數學式, 依此類推.... 因此可說, 當初宇宙被創造時, 就依著不同的數學式而被創造出來! 再提個簡單的例子,: 機器人的動作是模仿人類的動作的, 機器人的動作也都是數學式在背後計算運作. 因此可想像人類的行為模式其實也都是數學在背後運作... 以上純屬聊天, 隨便說說, 請大家就隨便聽聽娛樂一下就好!
@TheJanice0713
@TheJanice0713 Жыл бұрын
華人家長大都要求孩子十項全能, 全科A++, 若沒達到期許, 免不了一頓責罵和處罰.. 我自己也是這樣環境長大, 深刻感受到自己缺乏自信, 明明沒比別人差, 但也說不出自己哪裡好. 現在至少可以從自身改變對孩子成績的舊觀念, 幫孩子建立起自信與鼓勵勇於嘗試的勇氣, 謝謝Sophia分享這麼不同的教育觀念~~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是這樣!連成績好的都缺乏自信,表示這個體系和價值觀是有問題的😅 我們大家都被標準答案給綁架了🙈
@winnielai2751
@winnielai2751 Жыл бұрын
我記得這種機率的題目很像是高中學排列組合的時候會出的🥲當初高中學的時候老師都說這個是死亡單元,平常成績很好的也未必寫的出來,因為題目很活跟邏輯比較有關係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是的就是這樣
@beth3325
@beth3325 Жыл бұрын
對對!!就是排列組合!!當時在學的時候超痛苦,考試前也在拼命抱佛腳,一考完就忘光光了😵‍💫😵‍💫😵‍💫
@ptgirls5751
@ptgirls5751 Жыл бұрын
當初學得最開心的,就是機率、排列組合這類的題目🥰學集合什麼AΠB的也學得很開心 物理則是電路....計算串聯、並聯....
@cycheung3296
@cycheung3296 Жыл бұрын
很好奇那97%準確度是通過什麽方法得出,是因爲得推薦信的小孩最後的學術程度較高所以準確?🤔 分流後在非 Gymnasium 的學校成績好,有轉學到 gymnasium 的機會嗎? 🤔 謝謝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應該是有追蹤這些上普通中學的小孩,最後是不是大學有讀畢業吧🎓 德國大學淘汰率很高,大概有一半的學生都沒辦法畢業。分流後的兩年,也就是五六年級,是所謂的“觀察階段“,兩邊學校的小朋友都有可能互相轉學🤓 之後要轉也不是不可能,可能要有更多的證明😎
@timlin9058
@timlin9058 Жыл бұрын
用計算機 + 翻課本 進行考試 是不錯的方向... 畢竟會使用手邊的工具比較重要
@liaostevenhc
@liaostevenhc Жыл бұрын
我小朋友是念台北歐洲學校德國部也是念G8,雖然我們全家都不會德文,但到目前為止,覺得當初做了正確決定.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有沒有規定小朋友要拿德國護照才可以讀呀?
@liaostevenhc
@liaostevenhc Жыл бұрын
而且我覺得很棒的事,我兒子去測得德文歌德和英文托福都是達到C1的水準,我想如果不是念歐洲學校德語部在台灣的中文環境根本不太可能G8可以有這種水平.@@TFIG
@ChumuHandmadeSoap
@ChumuHandmadeSoap Жыл бұрын
我跟妳一樣,中學數學考最好的兩次就是高中聯考和大學聯考,而且上大學後,還是經常做惡夢夢到數學考卷一題都不會寫,這樣持續十幾年🤣,印象中,中學老師中最兇的都是數學老師,棍子不離手!想想可能數學真的太難,老師和學生都被整慘了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user-ju2er3yc4s
@user-ju2er3yc4s Жыл бұрын
我個人是讚成德國小學4年後就分流,因為很像台灣以前升大學班和不想升大學班去讀技職學校,但是台灣是壞在讀書不好的人就是失敗者連做什么都是錯,讓我想到智慧型犯罪聰明的人不見得有好品德,想想頻果手機的發明人賈伯斯還被大學退學,所以發現學生的特長應該是學校的責任,有個美國網紅從台灣網站印下來大學英文科入學考題,給她優秀的爸媽加上她自己做一遍,她的爸爸是醫生考滿分她自己和媽媽都沒有滿分,說非英語係國家考這些太難了!😂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更早以前,像是我媽媽或是我老公都說他們小時候的國中是有分成ABC三段班。A段班就是好班,C段班就是放牛班😢 我認為問題在於分了之後,不是最高等級的群體就會覺得受到歧視。在同一間學校這麼分的確不好,就像高職的確有存在的價值,但是它的功能並沒有發揮出來,我有問過我們女兒選擇不上普通中學的同學,他們是很開心地自己選擇不上普通中學,完全沒有那種上不了的遺憾或羨慕的心態。我覺得和社會整體的價值觀,家長的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
@Stop-Flying
@Stop-Flying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以前就是搞技職與大學分離這一套的,但後來台灣很多慣老闆盲目追求學歷,不看重實務才出現這種狀況,您會讓你的孩子讀技職,3年後什麼都會出來28k ,還是再花4考驗讀完大學,什麼都不會,進業界45k 進去從頭來過? 我自己也是大學出來的,深有體悟台灣根本就是再浪費年輕人的青春,是說最近台灣沒碩士是連一線公司的RD都沒有面試資格,有沒有實力擺一旁,校名比較重要,反正都要重新教😂。
@pininifarina
@pininifarina Жыл бұрын
搭四次火車,有一次誤點機率,適用於Possion分配,指數分配與排隊理論,微積分和機率/統計算法。一個 Poisson 過程有三個基本特性: (1) 在一個短時間區間 $\Delta t$ 內,發生一次事件的機率與 $\Delta t$ 成正比: $\lambda \Delta t$。 (2) 在短時間內發生兩次以上的機率可以忽略。 (3) 在不重疊的時間段落裡,事件各自發生的次數是獨立的。
@easycooking4633
@easycooking4633 Жыл бұрын
好喜歡妳分享德國教育相關議題,相形之下,讓台灣的教育有更多值得省思的地方。
@a0983533597
@a0983533597 Жыл бұрын
至少一次誤點的機率反過來想就是扣掉完全沒誤點的機率所以用1-(12.3/100)^4就好
@fatymavis
@fatymavis Ай бұрын
國小已經放棄數學的我從一開始題目就聽不懂了哈哈哈😂😂高中時數學老師會用各種難聽言語羞辱考不好的同學,並且把數學考很好的同學捧在手心,讓我現在想起各種數學符號還是餘悸猶存。 幾年前認識了一位數學系的研究生,他跟我說他認為數學創造了一切,數學是世界上最美的事,我不禁想,除了我沒數學天份,可能一直以來都沒遇上開啟我對數學興趣的老師,在我認識這位朋友後我開始會用不一樣的眼睛看世界❤
@TFIG
@TFIG Ай бұрын
我也沒有數學天份,上大學之後終於可以擺脫數學我實在太開心了🥳我在英國遇到跟我住同一個Flat的物理博士生也說過一樣的話:物理是世界上最美的。還真不是理科不好的我可以理解的哈哈😆😆😆
@fatymavis
@fatymavis Ай бұрын
@@TFIG 我也是,上大學終於自由了😂😂
@peiyinglin4816
@peiyinglin4816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分享德國教育。 好奇,如果被分到普通中學,但日後跟不上,學校會有所調整嗎?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會喔!五六年級是觀察階段,跟不上的話學校也會建議轉學🤓
@sobine
@sobine Жыл бұрын
真心覺得歐美國家的小孩特別的有自信(大人也是一樣),而且他們可以很有自信地為自己的『看法/想法』辯論(不論對錯)。亞洲的教育體制較偏重『成績』,小時候常被洗腦『考越高分代表你越理解教科書的內容』,更不知老師評分方式簡直就是『填鴨式』的(如果不是依照教科書一字一句『抄寫』下來,代表你不懂),每次考試如果不是滿分或高分,都不斷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教科書或老師的『教導』......... 所幸現在的教育體制有稍稍改變,但是與歐美國家的教育體制比較,還是有改進空間。 希望將來台灣的小孩也可以跟歐美國家的小孩一樣,不斷地展現自己的自信,並找出自己想要的方向,而非只遵從父母的『指示』而唸書! 請問 Sophia 姊,影片中的遊船地點是在哪裡啊?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Spreewald我們秋假的時候才去那邊露營一個禮拜,那邊有超過1500公里的水道,可以說是「德國版的威尼斯」
@sobine
@sobine Жыл бұрын
@@TFIG 難怪我覺得很眼熟! Spreewald真的很美!一個人間仙境,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user-fk6uf9yv9g
@user-fk6uf9yv9g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我連題目都聽不懂,但問了chatGPT他的解答如下: 1.他坐四次火車且都不誤點的機率為: 0.877 * 0.877 * 0.877 * 0.877 ≈ 0.524 換句話說,他坐四次火車且都不誤點的機率大約是52.4%。 2.他坐四次火車,只有其中一次誤點的機率為: C(4,1) * 0.123 * (1 - 0.123) ^ 3 ≈ 0.377 其中C(4,1)表示從四次中選擇一次誤點,0.123是單次誤點的機率,(1 - 0.123) ^ 3是三次不誤點的機率。換句話說,他坐四次火車,只有其中一次誤點的機率大約是37.7%。 3.至少有一班火車誤點的機率為: 1 - 0.877 ^ 4 ≈ 0.407 換句話說,他坐四次火車,至少有一班火車誤點的機率大約是40.7%。
@user-fk6uf9yv9g
@user-fk6uf9yv9g Жыл бұрын
另外一題,坐火車的人有2%沒買票,有98%的有買票 那這三個人至少有一人沒買票的機率是多少? 假設這三個人之間是獨立的,也就是他們的購票狀況互相不影響。那麼,至少有一人沒買票的機率可以透過計算「所有人都買票」的機率來求得,然後用1減去這個機率。 所有人都買票的機率為: 0.98 * 0.98 * 0.98 ≈ 0.941 所以至少有一人沒買票的機率為: 1 - 0.941 ≈ 0.059 換句話說,這三個人至少有一人沒買票的機率大約是5.9%。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ChatGPT功能太強大了🤭
@user-fr5ne7lp9d
@user-fr5ne7lp9d 8 ай бұрын
真是非常棒的影片,孩子個別差異很大,分流教育對老師對孩子都比較友善。❤
@lijuliu8290
@lijuliu8290 Жыл бұрын
在最愛德國的地方划船,好懷念
@jerryorc
@jerryorc Жыл бұрын
我確定這裡不是羊角村!! Sophia可以分享一下地點讓我bookmark一下嘛? 好像很好玩的樣子(完全離題的留言)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當然沒問題👌我們秋假才去那邊露營回來的,Spreewald,可以說是德國的威尼斯,威尼斯是很多歷史古蹟建築,德國版的比較多自然風光😍
@jerryorc
@jerryorc Жыл бұрын
歪腰! 從我這邊開車過去要七百多公里呀~不過附近也有很多很棒的景點, 看來是可以安排一下~讚讚讚!
@allylsy22
@allylsy22 Жыл бұрын
請教:我常聽到德國小學甚至中學,很多時候因為老師長期請假、人手不足而導致學生未能上課,只有自修,情況是否那麼嚴重? 另外,有說德國教育課程內容較刻版、學術型,不像英美般著重個人思考、project based 研習,請教一下你的看法。謝謝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老師如果臨時請假,學生會被分配到別班上課,長期請假會找代課老師。完全不覺得課程內容較刻板,可以參考我們德國教育系列的影片。每一科幾乎都是用project方式進行,他們每個學期都還會有一週叫做Projekt Woche是各科統合的主題週。不知道您的聽說是從何而來?
@jx8336
@jx8336 Жыл бұрын
我是三十年前随先生来日本的,我的孩子全程在日本接受日式教育。日本社会存在两种教育方式,公立、私立(小学至高中的名校全部是私立),每个孩子都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大部分是家长决定)我为孩子选择了从小上私塾接受早期教育(完全超越公立学校的全部内容)七八年的努力最后在小学毕时成功考入了第一名的男子中学高中一贯校(灘中)我周围的中国人子女大多数是这样的选择。日本的名牌学校全凭分数录取学生,这一点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说是再好不过了……日本的私塾也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孩子不掉队补習和予習、另一种是为了应对考名校的進学塾。進学塾里的教材全部是为了应对入学考试内容(奥林匹克式问题)时间速度,光学,力学,概率,数例,排列组合,平面和立体几何,等等都在小学四年时就进入了(为了方便小孩子计算数学概念虽然相同,但数值是有锁定的)说实话日本私塾教育真让我大开眼界呀……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是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经过几年训练的孩子们不变聪明都不可能的了……日本的精英教育让我震惊!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日本韓國的學生競爭都很激烈
@jx8336
@jx8336 Жыл бұрын
@@TFIG 日本竞争强烈但从小学就参与竞争的孩子不足百分之二十(大部分选择公立)大多数家长让孩子上公立学校到了高中时再参与。相当多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很小就开始苦读书,自主放弃竞争权力选择快乐教育。面对同龄者只有五分之一竞争对手的环境、中国人从小参与胜算非常高了……我不知道台湾如何?但大陆是从小到大全民战争式竞争。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jx8336 我的經驗是台灣也是從小就很競爭😂 但我們現在在德國是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家女兒不像我這麼乖,叫她乖乖讀書考試,她可能做不到🤦🏻‍♀️😆🤭
@jx8336
@jx8336 Жыл бұрын
@@TFIG 是啊!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最重要。我是出生成长在大陆读书竞争上名校是我这代人的基本现念。所以当时为孩子选择了上名校的道路。那时候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是对孩子负责任的选择。可现在也反醒我的选择剥夺了很多孩子童年时期幸福快乐的时光时也很自责呀😭……我现在是倾向于尊重孩子的选择是第一位的。德国的教育体系确实非常合情合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能够自己做出选择,而且多次分流方式又能允许孩子们改变和调整自己的选择,真是再好不过啦……👍
@user-ui1qw2wg9f
@user-ui1qw2wg9f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從看您的影片得到了自信,因為我的教育理念在其中得到了共鳴。姐姐跳得好棒!美極了。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貴真的認同
@kn3067
@kn3067 Жыл бұрын
已開發中的國家在為了培養下一代精英的教育中,在這20年裡在不知不覺中已將教材難度提高到超乎常人的想像了,只有家裡有非常優透的小孩之父母親才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正在發生一般人還沒察覺到的優透人才教育。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yujanli9292
@yujanli9292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受教育的過程~~似乎比較多是打擊孩子自信心的過程~~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是這麼覺得🙈🙈 台灣長大的小孩多半都比較沒有自信。我自己就是這樣😅😅😅而且我高中大學研究所一路還都是所謂的名校畢業的🙄😓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Жыл бұрын
@@TFIG 真的。我自己的自信是出社會後自己建立起來的😎 以及建立在我充份的認識到「老師不一定是對的」這件事情上。 特別是當國中的時候,有一天我發現理化老師在特定主題上懂的東西比我還少的時候……特別是這個東西還是她課程上教的資料的生活應用時。 所以也很謝謝她,讓我開始有了去質疑老師所說的話的能力和底氣。
@emmie2981
@emmie2981 Жыл бұрын
So true😅
@user-ew3zq6qp5i
@user-ew3zq6qp5i Жыл бұрын
別忘了妳有個當數學老師的老朋友,這些題目確實是台灣高二的題目,只要妳把它翻譯成中文都可以問我啦!🤣🤣🤣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這麼久遠的數學你還記得呀😆!我記得排列組合是高三才學的耶!你現在住台北嗎?我們可能年底會回台灣哦~經常來聊聊啊!😎
@user-ew3zq6qp5i
@user-ew3zq6qp5i Жыл бұрын
我之前都還有接過高中數學家教,這些是小菜一碟啦!年底回來要待到何時?找我們這兩屆的出來啊!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user-ew3zq6qp5i 好啊😄頻道簡介那邊有我的Ig啊😎
@zhing5862
@zhing5862 Жыл бұрын
慘~我連題目都沒聽懂!! 終於知道我國中數學老師為什麼會說 我沒資格在上課時間問問題 不要耽誤其他人的進度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
@user-eb2ry9ii6v
@user-eb2ry9ii6v Жыл бұрын
跟我一樣.😅
@sugargai857
@sugargai857 Жыл бұрын
這划船的地點是哪兒?我們六月中旬左右會到漢堡,也許可以一遊。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Spreewald😎 這個地方距離漢堡稍微遠一點,離柏林大概一個小時的車程。漢堡本身也有很多划船的地方喔☺️
@betsyshih124
@betsyshih124 Жыл бұрын
c)我覺得是(1-alle pünktlich)~ 買票那個:(1-alle Tickets)
@AnS-gk4yo
@AnS-gk4yo Жыл бұрын
說的很中肯!
@user-qk2pr1lm3y
@user-qk2pr1lm3y Жыл бұрын
我高中的时候数学还好啦,毕竟我五年级六年级那会因为要准备小升初,练习的大量的奥数,最后在奥数比赛里获得了好几次二等奖,大陆的时候初中数学还有难度,到德国就基本上鱼塘局了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bon7245
@bon7245 Жыл бұрын
關於數學, 只知道花100元買一股,然後在150元時賣出賺50元(尚未扣除稅金和手續費、未列入買股期間通膨率和幣值貶值等)...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jacquelinegloryer9053
@jacquelinegloryer9053 Жыл бұрын
突然发现 姐姐长得蛮像戴资颖呢 ps 姐姐越来越漂亮了😍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你♥️有蠻多頻道觀眾都這麼說
@user-gt2uu1qf1l
@user-gt2uu1qf1l Жыл бұрын
个人认为德国人不是自信,而是傲慢。从不承认错误。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chiangidy
@chiangidy Жыл бұрын
I really understand your comments about mathematics, you are telling me my stories. My parents used to wonder if my brain has “numbers”. When I play the piano, my fingers and brain are always coordinated well. Is music sharing the same logic as mathematics? Sign, I think your kids are smarties, mathematics are definitely not a problem for them. Cheers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Same here🤝🤝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math was really frustrating. 😓😰 I believe music and math share the same logic,though. You are also smart in a way. Best wishes!😉🍷
@pashalin6082
@pashalin6082 Жыл бұрын
您好 請問影片裡面的景點是哪邊?謝謝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Spreewald✌️😎
@sunnytee5782
@sunnytee5782 Жыл бұрын
哈,我是應屆學測生,被數學題吸引來的,沒想到撿到一個關於教育議題的作文題材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Жыл бұрын
0次誤點的那題我想都沒有問題,就是0.877^4。 1次的那題我是算0.877^3*0.123,因為只有一次就表示三次沒事但第四次誤點了,所以是三次沒有誤點後再乘最後一次誤點。 至少一次誤點的,我是用1-0.877^4,因為反過來說就是除了四次沒誤點以外的都是其中之一的狀況。 至少一個人沒有買票,也就是說除了0.98^3以外的狀況都算,所以也是1-0.98^3。 姊姊的字很好看耶~ 嗯,看完影片後首先很高興至少還是我能算的題目😜 鬆了一口氣,還好我至少沒有比這個年記的德國孩子們差😎 嗯……如果在德國長大的話,數學真的會成為妳的惡夢嗎? 我個人是覺得不一定啦~ 兩邊的國情不同,教學方式也不同。 在台灣妳沒能學好數學不一定是妳本身的因素,有可能是教育方式的問題。 我是很認同德國分流的做法,但同時給予沒收到推薦信的孩子依然可以直接上Gymnasium的這個規則我覺得是非常好的補充。 因為總還是有可能老師的推薦不夠完整週全,以及有時候會受主觀感受漏掉了某些孩子。 所以能夠有機會,能夠以自己的決定做個選擇我覺得還是很好的。 當然,後果也要自己承擔就是了。(例如說真的跟不上當長期吊車尾) 並且因為有分流,對快或慢的學員來說,都是更舒服的。 因為我同時當過最快也當過最慢的學員。(在不同的科目上)(特別是到科大還有某些科目一整年都在教高職教過的東西,甚至難度還更低,整個就是很狂瘋) 對我來說,兩種都很煩。 太快的對於老師還在教很前面的東西感到不耐,太慢的對老師已經在教後面的東西也很絕望,可能就直接放在落後的那個點上直到最後了。 兩種都是很浪費時間&無效益的事情。 至於說太早分流、男孩子還沒有發育什麼的我覺得是那些家長想太多,想為孩子的表現找理由。 小學四年級該硬的都可以硬起來了還有什麼太早的問題。 如果真的期望自己的孩子表現的更好,完全可以花時間在陪伴孩子以及教育孩子啊~ 協助引導孩子,讓他可以有能力學習&跟上進度,這不難的。只要方法正確完全可以做得到。 問題是這是孩子所想追求的嗎?我覺得這個點更重要。 我很喜歡那種就算是表現非常差也充滿自信的狀況。 有自信總是比沒有自信更好。 自信的養成有時候比能力還更優先,也更重要。 能力可以學習,而且很容易學習。 但自信這個東西,習慣了沒自信想重新養成就非常難了。 考績什麼的,主管以個人觀點給出的推薦永遠都是主觀的看法。 但有的是建立在特定規則下的明確標準,這種就會相對客觀,同時可以減少因為主觀感情因素而誤判的麻煩。 例如說因為某員工工作做的很差但因其專精社交而讓主管給好評這樣子。 這種事情其實還蠻容易發生的,但好的規章制度會讓員工的表現能夠被更客觀的記錄以及評估。 對真正想要公司長長久久的經營者來說會比全然只是依主管主觀看法來評分更理想。 當然,主管的評價也會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就是了。 因為主管的好或懷評結合實際的成績有時候會呈現出一些事情。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Lance這麼看得起我哈哈😂但我真的不是學數學的料,可能到那裡都一樣吧⋯ 到現在還能算學生時代數學的人實力真的很厲害耶!👍 我是出國之後才慢慢意識到自己其實很沒自信又有社恐,一直在思索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明明從小品學兼優,照理說沒自信這種事情應該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才對。細細思索我發現每次考試只要沒有滿分,就會很自責,一直反覆在想:我為什麼會錯那些地方?就算90幾分已經不錯了,但還是會放大自己被扣分的地方,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唉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Жыл бұрын
@@TFIG 大環境的氛圍吧! 因為在華人圈的整個環境都習慣把焦點放在錯誤,而非肯定做的好的、做的對的環節。 不是有一句話嗎?「做的好是應該的」。 也許的確是應該的,但不代表為了把事情做好所做的那些努力都不值得肯定。 事實上,要把事情做好有時候所花費的心力常常是那些在一邊看的人所無法想的多。 就如同做家務。看起來就是把家裡整理好、維護好,但其中的心力花費誰試過誰知道。 但以前很少有人會去發現這件事,往往只會責怪在家的另一半沒有把事情做好,而不會去肯定他有做好的部份。 所以就很容易爆發家庭不和的問題。 然後,從小在這類「不肯定優點但會一直針對缺點」環境長大的人就會特別怕出錯,怕做不好,把焦點放在錯誤上面。 因此如果不是天生心臟大顆的人,很難突破這些無形的封鎖,去隨意嚐試隨意探索。 我算是很幸運,成長的過程中比較少被過度管教,再加上離開學校之後很幸運的學到了一些不同的事物,看到不同的風景,因此有學到一些不同於大環境的好習慣和做事態度方法。 所以我很喜歡妳影片中分享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管教風格。 因為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有啟發的:『原來我們除了責怪和罵以外還有這樣的選擇。』 現在的年輕一代比過去更能接受新的方式、新的可能、新的做法。 所以也有機會讓下一代的整體素質再變得更好、更自信、有有勇氣更有道德 ^_^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FarmerLance 謝謝你的反饋🌷 真的是耶~ 肯定周遭的人「做得好」的地方,才會讓他們做得更好😎
@FarmerLance
@FarmerLance Жыл бұрын
@@TFIG ❤
@user-dw9tp8bw9w
@user-dw9tp8bw9w Жыл бұрын
在華人世界的亞洲分數第一,我女兒私中補習班也是競爭激烈…真的羨慕歐美教育方式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辛苦了…我非常了解那種氛圍啊…
@user-dw9tp8bw9w
@user-dw9tp8bw9w Жыл бұрын
@@TFIG 真的,會讀書的人太多了
@AlexNomadHuang
@AlexNomadHuang Жыл бұрын
哈哈, 考試考火車誤點.... 真的!!! 德國人真的感到切身之痛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saratsai8099
@saratsai8099 Жыл бұрын
為什麼要這樣整小孩咧?! 姊姊,數學盡力就好💪 火車不會在跟你算機率出發 也不會跟你算機率耍脾氣誤點的 管他誤不誤點,早點出門才有搭上火車的可能。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tomjuno3150
@tomjuno3150 Жыл бұрын
跳脫題目的框架,才是腦筋急轉彎!!讚賞!!
@samuelchen4853
@samuelchen4853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超級感謝Samuel✨的超級感謝🍷♥️
@user-ko4ks8cq5z
@user-ko4ks8cq5z Жыл бұрын
這不算難啊!只是把大學機率課本最簡單的部分拿出了教,因為更基礎的數學還沒學只能這樣教。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可以找身邊八年級的小朋友來做做看
@user-ko4ks8cq5z
@user-ko4ks8cq5z Жыл бұрын
@@TFIG 台灣課綱好像沒排這個,這只是難在題目轉公式, 事實上機率分成連續和離散,也就是類比和數位,以前讀書的時候學通訊比學這門科學,連續要用積分來解,對於8年級學生而言學不來,只能教離散的。 不管你數學好不好,是不是掛車尾通過,只要學過整本機率與統計,站在巨人的肩膀來看就是這個樣子啊!而且機率這種東西看的就是解決敘述的能力啊!
@Shen2012m
@Shen2012m Жыл бұрын
真羨慕其他人~老師都願意教他們讀書~拉拔他們。 以前我家很窮,我讀小五之前成績都平平的,五年級有一天我突然對課本產生興趣,考試突飛猛進,我以為老師會誇獎我,但是我錯了,我的國小老師從那一天起不給我看書,處處刁難,小考時我的成績考太好了他時常要我重新寫,因為我家當時窮,沒去老師家補習,所以老師非常藉機會處罰我~去教室外罰站、拿椅子半蹲,把我搞出大病,休學一年。 我恨透了那位老師。 還有~我的親兄長讀到台大博士了,而我卻還在做復健,真是極大的諷刺 , 我實在恨透了那位老師。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很遺憾您遇到這麼不適任的教師😔 不知道您相不相信因果輪迴,善惡終有報。我相信大部分當老師的人,都是對教育有熱忱、喜愛孩子的人,但各行各業都會有一些敗類,當然當老師的也不例外。為人師表誤人子弟業障特別深重,也許那位老師已經遭受了現世報。或是來世,他因為欠你太多,會變成你的大恩人😎
@Shen2012m
@Shen2012m Жыл бұрын
​@@TFIG小姐你好 唉~我遇人不淑,碰到稀少的惡老師,雖然那時候把老師對我的霸凌告訴我父母,可是我父母卻認為是我做錯了而被老師懲罰,我啞口無言。(在3 0多年之前,家長都會認為老師是對的。) 您說善惡終有報.. 唉~ 也許吧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真的希望阻止那位老師繼續霸凌我,讓我可以繼續對書本有著濃厚的興趣 。
@qw-dm5gy
@qw-dm5gy Жыл бұрын
@john Su 不好意思,請問能否了解當年體罰所生的病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當年造成了怎樣的身體傷害呢?是造成您必需身體復健的後遺症嗎? 最近幾年有一小男童在學習跆拳道是被摔成腦重傷,學齡前幼兒因為電視手機因素6歲就有弱視問題。大人若有相關資訊,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想請教您當年的狀況,謝謝您。
@Shen2012m
@Shen2012m Жыл бұрын
@@qw-dm5gy 我的病是好像似中風,在還沒生病時,最大的關鍵 我當初是生著悶氣,因為老師一直罰我,已經個把個月了 ,回家向父母訴說他們也不聽,一直生著悶氣 最後病倒了;又或者是我以前2歲多時曾經摔下4樓高的懸崖,所產生的後遺症吧。 過去我跟一位網友討論,他的弟弟也是在國小時,也被老師霸凌幾個月了,導致他弟心理被扭曲,引發手腳及頭腦不受控制 好像小腦萎縮的症狀一樣。
@qw-dm5gy
@qw-dm5gy Жыл бұрын
@@Shen2012m 謝謝您的回覆,心理因素的確會造成生理疾病。
@c65242007
@c65242007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不只成績差的學生沒自信,成績好的學生也沒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又很怕出現錯誤,好像錯了一點點就失去價值了。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啊,我也是這麼覺得
@chi-hsinmou787
@chi-hsinmou787 Жыл бұрын
以前是這樣 現在網路資訊那麼多 也許只是缺乏動機 及不知道過去的故事,將其連貫 這裡所談到數學,發生在數百年前 把他們當作歷史也許好接受些
@hahaha_hahah888
@hahaha_hahah888 Жыл бұрын
我是高中生原本也很討厭數學,身理厭惡的那種!礙於考試不能逃避,只好繼續讀,國中之後就越來越喜歡,自己買參考書寫得很快樂~真的慶幸自己是喜歡數學的人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羨慕啊~我和數學從來沒有緣分🤭😅
@chengchifeng68
@chengchifeng68 Жыл бұрын
看到題目立刻隨手隨便算一下1.剛好一次 機率0.332 2.都沒碰到 0.592 3.至少一次 0.408...不知道對不對?
@bearmi7096
@bearmi7096 Жыл бұрын
那題數學有點難,我好像解不出來,覺得很慚愧! 呵呵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別慚愧別慚愧…他們整張考卷我也都不會🙈🙈🙈😅😅😅
@christinechang711
@christinechang711 Жыл бұрын
現在是高一的數學,用1- 全準時機率就好
@Chineseforall
@Chineseforall Жыл бұрын
这么难,我感觉大学里数学课上德国同学问的问题都是我们初中就学了的哎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大陸的數學應該是應該是全世界數一數二難的吧
@Chineseforall
@Chineseforall Жыл бұрын
@@TFIG 那有可能😄
@Chiillo
@Chiillo Жыл бұрын
每次看到你對教育的分享都讓我覺得受到撫慰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鼓勵🌷你的歌聲也撫慰了許多的聽眾🎵😉
@Chiillo
@Chiillo Жыл бұрын
@@TFIG 太暖了🥺謝謝你❤️
@Ya64698
@Ya64698 Жыл бұрын
很棒,我也超愛德國的教育環境的
@yenphil152
@yenphil152 Жыл бұрын
開頭的舞蹈跳的太優美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
@mleonz8729
@mleonz8729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最讨厌数学😅还好女儿在德国可以选择文科或理科,但她脑子好像比我好😃
@Hao-yp7mg
@Hao-yp7mg Жыл бұрын
看完這集後,才發現德國和臺灣的教育制度不同,也很值得思考多出去其他國家看看。
@user-eb2ry9ii6v
@user-eb2ry9ii6v Жыл бұрын
我怎麼連題目都聽不太懂了...🤣🤣 我從國小就知道我數理不行,絕不是理組的料. 在德國留學時,也接觸過很沒有自信的西方人.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安妮老師來了當然每個地方都會有沒有自信的人,就是比例問題吧
@Aanice36
@Aanice36 Жыл бұрын
Sophia影片後段的景點是Lubbenau嗎? 這景色好熟悉阿~~我這次去德國 也去了Lubbenau划船耶....也住了你們散步的Schloss Lubbenau 我非常推薦喔^^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真是太巧啦!😎我們這次秋假去了Spreewald露營,我們也有去城堡裡吃晚餐,好像很少台灣人來德國會去這個地方,你們是跟旅行團來的嗎?
@Aanice36
@Aanice36 Жыл бұрын
@@TFIG 真的~~真的非常巧..我倆 超有默契的 喜歡的東西連去的地方都一樣..我們是自由行阿.(其實我去歐洲一項都自由行 ).所有景點都是我自己安排的 呵..我知道非常少亞洲人會去 所以才特別安排..這算蠻冷門的地方 但超級美 令我驚艷阿~~我有看到旁邊有很多露營車 想說 下次有機會也來這兒露營 沒想到你就在那兒阿...哈哈~~那個古堡我也很喜歡...他的花園靜謐尤其美...我們早餐和你們晚餐用餐處 應該是相同。餐廳廚師感覺得出來 非常用心 記得該餐廳也有得獎喔~
@Dgseh19950615
@Dgseh19950615 Жыл бұрын
来报到了,支持一下!但是教育分流不适合所有的家长小孩,而且每个国家地区的家长小孩的情况以及教育不同,对家长及小孩的要求更高。👍👍👍👍👏👏👏👏
@shu-chenchen2036
@shu-chenchen2036 Жыл бұрын
請問後段的影片風景是荷蘭羊角村嗎?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不是喔是在德國的Spreewald
@shu-chenchen2036
@shu-chenchen2036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告知! 真的很像荷蘭羊角村,但房屋屋頂材質不像, 難怪Spreewald有德國羊角村之稱
@gogogo123emu
@gogogo123emu Жыл бұрын
機率、排列組合,印象中是高中一年下學期。(也是是20年前了)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我是聯考時代的人,我們是在高三學的
@selenatai6763
@selenatai6763 Жыл бұрын
妹妹好厲害哦!跳那麼多圈。📚天啊!有人要作嗎?🙏#楊鎵燡°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 謝福生//蔣友柏老婆 林姮怡 是文化大學畜牧系的//英雄不論出身低/肉吃多了吧! kzbin.info/www/bejne/d5_Tp2ytd6yDmLs 這牛 怎麼 腳無力 用跳的? kzbin.info/www/bejne/jKS4k3t8qbNkZ5I 2012.07.16 39歲的楊鎵燡,本來是美髮師,為了父母回鄉務農、協助作物外銷。 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駱秋英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黃國青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 台灣肉牛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陳泳翰 福伯屠宰場負責人張先生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 農委會動保處技正周文玲 竹田鄉農會的豬險承辦游秀霞 李玉康是屏東竹田的老師傅,這座豬舍是在民國76年元旦入厝 劉育彰是排灣族人,養牛地點遍及台東、屏東和高雄。 李青齡,是個「專業」的媽媽 縣市 屏東縣 竹田鄉 台東縣 達仁鄉 縣市 嘉義縣 六腳鄉 ourisland.pts.org.tw/%E9%97%9C%E9%8D%B5%E5%AD%97/%E6%9C%AC%E5%9C%9F%E7%89%9B 奧丁丁牧場 柯先生 kzbin.info/www/bejne/nZvKloakmJehl9E 佳里梅桂牧場領先全台引入 副市長戴謙昨與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柏孟德聯袂出席梅桂牧場的自動餵飼(拌料)機器人開放日活動,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85乳333 謝福生 kzbin.info/www/bejne/h2jaeaVspciqpbM 曾文瑞 林鳳營鮮乳 kzbin.info/www/bejne/aHbGn2uonNR9aac ourisland.pts.org.tw/taxonomy/term/1800/all 台灣黑豬 kzbin.info/www/bejne/iJS2gIRsndyYpdE 科技人養豬 kzbin.info/www/bejne/oHPTq6B3i8uaf6s 生廚餘再利用 kzbin.info/www/bejne/ema4g5ZshLJkj9U 廚餘變黑金 kzbin.info/www/bejne/fGPcgoClnbt6qrs kzbin.info/www/bejne/sKKooaCLrJugiZo kzbin.info/www/bejne/eGS9mWmdlJqpjJI === 美國牛 kzbin.info/www/bejne/e3-whaSPa8akh9U 日本牛 kzbin.info/www/bejne/gZqpd4J8ZZt1bZI 德國牛 kzbin.info/www/bejne/pKTGl2mXlrWKbLs 荷蘭牛 kzbin.info/www/bejne/gHeqmquCedd1iZo 荷蘭海上養牛 kzbin.info/www/bejne/bWSXqpZ9prdmeZo 澳洲肉場 kzbin.info/www/bejne/bmjNeKRupK1qbNE
@lilyhsiao7801
@lilyhsiao7801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我覺得還好😅 沒有很難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可以請周圍八年級的小朋友來做做看😎
@sherryliang6377
@sherryliang6377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妳的分享💗 很喜歡妳們的頻道 我時常在教育孩子上 會落入華人的迷思 希望孩子好 又該怎麼樣富於孩子自信 如何拿捏都是訣竅 可否分享德國人是如何富於孩子自信的例子 或是自信心建立呢? 謝謝🙏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哇!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我覺得家長只要「放輕鬆」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德國父母對小孩比較沒有那麼多的擔憂擔心。對於華人家長來說,放手/放輕鬆真的很困難,華人家長都太緊張又太容易擔心了。小孩子有自己的天命,這些成長過程中的挫折都必須他要自己去經歷,年紀越小,試錯的成本越低,小孩想做什麼,只要不是壞事或是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放手讓他勇敢去嘗試,就不會怕失敗。從失敗中獲得的學習更多。才會越來越有自信。就算失敗了也要讚許他勇於嘗試的勇氣。 另外,從小給小孩選項,並且真正尊重他的選擇。可以告訴他選擇的利弊得失,但尊重他的選擇。例如飯後甜點要吃什麼?冰淇淋、水果、糖果、蛋糕。華人父母提供選項之後,如果小孩選擇糖果,華人父母很可能會說:糖果有…不好啦!我看還是吃水果吧!這樣就是虛假的選項,小孩子就會沒有自信自己決定,反正最後還是變成爸媽決定😨 德國父母如果提供糖果這個選項,小孩選擇糖果,那麼就是糖果🍬。當然父母也會告訴小孩糖果的危害,但那又是另一件事情了
@peggyhuang9530
@peggyhuang9530 Жыл бұрын
一直欣賞Sophia的觀點與氣質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你的欣賞🌷☺️
@user-dx2ur4yw7l
@user-dx2ur4yw7l Жыл бұрын
想請問 有連結嗎 因為官網都沒地方適用 折扣碼 謝謝🙏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說明欄有連結如下: 🚩優惠方案: 台灣家庭在德國的粉絲使用專屬優惠碼,全品項88折!不限金額與項目,可搭配官網的折扣活動一起使用喔!優惠碼可使用到2022.12.31 🚩優惠碼: kids88 🚩購買連結(可直接帶入優惠碼): bit.ly/3N0RDQV
@samuelchen4853
@samuelchen4853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人假道學,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又深深刻在我們的靈魂裡,在台灣要在回到以前能力分班的狀態我想是不可能啦~而且光看影片我都有種想跨進"菁英族群"的班級的心態了,何況當下的學生跟家長。 (我大學畢業至少10年了)
@selenatai6763
@selenatai6763 Жыл бұрын
社會問題 很好° 下面是寫別人的事,家長要注意:😀誰來晚餐:陳文章 柯惠鈴。士林 宜蘭。永和有個民意代表 郭文章。那婦人一直說 女孩11歲就可以生孩子了。 本來是善良的好事 善良的家庭 大的房舍。只怕助長年輕男女濫生棄養,我聽到了小女生與男女老少談論性愛技巧,小女生稚嫩的聲音,想著special 的技巧。 我內心遺憾善心被汚染,讓他們樂於生育,男女雜交,棄嬰。。 kzbin.info/www/bejne/nIfYlYqMes5pj5I .....
@yanh6254
@yanh6254 Жыл бұрын
第三题用1减去第一题的结果不是更简单吗?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嗯是的
@theresa10202
@theresa10202 Жыл бұрын
很喜歡看您的分享,但想開完笑的說,今天,看影片看到我覺得今晚要做數學惡夢了😂作為高中也是數學差到要補考加重修的人,另外,在我短暫的德國研究所交換學生生涯中,也體驗過德國高等教育的考試,同樣也是一個讓人回憶起來就覺得要做惡夢的經歷。 看到姊姊的考卷我兩個回憶一起襲來實在太可怕了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身經百戰能存活下來真是太了不起了我們把痛苦的經歷能夠用自我調侃的方式說出來,表示我們已經超脫它了
@sindylin2312
@sindylin2312 Жыл бұрын
小學四年级就分流確實不好
@YunYunXuan
@YunYunXuan Жыл бұрын
比较难的数学我觉得不应该太早教否则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挫折感对数学失去兴趣。而且小学四年级就分流是不是太早了一点?有些孩子小学初中不一定特别出类拔萃但是到了高中就后来者居上,这种成长得比较晚的苗子岂不是还没发芽就被误以为不行给错过了?老师错判3%也会影响很多孩子了,更别说3%只是一个平均值。德国被分到慢班的孩子如果突然发光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高智商是不是也能被调回普通中学?如果可以那也就还好。
@TFIG
@TFIG Жыл бұрын
五六年級是觀察階段當然可以轉學囉!之後也可以轉,只是需要更多的證明😅 厲害的人是不會被埋沒的😎
聊聊中國的教育現狀 中國培養什麼?
17:03
Mike是麥克
Рет қаралды 518 М.
Kind Waiter's Gesture to Homeless Boy #shorts
00:32
I migliori trucchetti di Fabiosa
Рет қаралды 11 МЛН
7 Days Stranded In A Cave
17:59
MrBeast
Рет қаралды 79 МЛН
Пройди игру и получи 5 чупа-чупсов (2024)
00:49
Екатерина Ковалева
Рет қаралды 3,2 МЛН
Kind Waiter's Gesture to Homeless Boy #shorts
00:32
I migliori trucchetti di Fabiosa
Рет қаралды 11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