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理論主要還是靠猜想湊出來的,目前並沒有什麼可用證據(包括歷時語言學、現代 DNA 分析等)可以支持此理論為真。 關於所謂「語言相似」的部分,隨便抓兩種語言列舉一大堆詞彙、詞組,碰巧有幾個意思相近、相同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人舉了英語的「I」和漢語「俺」相近、「shoe」和「靴」相近、「back」和「背」相近等例子,因此認為英語、漢語是同源的。但這顯然是非常荒謬的,以第一例來說,古英語的「我」不是「I」而是「iċ」,其中 i 讀做短音的 /i/(類似注音符號的「ㄧ」),和現代德語 ich、荷蘭語 ik 等同源;再說說漢語「俺」,一般認為「俺」的現代用法是「我們」二字的合音,而古代「俺」字則根本和「我/我們」毫無關聯,而是「大」的意思(《說文》:大也。从人。𡘹聲)。也就是說,這兩個詞以前根本就不像,只是碰巧到了現代有點相似而已。 這樣一來,「I」和「俺」同源的可能性就不攻自破了。同理,如果要比較日語、希伯來語的關係,也應該拿古代資料來做比對,直接用現代日語的意義並不大,湊出幾個意思相近的詞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