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5,579
伍卓賢:《唐響》
香港作曲家、編曲家、笙演奏家伍卓賢(1977.10.13 -),是一位全職的音樂創作者,也是中西樂fusion 組合SIU2 音樂總監、無伴奏合唱組合姬聲雅士成員,香港小交響樂團首位駐團藝術家、香港中文大學首位駐校作曲家、合唱劇團「一舖清唱」聯合藝術總監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他的音樂創作類型廣泛,包括管弦樂、室內樂、合唱音樂、中國器樂合奏、劇場音樂、舞蹈音樂、音樂劇、流行音樂等。也曾為不同藝術團體及歌手創作音樂,主要管弦樂作品有笙協奏曲《七月》(中樂)、民族管弦樂《唐響》、爵士鼓協奏曲《飛》、雙笙協奏曲《在這城崩壞之前》及敲擊樂協奏曲《白》等。
民族管弦樂《唐響》是2016 年香港中樂團委約他創作的作品,同年9 月由閻惠昌指揮香港中樂團於「周秦漢唐 吹越香港」音樂會中世界首演。這首作品加入了爵士吉他,企圖塑造東西文化融合的意象,也藉此對演奏家與樂團做了演奏與聲響上的挑戰。2017年做了修改,刪除了爵士吉他的演奏,此次演出是「2018 年國際青年中樂節大匯演」的版本,同樣地刪除了爵士吉他的聲部。
樂曲敘述唐代中國與外國的交流可說是極度繁盛與開放,以致當時社會能達到黃金盛世;時至今日,由於互聯網(internet)的發達,全世界的文化交流達至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頂峰。音樂及藝術無分界限及形式,各種風格互相碰撞影響,又產生出新的聲音。新盛世下應是保護自我還是放開懷抱?回看唐朝盛世能找到答案嗎?
樂曲以傳說中的唐代古韻為起點,帶觀眾穿梭中西古今繁榮盛世,時而置身現代都市,時而置身古代宮廷。
在這首作品中,伍氏以「響」字入題,既表音樂所繫之響,亦遠觀當年文化上海納百川的精神狀態。
「唐響-閻惠昌&TCO」音樂會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2019年12月8日(日)14:30
指揮:閻惠昌
臺北市立國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