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83
更多有關歷史的有趣知識和影片,通通都在
More interesting videos about history, clicks down here
法國史(French):reurl.cc/ogoeaV
美國史(America):reurl.cc/eE46N7
中國史(China):reurl.cc/nojE88
臺灣史(Taiwan):reurl.cc/yEjQqy
FB: / lazyreader0814
這篇是1800多年前,漢朝的宰相諸葛亮寫給皇帝劉禪的出師表,意思是要告訴劉禪他們這個漢朝(後代稱為蜀漢)所遇到的危機(敵強我弱),以及自己打算如何處理(北伐)。
文章看起來碎碎念的成分偏高,但可能也是一種關愛,就長輩對晚輩那樣。表面上看起來,「表」是臣下對君王的建言,但因為諸葛亮的年紀加上輩分(託孤老臣+相父),讓這篇文章看起來更像長輩對晚輩的訓勉,當親子文章來看也沒問題。
文章裡面用了很多次「先帝」,可能在強調自己的輩分、以及自己付出的動機。從史料上來看,諸葛亮是一個嚴謹的法家,治理國家、當官僚的表率相當稱職。但打仗倒是還好,不像三國演義那樣甚麼都能算到,就是中規中矩這樣。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這樣說諸葛亮的:「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大家是怕他,又敬愛他,應該是很公平的一個人。
再說回北伐,從事後整個看下來,更像是一種政治表態,應該一開始就沒有希望能完全成功。但諸葛亮還是堅持北伐,到他本人過世為止,後來諸葛亮的「學生」姜維,也一直推行北伐。「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也可能是因為這樣,諸葛亮被當成為人臣子、打工仔的楷模,這種「一直做到過勞死為止」的精神,感動了後世很多老闆。乾隆就跟老臣張廷玉說過:「武侯鞠躬盡瘁,又何為耶?」大概就是想讓他做官做到過世為止了...
好像扯遠了,再來看一下文章...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先帝(劉禪的爸爸劉備)創業還沒有一半,就過世了。(可能因為親自指揮的夷陵之戰失敗,讓統一天下的野心完全無望,加上年紀偏大,劉備60幾歲就過世了)現在天下分成三份,益州的百姓(我們這部分最為)疲累,現在的局勢實在是很危險啊!還好侍衛還沒有懈怠,外面(邊疆)的軍士也都忘記自己的安危,大概是受到了你爸的恩情,想報答在你身上吧。所以你應該多加聽建言、光大你爸留下來的好名聲,讓底下的人士氣高漲;不要講一些有的沒的、做不恰當的比喻,讓忠心想勸諫的人心寒。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皇帝的宮殿,跟宰相的府邸,都是一體的(國家的一部分)。賞罰的標準,不應該不一樣。如果有人作奸犯科、或是有忠臣、好人,都應該交給相關單位去處罰跟獎賞,彰顯陛下您統治的公平。不應該偏心,讓賞罰標準不一樣。像郭攸之、費禕、董允這幾個人,都是良臣,整天考慮的事情都是單純為了國家,也是你爸爸挑選起來,要留給你的。我認為宮裡面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應該諮詢他們,再去施行,這樣考慮得會比較完善,(對國家)也會有幫助。而向寵將軍,個性公正、脾氣平和,對軍事也很了解,以前在你爸爸手下的時候,也被說是有能力的人。所以大家才會建議讓向寵當都督(當時軍人最高的職位),我認為軍隊的事情,大大小小都可以去問向寵,這樣能讓隊伍裡面的氣氛和睦、每個人都得到妥當的用處。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以前漢朝之所以興旺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以前漢朝衰敗的原因。你爸活著的時候,每次跟我討論到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嘆氣、痛恨桓帝與靈帝時期的。像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心地善良又死忠的臣子,希望陛下多多親近、信用他們,那漢朝的興旺,也就可以期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我本來是一個老百姓,在南陽那邊種田隱居,本來是想說在亂世活著就好,也沒想說要當甚麼大官。是你爸爸不計較我地位低微,以皇叔之尊三次拜訪我的草廬、諮詢我一些當代的事情。我很感激你爸的禮遇,就跟著你爸南征北討。後來打仗打輸了,在危險之間接受命令與囑託,想想也已經21年了。你爸知道我是一個謹慎的人,所以臨死之前才會把大事拜託給我。
我受了這個囑託,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很擔心,怕自己沒辦法承受這個重責大任,會傷害到你爸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之前渡過瀘水、深入不毛之地(去討伐南蠻)現在南方已經穩定了,我們的軍隊、兵器與盔甲也都很足夠,就應該要率領他們,去北方評定中原。我願意竭盡我駑鈍的資質,幫漢朝除去這些奸邪與小人(指北方曹魏勢力),讓我們漢室可以搬回舊都城。這就是我報答你爸爸、忠於陛下你的本分與職責。至於斟酌考慮,忠言進諫,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他們的責任了。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希望陛下您把征討國賊、恢復漢室這個重大使命交給我,如果我沒有做到,就治我的罪,讓你爸爸在天之靈有個安慰。如果沒有增進德行的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他們的怠慢,也要彰顯他們的過錯。而陛下您本人,也應該多聽好的道理、接納好的意見,想想你爸爸留下來的遺詔。我實在很感激這些事情,現在軍隊要出發了,我也要走了,對著這篇表,淚水不禁流了下來,也不知道還能說些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