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合奏
14:30
9 ай бұрын
廣東音樂合奏 雁落平沙
4:13
交響粵曲:昭君出塞
23:49
9 ай бұрын
艷陽丹鳳  丁惠萍
15:21
Жыл бұрын
沈園會   符李玉蓮 丁惠萍
30:03
Пікірлер
@fokfok-o1z
@fokfok-o1z Ай бұрын
好新詠創意樣樣都好可惜子喉衣著不敢恭維😅
@kinchingcho7165
@kinchingcho7165 3 ай бұрын
🎉
@陳沛茹-t8k
@陳沛茹-t8k 3 ай бұрын
👎👎👎像廟會雜耍團
@simonlee7788
@simonlee7788 7 ай бұрын
唱得好差啫
@jacintaaconng1
@jacintaaconng1 7 ай бұрын
Not very good voices. Screeching a lot and off key.
@jacintaaconng1
@jacintaaconng1 7 ай бұрын
The singer doesn’t have a good voice. She’s off key many times, totally void of Cantonese opera’s beauty and artistry.
@gloriasy2811
@gloriasy2811 8 ай бұрын
21.2.24Wednesday
@gloriasy2811
@gloriasy2811 8 ай бұрын
21.2.24Wednesday
@lawrencekplai
@lawrencekplai 8 ай бұрын
This is an amazing melting pot of eastern snd western cultures and music . Well done all performers.
@lingsilvia2403
@lingsilvia2403 8 ай бұрын
I like the dress and suit
@normancheung7111
@normancheung7111 8 ай бұрын
唱的,音乐,指挥,改编的都是 心高手低。创新前请多学习旧的!这是未行好就走。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學習舊的?你是指舊的粵曲嗎?
@mansir-k2b
@mansir-k2b 8 ай бұрын
吐幾句瞧不起人話,恍惚就能搖身一變,把自己幻化為極富藝術修為的名士,這等幼稚做法近來在互聯網屢見不鮮,令人失笑和不屑! 在佇立高峰嘲笑別人低下時煩請具體羅列細節說明,缺乏內行舉證的負評只會淪於潑婦罵街而自曝其醜。就算你真是行家,但從另一角度說,是否寫不到曹雪芹或金庸那種水平的小說便不具欣賞價值?做不到米芝蓮要求的菜餚就不堪放入口吃?小雅是業餘曲社,不屬專業演奏家級的藝術團體,於是就沒資格接受讚賞?這是何等狹隘的批評取向和態度? 甚麼叫「多學習舊的」?在下非常好奇,究竟憑甚麼認定小雅指揮兼編曲廖先生對傳統粵曲的學養未深?誠盼閣下再表其詳,讓人得聆教益! 白話文初從文言文脫胎之時,豈已成熟?但如今完全被盡情運用,正堪說明,當一些東西去到極限時,突破和改變是大勢所趨,無法遏止,抱殘守殘必遭唾棄。粵曲孕育交響基因,其理如一。小雅帶動突破方向是對是錯,究竟是「未行好就走」,抑乃是其展現了良好的前瞻性、連帶光芒已露、令人眼前一亮?廣大的觀賞量會自行說話,時間更會給出公正答案! 有麝自然香,梅不懼雪霜,為了偽裝高明、不惜睜著眼、妄言明珠是玻璃的「批評家」,十居其九終招其辱!何苦?!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本來看了這類評論真的不想回應,但因為覺得內容有點對一些前輩不敬,才說兩句。 交響粵曲《昭君出塞》原創版本是音樂大師于粦先生(本影片已有描述),於1996年首演,廣州名伶胡涓涓女士演唱,由小雅團員四部和唱。今次,我只不過是將于粦老師的版本重新粵曲化而已。 大眾周知于老師是任白名劇《李後主》插曲的創作人,連任白兩位前輩對于老師都非常尊重,你憑什麼說他不懂粵曲,未學行先學走呢?未免太笑話了吧,閣下草率之言,真的是對前輩唐突不敬。 說到我們未學行先學走,我浸淫粵劇粵曲粵樂50年了。編劇、撰曲、唱腔、音樂、鑼鼓我都懂,行內很多人都知,我撰寫的粵曲《守樓》和《逼婆離家》,1994年曾獲省港澳粵曲創作比賽兩項大獎。五篇有關粵曲粵樂論文,獲得入編。難道還算不識粵曲嗎? 說到舊,舊到幾時,是七十年代?五十年代?還是民初年代? 1996年小雅樂軒於香港大會堂演出官話大合唱傳統例戲《碧天賀壽》,這是從來未有人做過的嘗試,當時,連梁漢威先生聽了綵排,也非常感動,甚至親自落場,為學員糾正官話發口。95年我們在中文大學官話演唱全本《仙姬送子》。 粵劇傳統例戲是源於明代,這夠舊了吧? 至於行不行,走不走,是個人體質問題,有些人不用學爬,直接學行,例子多的事。 交響粵曲這條路,我們足足走了三十多年,如今已蔚然成風。 正如上面那位先生回應說:小雅是業餘團體,縱然是有點眼高手低,不自量力,起碼我們敢於嘗試,敢於走在前頭,這總勝於一些人故步自封,抱殘守缺吧! 我認識很多粵劇界、曲藝界、粵樂界資深前輩,他們都是很有修養,更愛護和尊重這一門藝術。 如果閣下是一位有學問,有資歴,有修養的前輩,我相信斷不會如此妄自尊大,輕率說話吧。 多謝賜教!🙏
@jacintaaconng1
@jacintaaconng1 7 ай бұрын
And the whole orchestra is only fair. We need innovation but good ones, not poor improvisations.
@mansir-k2b
@mansir-k2b 2 ай бұрын
@@jacintaaconng1 艺术需要公正和实质的批评,但不是没营养的随口谩骂
@operac9385
@operac9385 8 ай бұрын
唉!粵曲的味道那裏去了?!!!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我常說粵曲味這三個字是開廣府人玩笑。廣府人用粵語唱粵曲梆黃,不是粵曲味,難道會是京曲味?越曲味?秦腔味? 當年引進西樂,也有人這樣說,破壞傳統粵曲味。引進北派時也有人抗拒,南派去了那裏?女姐引進聲樂融入粵曲唱法,又如何?當年也有很多人抗拒。民初很多粵樂,引入西樂節奏,很多粵曲選用外國民歌、和省民謠、東洋樂曲填詞,這又如何? 粵樂傳統樂器:胡琴、笛子、洋琴、琵琶、喉管等都是胡樂,小提琴、夏威夷結他,色士風,大提琴、木琴、爵士鼓都是西方樂器,但用這些樂器奏出來的廣東音樂,有人說會不是粵樂嗎? 時代是進步的,所以唱者,聽者、奏者思維也要進步。 其實每個愛好粵曲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秤,對粵曲各有自己喜歡的味道。修為層次各有不同,品味也不同。55K點擊中,有5百多喜歡點讚,他們的口味也要尊重。 百花齊放,粵劇粵曲才有生命力。才能傳承發展下去。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以傳統戲曲排子鑼鼓,來編配廣東音樂,我認為是比較合適。 除這首《雁落平沙》外,還有《娛樂昇平》《花香襯馬蹄》《寶鴨穿蓮》都是如此編配。效果也很好。
@maryluk3630
@maryluk3630 8 ай бұрын
平喉唱得尤其出色動聽
@leeyuenchiayesha14
@leeyuenchiayesha14 8 ай бұрын
拖得太慢,只覺沉悶。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此片上載剛剛滿月,點擊次數竟然有52900,493喜歡次數,真的意外。 業餘團體,力量和影響有限。我們花了30年時間,才能摒除一切障礙,捨棄洋化交響觀念,走我們粵曲獨有之路,幸而努力沒有白費,還是得到 知音欣賞。 無論是喜歡,還是不接受,甚至批評的朋友。我們都衷心感謝。若然沒有你們,我們也不知道這種形式演唱和伴奏粵曲/劇,原來是有群眾支持,和引起這麽多回響。 謝謝大家!❤🙏🙏🙏
@siu.kuenl0k688
@siu.kuenl0k688 8 ай бұрын
創新係好 比較難接受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能不能接受創新,是個人的事。這也是人類進化常見現象。 能夠上KZbin, 能夠寫感想,表達意見,已是說明已接受了新事物。 火機,火柴,生火你會用火柴嗎? 煮飯,用電飯煲還是火水爐? 手機用的是5G 還是3G,抑或還在用☎️? 創新不一定要取代傳統,但傳統沒有創新一定會被淘汰。上世紀70年代粵劇粵曲,甚至中樂,一度陷於被淘汰邊緣,那年代我拿個二胡出街,都會被人取笑,說我學二胡註定會街邊乞食。直到吳大江帶新架坡華樂團來港後,中樂才出現轉機,走上職業化之路。 九十年代有了卡拉ok 粵曲才開始復蘇,正式打入上流社會,讓唱粵曲成為時尚。 天后梅艷芳出道時,壞女孩形象,演出型式,也不是曾被人罵破壞社會風氣嗎? 沒有創新,就不會有任白名劇出現,也沒有雛鳳的繼承。 所以大家不妨以包容心態,多些接觸新事物,敞開視野,人生才會多姿多彩,才不會有代溝。對嗎?
@marioma386
@marioma386 8 ай бұрын
如此阵仗不容易,可讚。但:没有字幕,如何吸收新观眾?我的作品,陋如街戲,酒楼戲,亦有中英字幕,否则如何推廣粤剧?而且:1,任姐之前也数不够5個反串平喉而没有雌音的。这位更未入流,低音唱不出喉。2,花旦的装扮不合,不倫不類。3,两位的唱功再要努力,没有粤曲味。4,闭起眼晴来聽,聽不出是交响乐,与一般粤曲乐隊無異。以前有四十人大乐隊粤曲,及吳越春秋,也有二重奏,可感觉到澎湃。5,将近完畢时,两唱者的舞台走位造型给人觉得是不知所措,乱晒大籠。又:後續演的小曲,真的不敢恭维,正如之前一位评曰:牽牛上樹。总括:其志可嘉,继续努力。
@mansir-k2b
@mansir-k2b 8 ай бұрын
推广粤曲也好,粤剧也好,当中有多层的目标和手段,当事人尽力而为之时,也必须因应自身财力,量力而为,阁下有钱搞中英文字幕,赞!但若然作品艺术营养不良,一味着力於推广末节,恐成效也乏善足陈。再说,没字幕就没意义?如果没意义,youtube 早已充斥过百条同名且不乏着名老倌和职业乐队合演的短片,何以本片上传仅一月,仍能迅速突破五万点击,近五百人点赞? 一条超过40分钟、由业余爱好者演唱且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当中没毛病可挑才怪,金庸大师每部小说,要找瑕疵一样比比皆是,但能损其伟大的价值吗?本片的平喉演唱者,低音部份的确有待改善,但在全曲的表情达意上,却非常出色,有目共睹。评论取向和重点是评论者的自由,不过也反映出其心胸和修养。许多人为凸显自己有学问、够权威,便全力放大演出者的缺点,对其优点只字不提,又乱发论据幼稚的负评,心态极不可取,不知阁下对这种行径有何看法? 演出者衣着装扮,何时有必然规范?若依阁下逻辑,无数音乐演奏家演「二泉映月」和「江河水」时是否都要穿破衣烂裳为合?君不见二胡大师闵惠芬每次演奏此两首名曲时皆盛装登场,为何广大观众都无异议? 两位演唱有否唱出粤曲味?此作品是否「交响」(温馨提示:不是弄一弄二重奏就是交响)见仁见智,完全在於感受者的音乐触觉、修为和见地等深浅。问小朋友汽水抑或红酒好喝,答案必是前者。 唐诗严格讲求格律、平仄、押韵、对句,发展到极至时,已满足不了人们精神的需要,於是长短句出现了,押韵要求宽了,结果产生极富华彩的宋词,发展到后期,人们又不满足了,想到配上音乐,元曲乘势衍生… 粤曲交响化是否一条活路,一个值得尝试和把握的转捩点?目前结论尚早,仍得看有心人的努力和大众的认受。但在下对此非常乐观,深期廖指挥再接再励,发亮发光!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北宋詩人邵雍,有名句:「棋逢敵手纔堪着,琴少知音不願彈。」 我向來對一些偏頗的評論,大部份都一笑置之,慳一口氣。但見到上述一則回應,深有感受,所以也說幾句。 我為什麼喜歡搞大型粵曲粵劇演出,因為一直以來,香港每有大型節目,搞什麼匯演,粵劇粵曲總是上不了榜,不被邀請。一者,粵劇曲藝從來故步自封,少有新意,二者,也無大型節目可供主辦單位選擇。極其量是找名伶唱幾段小曲,由中樂團伴奏而已。長此下去,粵劇粵曲粵樂地位何在? 「交響粵曲」這名稱不是我改的,是已故音樂大師于粦先生所擬。初期我們也好似最初那位先生說,以西洋和聲(不是二重奏)為主,但失敗了,觀眾不喜愛。所以也花了二十多年時間研究,成功以傳統粵樂傳統為基礎,以支聲複調為主體編配和聲,所以聽來還是粵曲風格。如果以西洋和聲為主,掌板還可以落花竹嗎? 至於很多都說「粵曲味」,這簡直是開廣府人玩笑,廣府人用粵語唱粵曲梆黃,若然這不算粵曲味應是算什麼?難道會變成京味?變成時代曲味? 夏日蟬鳴,荷塘蛙聲。交粵曲好聽與否,接不接受,見仁見智。若然真的是關愛粵劇粵曲藝術,應該多些監察、鞭策、督導接受公帑支助的職業劇團才是。對業餘無的放矢,說三道四,實在於事無補。 諸君以為然否?
@marioma386
@marioma386 8 ай бұрын
​@@mansir-k2b,覆曰:字幕成本極低,一副手提电腦,一塊吊幕甚至白布,ppt 便可。此举对吸收新观众甚有效。
@marioma386
@marioma386 8 ай бұрын
​@@honwoliu5473至于服飾不合,我是附和另一評言"白雪公主的後母"而有同感。演唱的衣饰雖無规则,但稍配合曲情会好些。我的言論中有些词不達意,我並非贬評此交响乐作品,而且是極欣赏此壯举,我是见其未能達到有明顕超越普通粤剧乐隊的效果而可惜。我亦是有心人,曾花了30年时间,耗盡積蓄,想把粤剧推廣上一層次,見到人花了如此心血却被一些可控的缺点破壞了而發盟憎而已,請見諒。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marioma386 交響樂粵曲只是一個代號,不一定要全盤洋化,其實廣東音樂加花、減省、襯托已有其特色,粵曲伴奏「追」「齊」「引」「補」已具備樂隊織體基礎,只要加上小小和弦,便可以將他豐富起來,亦保留粵劇曲藝特色,何必一定要如管弦樂一樣(國內的交響粵曲大都犯了此等毛病)。須知過猶不及,只會迷失。我們可以走出一條「粵式交響」之路呀! 至於那些批評服裝的言論,不必認真。我們這樣穿著,正是要配合曲情。李煜去國,只是被召上船到宋土,後來到了開封才肉袒歸降。所以離開國土歸降前,依然是一方之主。酸腐刻薄之辭,只會自顯其醜,何必計較。網上,經常見唱平喉的,低胸傘裙,又如何?先生是有見地,有理想的人,何必與俗同流呢。 閣下是發揚粵劇有心人,可敬可佩。我們業餘的,雖然極其量只能起普及作用,但也會為粵劇曲藝革新、發展帶來啟發和促進作用。 當年有人說我們搞交響粵曲不成氣候,君不見今天已漸流行嗎? 《孟子▪︎公孫丑上》: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大家共同努力互勉吧! 謝謝🙏
@sunnychan2185
@sunnychan2185 8 ай бұрын
声音也算不错,可惜穿到好似灶君一样
@honkeiyeung1281
@honkeiyeung1281 8 ай бұрын
相信女姐聽到都會讚,因為女姐都係一個創新嘅藝人,佢唱呢首歌都有唔同版本啦
@HilaryCheung-ik9on
@HilaryCheung-ik9on 8 ай бұрын
支持✨
@HilaryCheung-ik9on
@HilaryCheung-ik9on 8 ай бұрын
支持👍🏻
@dtwong100
@dtwong100 8 ай бұрын
哇女人唱平喉好L難聽啊!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先生,你可以不喜歡聽,也可以批評說我們唱得難聽。但絕不可以性別歧視說:「 女人唱平喉好L難聽」(已截圖為證),罵盡全行女伶、女平喉。 我們尊敬的任姐、香姐、小明星、徐柳仙、刨姐、蓋鳴輝等……甚至演生行的女士,她們都是女人啊!
@dtwong100
@dtwong100 8 ай бұрын
@@honwoliu5473 你例出的我為一不敢講任姐, 因為她真是粵曲的表表者. 好尊敬她. 但其如的一楂就不敢恭維. 我小時候唱過學過粵曲好幸運跟到華哥文干歲練聲. 當然來到美國升學便停了. 我絕對不是性別歧視. 但是女人之聲真是不好唱平喉. 現時HK廣州好多唱得出色的如梁兆明,黃偉坤, 梁耀安, 丁凡, 黎駿聲, 年靑的有Alan Tam, 梁振民…. 那為什麼要聽女人唱平喉呢? Only my opinion!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dtwong100 原來是華哥的高足,失敬! 不聽女人唱平喉,只是你個人的喜好,有絕對自由。但卻不應因你的喜好,而令其他女平的藝術價值受到貶抑。 以你的論點,紹興戲生角全是女性反串,又是難聽嗎?倒轉過來,京劇四大名旦,都是男性,你又如何評價? 我相信華哥是絕不會這樣教你的。 常言尊師重道。 尊師,相信人人都曉。 但重道呢? 道是什麼?明白嗎?
@mansir-k2b
@mansir-k2b 8 ай бұрын
@@dtwong100撇开粤曲,且说黄梅调,当年凌波演梁山伯,亲唱男声,结果疯魔港台,备受赞赏,历久不衰,请问原因为何? 不就因为大众认同其悦耳动人。 事实上,不喜欢听女人唱男声,应是少数人的口味或偏见,既属少众,凭甚么否定大众的认受?因为跟名家上过几天课就能以「明师」自居,妄评他山好坏?这该说是无知还是霸道?抑或纯是幼稚!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mansir-k2b 古有夜郎,今之井蛙。 夜郎還好,不譭其他。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中學時讀過一篇文章《學問與遊歷》。開首第一段寫得實在太好了。至今猶能背誦。 《去國歸降》上載至今不足一月,點擊數字今天竟達46K,喜歡次數421,真的有點意外,也令人鼓舞。謝謝!
@minggorm7377
@minggorm7377 8 ай бұрын
所謂交響粵曲只不過是張粵劇變成歌劇,音樂太過高嘈吵,根本沒有粵曲的韻味,說它好只不過是皇帝的 新衣!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交響粵曲無疑是一顆榴槤,喜歡與否,隨人喜惡。 任何人都有不接受的自由,若然指「說他好的只不過是國皇的新衣。」這論點又是否恰當呢?也對點擊喜愛的396人不公平吧。 國皇的新衣其實有什麼不好?我們都是穿著他來到這個世界。到最後無論喜歡不喜歡,接受不接受,都是要穿著他離去的。
@lamlam5010
@lamlam5010 8 ай бұрын
錄影畫面令人不耐煩,想點。 唯有聽,唔想睇。 😅
@mimichoi7528
@mimichoi7528 8 ай бұрын
感謝你們落力演出,感謝一班演凑家,成果不易,恭喜🍾恭喜🍾👏🏽👏🏽👏🏽👏🏽👏🏽👏🏽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交響粵曲》姑不論好還是不好,接受還是不接受,已都無關重要。起碼我們曾努力過。 記得96年于粦先生與我倡辦交響粵曲時,有評論說我們不自量力,一定會不成氣候。但30年過去了,屯門文藝協進會與小雅樂軒同人,卻能演出至今。不但粵曲交響化,而且還來個交響粵劇。 業餘團體,在沒有大老倌撐場,沒有龐大財力支持下,能夠做到這樣大型演出,真的無憾了。💪🌈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交響粵曲》姑不論好還是不好,接受還是不接受,已都無關重要。起碼我們曾努力過。 記得96年于粦先生與我倡辦交響粵曲時,有評論說我們不自量力,一定會不成氣候。但30年過去了,屯門文藝協進會與小雅樂軒同人,卻能演出至今。不但粵曲交響化,而且還來個交響粵劇。 業餘團體,在沒有大老倌撐場,沒有龐大財力支持下,能夠做到這樣大型演出,真的無憾了。💪🌈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交響粵曲》姑不論好還是不好,接受還是不接受,已都無關重要。起碼我們曾努力過。 記得96年于粦先生與我倡辦交響粵曲時,有評論說我們不自量力,一定會不成氣候。但30年過去了,屯門文藝協進會與小雅樂軒同人,卻能演出至今。不但粵曲交響化,而且還來個交響粵劇。 業餘團體,在沒有大老倌撐場,沒有龐大財力支持下,能夠做到這樣大型演出,真的無憾了。💪🌈
@jasonkong3705
@jasonkong3705 8 ай бұрын
拖到悶
@feilongzaitian888
@feilongzaitian888 8 ай бұрын
唱的还可以,看的出来很认真演绎,
@mingchan5216
@mingchan5216 9 ай бұрын
感謝你們誠摯的表演,希望粤劇仍能繼續保留到一下代去欣賞…❤
@KAIHOIYEUNG
@KAIHOIYEUNG 9 ай бұрын
唱得非常好聽好悅耳 男女音都好台拍 全團都演奏得出色 值得讚的是女演唱者 把聲好靚👍 好有感情 兩位演唱者唱得精彩👏👏👏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9 ай бұрын
謝謝欣賞和點讚。唱交響粵曲,與一般社團曲藝不同。主唱者必須口到(唱功)、心到(拍子穩定)、眼到(看指揮)、耳到(聽掌板樂隊)、情到(演繹劇/曲情),如一分神,或被樂隊及和音干擾,便會出亂子。 我們雖然是業餘團體,但絕不隨便,無論主唱、和唱、還是樂隊,經常排練。三星期能得到近42K點擊,371喜歡次數,對我們來說,已是很好的鼓勵。再三謝謝。🎉🙏🎉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9 ай бұрын
1978年我創辦屯門/元朗(兩區)文藝協進會粵劇訓練班和劇團,中樂團,正值是粵劇曲藝式微年代。我們訓練了一批又一批學員,為粵劇曲藝培養了不少人材,演唱小周后的陳秀卿小姐,就是第一屆訓練班出第,此外至今有不少學員,還活躍於舞台,或演或教。 85年我們以業餘劇團身份,獲廣東省文化廳及廣東省粵劇院邀請,北上羊城演出,深獲好評。經過40年努力,得到各方協助,群眾支持,終於迎來了粵劇曲藝復興。 我相信無論專業,還是業餘,只要用心,有誠意去做,粵劇粵曲粵樂,一定會世代傳承下去,不會被時代巨輪所淘汰。💪🙏🌈
@taktse9440
@taktse9440 9 ай бұрын
好好聽,水準之作
@taktse9440
@taktse9440 9 ай бұрын
👍👍👏
@taktse9440
@taktse9440 9 ай бұрын
👏👏👏👍
@louisalam9822
@louisalam9822 9 ай бұрын
陳秀卿( 小周后) 張君苑(李後主)👍
@zoeli9498
@zoeli9498 9 ай бұрын
粵劇是香港傳承下來的唯一文化遺產, 希望政府重視, 這是國民教育的一環;粵劇主題都表達愛國愛家愛人的仁義教育, 優良的傳統文化;曲詞娓娓動聽, 劇情悲歡離合, 聽者必然找到共鳴之處, 實有療癒人心之效!
@zoeli9498
@zoeli9498 9 ай бұрын
這類演出, 沒有字幕, 初哥怎曉?我退休看了一兩年粵劇, 十分享受曲詞的優美;遇到沒有字幕的, 聽不到歌曲的一成, 不知歌曲唱甚麼, 太可惜了!我亦會看一半已離場😢
@HilaryCheung-ik9on
@HilaryCheung-ik9on 8 ай бұрын
這影片應該很多年前了,現在屯門大會堂演奏廳的表演台兩側牆上都有字幕可以看😊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8 ай бұрын
這片是2023年10月的,現場是有字幕。
@tmpang4276
@tmpang4276 9 ай бұрын
👏👏👏 唱得不錯 樂隊副唱陣容 有睇頭
@chowchow3684
@chowchow3684 9 ай бұрын
我都想知道!
@風月仙2號
@風月仙2號 9 ай бұрын
反晒線,乜水嚟架?
@Chiping-p7l
@Chiping-p7l 9 ай бұрын
演唱李後主的老倌是誰?,那唱小周后的打扮華麗,彷彿來自外域的白雪公主的後母呀!.😢😢😢
@jeanyu3364
@jeanyu3364 9 ай бұрын
真捧寶珠姐,
@louisalam9822
@louisalam9822 9 ай бұрын
不是寶珠姐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9 ай бұрын
我們是業餘的,尚敢勇於突破。專業劇團,似乎也不應固步自封,陳陳相因吧! 振興粵劇粵曲粵樂,不要流於口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吸收新事物,不注入新思維,如何振興?如何與時俱進?
@waimingchan849
@waimingchan849 8 ай бұрын
令人耳目一新,從來獨唱歌曲很難变成大合唱,因很容易打斷唱者的連續唱腔,但今次变得幾好,整首曲豐富很多,亦唱出紹君個人及整隊出嫁隊伍的悲傷!😢❤❤
@amychau1650
@amychau1650 9 ай бұрын
👍👍
@ac888
@ac888 9 ай бұрын
勇氣可嘉,和音編排創新獨特,主唱子喉唱功肯定是遠離紅腔,整個表演令人感嘆。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9 ай бұрын
和音在粵曲中真的不多,較複雜編排更少。如何令合唱保持粵曲味,更是一個命題。我從音樂大師于粦老兄身上,得到啟發,找到了這把門匙。《昭君出塞》終於取得了突破。得到識者認同。 至於「遠離紅腔」方面,則不願妄加評論。但粵曲如要有新意、創意,便不能被前人框框所局限。「昭君」女姐紅腔已成經典,毋用置疑。但後人演唱「昭君」,是不是一定要用「紅腔」演繹,則屬見仁見智。百花齊放,曲藝才會進步,健康發展。 採百花而成蜜,蜜成花不見。齊白石先生云「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後學者宜應多加從中參悟。
@ac888
@ac888 9 ай бұрын
@@honwoliu5473 廖先生的思維確實洒脫及有創意, 其實紅線女老師也曾對學生說不要模仿她,要盡量發揮自己才是正確的路線。多謝指教 👍👍👍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9 ай бұрын
對,粵劇曲藝必須要有前瞻性。 粵曲用交響樂伴奏,也不是我們獨有。國內早已存在,而香港近年也續漸流行起來,許多大型演出,都採用這種型式。但編曲者在配樂上很多時都太著重西洋和聲,以至缺少粵曲味。每到梆黃唱段,便束手無策,只能回復小樂隊主奏。 我編曲則不同,堅持保留戲曲鑼鼓,容許掌板自由加花,而且伴奏梆黃唱段,「追」「齊」「補」「引」等傳統粵曲伴奏手法都用上。目的就是要保留粵味。如果是內行的,一定可以聽出來。 這是我們花了三十年時間,經過無數失敗,才得出來的經驗。
@ac888
@ac888 9 ай бұрын
@@honwoliu5473 多謝先生分享😃
@honwoliu5473
@honwoliu5473 9 ай бұрын
芸芸論者,你是第一個說出重點的人,佩服。🙏🙏謝謝。
@mansir-k2b
@mansir-k2b 9 ай бұрын
艺术性的高低可从观众的观赏度反映,这作品在 youtube 面世两星期就已引发不少的点击率,足证明其具备一定的优异性。 现今世代,资讯发达,好东西不会轻易被埋没,赢得应得赞赏已成常态,不过,互联网上总有充满偏见和没有监赏力却喜到处乱吠的狗,乐团中人不用气愤,因愈多小丑挤进来言不及义,一味吐嘈,乱刷存在感,其实愈反映作品之被大众捧爱,应多得牠们到访,平添热闹气氛,千祈米大棍打走!!
@mansir-k2b
@mansir-k2b 9 ай бұрын
艺术性的高低可从观众的观赏度反映,这作品在 youtube 面世两星期就已引发二万多的点击率,足证明其具备一定的优异性。未来两星期,也许被关注度还会大增,大家何妨拭目以待! 现今世代,资讯发达,好东西不会轻易被埋没,赢得应得赞赏已成常态,不过,互联网上总有充满偏见和没有监赏力却喜到处乱吠的狗,乐团中人不用气愤,因愈多小丑挤进来吐嘈,乱刷存在感,其实愈反映作品之被大众捧爱,应多得牠们到访,平添热闹气氛,千祈米大棍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