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5,158
加拿大落基山脈(Canadian Rockies)是北美洲落基山脈在加拿大境內的部分,也是北美洲最為出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加拿大落基山脈是一個地質構造豐富,地貌種類多元化的區域,有湖泊、雪山、草甸、原野、河流、森林、冰川、溫泉、瀑布、峽谷,冰原等,一年四季呈現出不同的美麗風景。
落基山脈地質學上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幹,由許多小山脈組成,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主要的山脈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加到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南北縱貫4800多公里。巍峨的落基山脈綿延起伏,整個落基山脈由眾多小山脈組成,其中有名稱的就有39個。除聖勞倫斯河外,北美幾乎所有大河都源於落基山脈,是大陸地貌的重要分水嶺。
由於加拿大落基山脈風景優美,地質構造豐富,地貌種類多元化,以及奇特的山脈自然景觀,在1984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的行列。 1990年範圍再被擴大,目前包括賈斯珀國家公園,班夫國家公園,約霍國家公園,庫特奈國家公園以及羅布森省立公園,阿西尼伯因省立公園和漢帕省立公園,此外還有1909年發現的位於菲爾德山附近的化石“儲存地”。
英國殖民者初到加拿大阿西尼波音(assiniboine)地區,得知當地印第安部落將山稱為“石頭”,加之該地的山像石頭一樣光禿禿的沒有植被,於是將此山稱為“石頭山”,英語譯為“rocky”,後來此名擴展到縱貫南北的整座山脈。中文“落基”一詞是從英文"rocky”音譯而來的。
當冰蓋的厚度達到大約30米,就開始向外、向下擴展,冰川會沿著山谷向下流動。儘管冰川流速比河流慢很多,一年僅能夠移動15-125米左右,但是流動的冰川具有非常強的侵蝕力。鬆動的岩石和冰川凍結在一起,當冰川運動時會把岩塊拔起帶走,而且冰川底床在基岩上形成帶有擦痕的磨光面,冰川的侵蝕、削剪和移動作用產生的大量鬆散岩屑被稱為冰磧物。把-個V型的山谷改造成了U型,普通的河流往往需要幾百萬年,而冰川只需要10萬年。
一直到1.65萬年前,隨著北半球各大陸的氣候帶分佈和氣候條件的改變,基本上形成為現代氣候的特點,加拿大落基山地區的冰蓋開始融化,冰川開始消退。冰川作用留下了陡峭的角峰、“U”形的山谷,以及冰斗、槽谷等冰川侵蝕地貌。整塊的冰原逐漸分散成若干處小型冰原,冰川融化的雪水形成了豐富的水系,一些雪水被冰磧堰塞阻擋,由此形成了眾多的堰塞湖泊;而另一些則匯成河流,奔騰在U型山谷中,在石灰岩石上開鑿出一條條崎嶇的峽谷,並在高差陡變處形成壯觀的瀑布。由於長期的地殼變動,逐漸形成加拿大落基山的現在的山脈特徵。
加拿大落基山脈北從不列顛哥倫比亞起延伸約1,600公里,往南形成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及阿爾伯塔(Alberta)省之間1,500公里(900哩)邊界的近一半。更北沿西北地方和育空地方邊界的馬更些山脈及塞爾溫(selwyn)山脈也都歸加拿大落磯山脈。西方的落基山溝(地質上的陷落處或斷層處)分隔了加拿大落基山脈前山嶺與哥倫比亞山脈,哥倫比亞山脈包含卡里布(Cariboo)、塞爾扣克(Selkirk)、莫納希(Monashee )、珀塞爾(Purcell)等山脈,常被視為落基山系的一部分。
加拿大落基山脈約有50座山峰超過3,350米(11,000呎)。不列顛哥倫比亞的羅布森(Robson)山最高,海拔3,954米(12,972呎)。山脈東坡阿爾伯塔境內的班夫(Banff)、賈斯珀(Jasper)、沃特頓(Waterton)湖群國家公園和山脈西坡不列顛哥倫比亞境內的庫特內(Kootenay)、育空國家公園裡都有令人震撼壯麗景色。
加拿大境內的洛基山平均海拔比美國境內的更高,雨雪更豐沛,高山森林、湖泊更多。除了有終年積雪的山峰、茂密的針葉森林、寬廣的山谷、清澈的溪流和豐富的礦藏資源外,還是北美的眾河之源,諸多山脈的積雪融化後,長年補充北美大陸河流和湖泊的水源。其中較出名的是庫特內河、哥倫比亞河、弗雷澤(Fraser)河、和平河、利亞德(Liard)河、阿薩巴斯卡(Athabaska)河、薩斯喀徹溫河等。重要的鐵、公路隘口包括耶洛黑德(Yellowhead)、克羅斯內斯特(Crowsnest)和基金霍斯(Kicking Horse),基金霍斯山口有加拿大橫貫公路經過。
加拿大境內的落基山脈長約1,450公里(900英里),寬約150公里(93英里),面積約180,000平方公里(69,000平方英里)。
加拿大落基山脈(Canadian Rockies)曾被《美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一生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地質地貌有著無與倫比的立體多樣性,這裡有湖泊、雪山、草甸、原野、河流、森林、冰川、溫泉、瀑布、峽谷,冰原景色,一年四季呈現出不同的美麗風景。
加拿大落基山脈區域主要包含5個國家公園,分別是:Banff 班夫國家公園,Jasper 賈斯珀國家公園,Kootenay 庫特尼國家公園,Yoho 幽鶴國家公園,以及Waterton沃特頓湖國家公園。
溫哥華(Vancouver),位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是加拿大的主要港口城市和重要經濟中心,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政治、文化、旅遊和交通中心。該市已連續多年被經濟學人智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溫哥華坐擁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核心地帶,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也是該省面積最大的城市。按人口來算,溫哥華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溫哥華市區人口約為65萬。溫哥華擁有高度發達的電影製片業,是北美洲繼洛杉磯和紐約之後的第三大製片中心,素有“北方好萊塢”之稱。溫哥華也曾與125公里以外的威士拿聯合舉辦過2010年的冬季奧運會和冬季殘奧會。
溫哥華於1881年約有1000名居民,到1900年上升至2萬人,到1911年再上升至10萬人。
1792年,英國人喬治·溫哥華海軍上校的探險船為找尋西北通路航海到巴拉德灣一帶。 1862年起歐洲移民在海灣沿岸定居,建立了名為格蘭維爾的鋸木廠小鎮。 1867年時,綽號“Gassy”的傑克·丹頓來到此地,他在蓋士鎮的華特爾街,即現址的蓋士鎮,蓋了一個木造的沙龍酒吧供四面八方來的拓荒者憩息,這就是溫哥華第一家飯店的起源。在城市西遷後蓋士鎮的經濟便開始走下坡。
在1886年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通車後,溫哥華正式設市,並公推傑克·丹頓為第一任市長。傑克·丹頓與他的幕僚決定為紀念第一位到達此地的探險者,將此城市命名為溫哥華。人們為了紀念第一位到達此地的探險者,故將該市以溫哥華來命名。之後,港口和城市便逐漸興興旺起來,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成為了“通向東方的大門”。
1890年-1910年間,人口由1.3萬增至10萬。 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後,有了通向歐洲和巴西的航運捷徑,又大大地促進了溫哥華的繁榮。
溫哥華下設10個區和5個鎮,它們分別是西溫哥華區、北溫哥華區、溫哥華西區、溫哥華東區、穆迪港區、本拿比區、高貴林區、比特港區、楓樹嶺區、新威斯敏斯特區、列治文鎮、三角洲鎮、蘭里鎮、索里鎮和白石鎮。溫哥華市政府建在溫哥華東區。
溫哥華三面環山,一面靠海,地勢平坦,東部有綿延的落基山脈,西面直接楔入太平洋,無論從北面的山里下來跨越海灣進入溫哥華市,或者從南面的平原越過弗雷澤河到溫哥華市區,都需要藉助多座大橋,跨過海灣或河流,進入市中心。
溫哥華全年氣候溫和,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氣溫一般在攝氏20℃左右,冬季氣溫在0℃以上。溫哥華一月的平均最高溫度為6℃,七月為22℃。冬季很少下雪,但仍有較多的降雨量,為溫哥華帶來“加拿大雨都”之稱。 11月份溫哥華的氣溫在一般保持在3℃-9℃之間,溫潤而舒適。
溫哥華市區依山傍海,林木蒼翠,風景秀麗,擁有滑雪、狩獵、垂釣、航海等各種旅遊設施。建於鬧市區以西一個小半島上的斯坦利公園,以戶外休閒勝地而著稱。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國際博覽會、溫哥華藝術節等,也吸引了大批遊客。市內有1908年創建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及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
溫哥華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區的西南方15公里處,國內與國際航線連接加拿大及美國各大城市,有到卡爾加里、埃德蒙頓、多倫多等地,加拿大航空提供了非常密集的班次。機場稅為國際線15加元,國內線10加元,當天轉機免機場稅。機場與市區有新建的地鐵“加拿大線”連接。
溫哥華旅遊景點眾多,主要有斯坦利公園、獅門大橋、加拿大廣場、伊麗莎白女王公園、卡皮拉諾吊橋、唐人街和惠斯勒等。
斯坦利公園、格羅斯山、格蘭維爾島以及瓦尼爾和伊麗莎白皇后公園離市中區也只有10到20分鐘的車程。佔地1000英畝的斯坦利公園是一個自然公園,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溫哥華水族館,裡面培植著一片亞馬遜熱帶雨林和各種魚類。白鯨和逆戟鯨的餵食時間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斯坦利公園還有一個動物園、一座玫瑰園、印第安人圖騰柱展區以及網球場。
瓦尼爾公園有可以鍛煉身體的自行車道,也有可以鍛煉人腦的博物館。海事博物館、溫哥華博物館以及太平洋空間中心。人類博物館被多數人認為是溫哥華最好的博物館。溫哥華教育十分發達,世界頂級名校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在該市。
溫哥華市中心的熱門去處還有環球好萊塢和硬石咖啡館。溫哥華的工藝博物館中展示著各種工藝藝術作品。美術館1999年的展出計劃中包括圖魯茲一拉特雷克畫派畫展、版畫展、英格蘭古代繪畫大師展和加拿大奧都班鳥展。
煤氣鎮是溫哥華最古老的一區,位於市中心。 Gastown之名來源於本市第一間酒吧的東主,綽號為“Gassy”的Jack Deighton賈大頓。 19世紀時,“Gassy”曾在這裡經營酒舖,使小鎮日漸繁榮,19世紀未,溫哥華成為加拿大的主要港口,1886年正式成為城市,“Gassy”成為第一任市長,他為了紀念在1792年發現該地的白人船長喬治溫哥華,將城市命名為溫哥華市,而後來人為紀念他也將該區命名為Gastown。在Maple Tree廣場的中央立著賈大頓的雕像,站在一隻啤酒桶上。
美麗整潔的街道矗立古雅的街燈,圓石路兩旁經裝修的舊屋,已經成為各種古董店、紀念品店、畫廊及古雅的餐廳。位於Cambie及Water街交匯處有世界上唯一的蒸汽鐘,到處洋溢著那個開拓時期的氣息。
羅伯森街是溫哥華的核心區域,也是商業區的起點,沿路齊集了不少時裝店、餐廳及酒店,令人感受到不同的繁華風貌。羅伯森街的盡頭是像徵著現代溫哥華的加拿大大廈,它有高揚著五座白帆形的房頂,裡面是綜和賓館、寫字樓、會議廳,是1986年世界博覽會的主體建築。
斯坦利公園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公園之一,被譽為溫哥華人的樂園。公園位於溫哥華的市中心,是一個面積上千英畝、森林覆蓋著的半島。離溫哥華市區只有15分鐘步行路程。圍繞著9公里的公園海傍小徑,吸引了無數的騎車、跑步、溜冰人士及行人。公園內有海灘、湖泊、遊樂園及野餐地點,人們可以遠眺金融區毗連的高樓大廈和海灣、獅門橋、格羅斯山的360度美景。公園中聳立著原住民所製的圖騰柱,手工精細,文化氣息濃厚。 1887年,溫哥華建市的次年就決定永久保留這個半島作為公園。
溫哥華有百年曆史的唐人街,也是北美第二大唐人街(僅次於三藩市)。區內的房屋建築設計融合了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及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另外在區內的中山公園,是中國之外的中國古典花園。
伊麗莎白女皇公園是由一座廢置了的採石場的碎石而建成,面積52公頃,是全市最高點。園內設有各種花園展覽,如玫瑰園、採石園等。它是溫哥華最佳的結婚照戶外拍攝場地,很多日本人特意到這裡來拍攝結婚照。
獅門大橋長1300米,高108米,為吉尼斯家族在1938年投資700萬加元建造。設計使用壽命50年,已超過十多年。獅門大橋北岸的富人區依山傍海,環境十分優美。
吊索橋,在100多年前,佐治格蘭·麥基、印第安人奧古斯·傑克和偉科·加沙蘭奴將一條用大麻繩及香柏木結紮而成的吊索橋懸吊在加碧蘭奴河230英尺高、橫跨45英尺的峽谷上。 1956年,吊索橋兩端用鋼纜及混凝土加固,可承受13噸的壓力。儘管如此,這座峽谷上的橋的主要功用大概就是讓世人遊覽,領略搖曳空中的滋味。吊索橋公園裡還有許多印第安的圖騰柱和雕像。始創於1911年的TRADING POSTX精品店銷售19世紀印第安土著手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