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回到自己的階層:階級、自我、與(菁英)職場

  Рет қаралды 140,700

壽司坦丁 Sociostanding

壽司坦丁 Sociostanding

Күн бұрын

現在就訂購 Surfshark VPN 獲得限時新年特惠 → surfshark.tw/partner/sociosta... 或輸入優惠代碼 [sociostanding] ,即可獲得額外3個月的使用,還有30天無條件退款保證,不用擔心不適用!
--
註1 (0:42):還是得考過一本線
註2 (1:03):有時並非文憑本身的作用。比如吳曉剛發現,菁英大學生入黨的比例,高於非菁英大學生,他認為這深受中共的招募策略影響。黨員身份是進入國企、央企的有利甚至硬性條件,菁英大學對求職的正向影響,有一部分來源於此。
註3 (3:09):除了受僱律師外(必須是J.D.,比較像台灣的學士後法律學分班),管理顧問和投行分析師,都是看重名校、但不太限定科系。Rivera 發現,這些公司寧可要哈佛不相干科系的畢業生,也不收第二梯隊以下的商學院或 MBA 畢業生。
註4 (3:47):和西歐、英美澳等國家無顯著差異,顯著比北歐和東歐國家高
註5 (4:34):這指的是開給專業學院畢業生(法學院、MBA)的起薪,大學畢業生起薪會低一點
註6 (4:57):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前,哈佛大學每一屆的畢業生,都大約有一半會進入華爾街投行和顧問公司。金融危機後,美國出現一波菁英大學生轉向矽谷科技業的遷移潮;以哈佛為例,進入金融顧問業的畢業生比例一度掉到剩下三分之一。現在這個比例又回升到超過四成了。
沒標到 (6:49):三種公司有差異,顧問公司通常會把招聘工作算入年終考績分紅,所以員工不會太討厭被抓;律所員工最討厭做這些事,因為通常是無償的,還損失 billable hours。
註7 (9:46):polish 最簡單的意思是 “showing well”,它最重要的言外之意,是你能在社交中保持自在、自然。「優容」字面意思是良好外貌,在古文中可指「安閒自適貌」,我自己覺得蠻貼合 polish 的意思。不過優容聽起來蠻文謅謅,沒有那種圈內流行語的感覺。
--
參考資料:
1. Rivera, Lauren. 2016. Pedigree: How Elite Students Get Elite Jobs (2nd E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 戴翠莪,陳易甫。2020。家戶組成、社會福利支出年齡傾向與福利國家型態對青年貧窮的影響:東亞與西方福利國家的比較。臺灣社會學刊 67: 1-62。
3. Lareau, Annette. 2011. Unequal Childhoods: Class, Race, and Family Life (2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 Wu, Xiaogang. 2017. Higher Education, Elite Formation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Preliminary Findings from the Beijing College Students Panel Survey.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3(1): 3-31.
5. Jia, Ruixue and Li Hongbin. 2021. Just above the Exam Cutoff Score: Elite College Admission and Wages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6 104371.
--
章節
0:00-1:23 中國的菁英大學
1:23-2:09 美國版「畢業後回到自己階層」
2:09-2:52 Surfshark
2:52-4:25 台灣的青年貧窮
4:25-6:08 謎題:富爸爸的小孩好在哪裡?
6:08-6:56 被歧視的人資
6:56-9:05 適配:鏡中優秀
9:05-10:41 優容
10:41-14:31 階級與自我
14:31- 互動作為階級守門員(gatekeeping interactions)

Пікірлер: 550
@sociostanding
@sociostanding 3 ай бұрын
現在就訂購 Surfshark VPN 獲得限時新年特惠 → surfshark.tw/partner/sociosta... 或輸入優惠代碼 [sociostanding] ,即可獲得額外3個月的使用,還有30天無條件退款保證,不用擔心不適用!
@user-bz4wk2qc3w
@user-bz4wk2qc3w 3 ай бұрын
影片廣告裡的「動漫」字眼真的讓我滿在意的,所以還是來留個言。我依然不認為「動漫」和「動畫」的詞意相同,也很疑惑有什麼非常紅的漫畫網站需要用到Surfshark來觀看。 當然,這不影響我反覆看壽司坦丁的影片。這個頻道的影片是少數我一支影片會重複看上的三、四遍的。
@yihsuanpai
@yihsuanpai 3 ай бұрын
為了壽司坦丁年初就用你的代碼訂閱了兩年的方案 希望壽司坦丁這麼優質的頻道能有更多乾爹贊助業配!!
@user-cookies-believer
@user-cookies-believer 3 ай бұрын
以為有好工作才能有自信,但要先有自信才有好工作
@baibai2494
@baibai2494 3 ай бұрын
總算明白為什麼大學與研究所時期那麼害怕教授的權威 會害怕一個小失誤就在領域內直接黑掉 而背景好的同學甚至可以反向管理教授 即便自己對每一個要求都特別謹小慎微 卻還是輸給不在乎不害怕失去的那群人 曾經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努力是為什麼 畢業後換了領域才漸漸好起來 看了影片才知道 為什麼自己無論怎麼努力在外在看起來不貧窮 氣場上還是無形的輸了 真的好愛壽司坦丁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3 ай бұрын
這就是社會階層的味道,你如果在求學生活中時高時低,或是出社會就業有在不同階層的職業工作過,很早就會感受到這種階層的差異。我想這也是必然的,一個出身富裕無後顧之憂的人,自然不會去神經兮兮,反之一個出身中下階級甚至底層的人,任何的失誤或是風險都是危機的開始。
@c2c246
@c2c246 3 ай бұрын
我懂您的感受。
@CubeHsiao
@CubeHsiao 3 ай бұрын
根本不需要任何的錯誤,只要你不是那個階級,就是直接刷掉了。 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因為我也是一樣的! 不過至少可以看得到階級對於這個社會的影響與控制,就是改變的第一步了!
@user-cr9sm5ef2s
@user-cr9sm5ef2s 3 ай бұрын
他媽的叫你們吃點苦,你們就在幹幹叫,去改變命運吧!廢物
@syang1116
@syang1116 Ай бұрын
@@CubeHsiao 人生勝利組
@LionKing15520
@LionKing15520 3 ай бұрын
職場20年的親身體會和經驗,被這部片一語道盡。台灣有很多家庭明明物質豐裕,但貧窮思維,用高壓權威和物質壓榨方式教育子女,以為窮養小孩能出人才,這樣真的大錯特錯。除非真的沒有選擇。
@thisisfrankie.1111
@thisisfrankie.1111 3 ай бұрын
好認同🥲
@jamesadriving8400
@jamesadriving8400 3 ай бұрын
你說的沒錯 因為他們有一種觀念直接給不知足不辛苦 但事實上就是 如果不用擔心可以去爭取自己職涯 心態正常很多 有很多有錢人小孩品行良好 而不是他們藉口圓過的避免變成崩壞富二代 來要你們自己靠自己
@mlchou5877
@mlchou5877 Ай бұрын
你說的是 “老錢” old money 和 "新錢“ new money 的差別。田僑仔有錢但不知如此教養。 台灣很多 ”有錢人“ 以為把孩子送出國孩子自然就成人上人了,可惜他們既不懂規劃也不懂如何選校更不懂自己不懂要託付何人,結果養出一堆災難。 大陸人也很多。
@sodacookie0108
@sodacookie0108 2 күн бұрын
我們家就是這樣 爺爺是個毫無文化、沒遠見又跋扈的鄉下人。 思維赤貧的只剩下錢 不栽培子女與後代 我的奶奶和爸爸就是被他這種人害死的 看我們過得那麼辛苦 也從沒想過要幫忙 實在有夠爛 活到 90 歲到死還不肯鬆手手邊的財產 極度沒安全感的他 讓我們和他相處生活是件極其痛苦和折磨的事 有他這種長輩 後代不可能有出息 財產通通分給男丁 蒼天有眼 祝他的財產早日敗光!
@user-zu1ey5tx1n
@user-zu1ey5tx1n 3 ай бұрын
作為在藝術大學唸書的學生,能看到各階級的同學表現與特質,我能說這份研究真的是太真實了
@user-tp3rk5qo4q
@user-tp3rk5qo4q 3 ай бұрын
完全同感……在看影片時也是想到一堆在藝大的生活😢這才理解我在這些人際交流中產生的侷促感跟不自在不是單純的社恐而已
@samdaritaiwan
@samdaritaiwan 3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從國中高中唸美術班大學唸美術系,感同身受,直到出社會之後才慢慢知道影片中的道理😢
@TeacherSandytellstory
@TeacherSandytellstory 3 ай бұрын
怎麼說?
@user-zu1ey5tx1n
@user-zu1ey5tx1n 3 ай бұрын
@@TeacherSandytellstory 可以發現大部分家庭富裕的小孩社交能力都很好可以和老師 學長姊們相處融洽,藝術領域其實很吃人脈關係,能得到的幫助、資源、機會就更多
@atman7486
@atman7486 3 ай бұрын
我以為有錢人學藝術早就出國,台灣應該只有中產階級學藝術(?)
@TW-C0unterF1sh
@TW-C0unterF1sh 3 ай бұрын
簡單來說就是「家庭及社會背景養成的富人『氣質』是他們的同類可以辨認的特徵」
@devan85412
@devan85412 3 ай бұрын
然後世界也沒有因此變好
@mlchou5877
@mlchou5877 Ай бұрын
還真是。所以交朋友也都是自然的門當戶對。 我從來不相信那種用條件篩選朋友或對象的方法,是同類就一定會發現彼此。 面試也一樣,不用看履歷,只要聊一聊就知道對方的底細、適不適用了。
@yuanyuan3239
@yuanyuan3239 3 ай бұрын
在高中時就有意識到同學們彼此之間的家庭差距了,出社會後確定了自己的階級在哪裡。 曾經會嫉妒焦慮別人的優渥,現在已經接受並躺平,減少內耗、不要內卷,停止階級複製,不婚不生,快樂一生😇
@sawakun
@sawakun 3 ай бұрын
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去生活反而最終影響的是自己,精神內耗自身
@80712jj
@80712jj 3 ай бұрын
在美國面試的時候,一直感受到一個說不上來的困難,終於獲得解答了,東西方教養觀念差太多,台灣教育真的好容易培養出侷促感
@Musashiwith46gun
@Musashiwith46gun 3 ай бұрын
我就是從貧困家庭上來讀好學校的人之一。 我自認是個邊緣人,我連在學校都時常迴避承擔協調責任(比如分組組長)這件事,就算我個人或許都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 看了這影片我多少懂我在迴避什麼了,因為我並沒有那種自信來表現出餘裕,所以我通常會選擇迴避。 我在我自己喜歡的領域跟空間都表現很好,但出了那個範圍我會立刻把自己邊緣化,這可能也是這樣來的。
@buttercupz3080
@buttercupz3080 3 ай бұрын
深有体会,没资源甚至原生家庭不和谐的孩子很容易回避
@neon99966
@neon99966 3 ай бұрын
講得好清楚,聽得好舒服!讚死 之前工作上也有遇到天母小王子,被他們說我不夠chill, 欸不是,我們的人生真的是不一樣的道路
@forgivenguilty
@forgivenguilty 3 ай бұрын
當有看到這支影片時 才有感觸 想到有一個例子: 大學時候,各家學生社團,都很熱情招生搶人(搶奴工?) 理所當然的,只要你填過聯絡資料,一定會有社團的學長姊,瘋狂的來邀約你參加他們社團活動 加入社團的門檻,大概只有繳少許社費 or 只要會呼吸、是個活著的人就可以了、像強力過件的貸款專案的門檻 但是呢 有些社團,採取預約報名 面試制、可能要打2~3輪面試(團體戰、單獨面試),才有機會成為社員 當然,門檻並不難,也是只要出一場嘴說話 就可以通過的面試 這裡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 這些面試篩選新生的程序,目的不是為了刁難(過程也是簡單的聊天自介、玩互動遊戲而已), 目的是,單純為了找積極踴躍、有想法、主動個性的新人 通常第一輪,你是否採取主動 報名面試,就可以篩選掉 平常只喜歡躺著吸%的米蟲隊友了 二來,面試玩團體遊戲的過程中,很容易看出 誰的個性是惜字如金的邊緣人 在這個故事中 我發現會參加競爭的人,有出生於有錢家庭的同學、也有想要嘗試努力改變現狀的普通人(小弟我屬於後者XD) 反而,不一定是外在經濟窮,主要是 內在心理窮的人,光看到玩社團要面試,就縮了 他們寧願選擇去 一開始就算保持內向悶騷、仍熱情招攬你的團體 說一個比較具體的特質 就是 在條件差的環境長大的人,比較容易內耗、內鬥、易焦慮、對任何機會得失心都很重 例如,比較傳統觀念的年輕人,可能會認為生活品質、職涯規劃,放飛爛掉沒關係,畢業後先找個人趕快結婚生子,人生就圓滿了/成功一大半了,其他外在問題以後再說~ 條件優渥環境長大的人,會覺得 人生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只是一個體驗 像打一場小遊戲的體驗、這場輸了,再繼續玩下一場就好了 社團面試也是一個遊戲、找工作面試也是一個由是,這樣而已 這一場玩不好,也沒啥可恥的、不用怕,所以,態度通常可以在談話中透露出 所謂的"放鬆、自在"。
@D.T.1
@D.T.1 2 ай бұрын
在生長過程中所形塑出來的人格、性格之差異 樓主說的極是,精妙無比
@user-hu1gs6zg3s
@user-hu1gs6zg3s 2 ай бұрын
結果觀念和人格養成才是貧富差距的關鍵 以前台灣也有人去訪問 試著了解那些白手起家很幹練的人士的心路歷程 結果他們也提到了一樣的東西 就是和富家子弟比起來那種無所不在的匱乏感 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去除~😐
@st093076
@st093076 3 ай бұрын
我的高中是第一志願女校,大學反只上了中字輩,對我來說回到階層是在高中畢業的那一刻,發現身邊大多數同學都直接被父母送出國讀大學、渡假慶祝高中畢業。
@why12333321
@why12333321 3 ай бұрын
感覺是北部的那間,我在自己地區的第一志願女校,身邊沒什麼人畢業出國。這顯示城鄉差距。我來美國後,身邊一堆台北人然後有些互相認識(不是第一志願但也是北部某高中),除此人際資源之外,和他們相處也默默感覺的物質上的階層差異(我家是單親低收入戶),好令人不自在,也沒有繼續相處了。雖然這麼多差異,我也是藉由自己的力量到了美國,即將畢業就業拉~算是某程度的反轉階層,過程很辛苦,我很為自己驕傲。然後我最後想說我也是之前念中字輩,然後中字輩在台灣其實已經不錯了,大家別這麼逼自己~~~
@arfafal
@arfafal 3 ай бұрын
就是要自信,有平等的觀念,面對任何人(包含上司或客戶)都覺得自己跟對方是平等的,輕鬆自在,不覺得緊張侷促!這是台灣這種儒家文化、孝順文化、乖乖文化、聽話文化…所培養不出來的~~
@gkgkyy3
@gkgkyy3 3 ай бұрын
但是沒有這種特質的家庭是怎麼來的?你想想看? 有沒有想過你所謂的自信團體或階級?也是造成這種家庭的元兇? 例如司法與律師
@topaz4981
@topaz4981 3 ай бұрын
孝順文化、乖乖文化、聽話文化跟社會階級和優容感沒甚麼關係,社會中的罪犯和人渣們也在沒管上述這些文化,他們階級高嗎?是底層吧。 儒家文化在古代甚至就是這些社會階級高的高門大戶在推崇咧, 文化因素沒有那麼重要,有優容感的人和沒有優容感的人,根本不會用同一種眼光去看待這種我們覺得造成侷促感的文化。
@Norman5208
@Norman5208 3 ай бұрын
@@topaz4981 你沒有想過 儒家文化就是金字塔頂端用來控制底層、維持階級制度的文化嗎⋯⋯ 從歷史來看 儒術本來就是皇帝用來進行統治的思想工具
@Zyklon-8
@Zyklon-8 3 ай бұрын
​@@Norman5208True
@stukapaul1529
@stukapaul1529 3 ай бұрын
其實還有一點大家常常忽略 就是這些精專工作,企業想要找的是整體大局的主導者 某種程度意味著資方需要釋出主導的權力,並且必須給予對方相應的地位與尊重 對於那些只需要聽話螺絲釘的產業,表現一丁點的優容感都是難搞的特徵 如果就產業的比例、上流階層致富與經營的普遍方式來看,似乎亞洲國家常常教出侷促感重的孩子,也不是什麼怪事了 有時候可能純粹是長期養成的,不得已的生存策略
@c2c246
@c2c246 3 ай бұрын
我跟您的看法一樣, 考試領導教學, 就業領導考試。 台灣的產業絕大部份用不到優容感,反而只需要使命必達的螺絲釘, 導致台灣的小孩大多都有點侷促感, 其實是正常的。
@gkgkyy3
@gkgkyy3 3 ай бұрын
因為公司要競爭,如此就要反向壓榨出冷漠來😂哪個國家都一樣
@MaceWindu0810
@MaceWindu0810 3 ай бұрын
這篇說的不只是美國,至少台灣軟體、科技業也是一樣的。 最簡單的說法是,在學歷差不多的情況下,人格魅力高者錄取,而富裕家庭的孩子眼界高、家庭經濟強,無後顧之憂。自然優容
@Cordic45
@Cordic45 3 ай бұрын
我看到很多同事都超級不擅長社交 但是專業能力都跟鬼一樣
@Cordic45
@Cordic45 3 ай бұрын
但我說的是工程師職位 其他的我就不了解了
@yu-anhou5898
@yu-anhou5898 3 ай бұрын
@@Cordic45工程師跟菁英服務產業不一樣
@Cordic45
@Cordic45 3 ай бұрын
@@yu-anhou5898 我只是回應科技業的部分 服務業我沒待過,就不感妄加評論
@jack139210
@jack139210 3 ай бұрын
@@Cordic45很認同,我是業務世家,現在在科技業做member,突然覺得,怎麽每個智商都超高,但都不太知道怎麼跟人互動和合作,幾乎都只會搞自己的😂
@chenorion
@chenorion 3 ай бұрын
很高興終於有這樣的影片,的確,大部分有錢人家的孩子,什麼都比較會;而且經濟條件沒有很好的孩子,需要靠更多努力才能拼上好學校。為什麼?簡單來說就是“人脈”!精英學校在裡面就有不同來自四面八方家庭,臥虎藏龍的頭銜,而富裕家庭孩子很容易找到相同的“羽毛”打成一片!所以成長的環境真的會影響後天的就業!
@MsFlyWhale
@MsFlyWhale Ай бұрын
最近讀社會學普及讀物,也指出所謂的「資本」並不是單指💰,還有許多隱形的,我們無法控制的,例如階級傳承下來的氣質、父母拉出的人脈等 最近看到有人在討論小S 的女兒很努力,底下討論就有指出,如果不是小S夫婦砸錢給她們學習才藝、美姿美儀、知識、保養品,培養出富人才有的「餘裕」,並靠關係簽到國際大廠的合作,女兒本身的努力根本不配有如今的成果。
@test-pn3ex
@test-pn3ex 3 ай бұрын
身為一個曾短時間待過影片中所提到的菁專服務業的新鮮人 這個影片內容真實到令人毛骨悚然 例如裡面提到的優容polish 我以前都當作是優越感superiority 但應得感sense of entitlement顯然是更好的描述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菁專服務業在台灣並不流行 開的缺也很少 反而主流高薪的半導體產業在台灣塑造出另一種求職生態 不知道是好是壞XD
@royis3251
@royis3251 3 ай бұрын
台灣主流的半導體產業我待起來的感覺是 1.看學歷 2.1過了就會開始跟你聊天了,這時他們也是在注重"相處起來的感覺"
@test-pn3ex
@test-pn3ex 3 ай бұрын
⁠​⁠@@royis3251 但半導體業人與人的接觸時間沒有服務業這麼長 我很多做半導體業的朋友甚至都遠端工作 相較之下consulting, IB這些產業都是以team來工作 整天開會討論見客戶 甚至連睡覺常常都在外住飯店 一週工時5 60是基本 所以對於同事的fitness 真的非常要求
@larayeh
@larayeh 3 ай бұрын
那種注重相處起來的感覺的,是冗員太多,半導體業也是這種狀態。
@royis3251
@royis3251 3 ай бұрын
當你已經24小時沒回家沒日沒夜的肝的時候 還是能聊得來的才行 不然那空氣真的非常壓抑@@larayeh
@babyhot1408
@babyhot1408 3 ай бұрын
菁專服務業在台灣可以去中壢檳榔一條街晃晃
@paulah4510
@paulah4510 3 ай бұрын
還有一點是:在亞洲社會和文化,我們從小教育小孩需服從權威 (authority) 而不是去挑戰它。
@yunting0620
@yunting0620 3 ай бұрын
亞洲式的教育好容易培養侷促感🥲 向外走的時候真的有一種非常不自在的感覺...
@test-pn3ex
@test-pn3ex 3 ай бұрын
其實沒有什麼亞洲式教育 只有分階層class 全世界同樣階層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小孩特質都差不多
@thundersharkpanda
@thundersharkpanda 3 ай бұрын
@@test-pn3ex 我記得管理學中有不少在討論北美環境下亞洲人的玻璃天花板,pedigree出版的那年種族研究在社會學還不是顯學,現在估計所有做不平等研究的學者都無法忽略這個變量ㄌ。 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社會學學者還是會認同你說的,畢竟Bourdieu場域理論那套框架到如今還是主流
@test-pn3ex
@test-pn3ex 3 ай бұрын
@@thundersharkpanda 亞洲人在美國的商業政治產業有天花板是因為文化差異 跟影片談的階層沒關係 歐美白人在亞洲環境的天花板比亞洲人在美國的天花板還嚴重咧…
@test-pn3ex
@test-pn3ex 3 ай бұрын
美國已經是非常沒有種族不平等的國家了 你看看白人在亞洲社會除了當英文老師還能做什麼產業…
@user-qz6gd1ik6j
@user-qz6gd1ik6j 3 ай бұрын
也許感到格格不入不是你的問題,而是那個環境
@KC43420
@KC43420 3 ай бұрын
深處父母藍領階級,一路就讀頂大文組,出社會後也一路在大公司工作,這個研究真的很真實,也符合我從小到大到出社會的心境,所以我個人非常反對所謂的多元入學,學習履歷這種東西根本在阻礙階級流動。
@yasirrin5041
@yasirrin5041 3 ай бұрын
想一下多元入學是什麼階級的人訂出來的就知了。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3 ай бұрын
權貴基本上就是用一套階級語言來保護自己,讓底層以為這是對他們有好處的。
@targaryenbergoglio3837
@targaryenbergoglio3837 3 ай бұрын
只能說現實非常殘酷,即使拿掉多元入學,依考試分數進入名校窄門,富裕家庭還是能拿高分,進入精英階層的窄門依然會刷掉許多原本非菁英的下層階級人們
@ImRyo585
@ImRyo585 3 ай бұрын
搞成一套死標準 死也是死自己 富人大不了不跟你玩而已, 人家直接出國留學。
@LS0986
@LS0986 Ай бұрын
@@targaryenbergoglio3837 我61年次,屬於大學聯考沒有多元入學的年代 我們這一輩包括我透過單純的聯考達到階級翻轉的人非常多 只要有能力考到那最頂尖的1% 幾乎都有機會階級翻轉 但現在,考到1%還要面試 人家要你展現自信、氣度還有除了讀書之外的其他表現 窮困家庭光認真讀書的環境都是奢求 更何況去學才藝 階級翻轉難度已經不是我們那個年代可以比擬的 如果生在這個年代 以我在高中時期只會讀書其他什麼都不擅長的狀態 我無法取得跟當年一樣的機會 也就沒辦法證明如果給我相同資源我並不比人差 所以,我也是反對多元入學的人之一
@conykuo4308
@conykuo4308 3 ай бұрын
非常突破認知的內容耶。我在看的過程帶入感很深,忍不住想到自己在面對權威時的那股不自在感從何而來了,也發現身邊對於這些具有從容氣質的朋友之所以可以很快升上高管階層,不只是因為基因決定的個性,家庭階層可能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最近被推坑這個頻道,一看就入坑,謝謝你(們)製作這麼好的知識性影片!
@gkgkyy3
@gkgkyy3 3 ай бұрын
社會裡不滿的的人也常常被這種感覺所影響累積成憤世劑俗之人,這其實是不平衡的現象
@aaskeu
@aaskeu 3 ай бұрын
以下是我即時的短打: 每次談到階級相關的東西,我就很害怕會冒犯到別人,害怕冒犯到被我們視為處於特權階級的人,因為他們似乎不想被認為自己擁有“特權” 表面上來看,擁有特權並不是他們的錯,富二代的優渥也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他們錯在哪?為什麼社會要批評他們?我粗淺的判斷,“特權”、“菁英”標籤被討厭,問題在於群眾認為處於該階級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這份特權(我也有幾個朋友以為低收的生活環境只是電視劇的誇式演出,與此同時我知道我過去的同學家裡真的貧困到請同學10塊麥香是禮賓等級的待遇) 我怕在討論中冒犯到特權階級(功績主義的影響讓我難跳脫這個想法),因為表面上看起來他們沒什麼錯,但他們享受的雄厚資本是根基於資本主義和時機的幫助,且如同貴族般受體制的協助而得以持續處於所處的階級,而那份對自己享有資源卻豪不自知,不清楚低賤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冷漠,是讓群眾厭誤特權的原因
@aaskeu
@aaskeu 3 ай бұрын
就是衍生小心得,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一直想知道自己對於這份階級導致的文化資本差異而產生的不適感受要怎麼解釋,畢竟過去不敢用口語討論(怕冒犯到人)
@user-sj8zh1mt3m
@user-sj8zh1mt3m 3 ай бұрын
我想,怕冒犯到人這一點,也是影片提到對不熟悉權威的文化互動的侷促感的顯現吧?或許你可以以這個角度再看看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3 ай бұрын
沒有什麼好害怕的,面對高階層但沒有實際能力的人,就應該透過各種管道將其擊敗。
@gkgkyy3
@gkgkyy3 3 ай бұрын
人類時代這麼長遠的誤會😅?
@Meikan_is_here
@Meikan_is_here 3 ай бұрын
跟有這種感覺的你說聲辛苦了 我從來不覺得會冒犯到誰,反而一直是站在覺得他們欠批判的位置😂
@user-wg6rj4eg3f
@user-wg6rj4eg3f 3 ай бұрын
好讚! 雖然還在練習不害怕權威,但分享我從自卑慢慢進步的想法是:不論我的身分與條件,我能被愛與信任就只是因為我是我,因為我的特質與本質。 過去的不公平經驗與從小的家庭教養已無法再改變,現在只能試著從內在欣賞自己,漸漸的會不擔心麻煩他人,也練習相信自己是有權力
@user-zn1ug3ol7o
@user-zn1ug3ol7o 3 ай бұрын
業配真的促不急防,有夠順的😂 我覺得深受到共鳴,謝謝這集的分享。
@TromboneonHill
@TromboneonHill 3 ай бұрын
我念建中的時候真的有很近距離觀察到這種家庭教育差距造成的人格差距是如何毀滅或促進高中生的未來
@nagachiang
@nagachiang 3 ай бұрын
這真的是可以免費看的嗎!!謝謝你解釋了我在職場上的經驗和感受,人生第一次斗內獻給你!
@rhyther
@rhyther 3 ай бұрын
應該的,政府,教育,企業發展失常,才會讓台灣人懷疑,免費的沒有價值。
@xavierlin2276
@xavierlin2276 3 ай бұрын
身為業務工程師,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是工程師出身的業務,他完全不在意我的技術力,只跟我講了一句「你給我一種樂意跟你繼續聊下去的情緒」,看完這篇文,突然了解自己多麼幸運,那個面試官家世非常顯赫…
@D.T.1
@D.T.1 3 ай бұрын
因為他願意聽你說嗎?
@xavierlin2276
@xavierlin2276 3 ай бұрын
@@D.T.1 你應該不合格
@D.T.1
@D.T.1 3 ай бұрын
@@xavierlin2276 不曉得你這麼回答是何意?
@user-ki2hx7hl2m
@user-ki2hx7hl2m 2 ай бұрын
那位面試官超酷的
@user-ti9pv7nz9f
@user-ti9pv7nz9f 2 ай бұрын
@@D.T.1就是拐個彎諷你連這麼簡單的一段話都可以聽不懂意思
@AzAz-jp1pf
@AzAz-jp1pf 3 ай бұрын
而且這集內容說的狀況其實在台清交成的"有錢人家"小孩中也挺明顯 而且還可以從外表長相穿著打扮直接看出來 或者說台灣版的特質會加上一個有自信感的禮貌 其實如果是我我更願意用"貴族"來形容這些人
@jayhuang4854
@jayhuang4854 3 ай бұрын
我是四大其中一間,不得不說十分明顯。朋友圈也會趨於類似家庭背景出生的人一起。
@Cordic45
@Cordic45 3 ай бұрын
​@@jayhuang4854成大?
@uccuha88
@uccuha88 3 ай бұрын
古代每個有領地跟農民討稅收的貴族,跟現在旗下有產業的資本家,本質沒啥不同
@gkgkyy3
@gkgkyy3 3 ай бұрын
​@@uccuha88很多選民,還沒把自己當人😅 對立時互罵倒是像個人
@jayhuang4854
@jayhuang4854 3 ай бұрын
@@Cordic45 是,不過讀台清交的朋友也是這麼說的。
@ss8600g
@ss8600g 3 ай бұрын
雖然不是這幾個產業的人員,但說到人資的角色與面試官的態度倒是跟我的經驗完全符合 Hiring Manager(or Committee)本來就是也應該是在招募中有最大權力的,尤其越專業的領域人資根本不可能也不需要成為這個角色。面試時依照氣場、好聊程度考量超級重要,遠比在理論上寫出最適合的人重要太多了,新鮮人很少有什麼有用技能、潛力測試差不多的時候這個特質更為強烈。當技能提升後這樣的考量就會減少,還是有機會的啦(當然更重要的是避開”菁英主義”的產業)
@royis3251
@royis3251 3 ай бұрын
同意,問題是越靠近金字塔頂層的產業就越是"菁英主義"的產業......
@user-wd1qv5sy6e
@user-wd1qv5sy6e 3 ай бұрын
經歷畢業到出社會後覺得 與其去競爭不屬於自己階層的財富,不如平淡的過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身心舒適即可 (這也算是某種程度上躺平的想法吧) 畢竟自己沒那麼優秀😢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3 ай бұрын
你沒有錯,而這跟優秀也沒關係,單純是你的味道跟菁英層的味道不一樣。即便讓你走到同一個台階,各種想法跟手段以及視野的差異,終究會讓你面臨無數阻礙。
@soya8983
@soya8983 3 ай бұрын
我認為你把自己定義為不優秀是錯的,你並沒有不優秀。
@jimmyknight0613
@jimmyknight0613 3 ай бұрын
自已其實也沒那麼優秀,這對我來說或許是真切的,說不定高學歷也是那個窮小子混進窄門得來的而已,本質還是考試機器,論說話論穿著論經歷,窮人贏不了的
@uccuha88
@uccuha88 3 ай бұрын
孔乙己的悲劇在於、雖然他理解貴族語言,卻沒有與之匹配的身家 導致他不僅無法擠身貴族社會、與之不符的應得感使得他連平民階級也格格不入 當我們嘲笑一些書讀得比較多的做題家時 是否忽視了、自身處在一個階級難以跨越的社會體制,自己並非局外人 也變相的否定了、透過努力去翻轉階級與人生的積極意義?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3 ай бұрын
因為努力本來就很難翻轉人生,努力反轉人生只發生在兩種狀況,一種是極度罕見的稀有案例;另一種則是國家一窮二白根本沒有明顯階層差距的時代。社會學有其他大型研究指出更可悲的事實:不只是權貴有階層固化,一般平民也有,例如技工家族有更高機率是技工或工程師,而社會底層有更高機率是社會底層,或是更現實的是底層在歷史的變化中直接被淘汰掉而中斷祖譜,這種平民的階層固化可以追蹤數百年。
@user-xd4mc1zx6n
@user-xd4mc1zx6n 3 ай бұрын
別人花兩三代人建立的社會優勢,為甚麼有人認為寒窗十年就能夠追上? 我不否認努力的價值,但是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 台灣現在更像是集體躺平。
@Aswhatitis
@Aswhatitis 3 ай бұрын
Fit+ polish= 文化資本 與生俱來的文化資本的應得感與從容不迫,出社會後還真難靠職場環境學會。 大多在小時候私領域的家庭生活中習得並定型了。
@DrHarveyTalk
@DrHarveyTalk 5 күн бұрын
感謝壽司坦丁的深入分析!讓許多人對階層流動和職場中的階級固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別是你提到的家庭背景對求職影響的部分,真的是現實中的重要問題! 面試官偏好與自己背景相似的求職者,這樣的現象確實讓來自不同階層的人更難突破階級壁壘,這些觀點對於想要了解社會流動性和職場現實的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洞察!
@c2co2co32-
@c2co2co32- 3 ай бұрын
大學時期沒遇過(或者說大學時候的交際活動還不會顯現出來),研究所到遇過,極端的是很機歪很自信那種,優秀的是那種控場能力很強的,而這些特質顯然跟學業上的教育無關
@candyeatandtravel
@candyeatandtravel 3 ай бұрын
鬆容的前題是有底氣,沒有底氣就會畏首畏尾。說白了,自在的狀態是無所畏懼,哪怕今天丟了工作,一樣有自信在3天內找回來,或者是各種打工以外的謀生技能。這個底氣是很重要。
@candyeatandtravel
@candyeatandtravel 3 ай бұрын
我再說一個實例,曾經我到過那些頂尖的機構工作,履歷表上就有一項家境問題:你的父母有就讀大學嗎?請列出校名。 瞬間第一重關卡就卡的死死的,擁有讀上大學的上一代,是自身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的資本。大家可以搜索一下 “初代大學生”在美國會得到的協助,大概就能明白這中間的差距。
@ym010273
@ym010273 3 ай бұрын
看到起雞皮疙瘩...血淋淋的事實,尤其說到高敏感人的性格特質與觀察權力流動
@peace-corner
@peace-corner 3 ай бұрын
真的太真實了
@littlebluefishy
@littlebluefishy 3 ай бұрын
前面自己聽不懂 打算關掉了 可是還是看到後面 感覺獲益良多 我自己成長在一個不利於發展社交從容和sense of entitlement的環境 母親無比拮据 加上自己高敏 很需要確認別人的感受 與人交際中總是很繃緊 這期看下來 當中描述為被面試官喜愛的特徵 我是每一條都完全相反 難怪一直都求職不順 我每次面試都十分緊張 無法以從容和平等心態面對 甚至會嘗試壓低姿態來顯示自己乖順的特質來討好權利方 現在看來 除了提升工作技能 看來也要開始著手搭建「工作外的自我」了... 😅🥹
@Inxhadow
@Inxhadow 3 ай бұрын
不知道壽司坦丁有沒有讀過一本書,叫做慣習,其實我覺得是很接近的內容,而慣習其實更像在想辦法解釋這種氣質是怎麼來的,以及如何培養這些氣質,就算先天條件上不足,也可以透過後天去補足,雖然跟先天骰子骰出來的可能有點差異,但還是可以彌補一些差距
@data5265
@data5265 3 ай бұрын
慣習很棒!
@gracema4901
@gracema4901 3 ай бұрын
慣習Habitus:輕鬆做好準備,躍向人生顛峰 是这本书吗
@xdj701
@xdj701 3 ай бұрын
慣習就是布迪厄的理论,视频11分钟的时候提到了他
@NanaTheOne1
@NanaTheOne1 3 ай бұрын
木門對木門,金門對金門。拿著碩士履歷去找麥當勞,也是會被刷。階級就是這樣凝固起來。
@user-tf6du8io8s
@user-tf6du8io8s 3 ай бұрын
龍生龍 鳳生鳳 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 老祖宗幾千年的智慧 可不是喊假的
@MsFlyWhale
@MsFlyWhale 3 ай бұрын
說起來,找打工時,確實曾經因為履歷太好,面試時,老闆表示請不起,太浪費人才😂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3 ай бұрын
@@MsFlyWhale  打工性質的工作要的是基層服務人員或可以久任的技工,你拿著碩士學歷去應徵這些工作,不會要是正常的,因為培訓員工需要時間跟成本。
@bilibalabom
@bilibalabom 3 ай бұрын
身為非菁英的後代,我還是不要擁有後代,好擔心對不起後代。😢
@user-pj9su5vi8s
@user-pj9su5vi8s 3 ай бұрын
我也有這樣的感覺耶。當然每個階級都有自己的活法就是了,不用那麽在意後代會不會不滿身世啦。
@gkgkyy3
@gkgkyy3 3 ай бұрын
相信人性本惡嗎?所以菁英還是訓練來的,
@user-lz9rd5gp8p
@user-lz9rd5gp8p 3 ай бұрын
身在這樣的階層和華人文化中,沒辦法怪別人,沒法處理的問題也不想留給後代,我想我們都有同一種焦慮😢
@daphnec1076
@daphnec1076 3 ай бұрын
我是底層後代,經由努力和運氣進入知名公司,得以過上不同生活,回頭再看我的家族親友,那是一種浸入骨髓,難以撼動的思想上的貧窮,我奉獻了三十年,宣告放棄。
@gkgkyy3
@gkgkyy3 3 ай бұрын
@@daphnec1076 家族是一種類封閉環境,當然只能一個帶一個或是一群帶一群,就像網路族群一樣,露臉了就會收斂,有遇過本來不抽煙的乖乖牌嗎?
@user-ox5tc7zm1x
@user-ox5tc7zm1x 3 ай бұрын
超級感謝有人說出來! 我生活工作在富人環境裡,反而很常會回過頭來檢討自己為什麼沒辦法從容應對 後來發現聊不起來,可能根本是家庭背景導致生活體驗完全不一樣 只是這樣也變成富人與富人相聚、窮人與窮人相吸,最後階級越來越牢固的死結了吧😢爬上精英高等教育卻沒有相對應的階層反而更痛苦
@ctwqlotte5199
@ctwqlotte5199 3 ай бұрын
最後一句真的是!有過相同經歷,說了都是淚 😢
@Realsmalllynn
@Realsmalllynn 3 ай бұрын
期望階級流動,父母辛苦勞力賺錢25年,孩子努力唸書25年,全部打回原形,讓原本有資本的族群更有錢而已。 而想以讀書翻身的思維在貧窮人之間流傳幾十年,還認為是自己的孩子不夠努力。
@dearmarcy
@dearmarcy 3 ай бұрын
真讚 habitus (慣習)(階級) 深深影響著我們舉手投足的氣場 謝謝你的影片,真的太讚了
@wellyhuang6802
@wellyhuang6802 3 ай бұрын
好喜歡這種自己內心感受突然被定義成專有名詞的時候,謝謝分享!
@natalielllin7665
@natalielllin7665 3 ай бұрын
人性呀,把自己分類後會獲得安全感🤣
@zx99227
@zx99227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壽司坦丁,我大學時期經常感覺自己格格不入,也不知道怎麼跟教授或其他(察覺到階級高於我)的同學互動,謝謝你分享的研究讓我明白有這些感受不是偶然,深深感謝您的影片如此療癒人心。
@chiensheng-ting991
@chiensheng-ting991 3 ай бұрын
剛入職場時,有一個前輩教我”you have to own it”,就是影片中sense of entitlement 的意思,緊急調整反覆執行後對職場真的有幫助。 我們不是與生俱來的,後天克服會花一點時間,還好職場的「容錯率」(不是真的做錯事,比較像fitting allowance) 還算可以
@user-tv3fh2ki8s
@user-tv3fh2ki8s 2 ай бұрын
請問這要怎麼訓練呢?
@jensbone333
@jensbone333 3 ай бұрын
社會階級的味道,高社會階層的人是聞得出來的。在寄生上流電影裡就是用味道,來暗喻這個只有社會頂層的精英才能分辨的品味。我曾在一場私人的面試中,感受過對方清楚的知道你是否是他們的一份子,或是對方只是在玩弄你;後來我發現對方在玩弄,我索性開出了一份他們付不起的報價後,當對方發現玩過頭後,我在飯局上就說等你們想清楚後再聯絡我,我就告辭了。😂
@kinglgwone
@kinglgwone 3 ай бұрын
人家也沒打算聯絡你啊
@jensbone333
@jensbone333 3 ай бұрын
@@kinglgwone 不是喔,對方公司的接班人透過人傳話想安排另一場飯局賠不是。他身邊幾個幫他面試的人,就是在玩台北天龍社會精英那一套,面試過程就是試著要讓你不自在,但我只在乎他們開不開的起價格😂。就像影片講到的,你越自在,他們越會相信你。
@tapaskatu7797
@tapaskatu7797 3 ай бұрын
@@jensbone333 真的是這樣沒錯。幾年前也有幸跟某上流社會的公子/公主(?)單獨對話,內容不重要,重點是對方讓我不自在、而我當下也讓對方不自在(通俗點說:不怯場),後來果然有得到一點尊重。雖然我的社會地位沒有因此轉變,但至少自己沒有陷入「不配得」的操弄陷阱。
@user-kl5rp1tp5i
@user-kl5rp1tp5i 3 ай бұрын
@@kinglgwone 你真白目呢
@baijin
@baijin 3 ай бұрын
⁠@@user-kl5rp1tp5i說什麼大實話😂不要點破他窮人的自卑心作祟
@sodacookie0108
@sodacookie0108 2 күн бұрын
這集我重覆看了好幾次 終於明白 … 為何許多溫良恭儉讓的人 始終不被重視 為何資源多 懂得如何和上層周旋的人 但不見得人人好 反而受到重視 與根深蒂固的家庭背景觀念有強烈連結 謝謝版主精彩豐富的分享內容 令人受益良多 ❤
@MsFlyWhale
@MsFlyWhale 3 ай бұрын
看了描述才知道,原來我在面試中展現的氣場有這些定義。 氣質真的很難假裝呢🤔 但要留在原本的階級,就會連房子都租不起,因此下意識地開始學習同事的從容感,藉此跳脫階級。
@louiswei1986
@louiswei1986 3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背後的問題還是來自於財力, 你今天去試騎勁戰可以很從容,可以全力去測試, 反正了不起摔爛就賠個十萬塊; 但假如今天你是試駕麥拉倫, 你沒有一定家底可能連上路都不敢, 甚至連坐進座艙都覺得自己不配。 去外面消費也是,你可能需要考慮這項服務是否需要費用, 但當你不思考費用問題,只是單純思考要或是不要的時候, 那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很從容。 因為這社會幾乎所有東西可以用錢來買, 包括技術,哪怕富家子弟沒有技術, 但他們也知道自己可以用錢來彌平那份差距, 如我開車技術沒你好,但我可以開比你更好的車。 除非有一種情況,在荒島或是戰爭下,當錢不再具有價值, 富家子弟需要去謀求物資或技術的情況下, 從容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gkgkyy3
@gkgkyy3 3 ай бұрын
還是會存在,因為這些菁英會想要省力😂坐享其成
@a85492592
@a85492592 3 ай бұрын
這世界上還是有不少領域是看真實力的,不要一直投射自己的自卑。
@louiswei1986
@louiswei1986 3 ай бұрын
@@a85492592 我以為我們在討論大部分的情況,如果都要講個案,那世界百百款人就不用討論了吧?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3 ай бұрын
@@a85492592 你說的那些領域很多有錢人根本就不做,因為不好賺。例如裝潢、土木、電機的第一線,你看哪個權貴會去做這些,都直接當上游發包爽抽了。
@user-ki3it7oz4e
@user-ki3it7oz4e 3 ай бұрын
鑽石戒指戴在窮人身上 就跟玻璃珠一樣 價值是外人定義的
@Norman5208
@Norman5208 3 ай бұрын
我記得某幾篇文章提到過 在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團隊比關係差的團隊高出30%以上的效率 某方面來說 這種以性格的篩選出階級的方法 可能比管理學上的Fit還要好用
@smallpotatoandrose2663
@smallpotatoandrose2663 3 ай бұрын
期待好久的更新!謝謝壽司整理現代年輕人糾結的現象。正對職場迷惘無力的時候看到這個,意外地感覺被理解。 想變得自信、從容,卻擺脫不到自卑的心態,懷疑自己。希望我們都可以更欣賞自己,不輕易畏懼
@dwarfking8585
@dwarfking8585 3 ай бұрын
台灣很少有這些問題的討論 因為台灣重理工輕文組 理工一堆怪人,但是做事能力有到就沒問題。 但是就我一個文組在外商工作的觀察,這影片的論述是再貼切不過了… 以上來自我觀察身邊同學的心得,高中好朋友很多理科,什麼人都有,文組也不少,大學文組朋友更多的多。 出社會後聯繫的文組怪人比起理組怪人少很多,感覺在職場上能領高薪的文組,基本上沒有怪人
@karenchencomposer
@karenchencomposer 3 ай бұрын
美國的貧富差距也比較大
@yasirrin5041
@yasirrin5041 3 ай бұрын
因為理工不用管理人際關係也能領高薪,文組還個性怪就只能當藝術家了吧
@user-wi7bg7ot6r
@user-wi7bg7ot6r Ай бұрын
@@yasirrin5041文組的怪人基本上都去當流浪漢了吧
@tigger143
@tigger143 17 күн бұрын
所以文組活該刷條碼啊 在知識經濟的年代還敢輕視知識 看管院仔在台大被人言語霸凌就是爽
@tigger143
@tigger143 17 күн бұрын
然後絕對不是台灣重理輕文而已喔 你如果讀商絕對是知道這世界金融業有多崇尚我們STEM的人吧🤣
@chachaj597
@chachaj597 3 ай бұрын
感謝製作這麼有內容含量的影片~~15分鐘不知不覺就看完ㄌ 非常精彩 句句剴切又好理解
@hsuyutedhtc
@hsuyutedhtc 3 ай бұрын
這種內容真的太讚了!請一定要繼續創作!!!
@AzAz-jp1pf
@AzAz-jp1pf 3 ай бұрын
不得不說 這個頻道的內容真的很棒 希望更新頻率能更高一點
@leehank4351
@leehank4351 3 ай бұрын
等好久終於更新了(NICE 每次看都覺得這切入要點分析看得很舒服。
@user-ig3ln6yq4t
@user-ig3ln6yq4t 3 ай бұрын
感謝製作 很有啟發性的影片
@yuuchia5281
@yuuchia5281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更新!每次的影片都讓我大開眼界!
@Stella-rq6dj
@Stella-rq6dj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你的整理與講解,很具體的呈現文化資本在不同階級的家庭裡會有的落差,看的很享受
@520520chris
@520520chris 3 ай бұрын
業配的節奏有夠順好喜歡!!
@user-vp8yr5pd9o
@user-vp8yr5pd9o 3 ай бұрын
做的很棒,每次看你的影片都有不同的啟發
@again86
@again86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製作如此精彩用心的內容
@weiwei211
@weiwei211 3 ай бұрын
這集對2024年要找工作的人好有幫助❤❤感謝🥹
@allen5081
@allen5081 3 ай бұрын
看了兩遍,太優質了!感謝!
@imankuok4699
@imankuok4699 3 ай бұрын
這個知識真的很棒,從沒聽說過,謝謝分享
@a09418849
@a09418849 3 ай бұрын
影片開頭應該強調這項分析只適用於特定行業。 如果你的職業類別變成工程師,那他需要的是對知識的自信感,而不是對自己的。即便他在社交上有問題,但只要他在表達自己的專業領域時能讓人感覺出他眼睛是發亮的,大致上他就高機率會被錄取。
@Jason781202
@Jason781202 3 ай бұрын
開頭有說不是嗎?
@test-pn3ex
@test-pn3ex 3 ай бұрын
沒錯 這篇研究其實跟台灣的生態落差很大
@Jason781202
@Jason781202 3 ай бұрын
你拿工程師來舉例就完全不是這題目在講的事情啊,這是社會學的研究,不是你自己的經驗談耶
@user-ul7zu9nt1h
@user-ul7zu9nt1h 3 ай бұрын
影片開頭就說是菁英服務行業了阿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3 ай бұрын
@@test-pn3ex 錯,外商或是核心單位的工程師,一樣有這種階級的味道,就如同RD跟設備是兩類人,製程跟設備又有一點差別,但設備跟製造的氣質更接近,製造單位的工程師氣質又跟OP更接近。說台灣沒有階層差異,你一定在開玩笑,台灣的裙帶資本主義指數世界前茅。
@JJHsu-rv8pd
@JJHsu-rv8pd 3 ай бұрын
貧窮家庭帶來的自卑,在未自覺前,往往用一輩子來治療卻仍不自知~ 從容的氣質 來自於底氣,富貴人家是天成;貧窮人家得靠自覺培養。
@yexiou
@yexiou 3 ай бұрын
高中時 看到舞蹈班刷一排 推上國外大學的榜單,才知道 我是為了不要餓死而努力念書,人家是 根本不用擔心生計 選擇發展才藝。
@karenchencomposer
@karenchencomposer 3 ай бұрын
你以為跳舞賺不了錢嗎xd
@lightoftaiwan
@lightoftaiwan 3 ай бұрын
他是指他們家庭已經有餘裕可以讓下一代起跑點就不用先為生存煩惱,而是從興趣才藝出發璀璨自己生活。
@c_henzupi
@c_henzupi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製作優質內容❤
@shirleylee5485
@shirleylee5485 3 ай бұрын
面試過mbb 投行最後落腳科技業,完全同意這份研究,身為普通家庭的孩子真的要比其他人努力100倍才可以看起來很從容😢
@user-nh4om2bz4h
@user-nh4om2bz4h 3 ай бұрын
窮人家的孩子努力1000倍也會被聞出一股窮酸味😢
@xdj701
@xdj701 3 ай бұрын
常青藤法学院在读。我个人感觉这个研究可能还是更适用于美国的场景,在其他国家的解释力有限。主要是因为美国律所没有试用期,而且面试的时候从来不问技术性问题(以考察你对法律的理解),所以文化适配度(cultural fitness)非常重要,很多面试官甚至当场跟你说我们就是想找个能玩得来的人。而你能不能问出好问题,一方面是体现的是你对这个律所有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另一面也是在审视对方是否合适你(来告诉对方我很抢手)。 但是在英国(包括香港)就很不一样。在英国,就算是顶级法律系的学生毕业后需要好成绩和好的技术面试才能进入大律所做事务律师(此处不讨论更难的大律师路径)。而且一开始要先进行两年的培训(trainee solicitor),年薪大概在6万英镑。培训期结束后转正能够翻一倍到12万英镑,而此时一个三年级的美国律师年薪已经能到30万美元了。日本的话工作则跟平时成绩,以及司法考试的成绩相关性更大。 另外,美国同样薪水很高的科技业也很不一样。一方面,面试官比较少来自中上阶级或者上游社会的家庭;另一方面,面试中绝不部分都是技术面试,所以一个人代码写得怎么样会比气场更重要
@MrHerbLin
@MrHerbLin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你整理了這一集,這是我第一次在YT donate ,你這個研究太棒了。 這支影片的知識含量與參考文獻贏過太多台灣的博碩士論文了。
@aslewei
@aslewei 3 ай бұрын
對影片探討的內容本來就很有興趣,謝謝壽司坦丁查了許多資料講得清楚易懂! - 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瞬間所有制,中國藝術學校學生的畢業作品,內容也是有相關的概念✨
@annabanana3533
@annabanana3533 3 ай бұрын
超級有趣的研究,謝謝分享😊
@user-fp6vg9sm6i
@user-fp6vg9sm6i 3 ай бұрын
影片一如既往地很有料 而且從中讓我窺探到了很多事情的端倪
@AL_1993
@AL_1993 3 ай бұрын
完全正確,這種優雅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甚至一輩子都學不來。 個人認為,少子化說不定也和這有所關聯。 普遍知識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看到擁有這些“優雅”的人是如何得到更多優勢,而思考過後就會發現幾乎都是來自較好的家庭環境,對於自己的下一代是否也能擁有這種無形的資產,感到不安,進而降低了生育
@user-tb5yt7ik4k
@user-tb5yt7ik4k 3 ай бұрын
簡單來說 就是年輕人已經聰明多了 既然跨不了階層,就不要輕易生小孩來受苦
@yasirrin5041
@yasirrin5041 3 ай бұрын
所以老是看到歐美在講印度的種姓就好笑,資本社會也有種姓制度啊。
@kuanshian
@kuanshian 3 ай бұрын
階級之所以是階級,就是因為每個層級之間有所謂的「落差」(GAP),一旦落差被磨平了,就失去菁英主義的目標! 因此近期吵很大的「以馬內利兄妹」事件,其實就是奉行菁英主義的培養方式,正是這種什麼都學一點,甚至有些還很專精的「休閒」活動,才導致菁英之所以是菁英! 說得白一點,「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專業或能力,而是背後的人品跟特質,才是上流社會的考量,而這也是平民百姓最無法滲透的關鍵因素! 想想看,假設班上同學在春節期間都是去歐洲玩7天6夜,但你只能去蘆洲看廟會活動3天(沒有貶低的意思),請問開學之後要怎麼跟同學互動跟社交?又或者是大家暑假是去北極看極光,而你只能去集集看火車,久了就會有所謂的價值「落差」,自然就會把不是菁英的人給排出在菁英群組外! 那要怎麼做才能進入菁英群組呢?不是只有光加line,重點是從自身開始逐漸累積相關資源,這樣你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就有可能加入菁英群組!!
@432v01
@432v01 3 ай бұрын
你覺得以馬內利兄妹那種生活法,有辦法獲得優容感嗎? 我反而覺得他們是偽菁英。按照他們連晚餐都在車上吃、又完全不安排平時休閒活動的狀況來看,他們會學到的是極致追求效率的生活哲學,並且品味、文藝興趣等等都會被視為浪費,結局必然是成為影片中那種「無聊」的人,被真菁英的門檻拒於門外。
@intecharlie
@intecharlie 3 ай бұрын
蛤 歐洲玩7天是能有啥落差 走馬看花是能聊啥 還不如廟會3天精采
@kobedirk
@kobedirk 3 ай бұрын
不同意,這對兄妹正好相反,恰恰反映了很重的侷促感,真正的貴族家庭想達到的效果是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從容,而不是用盡全力想擠進上層社會的侷促感,以這兩位這麼滿的行程,恐怕完全沒有時間與其他的上層人士小孩交朋友吧,這正是養成從容感最重要的關鍵。
@RepublicOfLolicon
@RepublicOfLolicon 3 ай бұрын
@@intecharlie 歐洲玩七天,可以換到一狗票談資,你可以跟十時幾百人講你去了塞納河,看過梵谷名作,聽過一場柏林愛樂的演出,而這些都是聽起來"優雅"、"高級"的經歷,而蘆洲你可能說陣頭、8+9文化之類的,給人的感覺就會有很明顯的對比,8+9跟貴族
@MsFlyWhale
@MsFlyWhale 3 ай бұрын
@@RepublicOfLolicon你對廟會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上面說不是歧視,下面就提到8+9 如果你有能力把廟的前世今生、神像與當地歷史的交互關係、甚至要談8+9 也可以談古代作用與現代社會對其觀點導致的社會性影響等等 在地史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知識 人家還會覺得『只是』廟會嗎? 相較之下對方可能行程滿到『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 你想當哪種人?
@user-oy1um7si5m
@user-oy1um7si5m 3 ай бұрын
牛逼 這報告很多細節 好猛 尤其是對"FIT 優容" 的說明
@lightcwy
@lightcwy 3 ай бұрын
哈哈哈🤣 非常正確深刻體會~嚴重侷促感
@radio0529
@radio0529 3 ай бұрын
非常謝謝你告訴我這些新知
@akarijiang9191
@akarijiang9191 3 ай бұрын
哇,厲害厲害,這影片很有質量呀
@betttyp6345
@betttyp6345 3 ай бұрын
終於等到更新了🎉
@xinjin9894
@xinjin9894 3 ай бұрын
很透彻。希望可以通过练习突破一些局限。
@sayukilin6375
@sayukilin6375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期待好久的新片!
@WIZARD955236
@WIZARD955236 3 ай бұрын
太能夠理解裡面寫的一切了,不論是我見到的人、目前所在的職場或是過去面試的經驗都是
@yuchangwang4877
@yuchangwang4877 3 ай бұрын
支持您做出更多影片
@ew3730
@ew3730 2 ай бұрын
其實富了好幾代,也是一般人,同樣有內向不社交的,雖然大部分看來從容自信。但不管什麼性格,都會表現較客氣友善,即使是保護色。至於頂層的子孫後代,他們的其中,其實要面對的,不是一般人的人生困境。幸運的能有關愛的親情與自由,但更可能出現各種形式的反抗,或是慢慢放飛,或者不管不問,隱身在自己想要而家族也供得起的世界。
@Arya-do3ik
@Arya-do3ik 2 ай бұрын
「優容」「應得感」讓我想到寄生下流貫穿全劇的「味道」, 富人們彼此間能夠相當輕易的分辨出來誰才是圈內人, 而窮人可能不明白儘管自己想方設法、維妙維肖,但還是露出了破綻(侷促感、味道) 這的確是連「輸在哪裡」都不明白的一場局, 果然躺平的風氣漸甚,實在是人對貧富差距越加拉鋸的正常反應啊(躺
@qwe1996825
@qwe1996825 3 ай бұрын
寫的太好了 投行面試末期都是看眼緣篩選
@tigger143
@tigger143 17 күн бұрын
STEM的人除外喔 文組腦袋空空當人看眼緣
@andrewyen5856
@andrewyen5856 3 ай бұрын
這個影片真的是最好的面試方針 這個優容是可以演的 應該說 必須要演
@user-wl6sv4kv9i
@user-wl6sv4kv9i 3 ай бұрын
確實 在職場看多了.....優容,非常適切的形容詞
@user-tc6gw9be4i
@user-tc6gw9be4i 3 ай бұрын
看到一半我也想說「哇 i人死定了」
@cch2997
@cch2997 3 ай бұрын
台積電很喜歡勞工農漁階層的子弟。😊 特別是土博土碩,耐操好用。洋碩博不耐操,家裡都有橫財或工廠等他們接手⋯⋯
@karenchencomposer
@karenchencomposer 3 ай бұрын
@user-vi9uq3dz1z
@user-vi9uq3dz1z 3 ай бұрын
太好看了,說的真好
@damien4291
@damien4291 3 ай бұрын
赞赞赞,感觉好深刻。
@user-ex5sk3iy8t
@user-ex5sk3iy8t 3 ай бұрын
中後段強調的溝通與交流能力是影片想表達的重點
@sarahchen4001
@sarahchen4001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又更新了😍😍
@yuchingbi
@yuchingbi 3 ай бұрын
菁專業 受雇律師 管顧 分析師 適配 想認識的人/可以當好朋友的人 優容/氣場 讓大家都覺得很自在/掌握對話的節奏 不能把辦公室的話題聊死 定義優秀:他人的自我風格和自己有多像 自在感其實是某一種特權 富人家庭的小孩是如何在一定的歲月中培養不需要在意他人感受的「應得感」 對比的是「侷促感」 因為知道是握有權力的一方,並不會感受到權力是壓迫 喜歡白雪公主的舉例,太可愛了❤ 生於自身 菁英學生如何拿下菁英工作
@lianal.9295
@lianal.9295 3 ай бұрын
覺得這個概念不受限於階層,只要想進入原生沒接觸過的圈子就有可能會有相對侷促感
Luck Decides My Future Again 🍀🍀🍀 #katebrush #shorts
00:19
Kate Brush
Рет қаралды 2,3 МЛН
Why You Should Always Help Others ❤️
00:40
Alan Chikin Chow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8 МЛН
Её Старший Брат Настоящий Джентельмен ❤️
00:18
Глеб Рандалайнен
Рет қаралды 8 МЛН
Wait for the last one! 👀
00:28
Josh Horton
Рет қаралды 38 МЛН
決定你錄取面試的關鍵!這5大經典問題小心別踩進陷阱
8:55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Рет қаралды 308 М.
《最佳狀態》:EQ 之父集三十年功力之最新大作,教你如何活出最好版本的自己
22:42
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 Shosho's Abnormal Life
Рет қаралды 64 М.
Luck Decides My Future Again 🍀🍀🍀 #katebrush #shorts
00:19
Kate Brush
Рет қаралды 2,3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