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m's "five aggregates" and "people without self" [08/15 Early Buddhism] Life's Eight Suffering

  Рет қаралды 5,258

Riverside Study Club

Riverside Study Club

Жыл бұрын

十二因緣說又叫緣起論,它是佛教的一套獨創理論。佛教立宗以來,每500年所有的概念會為之一變,基本上會把前期所有的立論推倒,包括人生是苦這麼基礎的概念在大乘裡都有含混的否定,但有一個事情從來沒有被推倒過,就是因緣說。
------------------------------------------------------------------------
創作感謝:
中文字幕組:閑者知無涯佛學課系列-燈校本字幕編輯組;
英文字幕組:@阿倫的故事 @映入眼簾的梧桐樹;
全方位支持:@STONE通史筆記 @安端 @常月 @雨花石 @娘子;
沒有這些師兄精心耕耘和協助,製作後期工作量會變得更加巨大;
------------------------------------------------------------------------
版權聲明:
使用聲明:非商業用途署名“江邊的一碗水創作”,贏利用途需授權;
課程版權:經創作者“閑者知無涯”先生授權使用;
音樂版權:@Kevin MacLeod @s.e.n.s;
圖片版權:www.freepik.com/ 網站不限於:@Harryarts @pikisuperstar @freepik @macrovector @juicy_fish - Flaticon @pch.vector @古納魯阿 @upklyak @brgfx @宏向量 他們是非常有才華的藝術家和高質量的頻道,以及大量來自於未找到署名作者的珍貴照片和資料;

Пікірлер: 30
@timetraveler911
@timetraveler911 6 ай бұрын
视频说关于五蕴每个人的不同的哲学推理有错误,其实,是大家对佛学的解释停留在个人的理解上,佛学本身的“无我”正是与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不仅人人五蕴不同,这个无需理解。其实个人也是每时每刻都不同,无论色法和名法都在不停的生灭。而只有修到阿罗汉四果圣者才可能最终断了我执,彻底解脱
@niky2900
@niky2900 Ай бұрын
感謝!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4 ай бұрын
頻道"可能"有幾個錯誤的點,可能是因為不懂緣起造成的,大家可來探討1.鐵依然是無自性的,他會隨因緣跑來跑去或是生鏽或是被做成其他東西 2.五蘊亦是因緣合和之物,上輩子的這輩子的下輩子的,寄居在不同的殼中,無色界天人甚至沒有色蘊,你說他是共性是錯的,你甚至不會說昆蟲能來想佛法 3.至於靈魂跟自由意志也無關,那是因為印度古代認為靈魂是不變的實體,重點在不變,但佛教說的是如同火把一把點過一把,火焰大小不同,但跟上一個火把有因緣,所以說靈魂是緣起變化不斷的
@jacksteine
@jacksteine 21 күн бұрын
铁也是无自性的,是色法而已
@user-wc6uo2vk2h
@user-wc6uo2vk2h Ай бұрын
鐵,也無自性,氧化成鏽就是一種變化,它也會和合成合金,這也是一種變化。它也不可能永恆不變,所以無自性。 世間沒有一個物質是有自性的的
@arthurlin8866
@arthurlin8866 Ай бұрын
可以說:佛教採機械宇宙觀嗎?
@user-ou2is1lz7x
@user-ou2is1lz7x Жыл бұрын
佛陀不是教我们抛弃苦,而是教导如何从苦中获得解脱。后来的非正当佛教把苦抽掉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视频有关男女出家人在众人前跳舞享乐。
@Jerry-pe1gc
@Jerry-pe1gc 11 ай бұрын
不支持为了苦而苦。为了苦而苦的动机是为了对福报的贪。没人喜欢苦。你说的关于出家人破戒那是另一种情况。
@user-alu07sa24haha
@user-alu07sa24haha 10 ай бұрын
佛陀也不是教導我們解脫苦,而是超越苦。 解脫苦,就是不改變苦的客觀條件,從自己個人的內心去解脫。 超越苦,則是努力去改變苦的客觀條件,讓苦成為不苦。 例如,古人農作很苦,不改變農作的方法,就只能夠調整自己的內心,不讓苦的意識在內心中堆積而成為潛意識,這個就是解脫的方法。 現代的科技愈來愈高了,農作已經漸漸走向機械化,將來的農作很快就可以走向AI化,也就是:AI幫我們作苦工,我們真人就只享受生活,這個方式才是超越苦。 所以,苦集滅道中最後的道,應該是科學的道理,人類可以善用科學的道理來超越苦,甚至於可以善用科學的道理,來讓人類文明走向永續與永恆ㄍ
@user-ou2is1lz7x
@user-ou2is1lz7x 10 ай бұрын
@@user-alu07sa24haha 凡主张永恒不变的道理皆脱离了佛法的本义。所有缘生现象皆有其原本的特征:无常,苦,无我。一切现象皆因缘生因缘灭,没有固定的实体,因此即使是AI时代所显现的一切现象皆同样拥有无常苦无我的特征。超越苦和苦之熄灭是两回事,四圣谛的法义乃解释了哪些是苦,苦是如何升起的,苦是可以被灭去的,而且灭苦是有个方法的,这个方法就是八正道。因此,修行不是为了超越苦,而是为了熄灭苦,彻底断了再生的因缘(不再生不再死)就是彻底灭了苦的束缚。
@user-ou2is1lz7x
@user-ou2is1lz7x 10 ай бұрын
@@Jerry-pe1gc “无常苦无我”这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不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做修改的。当人们把三法印的苦抽掉后,这个真理就已经被颠倒了。人们害怕苦,因此尽情享乐,导致陷入更深一层的痛苦,无可自拔。要了解,苦是不能避免的,生命是五蕴的组合体,其本来的特征就是无常苦无我,大家都必须坦诚去面对它,动物也不能躲开苦的束缚,这就是真理。佛陀在最初转法轮讲解四圣谛的开端就很清楚说明了要避开欲乐,因为欲乐是阻碍成就涅槃的顽石,同时也要避免苦行。当今人们沉溺在欲乐上麻醉自己,是否真的解脱了还是在沼泽中溺毙,我们可以亲身去体验和验证。
@user-alu07sa24haha
@user-alu07sa24haha 10 ай бұрын
人,為什麼會有苦?因為文明還在發展的初期,科技非常落後,人類對物質的使用,還是非常的原始。 要怎麼發展出來文明與科技呢?就是要五陰與五蘊皆空。五陰乃是眼耳鼻舌身的五識,人類要超越這五種認知感官的功能,才能夠進入高科技的認知世界,例如,肉眼大家都有,但是天眼呢?顯微鏡望遠鏡各種科學儀器就是天眼,人類只使用肉眼,可以認知的世界乃是非常侷限的;有了天眼,可以看到很小很小的細菌與病毒,也可以看到很遠很遠以外的世界。 那麼,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又是什麼呢?就是人類從外在物質的認知到產生自己內在的意識,這個循環中的想,就很容易混雜進來自己的慾望與情緒了。所以,肉眼看到某個情節,可能產生某某偏見意識等等,佛祖要我們拋掉情緒與慾望的影響,只以純理想來接受外面物質的訊息,這樣子才能夠從肉眼進入天眼,再進入慧眼,最終在內心中轉化成法眼,如此才能夠最終發展成為佛眼。金剛經中佛祖也這麼來勉勵我們的。 所以,從無常走向苦集滅道的四諦法,乃是給文明發展早期的人類來學習的,人類要往高科技的方向來發展,才能夠從無常走向苦空無我,走到無我後,就達成永續了。 文明的發展是可以永續的,個人的生命一定是無常的,一定會有盡頭的,可是團體是可以永續的,要走向科技,再走向高科技,再發展到很高很高的科技,然後移民外星,我們這個文明就成為外星世界的天人文明,或者外星世界的阿修羅文明了。
@user-ou2is1lz7x
@user-ou2is1lz7x 10 ай бұрын
苦,皆是因为心的问题。心只要对任何缘生现象产生渴爱和抓取,就难免会产生痛苦。渴爱是苦之因,凡事与心中的愿望不符合时,心就会升起嗔意,这就是苦的因缘。凡事与心中的愿望符合时,心就会升起快乐,但快乐本身也是无常的现象,当快乐失去之后,心就会想要找回那些失去的快乐,这也就是苦的因缘。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特征就是“无常苦无我”,因此,执着和抓取五蕴就是苦的来源。
@user-alu07sa24haha
@user-alu07sa24haha 10 ай бұрын
@@user-ou2is1lz7x 感謝您的回覆. 苦確實是從五蘊所引起, 因此心經中教導我們要無色受想行識, 就是要我們斷苦. 至於無常苦空無我, 又要如何來解釋呢? 無常, 人事的無常, 物質的無常, 前者如果能夠五蘊皆空, 也就沒有了人事的無常了; 至於物質的無常, 要如何斷呢? 不! 不! 物質的無常不是要斷, 而是要空然後進入道, 也就是您所講的無常苦空無我, 從空進入道, 就是從宗教進入科學了. 因為這兒的道指的就是就是科學的道理了. 人能夠運用科學的道理, 就可以來改善物質的世界, 也就是來改善客觀環境讓苦的發生更少了. 至於無我的意義, 也就是要從小我走向大我, 小我乃是無常的, 會有生死的; 但是大我呢? 就可以吳生死了, 例如個人會有生死, 國家可以無生死. 所以, 無我是要教導我們如何從無常走向永續, 無我的目標是永續, 那麼佛陀提出來的一個大疑問: 無常, 要如何破除無常呢? 就是走向永續, 從無我來走向永續.
@user-ou2is1lz7x
@user-ou2is1lz7x 10 ай бұрын
@@user-alu07sa24haha 因为人们的无知,才会对事物有颠倒的构思。即使科学多么发达,都同样面对无常苦无我的特征,这就是真理。人们害怕无常,因此期望着永恒。如果一切因缘足成的现象都是永恒不变的,那么人就不会死,一切东西都不会败坏腐烂消失了。的确有很多人对“无我”有许多误解,其实要理解“无我”就必须从“无常”这方面作分析和思考才能彻底理解“无我”的真正含义。一切不停在演变和变化的过程称之为“无常”,不永恒的意思,在这个无常的过程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固定不变的实体,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就是“无我”,没有就是“无”,固定不变的实体就是“我,一个抽象的灵魂”,因此没有固定的实体就是没有一个我的存在,所以称之为“无我”,从无常无我的真理上我们就很清楚了根本没有灵魂的存在,而且五蕴也非我, 非我的,非我自己。人死后,也“不是我”再面对另一轮的再生,而是死前的一切造作和多前世所累积下来的善恶造作所产生的业力引发了新一轮的“再生识Rebirth Linking Consciousness”延续再生的效应。 至于五蕴为何是苦呢?五蕴是物质和精神的组合体,这个组合体组成了一个生命体,色身(整个身体)是地水火风和空间的组合体,精神的部份是受想行识,这些组合称为名色Mind and Matter. 身体上产生的一切变化必须通过名蕴的感受去体会,身体本身是不知道疼痛的,精神上产生的一切哀愁烦恼忧郁等等的痛苦也同样必须通过感受去发现,这就是说五蕴本身蕴藏着痛苦,只要执着和抓取五蕴,心中就会升起感受而被苦束缚。因此五蕴的特征就是“无常苦无我”,这个无常苦无我特征称为三法印。心如果可以从五蕴上脱钩,心就会获得平静自由。
@user-ou2is1lz7x
@user-ou2is1lz7x Жыл бұрын
博主说每个人的五蕴不同这句是否正确?其实包括博主和其它人,大家都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生命体,有何不一样呢?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Жыл бұрын
关于五蕴的内容,我自己感觉有些心得,但是没有能力拆分和您分享,比如说大家都是机器人,赋予了五蕴的特性,那么每个机器人之间的“色受想行识”就已经有所区别,再把机器人放在尘世间去感受色香声味触法,就导致机器人的苦,所以了解了苦谛,才能离苦得乐,能力有限,这是我现在的认知范围
@user-ou2is1lz7x
@user-ou2is1lz7x Жыл бұрын
@@Riverside-sc 每个人本就是五蕴的组合的生命体,这是无可否认的,也不可能改变的实事,可是,每个人的身蕴体质就会不一样,心思和感受的体会程度,道德行为的方向也肯定不同。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4 ай бұрын
依據粗淺了解,其實管主有幾個說法也是有疑慮,例如說無神(上帝非指天神)論,但佛陀只是說大梵天王不是上帝,但至於歸根究柢有無上帝,這佛陀是不回答的,所以不是無神同時也不是有神論才對,個人看法@@user-ou2is1lz7x​
@liuyang8812
@liuyang8812 5 ай бұрын
请问这是哪位讲的。讲解人是谁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5 ай бұрын
讲解人:@闲者知无涯-吴魏老师
@garyliu6589
@garyliu6589 Ай бұрын
似是而非。傅主对佛教並不是很理解。
@user-gb3gc8mk2m
@user-gb3gc8mk2m 9 ай бұрын
是什麼?還需要說明嗎?日常生活吧!
@Jerry-pe1gc
@Jerry-pe1gc 11 ай бұрын
你觉得自己是不是有自性的。我觉得我本有一个自性的东西存在这样我就没有烦恼。现在五蕴具有无常性,给我带来了烦恼,我为什么一定要肯定说这些是我自性的一部分?变化性导出否定性不是一个表象的外部的客体的逻辑过程,而是主观的唯心的纯意识层面的纯大脑活动。尽管这不合逻辑但你的脑子是可以这样工作的。此处缘起是要解脱,而不是要合逻辑,何况逻辑也是依托于大脑活动想蕴识蕴,在意识活动层面可以一概否定掉,并无不妥。
@Riverside-sc
@Riverside-sc 11 ай бұрын
师兄可以参考:解读部派佛教时期的大小乘教义分歧:”法我心果“之争【06/14部派佛教史】这一集的内容
@Jerry-pe1gc
@Jerry-pe1gc 11 ай бұрын
@@Riverside-sc 谢谢,我看一下
@user-ou2is1lz7x
@user-ou2is1lz7x 10 ай бұрын
@@Riverside-sc 其实把佛教分为大乘小乘是不合理的,佛陀在世时所教导的只是关于苦和苦的熄灭法,根本没有如后期的人把佛法分为大乘和小乘。但是当今的佛法可以被归纳为北传,南传和藏传三派系。因为传承的不同思想和信仰,导致当今佛法的变质。三个派系当中,南传佛法还保留着大部份佛陀所教导的原始法义,其它两派系的法义当中被掺杂了其它宗教和地方信仰的法义,这里有个例子:佛陀教导的三法印(五蕴的特征)是无常苦无我,可是北传的三法印把其中重要的“苦”给抽掉后,把原来的三法印改为“无常无我寂静涅槃”,这已经彻底颠覆了五蕴原本的特征。无常苦无我是有为法,是五蕴的本质,涅槃是无为法,因此把无为法变成有为法是不合理的,而且也颠倒了三法印的本质。
@user-ou2is1lz7x
@user-ou2is1lz7x 10 ай бұрын
心乃依所接触的而改变,心的本性就是无常苦无我。一位刚出生的婴儿好像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一切成长过程与遭遇记录在白纸上,直到死亡前的最后一口气灭去后,这白纸上所写的一切记录就会成为再生的因缘。
@user-ou2is1lz7x
@user-ou2is1lz7x 10 ай бұрын
无常苦无我就是人本来的特性,谁都不能不接受这个实事,因为人们要永恒的自性因此面对痛苦。
@jacksteine
@jacksteine 21 күн бұрын
这位老师有见解有学识,但是马列唯物主义中毒太深,可惜可惜
Who Are You? The Five Aggregates of Buddhism
18:18
Doug's Dharma
Рет қаралды 21 М.
¡Puaj! No comas piruleta sucia, usa un gadget 😱 #herramienta
00:30
JOON Spanish
Рет қаралды 22 МЛН
1❤️
00:20
すしらーめん《りく》
Рет қаралды 32 МЛН
The Five Aggregates of Buddhism
17:11
Doug's Dharma
Рет қаралды 38 М.
谁制造了宇宙大爆炸?暴涨理论与平行宇宙
29:46
科學漫聊
Рет қаралды 26 М.
故事《我的神仙婆婆,从不内耗自己》作者:刘小念
23:55
Кому деньги нужнее? (это юмор)
0:39
ЮРИЧ
Рет қаралды 3,1 МЛН
🍪 Compartilhar é Cuidar:  Biscoito que Ensina a Compartilhar
0:13
Músicas Infantis LooLoo Divertidas
Рет қаралды 78 МЛН
I Need Your Help..
0:33
Stokes Twins
Рет қаралды 113 МЛН
sihirli öpücük 2 #shorts
0:32
Mert Sarı
Рет қаралды 15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