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7,309
#龍藏經 ,#大藏經 ,#佛說 ,#菩薩 ,#圓覺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普眼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
#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423,#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
(圓覺經的十二位菩薩)
(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
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
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這部經是大經,佛說此經時,與十萬個大菩薩在一起,此十萬大菩薩不一一列舉,在此僅舉出十二位菩薩名號,
(圓覺經)是釋迦牟尼佛答覆此十二位菩薩所提問題的經典,所以大陸上的圓覺寺,一進門便供著這十二位大菩薩。
這些大菩薩與其眷屬小菩薩們都同樣進入三昧,進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中,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大小菩薩都一律平等,都無我相。無我才能平等,大家無我,同一法界。
現在各位看看這十二位菩薩的排列有沒有道理?讀經要用第三隻眼,用腦筋想想看,此為思維修。
(圓覺經)這十二位菩薩的排列,已經告訴我們佛法大乘道的修法。
第一位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代表智慧成就,悟了道智慧成就以後,就要起(行)。
光想自己入修,不入世,不修菩薩行,那是不對的,所以古人罵禪宗容易流入小乘偏空之果,非菩薩道也,這罵得也不無道理。
但是,達摩祖師的禪不同,有理入及行入,理入智慧成就以後,須入世修菩薩行。所以文殊師利菩薩以後,
接著便是大行大願普賢菩薩。
但是入世可不容易,必須手眼通天,千手千眼,手是手段方便,眼是智慧方便,所謂(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所以大乘菩薩無論魔道、妖道、鬼道、外道、小乘道無所不通,法門無量誓願學,因此才能有很多的方便,
才足以攝受折服各種不同的眾生。這就是普眼菩薩的道理。
有了普眼菩薩的境界以後,修持才能達到金剛藏菩薩顛撲不破的境界。金剛藏的意思一是不為外界所迷惑動搖,
再則是粉碎外界的邪魔歪道。
再以後是未來繼承佛位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現在在欲界天的中心(兜率天為天主)
兜率天與我們一樣聲色犬馬,五欲俱全,吃喝玩樂樣樣都來,並不清淨。
但是,其中有座內院,摒除一切聲色犬馬,彌勒菩薩在此說法,﹁瑜伽師地論﹂便是彌勒菩薩在此內院說的。
印度的無著菩薩夜晚入定上兜率天,聽彌勒菩薩說法,早晨出定,作記錄,如此寫成一百卷之﹁瑜伽師地論﹂。
彌勒菩薩下一生就要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剃光頭,以出世法表相,現出家相成佛。
要如何成佛呢?必須先得到清淨智慧,有了清淨智慧,才能威德自在。
如文殊菩薩於釋迦牟尼佛上座即將說法時,引磬一敲說:(說法竟)。釋迦牟尼佛一句話未說,又進去了。
文殊菩薩此時說了兩句話:(我為法王,為法自在。)這就是大威德大自在,然後就是辨音菩薩,辯才無礙,法音清淨。
辯才無礙,必須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是由多生累世說法之功德而來。
並且還要淨諸業障,我們的業障可並不那麼容易消除,(楞嚴經)說:(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業障不是一下子去得掉的,要慢慢一步一步地消。業障除淨以後,才能普覺圓覺等妙二覺,等同於佛。
成了佛之後如何?是否就不來了呢?不,還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像賢善首菩薩所代表的意義。
(圓覺經)的十二位菩薩各有不同的表相,代表著十二種法門。看懂了這十二位菩薩的排列,才有資格來研究(圓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