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會被這種話語影響的人。 但我覺得這個雞湯好像沒有解到我的憂慮。對我來說問題不在單純的分辨事實與觀點。 因為我們所有的人都在揣測未來的環境然後為其做準備。所以我們大量聽取他人對社會現況的想像,做參考依據其實合理。 說35歲沒有100萬會很痛苦,是觀點沒錯。但他也可以是大部分人的經驗談。那你又要怎麼否認經驗談? 例如Bryan提到的脫稿演出的簡報被老闆批評。但我認為這不單單是因為Brian很冷靜的分析就成功擺脫焦慮。還有Bryan有辦法信任自己的能力,質疑老闆的判斷力。假設我對自己的簡報到底呈現如何沒有把握,而又有一個“可能”是專家的人這樣說,我有可能認為他是明察秋毫,點出我自己沒發現的問題。在這個例子中我認為Bryan的信心才是重點。而這份信心要怎麼產生則是可以研究的方法。 我認為真的要破除這種憂慮,分辨事實跟觀點可能是第一步而已。但接下來可能還需要具備一點別的才能。例如對環境應變的豐富經驗,或是總是有back up plan 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