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a Cesarean Section Safer than Vaginal delivery?

  Рет қаралды 117,808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Күн бұрын

🌟 English subtitle (auto-translated) is available.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bit.ly/77member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bit.ly/2ZpclGS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IG : / 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bit.ly/shasha77_fb
🔥 加入志祺七七團隊: bit.ly/3pi8zrE
🔥 如有業務需求,請至官網瀏覽「服務方案與說明」:bit.ly/2ZCQ5Jh
# #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0:59 【志祺七七頻道會員】廣告段落
02:05 剖腹產是什麼
03:14 全世界都在剖腹產?
04:03 為什麼有人要自願剖腹?
05:40 診所的剖腹率為什麼比醫院高?
06:57 自願剖腹的反對聲音
08:19 剖腹產背後的陰謀!?
09:19 強調產婦自主權的溫柔生產
10:37 我們的觀點
11:39 問題
11:54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阿廖
|腳本:阿廖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上鈞
|剪輯助理:上鈞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解讀剖腹產1/李伯璋:鼓勵自然產 健保給付同剖腹產:bit.ly/3Mq7Hfd
→解讀剖腹產2/近三年剖腹產人數 醫院多下降、診所大增:bit.ly/3IHv9Td
→解讀剖腹產3/需麻醉、有傷口 剖腹產具短期和長期風險:bit.ly/34btJBc
→解讀剖腹產4/生得少、捨得花 自願性剖腹產費用價差大:bit.ly/3pBnpL0
→解讀剖腹產5/剖腹產率知多少?各院所數據看這裡:bit.ly/3tx1wxc
→全球剖腹產率15年間翻倍,每5個小孩有1個是剖腹產:bit.ly/3sHYaso
→【康健20回顧】台灣女人,你為什麼不生氣?:bit.ly/3CaJDZj
→台灣女人,你可以不生氣-台灣生產醫療作業現況釋疑:bit.ly/372OIr2
→全球剖腹产比例持续上升 世卫组织呼吁提供优质产科综合服务:bit.ly/3HKnUZ8
→台灣剖腹產率:bit.ly/36VpZol
→婦產科專科醫師人數:bit.ly/3hz0gV0
→2017年版的孕婦健康手冊
→怕痛的妳該選擇自然順產還是剖腹產 | 順產好還是剖腹產好 | 溫柔分娩:bit.ly/3Mlfzi8
→認識自然生產:bit.ly/3IJQn2K
→淺談減痛分娩:bit.ly/35TdR76
→醫學上必要的剖腹產與保險公司的條款差異:bit.ly/3MxzVF8
→剖腹產哪些情況非剖不可?認識剖腹產流程、風險與注意事項:bit.ly/3vzvdRb
→過高的剖腹產率,讓婦女暴露於不必要的手術風險:bit.ly/35ImUrf
→【全球剖腹產暴增】生小孩怕痛 逾2成新生兒非自然產:bit.ly/371Tg0R
→WHO statement on caesarean section rates:bit.ly/3MlcI90
→生小孩年齡不是問題,62歲超高齡女自然產下壯丁:bit.ly/3CajMRa
→樂孕:從懷孕到生產,迷思與疑惑一次解答,陪妳回歸美好孕程:bit.ly/3sFSxeb
→腹膜外生產較好? 別迷信: bit.ly/3tme7n2
→母子均安就是成功,沒有人注意媽媽生產時受的傷:bit.ly/3hEJ00p
→我永遠記得生產的那一幕 - 生產創傷:bit.ly/3vDGijW
→產後創傷:一種無人談及的女性痛苦:bbc.in/35vbFmj
→「生產」危機 醫療人力不足的警訊:bit.ly/3ttMNmT
→何謂溫柔生產?:bit.ly/35NCZvM
→你聽過「溫柔生產」嗎?生小孩可以不只是「送進醫院聽醫生的」:bit.ly/3Kaqjho
→不是教妳當「醫院奧客」:6個QA告訴你,為什麼台灣這麼難「溫柔生產」:bit.ly/35rXYVb
→【投書】從剖腹產到溫柔生產──重拾產婦自主權的漫漫長路:bit.ly/3sGo0wJ
→生小孩一定要灌腸、剪會陰、剃毛?快來聽產科醫師怎麼說!:bit.ly/3CgTjBA
→麻醫阿凱
→109年醫院總額整體性醫療品質資訊公開報告p.24:bit.ly/3MxzScq
→109年西醫基層總額整體性醫療品質資訊公開報告p.25:bit.ly/3IUuayM
【 延伸閱讀 】
→溫柔生產,與我的溫柔生產創傷:bit.ly/3hEkD3a
→產房裡的男人:bit.ly/3Cbw5wx
→「五大皆空」知多少:婦產科醫師人數逆勢成長,是雨過天晴還是海市蜃樓?:bit.ly/3pBkdi6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 如有業務需求需要聯繫,請洽:hi77@simpleinfo.cc
🔴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Пікірлер: 314
@shasha77
@shasha77 2 жыл бұрын
┏+☆+━・━・━・━・━・━・━・━・+☆+┓ ┃ 喜歡我們的影片、想支持我們, ┃ ┃ 或是想看更多不同的主題內容嗎? ┃ ┗+☆+・━・━・━・━・━・━・━・━+☆+┛ 。゚+. \(๑ >ω
@a009a1
@a009a1 2 жыл бұрын
畢竟承受疼痛的只有產婦本人最清楚,醫療可以分析利弊,但最終還是希望其家人與醫師可以尊重產婦的選擇...懷胎10個月,各種的不舒服、不方便,多點體諒與尊重,日子會更美好~
@ibn5100_sg
@ibn5100_sg 2 жыл бұрын
所以後面講的溫柔生產很重要,資訊透明是這個社會需要的
@YeeJam
@YeeJam 2 жыл бұрын
B 雖然現在的我會希望提高孩子的健康機率,所以會想選擇自然產,但實際如果經歷懷胎十月的折磨,我覺得要堅持自然產看起來就變得沒那麼容易,所以我支持孕婦的選擇,在這個時代能為世界多增加一個小生命已經很了不起了
@useridcn
@useridcn 2 жыл бұрын
無痛分娩
@VelireChen
@VelireChen 2 жыл бұрын
護理系的我要說,懷胎是九個月才對…
@user-xt3gj4vh9m
@user-xt3gj4vh9m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認識一位在歐洲某國的孕婦,當地超級崇尚自然產,所以幾乎不給孕婦選擇剖腹產的選項(某一方面而言也是不太尊重孕婦在考量所有風險後自身的選擇) 這位朋友因為知道自己真的無法承受那個自然產的痛覺與後續自己對小孩可能會有的陰影,跟他的醫生吵了超多個月說他就是一定需要剖腹產, 而這位朋友要被允許剖腹產的話甚至還需要經過精神科醫生證明「這位孕婦精神正常、有為自己做妥切醫療決定的能力」(我朋友:「沒問題啊,來,不論你要說我是瘋了還是正常,我就是要選擇剖腹產。我就是覺得自然產給我帶來的未來心理疾病風險太大了,對我的小孩不是好事。」)。 後來在他真的很堅持的狀況下,他的醫生才勉為其難給他剖腹產的選項。 他沒有聽過身邊其他任何一個人說服了醫生讓他們選擇剖腹產,不少人都是帶著有點被逼的感覺去選擇自然產。 那位醫生不一定有錯,他也是以他的專業在進行評估,不過在那個狀況下我覺得孕婦若能有更多的話語權會更好。 我支持盡可能讓孕婦得到足夠的專業資訊和產後身體狀況風險的說明,並讓孕婦跟醫生能夠有類似的決定權力。
@linazhu7911
@linazhu7911 4 ай бұрын
产妇有决定能力 医生也有理由拒绝无理由的剖腹产,这是双向选择,不能只允许产妇可以选择,医生就不能拒绝这个产妇吗
@lingirl88
@lingirl88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媽也是剖腹產,因為她當時算高齡產婦,而且又遇到胎位不正。她的肚子目前還留有手術的疤痕(蟹足腫),而且因為脊椎注射麻藥的關係引發了一些後遺症,常常會腰酸。我只想說天下的媽媽都辛苦了🥺
@xuanlee0313
@xuanlee0313 2 жыл бұрын
沒辦法 不得已 剖腹產是危急時刻必要選擇
@Sharon-Hsu
@Sharon-Hsu 2 жыл бұрын
請問有蟹足腫是不是就不適合剖腹了?
@lingirl88
@lingirl88 2 жыл бұрын
@@Sharon-Hsu 看你願不願意承擔術後長疤的風險吧?
@Uui540
@Uui540 2 жыл бұрын
B 老實說,你如果今天生病,要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手術,沒人會去說什麼,你開心又有聽醫生意見,這樣就好了。 但為什麼孕婦要怎麼生小孩,需要大家這樣關注呢?生又不是你生,痛也不是你痛,有時候就是覺得,請願被開肚子也不想被剪會陰呀
@useridcn
@useridcn 2 жыл бұрын
主要就是像你自己講的,有沒有聽醫生的建議,如果醫生沒有建議剖腹呢?這樣還算必須醫療行為嗎?健保還給付嗎?要自己選沒問題,身體是妳的小孩是妳的,但為什麼大家的健保要支付你的非必要醫療行為及其產生的後續費用?
@oolodd2961
@oolodd2961 2 жыл бұрын
@@useridcn 只願意給最基本的保障下場就是更沒人要生,何況自願剖腹是要自費的,只有非自願剖腹才有給付,和健保根本無關係,而且即使是非自願剖腹和自然產的價格也仍然差6K~13K左右,你們沒根本沒幫產婦付到這條錢,放心好了
@useridcn
@useridcn 2 жыл бұрын
@@oolodd2961 那你就不要多住兩天健保房啊,講得好像那一刀要錢而已。
@lintylinfon
@lintylinfon 2 жыл бұрын
剛生完二寶,我覺得衛教產婦很重要,衛教家人跟有個好隊友更是重要,我自己是自然產,光要不要打無痛這件事我媽反應就很激烈,待產的時候瘋狂call我隊友說不准打小孩會麻醉過量死掉,她是三個小孩的媽沒打也忍過來了,還好疫情期間她被擋在醫院外面,隊友也騙她我沒打,她老人家才放過我⋯🙄
@chefyaya8007
@chefyaya8007 2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心疼妳,不知道為什麼這種時候長輩還是會權威式希望晚輩聽從意見,尤其討厭“我可以妳為什麼不行”的態度,好反感。
@addasd2440
@addasd2440 2 жыл бұрын
@@chefyaya8007 我懂🥲
@persephone1218
@persephone1218 2 жыл бұрын
看了影片的感想:完全不想生小孩,這樣就不用在兩個都有風險的選項裡選一個了
@KuoIanLove
@KuoIanLove 2 жыл бұрын
不管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 只要有生都該鼓勵。希望社會對媽媽跟小孩有更多鼓勵跟體諒。
@Sumomo_Q
@Sumomo_Q 2 жыл бұрын
自己在產房待過,有很多的家屬對於剖腹跟自然都會很自然地認為剖腹比較不痛。但其實剖腹只有當下不痛,之後復原時間至少4天起跳。期間翻身、躺變坐、咳嗽都會讓下腹部傷口產生疼痛。 反觀自然產的媽媽基本上只要躺一下睡一個晚上隔天就好很多了,可以自由活動氣色看起來也比較好。也比較有心思可以放在小孩(如母乳哺餵、親子關係建立、吃飽徵象等等) 剖腹產的媽媽基本都是在意自己的生理疼痛,因為已經痛到沒辦法去餵小孩了⋯ 其實,我相信如果產後配套措施做得好剖腹跟自然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我很建議能夠有資源的媽媽去月子中心或者請月嫂幫忙打掃家煮飯等等。畢竟月子餐也是一筆開銷。 而大多數診所跟月子中心是一條龍的,診所沒有人的時候醫生就可以過去月子中心巡房看看產婦的狀況,這點我想應該會很吸引很多媽媽。
@Uui540
@Uui540 2 жыл бұрын
但我朋友剖腹產很優雅欸,也說沒什麼痛感,反倒我的自然產真的很累
@user-lb8cg7zu3t
@user-lb8cg7zu3t 2 жыл бұрын
我有朋友第一胎自然產、第二胎剖腹,她是說自然產恢復較快、剖腹痛很久,後面改用自費止痛藥才比較不痛,但還是不舒服(笑和出力都還是會痛)。建議沒有需求不要用剖腹產
@Sumomo_Q
@Sumomo_Q 2 жыл бұрын
@@Uui540 可能她的忍耐力比較好吧,畢竟把組織切開一定會痛的呀~
@user-ri1xy8sc3t
@user-ri1xy8sc3t 2 жыл бұрын
@@Uui540 痛覺是主觀感受 也要考量到當事人可能比較愛面子喔~
@useridcn
@useridcn 2 жыл бұрын
@@Uui540 每個人每胎經驗都不一樣,你說你自然產很痛苦,但我無痛剛打完很快就生出來,醫院住一晚,出院當天球場報到。
@user-xy9hg3vu6j
@user-xy9hg3vu6j 2 жыл бұрын
本人是自願自費剖腹產,原本是第一胎已是四十多歲的超高齡產婦,且先破羊水又早產,另有親友是因妊娠性高血壓的問題。這完全是醫生建議。
@muxi1830
@muxi1830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還是給醫生評估過給意見,再讓孕婦自己選擇比較好(排除身體狀況的問題) 我媽兩胎都是自然產,生我的時候真的生很久又出血,一度很危險😢兩個舅媽一個是全剖腹產、一個是吃全餐(都生兩個),可能那個年代的技術也沒有現在發達,腸沾黏的問題都蠻常發作的(? 剖腹產好像只生一胎沒什麼大問題?(排除各種不可控風險),但二胎以上再更多通常都不推薦的樣子
@user-ri1xy8sc3t
@user-ri1xy8sc3t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媽第一胎生我的時候很順 自然產就出生了 但生我弟的時候因為頭太大 所以吃全餐(從早上生到晚上) 所幸母子均安 如果診所專精在剖腹產上 因此鑽研影片中 較複雜的手術 但因為生的人很多 所以每天都在做 雖然入門門檻較高 但久了熟能生巧 能應付各種突發狀況 又能兼顧術後復原的品質 那也算是雙贏的局面
@handmade9469
@handmade9469 Жыл бұрын
我就是選擇自願剖腹(腹膜外),原因有三:1.36歲生有點高齡怕危險 2.會擔心陰道鬆弛與膀胱無力 3.沒運動習慣怕生不出來陣痛很久,我自身經驗是真的不會痛,術後恢復其實也很快,術後的痛像生理期來的那種悶痛而已,差不多第三天就好很多了,前兩天還要接尿管不是很舒服,我覺得過程中最痛的是打點滴,因為針要插進你薄薄的皮膚裡很痛,我血管較細插了三次才成功痛死我了,另外我覺得心理上的壓力比生理上的還大,每次產檢都希望寶寶可以健康沒問題、生完還有新生兒篩檢也讓媽媽壓力很大,還有生出來後才是考驗的開始,我現在是全職媽媽中,照顧寶寶真的是身心都很累,所以我覺得怎麼生真的不是重點,不是一定要體驗生產的痛才行,我覺得應該要尊重孕婦自己的選擇。
@min-rt2eg
@min-rt2eg Жыл бұрын
膀胱無力的後遺症真的很影響生活,影片裡說可以用凱格爾運動恢復,講得好像很容易又一定能夠恢復似的,其實太過輕視自然產的後遺症
@edithlai7443
@edithlai7443 2 жыл бұрын
剖腹產的人變多我覺得短期是件好事。 我有個親戚,當年懷孕時,胎兒超過預產期幾周都沒動靜。 醫生建議剖腹產。 這個親戚在20多年後的今天,還是其他親戚口中“對小孩不好,為了自己開心不顧小孩利益。”的媽媽。 也有遇到其他親戚產檯上生不下來,但是產房外大家七嘴八蛇妖魔化剖腹產,所以只好硬生的。 我認為只有當剖腹產變成一般選擇的時候,產婦的生產安全才有保障。 畢竟在產床上痛得死去活來時,產婦大多無法決定自己的醫療行為
@user-ec9bu3xe3u
@user-ec9bu3xe3u 2 жыл бұрын
B,我覺得以產婦自己本人為主,畢竟每個人狀況不一樣,之前好像大陸有孕婦痛到受不了,可是好像丈夫不給剖腹,後來痛到跳樓的。本人吃全餐的路過...後來真的生不出來,胎兒胎心音一直下降,只好剖腹..
@adsl54088
@adsl54088 2 жыл бұрын
那個新聞有個羅生門, 醫院說家屬不給剖腹遭成悲劇, 家屬說一開始就同意剖腹, 但是醫院卻認為自然產就可以......
@user-ec9bu3xe3u
@user-ec9bu3xe3u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只記得我當初看到那個新聞是非常震撼的..每個人的耐痛不同,真的不要一昩只要求產婦一定要自然產...
@love-neko
@love-neko 2 жыл бұрын
@@adsl54088 因為到家人要求剖腹產的時,孕婦產道已經開了幾指,快生得
@lisahsieh4434
@lisahsieh4434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自己是自然產,過程也算順利,但我真的覺得自然產是非常需要意志力的選項,因為在那邊痛好幾個小時,醫師護理師一直來內診檢查子宮頸,一直都是處於歡迎光臨my縫的狀態,真的非常非常狼狽,痛得要死最後還要用盡力氣把小孩擠出來,中間好幾次都想要放棄,乾脆去剖腹算了😅 所以我覺得如果媽媽已經評估過覺得自己真的沒辦法,也不應該勉強所有產婦都自然產,因為我生完當下完全不想看小孩哈哈哈,因為真的太累太痛了😅
@Shiori_C.Y.0810
@Shiori_C.Y.0810 2 жыл бұрын
在月子中心工作過,看了很多媽咪都選擇診所剖腹生產,現在婦產科診所做的都是高端路線,環境乾淨、進出人員簡單、待產跟產後病房都是舒適的環境令人愉悅,產婦心情愉悅比什麼都重要,與醫師討論後媽咪們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rocanzhang
@rocanzhang 2 жыл бұрын
直男、單身、偶不知道… 但這有生死風險,理論上要和產婦方討論最佳方案,以其他利益為主真的獵奇耶!
@l7i7k7e7
@l7i7k7e7 2 жыл бұрын
D支持溫柔生產 讓產婦了解分析過利弊 尊重產婦的選擇 畢竟是自己的身體 該知道自然產跟剖腹產的差異 跟生產後該注意的地方 甚至是可能出現的後遺症 最後產婦的決定 我們都應該尊重!
@Chloe-dc3fu
@Chloe-dc3fu 2 жыл бұрын
首先想向所有的媽媽致敬和獻上感謝 我覺得保障媽媽的權利以外,還要保障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應該清楚解釋兩種選項和仔細評估後,再讓媽媽選擇 那媽媽自己做決定後,如不幸發生非醫療失當的意外 也不該向醫護人員追究責任 畢竟這是她們的選擇 不過當然希望天下的孩子和母親都平安健康
@melodychin1500
@melodychin1500 2 жыл бұрын
延續上一集少子化的議題,現在願意生孩子的父母已經很難得了,讓生產方式自由選擇也是一種環境上的體貼。少給干涉,多給支持好嗎
@ladygraceck
@ladygraceck 2 жыл бұрын
以醫療專業為主要考量,算是干涉嗎?
@as11929as
@as11929as 2 жыл бұрын
尊重產婦本人的意願的前提下,當然可以給出你的專業建議,但不要幫產婦做選擇嗷
@Uui540
@Uui540 2 жыл бұрын
@@ladygraceck 誰開刀不會以醫療專業為考量呢?台灣醫學很進步,剖腹逐年升高不也是醫院支持的一部分嗎
@ladygraceck
@ladygraceck 2 жыл бұрын
@@Uui540 不是。醫院和醫師想賺錢。所以在專業落差與資訊不對等之下,強力遊說剖腹生產的好處、自然產的壞處。產婦的最終選擇,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在被刻意的引導下作的決定。
@Uui540
@Uui540 2 жыл бұрын
@@ladygraceck 你把所有醫院都打成想賺錢而不顧專業,台灣醫療舉世聞名的成功,你這說法我覺得污辱了很多婦產科的醫生。
@shadowsoul5030
@shadowsoul5030 2 жыл бұрын
香港的話,醫生都建議剖腹,因為醫生熟悉流程,不用等孕婦慢慢生出小孩,也少有自然分娩過程中的突發情況,而且!!!剖腹產是預約手術,時間安排對醫生來說比自然分娩好1000倍!!!搶手的名醫為了成為時間管理大師,當然都會建議大家剖腹
@shadowsoul5030
@shadowsoul5030 2 жыл бұрын
還有為了"良辰吉日"而挑時間剖腹的😂
@annhongaki
@annhongaki 2 жыл бұрын
還是有很多私家醫生建議自然產, 本人就是在私家自然產
@WANGSHANGREEN
@WANGSHANGREEN 2 жыл бұрын
生小孩就是一個放棄自我和拋棄自尊的過程,從催生時要在床上大小便到生產完每天都有人來看傷口(咖噌),因為情勢所逼痛都痛死了不會有人問你願不願意,也不得不願意。女人真的很辛苦,年輕時要自愛,生產時就要腳開開,懷孕時不能提重物(大部分警告我是沒有XD),但生完又要有力氣抱孩子,根本肌無力好嗎?!還好不是生女兒自己會心疼死
@user-sl6ck2zi7d
@user-sl6ck2zi7d 2 жыл бұрын
尊重孕婦選擇,她心情愉快最重要,她還要照顧小嬰兒 我生三個,三個都自然產(生老三時四十幾歲),也沒打無痛,是自己的選擇,深信小孩會選擇他自己最適合時間出生 生小孩、養小孩是件很愉快的壓力,不要太輕易放棄
@AngelWing1314
@AngelWing1314 2 жыл бұрын
没打无痛真是勇! 我以为我可以不用无痛,打发他们走。结果十指全开的时候,哭着求他们回来给我打无痛😂
@cctaiken4326
@cctaiken4326 2 жыл бұрын
發展國家高齡產婦增多, 想冒的風險更少, 也不需要痛 時間安排更是重點, 發展國家女性工作的比例也比較高, 剖腹產時間大多可預, 對產前後假的安排更容易, 爸爸也能第一時間看到妻子和子女
@user-sd1dc6yu3f
@user-sd1dc6yu3f 2 жыл бұрын
B,媽媽有選擇的權利 扛了10個月又要面對生產壓力,如果剖腹可以減少壓力或是平復心情 也沒什麼不好。 "為何全世界媽媽都想要「剖腹產」?" 這句感覺很莫名其妙,姊姊應為胎位不正不得剖腹(小朋友頭朝上) 講的好像她自己很想切一樣,朋友的大嫂也是難產怎樣都生不下來只好剖腹 現在志祺評道想法就是全天下媽媽想法?感覺不太愉快
@kimari9637
@kimari9637 2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這個標題蠻具主觀意識跟爭議性的,只會加深部份群眾的刻板印象
@ly520809
@ly520809 2 жыл бұрын
影片內容很客觀啦,就是標題比較敏感,只是想表達全球自願剖腹產的比例增加吧
@jennifer2248
@jennifer2248 2 жыл бұрын
認同!我就是希望也幸運能順利自然產的媽媽,標題這句話的確有點太誇大!對想自然產卻非自願剖腹的媽媽更是不公平!
@antonlo557768
@antonlo557768 2 жыл бұрын
剖腹產不等於想騙保險,若是標題的聳動關係,這個真的有達到,但是身為老婆都是剖腹產的情況,聽起來就很不爽。(第一胎太大,第二胎胎位不正) 難道我們就該怕別人說騙保的情況下冒生命危險的情況去自然產嗎?
@user-sd1dc6yu3f
@user-sd1dc6yu3f 2 жыл бұрын
認同你說的,姐姐最近應胎位不正需要剖腹 標題講的好像故意去選擇似的,雖然確實有騙保險的人在 但不應該讓那些人代替全部的產婦
@amigo5dmark2
@amigo5dmark2 2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是跟你以樣,對於這個標題感到不妥,不該刻意用驚訝疑問句來閃過利用聳動的標題的責任,對於一個只是探討的影片,標題就是暗指選擇剖腹產孕婦可能有詐騙保險的陰謀,想要製造爭議來賺取點閱,感覺頻道走偏了,身為男人討論這個議題,應該要站在女人立場多考慮,剖腹產只是一種工具,不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影射。
@rubyyy802
@rubyyy802 2 жыл бұрын
B.尊重孕婦的選擇,痛也不是別人在痛,外人不要意見太多,每個人觀點不一樣,沒什麼對與錯,只要用自己舒服的方式生產最重要,我就是一個超級怕痛的人,自然產的不確定性太高,我完全不考慮,我也沒辦法接受會陰被剪,一懷孕我就跟我老公說我要剖腹產,我老公很識相完全尊重我,我剖腹產也確實沒痛到,我完全選擇正確✅
@allen5651
@allen5651 2 жыл бұрын
很喜歡這種討論醫療相關的影片!敲碗等復健科跟物理治療的影片,應該也可以來討論榨保的問題!
@ely1010sister
@ely1010sister 2 жыл бұрын
大推大推剖腹產,我是2020年12月生雙胞胎的媽咪,現在剖腹產技術實在太好。 隔天下床,5天出院其實就活蹦亂跳! 而且沒有恐懼、也沒有慌張,就舒舒服服睡著,起床就什麼都好了!!! 而且不用面對產婦最害怕的「內診」,產前要內診為外,產後又要內診確定線頭!!
@pybbb923
@pybbb923 2 жыл бұрын
對於溫柔生產的話,有一部臺劇 生生世世 裡頭的主角就是一位協助他人接生的例子,且在劇中有很多處產前跟產後的提醒與叮囑都是拍攝得很優秀的
@waiyinchan1209
@waiyinchan1209 2 жыл бұрын
每個孕婦的體質的不一樣,有些人自然分娩感覺只是像便秘,但有些人會痛得死去活來,而且這要等到分娩那一刻才知道是屬於哪一類的。更重要的還是家人在整個過程的支持與陪伴,讓媽媽們有力量和勇氣去面對。 其實我覺得我們好像對性與懷孕都不太願意說出口,一種「你到時候就知道了」讓媽媽們對懷孕須知半知半解。我以前上課的時候,老師有給同學看一個媽媽從懷孕到生小孩的過程,因為影片很長而且之後是午飯時間,老師說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看完全程。雖然分娩的時候畫面的確很血腥,我還是看完了,反觀留下來的同學不多,可能是害怕吧,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知道這些事的,就算我自己沒有打算生小孩,至少讓我知道了媽媽真的很辛苦。
@ellahu8670
@ellahu8670 2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現在自然產也可以打無痛,差別只是比較難掌握小孩出生的時間而已(只是麻醉對每個人的反應也不一樣) 我同學剖腹完之後,坐月子突然大出血,因為對沾黏貼片過敏...(從來也沒想過這也是一種風險)
@shinchiehwu6937
@shinchiehwu6937 2 жыл бұрын
剖腹產至少可以優雅的走進手術台生,不用宮縮痛得要死還被護理師玩摔角壓肚子,陣痛期還會一直被人戳陰道看開幾指(那超痛),也不用被剪會陰⋯也不用擔心施力錯誤不小心排便傷自尊⋯
@wanchou3257
@wanchou3257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出生四公斤重,算是大寶寶⋯⋯而我媽才一百五十多公分,聽說當年因為我太大,生不太出來,醫生建議頗剖腹產,可是我奶奶堅持反對⋯⋯根據我奶奶的說法他生了四個小孩的經驗,生小孩有啥難⋯⋯我奶奶身高超過一百六十公分,從小最大的嗜好是騎馬,說穿了是個運動健將。而我媽是那種一天到晚坐在椅子上看書的文藝女性⋯⋯唉,不是每個人生產經驗的一樣的好嗎!
@y.8589
@y.8589 2 жыл бұрын
生產方式有很多種,如果「只是」單純認為剖腹產比較「方便」就施行,就算它不是下策,也絕不會是上策。 現代孕媽很多生產完後必須儘快回歸職場,相對長期的產前後恢復運動或護理就無法那麼到位(有假可請,但日常暗流無形的推動及經濟壓力卻不得不),難免也是生產方式不同後續的影響。 生育率都這麼低了,政府還不考慮將雙親育嬰對國家的重要性提一提嗎w
@mayajoss
@mayajoss 2 жыл бұрын
首先我是顺产,也就是自然产。 从孩子的角度还说,顺产是比较好的选择,特别是如果你不止生一个的话。 我的建议是,在青春期的性教育中就加入关于不同生产方式的科普,最迟要在怀孕前就开始这样的科普,这样对母亲做出一个理性判断会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这边,有一个很恶劣的现象导致医生鼓励剖腹是医生的责任分摊制度。 医生只要按照最安全流程操作,就可以免责,反之,医疗事故的责任就肯定会有医生一份。 所以不止产科医生,所有大小手术的医生都会建议甚至是强迫产妇/病人执行最安全流程,但这个最安全流程究竟是不是合理都是个问题,其中的资源浪费,开销增加可能还反而会从整体上增加科室压力,对于产妇/病人来说,这种流程多数情况下不仅不必要而且可能还是有害的。
@jaccckky8978
@jaccckky8978 2 жыл бұрын
所以最安全流程到底是什麼?
@mayajoss
@mayajoss 2 жыл бұрын
@@jaccckky8978 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比如青霉素皮试(注射之前先做一次小剂量过敏反应试注射),有大量患者是长期注射青霉素的,根本不需要做皮试,但根据安全流程还是必须百分百做皮试,诸如此类,比比皆是。对于产科医生来说,就是尽量建议剖腹产了。
@Hihbjngyik
@Hihbjngyik 2 жыл бұрын
@@mayajoss 變成防衛性醫療嗎?不被咎責變成首要目標?
@mayajoss
@mayajoss 2 жыл бұрын
@@Hihbjngyik 在中国医生只需要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不需要对病患负责。
@user-vs2mh9lc1o
@user-vs2mh9lc1o 2 жыл бұрын
身為第一胎就因為產程遲滯30小時被迫剖腹的我,如果再來一次還是希望能自然產,畢竟剖腹後的痛真的很不舒服,甚至也一直會有後遺症⋯⋯
@yjo494g4jo3
@yjo494g4jo3 2 жыл бұрын
醫療評估後能給產婦自由選擇的權利滿重要的 兩種都有各自的風險 每個人在意的優缺點也不一樣 自己第一胎吃全餐 第二胎時間太近也是只能非自願剖腹 隔天根本動不了但又得盡早起來走動排氣 痛到邊哭邊下床 大約兩週比較好些 到傷口完全無感已經是數月後的事了 已經預備好要剖腹的話生產前的確滿優雅 但術後劇烈的疼痛不是兩三天能解決的事 重點還是產婦本人要了解各自的利弊
@pei0
@pei0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跟你一樣😭第二胎第一次下床時起身就定格,不知道要繼續躺下還是坐起來🥲因為不管怎麼選都痛死了😣
@galaxytree2024
@galaxytree2024 2 жыл бұрын
支持自然產,這麼說不是對剖腹產有偏見 只是不安心剖腹產的風險 如果醫生最後評估仍需剖腹產,那麼...Just do it🥲
@Uui540
@Uui540 2 жыл бұрын
但自然產其實風險高很多欸,剖腹產安全多了
@tonyyoung1991
@tonyyoung1991 2 жыл бұрын
你以為自然產就沒有風險嗎 你錯了兩種都是要拼命的 這是人本身的生理設計問題 只是剖腹產比較不用痛到
@tonyyoung1991
@tonyyoung1991 2 жыл бұрын
所謂的難產也是 自然產才會碰到的問題 到時也是大概率只能剖腹
@galaxytree2024
@galaxytree2024 2 жыл бұрын
@@tonyyoung1991 我尊重你的意見,也尊重醫生的專業評估,最終情況如何還是應人而異,你也說過是人本生的生理機制,也會從而影響到本身較為適合哪種方式來生小孩呦😊
@SUZYLEE4133
@SUZYLEE4133 2 жыл бұрын
當然是自然產,生完馬上可以坐著餵母乳,而且身體恢復又快,我兩胎都是自然產,根本沒有恢復期身體虛弱的問題!
@user-xx4rd4ko6e
@user-xx4rd4ko6e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個人是選擇溫柔生產,產前經過醫師及助產師的風險評估,生產過程在家聞著月嫂燉湯的香味,迎接孩子的到來,完全是我和先生討論做出的選擇,希望未來產婦都可以有足夠的自主權,在經過醫師的風險評估下,選擇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
@amandayong6963
@amandayong6963 2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跟命理師洗腦有很大的關係,大家迷信個個都要龍子龍孫的,所以很多都會挑好日子剖腹啊
@luxsey01
@luxsey01 2 жыл бұрын
鳳子龍孫的部分
@lukesaga
@lukesaga 9 ай бұрын
這集很棒,給準爸爸很多新想法,謝謝啦
@elinajing0221
@elinajing0221 2 жыл бұрын
醫生都會評估風險,很多人雖然沒有達到健保給付的標準,但是醫生建議剖腹風險較低,還是會選擇剖腹。
@SAAWA
@SAAWA 2 жыл бұрын
懷孕真的好累喔……全身痛、一直吐,還要這樣撐九個月😭
@Qi-Yu0418
@Qi-Yu0418 2 жыл бұрын
小孩越來越大後還會有各種事情能吵架和心煩
@hsinliu8220
@hsinliu8220 2 жыл бұрын
辛苦了
@carmenpooh3867
@carmenpooh3867 2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懷孕過程的狀況看個人,有些人好似沒什麼副作用,有些就狂吐....怎麼都好,辛苦了
@beyond205
@beyond205 2 жыл бұрын
@@carmenpooh3867 我是沒吐 但後期小孩越大肚子越大 全身都會很不舒服,有種你的身體但不是你的那種感覺 但小孩一旦出生後真的想把他塞回去😐
@carmenpooh3867
@carmenpooh3867 2 жыл бұрын
@@beyond205 辛苦了,我有朋友是突然對本來的沐浴露敏感要轉用其他沐浴露而她的朋友更慘,常常吐。所以真是因人而異
@gordoncheng1281_bus
@gordoncheng1281_bus 2 жыл бұрын
我本來以為剖腹生產是因為自然生產無法成功非得使用的醫療手段 不然以前人這樣就難產而死 還要感謝醫學進步欸... 不可否認很多生殖相關技術背後都是有龐大商機,不孕症治療也是
@Uui540
@Uui540 2 жыл бұрын
但自然產真的很痛,朋友剖腹產整個很優雅,下次生真的會想選剖腹
@user-cy8wh8od8j
@user-cy8wh8od8j 2 жыл бұрын
非自願剖腹路過,我第三胎產程遲滯吃全餐,第四胎龍鳳胎間隔不夠久只能再剖,經歷過自然產跟剖腹產的我,如果我能夠選擇我也會選剖腹,術後止痛已經很厲害了,我隔天就可以下床走動了,生孩子又不狼狽,最重要不用剪會陰,坐月子上廁所不用擔心會陰裂掉也不會因為這樣不敢大便。 但剖腹產的風險真的也是很多,我這次生完就大失血差點死掉,現在也有後遺症,腸沾黏。 自願的情況下不管自然產、剖腹產我覺得還是要尊重產婦本身的意願。
@benjaminyeh96
@benjaminyeh96 2 жыл бұрын
已經生完小孩十多年,再問我一次,我還是會體力可以選擇自然產。 當初我也沒有麻醉,因為覺得打針插在脊椎,我會怕,雖然第二胎在最後面我想要麻醉,護理師說來不及了,鼓勵我生下來。 的確,我恢復算快,若是當時我可以溫柔生產 順勢生產 水中生產,我會選擇這些自然產的選項。 另外,剪會陰,被妖魔化,自然產已經很痛,剪會陰,其實沒有什麼感覺,因為自然產比較痛,大過於剪會陰。 我沒有後悔我是自然產,沒有麻醉,也剪了會陰,我覺得很驕傲。
@fjcjcfjffn1358
@fjcjcfjffn1358 2 жыл бұрын
還是要看媽媽的決定,我出生時已經太大隻,4400多克我媽也才60幾公斤根本生不出來,就像志祺說的這樣根本就是在做全餐,如果不行真的不要勉強去自然產,然而我家也有雙胞胎的親戚,看著剖腹產後的各種症狀也沒有到比較輕,月子之類的沒有做好也是很多後遺症,多多體諒另一半以及孝順自己的媽媽
@puffergun
@puffergun 2 жыл бұрын
胎兒超過4000克就符合健保的剖腹產適應症了哦,這種狀況本來就是非自願剖腹
@fjcjcfjffn1358
@fjcjcfjffn1358 2 жыл бұрын
@@puffergun 哈哈哈我現在都20幾了,那麼久之前,應該小醫院也不知道嬰兒多重吧
@user-vu8ow9ft3m
@user-vu8ow9ft3m 2 жыл бұрын
B, 我雖然是自然產但我全程打無痛完全沒痛到,產前的溝通跟表達意願很重要 旁人真的不要過度干涉 沒有什麼剖腹不好、催生不好、打無痛不好 都是無稽之談,能平安生下小孩都是好的
@jishanchen9443
@jishanchen9443 2 жыл бұрын
本人是前置胎盤,胎盤堵住產道,只能選剖腹,屬於醫療選擇。 剖腹病房住五天(若是自然產是三天),前兩天半都只能躺著,裝導尿管;其中一天多是昏迷沉睡,第二天到第三天前半雖然是清醒的,但因為導尿管沒拆所以不能下床。 這段期間只有喝水。 以下應屬於個人體質,供參。 拆尿管之後,下床都是用"滑的",複診和擦身體,吃飯,餵初奶等等都是伴隨刀傷的疼痛(這時候其實還是有用一點麻醉喔) 第四天拆麻醉,第五天中午出院回家。 後面剖腹傷口護理(貼人工皮膚在剖腹傷口上,用壓力帶綁縛,每天都要用)和回診(每兩週一次)整整花了三個月。 中間只能洗下半身和擦澡。 即便傷口回覆狀況不錯,但腹部內側還是會有疼痛感,狀態約持續到半年。 這段期間肚子都不敢用力,碰到便秘也只能祈禱XD 只單純比較疼痛的話,相較自然產前面大痛1~3天,後續護理的疼痛是很明顯的短。 心理層面就更不談了。 如果可以,我會推薦自然產啦,但每個人選擇不同,身體也是產婦的,若有預算,自願剖腹也是個人的選擇。 也建議產婦可以主動詢問疑惑處,更能方便自己判斷。
@yuvivi5492
@yuvivi5492 2 жыл бұрын
辛苦了,謝謝分享。
@chun-huasu3251
@chun-huasu3251 2 жыл бұрын
性生活美滿很重要...有恩愛的父母,是小朋友的福氣。
@carmenpooh3867
@carmenpooh3867 2 жыл бұрын
為什麼會有這個迷思???以前倒聽過因為麻醉藥對胎兒有影響所以自然產會比較好的迷思。但自然產很痛,而且又不是一陣子完事,有些孕婦不是要生一整天嗎?
@TheRidiculousiam
@TheRidiculousiam 2 жыл бұрын
現在的自然產大部分下面也是要剪一刀啊⋯⋯那乾脆剖腹還比較快 還不用擔心臍帶繞頸、產程遲滯、產後大出血的風險 我兩胎都是剖腹,老大開了才發現臍帶繞頸;老二本來超音波只估3200,結果出來是4050克,還好都是剖腹生的。
@user-hh1bv5pw6i
@user-hh1bv5pw6i 2 жыл бұрын
不好意思 長期收看這頻道,我覺得最後的問題實在太侮辱這個頻道長久以來的智商,我他媽的要怎麼生為什麼要給大家覺得哪個比較好? 別跟我說這個問題是問當自己要生產的時候給的問題,那可以回答這題答案的應該有一半不能回答吧?生過的也不適合回答 生的是誰 痛的是誰 產後面對什麼問題因人而異,憑什麼就這個簡短的影片就能讓觀眾自己投票決定我覺得自然產好還是動刀好? 觀眾根本沒有完整資訊的理解自然產和剖腹正確完整內容,退一百步請問專業醫師是誰他們有子宮嗎?他們自己臨產過嗎? 再退一百步,貴頻道知道孕婦產前產中和產後心理狀態和復原情緒或是生理狀況等討論是必須看文獻資料的嗎?研究指出,請把完整文獻丟上來,不然跟英國研究有什麼不一樣? 再退一百步 你吃全餐的時候當初叫你自然產的那些專家會跟你道歉嗎?如果你說人家只是專業建議為什麼要道歉,那我會說 因為你建議只要出一張嘴,別人因為你一張嘴付出這麼多代價最後還是進去產房做你們最不推薦剖腹 現在女人有更多事情要做更多的社會壓力還有不一樣的思維,一個全餐足夠導致她不想再生,那請問是生育率下降嚴重還是你們學理認為比較重要? 再者 自然產也會有產後感染的問題,不是只有動刀會,呵呵 陰道鬆弛根本小事,我更在意生完之後會陰剪的那一刀,還有凱葛爾運動能怎麼預防和恢復,我建議你們詳細查閱文獻,如果真的有你們說的 我只要做了就能有效預防和恢復,那失禁的婦女就都不用看醫生了,聽內容的口氣就明白你們從專家的文章內容看到此運動能有效如何能怎樣就直接複製貼上,我認為你們是以質量取勝的節目,帶看來很多資訊其實也都過分簡單,以前沒覺得特別講是因為大部分可能和娛樂八卦有關,覺得無所謂,醫療豈是你說這樣可以就可以? 再來講點膚淺的 鬆弛因人而異,但一句話是真理 也可以問問你的產科醫師,自然產後就回不去了,只能盡量復原但不能恢復 粗賤的比喻一下 胎兒從您的懶交滑出然後這些學者和影片作者跟你說做某些運動就能預防和恢復 你信嗎? 如果你覺得我的批評很粗俗沒水準,那大概跟我看這個影片的想法差不多,也許你們有產片壓力,但我以為注重品質才是你們的重點,是我膚淺了 以上都聽不懂無所謂,重點只有一句 只要你們不是當事者就沒資格選擇別人怎樣生比較好或比較不好,就算給我一百條資訊告訴我自然產真的美上天了只要我不喜歡我就不會選,我的自由為什麼要被別人拿出來討論,詐騙保險是政府和醫療機構的問題,也不是我們這些外行人說是就是,講的保險公司好像都是智障一樣,禮貌嗎? 我也有碰過不適合自然產的孕婦因為碰到了只會接生自然產的醫生(不要說不可能,這世界什麼人都有)被迫選擇了自然產,在產房痛的喊叫還被主治按住嘴巴說產婦太吵(你們可以當產出) 你以為為了利益選擇的只會有診所和孕婦嗎 大家都只是人類而已 真的 很令人失望 拜託不要再A和B了 到底干你們屁事? 一堆人和孕婦權益和壓力,結果你們這種行為最傷人,過去觀念還能稱無知,你們這個叫污辱。
@kazemayu8013
@kazemayu8013 2 жыл бұрын
B,但是前提是事前能有足夠的衛教,讓媽媽跟其他親戚能夠完全知曉所有的利弊和風險。不論剖腹或自然產,身邊親友有太多都是傻傻進去生的了 家母自然產跟剖腹都有經歷過,剖腹那次在醫院住了一個禮拜(自然產三天),因此對於現在大家都選剖腹非常不能理解
@yunyichan4210
@yunyichan4210 2 жыл бұрын
B 不過我自己本身是胎位不正的非自願剖腹,一開始也都是在很知名的那間診所做產檢,先不論他們保險理賠上是不是有問題,主要是我去那邊產檢真的身心愉快,老公表示多花錢沒有關係,要照顧的是我的心情,在產後四年我還是能用他們家app回顧我女兒當小泥巴人的照片影片跟高層次超音波,而且女兒出生之後我也讓她在同一家診所做小兒健檢,一條龍的服務真的讓我很喜歡 另,當初檢查出胎位不正的時候婆婆希望我能到大醫院去,所以30週我就轉大醫院去生產,其實生產時感受也是很好的,我覺得這種挑選生產方式或是生產環境就交給媽媽去選擇吧,生下來之後還會有更多親戚想教你怎麼顧小孩,媽媽不要連自己選擇的權利都被剝奪了
@gggladys
@gggladys 2 жыл бұрын
剖腹產好啊,不然躺在那邊痛一整天還要被嗆「都是你沒運動才生不出來」「下來走走比較好生」幹嘛啦...🙄
@SuasnHuang
@SuasnHuang 2 жыл бұрын
認為B 前幾天才剛好在跟先生討論這問題~因為本人剛好是孕婦,但我們想法正好也有出入,我請他尊重孕婦選擇 剖腹還是自然產各種利弊風險當然都聽過也思考過~但最後選擇還是應予尊重,畢竟懷孕過程的不適都是孕婦承擔的,他有權決定自己的生產方式
@ho3ji5zk9o
@ho3ji5zk9o 2 жыл бұрын
我的媽媽生三個,三個都是剖腹產 第一個聽起來是吃全餐,他說當時是因為他痛到生不出來才轉成剖腹 第二個是在手術中差一點出問題,還好最後順利生產,媽媽也說過第二胎是他生得最痛苦的 第三個就沒有特別說什麼,應該是因為習慣了(?) 另外,當時的產後止痛可能還沒有做得那麼齊全,媽媽說麻醉退了之後其實還是非常地痛,痛到沒辦法從床上起來的那種;因為三胎都是剖腹產,他的腹部留下了一條非常明顯的疤痕,每次看都覺得生產是一件很偉大的事
@1108nan
@1108nan 2 жыл бұрын
是二寶媽 第一胎就是自然產生不出來後來醫生評估剖腹吃全餐 第二胎就也是剖腹 有些媽媽也是不得已才選擇剖腹的 要是在早期的醫療體系 我可能就難產了 還是要謝謝醫生評估 尊重醫生
@siasia8535
@siasia8535 2 жыл бұрын
哇!我跟你一樣狀況,第一胎產程遲滯吃了全餐,第二胎也只能剖腹了。
@ph760819
@ph760819 2 жыл бұрын
一樣第一胎不得已全餐剖腹產 第二胎還想試能不能自然產一樣尊重醫生評估還是剖了 剖腹產畢竟是開刀 傷口照護 和後遺症也要考慮進去呀
@asddeathatk
@asddeathatk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老婆是選擇自願剖腹,她本身也是護理師分析過利弊所以選擇了剖腹產。她也說到平均自然產產前的孕婦會痛到14小時,如果一開始決定自然產後痛了6個小時想想還有8個小時要這樣痛而受不了吃全餐,不如一開始就選擇自願剖腹產。自然產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會漏尿,而且是一輩子的。
@ally716
@ally716 2 жыл бұрын
希望志祺可以再拍一個議題是溫柔生產的延伸,也就是居家生產。看完你的影片會感覺比較像是在鼓勵孕婦勇敢追求剖腹產(不要擔心別人說自己怕痛),但溫柔生產的核心應該是盡量避免過度的醫療介入,我覺得沒有著重這點很可惜......而且有點誤導溫柔生產核心思想的感覺QQ
@user-gk1qz2cr5j
@user-gk1qz2cr5j 2 жыл бұрын
有看過溫柔生產的紀錄片了解國過,真的覺得應該有更多人知道!推推!
@love-neko
@love-neko 2 жыл бұрын
居家生產?像clannad的渚那樣?
@yoce510101502
@yoce510101502 2 жыл бұрын
@@love-neko 居家生產不等於溫柔生產喔,但溫柔生產的產家經常會選擇在家生產,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行為,畢竟進了醫院就有一大堆醫院的規矩。
@user-ps5vr5mj5s
@user-ps5vr5mj5s 2 жыл бұрын
溫柔生產原來是這個意思啊⋯⋯好留言值得推上去!
@user-zu3hl1eu3q
@user-zu3hl1eu3q 2 жыл бұрын
我今年16歲 我媽媽跟我講他是 因為我才選擇剖腹 因為我在媽媽的肚子裡太會吸收 導致我的體重過重 出生時4000多公克 還提早出生 所以他算是被強迫選擇剖腹😂😂
@yulannable
@yulannable 2 жыл бұрын
跟我一樣太重🤣🤣
@user-zu3hl1eu3q
@user-zu3hl1eu3q 2 жыл бұрын
@@yulannable 哈哈
@jr-chinghung1815
@jr-chinghung1815 2 жыл бұрын
B. 七七的頻道會讀心嗎? 最近我們也剛領到媽媽手冊。 主要還是媽媽的選擇比較重要,身為伴侶的支持態度也很重要。
@Winnie_0204
@Winnie_0204 2 жыл бұрын
我是胎頭下不去骨盆(骨盆那個口太窄),所以必須剖腹。 剖腹的確完全不會痛,第二天就可以跑來跑去了。
@user-ss6pk5gf2b
@user-ss6pk5gf2b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生殖器裂開很痛欸...又沒麻醉
@vehapv
@vehapv 2 жыл бұрын
做足了自然產的準備,結果因為小孩胎心音下降被推進手術室,從來沒進過手術室的我忍不住一直哭,很怕…又沒有熟識的人可以陪
@D560411
@D560411 2 жыл бұрын
人類很脆弱 又先把胎兒放在肚子裡面 又要拖很久 就算卸貨 他要能自主 又要很長的時間
@user-kd3bc6xh2t
@user-kd3bc6xh2t 2 жыл бұрын
B 因為小孩是媽媽生的,所以我支持以她們的想法為主
@moredenmark
@moredenmark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從星期一早上開始陣痛,痛...一路痛,到星期四醫院終於收我進去催生(41週+4天),到星期五早上(41週+5天)、強迫破水、孩子從凌晨就卡在產到了,終於七點左右才靠醫生幫忙拉出孩子。 還好沒有吃全餐 還好沒有被動刀 雖然留下終身的後遺症(恥骨分離,小孩快4歲了,還是痠痛),但還是慶幸沒有吃全餐被開腸剖肚取出小孩。
@htvcpearl
@htvcpearl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前同事在決定要懷孕之前就投保了高額理賠的手術險,然後懷孕後就開始打聽願意「協助非自願剖腹」的婦產診所,最後就順利健保給付、保險理賠兩手抓!
@user-qw5jd8eg5o
@user-qw5jd8eg5o 2 жыл бұрын
相信在未來會有嬰兒工廠,嬰兒在體外人工子宮中成長,然後送去學校接受教育,最後選擇工作並成為公民。在家庭中成長將不會是每人都有的經歷,且婚姻也可能如此
@user-zh6cu7bs4k
@user-zh6cu7bs4k 2 жыл бұрын
聽起來很棒
@thethirdfrenchempire1556
@thethirdfrenchempire1556 2 жыл бұрын
@@user-zh6cu7bs4k 在這樣的社會下再也沒有家庭、親情和母愛父愛,真的好嗎?這樣的社會不就是《1984》嗎?
@dawn010
@dawn010 2 жыл бұрын
@@thethirdfrenchempire1556 是美麗新世界
@Qi-Yu0418
@Qi-Yu0418 2 жыл бұрын
那可能要投胎好幾次才能看到了,那時候的社會氛圍、道德認知跟現在肯定會有巨大的差異
@Uui540
@Uui540 2 жыл бұрын
@@thethirdfrenchempire1556 在正常家庭裡面,也不一定就會有親情跟父愛還有母愛
@queeniechung306
@queeniechung306 Жыл бұрын
不管是剖腹產還是自然產,基本上都是元氣大傷,必要的剖腹產是保障母子安全,但主動剖腹產不可能比較好,在子宮上劃ㄧ刀,這也要很有勇氣的!!!
@FangChunShia
@FangChunShia 2 жыл бұрын
我選B 尊重個人選擇。 但 我是去年「自然產」的媽媽,我分享一下「個人」生產經驗讓有需要的人參考。 我在「禾馨新生」樂得兒病房生產,樂得兒病房是 待產 與 生產 同一間房間,不需要到推到生產間,我一開始我是預約一般房間,但可能樂得兒貴,我去我去的時候只有樂得兒病房,但因為我本來就想要溫柔生產,所以也接受了。 我懷孕39週2天去催生,因為寶寶的頭如果太大,我的產道寬度醫生評估要提早催生,雖然當時預估3500公克,因為後期寶寶大太快,而且我36歲懷孕,37歲生寶寶,是高齡產婦,所以就先預約去催生! 我在禾馨的經驗,醫生鼓勵自然生產,而且我後面胎頭還在上面,做了兩個禮拜 貓式 動作讓寶寶抬頭往下,非常辛苦,還好後來順利朝下。 其實我反而一直接到保險業務員推銷產前保險,推薦我生產領保險金⋯,醫生反而是一直推廣自然產的;我的生產過程是⋯👇 39週2天 晚上9點入院 催生。 39週3天 前一晚到今日 分3次塞子宮軟化劑(護理師手伸進去陰道把藥放入子宮頸)。 下午三點才開半指🤨 下午五點半下床活動破水(我以為我尿失禁🤣,因為已經打了剪痛分娩的所以沒有尿尿的感覺) 但是!但是!減痛分娩我太晚打,因為我想要體驗陣痛的感覺,這樣才有當媽媽的感覺!😎 所以減痛分娩對我來說只有三成貢獻,我痛到哭,我還是一個耐痛的人⋯ 破水之後不到一個小時已經開4指半, 護理師說可以開始生了,但是寶寶的頭還沒有到子宮頸,所以我肚子用力了3小時把寶寶往產道送,過程是我老公跟我一起,護理師偶爾進來協助! 最後寶寶頭到了門口,院長進來接生,花了7分半,寶寶終於出來了! 過程中剪了會陰也沒感覺,現在如果膀胱尿很多打噴嚏會有點漏尿,不過也不是太嚴重🥲
@Flyingstonez
@Flyingstonez 2 жыл бұрын
在過往許多生產相關的資訊以及支持常來自於大家庭的女性成員以及助產士間。在現在小家庭以及鄰里關係較為疏遠的情形下,許多任務需要由醫療端執行,但傳統的醫療人員並沒有相關的認知,資源與給付。總得來說,現在剖不剖腹,也是按照時代變遷而慢慢改變的
@user-tn6vz4fn8y
@user-tn6vz4fn8y 8 ай бұрын
7:49 我記得適齡產婦自然產大部分並不會造成陰道鬆弛欸 理論上不用特別做凱格爾運動 自然就會恢復緊的狀態 當然 有做凱格爾運動會更好
@yoimoon-9
@yoimoon-9 2 жыл бұрын
B,雖然我是非自願剖腹(產程遲滯),而且還是吃全餐的那種。 陣痛是真的很痛(因為有催生),但是剖腹之後傷口也不是不會痛...我想我算是很快就能下床的那一匹(印象中是第二天),但是能直著身體走路是第四天以後的事了。
@user-yn6hy6io5f
@user-yn6hy6io5f 2 жыл бұрын
醫院都會讓孕婦自己選擇要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我是因為胎位不正才剖腹,但剖腹也沒人家說的比較不痛ㄟ,應該是說,開刀過程中,肚子的極酸極麻讓人不感到痛感,而且第二天下床傷口是撕裂痛……之後照顧傷口也要小心,都不敢打噴嚏和咳嗽,稍用力就痛,加上漲奶也超痛……反正生小孩沒有不痛的啦…但看到小孩一切值得了,反而會更尊重生命
@SandyChenSC
@SandyChenSC 2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
@TFB74
@TFB74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自己生二個在診所,我也覺得可能部分診所或醫生偏向剖腹,我是催生但醫生後來說心跳下降,但問了醫生意見他也不願意說,因為我覺得怎麼生都可以只要孩子安全,但不知醫生怕有責任還是怎樣只願意告知心跳有下降要我自己選擇,我不是專業的也不知道是否緊急到要馬上剖腹,為了確保安全只好選剖腹,現在想想醫生知道我有保險,催生可能是跑一個流程⋯可以開非自願剖腹證明,但還是感謝醫生幫我平安生下就是了
@JK-Jasmine
@JK-Jasmine 2 жыл бұрын
8:45 後續可以找瑩真律師和蒼藍鴿說明這個現象😃
@AYA751106
@AYA751106 10 күн бұрын
我本來也超怕自然產的陣痛我會承受不了,一直跟醫生強調我要剖腹產,結果約好剖腹產的前三天忽然就落紅開指了,一堆護士圍著我說幹嘛剖腹?!我就莫名被勸退變自然產😂 但生完馬上可以吃東西 ,瞬間覺得還好選自然產🤪
@yter-rtt0605
@yter-rtt0605 2 жыл бұрын
現在有減痛分娩可以自費,可以減緩第一產程的疼痛了
@ImTammysmom
@ImTammysmom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考慮過剖腹產,也很害怕剖腹產所以懷孕的時候很認真的運動,很慶幸自己自然產,是催生自然產,生完馬上就可以下床,也沒有什麼後遺症,剖腹產反而比較容易有後遺症 很多技術性的非自願剖腹然後賺一筆補貼月中的費用現在很多!
@darkmoonyang
@darkmoonyang 2 жыл бұрын
B!沒有人能夠干涉媽媽的決定😂 因為不管哪種痛跟後續衍生的問題,媽媽都是那個當事者,其他人能夠給建議,卻不能也不應該自行下決定,然後逼著產婦作違心的行為!
@9501st
@9501st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老婆兩次剖腹原因,1,胎位不正2,前胎剖腹。這個單元沒有提到非自願剖腹的原因有點可惜!
@lewis97001
@lewis97001 2 жыл бұрын
給孕婦自己選擇,不過因為是自己的選擇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承擔 另外沒提到的一點是剖腹產之後如果要再生產都得剖腹產
@Uui540
@Uui540 2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現在的醫學很進步,這點已經沒有那麼絕對了,而且自然產其實要承受的風險,要高很多喔,尤其是高齡產婦
@sabrinahuang6420
@sabrinahuang6420 2 жыл бұрын
B,自然產是對母嬰比較好沒錯。但是,也要生的出,大人有時間。我生老大,老大胎位不正必須剖,生老2,老2太大醫生也是建議剖。我朋友自願剖腹產,是輪班不想等產兆,因為等產兆無法突然安排各種狀況,老闆也不太許可
@wellchen7014
@wellchen7014 2 жыл бұрын
B,產婦當然有權利決定自己想要的生產方式,只要秉持尊重醫療專業及使用者付費即可。
@yehada6072
@yehada6072 2 жыл бұрын
沒錯!我懷孕因為胎盤太低醫生說要剖腹產,也沒對剖腹方式多做說明,我真的也糊裡糊塗就這麼生了,還是全麻。現在越想越不對勁⋯⋯
@user-jz4ki9ty7o
@user-jz4ki9ty7o 2 жыл бұрын
很多醫院都有辦不定時的免費媽媽教室,肯勤跑就能吸收到很多基本知識
@user-dw7yl1wz8t
@user-dw7yl1wz8t 2 жыл бұрын
看完的我:呼 幸好這輩子生小孩的機會已經渺茫到跟中大樂透一樣了
@domingo2057
@domingo2057 2 жыл бұрын
B.誰受的苦誰決定。
@ajnba1123
@ajnba1123 2 жыл бұрын
剛剖腹產完的我,強烈建議能自然產就自然,剖腹真的逼不得已呀!剖完還要痛一個月,自然產一個禮拜就恢復正常了!!!
@katcat1108
@katcat1108 2 жыл бұрын
都是用命去賭的 人家想要怎樣選擇 不夠專業就不要多嘴 不懂又愛出意見的酸民 叫他簽個生死狀 母嬰出事他一起賠命啊
@jy9654
@jy9654 2 жыл бұрын
7:38 請問這個機率的分母是多少啊?疑問是1%增加到3%,這樣論倍數是很多,那整體機率明顯沒差,有大神知道嗎??
@yuy2375
@yuy2375 2 жыл бұрын
太辛苦了,甚至折磨。所以我不會想要我另一半生。
@sherryyong6726
@sherryyong6726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在婦產科工作過兩年,發現很多孕婦竟然被我們家老闆說服破腹產,因為健保給付比較高,而且產婦也會因為醫師做假資料可以領保險金,雙贏,話說那位醫師也鼓勵病人刷6次健保卡換鈣片,但是我沒有檢舉他,畢竟擋人財路也是不道德得行為。
@user-rv2sf9qh1h
@user-rv2sf9qh1h 2 жыл бұрын
剖腹產是建意高齡產婦的人或特殊警急發生,能保住母子生命安全
Backstage 🤫 tutorial #elsarca #tiktok
00:13
Elsa Arca
Рет қаралды 47 МЛН
Неприятная Встреча На Мосту - Полярная звезда #shorts
00:59
Полярная звезда - Kuzey Yıldızı
Рет қаралды 6 МЛН
СНЕЖКИ ЛЕТОМ?? #shorts
00:30
Паша Осадчий
Рет қаралды 8 МЛН
small vs big hoop #tiktok
00:12
Анастасия Тарасова
Рет қаралды 17 МЛН
A monopoly? In Taiwan, Uni-President Group is everywhere.
11:01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Рет қаралды 457 М.
What truth is hidden in China's internet addiction treatment schools?|SHASHA77
12:01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Рет қаралды 282 М.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aichung High School Conflict?
12:11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Рет қаралды 856 М.
What is the Shampoo-free Method ? Does it Really Work? | SHASHA77
11:04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Рет қаралды 753 М.
"A total sweatshop": Taiwanese film and TV industry labor dispute
11:51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5 М.
Backstage 🤫 tutorial #elsarca #tiktok
00:13
Elsa Arca
Рет қаралды 47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