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瑞士留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博士|如何申請、準備面試?為什麼最後選擇ETH而不是盧森堡大學?

  Рет қаралды 14,221

李黎哈哈LilyHaha

李黎哈哈LilyHaha

Күн бұрын

Пікірлер: 51
@brianyeh2695
@brianyeh2695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Lily的影片跟各路大神的留言,幫助好多!
@chiangyung-tai8303
@chiangyung-tai8303 4 жыл бұрын
您好,小弟我大四目前正想要申請這間學校。請問大學生是否可以直接申請博士班,還是應該先念碩士班?如果直接申請的話機會高不高?感謝您的解答
@yi-hsuanwu6728
@yi-hsuanwu6728 4 жыл бұрын
上班偷空巡田水看到這個留言,來回覆一下。 歐洲各國學校的博士生職缺,幾乎都會要求有碩士學歷 (這也是(在臺灣)先完成碩士的好處之一)。 然而,有規定就會有例外,這裡我不能保證機會高不高。對於被錄取的人而言,無論本身條件如何,機率永遠是 1 。 歐洲(不含英國)大部分學校而言(包含 ETH),老師收學生的權力大過系上,老師要你就要你,你一定可以進來,剩下的都是系上委員會可以解決的事 (例如:資格考科目多一兩科)。 這也是為何我們一直提到「職缺」,是依據研究題目來找人,而不若英美體制,先進學校,再找老師。 EPFL 的申請方式就走美國系統,然而我記得好像也會要求有碩士學歷。 我目前有認識一位曾經被這裡的老師詢問是否要直接來唸博班的臺灣學弟,但他是 MIT 大學畢業的 (敝校有排名情節,這我也沒辦法)(但就算我是中大,我還是進來了)。
@chiangyung-tai8303
@chiangyung-tai8303 4 жыл бұрын
@@yi-hsuanwu6728 好的了解,感謝您。剛剛看了一下好像一定要有碩士學位否則不考慮...不過碩士班好像蠻難申請的,嗚嗚...
@yi-hsuanwu6728
@yi-hsuanwu6728 4 жыл бұрын
@@chiangyung-tai8303 應該也沒有那麼難,就跟一般美國學校差不多 (而且英文成績證明相對沒那麼硬) 如果真的要逕讀博士,大概只有英美加比較有機會。 但再次強調,有心讀博班就不要只看校名,不然你(很有可能)會很痛苦。 多看 paper 、做做實驗,找到自己嚮往的地方/領域比較重要。
@lilyhaha8156
@lilyhaha8156 4 жыл бұрын
多巡一點田水啊
@eleanorjiang8387
@eleanorjiang8387 4 жыл бұрын
我ETH CS Direct doctorate program 第一年在读中。据我所知ETH只有CS和为数不多项目接受本科申请者 但是DD program和美国还是不一样 我们这边前两年需要完成和硕士一样的学分(120) 所以我现在虽然有在跟advisor做research但是基本80%的经历都在课业上. FYI
@翁士強
@翁士強 Жыл бұрын
想請問托福建議標準要考到幾分?
@yongmeiwang5285
@yongmeiwang5285 3 жыл бұрын
想问一下如果申请ethz的phd主要是看哪些方面呢?gpa?paper数量?还是硕士学校声誉呢?如果没有发过paper可以申请到吗?不好意思问题有点多,好希望明年也能够申请到这里,my dream school~
@lilyhaha8156
@lilyhaha8156 3 жыл бұрын
看你的能力 或是 你的背景跟這個PhD的符合度高不高,因為我訪談過的另一個ETH PhD就沒有發過paper (可以去看看另外一隻影片
@yi-hsuanwu6728
@yi-hsuanwu6728 3 жыл бұрын
嗨 ETHZ (以及 PSI EMPA) 和 EPFL 不同,主要還是看指導教授的喜好。 的確,你碩士班母校的聲譽會影響你的CV在審核者眼中的分量,這是現實,但至少在這裡不是唯一的標準;如果覺得碩班所在的學校 QS 排名不高,那就在paper 或 GPA上面下功夫。 我的母校聲量也不高 (相對低很多),但我還是進來了...... (1) 碩士班在 ETHZ/EPFL、其它瑞士大學、其它聲譽高的學校就讀,的確會影響有無面試機會。 (2) 我的同事們在進來時,大部分都沒有文章發表的經驗。 (3) 歐洲大部分的碩士學程都側重修課,大部分學生沒有實驗室經驗。若你的碩士學程著重在實驗/研究,這是一個很大的優點,好好地將題目做完整,不一定要有多好的成果可以發表,但至少要「完整」 (該會的技能要會)。 學校聲譽/GPA/實驗能力/文章發表,這四者共同影響著結果,所以沒有所謂絕對的影響因子。你認知到某個部分較弱,那就讓其它部分能夠突出。 BTW 去年到今年,其實敝實驗室開的缺都沒幾個人申請,所以錄取機會其實相對高很多。只差在你有沒有投履歷。 所以,時間點也是一個因素,不要認為一定要如何如何才能投履歷 (當然,要確定自己的碩班學程可以畢業......),你沒有申請,我們不會通靈知道你有意願來。 這裡也沒有那麼美好哈 有其他疑問歡迎聯絡 yiw@ethz.ch
@yixinqin4307
@yixinqin4307 3 жыл бұрын
@@yi-hsuanwu6728 听说ETHz博士工资是全世界最高的诶!
@yi-hsuanwu6728
@yi-hsuanwu6728 3 жыл бұрын
@@yixinqin4307 是啊 年薪 72000 美金左右 因為不開這麼高的薪水,瑞士人直接去CS業界工作就好了。
@qqqq9419
@qqqq9419 3 жыл бұрын
@@yixinqin4307 來矽谷吧!
@許以齊
@許以齊 3 жыл бұрын
不好意思,正在準備明年申請國外才看到這支影片,小弟目前是清大材料系,規劃大四畢業後隔年申請跟當兵,預計會累積一篇1st以及3rd paper,想請問若沒有碩士班的學經歷,這樣的背景對於直接申請國外博班(美或歐),會輸台灣碩士班畢業的人很多嗎 ? 或是國外教授都會如何篩選呢? 謝謝
@lilyhaha8156
@lilyhaha8156 3 жыл бұрын
以歐洲來講是要有碩士學歷才可以申請博士職缺的喔~並不像美國一樣可以碩博一起,另外有沒有國外碩士的學歷其實對於申請歐洲的博士來講我覺得沒有很大的影響,影片中的學長碩士也是在台灣唸的喔
@yi-hsuanwu6728
@yi-hsuanwu6728 2 жыл бұрын
大學畢業就有一篇 1st author 就已經很厲害了,這點在履歷上會突出很多。以 ETH 為例,因為是教授有主控權,教授想要你進來的話,沒有碩士的 "例外" 也是有的。 我覺得德、瑞、比、荷這幾國應該都算有機會不用看碩士學歷而逕行錄取 (比例高低而已)。
@adayu785
@adayu785 6 ай бұрын
有碩士的訓練,當成後期長遠投入的水溫嘗試是比較好的。
@yovenny_len4490
@yovenny_len4490 2 жыл бұрын
好强啊~~~~~膜拜大佬😭😭😭
@lizhao6979
@lizhao6979 Жыл бұрын
後生可畏。
@zhikaihuang8448
@zhikaihuang8448 3 жыл бұрын
请问大概提前多久申请博士职位比较好呀
@lilyhaha8156
@lilyhaha8156 3 жыл бұрын
對自己的碩論有一些結論之後就可以開始投咯~因為這樣博士面試時也比較言之有物
@yi-hsuanwu6728
@yi-hsuanwu6728 2 жыл бұрын
歐洲的部分,職缺會不定時出現,所以只要準備好必要的內容,接下來隨時看到機會就可以投了。
@harrychiang0
@harrychiang0 2 жыл бұрын
@@lilyhaha8156 請問不用有發表也可以申請博士嗎 假設有碩士學位的話
@dannywei6933
@dannywei6933 4 жыл бұрын
談的問題有點太淺了,可以談談如果台灣碩班訓練這麼好,那為何不繼續留在台灣讀博士?為何台灣的學術研究程度一直沒辦法追上歐美?台灣研究所碩班訓練很好,歐洲研究所碩班做的內容不夠,結果博士還去歐洲研究所,這在邏輯上是矛盾。
@yi-hsuanwu6728
@yi-hsuanwu6728 4 жыл бұрын
嗨~ Lily 傳給我看,於是我來回覆一下。 你提的問題都很好,切中要點。 1. 在鏡頭前講話,有點緊張,還是會有些要點沒提到。的確有很多可以講的,但可能要哪天我們兩人再碰面,再做個 EP 3, 4, 5, 6...... XD 2. 其實無論碩士、博士,乃至人生道路上很多的名稱,都只是一個頭銜而已,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填滿頭銜以外的部分。既然無論在國內或國外,最後都是 PhD 的頭銜,自己想說都在臺灣土上來一路到碩班了 (而且我從大學專題就在同一個實驗室到碩班畢業,深耕中大6.5年......),如果有機會,出來看看也好,順便看看「自己一路訓練到這裡,究竟和其它國家的人能否匹配」。 不過「匹配」是我在國內和剛來的時候,抱持的想法。後續轉變可以看下一點。 3. 「台灣的學術研究程度一直沒辦法追上歐美?」 -1 我不覺得沒有追上或臺灣真的輸人很多很多哈哈 -2 或著這麼說,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感受。就以電化學儲能來說,台大吳乃立教授、台科大黃炳照教授、清大胡啟章教授、成大鄧熙聖教授/吳季珍教授、交大張仍奎教授等等,都有很好的研究能量與學術聲譽,不是只有在國內而已。我想你這個問題的標的應該是「整個環境」,這就不能只看單一領域或實驗室,而要從制度、文化來著手 (下略一千字,晚點想好再解釋)。 -3 看你講的「學術程度」是指 h-index、平均發表的期刊點數或其它。對於大學而言,其任務應該是「教育」而非「研究」,大學要做的是教育出好的人才,研究交給研究所來衝就可以,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學術研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快樂或熱忱。 ETH 大學部必須用德文授課 (因此大學部很少非德語系的學生),其原因也是校方堅持教育的初衷,必須普及而非菁英 (BTW ETH 大學部,瑞士人只要想念就可以進來 ── 廣開大門。只是看你能否撐到大四而已)。 4. 文法商我不清楚,但臺灣的理工研究所對於碩士生的實務能力要求很多,是這裡沒有的 (但這裡的碩士生很會念書和考試,可能學理很強)。這真的是要出來才會體會到,不然在臺灣的時候,我也會覺得臺灣碩士生都比不過其它國家的人。 歐美的碩士生以授課為主 (連我瑞士同事都說碩班比較像是大學部的延伸教育),真正要做研究的就去念博士班。 這裡就可以說到培養研究人才與文化的差異了:這裡以博班為研究主力,的確博一、博二就像臺灣的碩一、碩二,因為使用儀器、學習合成技巧等等都要從零開始。但是,博班可以四年到五年。臺灣的碩班等於是到了第二年,學生好不容易懂了一些、更精進了一些,接著就畢業了 ; 歐洲這裡則是第三年、第四年開始把過去的成果統整、發表。很多時候,發表的品質差異就從這裡為根本出發。 至於你說為何臺灣尚未能發展出成熟的博班社群,反而是博班人數愈來愈少,容許我下略一千字,有機會再談 (我的觀察和想法也不見得符合整個環境,而且我知道這一兩年開始有往好的方向走)。 希望有回答到大部分的問題。
@yi-hsuanwu6728
@yi-hsuanwu6728 4 жыл бұрын
此外,若要比 paper 。我的碩班同學在我服役時就在清大讀博班了,他最近剛發論文在 ACS Nano,我目前都還沒有過。 (人家很厲害啊~ )
@dannywei6933
@dannywei6933 4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回覆!! 幾點回應。 1.國內外畢業phd如果都進入學校,有的phd畢業二、三十年後可以開創新領域,有的phd到了退休也沒有做出什麼太大的貢獻。頭銜不是重點,重點是訓練出來的博士水平就是不一樣,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一樣,我不太認為操作儀器或一些該領域基本的技巧算是解決的問題的能力,這比較像是工匠的能力。真的遇到沒人遇過的問題,還能給出適合的解答,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有國際聲譽不代表研究走在最前沿,可能領域不一樣我不熟悉,但我還真沒聽過台灣的老師是開創新領域讓別人follow的,倒是台灣的老師follow歐美幾十年(日本就有少數做到開創新領域,但是他們現在經濟差了,錢少了,沒力量了) 3.學術研究的量很重要,95%的論文其實只是做些補充和點綴的工作,真正有創新的那5%是需要總量夠大才能累積出來,整體環境就是主要指標,個別實驗室做的好不足以累積出真正有價值的論文,偶而發篇nature science是個人的光榮,但除非是顛覆該領域的論文,不然就長遠的科學發展來看,其實無足輕重。 4.台灣企業不太用博士,是產業水平太低不需要博士,還是很多博士水平不夠,聘了也沒多大用?反過來說,歐美的企業是因為聘了博士才發展出高端技術,還是企業有能力發展高端技術,所以需要博士? 這不能完全算是台灣研究所的問題,但很顯然台灣的產業上不去,有一半問題是這些研究所的,另一半是企業的。 5.台大化學系最近才在討論要不要廢碩班,因為全世界沒有以碩士為研究主力而能得到好發展的,很顯然台大的老師自己都知道整體環境是有問題的,如果碩班變成職業訓練所,對於一些公司來說可能很開心,但是如果談的是研究能量,可能反而是個問題。 6.歐美好多實驗室都有能力研究做得好,就spin off出來一家公司,很可能只做幾樣儀器,但是全世界就這家公司能做到,這種就是不斷推升產業水平的源頭,台灣基本上沒有看到這種的,如何能說已經趕上歐美? 7.關於授課,我建議可以去看阿永的影片,他說道有些碩士學程要求補課,其實是很難的。其實不止是阿永,很多台灣同學都有這種反應。這其實隱約透露出一個問題,歐洲大學的背景知識水平很高啊!研究是超越教科書內容的,如果台灣的學生連教科書的東西都覺得難,怎麼會在研究上做得比別人好?
@wayne_10205
@wayne_10205 2 жыл бұрын
@@dannywei6933 過了一年才看到這篇留言,不過我可以針對您第二點的回應作出回答。清大的葉均蔚教授在材料領域開創了高熵合金這個新分支,目前全世界近二十年都集中火力在研究上面,供您參考。
@karajanlin4685
@karajanlin4685 Жыл бұрын
歐洲同"步"加速中心.
@minwang579
@minwang579 Жыл бұрын
卢森堡2800税后税前?😂
@robert11937apple
@robert11937apple 4 жыл бұрын
吳以璿❤️❤️❤️
@lilyhaha8156
@lilyhaha8156 4 жыл бұрын
以璿的小粉絲XD
@ycyang2698
@ycyang2698 3 жыл бұрын
台湾硕士这么扎实吗,还是因为他个人本来就很强啊。那个tum的估计也比较水把
@lilyhaha8156
@lilyhaha8156 3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台灣的碩士蠻扎實的 但不管教育制度如何 我相信只有自己願意去努力才可以看到結果
@yi-hsuanwu6728
@yi-hsuanwu6728 3 жыл бұрын
我沒有很強 🤣 還記得當初材料熱力學考37分哈哈哈哈
@yi-hsuanwu6728
@yi-hsuanwu6728 3 жыл бұрын
@@lilyhaha8156 沒錯 臺灣環境讓有心的人可以充實自己的實務能力,但要不要做仍然看自己
@ycyang2698
@ycyang2698 3 жыл бұрын
@@yi-hsuanwu6728 👍
@shiyeunga3877
@shiyeunga3877 2 жыл бұрын
路過留言:作為一位大學部念理科後曾在台灣唸人文社科碩班的馬來西亞人,確實台灣碩士普遍上(以國立大學學校來說的話,私立的不確定)滿紮實。在台灣的那4-5年的學習生活,提供我批判思考訓練的養份 以及多元文化環境的經驗刺激。以至於我後來到英國唸二碩(僅一年學程),與歐陸和英國本籍同學之間不太有專業知識上的差距,他們唸過的 我在台灣也唸過,剩下的語言適應和學術寫作端看個人自身的主動程度。 我今年剛錄取英國的博士班,和一些在讀研究生線上聊時候,發現很多也是跨領域背景,但是在他們碩士班階段的短程學習中缺乏學理的長時間累積和方法論的實務訓練,以至於需要將有限的第一年博班時間分出來去額外上基礎課程來補足。受益於台灣碩士班的長程訓練(把碩士論文當成pre-doc題目來做,自主尋找問題和分析),個人覺得在銜接英國博士班的適應與信心提升上效果顯著。同時,在學術之外的個人生活層面,人文社科碩班加上台灣生活的經驗也讓我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脈絡下重新 “以人為本” 來反思自己與周邊的人的生活關係 - 尤其這去到國外面對孤獨感和剝離感的時候。
@yanglouis9425
@yanglouis9425 3 жыл бұрын
是好视频,建议女生过程中不要太多英语式的嗯哼,眼神肯定,小小的肢体互动,足矣……
@lilyhaha8156
@lilyhaha8156 3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你的建議
@heylinn844
@heylinn844 3 жыл бұрын
屁啦,台灣的research很辣雞啦,還沒有中國強,ethz世界前10。。
СКОЛЬКО ПАЛЬЦЕВ ТУТ?
00:16
Masomka
Рет қаралды 3,5 МЛН
I thought one thing and the truth is something else 😂
00:34
عائلة ابو رعد Abo Raad family
Рет қаралды 9 МЛН
Answers & Tips for PhD Interview 博士申请面试问题如何回答
18:29
琬豆仁wandol_ren
Рет қаралды 2,6 М.
沈志华 中苏关系破裂原因
1:59:59
DR DING
Рет қаралды 986 М.
洛桑聯邦理工- 微電子博士學位|在瑞士激發出了更多潛能
40:36
来瑞士五年了,聊聊瑞士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12:08
СКОЛЬКО ПАЛЬЦЕВ ТУТ?
00:16
Masomka
Рет қаралды 3,5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