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32,724
【演講內容簡介】
1920年代初,印度學者玻色在達卡大學課堂中,以類似擲兩枚硬幣得到兩個正面的機率是三分之一的錯誤分布方式,竟然可以得到正確的普郎克輻射定律,於是理解到,在微觀尺度適用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的範圍,利用「相同光量子是完全無法分辨」的假設,理論可以推導出和實驗完全相同的光子機率分布,然而由於這個假設和當時所知的麥克斯威-波茲曼分布是相抵觸的,所以當他將此理論投稿期刊時,都被認為是錯誤而遭拒絕,他不得已將論文寄給愛因斯坦,並在其支持下論文獲得發表,愛因斯坦更將這種分布方式推廣到原子,進而預測了一種新的物質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從此,量子世界的一大家族---「玻色子」終於在世人面前登場,這也才有之後物理學在雷射、冷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原子干涉等方面的重大進展。 在這一場演講中,石明豐教授將告訴你,如何從擲硬幣開始,結合機率分布、波的干涉等,你也可以了解不同於古典世界的波色子統計現象,並能以此為基礎,明瞭雷射和愛因斯坦凝聚態等物理現象。
【同期講座】
• 【臺大探索第9期】沒人懂的量子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