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的珊瑚會生長大量的藻類,藻類就是鸚哥魚最愛的主食, 鸚哥魚啃食白化珊瑚上的藻類時,也會啃下、吞食白化珊瑚是被觀察到的客觀事實。 國外學者對魚珊瑚礁生態的研究有很多,中文的網站上找不到不代表就沒有,下面這篇文章就有提到: "白化是珊瑚對長時間暴露於較高表層海水溫度的壓力反應。與大多數其他物種相反,在嚴重的珊瑚白化之後,居住在礁石的鸚嘴魚數量激增。 Brett Taylor博士表示:『溫暖的海洋對珊瑚礁施加了巨大壓力,如果溫度過高持續太久,珊瑚將會死亡。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越高,珊瑚礁恢復所需要的時間就越被縮短。』在珊瑚礁的受損地區,研究發現鸚哥魚的數量增加了2到8倍,個別魚類還比未白化區域的魚體大了20%。在珊瑚白化地區,幾乎所有其他魚類都急劇減少。但鸚哥魚卻異軍突起,從數量上到體積上都增加了。 Brett Taylor和他的同事們建議說,鸚哥魚的名字是因為牠們的牙齒緊緊地排列在喙上,會用牙齒從珊瑚上刮去微生物,而且牠們大量存在於受損的珊瑚礁上很可能有助於修復過程。當白化減少珊瑚礁上的珊瑚覆蓋時,就會形成大面積新近貧瘠的表面。而空缺的區域很快就會被微藻類和藍細菌所進駐繁殖,它們基本上是'scunge'的內部和外部層,而這些新生的微生物則為鸚哥魚提供了營養豐富的食物。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珊瑚和鸚哥魚構成了一個反饋迴路,使彼此緩慢地達到平衡。當珊瑚礁被破壞時,鸚哥魚的數量會增加。而這會讓微生物破壞程度降低,使珊瑚有較佳的恢復機會。而隨著珊瑚礁恢復健康,鸚哥魚的數量就會再次下降。 " facebook.com/UndertheSeaWind/posts/2280879565349764/?locale=zh_HK 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702473 還有下面這篇論文,這是有關啃食珊瑚礁、藻類的魚種對珊瑚礁生態的影響: "總而言之,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魚類對珊瑚的捕食可能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支持珊瑚礁上珊瑚覆蓋的維持:透過食珊瑚動物糞便中有益的珊瑚共生體的傳播。很少有研究研究使共生體可供基礎物種使用的過程,或如何補充此類共生體的環境庫。這項工作為消費者介導的微生物組在其他固著、棲息地形成物種中的擴散和組裝的平行研究奠定了基礎。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show that fish predation on corals may support the maintenance of coral cover on reefs in an unexpected way: through the dispersal of beneficial coral symbionts in corallivore feces. Few studies examine the processes that make symbionts available to foundation species, or how environmental reservoirs of such symbionts are replenished. This work sets the stage for parallel studies of consumer-mediated microbiome dispersal and assembly in other sessile, habitat-forming species."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1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