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種方式完整體驗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及我們的看法《台灣.用騎的最美》

  Рет қаралды 27,259

台灣.用騎的最美

台灣.用騎的最美

Жыл бұрын

本影片為以三種不同方式完整體驗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紀錄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以及對於其設計及管理衍生問題提出我們的看法。
#三貂嶺
#三貂嶺舊隧道
#三貂嶺自行車道
#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感謝第一線人員辛苦執行任務,本次紀錄若有造成您的困擾還請見諒**
00:30 緣起
01:48 Youbike
07:45 徒步健走
11:18 單車跨域騎行-從三貂嶺到三貂角
21:58 我們的看法
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為利用日治時期所建之舊三貂嶺隧道與三爪子隧道,作為串聯新北市瑞芳區三貂嶺與新北市雙溪區牡丹之間的自行車道。
自行車道瑞芳端附近有三貂嶺車站,是鐵路宜蘭線及平溪線分線處,雙溪端出口則為鐵路牡丹站,您可利用單車賞遊靜謐的三貂嶺、牡丹,更可延伸到不遠處的雙溪,在古厝老街中穿梭,優雅地來一趟跨時空單車旅行。
如果腳程好,也續往草嶺舊隧道,甚至可沿著東北角海岸前往台灣極東的三貂角。
延伸閱讀:
舊三貂嶺隧道是如何先變身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後變身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skoda-eddie.blogspot.com/2023...
資訊更新:
一、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2023/3/28 起調整為平日:入場無需預約,人數總量管制。假日:預約總人數為上/下午各120人,分為兩梯次預約,完整規定請參見官網。
二、2023/05/01(一) 0:00起 新北市「猴雙公共自行車專區」取消專區,因此不會收取跨區調度費。
-----------------------------------------------
更多台灣單車旅遊路線:
【單車環台縱走大旅行:一生必騎3大經典路線,31條行程規劃+12條環島自行車道,附實戰遊記x路線圖x難易度】
博客來網路書店:
reurl.cc/6aKy65
金石堂網路書店:
reurl.cc/4aLagv
誠品線上:
reurl.cc/a9e9rl
-----------------------------------------------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影片,並願意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單車旅行紀錄,可以利用KZbin的超級感謝或PayPal對我們贊助,當然,不管有沒有贊助,即便是按一個喜歡或不喜歡、或是分享,都是支持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
PayPal.Me贊助連結:
www.paypal.me/trekkingtaiwan
facebook
/ trekkingtaiwan
/ keeprotating
blog
skoda-eddie.blogspot.com/
與我們聯絡
eddie.chennew@gmail.com
#單車環島
#台灣用騎的最美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Пікірлер: 115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5 ай бұрын
非常謝謝大家的留言及建議,有關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後續我們有再製作一影片做完整的說明: 【一條令人無法自拔的自行車道,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_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kzbin.info/www/bejne/d3y7pYeVZa2WepY 另也推薦大家參考這邊黃柏森先生的媒體投書: 【投書】國際大獎光環背後,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與「生態隧道」的難題 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4482 及施岑宜小姐發表於facebook文章(2023/11/23): facebook.com/photo?fbid=835405635262420&set=a.117844353685222
@keepride.thatsright.2723
@keepride.thatsright.2723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生態考量不如維持不開發 改車設專區不如出入口還車,出隧道再借(反正都要牽車) 大成本、人力的投入前就沒有考慮到後續問題~~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生態友善隧道" 是為了淡化對自行車無法提供合理使用的大問題,才改名的,原來就叫做"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由現場的指示牌、解說牌都可以看到這點,所以也呼應出雷哥以"如果生態考量不如維持不開發"的觀點,所謂生態並沒有足以服人的理由。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大家留言表達看法,並留下有許多寶貴意見,有朋友覺得是不是可以找出解決之道?由於是不是有可以解決之道不在我們這種以單車旅為為主的人能力範圍,且有些想法不容易在影片表達,因此透過文字再補充一下看法。 先說結論,我們認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最後一定會變成步道。 理由如下: 因為不看生態、景觀這些軟議題,光看路面材質、路寬、光線設計等有關通行的基礎設施,就知道並非以自行車需求來設計,這也是經常騎車的你我很清楚之處。 在這樣設計下,單車客與步行者同步開放進入必定有衝突(這裡說的單車客是指類似像我們這種經常以單車為休閒旅行載具的人,並非一般使用者),這些衝突是因不同目的產生的行為所造成,因為前者是來「賞景」,這隧道是「景觀」,景觀得慢慢欣賞;而後者是把隧道做為可供通往它處的「通道」,通道的重點在於可節省我們的時間與體力。 而這兩個不同目的產生的行為,我覺得最大差異是『使用慣性』與『速差』,而這兩者正是在這窄又暗的隧道內造成危險的關鍵。 因此,這時官方的管理不能像以正常的自行車道來看待,而且台灣單車發展多年,大家對「自行車道」已經有既定印象,不是你說它是自行車道,大家就會自動的改變原本的認知來適應它,你也不可能也沒能力去重新定義「自行車道」,這時若沒有強力干涉,日後糾紛會不斷,甚至發生國賠。 所以為了排除不同目的之使用者產生的行為在隧道內造成衝突,才會出現一些看起來很不合理的規則(例如得事先預約、中午不開放等等);其實換種角度看,這也是在排除管理者的責任,而不完全是在保護使用者,若你把現況交給我來處理,其實也只能以這方向去盡量避免衝突並自我保護。 那為何我們認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最後一定會變成步道? 因為有了這些規則,以「通行」的主而非「參訪景點」的單車愛好者,在路線規劃上必定得避開這段,以免不確定性高,因這些不確定性會影響行程至少幾個鐘頭,這時大家會寧願去爬坡、寧願去與大車共道,也沒必要去冒這個風險(而且不小心還會被當奧客)。 當這些規則讓以「通行」的主而非「參訪景點」的單車愛好者利用率低,剩下就是把這裡當成「景點」的使用者,這時不管是徒步還是騎youbike,因為前往與離開都可以利用鐵路或自行開車,時間不確定性低,隧道內又不會有速度較快的單車客,衝突性低,造訪後評價自然會高(參考我們第二段影片)。 所以,我們認為這條以自行車道為名的隧道,其實甚麼名稱根本不重要,名稱改變只是過場,只要假以時日,終究必定成會為步道,因為它的走向從設計之初就已決定,我們只是紀錄這樣的改變會花多少時間,影片是,這篇文也是。 三貂嶺隧道+三爪子隧道 (1922) --> 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2022) -->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2022) --> 三貂嶺___ (20xx)
@JY-ob7br
@JY-ob7br Ай бұрын
給@trekking_Taiwan加油打氣了 ! 當正腐需要有人背書時 , 台灣人民(如@trekking_Taiwan) 就是專家委員 當正腐不需要時 , 人民就是個渣 !
@我行我攝
@我行我攝 Жыл бұрын
重點就是在不應該以自行車道之名申請經費,記得預算中好像體委會也有出錢,然後花了兩億多的民脂民膏蓋了一條不適合走自行車騎行的東西之後,還制定對真的有在騎自行車的使用者不友善,或者根本行不通的管理規則和隧道開放時間,如此不堪用的"自行車道",卻已經排擠了其他更需要蓋自行車道的路線經費,像四腳亭到瑞芳,瑞芳到侯硐三也磅空就還沒有自行車專用道銜接,兩億多的錢用在這邊絕對夠用。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我看到入口竣工銘牌上寫工程建造金額為 3.2 億,應該是後來有增加。
@我行我攝
@我行我攝 Жыл бұрын
@@trekking_Taiwan 哇!我們的政府很有錢啊…
@tinachen8835
@tinachen8835 Жыл бұрын
我看了兩次影片,口氣稍急確有不妥,但這不是問題的重點。類似的問題,在台灣各處發生中,從去年起,我覺得自己該好好認識台灣,開始進行多種方式的旅行,很困難的是,每ㄧ種行程都有很好的宣傳,但真要行動的時後卻很困難,例如 交通、住宿、行程規劃,在相關的網頁上是看不懂的,私下問了YT分享者,才問到(感謝) 這支影片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提出的想法,若設計之時不能站在使用人的角度想,就是不好的規劃。 我很感謝這支影片的分享,旅遊細緻度的提升,要從這些角度去想。 台灣真的很美,我也是好想把身邊的朋友召喚下來,分ㄧ次出國的機會給台灣 補充:我也會向上反映,得到的回覆都很制式,看不出答案是什麼(哈哈)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非常感謝回應,這帶是我們經常來騎遊的區域,才能有機會做這較完整的體驗,也因此會覺得管理上的不友善。另去前七月曾被單車協會邀去體檢,也做了完整報告,並提出工程面及管理面的建議,連結是公開分享在FB的勘查紀錄,請您參考: facebook.com/trekkingtaiwan/posts/pfbid02TrYpVF89zoWnDvBKXtUpXmtCR3s6twJBEZatrzXrAaSW2BeXf7occxFDoFcd1Zsl 會剪輯此影片,因為相距上次的檢驗已經超過半年,把一條曾經寄予厚望的車道再做一次現況更新,讓關注這車道的車友們了解現況。
@Ryo-TravelGo
@Ryo-TravelGo Жыл бұрын
這個地方真的很可惜,因為猴牡公路真的不好走,能改走這邊會方便很多,但是如果真的要以生態保護為主的話,我還是會贊成把這條隧道變成步道的。
@dako2665
@dako2665 Жыл бұрын
推推推`這部影片一定要浮出來推一下.分析精闢`一語中的`很完整的提出來這條自行車道的問題~如果不能改善真的可惜了~
@user-bj8dc3re9r
@user-bj8dc3re9r Жыл бұрын
看了也是很生氣,很不合理呀!以前就是爬不厭亭到牡丹,既然是自行車道,還這麽不便民,不友善。那就改成步行隧道,也就没那麽多期待。辛苦您們了,謝謝分享。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他們就是想把它弄成步道啊,這樣單車客進去全變成奧客了~
@user-um5fm2ev7k
@user-um5fm2ev7k Жыл бұрын
我在等管制解除、門口沒人看守之後再去。 看完你們這部影片,我覺得我的決定沒錯。 管制要花錢,等到編不出預算大概就會改了。
@我行我攝
@我行我攝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有在騎車的人,真的不會特別帶著自己的車搭火車去配合他們的管制時間,一定是直接從家裡出發一路騎過去的。現在這種管制規則真的是很文青式的思維,設計者更是天真,真的那麼愛護生態,應該一開始就不要申請經費去"活化"這個已經被大自然回收的舊隧道,讓這筆經費用在更需要建置新的自行車道的地方。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這種規則大概就是將有在騎車的人從源頭管理,因為大家預估到達時必定超過入場時間,這樣從路線規劃時就會繞開,也就不會有反對的聲音了。
@我行我攝
@我行我攝 Жыл бұрын
@@trekking_Taiwan 其實如果以交通價值來看,這段2公里多的隧道全改成禁止騎乘單車,但可牽行的方式管理也是很有價值的,可以少爬到侯硐這一段陡坡,就可以串連起整個基隆河流域接續往宜蘭的單車路線了。反正騎自己的車,在那種明顯不是設計給單車騎的鋼筋路面上,我上次去騎也是全程用牽的。不過這樣管理至少可以廢除預約制和入場截止時間的限制。
@我行我攝
@我行我攝 Жыл бұрын
@@trekking_Taiwan 基隆的劉銘傳隧道現在其實已經完成整修了,但因為南口軍營管制的關係,軍方目前不給過,所以基隆市政府遲遲還沒開放。要不然以從八堵台五線要進基隆市區那種對單車不友善的程度,以及基隆河單車專用道的現有路線來說,騎到八德橋後不要到八堵,左轉八德路一直騎就可以經劉銘傳隧道出崇德路接台2線到基隆火車站,然後接著還可以順著中山一路,環島的建議路線往外木山海岸去。不過市議會有怕遊客打擾居民的顧慮,所以做成決議也要採預約制管理,這點可能也要先反映單車族的意見給基隆市政府,才不會重蹈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覆轍。
@bikour
@bikour Жыл бұрын
【還我全時暢通的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三貂嶺隧道開挖、貫通之後,本來就是日夜都有火車(包括燒煤火車)通過的隧道,現在卻變成有生態卻不友善的自行車道,成為瑞芳到雙溪間的自行車道瓶頸,失去其交通本質。 1.建議對自行車愛好者進行問卷調查 2.鑒於目前的固有情勢較難徹底改變,最好能有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 3.以問卷調查及解決方案向政府陳情平台陳情
@user-iy5vr3zz9i
@user-iy5vr3zz9i Жыл бұрын
完美詮釋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再次感謝大家留言,以下是新北市府來函有關隧道設計、「猴雙公共自行車專區」youbike調度費收取之說明,為讓大家了解市府之回覆及後續運作,將來函放上來供大家參考: 「台灣.用騎的最美」您好,關於您於2/21發佈的影片中,提供的寶貴建議與指教,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在此致上敬意,並做相關綜合回覆,內容如下: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於去年度(111年)7月3日起試行營運,在這段試營運期間已持續紀錄來訪意見、使用狀況及生態變化,研議修正執行模式,以透過滾動式檢討優化隧道運作模式。 舊三貂嶺隧道封閉長達37年,經本府工務團隊努力施工,將原本隧道活化成為一條兼具環境保護及使用者需求的通行的隧道,且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在極力保存隧道塵封前原貌及維持生物棲息環境要件下,通盤考量隧道原貌展現、自行車使用需求等因素,並經過多次試驗後,採鋼筋淨距為2.4CM,避免車胎陷落情形。如遊客有停靠需求,於休憩站、兩隧道間、西棧橋等三處停留點皆有設置自行車停車架可供自行車停放,倘若有臨停需求,亦可輕放、倚靠在欄杆與護欄邊。隧道燈光採壁面反射照明,避免對棲息於隧道拱頂蝙蝠造成干擾;在應設護欄處設有符合規定高度之護欄,於隧道內亦設防落欄杆降低安全風險;另在隧道寬度有限下,也建請訪者 (車友或步行旅客) 能放緩腳步、慢速通行,欣賞過往歷史歲月痕跡。 而「猴雙公共自行車專區」的建置係為發展瑞芳、猴硐、三貂嶺、牡丹及雙溪地區自行車道及觀光景點,在ubike營運初期不會收取跨區調度費用,亦持續蒐集試營運期間使用數據,檢討計畫內容,以符合觀光遊憩系統,兼具地區接駁功能。 市府團隊於預約網站、現場均設有告示,提醒遊客於入場前應了解現場環境及注意相關事項,避免發生意外;最後非常感謝您影片中的多項建議以及對於本市市政的指教,未來若有機會,也希望您能夠繼續造訪本市其他景點,提供指教與建議,敬祝平安 順利。 -----------------------------------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電話:本市境內1999、(02)2960-3456 地址:22001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6樓(東側) -----------------------------------
@pico19681102
@pico19681102 Жыл бұрын
他的來文意思是說請讀我的唇: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沒有自行車,ubike是附屬友善設施而已...官不會有錯政策沒有絕對,他還在多爾滾還沒滾完.... 最後希望您改去多造訪其它景點
@user-qd2bh7pl9c
@user-qd2bh7pl9c Жыл бұрын
111
@MrThinkingdynamics
@MrThinkingdynamics Жыл бұрын
單車道需要預約申請,真的不大理解 😅。如果是保育區,我未話說。自行車道就不應有限制。我也會跟Toby一樣的叫,本可以來簡單穿過,卻要走回頭路,繞過大彎,費事失事,誰會不叫 😂。 蝦仔
@user-bi6qr9vf9n
@user-bi6qr9vf9n Жыл бұрын
我個人覺得在新北市管理自行車道的人,根本感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也是從以前到現在就懷疑新北市政府管理這一塊的人,有沒在騎車? 例如一樣的橋樑引道,在台北市部份,再怎麼小都能做到平面斜坡車道, 新北市很多地方就是要用牽的還要抬,例光復橋,華江橋,(還說場地太小,我的老天,是要開坦克車), 不然就是自行車道入口都有做路障很狹窄,說好聽一點,防機車進入,台北市就沒機車嗎? 我是可以一次過,但看一堆人每次在抬車通過,我就頭痛! 台北市那一端從以前到現在,就不會有問題! 新北雖然改成直轄市,公務員的素質,那麼多年了,還是都沒進步... 該不會管自行車這一塊的還是一樣那几個人吧? 整天只想花大錢蓋像新店陽光橋,新莊新月橋才叫有建設? 那只是硬體, -----軟性的:怎麼讓騎乘方便和貼心規劃----- 都沒有?是不能花大錢嗎? 如果還是那几個公務員,心態一模一樣:都只是想要用硬體,搞的好像有在做厲害的事, 新北市自行車道永遠不會改的!!! 忍了很久,今天看到的這一篇,有感而發! 牢騷一堆,第一次在youtube 留言,氣瘋了.本來還想去騎騎看的...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辛苦了,拉大時間尺度或許有一點點進步,但的確北市好很多,另有機會還是推薦去這附近走走,若要騎單車的話利用兩鐵會稍微方便一些。
@cavin0627
@cavin0627 11 ай бұрын
就跟種樹還是種花的選擇一樣, 種花可以馬上讓人欣賞, 種樹可能要好幾年才能乘涼, 硬體是立即可觀的實體成績, 軟體是無法量化的成績, 追逐短期效益, 甚至利用行政手段來達到政治利益, 實在是令人心寒, 這條隧道聽過很多次, 但看完影片後, 應該也不會想要騎車前往, 只能佩服設計人員, 這麼努力的設計出不讓單車行走的自行車道.
@kmmartin327723
@kmmartin327723 6 ай бұрын
我外地來我喜歡來台騎自行車,2023年3月初也有從瑞芳火車站騎到猴狪車站,也沒注意到跨區,要騎原車回,才發現車被鎖,才發現要調度費,但實際沒扣,心想如果被扣,這條路線就終身不騎,版主的幾篇影片有提到三貂嶺隧道的一些問題,我很讚同,同時也認為用大量鐵條做車道,很不環保且以後危險性極高,你說的很棒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6 ай бұрын
這可以說是新北市交通局幫新工處的這個鋼筋路面擦屁股所衍生的外部成本,結果是大家瞎忙一場。 以下這影片您應該看過,大家若有興趣,也可以參這支最新的分析 kzbin.info/www/bejne/d3y7pYeVZa2WepYsi=hTmhO5ZZTXcIoPoo
@user-xy3vs5ff6i
@user-xy3vs5ff6i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相同的想法,即然是自行車道,應該不需要管制時間,因為我們從台北騎到雙溪跟本就沒辦配合管制時間啊,看來就只好放棄這條路線了。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當大家都放棄時,就是這自行車道變成步道的時候。
@wuyesyes
@wuyesyes Жыл бұрын
那只是吊你們胃口.以環保藝術之名來掩蓋工程品質差勁甚或貪污之實而已~!
@我行我攝
@我行我攝 Жыл бұрын
以現在那種鋼筋路面,就算完全開放沒管制了,如果你是騎細胎的公路車又穿卡鞋的話,你騎也不是,牽車也不是,根本寸步難行。
@user-qw6nb9hg7f
@user-qw6nb9hg7f Жыл бұрын
之前原本也想去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看到要預約還有營運時間的限制就不太想去了。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本以為是開放初期為了要降流的權衡做法,但幾次前往後覺得這規則是要讓單車客選擇不利用,就要把它步道化,因此才做此調查。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日前發表有關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影片後大家回應非常踴躍,在此先說聲感謝,由於整理大家的看法若有數據支持更好,因此在此做個簡單的調查: 「三貂嶺隧道開通後如果您曾騎自行車去過,依您之見,這隧道是否適合騎車?」 非常歡迎您前往社群頁投票表達: www.youtube.com/@trekking_Taiwan/community 註: 1.本調查暫無截止期限,目的為了解使用者看法。 2.建議有實際去過,且是騎自行車前往的網友作答。 3.騎的自行車種類不拘,例如youbike、公路車、淑女車、折疊車、電輔車...等。
@user-zj8dz1zl7w
@user-zj8dz1zl7w Жыл бұрын
支持影片+1~ 好想去喔~ 超想去三貂嶺自行車道的! 礙於新北土城路程....…如預約到名額,但超過報到時段,也不得再進去的時候.....😅 還真的是很掃興~超尷尬的😂
@user-mr7ij3on1o
@user-mr7ij3on1o Жыл бұрын
候候做代誌!
@snonas587
@snonas587 Жыл бұрын
開放時間不連續 中間隔一大段真的讓人很頭痛
@mywayinTube
@mywayinTube 8 күн бұрын
加油,名正言順,自行車道=步道?。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不少網友提到為何不去反映不遵守規定,為讓網友理解我們為何要拍這影片,有特地整理一篇文將較完整的脈絡供大家參考喔: 「舊三貂嶺隧道是如何先變身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後變身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skoda-eddie.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html
@user-ye5jp8gy7w
@user-ye5jp8gy7w Жыл бұрын
用意良善真的不錯,但不需要噴無辜辛苦的工作人員……請一次都不要
@chengchaofang359
@chengchaofang359 Жыл бұрын
以前很喜歡看影片,因為指引了很多自行車騎乘者在北部地區很多的明路. 管理的制度有多面向,合不合理都可討論,甚至可直接向官署陳述. 但是現場如果有公告,有規範,在沒有改變之前,為難現場的管理執行人員,一點意義也沒有,再解釋都多餘.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您的回應也感謝之前的支持! 基層人員的辛苦我們了解,因為以前在企業服務,也常因政策或產品問題受顧客質疑甚至責怪,因此有這樣的過程我們相當的抱歉,畢竟這是上層管理設計不當所產生,不能遷怒於基層人員;為讓網友理解我們為何要拍出這麼逆風的影片,有寫一篇文將我們對這隧道建置自行車道過程所瞭解之處做整理,請您參考: 「舊三貂嶺隧道是如何先變身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後變身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skoda-eddie.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html
@user-ep3cm3uu7x
@user-ep3cm3uu7x Жыл бұрын
原本想去走走,看完後好險沒去。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也別因噎廢食,在新北未改變之前試著調整時間看能不能在短暫的開方式時間內到達,來不及就不要勉強,多留點汗騎個坡還是可以越過山頭。
@user-ik2qh9xv8z
@user-ik2qh9xv8z Жыл бұрын
只能說變成四不像了,當初剛試辦時標榜多星級的『自行車道』,還要預約、熱門,結果時間過了,看一些人拍片心得如果洞內蝙蝠一般,像寓言故事一樣兩面不討好,騎自行車的嫌裡頭怎麼有行人在當步道走,當步道走的嫌怎麼裡頭有自行車出現,然後現在又改成平日不需登記了,是熱度過了到訪的人變少了嗎
@jengjrtsai975
@jengjrtsai975 Жыл бұрын
本是一座山,開鑿隧道當下就已改變環境生態,然後市府設計錯誤不說,又賦予保護生態美名,真是可笑,二月底帶著小小折carryme去騎,真是折騰,震到不行,牡丹這端還是一樣寧靜,絲毫感受不到隧道復通後帶來的繁榮,或許保有寧靜也是當地住民的企盼不知道。這種滿是鋼筋鏤空設計,造價不比水泥塑木便宜,一不小心就掉東西下去,想撿還撿不到呢!
@ikki2401
@ikki2401 Жыл бұрын
為了提升北部民眾KOM的實力,因此強制利用猴牡公路~XD;還有因為是250的設計,所以調度費應該從設計單位的津貼來扣! Tora筆
@pico19681102
@pico19681102 Жыл бұрын
設計上本來就是叫"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那經費預算呢??,在新北市政府宣傳影片也是稱呼自行車隧道....不要黑龍轉道亂改名稱就船過水無痕....畢竟大眾一路期待到如今這種不叫好的局面他們要不要自己從台北騎車看看這樣的開放時段及總量管制是否合理......(時空暗線-大師對談) kzbin.info/www/bejne/oXjVnpKsqstgfKM
@davidhuang5750
@davidhuang5750 Жыл бұрын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很多事情是邊做邊評估改善的啦,我相信會做的更好……但用現場抱怨來凸顯問題這樣的手法……嗯嗯,也有討論的空間啦……
@yangsir77
@yangsir77 5 ай бұрын
同意!
@ucw5456
@ucw5456 8 ай бұрын
當初設計就有問題 一開始在施工時的影片出來感覺就有點不妙 怎麼會是鋼條 但想說既然是設計成自行車道 應該會有應對措施吧 然後還找網紅來宣傳 結果開放時 騎車去看 直接傻眼 公路車輪胎比較細的很容易卡進隙縫中 另外想要用支架架起來 也會因為縫隙而無法順利架好 另外遇到積水的地方很容易打滑 尤其洞口處還"特意"設計一處積水區 騎車超危險 另外隧道內設計都是鋼條架設 人多時 在裡面煞車也很容易會失控 總之就是車友都罵聲連連 後來看到重新改成生態隧道來開放 但對車友來說 這種騎乘環境非常不友善 雖然在國外得到了設計大獎 但也沒啥用 因為我們當初想要的是自行車道 而不是這種失敗的設計的產物 只能說政府根本沒在乎人民的感受 隨便敷衍了事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8 ай бұрын
謝謝您的回應。 雖然新北市政府 (包含該案設計師) 在更名後透過媒體倡言重視生態,表示隧道內因為有蝙蝠來合理化為何要積極管制,但並不代表這工程就有正當性,而是在海量宣傳中把脈絡抽離,再置換概念,讓那些不會注意到單車客需求的使用者,或是來嘗鮮的單車客,因認同生態該保護而掩蓋您所闡述之工程設計不當。 如此操作下,當我們越批評這工程不友善單車時,不明就裡的民眾反而會站在市府這邊,跟進捍衛這個仿生態工程。但我們要看的是事實,因為唯有事實才能說服我們這是一條安全的自行車道,是友善使用者的工程;也唯有事實,才能讓我們認同這工程一開始就的確有考慮到蝙蝠,是足以令人佩服的生態工程。
@ucw5456
@ucw5456 8 ай бұрын
@@trekking_Taiwan 其實從新北市政府一開始的宣傳影片就可以知道他們當初的設計理念根本就不是他們後來說的那樣 原先是規劃成自行車道使用 但設計中的洞口就有很大的問題 故意設計成積水 然後前後都採用鏤空的鋼條 是要讓騎車雷殘喔 是不知道這種設計對騎車非常危險嗎? 被車友罵翻 根本對騎乘自行車不友善 諸多缺失和危險 為了隱瞞自己做錯 才用為了保護該生態的蝙蝠 人數管制 設計成這樣 一開始可沒說到要保護蝙蝠 也未曾提到過 不然早期為何各家新聞都報導成自行車道 kzbin.info/www/bejne/fX2WpXaJg9mZpKc
@718boxster
@718boxster Жыл бұрын
有遊戲規則,那就請照規則城走,對規則不滿意,我們一起申訴、反應,但是那樣對現場人員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其實大可不必… 不是大聲就有用。也對辛苦的基層服務人員打打氣
@ChouDan
@ChouDan Жыл бұрын
現場人員是辛苦的,是無辜的,沒有問題,大家也能理解。然而,他們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身份是代表政府,也做為民眾的橋樑,要將使用者的聲音傳達下去。不過,話再說回來上面「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回覆,期待現場人員傳達也是奢望,如果「申訴、反應」有效的話,那來那麼多抱怨呢?政府的無能造成民怨,是誰惹出來的?
@jethroleung6745
@jethroleung6745 Жыл бұрын
設計師一開始就不準備給自行車使用 , 否則不會用那種燈光和地面設計, 請不要再當它是自行車道了, 早就改名為三貂嶺生態隧道.
@user-mu7lo5mb6b
@user-mu7lo5mb6b Жыл бұрын
說的好,整體的設計與紛圍,感受到的就是寧靜的生態保育步道,卻硬要牽扯腳踏車進駐,這是啥邏輯啊😢
@user-gb3vh7yh9l
@user-gb3vh7yh9l 5 ай бұрын
沒猴猴做代誌啦!貓貓了事
@arthouse60
@arthouse60 Жыл бұрын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去年完工,設計團隊為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吳忠勳、法國MICHELE & MIQUEL建築與景觀設計事務所及設計師藍傑鴻等,將工程取名「THE DARK LINE」,報名參加法國建築師境外設計大獎(Grand Prix AFEX 2023 Awards),一舉獲得首獎。 如果覺得麻煩以後不用再設計 木棧道做一做 本來封閉的隧道也不需要再開放了~~
@user-uv3dm8qj7l
@user-uv3dm8qj7l 5 ай бұрын
人行也不適宜,只適合能健走的人,需要輔助手杖的不適用,輪椅不適用,助行器不適用,嬰兒椅不適用,觀光很多時候是全家出遊。 就更別說觀光另一重點族群,情侶約會,不說高跟鞋,就想穿個美美的鞋子配衣服都不行,就只能是運動鞋。
@rurounin765r
@rurounin765r Жыл бұрын
2022年夏天「走」過一次,感想是: 1.不太適合腳踏車,路面和潮濕環境都存在危險性,萬一發生意外,可能連救護都有困難。 2.整體規劃感覺上是盡可能「不破壞」原有的樣貌,這點很好,畢竟是100年前設計的隧道,被破壞就可惜了。 3.時段限制雖然有點困擾,但用不同角度來思考,限制人潮等同於減少人為干擾、破壞生態。想造訪的人必須先做功課知道他們的開放時間,其實許多園區也是一樣,這並沒有可議之處。另一方面,畢竟是古老的坑道,出入口管制人員也是為了安全考量,配合行動並無不可。
@user-ye5jp8gy7w
@user-ye5jp8gy7w Жыл бұрын
希望那個酷帥女騎士,未來能體會你的尊重貼心跟包容……
@jasonchen5648
@jasonchen5648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測試,讓大家知道有缺點的地方 但是片中為難基層工作人員的過程,看了有點不舒服, 也許你的親人或者朋友就是工作人員,可能會感到難過. 小小的建議,如果可以教導大家反應問題的管道,應該會更好.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您的回應,基層人員的辛苦我們很了解,因為以前在企業服務時,也常因公司政策或產品問題受顧客質疑甚至責怪,因此有這樣的過程我們對他們相當的抱歉,畢竟這是上層管理設計不當所產生,不能遷怒於基層人員。 為讓網友更理解我們為何在所有媒體都吹捧這隧道是全台最美自行車道時,還要拍出這麼逆風的影片,有特地整理一篇文將較完整的脈絡呈現,請您參考: 「舊三貂嶺隧道是如何先變身為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後變身為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 skoda-eddie.blogspot.com/2023/03/blog-post.html
@kennytsai8869
@kennytsai8869 Жыл бұрын
去年新北的新聞稿大肆宣傳(選舉年嗎!),大家很期待來拜訪三貂嶺隧道;去年十二月底我們一群車友找一個非假日時間來,並做好預約,有人選擇兩鐵列車帶車,有人選擇坐火車租用ubike2.0,大家約好雙溪車站集合….. 結果就在上午十一時出頭被擋住了,影片中的抱怨和我們當時說的奧客話也差不多一樣,結果退回牡丹吃飯下午一點半再來一次,一路騎到猴硐要換車到瑞芳,碰到狀況了4部ubike2.0卻只有1部ubike1.0在現場,只好繼續騎著ubike2.0騎完猴硐到瑞芳的隧道群後再原路折返還車…只能說,您的影片若是投票前po,大概會更加被大大重視吧? 不只在地專業單車客不方便,連我這種外地觀光客騎單車也不方便啊! 另外必須說這段路設計者很有想法但騎車感覺真的不是很安全啊!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如影片內所說,覺得這是格局問題。 由於選前來嘗鮮的人多,談這問題會有蹭流量的誤解,如今人少了,是來好好正視的時候,且即便投票前PO,解決的是「景點問題」,而我們這次看的是整個路線脈絡;因為三貂嶺隧道本質上是交通孔道(生態以隧道外周邊為主要),就如早年的淡蘭道到後來的鐵路宜蘭線,位居樞紐,明明可以串起大台北一個早已存在的深度觀光廊帶,卻在設計之初直接忽略並以管理手法將交通孔道本質剝離,別說大台北,這樣沒有格局的規劃,連台灣的未來我都堪慮。
@kennytsai8869
@kennytsai8869 Жыл бұрын
我記得那次參訪三貂嶺隧道,聽到有位生態志工說:開放後蝙蝠的棲息位置已經開始移動了,人為的擾動已經影響到牠們了,或許不久之後蝙蝠都將離開了!(人為干擾不是只有騎單車,步行也是吧!) 當蝙蝠離開之後,這自行車道應該就不會管制了⋯⋯以後的事以後接手的人去面對解決,全台很多自行車道普遍面臨這樣的問題啊!
@lucylee3173
@lucylee3173 Жыл бұрын
我還是要說 把這當成生態步道其實很空虛,從您的影片中我只看到像鐘乳石的牆壁和蝙蝠 不知這段路用走的走了多少時間? 突然發現另一個疑問,會不會非專區的uBike 佔據了專區還車位,最後有一台專區車沒空位可還?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1. 實際走路後的感覺,所謂生態主要是兩隧道外的景觀。 2. 鐘乳石牆壁不多,而蝙蝠就短短一段,因此都是邊走邊看,主要的時間還是走完所需的幾十分鐘。 3. uBike除了專區非專區的矛盾外,數量配置有全台大數據為基礎,理論上比較不會有這樣的狀況,即便有,也應該可以快速改變。
@tokai0628
@tokai0628 Жыл бұрын
明明是很有歷史價值的自行車專用道,光是背景故事就可以吸引很多外國遊客來這個地方騎車旅遊的,現在搞成生態步道、管理方式更讓人摸不著頭緒,讓我們單車人都覺得很丟臉,完全不敢介紹給外國友人🙈。(話說這裡面的生態,在以前火車行駛的年代有存在過嗎?不解啊⋯⋯)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生態主要是隧道外,走過就可以看出差異,而且這有外國人參與設計喔。
@tokai0628
@tokai0628 Жыл бұрын
@@trekking_Taiwan 您誤會了,我指的是把自行車道搞成騎自行車很危險這件事,而不是生態步道的設計😂
@user-sh9ud6ns1y
@user-sh9ud6ns1y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是在牡丹火車站下車,前往三貂嶺隧道,主辦單位應該將三貂嶺“自行車道”,更正為“步道” 會更為恰當(謹限牡丹站)。 由於隧道開放時間限制,如果原先將汽車停在三貂嶺或猴硐站,一旦穿過三貂嶺隧道進入牡丹,然後剛好遇上隧道封閉時間,那就要想辦法從牡丹站搭火車再回到猴硐或三貂嶺車站去開車(事實上火車班次也不多),這是我個人在6/27非假日遇到的情況,和各位分享...
@scottchu3253
@scottchu3253 Жыл бұрын
既然名為友善生態隧道,應該是強調生態吧?過去有限時間開放可能也與生態有關。凡事不能只從自己角度去看。既然有規定在先且有公佈,你們過去就該抓好時間才對。我是這樣看啦。
@gorgichen
@gorgichen Жыл бұрын
生態?是指洞裡蝙蝠嗎?!問題是:蝙蝠是夜行動物,真要保護,那應該是白天所有時段都禁止,怎麼中間來個午休時間(看到這個應該知道是誰要休息了,不過現在又取消午休了,看來保護生態還是可以轉彎的)。話說隧道本就是人工產物,不會以為沒了隧道,蝙蝠就沒有了棲地吧!
@alexchao7172
@alexchao7172 3 ай бұрын
支持論點 隧道本就是人工產物
@user-ti9kc3sb9p
@user-ti9kc3sb9p Жыл бұрын
蝙蝠:都是我的錯
@alexchao7172
@alexchao7172 3 ай бұрын
限制多 風險高 不安全 根本無法吸引外國觀光客! 旅行社也不敢推薦 極易有糾紛!
@ryelandwang
@ryelandwang 18 күн бұрын
不同的視角 kzbin.info/www/bejne/rmashIGNqdaYapo
@user-qj9bx2qo7s
@user-qj9bx2qo7s Жыл бұрын
自行車道? 我只看到一條非常不親民的"生態步道"而以… 如果是為了生態而要設下這麼嚴苛的使用條件的話 要嘛一開始就不該為了性價比如此低的觀光效益而花大錢開發 要嘛就把它當作步道來好好規劃、好好使用 打著自行車道的名義,想藉由自行車道網路的名義來蹭單車族的熱度 那就要多思考一下如何在生態、單車、行人之間找到平衡點 所謂行銷的並不是不負責任的把"單車"、"生態"、"歷史"等元素一股腦全用上就能吸引人潮 沒有事先規劃、定位錯亂的措施,只會讓惡名遠播,白白糟蹋了一個不錯的觀光題材 事實上我認為雙北也沒有什麼所謂真正的自行車道 明明寫的是"自行車專用道",卻都要以行人優先 假日併排散步的、溜狗的、一整隊在慢跑佔用整條車道的,不說我還以為是行人專用道 更不用說還有許多反人性、高危險的道路設計,與匪疑所思的連接方式 我不排斥與行人共用自行車道,我本身也常慢跑 但我慢跑時都會儘量靠邊、互相尊重,畢竟這是"車道"不是"步道" 在馬路上被四輪、二輪霸凌,躲到人行道會被行人鄙視且不符合法規會被開單 自以為來到"專用道"就能好好放心騎車了,事實上也是想太多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假日自行車道的騎乘風險,不下於一般道路 台灣常自詡是自行車王國,有著世界級的自行車產業 表面上也看似在大力發展自行車觀光 但對於打造一個自行車友善空間這點來說 要說"有待加強"恐怕都是十分抬舉了…
@cavin0627
@cavin0627 11 ай бұрын
我自己本身也是跑者兼車手, 所以我盡量不在人多的時候騎單車, 曾有一次碰到, 前方跑者突然左邊迴轉, 當時是一條直線路的中段, 加上跑者並未先觀察後方是否有人員或來車, 造成後方正好有輛單車準備從左邊超越, 正好撞在一起, 幸好並未造成重傷, 隨後各自離開.
@user-qj9bx2qo7s
@user-qj9bx2qo7s 11 ай бұрын
@@cavin0627 真的很無奈…不想在馬路上被逼車,就只能選擇在自行車道被行人霸凌
@cavin0627
@cavin0627 11 ай бұрын
@@user-qj9bx2qo7s 所以只好遠離市區或早上的時間騎車.
@yangsir77
@yangsir77 5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人家怎麼規定我們就怎麼做,不要因為自己沒按人家的規定,碰到了違反人家規定的問題,就用自己的角度或意見去批評,畢竟,你不會知道當初為什麼要定下這個規定。現在碰到的這個不方便是自己不按規定或是不做功課造成的,你要抱怨是自己的是,只能怪自己沒按人家規定的東西去走。真覺得規定不好或是有更好的建議,應該循正常的管道去提出自己的訴求,而不是只會批評而已,其實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協商的過程中得到您所想要的答案,甚或是在經過檢討與得到大多數的表決後得到了更好的意見並據以修正成大家所期待的方案,這將是雙贏或多贏的結果,皆大歡喜。我想說的是,通常一般大眾的通病是不小心就用自己方便或希望的角度去看一件事,卻忽略了其他多方面或大方向的考量,這中間沒有所謂對或錯的問題,就是溝通上如果有更多元的管道,大家也都用更理性的思維去看待,我想,我們的社會是會更和諧,更美好!您說是嗎?如果,當初根本就沒有規畫這些建設,也就是根本就沒有這條單車路線可以讓你做選擇的時候,你可能連抱怨的機會都沒有對不對?所以,我建議我們可以先感謝那些為這條路線做規劃、設計、建設與維護的工作伙伴,有他們的努力,才有這條美麗的單車路線可以讓我們做選擇,至於有缺陷的地方可以提出來檢討改進,讓他變得更好,每件事情不都是這樣從無到有、從不好變得越來越好嗎?這是我個人意見,可以討論,不要罵人! 我個人認為,其實鋼筋路面有很大的好處,第一,排水問題,遇雨天不積水;第二,透光性,路面下的生態得以保存,陽光一樣可以滋潤下面的植物,不至於把路開到哪裡,生態就毀到哪裡。這還是個人意見,供參考,不代表正確。至於UBIKE的停車問題,目前可能暫以影片裡所說的方式(大腳板車架)解決,後續在經過一些檢討改進後,可能會有更好的解決方式也不一定,您說是嗎。 最後,很感謝版主對這條路線的介紹與利弊分析,您絕對是有心的,希望因您的意見讓政策越來越好,感謝您的貢獻。 以上報告,個人有感而發,謝謝所有有關人員的努力,謝謝!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5 ай бұрын
非常謝謝您的留言及建議,有關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後續我們有再製作一影片做完整的說明: 【一條令人無法自拔的自行車道,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_我們向有關單位申訴全紀錄】 kzbin.info/www/bejne/d3y7pYeVZa2WepY 另也推薦您參考這邊黃柏森先生的媒體投書: 【投書】國際大獎光環背後,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與「生態隧道」的難題 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4482 及施岑宜小姐發表於facebook文章(2023/11/23): facebook.com/photo?fbid=835405635262420&set=a.117844353685222
@ak47266
@ak47266 Жыл бұрын
這樣好嗎?規定也不是管理人員定的 人家照章辦事 還要忍受你們的牢騷 把怒氣出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這樣對嗎??????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非常感謝您的留言,我們當下態度的確該檢討,對於當時發的牢騷很不應該。 其實非常感謝第一線人員,尤其隧道內外辛苦執行任務的工作人員、導覽人員(當然也包含youbike的調度人員),他們在寒風或大雨下仍得堅守崗位,我們才得以輕鬆地利用這些設施,而這支影片主要目的是希望市府可以檢討管理規則,希望透過以不同模式實際體驗,來呈現這樣的管理規則是否有調整及優化的空間。
@john52088
@john52088 Жыл бұрын
面對不合理的管制,發牢騷沒什麼不應該。 執行人員並不是不相干的人,他們執行不合理的管制,本身就是會承受抱怨,應該是即時反映問題促使管理階層改進才對! 不反映問題謀求改善,第一線人員就是會一直被民眾抱怨。 不改善就是要承受怨念,不改善被民眾罵只是剛好!
@pico19681102
@pico19681102 Жыл бұрын
那搞成這樣子住戶蝙蝠覺得好嗎? 新北市政府自行車道預算規劃成這樣子覺得好嗎..... 騎車或走路的大家覺得這樣好嗎?
@user-vq5yi6ks6u
@user-vq5yi6ks6u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很不方便,新北侯市長聽到問題了嗎?
@dltu-ix9mg
@dltu-ix9mg Жыл бұрын
不如就承認設計錯誤 為了安全 重鋪適合材質的路面 (但應該沒哪個官員敢提出這種建議😂) 否則就要等某個人噴飛倒插進邊縫上新聞時 然後全面禁止自行車進入了 這樣的設計不僅適合騎腳踏車 步行在鋼筋也容易打滑 腳尖更容易卡到縫隙跌倒 再被腳踏車輾過 先猜一下哪位官員會因此丟官 已能想像一排官員在鏡頭前鞠躬道歉的畫面 然後還得準備一雙防水鞋 去走那“特易設計”的水坑 當初牽著ubike走下坡道 腳尖被細縫卡了一下 再被腳踏板kei了一下 為了安全我立刻放棄騎車了
@cavin0627
@cavin0627 11 ай бұрын
也許就是在等出狀況, 哪次不是出了狀況才出來處理的?也好明正言順的改名
@alainhsieh
@alainhsieh Жыл бұрын
生氣了~
@liuliuy8
@liuliuy8 Жыл бұрын
因為是生態隧道,所以要管制,難道因為蝙蝠固定要睡午覺是嗎?官僚最多亂七八糟的理由😡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Жыл бұрын
由公視我們的島訪談中,可以看到蝙蝠專家還是委婉的表達出三貂嶺隧道規劃施工前,並沒有先做蝙蝠生態調查 ,生態隧道只是後來才改名的: 「在這個三貂嶺這個地方,沒有事先的調查,沒有工程進行的調查,也沒有事後的研究追蹤,所以我們不知道。」 參考影片(19:32起): kzbin.info/www/bejne/m6nXgpynoKl8nc0
@scottjian1729
@scottjian1729 Жыл бұрын
有規定就照著規定走,無心之過就算了,故意這麼亂搞,為什麼要特別的為你服務?為什麼不去測試30樓跳下去會不會死?垃圾!
@ADA-nw5qn
@ADA-nw5qn 9 ай бұрын
笑死 刁民討拍喔
@premiumyoutube3409
@premiumyoutube3409 Жыл бұрын
這條步道路面鋪設,就是個人行步道,硬要做自行車道,以後摔車受傷,會有國賠責任;當初採用了老外的設計,作為自行車道,不曉得是那一個腦殘官員決定的!?尤其假日還要網路預約,最討厭了。
@user-ye5jp8gy7w
@user-ye5jp8gy7w Жыл бұрын
不管如何,明明去年就都已公告清清楚楚……你們不做功課,那做功課乖乖預約的民眾是笨蛋嗎?如果有意見就正式向政府表達啊,現在資訊及溝通管道這麼發達,以身試法算什麼? 明知道現場服務人員都是固守崗位,憑什麼要受你們的辱罵啊! 奧客行徑還po上來,不覺得不好意思嗎?真是很番…… 自由民主不是讓妳無限上綱隨口噴人
@yangsir77
@yangsir77 5 ай бұрын
同感!
@user-zy2bv3ru5s
@user-zy2bv3ru5s 7 ай бұрын
版主可不可去民進黨縣市長建設巡查
@wuyesyes
@wuyesyes Жыл бұрын
那個洞跪著求我進去.我也不屑進去.地板鋪鋼筋.工程只做一半竟然叫做藝術? 可笑的是還有人要去捧場.我都想去監察院彈劾他們了!
@meihaw7393
@meihaw7393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是擾民,開放時間粉奇怪!
@user-yu6zd2hz1i
@user-yu6zd2hz1i 6 ай бұрын
視民意是什麼決定市長高度可見是膚𨒂了事的低度
@user-oy6dv2ok4i
@user-oy6dv2ok4i Жыл бұрын
不親民, 就少去, 讓他變成蚊子建設
@kingkite168
@kingkite168 Жыл бұрын
有規定就照著規定走吧! 不爽就自己向上反映, 何必為難現場工作人員, 感覺就是奧客, 何況還蓄意挑釁, 另一集故意不租猴雙youbike專車而在猴雙專區還車也是一樣。 真不曉得你們這樣用騎的美在哪裡.
@yangsir77
@yangsir77 5 ай бұрын
同感!
@user-dt3gh4jt6i
@user-dt3gh4jt6i Жыл бұрын
因为制定规则的人不骑车
@jinszsu791
@jinszsu791 Ай бұрын
狹以午飯進,茹以文亂法就是你這種人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Ай бұрын
請接著看這支吧 kzbin.info/www/bejne/d3y7pYeVZa2WepY
@trekking_Taiwan
@trekking_Taiwan Ай бұрын
這篇也要參考: 【投書】國際大獎光環背後,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與「生態隧道」的難題 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4482
@a35504804
@a35504804 Жыл бұрын
給他騎下去就對了 不會怎樣啦 他根本沒在管的
台3頭騎到台3尾,內山公路美又美《台灣.用騎的最美》
19:43
台灣.用騎的最美
Рет қаралды 132 М.
Я обещал подарить ему самокат!
01:00
Vlad Samokatchik
Рет қаралды 9 МЛН
50 YouTubers Fight For $1,000,000
41:27
MrBeast
Рет қаралды 211 МЛН
39kgのガリガリが踊る絵文字ダンス/39kg boney emoji dance#dance #ダンス #にんげんっていいな
00:16
💀Skeleton Ninja🥷【にんげんっていいなチャンネル】
Рет қаралды 8 МЛН
夏騎舊蘇花,兩鐵輕旅行《台灣.用騎的最美》
18:29
台灣.用騎的最美
Рет қаралды 19 М.
“没有房要住哪?”  征地拆迁 流离失所
14:07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 Oriental Daily News Malaysia
Рет қаралды 14 М.
在台灣帶單車搭火車的方式_兩鐵完整版《台灣.用騎的最美》
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