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4,262
丹山鳳粵劇團2019年4月16日高山劇場唐滌生逝世六十周年紀念演出
唐滌生編劇 區文鳳曲式句格注釋
藍天佑 飾 李益 王潔清 飾 霍小玉 郭啟煇 飾 盧太尉 譚穎倫 飾 韋夏卿 林寶珠 飾 浣紗
區按:今天上傳紫釵記論理爭夫的片段,是想對比昨天帝女花之金殿爭鋒。其一是周世顯和李益上場,都是大腔滾花下句,對比兩個折子戲文武生的上場,基本上都是相同,當然因為手上的道具不同,略有差別。其二就是爽中板的運用。爽中板也是七字句中板,基本上分為四種速度,最慢節奏的唱法會標明中板,快一點名為七字清,再快一點名為爽中板,最快的名為快中板;但其實其中的快慢分別,一直沒有清楚的界線。就如帝女花的金殿爭鋒,我提到武生丑生用七字句中板上場,是會因應演員劇中的環境,節奏速度具體也沒有分別, 但其實只要細心留意,就會發覺七字句中板,有可能和七字清混淆,但絕不會和爽中板混淆;同樣地,七字清不會和爽中板混淆,但爽中板和快中板卻又容易混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其實演唱的節奏速度,是會影響句格結構,而七字句中板和七字清在句格結構並沒有什麼異同,所以容易混淆。同樣地,爽中板和快中板在句格結構也是沒有什麼異同,所以也容易混淆。可以,七字清和爽中板,即使速度差別不大,卻在句格上是有明顯的分別,就是爽中板會在交接時,在句頓中間會分成兩頓,常見是四三字格,也有三四字格。如[人來速把,花燭點]就是四三字格;[憐淑婦,病榻尚流連]就是三四字格。此外,也會形成三字清字格即三三字格,如[古聖人,曾指點],但三字清其實是三四字格的原本形態而已。
因為爽中板和快中板都是這種形態,在板式運用上,也形成一定的特色。爽中板變成兩人對話的一種快速唱法,通常是一問一答,但如果速度愈變愈快,句子便會越變越短,其實也是兩個角色對答愈來愈激烈的表現。視頻中論理爭夫的片段,便是最佳的例子。而這種對唱式爽中板運用,也可移用到公堂大審中,兩造語言上針鋒相對的情況。
另一種形態就是霍小玉的上場,大家如果熟悉紫釵記霍小玉的上場,就會發覺這段中板,有人稱之為爽中板,也有人稱之為快中板,也有人稱之為古老快中板。其特點是這類板式運用,不會是二人對唱,但可以是二人接唱,即角色之間沒有針鋒相對的情況,而是同一陣線,論理爭夫沒有上傳的部分,就有霍小玉和浣紗這類唱段,即[聞鐘鼓,郎就鳳凰筵........應作雄飛,莫自投鷹犬]這一段。另一個特點是,這些爽中板和快中板,斷句的方式,只有三四字格,沒有四三字格,其實原因很簡單,這種唱法速度是由快到更快,因為速度是趨向快,所以只能三四字句斷句;反之,一般爽中板交對手唱,是序慢演唱速度,才會出現四三字格。而這也是這類中板運用的一般要求和特點。
最後,除了七字句中板和七字清這類較慢速度的唱法,爽中板和快中板,無論平子喉,下句押韻尾字,都需唱陽平聲字,原因也是演唱速度,令到不能拉腔,所以必須唱陽平聲字。我也有忘形時寫了陰平聲字,但具體操曲時,即使演員可以處理,但其實也唱不順,也即是變成發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