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25,507
(只作參考:香港車主實際油耗量為6毫子1公里-使用特價油咭)
經常聽人說三輪車好穩定,但是自己未駕駛過,今日終於有機會試駕新款AEON 3D-350R,而灰色的是上一代Elite 350i (3D-350)。
就算moto-one的編輯告訴我現在的三輪車好好彎,可是三輪車的體積始終比一般的兩輪大,車身比較重,還有前面有兩個輪子咬住地面,會產生更大磨擦力,所以先入為主,以為要好大力推軑才能夠轉彎,但實際上轉彎遠比想像中容易。
先講一下新、舊款的分別,兩部車外型相同,新舊款的一對前輪各自配置240mm煞車碟,每邊配對向雙活塞卡鉗,但是新款改用更大直徑的煞車手泵及更大直徑的煞車卡鉗,車尾就由單活塞卡鉗升級至雙活塞卡鉗,256mm煞車碟不變,廠方表示煞車性能比舊款上升33%。廠方亦都改良CBS+連動煞車系統,該功能是當騎士扣下前煞車桿減速,尾掣動也會協助減速,可縮減煞車距離,因此3D-350R不設ABS。
試駕當日感受到新款的掣動力明顯比舊款強,舊款的掣動力明顯不足。但是moto-one編輯告訴我,新款的煞車性能在全新車狀態下不足,的確需要時間開皮,待開皮後就有更充足煞車力,足夠應付她的重量需要(因為拍攝關係,moto-one編輯已多次駕駛新、舊款,可以感受到煞車皮在開皮前、後的分別。)
3D-350R同好多三輪車一樣,都提供腳踏煞車(在右踏板上),它同樣有CBS+連動煞車 ,換句話踩落腳踏減速,前後掣動同時運作(煞車力度為前7、後3。)。老實說,好像我這些每天都開綿羊的騎士來說,腳踏煞車未必用得著,始終都是覺得傳統的煞車桿比較靈活及有信心。
三輪車的避震向來比兩輪複雜,廠方為3D-350R設計名為HTS液壓傾斜系統。精髓在於一對前叉管內不設吸震彈簧,內裡只有避震油及氮氣,因此可以透過轉換不同度數的避震油及打入不同份量的氮氣改變吸震效果。
該設計可以簡化避震構造,沒有採用彈簧亦都有助減輕前叉重量,而一對前叉管與搖臂連接後,形成類似四輪的A字型搖臂。
泊車掣是三輪不可或缺裝備,將它拉下可以鎖上HTS液壓傾斜系統,無論是泊車或停車都無需落側架或大架,車身都不會傾側,非常方便,因此3D-350R不設側架,只設大架。把手掣拉下後,即使騎士俾油,車子都會Cut油,不會前行。在HTS液壓傾斜系統輔助下,只要騎士熟習平衡方法,停燈位都可以無需落腳;即使3D-350R較一般大羊重,可是在HTS液壓傾斜系輔助下,平地推車變得更容易,大大減低翻車壓力。
車尾採用綿羊最常用的雙筒尾避震,行程明顯較一般綿羊長,以應付車身重量,尾避震提供5段預載調校。合金輪框採用六柱式,前輪胎14吋110/80,後輪胎15吋140/70,車架就採用設有更多支撐結構的鋼管車架,因此不設平地台,而踏板之間的油缸就有13.5升容積。
新款儀錶比舊款更精美,而雙圓錶設計提供車速、轉數及水溫顯示等等顯示,原裝車更提供胎壓錶,液晶屏幕可顯示左、右及後輪輪胎的胎壓,並提供PSI或KPA胎壓單位顯示。胎壓錶對一架比較重的車子來說十分重要,因為萬一胎壓不足,會加速輪胎耗損速度及造成變型,而胎壓錶可以提醒騎士保持正常胎壓,定期到油站或車行打氣。
雖然廠方表示可以擺放兩頂頭盔,前面可容納賽車頭盔,中間可擺放開面帽,但開面帽卻要視乎型號,否則無法關下座墊。即使擺放兩頂頭盔後,仍有空間擺放雨衣等雜物,算得上實用。
雖然3D-350R的座高為790mm,但由於座墊最前端比較闊,以便讓座椅下騰出更多擺放雜物空間,所以雙腳落地後大腿兩側稍稍被撐開,乘座感跟TMAX相似,因此以本人身高175cm為例,雙腳著地都會吊腳。雖然如此,全新設計駕駛艙給騎士舒適的乘座感,不論騎士或尾乘客,都可感受到寬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