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工作的兩家公司真的是操到員工很慘,完全失去work life balance。第一份工作幾乎天天做到凌晨,做了一年,我是感覺到自己productivity已經沒有像剛進公司那樣高了所以就離開。然後第二間公司工作時長稍微比第一間好,但也是工作到很晚,我真感覺到我越来越累,越來越對本來很有熱忱的工作慢慢冷下來了,但为了resume好看一點,所以硬撐到2年。現在是第3間公司,哇,天天準時下班,週末完全是我的時間,進來大概2個月了,整个人狀態我感覺到有在慢慢好起來,productivity也有在提昇。現在我知道了,工時長不代表能做出好東西,反而會把人逼瘋
@minawu895 Жыл бұрын
為啥要晶晶體?感覺可以用中文直接說,不是專有名詞
@urikora Жыл бұрын
@@minawu895 你知道像大馬人這類的,一段話裡混入幾個英文詞彙是蠻正常的嗎? I mean經常使用特定的詞彙的時候會選擇自己比較prefer或常用的語言是蠻正常的
這位 Nick 對老一輩所經歷的年代,以及台灣曾經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有不少誤解。 用 KPI 來做績效評核,是近這十多年才流行起來的事,且多半是在大公司才這樣做,並非多數現象,在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那時的主流企業文化是早期日式的管理,許多企業會以廠為家、以公司為家,所以員工如同家人,不會輕易開除,除非是很糟的公司,人員的流動率並沒有現在這麼高,所以員工的向心力是比現在高的,而不像如今有些年青人,稍有不快,或者老子不爽就不來了。 其次是我們台灣一直是以中小企業為主,你說的工桯師操到爆肝,估計指的是向竹科的公司,尤其是那些半導體公司,而我也是電子工程師出身,然而並沒有遇到 Nick 所說的情況,然而大家仍會很努力,不是因為 KPI 考核 (當年雖然也會考核績效,但不是像 Nick 講的那樣),而是因為吃苦及勤奮是這一代人多數的寫照,由於這一代人生於物資匱乏的年代,從小可能連內褲都未必有得穿,甚至是用麵粉袋改縫製的內褲,一碗豬油拌飯便能吃得津津有味,如同山珍海味,小時的玩具多半得發揮想像力自行製作 (例如筷子、橡皮筋、小石頭、布片、報紙等等),所以努力才能有口飯吃,勤奮才能生存,並求帶給下一代更優渥的生活,對於現在有些年青人,賺錢只為享受生活的觀念,又怎會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