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心要 (上)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Рет қаралды 10,501

能所兩忘即不中

能所兩忘即不中

Күн бұрын

淨宗心要 (上)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一)世尊唯說彌陀願海
中國可以說是一個淨土宗的國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夠理解淨土宗的殊勝的,還是很稀有。中日共尊舉世敬仰的善導大師有兩句話:「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是說世尊為什麼出興於世,到人世間來說法,來度眾生,開演種種的教化,其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說彌陀如來的本願。這兩句沒有什麼特殊的名詞術語,就是佛所以興出世,唯一的要說的是彌陀的本願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確實十分稀有。大家想想看,佛說這麼多法,怎麼說就是說彌陀本願海呢?這裏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經語深。我們一輩子把這兩句話能夠真正明白了,就沒有白來一趟啊!這話只有像善導大師這樣的水平才能說得出。所以蓮池大師說:善導大師人稱是彌陀化身,縱然不是彌陀,也是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說出這樣的話。我能聽到這樣殊勝的開示,深感佛恩。由於感恩故想報恩,所以今天抱病來到這個念佛道場,為彌陀本願大海敬申供養淨宗心要。
佛法是傳心之法,心法的綱要稱為心要。淨土三經中《阿彌陀經》稱小經,《無量壽經》稱大經。有的竟當作一部經,《阿彌陀經》稱小本,《無量壽經》稱大本。所以我們就從這兩部經研究淨土宗要。因為《無量壽經》稱為淨宗第一經,《阿彌陀經》則是流傳最廣天天念誦的經。
(二)阿彌陀經宗要
《阿彌陀經》的綱宗是什麼呢?蕅益大師說得最好,蕅益大師寫的《彌陀要解》,近代淨宗大德印光法師說:這個《要解》是此經一切註解中最好的,釋迦牟尼佛自己來寫也不能超過。小本宗要是信願持名;我們研究小本,我們就遵蕅益大師。蕅益大師說,小本綱宗是「信願持名」。信願行稱為三資糧。我們出去旅行要預備錢這是資呀,要帶糧票這是糧,所帶乾糧那更是糧了。信、願、行這三個,是三種不可少的資糧。今天大家都成為居士,還能說不信嗎?來參加這個念佛道場,當然知道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也是信,而且是很殊勝的信。但是蕅益大師在他的《要解》裏,對於這個信字舉出六樣。今天簡單說一點。信是六信,剛才我說的,信有極樂世界,信有佛,這信的是事,這是些事相。在事上你能信,你就可得分。應知有不少專研究佛學的人,在這方面不信。信有阿彌陀佛,那是他佛,這是信他。六信之中信了事信了他,最多是信心的三分之一。而六信裏頭跟事相對的還有理,所以信事還要信理。與他相對的是自,信他還要信自。這就四信了。理是本體,但我們眾生認識一切東西,都僅僅只認識它的事相,一些表面的樣子。例如金子打一個戒指,是個圓圈,打個環子又是一個樣子,打條項鏈又是一個樣子。你只認識這個戒指、耳環同項鏈,只認得事相,不認得都是金。金就是這些耳環戒指的本體。本體是金,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所以理體,這個本體是不變動的,無生無滅的,它可以出現一切形相。金子可以打出任何形相的東西,但是金子沒有固定的式樣,究竟是長的?是方的?不一定。根據鑄造的情況能出生一切相。金子不因打成戒指而出生,它是本來就有的,也不會把它熔化了就消滅,金子全部都在。
理和事,我們能信事還要能信理。理就是法身佛了。法身佛徧虛空盡未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理與事應同信,若有欠缺便不是深信。自與他也是同樣,信他之外還要信自,這是密宗的根本道理。很多人都想學密,不知道這是密宗的要領。只是去受灌頂,修法是得不到殊勝法益的。密宗殊勝之處在於自己就是本尊。禪宗說什麼是佛?「清潭對面就是。」你一看清潭的水,清潭對面,你自己就在水中現出來,就是自己啊。《觀經》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在念佛,就是是心在作佛;你作佛的這個心,他本來就是佛。這跟禪宗和密宗完全是一味的。所以信他還要信自。再有信因信果。現在先說一般的因果,很多佛教徒都把它忘了,要真信因果,他還敢做惡事嗎?那他這個人就變了。這是一般說的因果,信得也很不夠。但是這個六信的因果更深一步,不只是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當然得信,但這不是深信。深信呢,就信:你是個凡夫,信願持名一生念佛,臨終還在念,你就成為阿鞞跋致。你本是凡夫,有信有願專念阿彌陀佛,就這麼一句一句的念,沒有什麼另外的巧妙,你現生所得的果,決定成佛。證了不退轉,那不就決定成佛嗎?這個信願持名的因,得無上菩提的果,很多人恐怕不見得能信。一般人總想再修點這個,修點那個,東求一點,西求一點,不能相信這個殊勝的因果。所以我們要具有六信。要能具有六信,這已經是很深的智慧了。如果還沒有具足的話,那就一點一點去增加嘛。現在從信事信他開始,我們需要不斷地深入,不斷地發展。生了病不相信我念佛就能好,要找個氣功師給你治病,那你就認為氣功師的力量比你這個佛號的力量大呀。你這個信心應該打個問號!所以都是要深入,要深信。信有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都要深信。這就是心要。
念佛念得多念得少,念得有妄想沒妄想,那不是往生的關鍵。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深信切願。所以蕅益大師的話:「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願:「欣慕極樂,厭離娑婆。」看來這事很容易,實際並不容易。尤其是「厭離娑婆」這四個字很不容易。多少修行人還在爭名啊,爭利啊。這個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還不是在留戀嗎?總想生活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兒女呀,夫婦這些感情,唯恐自己的對方對自己的愛不真啊,計較我對你很真,你對我不真,很傷心!這些感情,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都是男人。這些東西正是娑婆世界的纏縛,就是這些東西使得本來是佛的你,墮落成今天這個樣子。所以要真正的厭離,對於這一切都不留戀。不是說都要出家。許多出家人他身出家而心在家,他又爭佛教中的地位與名聞,他又有新的關係,有和他相親的,又有相疏的,不知不覺形成幫派,團結一派打擊別人。出家而在家,還是留戀娑婆。居士們最好是在家出家。先從淡開始,漸漸發展到真實厭離,毫無留戀。信心堅定,欣願極樂,老實持名,三資糧就圓滿了,這是小本的《阿彌陀經》的宗要。
(三)大乘無量壽經宗要
大本宗要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菩提心不僅是淨土宗單獨注重的,任何一個大乘法門,不管你是參禪,你是學教,尤其是密宗。密宗之所以殊勝,所以成就快成就大,唯一的原因就是特別重視菩提心。看經看教種種都不能離開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心呢?也就相當於剛才六信都深信,對於娑婆毫無留戀,一心只願同眾生都到極樂世界去精修。所以小經的信願也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三個一體,這樣的心;不是一般的智慧,是大智慧,是般若,大慈悲和大願,這樣的心才稱為菩提心。
這個在密宗稱為行願菩提心,勝義菩提心。顯教也一樣,稱為順事菩提心,或者是順理的菩提心;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勝義諦菩提心。總之可分為兩種。兩種具足的,那才是真正的發起了菩提心了。唐朝有個新羅僧人元曉法師,在《無量壽經宗要》中說:「無上菩提心,一是順事發心,二是順理發心。」隨事發心呢,就是咱們的四宏誓願。「煩惱無邊誓願斷」,這就是斷德。能把無邊煩惱一齊斬斷是斷德。「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智德。你能修佛這麼多法,這麼多法是大智慧,是智德。斷煩惱就要有智慧呀。「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恩德。對於眾生有恩。那麼這三個合起來就成佛了,「佛道無上誓願證」。所以真正發起四宏誓願,也就是發起了一部分菩提心,叫做隨事發心,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密宗叫做行願菩提心。發起這個心,功德不可思議。
進一步呢,順理發心了。順理發心就不好用言語來說了。勉強來說,實際這個心,就是自己本有的真心,覺悟的心。菩提就是覺悟。覺悟什麼?覺悟自己自心就是佛,自己本來是佛。這個大覺就「言語道斷」,言語這條道路斷了。在無可說中勉強來說:一切法皆如幻夢。這個不但是破人我這個執,法執也破了。《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許多人,經是天天念,但對這些內容如聾如盲。很多人天天練功,把練功當作真實的事。這和《金剛經》的差距就太大啊!一切有為法,有為嘛,想幹個什麼,想得到什麼,鍛煉個什麼。你把這個臭皮囊不要了,換成不壞之體;九轉丹成,羽化脫胎種種,還都是如夢如幻呀!所以一切事(與理相對)法,不但上面說的法是幻夢,就是阿羅漢的出世法也一樣。阿羅漢沒破法執,他還是有煩惱可斷,有阿羅漢可證,這成了法執了。應知是「非有非無,事理無礙。」
「佛說諸法空,為除諸有故。」佛告訴你諸法空,是因為你著了有了,破你這個有啊!底下就要提防啊!你倘若著在空上了,那更壞了。「若復著於空,諸佛不能度」啊!佛教的殊勝高妙也就在此。順理菩提心,理是實際理體,簡稱本體,它是非有非空,空有不二,從容中道。你著有著空都是背離了本體,都落在二上。空是對有說的,就二了。二就不是「不二法門」了。《維摩詰經》就是講的不二法門。很多修行人,就在這二上打轉,這離成就很遠啦。先應離言絕慮,離開言說,所以言說無非是指月的標,指路的路牌。例如到頤和園,路上有塊指路牌,上寫,頤和園。你按牌子所指方向,自然會找到園子。但許多人以為牌子所在之處就是頤和園,那就大錯特錯了。又例如室內有燈,我指一指,並說「這就是燈。」我這麼一指,一伸手,你認為這個手是燈。現在人們錯就錯在這兒,尤其是學者。「這是燈。」我的話沒錯啊!這個是燈。他不知道順著我手所指去看燈,他認為我這個手是燈。離言,言也不是不要,經也不是不要,但你要是執著,你就是抓住了手指或這個指路牌了。所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的行處沒有路了。所以禪宗之開悟,密宗的大圓滿大手印,都是到這個「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火滅灰寒之後,冷灰中突然爆出一顆熱豆。從這樣的悟解發起廣大心。從這個地方出發,這樣來發心,不見有煩惱跟善法作對,但仍是斷煩惱修善法,這才是中道。有人聽到煩惱善法也平等,那我也不必去修善了,也不必去斷煩惱了,煩惱與善法平等了。真能平等嗎?吃烤鴨與霉麵包一樣嗎?如不能一樣,還是要修善法斷煩惱;雖然是修善法斷煩惱,而煩惱善法平等。對於度眾生,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沒有能度所度之心。《金剛經》上說:我應該如是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就是這個意思。我願終日度生,而終日沒有一個誰是能度誰是所度的念頭。所以布施講三輪體空。我把一萬美金送給這位朋友,內不見能給美金之我,外不見接受美金之他,中不見這一萬美金,就稱為三輪體空。我們布施供養修一切福,都應該

Пікірлер: 32
淨宗心要 (中)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18:14
能所兩忘即不中
Рет қаралды 2,6 М.
Apple peeling hack @scottsreality
00:37
_vector_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4 МЛН
Фейковый воришка 😂
00:51
КАРЕНА МАКАРЕНА
Рет қаралды 6 МЛН
小丑在游泳池做什么#short #angel #clown
00:13
Super Beauty team
Рет қаралды 34 МЛН
蔣勳《莊子,你好:齊物論》演講完整版
1:38:34
趨勢教育基金會TRENDFD
Рет қаралды 1,7 МЛН
黃念祖老居士《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1:09:59
niniphelou
Рет қаралды 13 М.
高華教授"第一講: 毛澤東何以發動文革?"
2:09:29
phe2003
Рет қаралды 4,4 МЛН
秦晖谈文革:文革之谜──四种叙事与历史真相 2016
2:45:12
台灣佛教淨土先行者:李炳南居士(正片)
34:25
陳正勳導演
Рет қаралды 54 М.
【黃念祖居士法音宣流網】《談正信》
51:54
黃念祖
Рет қаралды 7 М.
Apple peeling hack @scottsreality
00:37
_vector_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4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