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和錢的故事|階層和錢有關係嗎?|不同階級不要硬往里擠

  Рет қаралды 90,994

Mike是麦克

Mike是麦克

Күн бұрын

前幾天加拿大的朋友就是考拉爸,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倆認識,去年他來我家也一起錄了兩個視頻,很多人都看過,上周他發佈了一個視頻,談到階級躍層的一個概念,我還挺有感觸,不過我今天想跟他這個話題互動一下,談談階層和錢的關係。
我不賣關子啊今天,我先說我的結論再談論據,我的觀點就是,人很難實現階級跨越,就是所謂的躍層,但是人很容易變得有錢,有錢和階級躍層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自己曾經親身經歷驗證的真理就是,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掙得,往上擠不進去,就不要硬擠,難為別人也讓自己難受,往下也不要自大,把跟自己不同階層的當成另外一個平行時空,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不要給自己添堵。
所謂人脈,也是在你自己這個階層裡面的人脈,跨越階層的人脈其實只是認識。
#階層 #人脈 #金錢
非品牌贊助影片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歡迎觀看會員節目:
/ @mike1111
Hi, 我是生活在美國的Mike
分享80‘後第一代移民生活
WeChat 1:mikecheng1111
WeChat 2: mikecheng1013
Line: mikecheng1013
商務合作:mikechenginusa@gmail.com
曝光中國移民黑中介請發送詳細資料到以上郵箱

Пікірлер: 408
@pingg1304
@pingg1304 Жыл бұрын
mike 说的话我真的很赞同,句句都是大实话,不管你能不能接受,这都是事实。
@pponywong
@pponywong Жыл бұрын
以前當兵就遇過這種階級的人,從國中高中就是在澳洲加拿大念書,出入都有司機接送。社交網路不是在歐洲滑雪,就是在美國澳洲海灘度假,還有跟一堆明星藝人的私下合照,一輩子都不用工作。這種階級的人,要不是因為當兵,我一輩子也遇不到。
@zhaorui82828
@zhaorui82828 Жыл бұрын
最大的圈子就是知識和見識。當思想有深度和廣度的時候,你不需要什麽圈子。圈子無非就是把自己圈起來洋洋得意,不還是被圈起來了。
@snoopyding473
@snoopyding473 Жыл бұрын
你這句話我收藏了 感謝
@rabbitu8w
@rabbitu8w Жыл бұрын
很真
@shunzhiluo6745
@shunzhiluo6745 Жыл бұрын
与弱者比拳头,与强者比哲学
@lijingzhao9022
@lijingzhao9022 Жыл бұрын
是的 根本不屑入任何圈子😊 还是得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比较实在 好多所谓了不起的圈子其实也很多混吃等死的没用的东西😊
@Tsai2022
@Tsai2022 Жыл бұрын
所謂圈子說白了就是夜郎自大,把自己框在一個熟悉的地方,和幾千年來的小農思維並無區別
@greenbrown2716
@greenbrown2716 Жыл бұрын
大哥说的没错,其实几百年前早就固化了,认清自己出生和能力,活的明白,大家都轻松。
@asqueen7540
@asqueen7540 Жыл бұрын
是啊。 我还和朋友说,想出去不是出去了就变阶级了。 只是那边对牛马更好,那边当牛马舒服点而已。
@rubyzhong0103
@rubyzhong0103 Жыл бұрын
是的,对普通人来说, 快乐最重要了
@飞云苏
@飞云苏 Жыл бұрын
人无横财不富 马无夜草不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普通人唯一跨越阶层的机会就是乱世 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在原有规则被打破的情况下才能有所建树
@harveylin3548
@harveylin3548 Жыл бұрын
@@asqueen7540 美国的阶级其实比中国更深,只不过这里的基础比中国高太多了。
@china46989
@china46989 Жыл бұрын
@@harveylin3548 简单说,在美国连一只狗的生活也比中国人好
@harveylin3548
@harveylin3548 Жыл бұрын
对我2016年美国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找到在南加Santa Barbara的工作。在那里工作住了4年多,虽然出去玩的都能和当地那些有钱阶级高的白人玩,但是玩完后基本就是各自生活在各自的阶层里。之后果断离开南加来到美国内陆红州定居,才觉得这里的美国本地人跟我的阶级相似,大家都是打工的人,不像南加聚集了全世界的富豪,生活完全不卷了。
@judypeng4748
@judypeng4748 6 ай бұрын
啊,原来我在南加聚集里世界的富豪啊😢😢……… 我觉得读书时候课程一完就不联系了基本. 美国和国内有点区别
@chinobonito30
@chinobonito30 Ай бұрын
What’s the point then? To hang out with white dudes then what
@InvestWithPrudence
@InvestWithPrudence Жыл бұрын
越是社会福利好的国家,阶层跨越越难;越是社会福利不好的国家,越容易。所以还是要靠机会和个人努力。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很多时候圈子是价值观或利益关系的体现,如果你的价值观跟精英们一致了,能给他们带来价值,就能进入那个圈子。我是出生在农村的80后,2012年拿到全奖来美国读mba,2021年实现财富自由,现在已经开始做自己真正感兴趣且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普通人只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一旦遇到机遇,就可以实现飞跃😊
@陳靖紅
@陳靖紅 7 ай бұрын
财务自由 是有层次区别的 不知你的要求是什么
@sunnyxia5210
@sunnyxia5210 Жыл бұрын
我说说我的故事,我很小父母离异,跟着爸爸,后妈的女儿和我经常有矛盾,虽然我爸和后妈都是体制内,但我爸属于体制内3代,后妈是靠自己努力考进去的,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小事,后妈的各种心眼歪点子很多,很会来事,情商高,后妈女儿继承了她的特点,经常捉弄我,很会表现自己和时不时贬低我,而我爸虽是体制内,但他不是靠自己实力,更多是靠关系进来的,后妈就属于阶级跨越成功的,她的亲戚里的素质基本都比较低下,都是农村的穷亲戚(没有贬低的意思),我爸这边的亲戚全都是素质相对高一点,基本上都是体制内的或者是混得不错的中产阶级,后妈很会利用我爸这边的资源给自己造势,她遇到我爸之前她只是一个普通小学老师,通过我爸的资源她很快就变成了校长,也到了她事业的最顶峰
@WemissYew
@WemissYew Жыл бұрын
也是因为你父母离异,你爸爸带着你,被逼娶一个接受你的女人才让她占了这个便宜
@sheungwanto1189
@sheungwanto1189 Жыл бұрын
我想到天国的阶梯😂😂,你一定比你后母的女儿更优秀,虽然我不是有钱人的家庭出生,但我体会到了有高级思维的人一般看不到或不屑哪些小人物的鬼把戏
@quanlorila3868
@quanlorila3868 Жыл бұрын
@@sheungwanto1189 不反而斗不过
@tkbun8357
@tkbun8357 Жыл бұрын
主播的说法我有不同的见解。 阶层是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争取来的。 已经在上级阶层的人也是同样一步一步努力争取来的。
@timegood-xt4dg
@timegood-xt4dg Жыл бұрын
到了六七十歲錢已經不是太重要,健康第一。看到那些拿著每月四五千的老人津貼每天上酒樓飲茶的老太太老大爺們,只要有健康的身體每天都能過這種平靜舒坦知足的生活。鄰居一老太太80幾,每天五點多就去海邊游泳,春夏秋冬風雨不改,大約九點就飲完茶回家,日復一日,真羨慕她的體魄,我不羨慕別人有錢,只羨慕擁有健康。
@travelcouple12
@travelcouple12 Жыл бұрын
同意,其实钱够花就好,年轻时候有经济能力有时间一定要出去多走走多看看
@Woo598
@Woo598 Жыл бұрын
生病的時候你就知道錢的重要了😆
@timegood-xt4dg
@timegood-xt4dg Жыл бұрын
@@Woo598 你沒看懂
@冷揶熱喻
@冷揶熱喻 Жыл бұрын
凡事量力而为~啥年纪做啥事>八十来岁的老太 天未亮就下海>尤其是在寒雨浪大 一万个日子都过了就这么一天一去不復返⋯ 除了心梗更多的是“伤了心”...
@timegood-xt4dg
@timegood-xt4dg Жыл бұрын
@@冷揶熱喻 前2天早上遇到老太太打了招呼,她說游泳飲茶回來,比我媽年長多歲,精氣神可好了走路飛快,我媽得柱拐杖。健康的晚年哪怕哪天突然走了也比要人侍侯躺在床上慢慢折磨強百倍。
@karinwu7777
@karinwu7777 Жыл бұрын
確實有無形的階級 破解的方式是 無所求 當一個人有一絲念想存在 就是把自己推入牢籠的開始⋯⋯ 我從小就看到很多奇怪的東西與價值觀 有時候是來自家庭、新聞、電影、學校、書本、直覺 交往的對象也存在各種外人無法理解的差異 很多真相都是表面的相反 不要在思想上面複雜化 因為 這個世界會讓人軟弱的毒藥 就是 各種信念 這個世界上 每個人都不一樣 因為這樣 才會充滿活力 它是為了增添創意 而不是禁錮人類思維 形成攀比 不要走歪 誤會了重點 一個人如果需要錢 他自然會有錢 一個人如果想經驗0元購 他自然會經歷 這是真相
@samuelwong6995
@samuelwong6995 Жыл бұрын
階層是很難跨越的,我有高中同學唸書唸得普普通通,也不能叫做吊車尾,也不能叫做學覇,人很低調,唸書念得比他好的同學多,在學校比他囂張的多。結果人家有家族企業,你大學在聯誼抽機車鑰匙的時候,人家在巷子裡面親吻女明星。你可以跟他念同樣的學校,買得起同樣的奢侈品,但是他的圈子跟人脈就是跟你的不同。 北加的攀比是完全不同的,完全是人脈級距的攀比,在那裡做得好的工程師三四十萬美金年收還不含股票,奢侈品已經不是比較的方式,而是自己的人脈,每個人都想要證明自己是人上之人。這也是為何這些人會支持那些一般老百姓完全無法理解的政策,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的日常不是我們的日常。 以前單身的時候還有在爾灣參加過幾個Young Asian Working Professional的聚會,這些都是群年齡不到三十歲,第一份工的工資就是在二十到三十萬間的年輕人,這些人甚至家人都幫他們把房子都給買好了,有的甚至都還有第二間房在出租,這是家無橫產的新移民用盡一輩子都賺不來的。
@china46989
@china46989 Жыл бұрын
打工没前途,打工是帮老板赚钱,打工是让你积累人脉和经验除此之外别无他用。你想发财还不如开一家髮廊、补习社、早餐宵夜店、菜摊、水果店、修车店、美容院、补习社、婚姻介绍所。 这些行业本小利大易上手,即使经营不善也不会亏多少,很适合普通人白手起家。
@Cacocacoon
@Cacocacoon Жыл бұрын
社會階級跟三種東西有關 1. 經濟資本 - 金錢、股票、房地產 2. 文化資本 - 人的想法、價值觀、學歷、歷練 3. 社會資本 - 人際關係 這三種東西形成階級,並不是影片說的人脈好的人,相對比收入高的人階級更高,人脈跟收入都有影響
@廖臣樂
@廖臣樂 Жыл бұрын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有錢有勢的,也不一定會死的好看,這是全世界唯一最公平的事! 所以不需要覺得,別人高人一等!
@bumblebee9623
@bumblebee9623 Жыл бұрын
我认为挤入上流社会,有钱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自身的素养眼界和能力也起到重要作用。家庭出身并没有那么重要,特别是在一个公正开放的社会。我看过一档英国的节目,兄弟两弟弟从小无大志生活随意,后来失业后住拖车里,哥哥早年创业,打下不菲家业,房产多处,有自己的公司,平时开的party有艺术家,政客,明星。所以还是取决于自己。
@李小龙-n7u
@李小龙-n7u Жыл бұрын
你看到的不是事实,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
@manofsesame3024
@manofsesame3024 8 ай бұрын
出身不好的人需要靠努力和本事赢得上流社会的资源,出身上流社会的人自带优秀资源
@yanyang6050
@yanyang6050 Жыл бұрын
其实人生苦短,各自品味。更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圈起来,山外山人外人,宇宙外还有另外的宇宙,都是正常的,与其花时间比对,不如认真生活 真诚地爱,勇敢付出 享受当下!
@zhz1359
@zhz1359 Жыл бұрын
其实出生在普通家庭的话 学会赚钱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就是了。 没必要非得跨越阶级
@henrychan1667
@henrychan1667 Жыл бұрын
我同意陼級不是錢的問題,像我旅行去的都是新加坡,日本這些地方,我的同事去的都是瑞士,紐西蘭這些地方,這些地方是我有再多的錢都不會去的,根本不是錢的問題。而比我階級高的人,即使不是像我住500尺房子,他們住100-200尺劏房,房子的家居設計就是不一般,即使我房子比較大,錢也比較多,但居家環境就是不一樣。
@liwenli4386
@liwenli4386 Жыл бұрын
赞成你的观点,关于西人的阶层方面。我有个老钱家族的美国姻亲,真的是很值得我仰慕及学习的。虽然我们的经济条件还可以,但真的不在一个层面上,无论是经济还是思维。
@lihansun1111
@lihansun1111 Ай бұрын
我问朋友“你认为你的人生成功吗?”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你的生活是幸福快乐就是成功。一生很短不需要费劲心思跨阶层,更不要把自己放在什么圈子里面,这都是人的问题!一生做个快乐的人,不攀比、有颗宁静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攀比不会令人愉快,生活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人给人立了很多框框,所以才有阶层和圈子。
@Leannef-j8p
@Leannef-j8p Жыл бұрын
原生家庭的文化背景改變不了,但自己的思維做法可以改變。錢及階層都是附屬品 重點自己過得好就好了
@som845
@som845 Жыл бұрын
只有拥有自己的事业才有可能实现阶层上升
@yufengzhao9196
@yufengzhao9196 Жыл бұрын
有些中产家长包装孩子,拼命让孩子上老外顶级私立学校,可孩子到那和周围同学格格不入,朋友很少,孩子内心深处都是自卑的。奉劝家长自己想想,把你放到那个学校圈子你能不能受得了,还不如让孩子去符合本阶层的学校,
@yoyoky6426
@yoyoky6426 3 ай бұрын
真的,其实社交是要由父母带领着孩子,有些父母甚至英语都不会,自己都和其他家长沟通不了,硬挤进去觉得真的白挤了
@GeorgeHuang1115
@GeorgeHuang1115 Жыл бұрын
大大的赞! Mike是为数不多的有经历, 有档次同时愿意跟我们真情分享的人!谢谢Mike! 其实我很小就觉得人人生而平等是一句骗底层老百姓的鬼话, 但我没有很多例子作证, 也无法像Mike这么有条理有逻辑的总结出来.
@metalmind3097
@metalmind3097 Жыл бұрын
人人因受造而平等….人人生儿平等是翻译错误…误信几十年
@mojochang9706
@mojochang9706 Жыл бұрын
從古至今,就一直存在階級意識,只是民主國家有投票權,來改變平民百姓的生活。那些富豪家族,不在向過去豪奢張揚,只是低調奢華默默過自己的日子……但最終上流社會和平凡百姓 還是有一條鴻溝是很難跨越~
@GeorgeHuang1115
@GeorgeHuang1115 Жыл бұрын
@@metalmind3097 受造就是被创造, 跟出生(生儿平等)有什么区别呢?
@metalmind3097
@metalmind3097 Жыл бұрын
@@GeorgeHuang1115 这个牵着到一个神学概念,具体情况我忘记了,在林肯那个年代,美国基本都是清教徒,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早起美国的文化里没有生而平等这种理念,你看黑人当奴隶。
@ying729
@ying729 5 ай бұрын
權利與義務在法理上應該是平等的,但社會地位和個人利益妄圖平等,那是不喑世事
@石古-v2m
@石古-v2m 2 ай бұрын
道不同不相為謀,老夫一把年紀,閱人無數,社會階級的確無法跨越,也無需跨越,朋友圈自己會形成,能聊在一塊的就是那些人,瞧不起你或你瞧不起的就別湊數,人各有志,各有天賦,境遇不同,不要攀比否則自己難受,人自己要有興趣,退休後不會無聊到想死,日子就很好過,沒朋友也能過得很好,不在“階層”裡一點關係都沒有。
@imnickhow
@imnickhow Жыл бұрын
和Mike的年紀相仿,但是相較之下,Mike的人生經歷豐富太多,每每聽Mike的分享都收益良多。
@jemyzhu9293
@jemyzhu9293 Жыл бұрын
中国制度和西方制度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是否扰民和基本保障,西方上层阶层不会在法律之内扰民,但在中国经常是鸡毛当令箭的事件层出不穷。其实人不平等不会造成社会悲剧与矛盾,造成悲剧与矛盾的就是扰民。给予平凡的人安定的生活和基本的保障,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这才是好社会😊
@jemyzhu9293
@jemyzhu9293 Жыл бұрын
很喜欢日本的相互不打扰,很看不起中国的炫富心理
@Mzfnathan323
@Mzfnathan323 Жыл бұрын
Mike真是宝藏up,节目质量很高,受益匪浅🫡
@aloy0128
@aloy0128 Жыл бұрын
認同,我就算以後再財務自由,也改變不了躲在角落的命運,也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樣毫無顧忌世界趴趴走,因為我生理缺陷是出生就有,並且不能為人普遍接受。 但好在我看開了,專注自己的人生,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
@cdorsat
@cdorsat Жыл бұрын
我認為 先天原生家庭環境確實影響很大,沒辦法改變。後天努力使自己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苒苒-f3d
@苒苒-f3d Жыл бұрын
自己过自己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俗的世界的确有很多不可避免很的事。
@liminqun3011
@liminqun3011 Жыл бұрын
我听你的视频,学到了很多,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道理,谢谢你!
@sthouseke
@sthouseke Жыл бұрын
用精品來舉例也很有趣,我聽過的就分買得起跟買得到是兩回事,你有錢但沒有那個地位和門路就是沒有。 富人的層級要的是稀有性,錢已經不代表什麼了 哪怕是上酒店,人家看中的是社經地位,而外貌身材只是標配
@otis881
@otis881 Жыл бұрын
活得開心就好 他們買稀有性的商品 反正我們也很難去瞧見 不知道就算了 知道了又如何?改變不了什麼啊 不是嗎? 我們階層裡有自己的快樂與幸福 很自在 一樣都是人 也都會有各自的煩惱 生長在地球上 就都是人啊 不會因為他高一階就變成神了~
@alixxu5417
@alixxu5417 Жыл бұрын
说的句句在理 能活得这么通透,我佩服你,向你学习!❤
@hitv6819
@hitv6819 Жыл бұрын
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找到自己的定位你就悟了!
@pinglin2082
@pinglin2082 Жыл бұрын
佩服Mike先生的清醒认知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自我奋斗的精神状态和能力!你配得过上自己努力争取得到的美好生活❤❤!
@Daisy-eo9ml
@Daisy-eo9ml 5 ай бұрын
说到用钱,我记得小时候,80年代,有次小姨因为姨父乱花钱就生气吵了起来。结果我外公听完小姨的抱怨,就说“钱是身外之物,只要他不是拿去花在黄赌毒的邪道上,没有入不敷出,就行了。如果他花在吃喝上,那是享受了生活;如果拿去给朋友,那是买了人情;如果拿去做事情,也是一种尝试,都不是坏事。” 在80年代,大家都数着钱过日子的时候,外公的这番话让小学生的我都觉得他不一般😅果然是富裕阶层出身的,哪怕文革被打倒了,想法和平常人还是不一样。
@mike1111
@mike1111 5 ай бұрын
明智之人
@qianmagnin9045
@qianmagnin9045 Жыл бұрын
一個人不能改變自己岀生,但可以通過努力學習來提高自己對世界認知度,培養自己的創造力,那是和岀生、階層亳無關系的。當然所有的個性发展是建立在一個平等公正公平法律機制下的,中國真的很難有機會實現自己個人價值的飛躍。
@喵小姐-u7z
@喵小姐-u7z Жыл бұрын
大陆有,可以当总统跃层
@魏夏天-y9d
@魏夏天-y9d Жыл бұрын
就是!这个博主在说的不是跨一个阶层,是跨多个阶层,这个当然不现实。一代人进步一个阶层,三代人或许能进入顶层。阶层的跨越不应该以一个30年,60年来定义,可以由100年,300百年。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影响着下一代,所以找对家风,找准方向,总有一天,我们姓“W”的也会成为“XXX家族”。。对吧virtualhug我就是天生的乐观派。如果不能换阶层,难道我们都愤然接受它吗?!
@LAGirls-lv5gh
@LAGirls-lv5gh Жыл бұрын
有趣啊, 纪录片人生7年(seven up!)也談到阶层跨越。 麦大爷在美国发展好, 还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
@jack_hello461
@jack_hello461 Жыл бұрын
活在别人对你的看法里,我觉得其他都不重要,自己开心最重要,自己能突破自己,做的更好,生活的更好最重要
@Frank-cn1uw
@Frank-cn1uw Жыл бұрын
讲的实在是太好了❤🎉❤❤ 十分喜欢
@tedthebed7877
@tedthebed7877 9 ай бұрын
我想起纳瓦尔宝典里说的:追求财富,而不是金钱或地位。财富是指在你睡觉时仍能为你赚钱的资产。金钱是我们转换时间和财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会等级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创造财富和坚持道德标准是可以兼得的。如果你内心鄙视财富,财富就会对你避而远之。 无视一味遍求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获得地位的手段就是攻击创造财富的人。
@alicechui1142
@alicechui1142 Жыл бұрын
講得太好,很實在!點讚關注,支持!
@mikekorea0123
@mikekorea0123 Жыл бұрын
一代人很难,需要两三代人。关系网和教育这软实力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mr.c1333
@mr.c1333 Жыл бұрын
美国独立宣言开头就已经讲的很明白了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皆生而平等,享有造物主赋予给他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个关于平等的定义贯穿了整个美国历史,根植在每一个美国人心中,即人人受上帝创造而平等,也就是人格的平等,简单说就是,你和我,我们都是人,我们都会死,我们都只有一双眼睛、两条腿,除此之外,你有钱,我没钱,你有权,我没权,你长得高,我长得矮,你长得帅,我长得丑,这些都不影响我们之间之于受造物的平等性。 如果缺少像美国这种思想根基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看中国就明白了,人人互相不把对方当人,极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但吊轨的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建立的口号居然是人人平等要实现共产主义,不得不说,现实比电影更魔幻。
@wuian2649
@wuian2649 Жыл бұрын
喔這到是真的,自從你們中國破四舊以來,那些儒家思想慢慢淡出,剩下都是今天看到鬼模樣,如果說西方文明跟是聖經,東方就是道儒法墨等學家,只可惜都被法繼續在中國發揚光大
@landfeerhe5086
@landfeerhe5086 6 ай бұрын
博主说得对,我身边一两个发小家庭背景不错,也是书香世家,都是很低调和谦虚的。
@rgrey3322
@rgrey3322 Жыл бұрын
同意阶层不单是钱的问题。对个人来说认清自己需要最重要,没有必要就不必勉强。但如果有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的目标,全力一博也是可以理解的。
@葉伊恩-h4s
@葉伊恩-h4s Жыл бұрын
可以透過努力跨階層,一對球星跟企業家家裡小時候可能都比你窮啊,但是人家是真的透過努力爬上去的
@sky-t7u
@sky-t7u Жыл бұрын
現在地球的人類追求的金錢階級只不過是浮雲,有錢人不見得快樂,普通生活的人可能活得精彩活得心安理得,最終都要回歸靈魂狀態,你的靈魂體驗了善與愛還是惡與恨會影響你往後的靈魂進程.
@freechina-8964
@freechina-8964 Жыл бұрын
知識就是力量 很多窮人家出身的人 透過專業知識 成為醫師 律師 工程師 會計師 教授 屬於哪個階層 不重要 自己活得自在 憑自己本事賺錢 心安理得 夠了
@jiachen8353
@jiachen8353 Жыл бұрын
就是
@魏夏天-y9d
@魏夏天-y9d Жыл бұрын
就是!这个博主在说的不是跨一个阶层,是跨多个阶层,这个当然不现实。一代人进步一个阶层,三代人或许能进入顶层。阶层的跨越不应该以一个30年,60年来定义,可以由100年,300百年。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影响着下一代,所以找对家风,找准方向,总有一天,我们姓“W”的也会成为“XXX家族”。。对吧virtualhug我就是天生的乐观派。如果不能换阶层,难道我们都愤然接受它吗?!
@InvestWithPrudence
@InvestWithPrudence Жыл бұрын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 很多时候圈子是价值观或利益关系的体现 你的价值观跟精英阶层一样了 能给他们带来价值就能进入那个圈子
@东东看生活
@东东看生活 Жыл бұрын
麦克这个普世价值适合在欧美国家,在中国阶层是按权利和金钱来计算的,这两个地方完全是两套价值观
@jingzhai5582
@jingzhai5582 Жыл бұрын
阶层的差别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经济资源。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潜规则由其是权力阶层。那种思维方式是玩人的艺术。长期操作后会形成一种风格。一看便知。灵敏自信。会利用一切机会,再加上有经济资源,这些人投资多元化,发展成功很快。低层靠自己努力的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捉摸别人的想法,人资和物力有限,投资单一,同样的时间,即使成功也很局限。人人都想望高处走。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最终幸福底线不是靠有名牌收藏, 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对小家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改变家庭的背景,给下一代创造机会。起步高的人,要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比如象建立博物管,学校,等等,名留千古。
@EaglesEyes415
@EaglesEyes415 Жыл бұрын
你之聪明就是明事理,不同阶层生活方式不同而已。但喜怒哀乐的情感事应该是同样的。人比人 气死人。和自己比就好,平安是福。
@华人在美国-q5b
@华人在美国-q5b Жыл бұрын
一个公平的社会,人出身的家庭富裕程度和父母教育程度有不同,但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而任何人如果有能力都能获得公平的对待。 那么什么阶层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它确实存在,但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任何人都有机会成功,如果你有能力并且努力。 只有在集权社会,高阶层可以玩弄法律,人不能自由去选择,无法获得公平的对待,阶层就是重要的东西。
@ExquisiteBeautyPalace
@ExquisiteBeautyPalace Ай бұрын
《关于“阶级跨越与有钱之辨”的思考》 提出的观点新颖且深刻,直截了当地点明了一个常常被人们混淆的社会现象。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将变得有钱视为阶级跨越的标志,然而事实上,这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阶级的划分往往涉及到多个维度,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基础、社会地位、文化资本、人脉资源以及权力关系等。仅仅拥有财富,可能只是在经济层面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方面也能同步实现质的飞跃,从而完成阶级的跃升。例如,一些通过商业机遇或特定技能短期内获取大量财富的人,可能仍然在社会地位的认知、文化素养的积淀以及权力场域的参与度上,与传统意义上更高阶级的群体存在明显差距。 从实现的难度来讲,阶级跨越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各个阶级之间存在着相对稳固的壁垒。这些壁垒是由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制度安排以及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而成的。而获取财富,在某些特定的经济环境和行业机遇下,可能相对较为容易,比如在新兴的互联网行业,一些年轻人凭借创新的理念和技术,能够迅速积累起可观的财富。但这种财富的获得并不必然带来他们在整个社会阶级体系中的位置改变,因为原有的阶级秩序有着强大的惯性和自我维持机制。 进一步而言,将有钱等同于阶级跨越的观念,可能会导致人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产生片面的认知和行为偏差。如果只专注于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如教育的提升、人际关系的拓展以及社会责任的担当等,那么即使拥有了金钱,也可能在社会融入和长期发展上遭遇困境,无法真正实现向更高社会阶级的迈进。 总之,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有钱与阶级跨越之间的差异,树立更为全面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努力在多个维度上提升自我,才有可能在追求阶级跨越的道路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不仅仅满足于财富数字的增长。 收起
@travelcouple12
@travelcouple12 Жыл бұрын
感觉是金子在哪都放光,美国只是美金比较值钱所以很多想去实现的都很容易,但是也是要有这个能力赚到很多钱才行,赚到钱了也得要懂得怎么去享受和投资,这个就真的要靠自己的认知,感觉还是有一定基因智商情商影响的。世界这么大,我们要出去看看,才知道要珍惜当下美好的,努力去实现自己想要的
@phoebechen6855
@phoebechen6855 9 ай бұрын
我和你同一年移民美国,你的视频基本都可以没有错过,发现和你的观点惊人的相似!
@timegood-xt4dg
@timegood-xt4dg Жыл бұрын
前幾天和朋友吵了幾句把她電話給掛了。事綠前幾天我又買了幾個金幣,她剛好打電話來我說在買金幣呢,她說你錢多啊。我一聽就惱火了,幾個金幣值多少錢呢又不是每月買,只是各自的價值觀不同,她省吃儉用養小白臉離婚,我喜歡吃吃喝喝存金幣家庭和睦。每次我賺多一點錢她就冷嘲熱諷很怕朋友比她有錢,她也不窮有房子出租,就是不知足把錢看太重。忍了她多年,大家價值觀不同交往起來真累人,還是心一橫斷交罷了。
@marsjoy4720
@marsjoy4720 Жыл бұрын
其实毫无疑问,有钱当然能跨越阶层。只不过在某些权力不被限制和监督的地方,权力能世袭的地方,阶层的决定标签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kenhuangch
@kenhuangch Жыл бұрын
Mike 哥剖析的很厲害
@nanaz7412
@nanaz7412 Жыл бұрын
生长环境确实有关系,身边很多中国农村出生也没有上过什么学的人,虽然是嫁到日本来,素质的确是很差,骨子里的东西不单单是用钱就能改变的了的东西, 有钱了包装的只是皮囊,内在的东西是你模仿不来的
@程冬力
@程冬力 4 күн бұрын
真的很精彩
@yzsong8047
@yzsong8047 Жыл бұрын
最近才关注到你的节目 挺实在的 我们是同龄人 也许还是老乡😊 持续关注你的频道 投资美股 坐标欧洲
@JOEYXD
@JOEYXD Жыл бұрын
非常认同 Mike 見解👍👍
@alexvon6934
@alexvon6934 Жыл бұрын
麦克这期节目说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但不是很认同你看待问题的角度;节目里多次强调阶层跟金钱的关系不大,但所列举的例子几乎都和金钱有关;这样会使你的论据有点单薄,没有从本质解释这个社会现象。 仅仅从消费水平,接触的人来定义阶层是颇为狭隘的,忽略了价值观、以及对艺术的追求等因素的影响。
@东东看生活
@东东看生活 Жыл бұрын
我觉得马克的观念是阶层主要看出生和他的背景,钱不能决定阶层,但阶层的人可以选择消费享受奢侈
@吱娜终国
@吱娜终国 Жыл бұрын
Mike太想让终国人听明白,用了太多钱的栗子来打比方😂反而偏题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阶层(终国思维)难以改变的例子
@JOEYXD
@JOEYXD Жыл бұрын
人可以一夜暴富,但要成为贵族却需要三代时间,我想这是视频 所要表达的意思
@cola_con_hielo
@cola_con_hielo Жыл бұрын
用英國貴族作參考,可能會比較直觀…
@harveylin3548
@harveylin3548 Жыл бұрын
@@JOEYXD 且看闯王,当了总统后都不能成为真正的贵族。
@Tina-ne6tu
@Tina-ne6tu Жыл бұрын
太真實了,確實就是這樣
@llee3776
@llee3776 Жыл бұрын
Mike哥 交朋友只要是精神上富足的人 无论什么阶级都可以交朋友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出卖我们的人 就是好朋友 那些表面奉承 背地里讽刺的朋友就不要交了
@世界公民-d6m
@世界公民-d6m Жыл бұрын
Mike说得对,他这个水平在美国就是正常,大陆的也别玻璃心,被动当韭菜穷惯了不是单方面的错,大陆绝大多数人是一直生活在发达国家的正常线以下的,所以看到人家的正常值会有不平衡的心理,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还是先慢慢来提升自己,起码能以做个公民为基点,这样不说能在有生之年赚个小目标,起码可以通过勤奋的双手自给自足,不卑不亢的生活还是指日可待的。
@china46989
@china46989 Жыл бұрын
打工没前途,打工是帮老板赚钱, 你想发财还不如开一家髮廊、补习社、早餐宵夜店、菜摊、水果店、修车店、美容院、补习社、婚姻介绍所。 这些行业本小利大易上手,即使经营不善也不会亏多少,很适合普通人白手起家。
@ramsay5486
@ramsay5486 Жыл бұрын
应该只是精力分配的问题 如果把向上挤的精力放在赚钱上 有可能直接阶级飞升 应该是凌驾于跃层的概念 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马云 如果一个人的钱足够多 国家是不可能放着你在那边不管的 到时候直接就上升到国家阶层 钱不能使人阶级跃层的唯一原因恐怕就是钱还不够多 以社会学来说 人类还是按照量变导向质变
@FruitsFan
@FruitsFan Жыл бұрын
突然想起以前家里请钟点工保姆来干活,都是做不长。主要是只要干的时间一长,这些阿姨就会以为自己跟你主人家是同一个阶层的人,分不清楚双方的关系仅限于家政雇主和雇员。
@chnlng1234
@chnlng1234 Жыл бұрын
很真实、人以群分事实总是令人難以接受
@林雨希
@林雨希 Жыл бұрын
正因為有各種不同的階層,所以民主制度下的一人一票才顯得珍貴,迫使擁有權力的階層,為了繼續擁有權力,而去了解和考慮其他階層的利益,而非無條件犧牲別人的利益,來成就自己
@grantourismo0109
@grantourismo0109 Жыл бұрын
一樣有階層
@林雨希
@林雨希 Жыл бұрын
@@grantourismo0109 階層越低,人數越多,選票也會越多張。 民主就是靠這樣來平衡不同族群的利益
@administrator-8964
@administrator-8964 Жыл бұрын
​@@林雨希不是選票,說的是階層,例:郭台銘跟你是不同階層
@林雨希
@林雨希 Жыл бұрын
@@administrator-8964 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我要表達的事:透過選票,避免擁有政府權力的階層,無條件犧牲其他沒有政府權力的階層。 重點在限制和制衡,不在拉平或翻轉階層,所以郭台銘確實和我不同階層,但顯然也不是擁有政府權力的階層,不然他在國民黨內的總統初選,就不會搞成這樣。
@highway199
@highway199 Жыл бұрын
民主的本意是多數決,即少數服從多數,可是今天各國的選舉制度,資本就是勝選的關鍵,無論是什麼樣的宣傳都是一筆鉅額的開銷,候選人淪為寡頭財團的傀儡,我們有選票,可是我們沒有選擇權。 換個方式說,我們去逛超市覺得自己有琳瑯滿目的品項可以挑選,可是無論你怎麽選,這些商品在上架前,超市的採購和決策層已經先幫你選好了。民主選舉已經變成四年一次的嘉年華盛宴,就像酒精、咖啡因和尼古丁一樣,成為底層人民宣洩情緒的出口,讓他們覺得儘管生活苦不堪言,這個國家我好像也有一份,藉此連結底層人民,讓他們感到光榮自豪,社會也會比較安定。 實際上的情況是,各國的底層人民是同一個階級的,平民也是,同樣要當房奴、稅奴,戰爭發生的時侯一樣要上戰場當炮灰,跑得掉的一定是權貴或是富豪階級,富人無國界。
@STEPHENMYUNG
@STEPHENMYUNG Жыл бұрын
MIKE!! VERY GOOD EXPLANATIONS!! I experienced in my 70 years!! CLASS STRUGGLE!!!
@jsrgzxf
@jsrgzxf Жыл бұрын
我觉得你说的这些,不应该叫阶层,叫圈子可能更合适
@slomo4672
@slomo4672 Жыл бұрын
你说的对
@SoSo-op3hf
@SoSo-op3hf Жыл бұрын
太对了,一针见血
@alonsoquinn1980
@alonsoquinn1980 Жыл бұрын
阶层很难跨越就是中式思维,虽然你是美籍了无法改变这种思维,我也很可能一样,阶层是全世界都有,不是中国特有,但你这套理论就是中式的人分三六九等,homeless就是不能和企业家有什么平等的交流,人家跟你没什么话说 建议去教会把,人还是要有点信仰,毕竟在美国了,我们可能要用一生去治愈自己的内心,让这颗心不要那么戾气
@china46989
@china46989 Жыл бұрын
中国人对人权的理解停留在315维权找商家赔偿,还有我不干坏事就安全、政府罚你一定是你做了坏事这种层次,而不是“我要怎么限制政府随便找我麻烦的层次”。 对于政府的所作所为他们也心知肚明但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说白了,大部分中国人欺善怕恶,遇见文明人斯文人会无理取闹撒泼打滚,但遇到遇见恶霸变得懦弱无能。
@henrymot638
@henrymot638 Жыл бұрын
博主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是绝对了,根本原因是由于原生家庭成长环境或条件不同,造成“三观”的差异,往前倒20,30年,其实都不富裕,包括省部级以上的家庭,也不是每个都发达,出国后穷哈哈的多的是,特别是早期出来的。有钱和有钱的,穷的和穷的也不一定能在一块,主要是“三观”的差异。经济上差别太大,虽然三观一致,长期也不容易,但关键是你得有价值,多做“给予者”,每个人都是从“无”到“有”的,当然二代除外。
@PotatoAQH
@PotatoAQH Жыл бұрын
说到夏威夷 最近的White lotus 这个电视剧 真的是很能展示美国阶层的不一样。想看美国阶层差异的可以找来看看😁
@secondthoughtsecondthought3187
@secondthoughtsecondthought3187 5 ай бұрын
你说的门当户对现在在国内已淡化了很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人的收入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某种程度上收入和财产取代了以前传统的门当户对。我和我太太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科毕业,开始工作时都是月薪五十六块钱,收入没有任何差别无房无车。所以那时的门当户对完全是双方父母的职业和社会地位。
@fangyuan6157
@fangyuan6157 Жыл бұрын
主播实在❤❤❤
@l-d9611
@l-d9611 Жыл бұрын
阶层再高又如何,人需要的无非是床,衣服,水,食物和屋顶。内心踏实,身体健康,就可以了。钱财够用就可以了。
@slomo4672
@slomo4672 Жыл бұрын
麦克离开中国时间不是特别长,中国人攀比的心理还在。他的客户又是非富即贵,他总是接触这种人,所以他心里安静不下来。
@deakp9838
@deakp9838 Жыл бұрын
@@slomo4672难怪,他的谈论、思维很不美国。
@otis881
@otis881 Жыл бұрын
@@deakp9838 請問怎樣才是真正的美國啊? 說來分享一下吧
@otis881
@otis881 Жыл бұрын
@@slomo4672 我也覺得知道階層不同 就不同啊 沒什麼好去多談的 甚至也別攀比 因為不實用 食衣住行 不就是人的基本生活要件而已嗎? 他們講究稀有性 特殊/專屬的服務 我們很單純的生活著 一樣擁有快樂 真能讓人佩服的就是 擁有資源與財富 又很懂得善於回饋的那種人
@ying729
@ying729 5 ай бұрын
我反而覺得Mike的思維有洛克菲勒的脈絡,階層存在每個角落,抗拒無益
@hellotokyo6018
@hellotokyo6018 Жыл бұрын
跨越阶层,应该是依靠专业,敬业,诚信这些技术和人品的结合吧。😀获得高阶层的认可,是不是也算是跨越的一种方式呢?
@Alacai-wu9zt
@Alacai-wu9zt Жыл бұрын
非洲草原上的各种动物族群内也分阶级😅 活得开心富足 健康长寿才是黄道 一切过眼云烟😊
@wayne8355
@wayne8355 Жыл бұрын
不太認可 階級固化到不可能跳脫 因為美國就也很多例子 例如貧民窟的rapper(一舉一大把) 梅威瑟 lebron james 孫正義 貝索斯 等等等....都讓自己跳脫階層變成頂層了 就算是麥克所謂的頂層 誰不想跟這些人當朋友 美國已經相較其他國家對於階級流動相對常發生了 麥克說的只不過是從普通家庭變成中產 但沒摸到真正富裕階層的邊 不過資本主義就是接力賽 努力讓下一代 接到你的棒的時候不要太辛苦才是正解 糾結在改變不了的事實太久沒有用~
@purebluemelody
@purebluemelody 5 ай бұрын
有大成就的人都有超凡的精神力量,能对号入座的都是凡人,博主默认超凡的人不会是他的观众。
@冷揶熱喻
@冷揶熱喻 Жыл бұрын
層次不一樣原本下一代在大学认识 经过11年交往 在前年底已文定並計劃今年准备结婚.儿子按照女方母亲的要求先上呈8888美金取得女方单亲妈的许可求婚並且在结婚前必须:有房,有车,有票且必须加女方的名字共有. 筹备婚礼和场地20万已经付出. 就在双方家长讨論大礼一事,女方突然提出要10美金聘金,,单亲妈多次酸言酸话攻击我们和儿子铁公几一毛不拔⋯一忍再忍的做为孩子的父母,做为家长历经过去10年对我们儿子不平的炸锅坚決不同意这种‘賣女儿’求虛榮的買賣⋯只嘆不是一个階層的⋯
@zhuozhang5678
@zhuozhang5678 Жыл бұрын
麦哥,我是一名大学生目前日本读研,未来估计会比自己的原生家庭条件要好。自己想对人生规划下、有什么可以指点的地方求赐教
@wayneyu101
@wayneyu101 4 ай бұрын
是的,我是高知家庭出来的,就连交朋友,看到社会上那些匪气江湖气的大学同学,虽然想沟通,但我也会筛选,不太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请问如果国内入你的会员,你的youtube分享都能看到吗?会有wall吗?
@麦兜-b8q
@麦兜-b8q Жыл бұрын
赞同。阶层无法跨越。认清现状就好
@杨建军-q9m
@杨建军-q9m Жыл бұрын
阶层/阶级在中外也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国内因为是人治,是有特权的;但发达国家,阶层/阶级更多像是圈子/文化等,都是在法律范围内的。非要说一样,那就是故意以偏概全了
@liminqun3011
@liminqun3011 Жыл бұрын
mike说的太好了!赞同!
@YanFeng-py8qy
@YanFeng-py8qy Жыл бұрын
非常认同你的观点
@志清刘-l6h
@志清刘-l6h Жыл бұрын
中国国内分为九个阶层,一般人混到四五阶层就是天花板了,第三阶层非强力部门省部级和马云马化腾都是普通人的泰山顶;美国应也可划分成九个阶层(不以钱划分),但这十来年政治正确限制人不敢研究涉及此议题了
@Hunterandy456
@Hunterandy456 Жыл бұрын
说的很中肯。有收获,谢谢
@manofsesame3024
@manofsesame3024 8 ай бұрын
欧美的有钱人并不是不买奢侈品,而是平时不穿戴奢侈品牌上街,但他们衣柜里有不少奢侈品牌只在参加名流Party时穿戴。他们平时出门去个普通汉堡店时会开辆二手丰田或GM,但家里车库里停着限量版法拉利保时捷。但限量版超跑和二手丰田都是保值资产,这点非常符合有钱人消费观😂
@awhappy
@awhappy Жыл бұрын
要上一個階層是有方法技巧的。
@俗人俗世
@俗人俗世 Жыл бұрын
你的例子跨越阶层太大,从9流跨越到1流那是不可能的,考拉爸说的是略微跨越阶层,底层进小中产那种!
@yulingwang111
@yulingwang111 Жыл бұрын
阶级本来就是哪里都有的,人人生而平等不是口号是指的人在灵魂上的平等的
@katiemorgan1456
@katiemorgan1456 Жыл бұрын
最烦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中国人不买奢侈品,这些名牌店早关门了。殊不知这些人的无知多么可笑,国外的这些奢侈品豪宅哪一个是最近这些年为了迎合中国人而生的
@garryhuang6652
@garryhuang6652 Жыл бұрын
心裡沒有階層的概念,自在的活著, 那麼你的世界裡就沒有所謂的階層。 有些人會說這是自欺欺人,階層還是存在的。 我說何必在乎那些心裡有階層觀念的人? 跟你一樣自由自在活著的人,就是你的“階層”。
@pawbless6892
@pawbless6892 Жыл бұрын
同意,处处眼里看到的是阶级和沟壑,就是在自我限制,其实在美国就是各个阶层都能玩得很开心,一个家最需要的是爱,不论在什么阶层,开心快乐,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不是在打量算计这个人是什么阶层的,没人心心念念这个阶层不阶层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ruifengwang1121
@ruifengwang1121 Жыл бұрын
首先应明确阶层的概念是什么?在经济上,较容易分成普通或贫困阶层、中产阶级、富裕或高收入阶层,理解这些有着非常非常的重要意义。独裁专制国家不说,在西方民主自由国家,随着养巨婴超发福利拉选票,在走下坡路,受到影响最大的是中产阶层。随着高税收、高通胀,其实际收入和财富在不断地被侵蚀,不知不觉地就滑入了贫困阶层。而要避免这个风险,最好出路就是跨越到富裕阶层,其首选的途径就是创办成功且能够适应未来的企业,但这是最艰难的,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几乎都为此而奋斗。
@jinhuang690
@jinhuang690 5 ай бұрын
前10%和前1%有很大的财富差距,前1%和前0.1%有更大的财富差距。博主所说的普通人可能就是前10%的人,足以让更普通的前50%的人羡慕;但博主听说或接触到前1%的人的消费方式,感叹于前10%与之的差距。又拿前1%的new money和前0.1%的2nd gen money比较,又看到大的差距。 对阶层的划分包括很多方面,譬如收入、获取收入的模式、财富、生活方式、(子女)受教育程度、消费方式、慈善捐赠、社交圈子方方面面。收入或财富那几个简单的数字只是反映一个人阶层状况的一个指标而已。 对大部分财富在1%以下的人而言,尤其是父辈较苦的一代,他们在乎的就是衣食无忧,活得自由自在,能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物质上的偶尔奢侈也罢,惯常奢侈也罢不重要;阶层那种形而上的东西更不重要。
@twk9541
@twk9541 7 ай бұрын
很多人知道阶级,但不敢正视阶级这个问题,每跨一个阶级都要付出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努力,甚至都跨不过去,甚至还可能往下降,都被统治阶级设计好了,想的事情不一样
@癲子圍觀
@癲子圍觀 Жыл бұрын
同意!小麦有认识✌️
求财 不要乱性|乱性必破财|出轨的代价
15:53
Mike是麥克
Рет қаралды 55 М.
Что-что Мурсдей говорит? 💭 #симбочка #симба #мурсдей
00:19
The Best Band 😅 #toshleh #viralshort
00:11
Toshleh
Рет қаралды 22 МЛН
Support each other🤝
00:31
ISSEI / いっせい
Рет қаралды 81 МЛН
中国人生活水平是不是提高了
16:51
Mike是麥克
Рет қаралды 85 М.
Что-что Мурсдей говорит? 💭 #симбочка #симба #мурсдей
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