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长时间没见到好和弦的影片了。今天再度看到非常开心。在我们中国大陆最后那个唱名也是叫做 “si” 的,但我在 The Sound of Music 里边看到玛丽亚教孩子们唱歌时唱作 “ti” - ti,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于是我现在也习惯唱 ti。不过一直都没明白为何会有这么个差异,今天听了大为的讲课解惑了,谢谢
小小資訊分享:我在美國教琴,遇到過各個國家來的家長,跟他們聊天後發現世界各地來的人基本上都會do re mi fa so la si 除了美國本土。美國這邊的老師跟書店賣的兒童鋼琴樂譜基本上都是教CDEFGABC. 而我本身教Do Re Mi Fa So La Ti. 教Ti 主要是覺得不會把Si 跟C 搞混。(而且學生先學do re mi 再學CDE 很簡單,反之,就很難)這邊很多聲樂系學生或老師使用高大宜教學法也以Ti 為主。
@ChiapeiChang4 жыл бұрын
太有趣了。今天剛好給小孩的查資料題目就是『Do Re Mi是怎麼來的』,結果晚上打開youtube就看到這集。我的電腦一定有偷聽我們講話。哈哈!我住在美國,小孩學校唱的是Ti。其實我最納悶的是,小孩在學校參加樂團,她說老師都教他們「音名」,也就是ABC那些,從來不用Do Re Mi 這些唱名耶!我有位朋友住在別的城市,她小孩學小提琴也是,只會音名,跟小孩講我們來合奏Totoro, F調,旋律是 Do La Fa Do 降Ti Sol,小孩完全沒辦法聽懂,一定要寫成C A F C bB G這樣呢!我從小在台灣學的鋼琴,完全無法適應使用音名唱旋律啊。
@tasteoflife71384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Wiwi老師分享,在美國的音樂教育中好像很少會用到Do Re Me 的體系,而是使用A B C 音名來直接作為唱名,可能這也是好和弦說的更加準確的原因吧。 另外我覺得關於手勢音名 如果快速比劃的話Fa 和La 應該容易搞混吧😄
Growing up in HK, piano teachers don't really teach solfege but music classes at school and choir taught movable do. When I went to college in the states, sight singing classes all do movable do as well but it's always difficult when it comes to modulations and key changes as you stated. I wish I wasn't so accustomed to movable do. My piano professors who are Japanese and Spanish both trained with fixed do. 😭
@jiong-tyx2 жыл бұрын
😭😭😭
@melodyhsu4 жыл бұрын
在臺灣si ti 都遇過,但大部分都是si,不過自己很喜歡唱ti哈哈哈,有一種韻律感(?)不然s開頭的唱兩遍,太不公平了!(誤)
關於si跟ti 我也聽過一種說法與用法 因為在唱名下行的時候 Gb是唱se(sol降半,取子音s) 如果B唱si的話 也是s 會跟sol重複(se) 所以就也取ti來用 降半就唱te 下行的話所有唱名就會是(除re以外所有都是前一個音的子音+e) Do Ti Te La Le Sol Se Fa Mi Me Re Ra Do 但從哪裡從誰起源的就不清楚了XD
把D、D#、Db都唱成re感覺好難受啊 我有個想法: 1音到7音(忽略升降記號)以輔音表示,例如drmfslt。 升降記號以元音表示,例如降=a、原=o、升=i。 大調音階就變成了do ro mo fo so lo to,小調和聲音階變成了lo to do ro mo fo si。 當然,這個表示法沒有考慮聲音的美感。不同元音對應泛音列各音的不同強度比例,所以現在廣泛使用的那套方法聽起來比我這個要豐富。
個人建議台灣改用 12個音名來教學。如下: 12個音名(用簡譜)是: ‧ 1 #1 2 #2 3 4 #4 5 #5 6 #6 7 1 Do Di Re Ri Mi Fa Fi So Si La Li Ti Dou ㄉ ㄉ ㄖ ㄖ ㄇ ㄈ ㄈ ㄙ ㄙ ㄌ ㄌ ㄊ ㄉ ㄛ ㄧ ㄨ ㄨ ㄧ ㄚ ㄧ ㄛ ㄧ ㄚ ㄧ ㄧ ㄡ ㄝ ㄧ 其中第二行是從別人的地方看來的,只是我把高音的ㄉㄛ尾巴加一個ㄨ音變成了ㄉㄡ。 而第三行是我自己用注音符號拼唱音上去的,亦即升一音時後面就改唱成ㄧ,例如#1時變成唱ㄉㄧ,而#2時就唱成ㄖㄨㄧ。以下依此類推,以方便唱譜和記譜。所以以前7的si就只好用Ti來唱了! 以上只是想幫助大家容易學習,因此,若有錯誤,或是可改進的地方,請大家不吝賜教。謝謝
@ParcoLee3 жыл бұрын
香港是一定緊跟英式的,從前就是,現在跟隨馬列式的會變成怎樣的文化大革命我就不知道了。總之香港唱名跟那英國女人、加侖轉公斤也是跟英國的 4.5、長度也是用英呎英吋、血糖跟英制毫摩爾 (1mmol/L = 18mg/dL),就連郵筒和 bus 也是跟倫敦的,地方名字街道名字也是英式的,英語發音也是英式的。可是我自己就最懶,我什麼鬼都不管,ti 還是 si 我都不用,直接用數字去記憶唱名跟震動記憶去練絕對音跟相對音階。 但其實唱名還是可以專注在首調移調就可以了,因為固定調還有音名,什麼 C D E F G A B 怎麼不也隨便用去記音感,兩套系統來的。 但怎樣也好,總之就也先要感謝龜頭(直樹)先生在十一世紀的發明!🤣🙏🏻🙇🏻♂️ (大誤
@musica09114 жыл бұрын
我们有请how哥未来唱一唱doremi
@smalltsan4 жыл бұрын
超有趣的~謝謝你的分享(手勢很有fu,哈)
@kskwai27924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教學!
@exppa53764 жыл бұрын
我的小學校音樂課有一個讀譜練習, 就是唱歌前先在樂譜上寫上每個音的 d r m f s l t , 老師教我們就算老師沒有彈奏過一首曲我們也得要有概念大概怎樣唱。 我從來沒有學過 Si 這個東東, 我也沒有想過沒有t 而是si的世界… 而且我很習慣現在我學的這個系統
係香港從小學學校就是教 ti 發音,後來聽到大陸和台灣都是唱 si 或者 xi , 最初以為是廣東話和國語/普通話發音不一樣所致. 現在終於知道答案了, 個人而言 , 我會傾向唱 ti , 因為sol 跟 si / xi 都係 s 發音舌尖没有頂上顎, 不夠 ti 好唱和明顯 . 更差的情況聽過有人將 si/xi 唱作 chi , 如果唱 ti 可避免這情況
小时候学琴一直用的固定调,后来小学高年级转了学,那里的音乐课老师一定要我们唱首调,甚至每学一首新歌都要我们把五线谱“翻译”成首调的do re mi,并且写下来………当时混乱痛苦了很长时间,老师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反正考试就这么考。最后被迫学会了首调,但失去了固定音高的能力……
@cchong85854 жыл бұрын
谢谢分享。我想在马来西亚或新加坡(若没错的话),第七个音是唱成"Ti"而不是"Si"。"Si" 是"So"升高半音的唱名 (Si也是minor scale的第七个音(leading note)的唱名 而major scale的第七个音是Ti)。若全部都用"Si"的话,就会乱七八糟,天下大乱了。另外,喜不喜欢或习不习惯其实都是属于个人或主观性的。若要养成习惯的话,就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练习,直到慢慢适应了,就应该不是大问题了。另外, 我记得印尼似乎好像也和台湾一样,是唱成"Si"的。但是在西方国家好像都是用Ti的。最后,还记得以前有一部非常有名的Musical电影 "The Sound of Music",里面有一首超级好听,叫做"Do Re Mi"的歌,它就是唱Ti而不是Si. 这是我所知道的。好,就说到这。谢谢。继续加油,愿上帝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