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studying in the Arts, Litera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hasha77

  Рет қаралды 139,508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Күн бұрын

🌟 English subtitle (auto-translated) is available.
#綾宇集樂 @MIVENUE 是個純公益的 KZbin 頻道
點擊連結👉 bit.ly/77mivenue
馬上體驗 #宛如現場演出 的高品質音樂會
🥁 每週五 x 下午五點 x 每場五分鐘的線上音樂會
🥁 跨越時間、距離的限制,把高品質音樂會帶到台灣每個角落
🥁 讓大眾欣賞藝文活動的另一種可能!
本集廣告與「綾宇集樂」合作播出;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團隊製作,不代表「綾宇集樂」立場
--
👬 如有業務需求,請至官網瀏覽「服務方案與說明」:bit.ly/2ZCQ5Jh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bit.ly/77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bit.ly/2ZpclGS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IG : / 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bit.ly/shasha77_fb
🔥 加入志祺七七團隊: bit.ly/3pi8zrE
【 志祺七七 Podcast 】
🎧 Apple Podcast:apple.co/3sQ7jyH
🎧 Spotify:spoti.fi/3Nu4jzH
🎧 KKBOX:bit.ly/3sSRJlL
🎧 KZbin Podcast 頻道:bit.ly/3PAd6Ca
#文理組 # 選組策略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3 【綾宇集樂】廣告段落
01:50 志祺是文組還是理組
02:21 文組好還是理組好
04:21 為何台灣理組普遍高薪
08:50 文組的價值在哪
10:40 到底該選文組還是理組
13:17 提問
13:25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范范
|剪輯助理:ㄚ瑜
|演出:志祺 / 關節
※ 影片中部分影像素材來自 Shutterstock、Envato與 Midjourney 。
\每週7天,每天7點,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 如有業務需求需要聯繫,請洽:hi77@simpleinfo.cc
🔴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Пікірлер: 831
@shasha77
@shasha77 4 ай бұрын
綾宇集樂是個純公益的 KZbin 頻道 點擊連結👉 bit.ly/77mivenue 馬上體驗宛如現場演出的高品質音樂會 🥁 每週五 x 下午五點 x 每場五分鐘的線上音樂會 🥁 跨越時間、距離的限制,把高品質音樂會帶到台灣每個角落 🥁 讓大眾欣賞藝文活動的另一種可能!
@naitetoris8375
@naitetoris8375 4 ай бұрын
文言文就像一門藝術, 像音樂、人文、繪畫,有很多風格, 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 當一個藝術變成一門學科透過升學制度要所有人讀,對文化情緒勒索認同綁架, 這是一門多麼不自信多麼悲哀的藝術。 所有人都要讀,所有思想控制、集權都這麼做。 少數人控制多數人認同、潛移默化、情緒勒索、融入文化、制度分配利益、標準答案、服從權威立場。 訓練服從階級立場情緒思考不溝通,和動物不需要語言的集權階級利益分配有些相似之處。 所有病毒持續性、共存性、與代價成本 在這文化面前都是可笑至極, 跟歷史不一樣的是, 一個未開化的文化擁有了現代文明的技術去把人民當資本化的資本。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集權是動物不需要語言就能有的社會化。 文學綁架了語言+法家指鹿為馬+集權的政府 很多老人家或有這種文化的人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講成道理,換個立場又有新的道理,原則是他都對,講成道理是為了控制立場,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對方,不然就惱羞成怒情緒勒索無理取鬧,讓人變得立場強不講理、冷漠,所以碰瓷黑心多,從家庭輩分間的溝通導致對愛的理解不同有很大的價值觀差距。 亞洲勸酒文化、有些中國人說不是中國人為什麼還用中文要求華僑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這些情緒都是相通的,國文教育吹捧指鹿為馬的階級文化博大精深。
@naitetoris8375
@naitetoris8375 4 ай бұрын
中國文言文填鴨式背誦的文化,訓練盲目、感覺思考,洗掉獨立思考,好大喜功、嘩眾取寵,黑心山寨一窩蜂,愛面子比爛合理化找台階下,惱羞成怒、自欺欺人、精神自味,自行製造自己所謂的知識,自吹自擂,因為這樣好愚民帶風向。 中國文化:他們不是不知道,只是他們對立場的敏感度高過了所有公平和正義。 從來沒有要解決問題,只想把事實扭曲解釋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自稱禮儀之邦,現實各種打臉,人禍堪比天災。 獨尊文學幾千年,邏輯卻是外來語,徹底污辱自己身為人類物種的基本尊嚴。 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愚民帶風向: 中國就是有這麼一群人,本身沒有統制階級的權利,納帨被貪烏剝削,卻具有統制階級的意識,處處為統治階級辯護,有如工蟻工蜂一般,一群人皮搐腦獸。 一個人們往上搶權往下整人不講道理只看權力立場地位說話沒有公平正義普世價值人吃人的文化。🇨🇳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13 күн бұрын
I post[換日線crossing]的[人文與理工,不該是二選一:從柏克萊「勢利眼」收掉圖書館,看資源佈局和選系趨勢]:[柏克萊宣布裁掉面積僅 42 坪的人類學圖書館...柏克萊背負 8,200 萬美金的虧損,關閉圖書館將為學校省下每年 40 萬美金的支出...人類學系所所長 Charles Hirschkind 也分享,柏克萊去年將研究所學生人數砍了一半以上,「我認為不全然是預算問題,而是學校決定把資源投資在哪裡。柏克萊對於人文社會系所都不太願意投資。」....就算是看似冷門的物理學,在柏克萊依舊能擁有源源不絕的金流支柱,只因為矽谷科技業需要用到物理學的知識背景,但人文科系的經費通常就少的可憐...理工科系的長紅、人文科系的衰微,已是過去十幾年的趨勢....從數據來看,柏克萊在過去 10 年來的人文主修逐年降低,大學部減少 25%,研究所部門則少了 18.5%。...]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13 күн бұрын
先不論earn money much or less那跟財運福報有關, 以求知and開智慧而言, of course, choose the science at first, you can't learn knowledge and enlighten the intelligence in文組.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11 күн бұрын
先不論earn money much or less那跟財運福報有關, 以求知and開智慧而言, of course, choose the science at first, you can't learn knowledge and enlighten the intelligence in文組.
@qqow327
@qqow327 4 ай бұрын
1. 當臺灣人說「理組」時,其實主要是指能務實累積財富的工科,及社會地位崇高的醫,而理(即科學理論)本身是不被重視的。 2. 當臺灣人說「文組」時,哲、文、藝、社、史、法、商...等皆混為一談,由此可見臺灣人多麽輕文,對臺灣人來說它們「都是文組,不用分那麼細」。另外文組裡面也有很多學科是需要科學素養的,但一樣被包裹在同一個標籤裡一起輕視,再次說明了臺灣人根本不重視「理」。 3. 臺灣教育中缺乏思辨批判,學生沒有建立起獨立思考的能力,導致選組時大多是社會經濟考量遠大於人格養成考量。臺灣學生目前最缺的是哲學課,是的,這個最被臺灣人瞧不起的學科,其實是最能讓未來的主人翁能夠好好思辨如何讓臺灣更好的。 4. 臺灣是個階級社會,處處充滿剝削(從cost down、低薪、養地炒房、政商勾結到傳媒話語權等都是),且人們往往僅靠著膚淺的階級表象標籤(收入、名氣、族群、學校甚至是學生時代的選組)大肆歧視他人,這樣的社會給臺灣人很多不安全感,人與人之間無法建立起真正信任及合作(做表面功夫不算),因此製造業是最適合賺錢至上、不愛合作、不善溝通、不認為階級框架能打破所以相當認命的臺灣人的。 5. 承上,除了錢以外,臺灣人也很愛名。臺灣人所謂的「出人頭地」指的是從事官員、民代、法官、律師、醫生這類職業,前四者是權力導向,而醫生的地位是從日治時期流傳下的脈絡,但不論何者,皆說明了臺灣人重視名氣背後所代表的權勢及階級框架,相對輕視各行各業本身的專業。 6. 承上,臺灣人的愛名且輕視專業,也能從名校迷思及過洋墨水迷思中看出來。基本上只要有頂大加持或是過水國外學歷,此人往往在各行各業中都會莫名較為順遂,甚至有時候是連所學科系與就業內容不相關時也是如此,至於此人本身的專業能力及論述能力如何,並不是首要被重視的。 7. 臺灣人不求打破階級框架,只求能在框架中,靠著讀書翻轉自己的地位,往社會的權力核心靠近,沒錯,就跟科舉的考生心態非常相似。 8. 相信大家都有發現臺灣的高教常有產學脫鉤的情況,但我認為背後真正的大議題是臺灣是個鼓勵奴性彰顯的社會,所以再怎麼樣也很難擺脫以製造業為主體,至多就是半導體業,但仍然是代工;而第三級產業這種需要強大人文內涵(人文來自思辨,思辨藉由哲學培養)的東西,臺灣人是玩不太起來的,像是長期被詬病的傳統媒體的素質就不用說了,還有連之前被相對看好的軟體業,縱使工程師滿街跑,也因為服務能力及管理能力不足而落後他國了,而這也是理工人也不該偏廢人文素養的原因之一。很多真正厲害的人才在臺灣是找不到舞台的,只好外流。 上面很多問題已經是被很多人講到爛了,但觀察多年來,我似乎看不出有什麼改善,甚至有所惡化。
@user-cg3gj2js1s
@user-cg3gj2js1s 4 ай бұрын
台灣就是這樣,習慣吧,早就沒救了!
@yummy7200
@yummy7200 4 ай бұрын
說得真好,很認同,台灣人大多數不重視也不懂人文,甚至有些瞧不起的奇怪態度,但又很崇尚美日韓發達的那些產業,尤其文娛相關的,挺諷刺。
@seongna6072
@seongna6072 4 ай бұрын
真的說得很好 希望有更多人看到這則留言
@user-vw8qf8yj1g
@user-vw8qf8yj1g 4 ай бұрын
日本動漫影藝~餐飲~古蹟文創~時尚美妝~商品行銷包裝等……都滿強的。 他們社會好像不是單一思維的文、理組分類。
@user-cg3gj2js1s
@user-cg3gj2js1s 4 ай бұрын
@@user-vw8qf8yj1g 所以人家會是強國!
@user-tu5gl7vi2k
@user-tu5gl7vi2k 4 ай бұрын
應該是約翰亞當斯說過的這段話: ​ 「我必須學習政治和戰爭,這樣我們的孩子就能自由地學習數學和哲學,而他們的孩子更有機會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和雕刻。」
@user-ls6qx8pq8i
@user-ls6qx8pq8i 4 ай бұрын
好哦
@schoolingbrunthonic8904
@schoolingbrunthonic8904 4 ай бұрын
我很喜歡這句話,雖然約翰亞當斯不是總統 這句話在 8:05 出現
@kennyjuan2446
@kennyjuan2446 4 ай бұрын
@@schoolingbrunthonic8904我記得他除了是開國元勳也有當過總統呀
@epichunt_TW
@epichunt_TW 4 ай бұрын
@@schoolingbrunthonic8904 約翰亞當斯是美國第二任總統
@user-ns5gp9ge4c
@user-ns5gp9ge4c 4 ай бұрын
@@schoolingbrunthonic8904 希望你也會喜歡在發言之前先去上網查證
@432v01
@432v01 4 ай бұрын
個人淺見: 首先家裡有錢可以讓自己至少20年不用工作->按家業或興趣選擇即可 家裡沒錢,高中就有全國前百以上的天賦->按照天賦去選 沒錢沒天賦,理組念得下去選理組,念不下去趕快去學一技之長,尤其水電這種有專業又需要動手的 我自己是一路念理組上來,現在出社會當工程師 下班後看的線上課程與書籍幾乎是文組的內容 理組的知識可以拿到好工作,但不管是要更好的工作還是人生其他方面都是文組的知識用得更多 工作上要在公司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業務或管理一定要至少會一個;工作外的交際、吸引異性甚至是看懂世界局勢做出更好的職涯與財務規劃都是文組的知識 所以簡單來說,為了有更美好的人生體驗,我選擇文理兼修
@librarefined9450
@librarefined9450 4 ай бұрын
確實,理組讓人物質現實能溫飽,文組讓人精神層面更豐富。
@Jessica-rl9jg
@Jessica-rl9jg 4 ай бұрын
在此提醒家境優良能不愁吃穿選擇文組更甚至能自己想讀而讀的各位記得感謝父母
@madeleineedwards9417
@madeleineedwards9417 4 ай бұрын
這時代談文理組,我倒覺得台灣最缺乏的兩種教育:一個是自我認識和探索的教育(大部分都在校外)、一個是處理和面對失敗的教育(幾乎沒有)。尤其在變動快速、對未來看似清晰卻越來越模糊與不安的時代,台灣教育最少十六年大學畢業,問題是學非所用太多(而且長年下),這不僅是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可能連鑰匙孔都沒有)或是社會充斥太多不對等資訊的職缺(期待落空)政府一方面做教改,一方面說產業改革,事實如何應該也有很多年的討論,無法銜接的懸崖現象,包含大缺工、高房價與疫後經濟等等,都是無論哪個組別的風險。
@user-eo3qh1zv7w
@user-eo3qh1zv7w 4 ай бұрын
別人在談馬桶,你在談浴缸?
@user-ls6qx8pq8i
@user-ls6qx8pq8i 4 ай бұрын
表面需要的,真正需要的 總是有人覺得自己很聰明 但什麼都不懂。
@makoto6094
@makoto6094 4 ай бұрын
別人在治標,你在治本
@casey2888
@casey2888 4 ай бұрын
自我認識和探索、處理和面對失敗的教育.. 應該是家長的責任。學校老師要教專業課程已經花掉絕大部分心力,不要太依賴學校教自己或是自己的孩子這些非學科的生活態度,這些通常是家長的言教和身教影響最大。
@user-el4bb3go9h
@user-el4bb3go9h 4 ай бұрын
幹幹幹!你講的超對!!
@user-uq9gf2dx6b
@user-uq9gf2dx6b 4 ай бұрын
還在網路上面吵什麼文組理組,都不知道最賺的是媽祖 -博恩
@bubblegum2.0
@bubblegum2.0 4 ай бұрын
謝謝 重考讀媽祖了
@user-dr1zs1ds5s
@user-dr1zs1ds5s 4 ай бұрын
抬轎.八家將.乩童.慢慢升.你就有機會蓋間媽祖廟賺大錢.話說現在最熱門的神明行業是財神廟.從5路財神到8路財神廟.很有發展性.祝福你.
@user-vw8qf8yj1g
@user-vw8qf8yj1g 4 ай бұрын
博恩算文跨理的吧, 建中文組,台大外文系畢業後; 去法國念整合生物研究所。
@bubblegum2.0
@bubblegum2.0 3 ай бұрын
@@user-dr1zs1ds5s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謝謝你 我會仔細考慮的
@yuanyuan8535
@yuanyuan8535 4 ай бұрын
三個傻瓜 說過"追隨你的天賦,跟隨你的心" 我覺得不應該問別人,應該問自己的意見跟想法,反正人生 有很多種選擇!
@makoto6094
@makoto6094 4 ай бұрын
所謂的熱情,也是一種天賦,放棄這樣的天賦實在太可惜了。並且,臨終前一定會後悔。
@user-ru1wx5xk4h
@user-ru1wx5xk4h 4 ай бұрын
沒有天賦,我的心只想吃喝玩樂
@user-idAsa
@user-idAsa 4 ай бұрын
很多時候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意見跟想法所以才問別人不是嗎?
@speedypard
@speedypard 4 ай бұрын
給未滿20的年輕人:其實在你選組之前,知道你「擅長與不擅長做甚麼」才是最重要的,然後再依照剛才的能力去選擇你20~30歲的時候你「希望與不希望做甚麼工作」,這樣一畫下來就很清楚了。至於30歲之後的工作選擇交給之後的你吧,到時候的選擇差異跟在學期間其實非常大的,影響選擇的因數會多更多。
@80719good
@80719good 4 ай бұрын
身體不好的去唸電機也進不了台積電,考公職技術類科又很屎,最後發現還是文組的人事會計政風爽。
@user-fb8bn5kt4d
@user-fb8bn5kt4d 4 ай бұрын
@@80719good 好學校電資才不會進台積電,台積電是給非電資的人去的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4 ай бұрын
@@80719good 問題是文組的考生非常多,你不見得考得進去,更高機率就是去當低薪行政、低薪服務員、低薪作業員、低薪保全。相反的同樣程度的工科生,有大把的設備、製程、機電維修可以去應徵,收入不會太糟糕。
@yehkevin4534
@yehkevin4534 Ай бұрын
很好,但是忘了一件事情,你不會考試就沒分數->你沒分數就沒辦法選擇好大學、社會認同的好科系->你沒辦法選擇好大學、社會認同的好科系就造就有些人想攀校名或想進去轉系,只把它們當作跳水板來轉系。 所以這些事情只有給分數拿頂的人決定的,剩下的只能靠準備三年後考出來的分數去排。
@user-fb8bn5kt4d
@user-fb8bn5kt4d Ай бұрын
@@80719good 非科技業才會把台積電當寶,實際狀況只有薪資可以,一堆比台積好的
@user-ou6nf7fq6o
@user-ou6nf7fq6o 4 ай бұрын
很喜歡志祺最後說的「是否能夠在這個環境下持續學習」這才是最重要的!
@user-rl9zb7kn1v
@user-rl9zb7kn1v 4 ай бұрын
現在這個環境文組根本一無是處啊
@user-ls6qx8pq8i
@user-ls6qx8pq8i 4 ай бұрын
希望非菁英 理組人外 開放免責安樂死 好累
@Racooooooo0192
@Racooooooo0192 4 ай бұрын
文組就沒用啊笑死 講的好像理組不會學習一樣
@LLENN0420
@LLENN0420 4 ай бұрын
在 亞洲父母 眼中都是 “流浪漢” 還會有多大結果?(誤 😂
@user-rj7lb5zk6o
@user-rj7lb5zk6o 4 ай бұрын
@@Racooooooo0192好的 國家 外交 政治都給理組 你會嗎
@OneOfKevin
@OneOfKevin 4 ай бұрын
1. 文理組會吵通常只是因為在戰智商,理組只是喜歡拿文組數理不好所以才去念文組這種事情來說。所以從根本原因來看,我們就不應該戰智商 2. 錢不應該是優先選擇,除非你只愛錢。但即使愛錢,選自己不擅長的工作,也做不好,或不會開心 3. 所以人生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爽,選覺得會讓自己爽的就好
@80719good
@80719good 4 ай бұрын
想唸理工可以直接去考統測,普大還在被三電一工折磨,科大已經在實作了。
@432v01
@432v01 4 ай бұрын
你的第三點是對的,不過,對一個不知道讀什麼比較爽的高中生,我會跟他說工作有錢會真的爽很多,除非他有上億家產
@kuantingliu8341
@kuantingliu8341 4 ай бұрын
​@@80719good 普大在三電一工 科大在三電一工 實作兩個都有但科大資源永遠比不上頂大 什麼都不懂一直講實作,這是小學生科展 對未來沒幫助
@OneOfKevin
@OneOfKevin 4 ай бұрын
​@@80719good 理工不見得一定要實作,也有純理論。而純理論也不見得目的是為了錢。例如格里戈里·裴瑞爾曼,解決了千禧年難題的數學問題「龐加萊猜想」。但他卻拒絕了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因為諾貝爾沒有數學獎),以及該問題所懸賞的100萬美金獎金 那可是人類數學最高榮譽,以及100萬美金啊。但有些人的人生目的,真的不是為了錢或名譽
@OneOfKevin
@OneOfKevin 4 ай бұрын
@@432v01並不衝突,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有錢就真的比較爽。但知道有錢不見得比較爽的人,他就是認為知道,那麼他就會自己做出自己認為比較爽的選擇,即使那個選擇可能廣義來說是錯的
@user-lo5bb1mu8n
@user-lo5bb1mu8n 4 ай бұрын
我個人是法律系的大學生,我認為選文組還是理組主要是看個人的能力,以我個人為例,我的家庭也是認為理組比較有出路所以讓我念了三年的自然組,那三年真的很痛苦(對我來說,尤其是進到選修的範圍後),但最後學測反而是沒什麼讀社會的分數遠高於自然,因此我覺得比起未來出路,現在你的能力有沒有辦法負荷該學科才是重點。有時候我也會覺得醫學系或電機系好厲害、好像賺很多,但我很明白自己不是那塊料,因此不會勉強自己去追求不可能的事物
@bubblegum2.0
@bubblegum2.0 4 ай бұрын
真的真的! 雖然常常戰文理組,但我根本讀不起理組😆 做自己喜歡的事持續努力好像比較合理
@Caonima31613
@Caonima31613 4 ай бұрын
想要讀理組,就要從小培養數學,我現在來不及了😅
@sinuoyu
@sinuoyu 4 ай бұрын
文組也要念數學呀​@@Caonima31613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13 күн бұрын
汝不是做學術的料, 那就學1技之長, not to enter the university
@abulasan
@abulasan 4 ай бұрын
看到中後段志祺與關節對於文組價值的體悟 我突然有個想法 簡單來說,我們很小的時候學東西,是真的去學一個新知識,而到成年所學的東西,很多純粹是為了賺更多錢而已 看到很多快樂退休的老年人去開始學書法、學宗教、遊歷世界,其實也能悟出文組的價值,它不是一個能充實你錢包的類組,但它是一個能慢慢地、長期地充實你心靈的類組。
@TFIG
@TFIG 4 ай бұрын
當然是「個人的興趣和強項」囉,什麼行業都有失敗者,只有選擇符合自己興趣和強項的才會成為佼佼者!選擇容易賺錢的?問題是,賺得不開心也沒用啊😅😅
@Yuanan-om5kl
@Yuanan-om5kl 4 ай бұрын
大學的時候選擇資訊工程,大部分的思考模式都是比較照規則固定的想法,而當碩士轉去管理學以後發現,文組的想法是很活躍的,光是上課的東西常常就會理組的想法轉不過來,反觀原先文組的同學他們就會有非常多很厲害的想法,兩組都有各自的優點沒有優劣之分,讀理組奠定邏輯基礎,讀文組增加變化的綜合程度。 雖然畢業我也是找工程師的工作,而這陣子反而想轉換跑道往專案管理的方向走
@80719good
@80719good 4 ай бұрын
商管路過,其實管理學院的人只是很會自我包裝而已,看多了就那幾套變來變去。 我覺得理工的東西還是比較好玩,可惜數學不好、身體也差。
@user-fb8bn5kt4d
@user-fb8bn5kt4d 4 ай бұрын
PM薪資待遇🙃
@brianing4273
@brianing4273 4 ай бұрын
@@user-fb8bn5kt4dPM跟PJM還是有差一點就是了
@Yuanan-om5kl
@Yuanan-om5kl 4 ай бұрын
@@user-fb8bn5kt4d 真的不高,我碩班畢業起薪50k🙃,PM搞不好30底
@Yuanan-om5kl
@Yuanan-om5kl 4 ай бұрын
@@80719good 其實說真的理工很多挑戰可以玩,但是侷限於規則要怎麼打破規則,常常會卡到我們的規則架構上,這時候反而是文科生活躍的想法能帶來一些突破口
@Jsun2022
@Jsun2022 4 ай бұрын
最後還是要看個人的「喜愛」想要嚮往的職業,高中的時候可以先讀關於文理組相關的科別,如高中學校會拿會計和經濟為文組、電腦就當做理組,讓學生們去挑選自己想要 個人認為職業學校畢業的比較吃香薪資會更多,容易跟職場接軌又容易進入狀況,可以參考 Line today有做過一集關於童工的議題。 比較花時間吃力的普科畢業的在職場上容易被刷下來(試用期三個月)必須花很多時間和心在目前職場上,還要應付宮鬥
@bubblegum2.0
@bubblegum2.0 4 ай бұрын
小時候就發現數學真的不是我擅長的事情 雖然很羨慕能讀好理組的人 但也很認知到那不是我能做的事 現在雖然還沒達到但也有自己的小目標了🙈
@Sakitsukiya_0919
@Sakitsukiya_0919 4 ай бұрын
剛考完學測的文組學測生! 我主要是覺得身為文組高中生,現在的考試制度對文組不太善良。 我們可以從兩個點來舉例: 第一點,社會考科淪為閱讀測驗導向。 這三年來的學測和兩年的分科,在社會科考卷設計上相較以前,我自己寫起來的感覺是專業的知識點變的很少很少,雖然死記硬背的題目變少了,但相對來說題目變成仔細閱讀題幹就能達出的閱讀測驗,這使理組跨考社會科更輕鬆,文組的競爭力就下降,但我們想用閱讀測驗去跨考自然科就是天方夜譚。 第二點,113分科不考數乙。 今年七月的113分科測驗不考數乙這點,對文組就是很現實的硬傷,光是分數AB來看,就已經把兩組分化,分科還不考數乙,文組就只能讀社會三科,而這三科理組也是能依靠閱讀題目就拿到不差的成績,這樣對文組真的很不公平。 以上我們也能理解有一些事情是我們不如訂定考試規則的教授專業而未認知到的,繁星雖對文組有利,但現在許多學校老師把數B的段考題目出得更難,為了平均文理組的差異,使文組唯一有利的繁星也變得不再有利。 這些都是我們這些學生真切感受到的差異,但考試已經過去,我們也改變不了什麼,只能期許新課綱的白老鼠們犧牲的是真的有價值,以後的學生才能更公平。
@willy7660
@willy7660 4 ай бұрын
不考死背的題目是正確的,你再會背會比電腦會背嗎?數學考試也不是靠背公式就能拿分的,甚至可以只記最基礎的知識,剩下公式到考場在推導出來,另外我反而是覺得學測對理組不友善,我完全不懂國文這個垃圾科目為什麼占比這麼重,可以超過數學和英文
@rainy2787
@rainy2787 4 ай бұрын
@@willy7660現在我記得很多電機系也不看國文了啊
@user-yt2cm1mq7t
@user-yt2cm1mq7t 4 ай бұрын
@@willy7660 國文的考題也很多閱讀理解,閱讀理解不重要嗎?
@willy7660
@willy7660 4 ай бұрын
@@rainy2787 我那個年代理工都還要看國文,現在把國文排泄掉真的是德政
@willy7660
@willy7660 4 ай бұрын
@@user-yt2cm1mq7t 國文考試有一大半分數都在作文aka現代八股文,作文題目都很廢例如甚麼我看彎腰郵筒,想得高分就是背很多華麗詞藻去套模型,因為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思考,法國作文題目就是核電存廢或是死刑存廢之類需要深刻邏輯和觀點之稱的文章,台灣國文考八股文得高分的學生只能證明你很會背,沒辦法訓練邏輯
@moorelin1658
@moorelin1658 4 ай бұрын
首先,要先確定「自己的性趣方向」 第二,要提前去了解何謂為「職場」 第三,要做好「做事與做人的區別」 第四,強化自己的優點為主,弱點可以慢慢補上 第五,人生除了專業技能之外還要有別的東西 在知道自己的性向的前提下,依性向選,因為你才能全身心提投入,成功的機會會提高。 在不確定自己的性向的前提下,依成績、社會產業選,至少可以畢業後比較能夠找到比較好的工作。 在不知道自己的性向的前提下,依社會產業選,至少能找得到工作 最後,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既使你不願相信,也得去做…
@fayelam67
@fayelam67 4 ай бұрын
我在香港長大,也是說理組比較好,所以我高中也選了理組,但就是讀不來啊啊啊啊哈哈哈 最後大學回到文組,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雖然我還在還學生貸款,但那幾年的美好時光真的有支撐我走過成為社畜的每一天~
@david-fox
@david-fox 4 ай бұрын
選擇文組跟理組? 我覺得這可能不是個問題 未來的世界絕對不可能只是用文組跟理組技能就可以劃分的了了 與其如此,應該要在中學與大學的這十年,人生智力發展最快的十年 選擇你要帶走要什麼技能,比方說: 養成高效學習的技巧與規劃系統性學習的能力 培養搜尋與過濾資訊的能力 組織片段素材成為知識的能力 培養搜尋與使用資源的能力 同理他人的能力 將思緒轉化為文字並且能講述給不相干的人明白的能力 言簡意賅的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 觀察事情與組織問題並且能提問的能力 創造力與總結力 組織素材並完整表達解決方案的能力 團隊合作溝通與組織團隊架構的能力 面對公眾不發抖仍能思慮清晰並且有條不紊的能力 遇到挫折不沮喪的能力 在順境中能夠知道哪裡自己不足的意識 自我批判的能力 能洞察他人設下陷阱的能力 反擊的能力 說服天使爸爸掏錢的能力 六邊形戰士,基本上沒有人啦 這上面列的那些,十年之內能練成10項就已經很強了 至於原題目的「文組」跟「理組」 將「該學系應該所函的技術組成」這一刀切 有時候切的還挺歪。 大家見解不同。 志祺的都計系,這還是混合科別 再舉的台美不同的分法--財金系 財金系 聽起來是商館類型屬於文組的科別 美國可是分類在理組 我並不覺得分什麼組得很重要 誰規定不能雙主修一個文組系一個理組系阿?
@gary9716
@gary9716 4 ай бұрын
其實我覺得其中講到一個很關鍵的點, 就是規模化這件事, 我本身是做軟體的, 對於軟體規模化這件事算是蠻熟稔的, 但其實規模化這件事可以套在經濟概念上, 簡單來說其中一個概念就是槓桿, 賣產品或賣服務就是一種我覺得很好的槓桿, 因為它濃縮你個人的知識與相關的供應鏈在裡面, 人如果只是用時間或是槓桿時間去賺錢的話始終無法有效地獲得巨大的收益, 而槓桿這個概念我是從商管學來的, 所以也不能說文組的東西就不實用, 我倒覺得現在這個年代倒也不用分什麼文不文,理不理,重點還是你能不能找到一個槓桿,並好好利用它去創造收益
@user-kd8fx4wh4h
@user-kd8fx4wh4h 4 ай бұрын
去戰文組的通常都是在理組混得不好的
@mingslep
@mingslep 4 ай бұрын
這是人性
@432v01
@432v01 4 ай бұрын
沒錯,混得好的忙著每年賺幾百萬再想辦法花掉,根本沒空上網嘴砲
@mct8291
@mct8291 4 ай бұрын
想太多 戰文組只是裡組的舒壓小遊戲
@brianing4273
@brianing4273 4 ай бұрын
可是d卡上最愛噴人的都是四大的,我就是那個戰不贏的==
@user-ns5gp9ge4c
@user-ns5gp9ge4c 4 ай бұрын
理組混得好直接跑去卷死文組
@user-uo2gb4of9r
@user-uo2gb4of9r 4 ай бұрын
個人覺得,除了所在的國家、家庭背景之外,也要看自己的能力取向還有興趣。 例如:一個人從小數學不好,思考方式比較不縝密沒有邏輯,如果他選擇了理組對他來說會非常辛苦。他需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工作後有可能會比本身擅長這方面的人來的沒有效率,也許會影響收入。
@80719good
@80719good 4 ай бұрын
數學可以開竅的,但是強迫自己去唸只會更加排斥數學,最後永遠都學不好。 適合學數學的人,是會享受解題快感的人,即使他的數學不強。
@user-uo2gb4of9r
@user-uo2gb4of9r 4 ай бұрын
@@80719good 我知道,上面那個只是個例子,文組的概念也是一樣的,例如要本身音感不太好的人去念音樂系,當然最後他還是會有音感,只是前面真的很辛苦。重點還是有沒有興趣跟熱誠。 謝謝你這麼認真回我的留言喔🙂
@makoto6094
@makoto6094 4 ай бұрын
確實,要是這個數學不好的人反而在文學方面有天賦,對於故事有很好的嗅覺。選擇理組是讓他半輩子往死裡努力,並勉強能混口飯吃。選擇文組,跑去當個遊戲公司的編劇說不定反而能混的風生水起,既做自己擅長的事,也能生存。 當然,選理組後,運氣好可能逃得出來,但更多的是沒有勇氣逃出來的人。
@user-mr5oz8zj7j
@user-mr5oz8zj7j 4 ай бұрын
很有意義的一集❤
@user-su9jg3gg4v
@user-su9jg3gg4v 4 ай бұрын
先選自己有興趣的,再選讀得下去的,最後選能夠養活你的,日子或許會過得比較快樂一點點
@brianing4273
@brianing4273 4 ай бұрын
在這個半導體撐起台股半邊天空的國家,想賺錢自然要往相關產業混 留言很多特例當通例的看看就好,每個行業當然都有賺錢的人,但是比例呢? 職業不分貴賤,所以我很佩服能夠不在乎薪水追求自己的理想選擇科系的人 但是薪水有高低,大家不想看到的是只想混學歷覺得科目簡單而去讀文組,最後在靠北錢少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往哪方面走,那我還是建議醫牙電資吧,至少下限高一點 另外呈上面的觀點,我認為高中生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台灣在職涯體驗跟規劃上我認為還有待加強
@user-wk4qk4zh3v
@user-wk4qk4zh3v 4 ай бұрын
比例? 中字輩研混到四大就能進了啊
@user-wk4qk4zh3v
@user-wk4qk4zh3v 4 ай бұрын
文組腦上身?
@brianing4273
@brianing4273 4 ай бұрын
@@user-wk4qk4zh3v 老哥我是在說那些說文組好賺錢的人是特例,比例不高,不要把特例當通例,第一段不就說想賺錢請去半導體,最後也說醫牙電資== 我自己就資工出來的,但走資安沒走ICS或通信,噴之前看一下是不是自己人好不好,等等被文組笑
@user-dragon151
@user-dragon151 4 ай бұрын
@@brianing4273 其實文組好賺錢的不是特例 只是因為出路太廣就像工程師也有那種領幾萬塊的咖 我家族各個都是出來闖的沒背景自己從商、從政不動產投資的,也是過得很不錯,小時候在國外生活過回來還是無法理解台灣踩一捧一的思維模式😅講難聽的,工程師不也只是在老闆底下賣肝當螺絲嗎,真正能做到老闆又要犧牲多少時間跟生活品質?而且也並不是每個人的長才都在理工醫牙啊~
@brianing4273
@brianing4273 4 ай бұрын
@@user-dragon151 我就知道會有說這種話的,看數據理組的起薪跟均薪就是比其他行業高很多,你拿身邊的人舉再多例子都沒用,數據會說明一切。 再來,你說你家族都是出來闖的,你說到重點了,從商/不動產投資有多少風險又必須先拿出多少資本來啟動,文組畢業的又有多少是創業的?但是你口中的螺絲釘只要混個四大碩學歷就可以在台灣混到至少前10%的水平,沒有什麼風險。 一個國家的產業決定人才的供需,薪資反應的是市場人才需求,在台灣理組的薪水就是比較高,拿最頂尖的人材比永遠都比不完。 不要說什麼文組也有機會賺大錢,當然,每個職業都有可能,我也有可能中樂透直接退休,要比較請拿同樣條件、平均難易度來比。 最後回一下你說的長才不在醫牙電資的,對,所以我說了我很佩服能夠選擇自己所愛的專業不畏困難,我說的話一直都只是說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年輕學子,至少選擇電資能保底你薪水高一點,如果已經很確定自己一輩子的志向,請趁年輕多多往這方向努力。
@s87385123allenhsu
@s87385123allenhsu 4 ай бұрын
我是啟夢教育的創辦人,因為自己選錯科系的關係,所以我創辦啟夢,希望能解決選錯科系的問題。很感謝志祺團隊今天做了這集的企劃,讓更多高中生們可以在選擇文理組時有更多的資訊與思維可以參考。 我自己也很推薦高中生可以了解選擇文理組薪資背後的脈絡與意義。誠如關節與志祺所說的,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你能不能接受選擇後的結果?以及你能不能在這個領域持續學習?還有我自己加的,在這個領域有沒有「樂在其中」? 【探索清楚,想清楚,擇你所愛】是每位高中生都應該要做的功課。 PS啟夢在暑假有科系探索營隊,歡迎大家google了解。
@Frankenstein208104
@Frankenstein208104 4 ай бұрын
其實理組也有賺不到錢也有很辛苦的... 如黃董說的生命科學....很多都去做生命禮儀. 其實"台灣人"喜歡用"薪水"來評價一份工作帶來的價值,而不是給你的價值 所以薪水在高的工作還是會有人離職..
@tianli-ting3392
@tianli-ting3392 4 ай бұрын
我自己是從小到大都認為自己會走文組,最後也的確是文組畢業 影片中提到從產業、市場去思考的方式,在我求學時期是真的從沒想過,在學校老師都會跟我們說選擇自己有興趣的😂 但覺得結論非常正確,無論讀文組還是理組,因應時代趨勢的結果是什麼都要學習
@ycc0321
@ycc0321 4 ай бұрын
分析的很好~ 前幾天剛好跟朋友聊,她小孩不是理工腦,但她也建議小孩先選理工,因為在台灣的環境還是理工比較吃香。我以前也不喜歡被歷史地理,其實歷史地理都是很有趣的,甚至藝術體育哲學...但在考試制度下,好像沒考的就不該也沒時間再去學,因此選擇理工少了人文素養,很可惜,就像素描其實要了解人體構造,建築必須有美感...很希望未來能不要以考試為目的學習,學生時代能接觸更多元的知識文化
@80719good
@80719good 4 ай бұрын
如果追求的是早點有穩定收入,那麼去唸土木或會計,畢業後一年內拼上公務員最實際,也最適合家境不好的人,因為這些考科可以買書自己唸。 如果是要賺大錢,那就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跟你唸文理組無關。
@user-sv8ub2ph1q
@user-sv8ub2ph1q 4 ай бұрын
選電資吧 聽說土木沒執照很慘
@starburstrose0211
@starburstrose0211 4 ай бұрын
我爸爸就是家境不好讀土木工程後來進政府當了工程師
@taki437
@taki437 4 ай бұрын
公務員還是別考土木的吧,沒聽過一日土木終生土城?
@mavis9637
@mavis9637 4 ай бұрын
這個議題確實近期很有感... 從海外碩士畢業,但因為競爭激烈而難以在英國的商業領域找到工作。 雖然回台灣有陸續找到不少工作,但相對薪資水平&成長幅度相較於海外又遜色不少,所以跟一些朋友都有些後悔怎麼沒走理工、CS的科系呢? 另外...也在糾結要從小企業開始還是直接進入大企業工作? 同樣都可以學到這個領域的技能,但大公司待遇好也比較不用再煩惱跳槽的問題。 結論:當人好難
@willy7660
@willy7660 4 ай бұрын
我有個朋友也是念商,回來發現就業不易,後來鬼轉去念台大資工所,畢業當工程師,給你參考
@user-ls6qx8pq8i
@user-ls6qx8pq8i 4 ай бұрын
當人難 且無奈
@Louis0893
@Louis0893 4 ай бұрын
海外碩士不用寫論文笑死,假碩士
@zxaqice
@zxaqice 4 ай бұрын
不管是文組還是理組都很好要有目標很重要,別像我學生時期沒目標沒願景最後變成兩邊都沒有的人生失敗組
@user-fu4zn9tx8g
@user-fu4zn9tx8g 4 ай бұрын
現實社會不是你想怎樣,往啥目標就能成就,人也是一種資源,大環境需要啥,你適合這個大環境你就有價值,大環境變了,你只能改變自己。
@JieLi123
@JieLi123 4 ай бұрын
換個方式想,我們能身體健康,四肢健全的出生,並且活到現在,真的沒什麼資格說自己是人生失敗組 要工作,可以找得到工作,要破產,也沒有破產,所以我們依然是人生勝利組 不要跟別人比,把自己和家人照顧好比較實際 重要的是中年之後千萬不要亂投資,亂創業,這兩種亂做或是跟不好的人做,才是真的很容易成為人生失敗組,搞不好還要牢底座穿
@nzgokiwi
@nzgokiwi 4 ай бұрын
我當初因為未來的收入考量,因此沒有選藝術、而是選擇了理組,畢業後在資訊業做了幾年,因為覺得太累、壓力太大,再加上對服務業有興趣,所以就轉職客服,即便偶遇奧客,但還是做得挺開心的。但幾年過後,即便我已經升職為客服講師,可是薪水就是不太上得去,婚後有小孩後更是覺得薪水不夠用。接下來的幾年我都在設法回到資訊業,一番努力後總算拿到一個入門的工程師職位,雖然薪水是所有那個部門的工程師中最低的,但仍然比我在客服業當講師高。資訊業工作壓力不小,也一樣覺得很累,但相較於收入不足的困境,這些都不算什麼。絕大多數人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養家,沒有卓越的能力與才華,那就得慎選科系為自己的職涯作準備。
@user-rf8zc2yp2u
@user-rf8zc2yp2u 4 ай бұрын
請問哪些職業的客服有升職的管道?
@nzgokiwi
@nzgokiwi 4 ай бұрын
@f8zc2yp2u 我在客服中心工作很長的時間,但是都不同產業、不同公司,有甲方、有乙方的,但都很有規模,客服人數至少在20人以上。所以單就客服中心裡面而言,雖然組織扁平,但無論在哪個產業,都有升職空間,除非整個客服團隊就只有兩三個人。就我所知的就有客服 > 資深客服 (T1, T2, T3),技術客服,客服工程師,客服組長(Team Leader),客服品管(QA),客服講師(Trainer),客服經理等等。裡面我除了組長及經理沒做過外,其它的做過 (因為不擅長帶人、帶團隊)。其中我做過薪水最好的是客服講師(Trainer),負責訓練新產品、新流程、新系統、新人客服、寫客服流程與話術等等。
@nzgokiwi
@nzgokiwi 4 ай бұрын
@@user-rf8zc2yp2u 客服部門雖然組織扁平,但只要不是整個客服部門只有兩三人的小公司,從客服新人開始都有升職的空間,特別是在客服中心裡。資深客服、客服組長(Team leader)、客服品管(Quality assurance)、客服講師(Trainer)、客服經理等等,如果是科技業還會有技術客服及客服工程師。也有不少人做著做著就轉專案經理或業務等工作。
@jefflyc2010
@jefflyc2010 4 ай бұрын
個人就是比較脫離普遍價值的選擇, 從清交的資工所畢業跳到國小教師,又讀了人類社會所的研究所。 對我來說理工科系學到的還是重視結果和更快或更好找到解決的方法, 而人文學科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過去與未來,不同社會與文化角度的價值, 兩者合在一起對我的教育工作來說其實收穫很多, 自己也可以在教學歷程上給學生不同角度的思考。 必須要說大學研究所讀的東西,真的不完全等於工作的最終目標, 其實也就是不斷探索自我的生活和方向,找到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工作, 這時就會知道需要理組還是文組的知識了。
@ireneorilene
@ireneorilene 4 ай бұрын
respect
@user-fb8bn5kt4d
@user-fb8bn5kt4d 4 ай бұрын
清交資工跳國小老師,看來不缺錢
@imjieunie.p8338
@imjieunie.p8338 4 ай бұрын
@@user-fb8bn5kt4d教興趣的吧
@Syuefen_huang
@Syuefen_huang 4 ай бұрын
選擇比努力重要
@aZ0xxvN
@aZ0xxvN 4 ай бұрын
然後老闆嗆你 :「我請你來學習的嗎?我要的是即戰力!要學不會去學校學嗎?別來我這增加我的成本」
@greencomet115
@greencomet115 4 ай бұрын
人生不會只有文組或理組選完就結束了 也不是你認真努力就會獲得等值的回報 就算你獲得了專業,成為高標以上的佼佼者 結果你遇到的產業被少數單位壟斷、遇到的公司在專業之外還交代額外的低階工作糟蹋人才 要跑還沒其他地方可跑的時候,前面糾結了半天看起來都沒意義 能不能訓練自己果斷換跑道的勇氣、累積換跑道需要的資本 這些才是重要的事情
@user-qiqi7777
@user-qiqi7777 4 ай бұрын
最近剛好在煩惱這件事。看到志祺說完明白了很多。剛好在需要的時候出現。感謝
@ian199584269
@ian199584269 4 ай бұрын
會覺得文組沒有用處是因為大多數台灣人的思維還停留在開發中國家拼經濟的時代,那個時代致力發展工業,當然理組會比較有優勢,但文組是在研究跟人類有關的學科,舉凡心理學、歷史學、哲學、語言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等都是,如果都不了解人類自己本身的話,這個國家的民族跟文化認同就發展不起來,科技在如何進步,終究是一個沒有人文素質的國家,台灣需要的是文藝復興,把以前過去被白色恐怖給抹殺掉的文藝跟歷史給找回來 😅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13 күн бұрын
I post[換日線crossing]的[人文與理工,不該是二選一:從柏克萊「勢利眼」收掉圖書館,看資源佈局和選系趨勢]:[柏克萊宣布裁掉面積僅 42 坪的人類學圖書館...柏克萊背負 8,200 萬美金的虧損,關閉圖書館將為學校省下每年 40 萬美金的支出...人類學系所所長 Charles Hirschkind 也分享,柏克萊去年將研究所學生人數砍了一半以上,「我認為不全然是預算問題,而是學校決定把資源投資在哪裡。柏克萊對於人文社會系所都不太願意投資。」....就算是看似冷門的物理學,在柏克萊依舊能擁有源源不絕的金流支柱,只因為矽谷科技業需要用到物理學的知識背景,但人文科系的經費通常就少的可憐...理工科系的長紅、人文科系的衰微,已是過去十幾年的趨勢....從數據來看,柏克萊在過去 10 年來的人文主修逐年降低,大學部減少 25%,研究所部門則少了 18.5%。...]
@tinn_since2007
@tinn_since2007 4 ай бұрын
最後簡立峰說的話,我覺得應該就是「高手從不抱怨環境」,是否努力、有所成長才是重點
@user-ls6qx8pq8i
@user-ls6qx8pq8i 4 ай бұрын
好累
@greencomet115
@greencomet115 4 ай бұрын
最兩難的狀況或許是公司沒辦法帶著你成長,產業還被這間公司壟斷,想跑還不知道要跑哪去
@Ninja6650
@Ninja6650 4 ай бұрын
文組真正有錢的也就頂端那些人,當一個行業的期望值不高時,自然不就是會往期望值比較高地方移動嗎
@ICANNOTSOLVECUBE
@ICANNOTSOLVECUBE 4 ай бұрын
要看自己有興趣的,你不喜歡的,卻逼著自己去做,難道不痛苦嗎?也可以找些副業來補足,又不是差到會死
@nickelcheung4603
@nickelcheung4603 4 ай бұрын
@@ICANNOTSOLVECUBE 如果要找副業補足就證明自己讀的東西在這個社會上真的不好,不然就是自己能力有問題
@user-vw8qf8yj1g
@user-vw8qf8yj1g 4 ай бұрын
​@@nickelcheung4603回想ㄧ下2008年,台積電也是在放無薪假呀。 這該說這些人能力不好嗎? 產業環境也很重要。 台灣就業環境就比較偏理工。況且台積工程師假日跑美食外送,開Uber計程車斜槓的不也大有人在。 昨天新聞也有個公務員斜槓直播網拍,月入80萬結果被檢舉,直接辭職公職。 若斜槓能讓你加快累積資產,脫離原本收入不錯但不感興趣的工作,(尤其硬念理組一路上來的)甚至超過本業。又未嘗不可?
@JUMPERMANFLY
@JUMPERMANFLY 4 ай бұрын
自己出社會工作多年後,覺得其實最好所選讀的科系,他是有非常明顯且直接對應的工作,且這工作的資格就是有限定固定幾種科系的,這樣至少讓你剛畢業之後能夠馬上有個工作....至於工作多年後會變成怎樣,這就和人生際遇和想法會有有關~~~
@user-bk4kz6xq4t
@user-bk4kz6xq4t 4 ай бұрын
选文组的可能是在念书时期就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很坚定地朝自己的目标发展。其实说真的,理组确实比文组多几条回头路 不过两者确实没有差异,理组的读书时还是要学文组人写的文章,文组的读书时还是要学理组人研发的公式
@ChinaChinese1210
@ChinaChinese1210 4 ай бұрын
專業不同你說沒差異?照你底下這樣講 那黑人白人都要吃飯啊 不是有什麼剛好兩組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差不多
@user-bk4kz6xq4t
@user-bk4kz6xq4t 4 ай бұрын
@@ChinaChinese1210 可能我表達錯了,文理差異確實很大
@ohayokonosekai
@ohayokonosekai 4 ай бұрын
@@ChinaChinese1210 人家說的沒有差異是指選擇的好壞 怎麼就開始滑坡謬誤了?
@ChinaChinese1210
@ChinaChinese1210 4 ай бұрын
@@ohayokonosekai 我跑題了
@user-em1ol2ge2d
@user-em1ol2ge2d 4 ай бұрын
有點羨慕現在的小孩子 連聊聊型頻道都能開導你😆 當年要是多一點資源幫我思考 我也不會去讀設計出來當個普通的小美編了XD
@yummy7200
@yummy7200 4 ай бұрын
只知道人文很重要,對整個國家到社會長遠發展影響很大,但台灣很忽視這部分,所以才只能做代工,無法做品牌,重人文的相關產業也都很弱,包含媒體演藝動漫遊戲等等,這是大家自己選擇的後果。
@user-eh2xt8qx4m
@user-eh2xt8qx4m 4 ай бұрын
很多理組的人都愛用「賺錢少」這點來歧視、鄙視文組,說真的,我覺得這個行為很噁心欸! 如果有個高中生整天對高職生說: 「那些當教授、當醫生、當法官、當工程師的都讀高中啦!你們讀高職的,以後還不是修機車、做麵包,有什麼了不起的?真可憐,還是我們高中生高尚!」 這就沒人會認同了吧? 讀高中也未必能出人頭地,很對高職生結局還不是比高中生好? 理組也是一樣,那些上課打手遊的理組因為自己能進入台積電啊? 真的有同學是那種上課、工作都不認真的人,一選了二類組,就自認比一類組所有模範生、普通學生都高上一等,莫名其妙! 一個人價值的高低,是從他的行為、態度決定的,不是一個好吃懶做的理組就會比勤勞努力的文組有前途欸! 真搞不懂那些上課打手遊的理組在驕傲什麼? 何況有錢人就能鄙視窮人嗎? 若是一個醫生對服務員說:「我比你有錢,社會地位更高,笑死!」,這還不被社會輿論壓死? 那憑什麼都還沒成為工程師與醫生的二三類組就有資格歧視一類組? 他們未來還未必能從事那些「高等」的職業呢! 人無貴賤之分,文組又沒做錯什麼,理組到底憑什麼心安理得地歧視文書? 那些仗著社經地位歧視文組的理組生,真的該好好想想自己在做什麼可恥的事。 當然,我認識的文科與理科生大多數都很和善,幾乎沒遇過幾個會戰類組的,這才正常嘛!
@user-ls6qx8pq8i
@user-ls6qx8pq8i 4 ай бұрын
你說的很正確 但還是別說了 看看留言就知道 台灣教育沒教 也無法自覺 覺得自己厲害的人一大堆
@user-ls6qx8pq8i
@user-ls6qx8pq8i 4 ай бұрын
笑貧不笑娼😂
@willwang3802
@willwang3802 Ай бұрын
錢賺得比別人少只能自我安慰自己精神境界比較高,好了啦
@delphine1717
@delphine1717 4 ай бұрын
有耶!好啦,志祺變很帥了,其實本來也不錯啊!又沒觀眾嫌你
@user-yd9ex9nw3c
@user-yd9ex9nw3c 4 ай бұрын
讀理工的還有可能是家長逼迫 讀文組的...通常 都是自己選的 畢竟 補習可以叫你學畫畫 叫你彈鋼琴 但大學讀美術 讀音樂? 先打斷腿吧... 那既然都自己選了 自己的人生就自己承擔瞜
@satenkaku
@satenkaku 4 ай бұрын
投資風險有賺有賠,過去績效不能反映未來 文理組畢業平均薪資都是公開的,只不過在薪資與興趣間做了選擇
@hantuun
@hantuun 4 ай бұрын
不只是現在時代! 對於大量普通人的平均機會來說,任何時代,理組覆蓋的人數都比文組多的多,平均受益層次也更高
@432v01
@432v01 4 ай бұрын
其實不對,理組是隨著科技發展一起迅速起飛的 看古中國就知道,連科舉都不考理組的知識,理組頂天也就像祖沖之那樣而已,何況像他這樣的理組名人比皇帝還稀少
@hantuun
@hantuun 4 ай бұрын
@@432v01 不是, 更廣泛的說,所有技術的都屬於理組,技術方面受益的絕對人數遠遠多餘文人墨客,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如此, 在古代,如果不是奴隸或種田的,做工匠的平均收益遠大於科舉做官,獲得高於民間社會平均收益的機會也遠大於科舉做官, 在近現代,在上海或香港街頭,平民加入幫派的收益和安全性,遠小於給公司和政府做技術人員, 任何時代,文組需求的人數都非常少,收益高的機會更少,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家族世襲壟斷的事業,尤其是在古代,只有理組,工藝,技術人材,對於平民有足夠多的機會, 就算是文組,包括藝術在內,最終仍然會偏向理組,尤其是今天科學繁盛的時代,比如音樂的理論和數學,聲學和數學物理,美術色彩和數學物理,顏料和化學,photoshop, blender, midi, 背後都是大量的數學和物理, 很奇怪的是,金融和財務,會被歸入到文組,這裏面有大量的數學,包括精算, 文組的門檻低,上限高,甚至非科班出身的都可以有很高的造詣,但大部份都很平庸,機會也很少, 理組轉文組比較常見,文組轉理組幾乎不可能,難度很大
@user-jr6iw9nf6x
@user-jr6iw9nf6x 4 ай бұрын
依台灣普遍都是製造業 1.專案管理和產品企劃,一般製造業老闆都會選擇從有理組背景的人去培養相關文組知識,不了解製程不太可能做專案管理與產品企劃
@user-ys5to5rf9z
@user-ys5to5rf9z 4 ай бұрын
說真的近十年會反轉,智商根本拼不過AI,情商還有可能。
@ABT543
@ABT543 4 ай бұрын
認同歷史、社會科學很重要,但是否需要花四年的時間只為了培養所謂的「哲學觀」,然後出社會之後還要另外重新學習職業技能、加上職業選擇受限等後果,則是有待商議的...建議開放更彈性的主修副修選擇,讓學生可以兼顧技能跟哲學觀、語言等能力的養成(類似美國大學路線,讓學生選課跟科系設置脫鉤)。
@ian199584269
@ian199584269 4 ай бұрын
在法國,哲學是高中必修科目喔,要先學會邏輯思辨,才能夠順利適應大學的課業
@ABT543
@ABT543 4 ай бұрын
@@ian199584269 不衝突啊,全部高中生、大學生都可以上哲學課,但看起來如果想要有比較高的機率選擇到報酬更高的工作,看起來最後還是選擇理工科系的主修會比較有可能。
@azure1297
@azure1297 4 ай бұрын
@user-sv6oe7xw2j
@user-sv6oe7xw2j 4 ай бұрын
😂問題是以前根本沒想過,尤其是讀高職的國中就要決定了,國中根本都還沒開始考慮現實方面反而是夢想方面,結果就選了😅地獄難度 雖然大學可以在跨科考可是很累尤其是要應付2科 所以基本上很少人能那麼理智的選現實層面的😅除非讀高中要選大學的人至少多3年思考
@user-pt7kq4hz1e
@user-pt7kq4hz1e 4 ай бұрын
跟志祺一樣唸的是介於文理組之間的師大地理系,但課程偏文組一些,也不乏有資訊系統和測量、數據分析的必修課,再加上因為社團的關係認識不少理工男子,偶爾會和他們討論文理組的差異。得出的結論和志祺的一樣,真的是文組要高薪的門檻會相較理組來說比較高,而在課程安排上大學文組生的課業不如理組重是比較明顯的。但我真的覺得大學唸文理組影響大部分是薪資的部分,所以真的要想清楚再做選擇。但身為從小到大都念語文類相關的我來說,我不覺得文組有什麼低人一等的地方,尤其是對於生活的觀察力和創造力通常文組人會比較敏銳,關懷的能力會比較強😎但缺點就是在台灣的就業市場上文組普遍低薪😢
@user-by1xe4nj3s
@user-by1xe4nj3s 4 ай бұрын
目前剛畢業新鮮人規劃:先去理組當工程蹲,現在剛好有機會轉專案管理考PMP晉升科技文組😂
@C_Y_1893
@C_Y_1893 4 ай бұрын
以「薪資水準」來斷定一門專業的價值本身就不合理,任何一門專業都是因為被社會需要才會存在,只是應用的形式和所得到的回饋各有不同罷了。 理科相關專業確實平均而言難度相對較高,從業者需要投入的學習成本也更高,因此能賺取更多的報酬並不奇怪,但整個社會的運作絕對不可能只靠這些專業,政治、法律、經濟、文化、藝術、歷史……人類社會不可能在沒有種種文科專業存在的狀況下發展成如今的模樣。
@user-fb8bn5kt4d
@user-fb8bn5kt4d 4 ай бұрын
你去當被需要的存在好了,反正我要錢啦,哪邊有錢撈去哪邊,誰要在那邊當義工
@user-fv5lv6bs4d
@user-fv5lv6bs4d 4 ай бұрын
本人目前是高二,很快就要高三是語文相關的科系但真的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走,今天看這部影片心裡有比較安心, 畢竟以後還又痕長,也有很多機會學習
@tcrtwo
@tcrtwo 4 ай бұрын
呃...不懂為何看了這部影片心裡有比較安心耶? 安心領低薪嗎?
@user-ii1dz7uz3n
@user-ii1dz7uz3n 4 ай бұрын
@@tcrtwo很嗆欸
@tcrtwo
@tcrtwo 4 ай бұрын
@@user-ii1dz7uz3n 志願是語文相關科系的文組學生,看完一個婉轉表達文組出路會比較辛苦,而文組非法商又會更辛苦的影片,得出的結論居然是“心裡有比較安心” 閱讀能力讚讚喔! 看來是困難模式滿足不了你的胃口了,一定要親身試試地獄模式嗎?
@Azure_Abyss
@Azure_Abyss 4 ай бұрын
​​@@tcrtwo 題外話,我人生算是地獄模式開局:華人+伊斯蘭教雙重道德約束、祖上家產被共產黨運光祖父母逃難到緬甸->父母移民到台灣白手起家
@seongna6072
@seongna6072 4 ай бұрын
@@tcrtwo不是所有人都能力不好的好嗎 有能力的人肯定能在社會上找到一席之地 像是水平型人才這種能完美負責協調工作的人就很稀缺 寫代碼固然重要 但真正有話語權的是能看出那串數字背後意義和商機的人
@OH-DEN
@OH-DEN 4 ай бұрын
其實就是冪綠分布產業(軟體)跟常態分佈產業(硬體),對於邊際效應的應用,美國怎麼可能放棄高邊際高獲利,而選擇去做低邊際(1單位產品的受眾接近1)的產業,我認為讀什麼沒關係,其他的還是要學,像是我我是材料跟化工專業,但是我喜歡政治經濟學,所以所以我而外吸收了經濟學跟政治學,但現在往一個插畫家的道路去發展,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喜歡就好了,沒有什麼事比快樂的學習,更快速的學習方法
@user-jimmykao1230
@user-jimmykao1230 4 ай бұрын
這的確是台灣時代背景的系統,了解社會遊戲規則真的很重要
@h24eric1
@h24eric1 4 ай бұрын
有些部分是刻板印象 比如認為男生的數理比較好,或是女生的語文比較強 有的是長輩期望,建議男生讀理工,以後當工程師 光看高中理組跟文組的男女生差別就知 也有認為男生要有經濟能力,所以選理組有相對優勢| 科技業跟服務業的平均起薪還是有差啊 我以前高中物理段考0分後,就轉去文組了XD
@hfdennycheng9010
@hfdennycheng9010 4 ай бұрын
我們澳門的中學,到了高中就要學生選擇文科、理科、商科,當年我選擇了理科,我要讀物理、化學、高等數學,物理和化學還好,因為都是一些實在的東西,但高等數學就令我吃盡苦頭,什麼微積分、解釋幾何?高深難懂,頭痛 當時就有同學問我「你如此喜歡歷史,為何不選擇文科?」,我回答「歷史,我可以自己讀書自學,但要學習科學知識卻要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
@user-el4bb3go9h
@user-el4bb3go9h 4 ай бұрын
大學的歷史系跟義務教育的歷史截然不同吧…😑大學歷史又不是看看課本文章的記載就好,要是歷史這樣就好國家幹嘛設立相關系所?
@ian199584269
@ian199584269 4 ай бұрын
大學歷史系跟高中的歷史課完全不一樣喔,我們教授上課第一天就叫我們把以前高中的歷史課本全拿去丟了,訓練自我的邏輯思考能力跟培養屬於自己的歷史意識跟價值觀是歷史系很重要的功課! 😅
@user-me8bn8yi2g
@user-me8bn8yi2g 4 ай бұрын
文組沒問題,只要不是因為對數理挫敗而被動選擇。 有些人只是因為家庭因素或沒遇到好老師,在充滿挫折感之下學習,倒不是什麼文組理組之別。
@user-rf8zc2yp2u
@user-rf8zc2yp2u 4 ай бұрын
更倒霉的是在文組理又遇到更爛的老師。
@s937610
@s937610 4 ай бұрын
文組的其實有很多出路啊!我想到了下面這些 1.去澳州採水果、切肉拼簽證 2.國軍歡迎你 3.海底撈 4.業務三強 - 房仲、保險、信用卡 5.統一...超
@ziyuan1989
@ziyuan1989 4 ай бұрын
高中时期是理组,之后读了一年理组(软件相关),现在转来文组(设计),感觉心态真的很重要,比起薪资什么,你有没有那个心态持续的在这个行业里努力下去可能影响更大,再高的薪资如果因为强迫过得辛苦也不见得好
@user-ls6qx8pq8i
@user-ls6qx8pq8i 4 ай бұрын
好哦 平常心
@ilove1boy0
@ilove1boy0 3 ай бұрын
我好喜歡這段話 12:14
@80719good
@80719good 4 ай бұрын
會覺得在美國做軟體才有前途是因為臺灣人都往加州擠,美國的硬體依舊是爆炸強,類比IC、感測元件一堆臺灣做不出來,只是臺灣強的那塊產值很高。
@highping100
@highping100 3 ай бұрын
像法、哲就是文組裡很理組能力的(邏輯), 而醫科我認為就很文組(大量文獻),但學院招生好像要看理組分數。 所以我覺得分組而不是分科選課只是單純方便行事而已
@user-idAsa
@user-idAsa 4 ай бұрын
這邊想提一個觀點,以我自身的觀察來看:現在很多所謂"理組"的技能已漸漸成為"文組"在就業市場上的標配了,所以現在的問題不是你是理組還是文組的,而是你有沒有辦法兼顧兩者的技能了。
@user-nt3dd2ey4m
@user-nt3dd2ey4m 4 ай бұрын
中肯
@angelblack5380
@angelblack5380 4 ай бұрын
單就考大學而言的話,最現實的考量就是在升學制度下走哪一條能考最好 (? 除非考大學前就確定未來要走一條絕對需要相關科系學歷或特定技能的路 這種情況當然直接選系 至於大學畢業後就業,又是另一回事了 (。
@Chy-Chen
@Chy-Chen 4 ай бұрын
這次的廣告片段 是我的主修老師欸!薏如老師www
@garychang8571
@garychang8571 4 ай бұрын
身為高中生,我喜歡畫畫,也了解到藝術在台灣可能工作會不好找,加上我本身數理很不錯,經常被家長、老師說要去讀理科,以確保未來薪資。我在兩者之間考量了很久,卻始終無法做出決定。
@user-ej6ld1mu1m
@user-ej6ld1mu1m 4 ай бұрын
跟你很像,但不太一樣。跟你分享我的歷程,希望能給你帶來一點幫助~ 我也喜歡畫畫,可是讀藝術相關的又肝又花錢,也很難得到好薪水,但它是我最喜歡的事情。跟你不同的是,我是文科比較強,數理爛到爆。天賦都點在不值錢的專業上了😂🥲 我總覺得把畫畫變成工作之後,我會開始討厭這個興趣,所以最後我決定保留畫畫這個讓我感到療癒、舒壓的興趣,走向文科。 我大學跟現在研究所在讀的是語言教育領域,學了很多這個領域的東西,給我帶來不同且很大的成長,所以到目前為止並不後悔😊 我們家家境不算好,但我個人比起薪資,比較重視我對我做的事情有沒有熱情。現在興趣跟未來預計的工作領域對我來說都是有熱情的,所以覺得還不錯~ 總之,還是要自己釐清自己重視的部分,然後做出以後比較不會後悔的決定!加油(๑•̀ᄇ•́)و ✧
@starburstrose0211
@starburstrose0211 4 ай бұрын
如果要選畫畫就出國吧
@Jerry-td4cd
@Jerry-td4cd 4 ай бұрын
我佩服那些專業的文史設計工作者,但撇除這些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大部分的人其實都不知道自己的興趣。人生選組的時候,很多人是因為懶惰或是懼怕而選擇文組,而非他喜歡文組。就像很多高中生(尤其女生)會說我數學不好而選擇文組,但充其量只是他們不想好好讀而已(畢竟理科門檻比較高),沒有笨蛋只有懶惰的人。
@user-vw8qf8yj1g
@user-vw8qf8yj1g 4 ай бұрын
開頭先打完預防針後,戰文組再戰性別😂
@80719good
@80719good 4 ай бұрын
已開發國家才有理組薪水比文組高這種事,因為開發中國家沒錢做高科技產業,只能做勞力密集的產業,理工人才反而沒有發展空間,菁英反而都去唸商管法律。
@MrDeepoil
@MrDeepoil 4 ай бұрын
马来西亚就是这样 理工科真的很难找工作 还不如读会计的,管理系的 而且待遇往往都很差 低薪,常ot, 中学才15.2巴仙的学生选理科读
@JL-vk9fb
@JL-vk9fb 4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考試也是教育制度裡面很大的問題 我是在香港諗理組的 香港的高考競爭很激烈 大概只有30%的人能通過然後直接進大學 然後很多人因為高考 對學科的興趣都被磨滅掉了(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長大後打從心底抗拒再看科學相關的書籍 反而可以毫無介蒂的看人文歷史 跟嚴苛的考試制度不無相關
@trashdreamers
@trashdreamers 4 ай бұрын
理組跨文組容易 文組選下去就是不歸路了
@user-cg7or5be3x
@user-cg7or5be3x 4 ай бұрын
真的,這一點都沒有提到。理組在工作期間自學商管類知識仍然非常有可能,而設計、商管、法政、文學類要再學理組知識或轉行工程師的非常少數。
@user-bk4kz6xq4t
@user-bk4kz6xq4t 4 ай бұрын
@@user-cg7or5be3x 转IT工程师还有机会(数学理解之类的不要太差都OK)转去读化学生物那种真的不能
@user-fb8bn5kt4d
@user-fb8bn5kt4d 4 ай бұрын
@@user-bk4kz6xq4t 你要當頂尖的IC工程師不可能,他們大都要四大碩本科純血
@yctai0711
@yctai0711 4 ай бұрын
我的學測成績已經告訴我只能跨文組了😢
@cypdclamp
@cypdclamp 4 ай бұрын
​​​@@user-cg7or5be3x其他科系我不評斷,但設計美術人老實說當初就是念愛與夢想的,也知道自己賺不到什麼錢,但我們很清楚理組的工作我們根本做不下去,就算不做設計了,多半也不會往理組的方向轉啊? 當然也是有部份設計會轉前端再深入到後端,但相性上來講,能乖乖坐著碼字當初就不會選設計美術來讀了。 所以設計美術相關的因為薪資低而往理組轉這本身就不合性格,困不困難先不管,想轉行也不會往那個方向轉。
@taki437
@taki437 4 ай бұрын
撇除那些菁英外的普通文組能考上高考或三等公職也可以過得不錯啦😂至少工作壓力不大養活自己夠了,我覺得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且開心是最重要,不用被世俗標準所侷限
@Guo.Xiao-Xin1989
@Guo.Xiao-Xin1989 4 ай бұрын
我們技職體係出身的,基本上我們不會去聊,也沒資格聊,因為這是普通高中和普通大學的事
@chc3565
@chc3565 4 ай бұрын
設計vs電子?
@user-sz7zh6yo2k
@user-sz7zh6yo2k 4 ай бұрын
@@chc3565 不是... 很多高中體系不知道的是技職體系在高一就固定了 能往上升學的高職學校 身旁同學9成以上都是以前讀什麼科大學就讀什麼系 根本不會去討論理組文組問題 以我們化工科來說95%以上都是科大化工系 5%環工之類的
@summerlin8119
@summerlin8119 4 ай бұрын
我是技職體系在讀生,對我而言我們不是沒資格戰文理組(拜託各位,讀技職真的不是你這個人爛才會跑去技職),而是為了這種事情吵很沒意義,首先是技職通常比較早確定升學方向,再來就是有很多科目沒辦法只靠文組理組的概念區分,就以我在讀的食品營養科來說,雖然我們學的科目理科類占很多,但國文或英文不好也很難理解整堂課在幹嘛,甚至會影響到考試讀、寫、記憶的能力(但我的天賦跟偏科的方向其實都是偏文組)
@user-fb8bn5kt4d
@user-fb8bn5kt4d 4 ай бұрын
@@summerlin8119 我從來不知道原文書也是一種科目🙄,大學一年級不習慣就算了,到底是有多糟才把原文書當科目的
@summerlin8119
@summerlin8119 4 ай бұрын
@@user-fb8bn5kt4d 我是五專,教材其實沒有原文書,但是會有專門的課程在上專有名詞還有教你怎麼看英文的學術論文
@user-jg5kj3dx7r
@user-jg5kj3dx7r 4 ай бұрын
不過講真的 大公司的話科系很重要,大公司很多人投所以,HR在塞選人時被刷掉機率極大,小公司又要注意他看你菜它會砍你價錢,所以要往大公司去可能會被小公司坑。 我之前賣某大公司的儀器,一段時間被邀去面試,也被 HR 批評的一文不值 XD
@Shuads0
@Shuads0 4 ай бұрын
我認識一些選文組的 他們本身是真的因為興趣選文組 畢業之後的薪水也不高 但因為他們本身的興趣就是這個 所以都非常知足常樂 薪水低點沒關係 工作開心就好 XDD 但還是要說 這種為了興趣而不在意錢的 大概連10%都不到吧 XD 而我是那種是只要有錢就好的人 所以我研究所讀了電機所 XD
@ICANNOTSOLVECUBE
@ICANNOTSOLVECUBE 4 ай бұрын
不用差到太多其實就好了
@mct8291
@mct8291 4 ай бұрын
當這些人要買房車成家立業生小孩的時候都在後悔~~
@user-ls6qx8pq8i
@user-ls6qx8pq8i 4 ай бұрын
為什麼一定要買車買房生小孩
@user-ls6qx8pq8i
@user-ls6qx8pq8i 4 ай бұрын
不買車不買房不生小孩 是不是要去死
@user-el4bb3go9h
@user-el4bb3go9h 4 ай бұрын
​@@mct8291媽的煩死了,怎麼一直看到你在戰啊?沒素質的趕快下去~
@Tingyi-Lin
@Tingyi-Lin 4 ай бұрын
11:41好地獄😂
@willy7660
@willy7660 4 ай бұрын
這次講得比幾年前的文組影片好很多了,那支影片太政治正確了
@tingoyeh4903
@tingoyeh4903 4 ай бұрын
美國應該是不做"純"半導體代工,但美國想做是一定可以做,只是因為 1.高汙染 2.這種代工就是講求CP值,同樣的晶片品質把製造價格壓低就贏了,歐美這種高工資國家當然會選擇勞力密集的國家代工 所以才把這種業務留給日本再來韓國、台灣和中國來做,但美國本土還是很多半導體製造廠,像是Intel或是德州儀器,只是它們好像只會生產自家的元件。 美國就真的是想要發展就發展什麼,畢竟人才、資源都在那邊。
@user-wm2xw3bg8c
@user-wm2xw3bg8c 4 ай бұрын
以科系來說,選你所愛,愛你所選,你未來的工作有70%跟你科系無關。 以類組來說,理組比文組好,然後三類蛋雕
@tcrtwo
@tcrtwo 4 ай бұрын
😊常常聽到您說的這種論調,但老實說這普遍發生在那些低專業,低進入門檻的工作,我指的就是軍公教一般製造業服務業,大概占了就業人口的八成吧?反正進 入門檻就是低,大學唸什麼都一樣,願意做願意學就好了。 但是為什麼大家一直在推崇醫牙電資?因為他們對應的工作除了薪資優渥,進入門檻還很高。 醫牙就不用說了,法律直接卡死大學科系,大學非醫學系就算之後唸了醫學碩博士一樣不能執業。 電資也是同理,科技業一線公司的研發團隊,不是名校本科系的根本連面試的門票都拿不到。 再來爆肝工作本身就是假議題,醫牙電資的工作是基本的時薪就高出其他行業。 醫師不想爆肝 可以選皮膚科眼科等小科 或是門診的班表排少一點(一個禮拜只排兩天班,週休5日,月薪就破8萬了吧?),牙醫你有聽過半夜on call 看牙的嗎? 電資也一樣,缺錢有的是台積聯發科讓你爆肝換錢,想要生活品質也有養老二三線廠或是外商可以選擇,例如我待的科技業外商就是朝10晚5從不加班,下班手機不會接到公司電話,年薪就200上下比爆肝公司低上不少... 結論,我會鼓勵我的孩子唸醫牙電資,因為人只有在經濟無虞的條件之下,才有選擇自己道路的權利。(你覺得那些收入普通,又被各種支出追著跑的人有何自由可言?) 時間可以換成錢,錢也可以買到時間 我選擇高薪工作,把同樣的時間變成更多的錢,再用錢跟剩下的時間做我想做的事(興趣)
@user-wm2xw3bg8c
@user-wm2xw3bg8c 4 ай бұрын
@@tcrtwo 我只能說 你的視野太狹隘了。
@tcrtwo
@tcrtwo 4 ай бұрын
@@user-wm2xw3bg8c 不然開闊的視野是什麼?講一些政治正確,人人都開心的雞湯文嗎?
@willwang3802
@willwang3802 Ай бұрын
@@user-wm2xw3bg8c 你才狹隘,有錢才有餘力安排自己的興趣,沒錢什麼都是狗屁 錢賺的比較少就開始催眠自己精神境界文化比較高 更多的是賺得多又學很多的人
@user-wm2xw3bg8c
@user-wm2xw3bg8c Ай бұрын
@@willwang3802 你說的對 沒錢什麼都是狗屁 但我就是過來人 所以你沒資格批評與說嘴 呵呵 我讀食品系 後來去補教業領年薪不到40萬的薪水 後來零經驗轉職到資訊業 年薪成長60% 呵呵
@Tokuchigoro
@Tokuchigoro 4 ай бұрын
重要的是自己怎麼想,才是重要的吧?明明不喜歡理組,卻逼自己選擇理組的科系與工作,那請問這選項好嗎?我跟志祺一樣都是都市計畫學系畢業的,工作快五年了,雖然薪水普通,但至少是我喜歡的選項,風險願意去承擔
@user-zi7hl8vy5i
@user-zi7hl8vy5i 4 ай бұрын
讀理組也只是讀個保底,做有興趣的事情或是創業失敗了,大不了回來當工程師,生活也還過得去。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
@Rainbow2023
@Rainbow2023 4 ай бұрын
還是覺得豬大哥還活著
@cheng-jiayan8012
@cheng-jiayan8012 4 ай бұрын
超實用推!!
@user-qc7yj5se1v
@user-qc7yj5se1v 4 ай бұрын
我不覺得文組沒用,只是有門檻 舉例來說,過去三屆總統全部是文組,政黨執政後安排帶領各部門的官員,也多半文組大於理組 所以文組的問題是大起大落,有政黨關係背景好的,收入自然高,反之小老百姓就比理組辛苦 而從實用性而言,算理組的我一直認為,文組知識能培養出很好的邏輯性及因果關聯,對於除錯及應變上是有幫助的,這在從事沒有什麼政治正確,面對物理性上結果只會Yes或No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從以往文組累積的思考邏輯中,從多種面向找到解決方案,甚至創造出新的SOP
@wing2262
@wing2262 4 ай бұрын
選科系前[自我認識的探索教育]應該要先重視。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天賦跟興趣(太多人甚至過了中年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專長在哪)缺乏實習跟對社會清楚的認知,當學生的天天就是讀書考試 生活白癡沒關係;父母的觀點也很片面 跟社會實況脫節..選擇的科系在讀什麼 未來發展是什麼..根本不清楚。不能學以致用、進入社會落差很大,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人生最精華的學習階段這麼摸象懵懂.. 要一肩挑起自己的生計又這麼迷茫,後面接著就是能不婚不生 就不要😊 再挫折幾年就能啃老就啃吧
@user-kz7ye2xq6m
@user-kz7ye2xq6m 4 ай бұрын
我認為有能力來看的話,如果文類頂尖選文組可以,但是都很平均的話選理組比較好
@johnroyer
@johnroyer 4 ай бұрын
軟體開發市場可以是全世界那麼大,但互相競爭者也是全世界,不是只有國內 (世界是平的)
@user-qh8qp1ow4d
@user-qh8qp1ow4d 4 ай бұрын
會戰文理組通常是這個國家不怎麼強、沒文化、沒美學觀念才會產生的問題。國家長年以理組為導向是有原因的,最根本的理由就在於理組養成非常便宜,相對於文組的養成既快速也不需要所費不貲。然而文組的養成需要國家非常富有,尤其在藝術、人文、創意等領域非常強的國家。要成為一個高所得收入的國家,唯有發展設計、文化輸出以及各行產業並重的情況才有辦法改善台灣的經濟,否則台灣荷蘭病的情況無法改善,台灣經濟只依靠台積電是沒有用的,台灣其他產業也都必須在世界的頂峰才行。
@user-kt2up4jw3j
@user-kt2up4jw3j 4 ай бұрын
先撇掉創業或者被動收入大佬,純打工族來說 我自己念工科,其實蠻慶幸的。原生家庭狀況不好,但因為工科加上進半導體的關係,可以不用過父母那輩更辛苦的生活。 薪資主要還是看收益,半導體收益就是偏高。文組也有很賺錢的作家跟普遍的律師這些,為什麼薪水高主因還是營業利潤高。收入高了身邊的人素質就會好很多。餐飲業也有人才,但就我身邊餐飲業的朋友分享的,素質偏低的還是比較多。素質偏低不是單純指品德,而是面對工作環境的挑戰以及改善,即便你你了好幾個餐廳可以改善的例子給他們,能理解並去實現的人會比較難找。
@user-hd9bp6vn8s
@user-hd9bp6vn8s 4 ай бұрын
努力好幾年,最悲觀的時刻得出的答案是:我喜歡的事物不值錢(悲觀到厭世)
@starburstrose0211
@starburstrose0211 4 ай бұрын
因為人喜歡用錢去衡量價值
@Kisora-Kyoboyaki-520tw
@Kisora-Kyoboyaki-520tw 4 ай бұрын
如果不用為了錢及生活苦惱,根本不會有那麼多人選理組
@Azure_Abyss
@Azure_Abyss 4 ай бұрын
物理系表示:?
@ptgirls5751
@ptgirls5751 4 ай бұрын
除非興趣真的是大到,不必任何人催促,自己就經常願意花很多時間在上面。 喜歡到,課餘時間/下班時間也想學習這領域的知識。 不然還是優先選擇擅長的,而不是喜歡的。 擅長的事,可以花比別人少的努力,就爬到前面的位置。 喜歡但不擅長的事,要投入*非常多*的時間.......自己真的有喜歡到,願意花費大把的時間在這件事上嗎? 唸書也是。擅長唸書還是擅長實作? 擅長實作卻硬要走唸書的路,很難跟人競爭。走實作比較容易成為佼佼者。
@80719good
@80719good 4 ай бұрын
覺得擅長實作的人很適合從軍
@chun-huasu3251
@chun-huasu3251 4 ай бұрын
忘記在哪裡看到的,說如果從小就坐不住,喜歡到處跟人說話就去讀醫科;小時候喜歡坐在位置上安安靜靜畫圖就去讀電機。當然這種說法是比較粗糙,不過我認為用性格去對應出路其實可以參考。相較從熱門產業或興趣這些指標去考量,可以有比較多平衡的選項。不會糾結在選了科技業就要爆肝、選了發展興趣就要餓死這種兩難。
The joker's house has been invaded by a pseudo-human#joker #shorts
00:39
Untitled Joker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 МЛН
She ruined my dominos! 😭 Cool train tool helps me #gadget
00:40
Go Gizmo!
Рет қаралды 60 МЛН
身為文組的困擾
8:19
黃大謙
Рет қаралды 730 М.
一堂課帶你看懂烏克蘭戰爭
25:12
李天豪
Рет қаралды 925 М.
The KK Show - 150 拿出30億反共的男人 - #曹興誠
1:14:26
百靈果News
Рет қаралды 692 М.
Nothing Lasts Forever: Documentary mining the diamond myth
10:31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Рет қаралды 133 М.
The joker's house has been invaded by a pseudo-human#joker #shorts
00:39
Untitled Joker
Рет қаралды 12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