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14,843
講者:吳啟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摘要:
漢人不是新疆最早的住民,但比維吾爾人的主要祖先回鶻人到達新疆時間早了約700年。七世紀之後,新疆歷史文化產生三大變遷:人種混血化、語言突厥化、文化伊斯蘭化。唐朝式微後,新疆的漢人逐漸融合到變遷後的當地文化中。漢人人口再次增加是在清朝對準噶爾的戰爭之際,但因為實行漢回隔離政策,衝突有限。西北回民事變期間,部分漢人遭到屠殺。清末以後,隔離政策鬆綁,漢回接觸增加,衝突加劇。
民國時期,維吾爾民族主義逐漸興起,有兩次東突厥斯坦分離主義運動,為對抗中國統治,都對漢人展開屠殺,這種衝突已成為民族主義的衝突。盛世才於1942年轉而效忠中央,至1944年年底,有約10萬國軍進入新疆,在解放軍進軍新疆時,全部轉而效忠新政權,與6萬解放軍合組「生產建設兵團」,成為接收漢人後續移民的重要管道。
中共在1950年代是計畫移民;1960年大躍進失敗,很多災民進入新疆,漢人大幅增加,占比從1949年的6%增加到1960年代中期的30%以上,是漢人增加最多的時期。文革之後新一波漢人移民主要是在新疆看到商機,漢人人口成長到近40%,和維吾爾人的接觸超過以往。中共原有優待少數民族的政策,但在市場經濟時期,私人企業傾向雇用漢人,造成漢人和維吾爾人關係的緊張。在衝突中,北京基本上祭出的優惠政策多是傾向少數民族,讓漢人覺得不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民族情緒因而增加。漢民族主義和中華民族共同利益、中華民族主義以及少數民族民族主義都是對立的。新疆漢人從清朝中期起就建立了新疆地域認同,做為新疆的土著之一,他們的權益也不應被忽略。
關鍵字:新疆、維吾爾民族主義、漢民族主義、市場經濟、地域認同
臺灣內陸歐亞學會網址:www.faceboo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