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6,582
講者:吳啟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摘要:
伊斯蘭在新疆是外來宗教,新疆的多數民族維吾爾人曾經信仰過薩滿、摩尼教和佛教。新疆在七世紀末接觸到伊斯蘭教,到十五世紀才完成伊斯蘭化,維吾爾文化仍然保留了很多薩滿信仰的因素,日常生活也有世俗化傾向。維吾爾人的行為舉止和西亞的伊斯蘭規範有差異,但他們對宗教的虔誠不容懷疑。
1949年之後,這種多元化、世俗化的伊斯蘭被中共認定為是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盟友,並未遭到系統化壓制。但從1950末期到1970年代末期革命化期間,中國境內包括漢人所信仰的漢傳佛教、道教、民間信仰在內,所有宗教均受到壓制,清真寺的數量也隨之減少。改革開放之後,宗教得到復甦,清真寺數量恢復至三萬座左右,但由宗教主管機構撥款資助,同時加以控制。
維吾爾人在市場經濟中處於弱勢,轉而重視精神,強化對宗教的追求。全球化的過程中,新疆的穆斯林有機會前往麥加朝聖,導致一些人改而追求「正統」伊斯蘭,新疆社會出現「再伊斯蘭化」的現象,使得維吾爾傳統文化加速流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如何安放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如何面對精神層面的族群議題和意識形態層面的民族主義,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是一項挑戰。中共擅長應對實際議題、有形議題,在應對精神、文化、意識形態議題方面相對陌生,準備不足,傳統民族政策難以發揮作用。
關鍵字:新疆、伊斯蘭化、市場經濟、全球化、再依斯蘭化、民族政策
臺灣內陸歐亞學會網址:www.faceboo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