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們的秘密|《Make It Stick》|文森說書

  Рет қаралды 1,783,614

文森說書

文森說書

2 жыл бұрын

學生時期的我,就曾想過一個「定理」
那就是:筆記越少的人,成績越好
因為身邊成績好的人,筆記、畫重點的地方都很少,我卻很多...
今天分享的這本《Make It Stick》
有別於過去分享過的《超速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
此書一開始花了許多篇章在解釋,為何重複閱讀可能是白忙一場,緊接著帶入本書重點
「讓你感覺到越痛苦的學習方式,效果就越好」
三位作者提供許多精彩的實驗以及論述,說服讀者:「別被學習時的主觀感受,而誤判了學習成效」
我得說這本書,完全改變了我學習及閱讀的方式
付費贊助:
/ @vincent_reading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
我的Instagram: / 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 @vincent_reading

Пікірлер: 1 500
@qn9cmo0kjoi9
@qn9cmo0kjoi9 2 жыл бұрын
1. 努力回想才是記憶的關鍵(檢索) 2. 穿插式練習 3. 費曼學習法 4. 找一個好的教練(簡答題考試)
@austunning7847
@austunning7847 2 жыл бұрын
1.retrive 2.answering quizs ten mins 3.mutiple discipinaries 4.teach a 12 ys old teenager in my way
@jimmy200570
@jimmy200570 2 жыл бұрын
學霸:記在本子上幹嘛?我直接在腦袋裡推演公式。
@jeanneooi
@jeanneooi 2 жыл бұрын
@@jimmy200570 忆力强是个优势,先背在脑海里再说。 不像我的,高傲到要命,只记有兴趣的。
@Sodaking1299
@Sodaking1299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是領悟力跟反應比較重要…吧
@user-xp6ib1lr8p
@user-xp6ib1lr8p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你 省流俠
@user-kp8ff9bv6v
@user-kp8ff9bv6v 2 жыл бұрын
曾經是第一志願數理資優班後來考上醫科,我的個人筆記從來不是抄下來的,是唸完書後寫出來的,然後大概只有我看得懂這樣XD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2 жыл бұрын
這完全符合這本書提倡的方法~用自己的話來解釋,才能真正吸收並且與舊知識結合
@user-lv3cg3es5s
@user-lv3cg3es5s 2 жыл бұрын
為了可恨的學霸點個讚
@user-ge6tj5vz3v
@user-ge6tj5vz3v 2 жыл бұрын
天才
@medicwang
@medicwang 2 жыл бұрын
我有一個數學天才的朋友,現在是數學系教授,當他國小時,有國中學生考它【1+2+3+....+100】等於多少。結果它用不到五分鐘就算出來了。我不否認你的天才,但是這是【不可複製】的。我的物理,全班第一,第二差我很遠很遠,【做習題,歸納,簡化】才是正確的方法,做習題,首先要將答案蓋起來,不就是文森說書的【後半段】了嗎。希望你是真的,不是1450。謝謝你。
@jlli
@jlli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希望我高中時代能像你這樣念😅
@eric810416
@eric810416 2 жыл бұрын
以前懶得抄筆記是想說"課本上不都有嗎?" 但老師提到課本沒有的東西還是會記一下,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有想過 想到以前班上有些同學的筆記超級漂亮,五顏六色跟繪本一樣,但考試都是及格邊綠,我想應該就是花太多時間做這個而沒有做思考的動作
@RYytchannel
@RYytchannel 2 жыл бұрын
抄了之後也要讀啊,不然其實跟沒抄差不多
@putinniejimmy5795
@putinniejimmy5795 2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有遇過這種同學,筆記超多,結果考試都考不好,所有時間都拿去做筆記了。
@austinkeung1509
@austinkeung1509 2 жыл бұрын
我一直都搞不懂為什麼要浪費時間抄一堆課本上就有的筆記,重點還是在於上課的時候有真正聽懂
@RYytchannel
@RYytchannel 2 жыл бұрын
@@austinkeung1509 加深印象,我覺得你說對一半,真的不需要抄到彩色筆用出來,只需要螢光筆畫一下,然後黑筆紅筆在寫自己需要去了解的
@RYytchannel
@RYytchannel 2 жыл бұрын
@@austinkeung1509 有些課外的(會考出來)還是抄一下比較保險啦😅
@user-vn6pq3zm2g
@user-vn6pq3zm2g 2 жыл бұрын
面對自己從沒接觸過的知識書籍或科目課本 還是得先透過「重複閱讀」來熟悉 不過要讓「重複閱讀」變得有學習效率 有兩項前提: 1.在閱讀期間 必須時時刻刻掌握這本書的大綱結構 或是目錄、章節、標題 2.闔上書後 必須回想書中內容 或是學到的新知識 如同影片提到的費曼學習法 另外影片提到穿插式學習 若是還沒有建立起基本概念 就直接做混合試題 大腦會覺得過於困難 而直接排斥吸收新知識 進而會覺得無聊、想睡 反之有了基本概念 在做混合試題時 必須回想每個試題 是出自課本哪個章節主題 然後回頭看課本怎麼解釋 如此才會有加深記憶的效果 以上是我自己的實踐經驗 以及看過宇都出雅巳《雪球速讀法》、《零秒速讀法》 所得出的心得 大家若也看過宇都出雅巳的著作 或是另有成功的實踐經驗 也可以分享看看
@AY02Mr
@AY02Mr 2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
@kolo4792
@kolo4792 2 жыл бұрын
你说的跟我前几天试做的一样,真巧
@3v8v
@3v8v Жыл бұрын
中肯
@user-lq6lg2tp2j
@user-lq6lg2tp2j 2 жыл бұрын
醫學院畢業路過。首先,擁有高智商還是很重要啦,雖然說智商這東西是先天的,但智商要是普通還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提升(這個比較抽象,需自己琢磨)。其次,學習還是要提升專注力,所以說,上課聽講重點應該不在於寫筆記,而是連貫性聽完老師所講解的,唯有這樣,你的思維、思考才能流暢而不至於中斷,甚至一知半解。再者,上課如能與老師對答(不用因為害怕答錯而覺得丟臉),絕對能提升學習效果,因為這才是最佳的「檢索」。最後,課後當天一定要馬上複習,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再經由自己的理解所寫成的筆記,這樣才算是真懂,從短期記憶變為長期記憶。考試前再翻一下筆記,再有稍微不懂的地方趕快翻一下書即可。像我醫學院的書幾乎空白,但每次被老師叫起來總能對答如流,期末考成績也都在70+、80+,雖然我不敢說太優秀,但也沒被留級過之類的(相較於很多同學),這是我主觀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kaze953
@kaze953 Жыл бұрын
同意你說的: 1.上課要理解老師所說的內容,不懂下課攔住老師問=個別指導。 2.筆記不是抄課本(要完整直接看課本就好了),而是要經過自己思考後寫出適合個人的筆記。就像將所理解的重點或相異點解說給家教學生一樣(家教有助於複習,還能賺錢)。 3.將短期記憶變長期記憶才是王道。平常月考可以快速複習,但如果是學年課程總複習或升學考,不可能一晚就將N年的內容都讀過,真的只能運用長期培養下來的真實力+重點複習自己的筆記。
@mickeylau1
@mickeylau1 Ай бұрын
😊
@bisilian
@bisilian 29 минут бұрын
你說的對,這裡你提到了兩個關鍵:一是複習,二來是用自己的話講出來或寫下來。 這個可以從《學習如何學習》當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做佐證。而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就是費曼技巧,這也在在證明了它可能很有用。 那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睡眠和運動也會影響,這更是關鍵。 還有人忽略的就是飲食了,吃的東西也是很重要的。
@jarba713
@jarba713 2 жыл бұрын
不是學霸等於默念組,而是要成為學霸你要從筆記組提升到默念組,這個難度相當高;我覺得這個和學習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平凡人就是傻傻跟在老師後面走,而學霸獨立思考能力比較強,上課可能已經和老師同步、甚至超前,但這和成長環境是關鍵,或許父母就是很好的教練...
@zzzbenson3499
@zzzbenson3499 2 жыл бұрын
同意你前半段,學霸其實理解老實講的意思,而不是死背。 至於後半段,我用親身的經歷來體會,我覺得影響最大的不是老師或者家長,一個老師教同一班的學生,為何有些學生成績好,有些則不好? 同樣的道理,為何在同一個家庭環境,有些是哥哥學習好,而弟弟學習不好? 我親身的經歷是,我之前怎麼教我兒子,我兒子的數學成績總是不好,很多人說了,一定是我沒有樹立良好的學習環境給你兒子,我只是告訴你“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中二結束,然後中三開學開始,我兒子的成績突然突飛猛進,突然從學渣變成了學霸,學校的環境依然是那個環境,家庭環境也是依然沒變,而變化的是他突然醒悟了,他覺得讀書不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有樂趣的事情,他產生了內在的驅動力去讀書,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因為是被迫而讀書。
@jarba713
@jarba713 2 жыл бұрын
ZZZ Benson 我的父母教練的意思,不一定是如何「刻意」要求指導孩子的成績;我有個高中同學,因為家人喜歡讀小說、文學,以致從小耳濡目染,只要上國文、歷史、地理課,這位同學沒在聽課,甚至課本下面藏自己的小說、散文在偷看,但考試成績照樣名列前茅,沒有刻意學習「特定」課程,但他的文字敏感度已經超越同輩的人;有時候孩子成績不好可能不是沒有資質,或許有其他的因素,參考看看
@zzzbenson3499
@zzzbenson3499 2 жыл бұрын
@@jarba713 你這位同學其實對小說很有興趣,這是內在的一種驅動力,就好像我讀書時代對電腦科目有興趣一樣,老師還沒有教的,我自己看課外書已經學會了,根本不是外人來逼迫我去讀書,也因此我上課不聽課也是年年全班電腦科目第一名。
@youxi_xiaoxi
@youxi_xiaoxi 2 жыл бұрын
@@zzzbenson3499 跟我的数学一样
@user-od4eg5ie3c
@user-od4eg5ie3c 2 жыл бұрын
父母決定了孩子的強大,而投胎又決考了這一切。
@user-wy6xg2wg3t
@user-wy6xg2wg3t 2 жыл бұрын
許多教人如何學習的書都提到過影片中所說的概念,如Learning How to Learn、Ultralearning等,我覺得這些概念應該要編在學校的教材裡面,讓所有學生能更有效率的學習,很多學生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錯了方法。
@z26885
@z26885 2 жыл бұрын
社會不缺努力的人,只是缺不會思考的奴隸
@tanweihao9220
@tanweihao9220 2 жыл бұрын
在中学时有做到上面的几个方法,成绩还ok有跟着老师的进度,相反现在因为毕业后过着颓废的生活现在又要读书就很难和以前一样了,现在是跟不上的阶段,在努力着
@user-ce5vw5tn3p
@user-ce5vw5tn3p 2 жыл бұрын
亦凡現在很多時間看書 加油!
@flyisdancing
@flyisdancing 2 жыл бұрын
問題是學校教這些,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啊... 重點是自己要靠自己去摸索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吧... 不是任何事情都要靠學校教你你才知道... 自己也有主動主導學習的責任在吧...
@Gjanzz
@Gjanzz 2 жыл бұрын
@@flyisdancing 你知道有很多老師推崇錯誤筆記 跟推崇重複學習的模式 還自以為是嗎? 還有老師把上課的筆記作為評分的標準 。 你認真上課不做精美的筆記,老師還會覺得你不認真, 真的是吐了。 學校的職責 如果不是教學的話,那不過是再阻擋學生們自學與自由吸收機會的施壓者而已
@user-cy9us4wj1s
@user-cy9us4wj1s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大學老師曾經跟我說一句:「如果讀通這一門科學,那你就可以用一句,說完這門課的精髓」,真功夫是無招勝有招,融會貫通的思考勝過無數的背誦。
@samgorpoon6966
@samgorpoon6966 2 жыл бұрын
把複雜的事簡化是很難的
@user-cy9us4wj1s
@user-cy9us4wj1s 2 жыл бұрын
@@samgorpoon6966 就好像三民主義厚厚一本,不過其精華在於解決人性的紛爭,所以所有設計原則圍繞「自由」「平等」「博愛」,如果你讀懂三民主義的內涵,就這六個字代表它解決人性貪婪的方案,背多了不了解也是沒有用的。
@mattlai443
@mattlai443 2 жыл бұрын
@@user-cy9us4wj1s 那肯定是清洗台灣人
@cherrychen7582
@cherrychen7582 Жыл бұрын
@@user-cy9us4wj1s 其实就是你要用自己的语言把对一个事情的理解表达出来,而不是单纯背出来别人写的东西,因为你再会背那也是别人的,不是你的。
@user-cy9us4wj1s
@user-cy9us4wj1s Жыл бұрын
@@cherrychen7582 認同,思考過後那些知識才是自己的,否則讀了那麼多書只是多了一張文憑而已,並不能帶給我們任何東西,那位老師的教導,我也告訴我的小孩,不要為了考試分數而讀書,而是讀完你有什麼想法,而且能講出來那就更完美,因為能説出來是「創新能力」的第一個階段。
@user-ri1qc4ek3q
@user-ri1qc4ek3q 2 жыл бұрын
我抄筆記都會先邊聽老師講邊思考,然後手跟著思考迴路寫筆記 很多人都太注重筆記的精緻度,其實只要自己看得懂就好
@user-xe8ys2cf1p
@user-xe8ys2cf1p 2 жыл бұрын
這篇的有些內容是我一直在貫徹的 例如:換成自己的理解方式說出來 但對越不擅長的領域,在上課時還是會花更多心思在筆記上,造成重複閱讀 ,效果反倒不是那麼好,今天算是真正明白原因了 謝謝文森的好書分享~
@reocam8918
@reocam8918 2 жыл бұрын
费曼学习法
@sundaedior
@sundaedior 2 жыл бұрын
不是這樣的,不畫重點才能動用「記憶+邏輯」 讀書靠的是「讀」不是「背」,大腦經過「思考」也才會一直想讀下去,不思考只靠記憶的話只會很痛苦而以,考完全忘光。 畫重點就是在死背答案,死背到後來腦子會一團錯亂,只用「記憶」去背書的人,通常會讀的很痛苦,但若以「邏輯」為出發點去看書才會真正的補充到知識。
@unilee0109
@unilee0109 2 жыл бұрын
把看甄嬛傳、哈利波特的方式用到讀書上,絕對記得起來😂
@user-mz8cy4uv7j
@user-mz8cy4uv7j 2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我有其他看法,有些人畫/寫重點不是為了背下來或重複看~~其實是為了讓自己有:「我在做這件事」的自覺,比較能專心,而且會因此有成就感覺得:「哇!原來我已經讀這麼多了」的感受,有時候畫完重點,記完筆記後,其實反而不會再回去看,所以我個人不覺得能以此來分類
@maxiolin6594
@maxiolin6594 2 жыл бұрын
基礎生物學的命名怎麼辦
@hoshihuyunai
@hoshihuyunai 2 жыл бұрын
@@maxiolin6594 該背的還是得背,謝謝。
@yuan3555
@yuan3555 2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而且當你只畫了重點會容易死記、灌輸大腦認知“重點”才是該念的部份。 記得以前念書,一直循環閱讀,在藉助重點整理反而記得深刻;光記重點則容易乎略沒畫到,大腦認定其他是不重要的部份。 很多時候,有些考試出題者不會出課本上所為的重點部份,而是用課本裡的論述來考你靈活度應用的部份,以得知學生在課堂上能收獲多寡。 這是有關台灣教育的問題,填壓式教育而演化出制式化的讀書方式,而不在只是工具,為了考試而考試,老師為了考試制度要求畫重點,但應用或深論才是從小該培養的,而不是專科大學才注重。 畫重點雖是重要,但不是維一加強念書記憶方式,它只是加深邏輯排序,使大腦認知並快速記憶。 當反覆閱讀讓大腦產生片面印象後,再藉由重點加深印象,效果更顯注
@sp740430
@sp740430 2 жыл бұрын
分享一個好笑的學霸回答: 我有一位朋友年輕時就讀成功高中,有一天心血來潮,想跟班上在全校名列前茅的同學借課本,看看課本都是如何做筆記,結果幾乎全是白的連畫線都沒有,就問學霸:「你課本怎都沒畫重點」,學霸回:『在我眼中重點會發光』⋯⋯⋯⋯⋯⋯⋯
@ai4338
@ai4338 2 жыл бұрын
這個我相信!很多成績優秀的人真的天賦異稟。那位同學肯定是看課文能迅速地抓出重點;我有個長輩退休前曾是台北某大醫院的院長,高中時都在打籃球,家人覺得他都沒唸書,後來他念台大姊姊拿課本出題問他,他都能說說出正確答案⋯後來他才說他可以「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也曾聽說台大的學生 很多人真的都是智商高、思考邏輯好的天才~
@JH-dy6lg
@JH-dy6lg Жыл бұрын
這是真的.我中學以前都是校排第一的,我也是會在讀課本的時候,用想像力讓重點的字發出螢光,然後就會變成圖像記憶了
@lifeisgood902
@lifeisgood902 Жыл бұрын
@@ai4338 所以學霸是天生的
@ai4338
@ai4338 Жыл бұрын
@@lifeisgood902 一部分是吧!
@jefferychao2086
@jefferychao2086 Жыл бұрын
這就真的是在呼嚨你沒錯😁
@henryyan3770
@henryyan3770 2 жыл бұрын
大腦喜歡這樣學、最高學習法都有講到類似的概念,k書真的要用正確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謝謝文森說書提供的資訊👍
@ugly_girl
@ugly_girl 2 жыл бұрын
超速學習也是💪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2 жыл бұрын
不客氣~
@user-sz2ov3ft6c
@user-sz2ov3ft6c 2 жыл бұрын
你是法爾可嗎
@mokedoumoai7813
@mokedoumoai7813 2 жыл бұрын
很神奇,我複習課本上的東西都會忘記,自己問老師的問題,僅僅用聽的卻比看的記的更清楚
@alvinho5188
@alvinho5188 2 жыл бұрын
個人讀名校,成績中上,我剛上中學的時候有寫過一科的筆記,結果合格邊緣 最近(現在中二)一次考試我是先看教科書理解內容,然後試著回想內容,不同科目有不同的回想方法,這裡就不詳細說了,回想完都大概背完大部分東西了,之後再背細節,這樣有效率很多,背完之後我會把內容講出來(想像要教別人),再來就是背默所有內容,默出來會發現是一份很有條理的筆記,這樣考試成績基本上會挺好的
@user-uo9pt7wv4c
@user-uo9pt7wv4c 2 жыл бұрын
這跟筆記沒有關係 考試是靠理解跟思考跟解題技巧 很多人是靠自己想過 再寫下來筆記再複習 這種是努力型 真的學霸是天才 老師講的同時 已經全部都記下來 而且是深層記憶 有點像過目不忘 這是我同學說的 他不一定每次都第一 至少都前三 上課完內容已經放入腦袋 考試前再看幾個關鍵字 記憶就能湧現 他後來上建中台大 我才知道真的有天才
@C.A.X.369
@C.A.X.369 2 жыл бұрын
很簡單呀 用費曼學習法就好啦 不管有沒有做筆記 只要能夠在 不看任何資訊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教不懂的人 教到懂 自己也多複習一次 接著一定還是會有不熟悉的地方 自己在早時間翻書補強一下 再蓋起書本測試自己有沒有懂 所以不管筆記組還是默念組的 我個人比較喜歡複合式的方式 最重要的要相信自己的腦袋記憶是很脆弱的 想不到 想不通 不順暢 就要去翻書 這樣才能儲存在你的海馬迴裏 養成了習慣學習自然不會累
@AfraOntheway___
@AfraOntheway___ 2 жыл бұрын
之前讀書的時候其實很挫敗的一點就是:自己讀超慢.... 但雖然過程比起其他人來的慢,但通常在老師提問或是考試作答時都可以有不錯的回覆。現在回想,其實就是因為我的學習路徑非常仰賴“真的理解”自己獲得的新知識。 這樣的習慣已經潛移默化到工作技能上,很多同事只是照著做某些流程,但卻不懂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一旦有變化就會抱怨;我已經習慣去探究每件事背後的原因,來去調整自己做事情的方式,所以出現變化時,可以很快就判斷怎樣的做法是更好的。 覺得看完這支影片,對自己好驕傲喔~☺️
@jazzerzoe
@jazzerzoe 2 жыл бұрын
恭喜樓上的努力成果。我也是理解超慢速的人。不過,時常遇到 「理解的速度趕不上事情變化的速度」的困擾。這有解套方式嗎?😓
@Azure_Gust931
@Azure_Gust931 2 жыл бұрын
完全認同
@Azure_Gust931
@Azure_Gust931 2 жыл бұрын
@@jazzerzoe 只能先預判情況了
@yohanchen
@yohanchen 2 жыл бұрын
@@jazzerzoe 可以嘗試不用文字或語言的方式思考,也就是所謂的直覺思考
@Takeitasitcomes2
@Takeitasitcomes2 2 жыл бұрын
@@jazzerzoe 理解的速度趕不上事情變化的速度? 我說答案吧,你的理解程度只有20坪就這麼大,事情變化有50坪這麼大, 你覺得這句的核心是字面上意思的問題嗎? 在職場上我很明白告訴你職場有甲乙兩種人,工作上遇到模稜兩可的問題,甲會直接來問怎麼做,乙會"想太多"有的會逾越自作主張自己去解決問題。 甲特徵只是來工作什麼都"不想知道"也不會問,其他單位的工序流程也不會想去了解,僅限於做份內工作,遇到模稜兩可的問題不想動腦筋想太多,專業的問題他只會簡單的說明,要他一直聊工作的事,講幾句話就聊不下去,工作上有些老問題可能很久才會重複遇到,甲還真有辦法把老問題,還能重複來問你五六遍以上... 乙是自己會"想太多"。有些東西會自作主張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相對他在工作專業相關細節上,理解完整度極高,要他去別的單位學起來是很快上手。
@juson84092532
@juson84092532 2 жыл бұрын
關於考試是教練是學習的夥伴,不是想擊敗的魔王。 這句話太經典了,明天開始我會天天回想它。 文森好棒! 太喜歡你了。
@notorisss
@notorisss 2 жыл бұрын
只能說讀書這東西是因人而異 每個學霸都有自己的學習模式 千萬不要看到別人表面上的行為就以為學起來自己也能變得一樣強 厲害的多半不是那個方法 而是學習者的那顆腦袋
@user-cy2zm2fv3x
@user-cy2zm2fv3x 2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我就做筆記做的很勤。 之前我們上課要交筆記給老師複查,我的筆記量通常是班上平均的10倍,因為會查很多額外資訊。 但我通常都是考前2-3天才看筆記,平常回家都沒讀書,都在發展興趣,然後就拿高分。所以腦袋影響很大。
@user-ej1nf4rl5j
@user-ej1nf4rl5j Жыл бұрын
@@user-cy2zm2fv3x 可笑, 明明有讀書, 還裝沒讀書, 做比別人更多筆記量就代表有讀書,
@user-pq5qx4kz3s
@user-pq5qx4kz3s 2 жыл бұрын
简化到原始结构真的很重要,不光是自己学习,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也非常实用,在工作场合真的非常明显看得出这一点做得好跟做的不好的人差别很大。
@dickkcid374
@dickkcid374 2 жыл бұрын
聰明其實有兩種 1 博聞強記..學得快..背得快..很會考試 ( 笨老師出的死題目 )..成績優異, 2 擅長深度思考...組織+系統能力強...批判能力+創造力佳..成績未必很好, 企業界真正需要的是2,能開創新局新產品,人才1只適合 ordinary jobs
@user-pq5qx4kz3s
@user-pq5qx4kz3s 2 жыл бұрын
人才1其实也有可能是extraordinary的人才。学生时期的观察是,班上成绩顶尖好的是真的厉害的人(随便听听就懂了),比顶尖成绩稍微差一点点但是还是很好的人是靠努力得来的成果,不一定真的很厉害。成绩不好的人就各有千秋了。。。我觉得很多时候成绩好还是能代表这个人是在一定水准之上(不管是聪明还是努力),但成绩不好不代表这个人一定不好。
@Dora-ky6id
@Dora-ky6id 2 жыл бұрын
我遇過的台灣老闆或同事,喜歡2的不多。
@Dora-ky6id
@Dora-ky6id 2 жыл бұрын
@@user-pq5qx4kz3s 認同你說的 幾年前曾對某人聊天室說的一些話,僅是台灣經驗,不代表適用所有華語使用地區。畢竟台灣有其自己的文化歷史與地域性特質。
@gavin_1121
@gavin_1121 2 жыл бұрын
@@Dora-ky6id 因為喜歡2的通常都是對老闆的政策有一堆建議的,如果老闆本身沒有什麼遠見的話,就只會想把那種人開除。如果把唐太宗換成是朱元璋,歷史上就不可能有魏徵了
@jimmyhong5981
@jimmyhong5981 2 жыл бұрын
企業界也有分創意製造和一般複製型工作,像台灣近年進駐外國企業就真的是求才若渴,那些真的堪稱夢幻待遇。
@nanakulmala6533
@nanakulmala6533 2 жыл бұрын
預習很重要,先看過一遍,老師上課說的都是第二次看到聽到。補充說明,我沒有過人的智商,是讀完心理學後,尤其是認知、知覺、生理心理學,知道大腦處理訊息的方式,和人體的限制,才找出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例如生手下棋和老手下棋的策略就不同。希望有機會可以聽到更多認知/知覺/生理心理學的說書。謝謝!
@saradu8910
@saradu8910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很喜歡心理學!
@saradu8910
@saradu8910 2 жыл бұрын
支持出這類的書
@kaze953
@kaze953 Жыл бұрын
之前曾遇過一位學姊就是會預習,與一般學生跟著老師的進度學習不同,她有自己的學習步調。所以別人考前一週閉關讀書,她還是跟平常一樣用自己的步調學習,看在別人眼裡就會以為她是學霸所以不用刻意用功讀書
@emma-oe3eg
@emma-oe3eg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很喜歡事前預習,先把課程順過一遍,單字記好,上課更能進入狀況,老師在講解時,我就能把單字和句型背好,回家就是在複習,最後就能學起來
@user-uj5ec5qu6q
@user-uj5ec5qu6q 2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重點不是做不做筆記,而是在做完筆記後的複習方式 也因此學校會不斷的發考卷給我們寫,目的就是去練習「檢索」的動作 但還是想說大部分的學霸是會做筆記的(我在明星高中的朋友們都是這樣..
@user-zq9ri7hi1s
@user-zq9ri7hi1s 2 жыл бұрын
目前讀成功 但我真的很少會去做筆記 因為我會被自己的字跡醜到讀不下去XDD
@user-uj5ec5qu6q
@user-uj5ec5qu6q 2 жыл бұрын
@@user-zq9ri7hi1s 我因為真的很好奇還去問了北一的同學,她說她們班大部分人上課都會做筆記,而且她是讀數資班的,所以做不做筆記感覺比較像是因人而異-.-
@user-ej1nf4rl5j
@user-ej1nf4rl5j Жыл бұрын
@@user-uj5ec5qu6q 多數會讀書還是花很多時間讀做筆記, 只是有找到適合自己讀書方式, 所以讀書效果比一般人好,
@user-mz8cy4uv7j
@user-mz8cy4uv7j 2 жыл бұрын
我有其他看法,有些人畫/寫重點不是為了背下來或重複看哦~其實是為了讓自己有:「我在做這件事」的自覺,比較能專心,而且會因此有成就感覺得:「哇!原來我已經讀這麼多了」的感受,有時候畫完重點,記完筆記後,其實反而不會再回去看,所以我個人不覺得能以此來分類
@samgorpoon6966
@samgorpoon6966 2 жыл бұрын
對, 是聯想資料的方式不一樣
@Elinxia0103
@Elinxia0103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其實也是偏向這樣🤣
@pepper1992tw
@pepper1992tw 2 жыл бұрын
認同,我也是偏向習慣畫重點幫助專心跟吸收
@user-mz8cy4uv7j
@user-mz8cy4uv7j 2 жыл бұрын
對啊!!相信每個人的讀書方法不同!!影片作者的影片是沒問題的,因為他是在解說「為何有些人不做筆記也能當學霸」,但留言區的有些人卻將此二分類成: 不做筆記的=學霸(思考) 做筆記的=死背硬記 我個人覺得這有些不妥,不是所有東西都是雙向的二分類法,我們透過這個影片要學會的不是不做筆記,而是縱使不做筆記該如何思考才對~~
@user-mz8cy4uv7j
@user-mz8cy4uv7j 2 жыл бұрын
甚至還有學霸的定義就只是成績好的人嗎??成績好能有很多方式,有些人的記憶力就是很好,背的起來就會作答,但有些人卻是靠邏輯思考,成績不一定理想. 卻有好多人認為學霸=成績好,但又不是死記的?!那這樣背出來的成績好就不是學霸嘛??邏輯思考但成績不算理想的也不能稱為學霸嘛??我覺得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
@wewewewe8512
@wewewewe8512 2 жыл бұрын
默念會更花時間.......只能說有些努力是看不到的 甚麼方式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花不花這個時間努力 知道與做到天差地遠
@rf9086
@rf9086 2 жыл бұрын
不是不画重点,应该是读懂后再归纳重点。就像视频里提到睡觉前写下的那几条就是重点。上课的时候偶尔也可以记一些,但是上课主要还是听懂不是去记笔记的!不要本末倒置!
@fineokay2986
@fineokay2986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們的歷史老師會在上課發講義 你要邊上課邊寫填空題 我那一段時間 歷史根本爛爆 聽都沒聽懂 上課都在寫筆記 最後變成 你只能回家自己讀
@joni0330
@joni0330 2 жыл бұрын
同樣,我見過的天才全部都會做筆記!
@3P141592651
@3P141592651 2 жыл бұрын
"懂" 這個字的認知,不同人差別很大。 懂不只是成績好了,而是能做到知識內容的自洽。
@flyisdancing
@flyisdancing 2 жыл бұрын
@@fineokay2986 回家後自己讀是對的啊... 就算上課就聽懂了,回家還是要複習不是嗎...
@flyisdancing
@flyisdancing 2 жыл бұрын
@@joni0330 沒錯,其實應該要自己做筆記才是對的... 書寫的過程就是在訓練記憶(肌肉記憶跟視覺記憶、聽覺記憶),不是抄書,而是有意識的抄書... 覺得不是很認同這部影片裡面的觀點... 在學生千萬不要學影片裡的說法...
@user-tw5gv7ls4l
@user-tw5gv7ls4l 2 жыл бұрын
講的很好,但唯獨忘了一個東西,時間,更準確來說是效率,以自身經歷來舉例, 高中前我的學習方式確實如同影片中所說的,先預習上課仔細聽老師講解,不太做筆記,成績還不錯, 但是到了高中,要學的東西是以前的好幾倍,同樣的方法反而不管用了,當我還在理解第一題時老師已經講到了第三題, 根本就跟不上,只好趕快先把筆記抄起來,不然會被老師擦掉,放學回家後再看筆記努力的理解,就這樣惡性循環,成績普普通通, 高中是個分水嶺,天才與凡人的分水嶺,每個人的理解速度不同,要學的東西多且雜,但學習時間相同, 頭腦好的使用影片中的方法是OK的,如同我這樣頭腦普通的人, 還是只能回到抄筆記回家多讀多理解的方式,因為這是現階段我們能夠做到效率最高的模式, 但是到了大學,影片中的學習方式反而是最適合的,因為大學學的是深跟精而不是廣。 間單來說影片中的方法比較適合頭腦好或是時間多的人。
@ideastshoa6383
@ideastshoa6383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讀書不只畫重點,還常常在書頁邊批註我的觀點和感想。我個人的經驗是:這樣讀下來,收穫很大。 不敢說我是學霸。但是當年考進台大電機並不覺得辛苦。
@albertytr.2867
@albertytr.2867 2 жыл бұрын
你有洞察與反思能力 已經不是那種盲目啃書的人了
@bbbb87
@bbbb87 2 жыл бұрын
台大電機不辛苦好羞辱人
@albertytr.2867
@albertytr.2867 2 жыл бұрын
@@bbbb87 他就天賦好 這才是真學霸
@ideastshoa6383
@ideastshoa6383 2 жыл бұрын
@@bbbb87 不好意思。我只是想說: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比較重要,而不是畫不畫重點。
@balenokaren
@balenokaren 2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讀國外第一流大學應該很容易吧
@leavingzenfone4564
@leavingzenfone4564 2 жыл бұрын
不大費周章寫筆記,投資在自我思考上,讓大腦省去重複執行書寫的方法,更能提高腦袋學習效率,因為我也是這樣學習的啦,但前提是需要專注於課堂~
@user-ee6rf3by3b
@user-ee6rf3by3b 2 жыл бұрын
通常會去做筆記然後把筆記全部默寫ㄌ,我是這樣記的
@gordonlee6367
@gordonlee6367 2 жыл бұрын
對啊 最重要是思考,而不是搬字過紙。
@gordonlee6367
@gordonlee6367 2 жыл бұрын
@@user-ee6rf3by3b 那是因為語言組織能力不高,主要是特定詞彙記不住,這類似學外語記不住冗長的單詞。試下把概念結合,用解釋性詞語闡述。
@user-ee6rf3by3b
@user-ee6rf3by3b 2 жыл бұрын
@@gordonlee6367 感謝你的建議
@clifftang1235
@clifftang1235 2 жыл бұрын
+1,只要理解了想教/學的核心思想,並明白其中原理就很簡單了
@user-sr1sj8hk3m
@user-sr1sj8hk3m 2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耶,我筆記抄完就忘,一直都這樣。直到我在大學上過一位ENS畢業的老師的抽象代數課,那位老師第一堂課說:請各位同學上課不要埋頭抄筆記也不要滑手機,我在國外讀碩博的時候也是被老師這樣要求,專心聽、專心思考、多問我問題,真的不放心的話,這堂課已經有祖傳十幾年的筆記放在課程網頁上給你們參考,一定比你們一邊聽一邊瞎抄的筆記有參考價值。
@xin-kuandawuyoulv
@xin-kuandawuyoulv Жыл бұрын
不就只是常说的多听多讲就会吗
@sh0utAmazingDuck
@sh0utAmazingDuck Жыл бұрын
@@xin-kuandawuyoulv 哈哈你知道什麼是抽象代數嗎
@RD-fp3cy
@RD-fp3cy Жыл бұрын
笔记通常有几种写法: 1. 对于蠢人, 看不懂课,通过笔记上写重点,反复理解,可以让自己从不会到会 2. 对于聪明人,能看懂,轻松能听懂, 然后写笔记整理思路,加深记忆,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 3. 对于超级聪明人, 太简单了,记录个屁, 直接脑子里形成思维方式,甚至是创造新方式 但是随着问题越来越难, 最终也会出现超级聪明人成为聪明人和蠢人的时候。 所以还是写笔记比较好。 人家达芬奇还有手稿呢。
@Rookie.80
@Rookie.80 2 жыл бұрын
聪明的老师在课堂上都是引导你主动思考而并非划重点记笔记
@jasminekim5248
@jasminekim5248 2 жыл бұрын
這讓我想到每次大小考試時 沒有考試時...平常身邊的同學朋友都在吃喝玩樂 我除了會聽老師說的邊寫下老師說的話裡面 我覺得是重點的地方 然後回去晚上飯後自己重新整理並回想老師說的話 當考試前大家都拼命讀書時 只有我一個人在吃零食看漫畫 但是考完後.......我成了成績最高的 並不是我都不念書... 而是平時我已經都在準備並且思考與回想 課程裡重點是什麼..一直都在回想和思考 然後整理重點時又不停的刪改... 有的人總以為成績好的人沒看到他們在看書 可是考試成績卻很好 以為他們不用看書就記得和知道 但是卻不知道當大家在吃喝玩樂時 成績好的人其實靠自己的方式在念書 我曾被人這樣問為什麼沒看到你在用功看書 考試成績卻可以考得不錯? 我直接說: 當你們在吃喝玩樂時 我其實在努力念書整理重點 當你們在著急著念書時 我已經準備好了....就是這樣 在考試前臨時急著看書找重點做筆記 雖然可以記得內容 但是考完就已經忘記了 就是因為臨時逼自己去看書記內容 所以記憶有限....考完試後人就放鬆忘記了
@user-ej1nf4rl5j
@user-ej1nf4rl5j Жыл бұрын
認同, 一堆白痴, 還以為會讀書的人都沒讀, 人家平常就開始讀書了, 準備好了還可以去玩,
@Lovefufuland
@Lovefufuland Жыл бұрын
所以講完就係天資唔同冇得比~ 大多係家庭由細不停有野刺激個小朋友去學習,所以個腦早些開發。
@CrystalHYTang
@CrystalHYTang 2 жыл бұрын
有預習並大量閱讀的話上課聽不聽老師講話記不記筆記都一樣的,而且老師有時候會說錯,學會抓緊中段休息或下課時間 challenge老師和have consultation一起討論readings才是高分的技巧,因為你會在想反駁點的時候把正負雙方的觀點記住(內化)。
@lcuy777
@lcuy777 2 жыл бұрын
學霸,贏在的是專注力。以前有醫學系的學伴,我發覺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或是參加社團,當下投下的專注力,下的是快狠準,能當下吸收就吸收,不太喜歡浪費時間 !! "投入"的數度很快,不太會被外界干擾...........
@ksksw541
@ksksw541 2 жыл бұрын
天分高而已,我也是专注力强还不是一样差。
@ksksw541
@ksksw541 2 жыл бұрын
他们就是运气比人好,脑袋聪明,不然什么也不是
@user-um8yi5pt6m
@user-um8yi5pt6m Жыл бұрын
這讓我想到有人跟我聊過說:當上課時,他們已經開始在唸書,抓重點邏輯脈絡了
@eda5507
@eda5507 Жыл бұрын
@@ksksw541 怎麼會什麼也不是?!學霸,本來就運氣好腦袋聰明。然後用聰明的腦袋讀出個學霸。 那不然,你覺得學霸該是什麼?
@aaa197862002
@aaa197862002 2 жыл бұрын
這影片簡而言之就是在學習時運用獨立思考跟跳脫舒適圈這兩樣 也就是我們以前常聽到的:大腦是越用越聰明 不過...不做筆記的前提下是這個人要很專心吧 假如注意力不集中四處神遊那也是沒用的 但其實沒有一種方式是所有人都適合的 重點是訓練自己的專注力 至於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就要下功夫去找尋適合自己的方式了
@seonsenpai
@seonsenpai 2 жыл бұрын
讲师在解释时我会以自己的节奏去读笔记。因为在心里默念会比讲师讲解快许多,所以读完后讲师通常也只解说到笔记一半。接下来我已经对这堂课有自己的理解,然后就是在听另一个版本的解说。笔记是越干净越好, 听着乱画一些重点反而会影响注意力。
@user-ee3gv7wz1i
@user-ee3gv7wz1i 2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文森 上課時我也是很瘋狂的做筆記 各種顏色寫得整個筆記本都是 但是上完課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會用到那個筆記 因為自己看不懂 也回想不起來 之後開始造自己方式做筆記 反而比老師教的制式板書還要來的容易懂 用默想方式刺激大腦真的是很好的方法 在腦裡用裡回想時就好像是在探索腦裡的一本課本 一篇一篇翻 就會發現答案就在那邊
@hsteven922
@hsteven922 2 жыл бұрын
我一直認為上課時寫筆記很干擾我去理解老師正在說什麼, 所以從來不記筆記, 也總被同學戲稱課本新到都可以送學弟妹。 但也因為如此,從國中到高中每次都是考第一。
@nsccc_
@nsccc_ 2 жыл бұрын
大學還是卷哥嗎
@beagle0321
@beagle0321 2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都覺得老師上課都很干擾我,所以從不做筆記,課本也總是新到可以賣學弟妹 但也因如此,我的成績從國中到大學都是吊車尾😎
@Mercury0910
@Mercury0910 2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是 但是有的老師很北爛 很喜歡用筆記打分數 我覺得有夠沒意義的
@user-dp4zz6xp3p
@user-dp4zz6xp3p 2 жыл бұрын
倒數第一嗎🤣寫筆記是很重要,但要寫得自己能理解,而且簡潔,特別是老師在課堂講解課本沒有的,因為你根本不會記得這麼多,寫下來才幫助記憶
@yuaaca6762
@yuaaca6762 2 жыл бұрын
@@nsccc_ 什麼梗
@user-um4tg6sw9t
@user-um4tg6sw9t 2 жыл бұрын
從這學期開始改用默念的方式,自己把知識轉成自己的話,然後把它寫出來,寫成一段通順的文字,感覺好了很多,覺得學習到的知識沒有那麼虛了。
@linchris3533
@linchris3533 2 жыл бұрын
文森的影片讓人對世界有很光明的感受 : D
@bubblegum0321
@bubblegum0321 2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我們自己都知道應該這樣做,但據我的發現,很多人懶得思考,因此選擇用重複閱讀當作複習,我以前國小的時候是這樣,但後來當我越來越常思考,然後越來越喜歡回想事情,也對自己學的東西開始出現興趣的時候,自然就開始習慣用回想的方式記憶,但有時候會記錯,所以我通常會想一想然後翻開書確認並且把重要的或是不熟的畫重點。而且有一個我想反駁的,就是寫筆記,其實經常去思考並回憶和寫不寫筆記沒有關係,因為有時候老師講的補充當下一不小心沒記住是很危的。我通常會視情況而把某些科目寫成統整,然後加入老師補充的筆記,而回憶是根本不會被它影響,依然可以回憶,甚至背好筆記 我也不是憑空亂講,我是真的這麼做的人,成績偏中上,班排四(非炫耀,是在證明效果 9:37 我們可以做的是:在平常就去在意邏輯,並且用第二人稱解釋給自己聽
@VionaShu
@VionaShu 2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文森,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素材^^
@user-ly8qy2yn3m
@user-ly8qy2yn3m 2 жыл бұрын
真正的理解可以記一輩子,臨時的記憶過了一天晚上之後就會忘記
@alexho3445
@alexho3445 2 жыл бұрын
感谢分享,学习不是为了第一名,而且变成真正拥有知识的人。
@zzzzffeee9595
@zzzzffeee9595 Жыл бұрын
能夠以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長大謀生的只適合極少數人。對大部份人來說學校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不讓學生學到任何有用的知識,利用拖延戰術浪費消耗掉一個人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ryanchen2501
@ryanchen2501 2 жыл бұрын
以前都會在段考前一週重複閱讀,現在已經想不起當時閱讀的任何東西了。後來去日本學習時我很少做這種事,成績也不算太好,但我現在仍能娓娓道來在日本時所學的一切。
@user-yz9ih7td5l
@user-yz9ih7td5l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文森這一集的影片 「學習如何學習」真的讓我受益良多❤❤❤
@user-gs5dv4iv4t
@user-gs5dv4iv4t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個人發現「檢索」最好用的方式在「情緒」。 大家有沒有事情想不起來,情緒感受卻還是很深刻地狀況呢?我發現有了滿足自行求知的慾望而興奮、被差不多等級的人嘲笑的屈辱感、或答不出被打的痛苦、發現能活用在生活中的自豪感、被笑後自行利用知識製作燃燒瓶想報仇的憎恨感,又或是作弊怕被發現的緊張感;這些都能有效的用情緒當標籤。 下次回想到情緒時,就更容易也更快,「檢索」到自己要的資訊。
@karry2695
@karry2695 2 жыл бұрын
分享的好清晰!學到了!
@linsteven309
@linsteven309 2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這些研究是建立在資質智商差不多的人上。我大學認識一個智商超過200的女生,她有照相式記憶,什麼東西看過一次就在腦中是圖像儲存;而且她的腦轉動超級快速;她讀書真的不用很認真⋯
@Dora-ky6id
@Dora-ky6id 2 жыл бұрын
是啊,這種智商畢竟是少數
@linsteven309
@linsteven309 2 жыл бұрын
@@Dora-ky6id 但這種才能叫「學霸」啊,不然就只是努力的普通人😂
@juuuunnnni
@juuuunnnni 2 жыл бұрын
這樣腦容量負荷不會太大嗎
@gavin_1121
@gavin_1121 2 жыл бұрын
@@linsteven309 好想認識這種人...🙏
@user-kf3mz9ls5d
@user-kf3mz9ls5d 2 жыл бұрын
可是她智商200不也跟你一樣上同一所大學
@user-kn2qx1oc6u
@user-kn2qx1oc6u 2 жыл бұрын
通常看不見學霸的課本上寫上重點是因為學霸會用另一本筆記簿作重點來寫上所有內容
@honghaohuang8766
@honghaohuang8766 2 жыл бұрын
我高中的时候试过这个方法,成绩很差。大学开始我就彻底不做笔记了,反正课件老师都会发到网上。然后成绩很好…. 我觉得这个学习方法肯定不适用于所有人hhhhh
@Ss_good
@Ss_good 2 жыл бұрын
正確
@G73388
@G73388 2 жыл бұрын
你肯定不是學霸
@Doralice
@Doralice 2 жыл бұрын
曾為大考年代的學霸表示, 根本不需要。寫一堆筆記根本浪費時間, 直接考題寫完針對不熟的少部分加強
@user-kn2qx1oc6u
@user-kn2qx1oc6u 2 жыл бұрын
@@Doralice 真正的學霸是用命搏去競爭 目標只有第一 第二名已經算係失敗 如果你認為寫筆記是浪費時間 那我只能說你對於成績的執着只有那種程度 那你們所謂學霸的標準 也不外如是罷了
@yueh-ning5309
@yueh-ning5309 2 жыл бұрын
這集內容就是扣著「訊息處理理論」啊!! 雖然影片核心理論是我本來就瞭解的,但配合許多效應讓這個主題更生活化~加上聽文森的聲音也覺得很放鬆ヽ(´~`;)
@ladyroulim
@ladyroulim 2 жыл бұрын
偶然间看到这个影片,谢谢Vincent分享!我也想把自己以下几点学习经验分享给有缘人。(我从小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由于好奇心很强烈,读书求甚解,考试成绩自然也不错。全额奖学金念完了亚洲第一大学,全级Top 5%毕业,目前已经进入职场第五年。) (1)大学时期,我一般在上课前先把讲义粗略看一遍,列出看一遍后不能理解的问题。 (2)上课的时间,专心听讲师讲课,中途休息的时候试图用讲师对讲义的补充,回答自己先前列出来的问题。 (3)剩余问题,自己再找点资料试图回答,不然就课后问讲师。 这三部让我培养出了精准抓到核心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我的检索能力(通过试图回答问题),这些能力在职场中也非常受用。与大家共勉之。
@eddyliao9105
@eddyliao9105 2 жыл бұрын
目前在轉職要學很多新東西 剛好在苦惱要怎麼有效率的學習 剛好就有這個影片了! 感謝Vincent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2 жыл бұрын
不客氣🤗
@user-zc4zg1rp6j
@user-zc4zg1rp6j 2 жыл бұрын
說明的非常好,也非常實用,可以練習這些技能增加自己的學習力
@user-ee4hr6jk7x
@user-ee4hr6jk7x 2 жыл бұрын
有學霸跟我說過他們在閱讀理解方面就是看過之後就能把內容簡化了,閱讀第二遍時眼睛會自己檢索關鍵字架構出邏輯跟簡化內容 反正就是省力又省時的意思
@liliannah6528
@liliannah6528 2 жыл бұрын
看到封面第一個想法,"唉,不是學霸也不會畫重點"XDDDDD 哈哈哈哈😂
@mrouchbgb
@mrouchbgb 2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文森, 這個完整了描述出來我的學習方法
@kellydreamy5036
@kellydreamy5036 2 жыл бұрын
感謝文森的視頻!!!愛了愛了
@ciopinky
@ciopinky 2 жыл бұрын
文森最後的一段,你朋友真的沒在呼嚨你🤣🤣🤣 我求學時期是吊車尾 但15出來工作之後,大量研讀很多書籍,並且設計出桌遊,都是使用你朋友的方法! 用專注聽課的概念,讓自己的眼睛跟耳朵打開,身體細胞去記憶,然後晚上復甦場景,想不通的就先註記寫下來,在上網查。 如果真的找不到答案,就是拼命的問相關領域的人提問,後續的記憶庫,幾乎完全不會忘記,甚至已經內化到實戰,直接臨場反應! 反而上課有做筆記,即便在專心聽,專注力也被分心了,畢竟眼睛耳朵的專注又要分到手,眼睛視角還分到兩個場景(一個看老師、一個看筆記本)反而這樣的記憶都沒有很深刻。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2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妳分享這樣的經歷,而且妳是實際應用過的,聽起來更加有說服力
@ciopinky
@ciopinky 2 жыл бұрын
分享給你🥰🥰
@ida8craft
@ida8craft 2 жыл бұрын
讓我想到麻省理工的公開課,溫斯頓教授講的 How to Speak,他提到上課前關掉手機,電腦筆記.因為人只有一項語言處理器,用這些容易分心,也會干擾他講課
@sashayang381
@sashayang381 2 жыл бұрын
沒錯,我也是這樣。我現在是老師,所以當有些同事要求學生邊上課邊記筆記(其實是抄黑板),而且還要當場寫完繳交。我就一直納悶這樣是要怎麼專心,所以我都是要求學生課後整理,把當節課的重點用自己的話寫出來,或是使用心智圖歸納重點。看了這次影片我終於更確定自己這樣做是真的能幫助到學生的。 像我自己是聽覺型的學習者,若我自己要專心聽講又要同時寫出工整有條理的筆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自己學生時期的上課筆記大多潦草,且只記錄補充內容,但是事後歸納整理就可以把內容變得完整有條理(不過如果是很無聊的課,我也可能把時間拿來做精美筆記打發時間XD)。
@user-ts2zw1wl7k
@user-ts2zw1wl7k 2 жыл бұрын
我連老師的名字過不到半年都能忘記
@user-xe9fk9nd7f
@user-xe9fk9nd7f 2 жыл бұрын
到我出社會前 身邊那些認真畫重點,老師邊講他邊抄重點的人 都沒辦法考很好 至少我遇到的是這樣 我只能說,身為一個老師 我自己讀書方法就跟影片講得一樣 你先聽懂再來寫自己的重點,這點很重要 因為出社會也會用到,你先聽懂主管要你幹嘛,你就不用記在紙上主管要什麼
@user-ui5tj6yi4p
@user-ui5tj6yi4p 2 жыл бұрын
上課專心最重要,專心聽講思考,根本沒時間做筆記,等有空時再次閱讀,才會有筆記產生
@user-pw8fk2mh4n
@user-pw8fk2mh4n 2 жыл бұрын
恭喜文森50萬訂閱👍
@cfFinance
@cfFinance 2 жыл бұрын
很棒的解說😀
@user-ni9tw5no8u
@user-ni9tw5no8u 2 жыл бұрын
重複閱讀跟熟記的區別真的很好區分,拿一個30歲的成年人舉例,這個30歲成年人有很高機率早就忘記他國中國文課上過什麼,但他也有很高機率不會忘記他父母的生日,這就是區別。 一段記憶跟情感的連結越深刻,這段記憶就越不會被忘記,無論是喜悅還是哀傷,是歡笑還是痛苦,這段記憶越是深刻就越難以被大腦處理掉,被霸凌的痛苦回憶跟被人接納的喜悅對大腦來說份量是一樣的,這也是為何一個人的童年往往會影響這個人的將來。
@user-fi9pn9yf5i
@user-fi9pn9yf5i 2 жыл бұрын
內容大部分都很認同,回家在白紙「回想」並統整寫下所想到的上課內容,是可以加深記憶的,但你沒想到的部分呢? 關於筆記的部分,有些東西還是需要上課當下立刻抄寫筆記的吧(?有些沒有使用課本的課,或是補充的內容也是會需要抄寫吧? 下課開始回想上課的內容,除非記憶力非常驚人,儘管回想了九成,剩下的那一成呢?有些想不到的東西要去哪裡再查閱尋找🤔 或許老師的課程有錄影或錄音,會比看筆記更有效率和效果?或是能去跟同學借筆記,但不可能常常都去借吧XD
@Avery-uj4kq
@Avery-uj4kq 2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做筆記是把老師教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思考邏輯,那麼,花這個時間是值得的. 它的效用就等同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在整理的過程中也釐清了一些似懂非懂的想法.
@evachen601
@evachen601 2 жыл бұрын
恭喜文森50W訂閱 !! 12:43 文森說呼嚨好有台味
@duting2847
@duting2847 2 жыл бұрын
默写: 1,默写回顾虽然无法即时给到好的感受,但是有助于长期记忆。比如在看完电影之后尽可能地写一点感受和理解,看完书的一章后概括书中内容。 2,交叉练习,尽量避免简单重复(或者避免循序渐进) 3,尝试讲出来,如果讲给12岁小孩能让他理解,自己对于这个知识一定有比较深的理解。 4,最后那个学霸说的好真实哈哈哈,下课了学渣一般就会抛开所有课上东西,那时候遗忘的最快
@user-xt9ic4zg1n
@user-xt9ic4zg1n Жыл бұрын
在我不曉得怎麼學習的時候,我很高興看到這篇影片,謝謝文森說書。
@Covic820203
@Covic820203 2 жыл бұрын
跟簡體書《認知天性》講的一模一樣,這是我看過所有有關學習方法的書中最值得推薦的。 以前我常常覺得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話語,是件不太OK的方法,因為就有一種「萬一這樣使用就錯了」的心態,長大後才發現這種方法多好用。
@ptgirls5751
@ptgirls5751 2 жыл бұрын
這是同一本書
@sherry820629
@sherry820629 2 жыл бұрын
「熟悉的錯覺」這個超有感的
@Jaffeelie
@Jaffeelie Жыл бұрын
說真的,學習系統不是用教授的方法可以獲得,而是要自己開發,當你能有自己的系統和邏輯的時侯,那才算是開始.
@Ann-xv5om
@Ann-xv5om Жыл бұрын
應該說。。。先預習,知道哪裡不理解,先有概念,等上課時已經是第二次讀了,老師教學時,更有共鳴。。。回家就開始回想學到了什麼,自己想一遍
@user-ho7uo6fq1l
@user-ho7uo6fq1l 2 жыл бұрын
我發現這個影片講到的東西有很多都跟我的學習策略相像 例如說我就是個很討厭記筆記的人,我覺得與其有心力邊聽邊寫,不如專心在聆聽並思考搞懂老師在說的東西。 還有我國中時懶得要命,在小考前幾乎不會讀書,那我都何時讀書? 答案是考試時,假設一個主題有 AB 兩個觀念,考試可能會給你 A 問你 B 或者給你 B 問你 A,當這兩種題目同時出現在考卷上,那就可以拼湊出 A 和 B 的概念,如果沒有這種情況或科目不適用,那我就是像影片裡講的,用力回想,想老師上課時到底說什麼,想不起來也沒關係,考完試看到答案後,這概念在腦中就會比較深刻,所以我小考不一定都考得非常好,但大考幾乎都考得不錯。 說個題外話,我非常討厭補習班,在這個國小到高中幾乎人人上補習班的情況下,我都是只靠自己,因為我相信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我不想讓補習班教我怎麼讀書,地圖砲一點的說,我覺得有些人就是懶得自己探索學習方法,只想著讓補習班餵給自己(好啦我知道很多人都是被逼著去的),也或許就是我讓自己去探索學習方法而不是交給別人,現在我的學習才如此快樂輕鬆且得心應手。
@user-qs6sh4gd6q
@user-qs6sh4gd6q 2 жыл бұрын
我都是邊快速寫筆記(字醜)然後邊記憶邊理解 理解時要迅速動腦去聯想過往的經驗以及思考其中的邏輯 這時記憶就形成了30% 然後有時會試著迅速自學超越老師進度 這時就可以形成70% 回家複習時 把不熟的以及仔細要注意的大概看看以及寫習題 就能有90% 啊不過我還很看老師屬性就是 若是講話不太清晰的 聽力記憶就會難以用上 這招很吃聽力 手速 跟平時閱讀量 可以的話也可以先預習
@user-ii4fg4cd4b
@user-ii4fg4cd4b 11 ай бұрын
謝謝! 感覺因為面臨不確定性高,所以練習上就會有更靈活的方式, 記憶和能力也會相對的提升, 很棒的影片謝謝。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11 ай бұрын
謝謝你的肯定,希望對你有些許幫助~同時也很謝謝你的支持
@dreamerland607
@dreamerland607 2 жыл бұрын
很喜歡文森的動畫!
@HenOOXX
@HenOOXX 2 жыл бұрын
真的,上課要專心聽老師講,哪有時間做筆記
@vivimosqi2
@vivimosqi2 2 жыл бұрын
國一兒子唸資優班,真的不抄筆記,不愛反覆練習,似乎課本翻一翻,就可以記得大部分……當然要考得很好,還是需要花時間背誦,但非常快速就背起來,例如考試前十分鐘趕緊背課文,就可以默寫全對。而數學在資優班是沒有作業的,班上的功課也不用寫,所以因熟練度不夠,小考時還是會有寫不完的時候……總之,擁有天賦仍需靠努力,有很多學霸都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user-dg4wp6kk7j
@user-dg4wp6kk7j 2 жыл бұрын
我學習的方式:上課專注上完,下課寫作業,放學玩遊戲。剩下的交給考試作決斷,透過解析和檢討來看自己哪邊記錯。重點?沒在看的。我的學習不是死背而是了解背後的過程或原理,否則知識不是真的懂
@user-td9jp4hq5f
@user-td9jp4hq5f 2 жыл бұрын
頗有所感,給你個讚。但是學霸畢竟是少數,誰能過目不忘、誰能舉一反三,並非大多數人,還需加上日復一日的複習,此中關鍵在於恆心毅力。
@user-np1df4ch6m
@user-np1df4ch6m 2 жыл бұрын
學習如何學習,嗯,精準學習寫得很棒,希望能看文森說這本書。
@Swizzle0106
@Swizzle0106 2 жыл бұрын
先寫在前面 "做筆記不代表不好 只是如果它影響到你吸收課堂內容的話 就需要再考慮一下這方法適不適合你" 強者如我高中同學 第一第二名畢業的兩個同學剛好就是兩個極端的例子 第一名的同學認真做筆記 上課認真聽講 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課本講義劃得滿滿滿 第二名的同學則剛好相反 不做預習也不常複習 但成績就是那麼前面 這個例子想表達的其實是每個人習慣跟適合的方法其實都不太一樣 不太能一概而論 找到自己適合的方法最重要 P.S. 第一名那位同學 高中拿到國際生奧金牌 三年六學期每個學期都是全校第一名 後來台大醫還是穩定卷哥 第二名那位同學 高中拿到國際物奧金牌 後來出國去UT Austin念書
@user-ll2pq3zi9m
@user-ll2pq3zi9m 2 жыл бұрын
費曼學習法相當重要~~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超級喜歡費曼這個方法,只可惜相見有點恨晚🥺
@user-uq4vc2ow1y
@user-uq4vc2ow1y 9 ай бұрын
我來試試,覺得很實用!感恩用心的影片
@shirleytang3880
@shirleytang3880 2 жыл бұрын
分享一些经验,我不算是学霸,但在班上成绩还是挺好的。平常上课的时候,会把老师讲的重点先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课余时间或者在家里再复习一遍(这里的复习不止是复习老师在课堂讲的或者书上写的,而是从各种资料真正地去理解去学习相应的课题)。然后归纳重点,做笔记。所以我了解我在笔记本上写的每一行字,而不是盲目地抄写。 这个方法就会让你 “不得不“ 温习,毕竟为了应付考试,笔记还是要做的。所以为了做笔记,就必须得学习,把老师讲过的在脑子里过一遍,觉得课本里资讯不够的就能马上上网查。要是你在教室里就把笔记记好了,那你在课余时间或者家的时候大概率就不会温习了,而且你还不一定真正了解你做的笔记,可能只是盲目抄写罢了。 这个方法我用了好几年了,真的非常有效!想提高成绩的可以试试!
@jintiaoge
@jintiaoge 2 жыл бұрын
受益良多 感謝🙏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2 жыл бұрын
不客氣😊
@hweexinkhoo633
@hweexinkhoo633 2 жыл бұрын
真懂就是知道哪里不懂,并努力提升🤔其实这个方法真的很管用!
@user-of5mp6sn3u
@user-of5mp6sn3u 2 жыл бұрын
謝謝你的分享真的有所收穫
@BTSun
@BTSun 2 жыл бұрын
學霸就是IQ聰明, 過目不忘, 邏輯計算特別快, 根本不需要什麼學習方法
@ChinWeeYoon
@ChinWeeYoon 2 жыл бұрын
學霸很快就意識到重點太多,還不如不重要的才畫,同時可以誤導平時不聽課臨考前借筆記的人。
@Fish_and_Bear
@Fish_and_Bear 2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就是讓你以實戰情境來學習,這對充滿變化的挑戰來說是很有效的;但是卻也缺少了熟練度,「不怕千招會,只怕一招精」,如果你什麼器械套路都練、都學,那你的實戰能力恐怕不如每天老老實實打沙包的選手。
@freespacefrank
@freespacefrank Жыл бұрын
絕對不是糊弄,是真的,認真聽,之後回想,想不通再去找答案,很快的能將知識理解並記憶,謝謝你的分享
@user-jk4mb1fg9s
@user-jk4mb1fg9s Жыл бұрын
從來不是天賦根方法,而是注意力…當你真的想讀好一門科目,你會靜下來,從讀得懂的地方循序漸進,理清邏輯跟脈絡,之後就是累積背景知識,進入更高階而已 前提是:專注力,你的心要在那! 有時候是環境荷爾蒙、物質的因素嚷注意力下降,有得是因為天生敏感、腦內情緒相關物質分泌失衡、情緒化,導致無法專心 但大部分的人卻是被各種誘惑分心 情感的誘惑、物質的誘惑…
@user-ib1wz3jx9x
@user-ib1wz3jx9x 2 жыл бұрын
我以前在護專念書就很少“劃重點“,往往每年的課本,學期末念完後跟開學時發的時候幾乎一樣新,沒有任何的劃底線,還是螢光筆的“重點”。 因為我都是利用自己的“身體”在進行記憶的,比如學到解剖學,心臟血管系統,那個立體解剖圖上標註的構造與名稱,我就在自己的身上比比劃劃,好像在試穿衣服一樣的把課本的知識在身上套用一番來進行學習及記憶,往往印象深刻的一下就記住了。 以後,再學其他的衍伸知識,比如病理學,還是內外科護理學時,都會從基礎的知識講起再來建構衍伸出的各種病理及臨床癥狀,然後我就在學習時快速邏輯組合上掃過一遍基礎的知識,結果就是只要能夠融匯貫通後,就不容易被情境題或套組題目給誤導,但我的很多其他同學,往往單科成績還可以的,到了題組的時候就錯整片的,完全無法應對陷阱題。
@Cindy1023
@Cindy1023 2 жыл бұрын
透過學術的實驗 可以有邏輯和效率的學習 這樣的學習的確很可以
@vincent_reading
@vincent_reading 2 жыл бұрын
我也覺得很可以哈哈哈 看見三位作者拼命提出例證,來告訴讀者何種的學習方式才是大腦最容易吸收的,真的會反思自己的讀書習慣
@user-qj2nl4un9l
@user-qj2nl4un9l 2 жыл бұрын
我的地理老師是重新印刷一份學習資料給我們,以前上面會有非常多填空題,我們必須在課堂上不停把答案抄下來,大部分時間完了課堂後我都不懂他說了什麼。後來他發現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不僅課程進度緩慢,我們的學習情況大多也偏差,他就把有答案的資料直接給我們,在堂上剩餘的時間讓我們立刻做題目,下課收,雖然在課上做題時真的超級崩潰,但無可否認我的確把知識聽進去了
@user-xt3xe6fk9l
@user-xt3xe6fk9l 2 жыл бұрын
我花了兩年摸索的學習心得,還不如你這一說,真的說的太好了
高材生是怎麼唸書的?|《考試腦科學》|文森說書
16:31
1 класс vs 11 класс  (игрушка)
00:30
БЕРТ
Рет қаралды 2,9 МЛН
🍕Пиццерия FNAF в реальной жизни #shorts
00:41
Её Старший Брат Настоящий Джентельмен ❤️
00:18
Глеб Рандалайнен
Рет қаралды 7 МЛН
4個學習原則,能夠讓你快速學習任何技能
18:31
思維咖啡
Рет қаралды 580 М.
【高手不說的秘密】 如何超速學會任何事情!
15:31
維思維WeisWay
Рет қаралды 482 М.
1 класс vs 11 класс  (игрушка)
00:30
БЕРТ
Рет қаралды 2,9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