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读过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对于我这样一个八十年代在沿海出生,家庭条件还可以的人来说,余华的作品让我很震撼,区别于一切学校教科书,有别于生活中的一切。虽然那是文学作品,依然是历史和现实的反映。我读完之后心疼,最困惑的疑问是”何以至此“。我爷爷民国初出生,喜欢讲从前的事,他说一定要说给下一代听,他讲了很多很多。我相信这些比教科书上真实。爷爷曾反问我:你觉得思想能统一吗?当然不能。为什么还要喊统一思想。来了英国学的Arts and Humanities,我最难过的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同样用evidence来论证和研究历史,即使那个历史ugly. 而我没有能力像爷爷那样讲那段历史给我的孩子听,因为我没有经历,也没有考证,讲不好的。所以,余华这样的作家,这样的作品多一些,至少让更年轻的人有机会读一下,在尘埃中捕捉一点点的真实。 希望有一天学术能够独立于政治,史学家不是御用,虽然中国自古编史的都是当政者,那时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去大学研究历史文化,在史料中挖掘过去,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