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奧賽金牌?《資優之憂-金牌去哪了》全集 電神上台大成績為何掉尖? 拔尖培訓選出奧賽強者之後⋯缺經費培養?搶救半導體人才斷層危機|鏡新聞調查報告

  Рет қаралды 41,538

鏡新聞

鏡新聞

Күн бұрын

Пікірлер: 160
@josephwang8857
@josephwang8857 9 ай бұрын
1.打奧賽和科學研究,本來就是兩件事。對於競賽解題有高度的興趣與熱忱,未必喜歡研究,未必是好的研究人才。對於在國際賽事得到獎牌的國手,他的人生由他自己決定。17、18歲奪牌就被期待甚至侷限在「這一輩子必須拿博士走學術研究路線拿諾貝爾獎」這樣的人生,否則就是哪裡有問題了?這樣的想法實在太狹隘了! 2.奧賽獎牌得主到大學高年級拿書卷獎的比例降低,就代表大學「銜接」有問題?這也很荒謬。首先,在台大,非奧賽出身的學生,也不是吃素的,都很優秀,只是高中時對於奧賽沒興趣而已。再來,想拿書卷獎,可能每科都要拿A+,然而,奧賽選手有不少是偏才,要他們在國文英文通識都要拿A+,本來就比登天還難。重要的是,大學開的課那麼多,也有免修制度,如果想直接修習深度的專業課程,應該都不是問題,實在很難想像這些競賽獎牌得主還需要大學端幫他們「銜接」甚麼? 3.不要再說他們是「填鴨」了!在台灣,奧賽這條路,除了聰穎以之外,需要有絕對的興趣與熱忱,是填鴨不來的,也不是家長可以逼出來的。相反的,不少家長並不支持小孩子花那麼多時間精力打競賽,反而希望和一般學生一樣好好準備學測就好。
@專門定的
@專門定的 9 ай бұрын
確實 填鴨真的怪怪的
@運兒
@運兒 9 ай бұрын
報導提供一個“從奧生再繼續培訓,引導但不強迫,適性走向研發的觀點,這跟狹不狹隘完全無關。 報導裡面提議,要有雙導師制,也對奧匹學生生涯做適性鑑定....。能比賽跟能做研究,的確是兩回事,但如果身邊有競賽生,為何不鼓勵他試試。問問台大電資學院的師生就知道,每一屆進來有幾個競賽生,老師心中都清楚只是會不會說出口;如果學校要培養研發人才,從奧生去觀察,也合情合理,他們底子好,抗壓性強,絕對有潛力,但學生願意接受引導走向研究之路,都看個人。
@尤柏崴-f7t
@尤柏崴-f7t 9 ай бұрын
對我來說,競賽是我的青春,沒想過一定要在將來用上什麼的,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好玩,我喜歡寫題目與答題的感覺,回憶起與同學討論難題時的情景,我會覺得這是快樂的,這樣足以。不太認同競賽一定要拿來做什麼,這樣實在是太目的性了。
@MrJuniormark
@MrJuniormark 9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啦,奧賽只是這些學生學習的一個過程,整體而言,他們以後在各行各業(多數都是學術或是醫工理資)都是能夠領導或是貢獻的人,我覺得這樣的過程或成就就非常棒了
@cidc1491
@cidc1491 9 ай бұрын
得牌的學生要保持熱情的話,到一般的國立大學一定被熄滅的機率比較大,畢竟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是奧賽參與人員,而大部分的課外活動看似更能豐富大學生活。這群強者本身境界不同,就只能往更菁英的領域前進,畢竟那些教授跟學生所花的精力真的非常偉大,創造屬於天才的場所,這個場所融合了全世界的菁英,人不用多,但一定要是菁英,國家不能夠為他們量身訂做,拿再多的金牌,也只會看到很少人與國家期望的方向相同
@陳鈞鼎
@陳鈞鼎 9 ай бұрын
眼淚一定會流
@clarkchangsix
@clarkchangsix 9 ай бұрын
他們真正缺乏的不是資優,是熱情。每一個都是績優生,被硬性填壓出來的,拿牌當然是沒問題,問題是他們不見得有熱情那個領域。所以世界前五強,到現在也才出一個拿諾貝爾的
@SalesManual
@SalesManual 9 ай бұрын
不是1個,是半個+1/3個 在台灣教育有關係有 李遠哲是在美國研究得獎,台灣念到大學 丁肇中只在台灣念到大學1年級 其他的李政道、楊振寧...從來沒在台灣上過學
@Clarkblablabla
@Clarkblablabla 9 ай бұрын
長期強調嘴巴上兩岸不同 本質來說還是兩岸一家親
@clarkchangsix
@clarkchangsix 9 ай бұрын
@@Clarkblablabla 韓國人也兩岸一家親,親你老木
@Clarkblablabla
@Clarkblablabla 9 ай бұрын
@@JinJinHuang-qk2pe 我在說的是這種無腦比拼的本質好不好 不理解就滾吧
@tee7580
@tee7580 9 ай бұрын
翁啟惠也很有機會拿,可惜政治因素無法領獎
@jib1024
@jib1024 9 ай бұрын
記者可能限於時間與經費沒能深入研究,取樣報導的只有手邊訪問得到的人,局限在剛比賽完幾年的大學部學生,或少數回國創業的物奧選手。其實這麼多年的得牌選手,有很多已經在學術界成就不斐,近幾年的國手也有很多人目前正在國外唸博士或作博後及研究工作,他們日後的科學成就也不是幾年就可以看得出來的,只依短線的大學成績就判斷奧生的成就實在偏頗。 當然能進台大物資電的人才,不論是否得過物、數奧牌,都有最高等級的腦,單由成績排名就對奧生表現做結論,並不是很好的方法。對科學研究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在大三大四會進到各個領域教授的研究團隊學習並發表論文,並依領專業域論文的等級及數量申請國際頂大的博班入學資格及獎學金,大學部的成績排名及書卷獎有無可能不是唯一的考量。 教資優教育的投入就像植樹,若不是百年前撒下種子,如何期待現在就有大樹可以乘涼,也不可能在種下十年就可以看得到參天的巨木。期待記者可以深入追踨那些留在國外的奧生表現,探討他們在外國的求學過程、收獲,或選擇繼續留在國外的原因,並反省國內對科學研究的重視與投入,才能根本探究資優教育的成果。至於有人說奧賽選手都是從小高壓教育出來的,可能是沒真正看過那些對科學充滿狂熱,每天刷題或做科學研究樂此不疲的小孩。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最早一屆亞太數奧(第二年才加入世界數奧)的得牌選手早已經拿到台大博士,在成大當教授。
@吳嘉鴻-v8l
@吳嘉鴻-v8l 9 ай бұрын
你才是正解
@運兒
@運兒 6 ай бұрын
很多人不想曝光,低調到不想讓人知道過去的奧賽和現在成就,比如現任台大化學系某位教授....
@AP-pw1iz
@AP-pw1iz 9 ай бұрын
許祐維說,雖然他成績可通過醫科一階標準,但從未想過要讀醫科,因為對AI產業很感興趣,覺得AI追求效率最大化,對未來人類的生活會產生極大影響,他希望透過讀電機,能在大學時就能和產業界有接觸機會。 終於有人說實話了,醫學系根本不需要pr99的腦袋,把這些人放在電資培養,這是台灣可以做到世界頂尖的領域,也是該調整招生政策了,電資優先
@everardsu
@everardsu 9 ай бұрын
有水準的調查報告與主題
@swasonwang
@swasonwang 9 ай бұрын
這些人是"考試"高手,不是"科學"高手。
@wdaniel4914
@wdaniel4914 9 ай бұрын
對呀,台灣還有"台大教授"當這些科奧選手的"資優補教教練",我們世界排前五的教授是忙著在做發表國際最高等級期刊研究。研究發現新的科學。哪裡有時間,也大概不會這種科奧考試。某"台大教授"科奧選手的"資優補教教練"還自豪自己以前也是科奧選手出身,但感嘆為什麼我們高中科學比歐美強,但大學研究所以後就跟不上,自己也都到這些世界名校拿學位還看不出自己教育的問題,真的有點傻,這些得獎選手,常常是實驗室裡有用的學術代工助理。但世界名校對學生的教育跟評鑑學生的能力的標準跟方式,根本就不同,難怪即使到這些世界名校拿學位,回台灣,還只是帶科奧選手的"資優補教的好教練"
@SujhbujhWali
@SujhbujhWali 9 ай бұрын
美國人數學爛的要命,邏輯能力還是強,靠的是語言跟創新思考,創造chatGPT 就打敗全世界
@HualiOnTube
@HualiOnTube 9 ай бұрын
靠的是營造環境吸納全球人才到美國我覺得是比較正確的。
@SujhbujhWali
@SujhbujhWali 9 ай бұрын
@@HualiOnTube 美國文化商品推銷賣到全球,就這一點而言實在手法高強(不管認不認同)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你怎麼知道他們是「考試高手」 你和這些高手相處過嗎? 我在這領域做了十六、七年,倒是不斷地聽到你這類的外人的聲音。
@伊勒俄拉姆
@伊勒俄拉姆 9 ай бұрын
很好的追蹤報導
@tonywu6087
@tonywu6087 9 ай бұрын
我有看過大陸檢討追蹤他們奧賽選手的影片,也是面臨很多類似問題,所以這種培訓方式,是正確的嗎? 值得深思,我們了納多的金牌,但台灣的物理比起歐美,可以追上嗎? 美國人有拿很多金牌嗎? 為什麼諾貝爾獎等實際成就會一直不斷?
@葉俊佑-m2m
@葉俊佑-m2m 9 ай бұрын
超讚的深入報導,這才是好新聞,支持起來!🎉🎉
@bill20506
@bill20506 9 ай бұрын
我目前交大 收到的台積職缺都是看機台QQ
@禾禾-x4t
@禾禾-x4t 9 ай бұрын
好浪費哦
@stonelin4564
@stonelin4564 9 ай бұрын
感謝你們願意做這冷門主題的深入報導!明明是台灣火紅的產業
@a0989627116
@a0989627116 9 ай бұрын
事實上,所謂的奧賽金牌,程度也差不多就是高普考優秀的水平,換算成時間差不多就是比同年齡人多3-5年學習時長的程度,就算今天是建中奧賽金牌在一個程度不錯的研究生面前這樣得服氣,因為就是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學 說白了競賽這東西也就是強行提升同年齡人最多5年的水平,以高中為基礎加5年知識距離一個頂尖學者還差得很遠,所以不要覺得考上頂級大學或競賽大佬就天下無敵,只要長時間持續的學習,經過N年後差距並不會有想像中大,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說得更直白點,奧賽金牌的學術程度就叫做「菜得離譜」,就跟你不會特意探討建中畢業或台大畢業的人未來程度如何,競賽生是比前述厲害的一群人,但這種程度的「厲害」放在學術圈或是其他更高殿堂,真的不足論到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理化諾貝爾得主都是60上下或更老 台灣第一次參加學科奧賽是1992年的數奧 這是陳省身二度來台(1990年或91年)給教育部的建議 所以所有台灣的學科奧賽國手 現在還不到50歲 有人天天肖想 "要別人拿一個諾貝爾獎" 他所指責的一群科奧賽獎牌得主全部都還不到50歲耶
@meeeeeedic
@meeeeeedic 9 ай бұрын
重點還是在美國做實驗的台灣人,台灣若排除在美國做實驗的台灣人台灣若貝爾獎根本為零。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meeeeeedic 李遠哲和他之前的華人理科諾貝爾獎得主在做他們實驗和理論之時,台灣還是個「窮國家」。
@meeeeeedic
@meeeeeedic 9 ай бұрын
@@lularry1216 後續了…台灣目前是人均三萬要趕超日本,可是日本若貝爾比我們多。印度也是開發中國家,人家諾貝爾比台灣加中國還多。不要再拿貧窮當藉口。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meeeeeedic 我說三十年前窮(李遠哲在美國),你說現在很有錢(今日年輕碩彥也要20年才能出頭天)。 雞同鴨講 死也要辯下去
@tinatsao206
@tinatsao206 9 ай бұрын
去看看薇X高中戊己班,他們絕對不會鼓勵學生去用心在非"學測"的事情上,她會不斷敲醒你,只有學測是真的成績
@jimlin1168
@jimlin1168 9 ай бұрын
一群普通人在討論天才的路,難怪天才都死光光….
@---hk9xl
@---hk9xl 9 ай бұрын
量變產生質變
@shawnfisher9093
@shawnfisher9093 9 ай бұрын
只要台灣產業不轉型, 無論培養多少天才或博士都沒用武之地。 最多就是到大學教書做研究, 學生畢業還是去那些老公司學以前那套東西, 無法創造新價值。至於在科技上想創業就真的是做夢了,完全沒有這個環境。學學以色列和新加坡, 至少也了解一下大陸目前的作法。 那些育成中心只是收房租, 沒什麼附加價值。 創投更是無法承擔風險, 根本不像創投。
@bi-hoo
@bi-hoo 9 ай бұрын
不然把資優生輔導讓他們進頂尖的公司 。
@dennislin3979
@dennislin3979 9 ай бұрын
拿到銅牌掉眼淚,讓我想到美國體操隊奧運拿到銅牌開心不已,中國體操隊拿到銀牌,哭成一團如喪妣考,這種扭曲爭冠的心態其實很病態。國外很多隊伍都是自身興趣,並不是傾國家之力拼老命惡補的國家隊,各校拔尖人才選一選就出來比了,當然有的國家就瘋狂投入競賽,惡補之下,成績自然好。
@Dr.Blowhard
@Dr.Blowhard 9 ай бұрын
愛因斯坦:『學生應該可以理解和感受各種價值,不然的話他的專業知識只會讓他像"訓練有素的狗"』。 愛因斯坦是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但是他從來都不是名列前矛的資優學生;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奧數、奧物比賽,求學的時候也沒有拿過政府的補助。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愛因斯坦的少年時代根本還沒有「資優教育」,他活著的時候也沒有出現學科奧賽。 拿今日事去比百年之前
@YLTsai
@YLTsai 9 ай бұрын
影片裡面提到,在大一大二的課程佔優勢,是因為都學過了,是超前學習的結果? 但到了大三大四沒先學,就沒占優勢了。
@LearningNote-24
@LearningNote-24 8 ай бұрын
那有問題的是競賽、學制篩選方式、還是大家怎麼看學制跟明星學校的問題? 而且講的好像人才只能在半導體業 在半導體業才是人才 我們不能讓其他產業變得能吸引人才? 投注所有風險在台積電? 這樣做的話 原本是人才都變得不是人才了
@sr1804
@sr1804 9 ай бұрын
為什麼感覺看過了
@XENOS1010
@XENOS1010 9 ай бұрын
現在在台灣想過上正常生活還得讀好書,不是讀好書能過上好生活了
@樂咖阿北
@樂咖阿北 9 ай бұрын
學習跟研究是不一樣的東西學習靠的是記憶 研究需要更多東西 停留在學習 當然就只有這樣了 全世界頂尖企業跟學者在做的都是 研究與創新 而不是走別人的路的學習
@樂咖阿北
@樂咖阿北 9 ай бұрын
@AlbertEinstein-nj6vb 大學的教育基本上是讓學生自主學習 你想當頂尖 你只能超越 你的進度要比別人超前 你才有可能頂尖 在很多天才身上看的到這種特質 他們不是按照學校的要求學習 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有興趣超前學習 跳班生跟全校前幾名的學生大多有這種特質 這是我上面所說的意思 並且除了學習要能夠應用 所以要有研究 有研究才會有創新 這才是學習真正的用意 否則就只是個人型記憶體 雖然記了很多東西 但只要一顆硬碟就可以取代 為什麼上大學後不再頂尖 因為那不一定是他們真正的熱情所在 或是他們習慣了為竸賽而學習 而不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學習 一個人有興趣的東西 當有人一直從旁邊給他們壓力的時候 他們往往會失去熱情 打個比方 如果你很喜歡玩英雄聯盟 你的老師跟你的家長 要求你每天要打贏金牌隊伍幾場 績分每季都要有多少進步 三年後要打到全國前5 不用多久你也會失去熱情 最重要的是自我學習的動力跟熱情 而不是學習成績
@wildmonkey715
@wildmonkey715 9 ай бұрын
是不是以前播過?
@creeperfisher536
@creeperfisher536 9 ай бұрын
00:43:00
@luciferhuang7090
@luciferhuang7090 9 ай бұрын
有問過他們想不想嗎?
@shawnfisher9093
@shawnfisher9093 9 ай бұрын
政府已在各國立大學補助半導體專班,台灣如果還缺半導體人才那其他產業可想而知。 問題出在年輕人美國化, 不喜歡枯燥的理工,美國大量引進大陸及印度人才也無法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朋友告知學校剛畢業的年輕人在台積電能待超過三年的大約60%。 台灣的半鎖國狀態導致人才可以流出但很難進入, 引進印度人恐怕是不得不的選擇。另外,台灣自己培養的半導體人才都是為了代工幾乎都屬於中低階, 同質性也過高。 完全沒有開發材料與製程設備的尖端人才。
@dong-hueiyuan1582
@dong-hueiyuan1582 9 ай бұрын
女生理工變多也要看是電資數物這種還是生化這種,生物化學醫學女生比例本來就不低了
@adamlo2087
@adamlo2087 9 ай бұрын
其實就是先修而已,刷題目,去美國根本被打爆,因為只是填鴨
@hawking-y8g
@hawking-y8g 9 ай бұрын
逆思維的作者哈佛教授Adam grant寫了一本新書,裡面其實就提到熱忱與紀律比一開始的內在天賦更為重要,這完全重重打臉傳統父母的教育思維。
@shawnfisher9093
@shawnfisher9093 9 ай бұрын
台灣如果想的只是如何維護半導體產業, 將資源全力投入, 將來必定會很慘, 任何產業都有生命週期。另外,美國與日本高階半導體人才比台灣多多了, 台積電去設廠只是幫忙填補代工這塊。 一但中低階人才培養出來, 台灣的廠就有可能閒置。 日本的薪資沒比台灣高多少。 日本人服從性高,可以完全拷貝台積電管理模式,以後日本將會逐步搶回代工。 台灣的半導體以台積電為核心帶動其他相關公司。 這就有如將全台灣的未來賭在TSMC 一支股票。
@blossom5576
@blossom5576 9 ай бұрын
紐約流浪博士從小跳級只唸物理,順風順水拿著獎學金一路直奔美國唸到博士後。可稱為典型天才人物。但在面對現實的華爾街高壓工作和真實的家庭挫折,情商卻是不善處理,如同一位未成年人士。扎扎實實按部就班與年齡一起成長,才是自己。
@galax2028
@galax2028 9 ай бұрын
❤😂持全素❤😂開智慧😂❤
@huohsien
@huohsien 7 ай бұрын
唉唷當年就只有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現在多了一個什麼亞洲物理奧林匹亞
@hugocheng6243
@hugocheng6243 9 ай бұрын
這有什麼好探討的?如果我爸是工程師每天看他昭7晚7,假日還要加班,賺得還比隔壁開早餐店的少,我根本不會想讀理工科。
@ivanyeh4269
@ivanyeh4269 9 ай бұрын
早餐店每天凌晨3點就要備料,吸油煙,也是辛苦錢
@jerryfoxcp9
@jerryfoxcp9 9 ай бұрын
你这想法超肤浅的~果然只是做早餐店的料~ 哈哈哈~~
@hugocheng6243
@hugocheng6243 9 ай бұрын
@@jerryfoxcp9 拍謝喔,本人就是半導體行業的工程師,如果你覺得做早餐是很不堪的工作的話,建議你如果還年輕多去外面看看吧,不要被思想侷限了自己。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你本不就不應該加入討論。 你也不用花時間看這段報導。
@ms21945
@ms21945 9 ай бұрын
看看对岸你们就明白啦。大陆这些年奥赛数学和物理的金牌应该是全球第一多。这些人读完大学后和其他比较优秀但从未参加过奥赛的人没有区别。他们很多都到了美国,进入了一流的公司。依旧是优秀的,只是失去了当年的光环。毕竟更多的人从未接触过奥赛,也同样到了美国,成为他们的同事。大陆对这种人甚至有一个讽刺的称呼 “小镇做题家”。暗示他们只是比别人会考试。
@masonwang767
@masonwang767 9 ай бұрын
由此可見 奧生這種菁英迷思,一昧的投入資源就像是中國奧運選手選拔體制一樣,是一種窪地的內卷制度。有其中一位大學教授說的好,已經是大學了,難道繼續當媽寶?資優生本身家庭教育環境是有優勢,若有興趣能力,他們應該能自己找出自己的路。只是追求培養前面千分之一的人才培養,這只是一種菁英的光環罷了。就像是從小把小孩送進體育班一樣,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有弊病。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你有看完整嗎? 教育部只投入教育部預算約0.2%
@WKing-x8t
@WKing-x8t 9 ай бұрын
人家奧生大學想怎麼過,人家高興就好,說到底大家都是普通人而已,憑人麼人家到大學也要背負國家未來整天唸書?
@neilsonwu1012
@neilsonwu1012 9 ай бұрын
一大群數理化能力超強的怪物都在當醫生了😅
@uflgcq
@uflgcq 9 ай бұрын
1:36 此早在上世紀就被教育家批評,還有影片帶領數學高手,居然受訪大陸比我們多獎,理工科在大二才是要求,資工,電機應用數學系課程,當,是正常😱
@chrischein4991
@chrischein4991 9 ай бұрын
可以預見將來女生會有一片天,甚至比男性朋友更好更強 男人要加油啦!
@永忠王-q8q
@永忠王-q8q 9 ай бұрын
這個真的沒鳥用,我表妹是中女北醫畢,現在已是醫美整形名醫比台大醫科畢還強,她學生時代也沒參加什麼數理奧林匹亞。我必須承認這些資優生學科能力很強,但是動刀見血的能力不如我表妹。
@beckytai8026
@beckytai8026 9 ай бұрын
醫生是專業實務人才,不是科學研發人才。
@mermaid3726
@mermaid3726 9 ай бұрын
本人也是醫生 但必須說你的見識小了 奧林匹亞不是為了當名醫賺錢好嗎
@ysc0613
@ysc0613 9 ай бұрын
最後,大部分都從醫了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最後,大部分都從醫了" 這是謠言
@禾禾-x4t
@禾禾-x4t 9 ай бұрын
因為拿金牌的奧賽國手 可以任選要上哪所大學哪個系,結果大家都選台大醫科,反而沒選原本得牌的專才領域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禾禾-x4t "因為拿金牌的奧賽國手 可以任選要上哪所大學哪個系,結果大家都選台大醫科" 前一位說:「最後,大部分都從醫了」 下一位又說:「結果大家都選台大醫科」 30年前應該有幾位,從來沒發生過 "大家都選台大醫科" 2000年後只有生物金牌的奧賽國手這樣依興趣 你們繼續造謠吧
@苗栗苗栗
@苗栗苗栗 9 ай бұрын
我高中同學當年單項最高分,現在在當警員。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哪個高中? 哪個單項? 說說看 學校或班上的單項最高分,也只限於這所學校。學科奧賽通常跨越國三到高三有大約六、七十萬人,其中選出來四到六人。
@marshalllee8488
@marshalllee8488 9 ай бұрын
都拿到金牌的奧賽資優生了,再加上現在網路資源很多,就不能自己上網找資料學習?或是自己想一個主題跟老師討論研究嗎?
@peeka937
@peeka937 9 ай бұрын
留言區一堆自以為是的誤解
@Canyoucanthecan
@Canyoucanthecan 9 ай бұрын
不少科展是老師做的 選手再想辦法學懂
@jib1024
@jib1024 9 ай бұрын
評審老師也不是吃素的,這樣的情況鑑別得出,不用擔心。
@陳鈞鼎
@陳鈞鼎 9 ай бұрын
多在轉筆 學習
@aaaa-y6q1v
@aaaa-y6q1v 9 ай бұрын
對這樣才公平,這樣大學畢業後大家的能力都重置,那其他人可以趕上進度,才不會出現資源被少數人佔據的形況
@wilsonhan2800
@wilsonhan2800 9 ай бұрын
??
@陳鈞鼎
@陳鈞鼎 9 ай бұрын
中央研究院
@davidwei2140
@davidwei2140 9 ай бұрын
我在半導體界普遍看到會念書不見得會做事 一群飯桶
@billtsay2840
@billtsay2840 9 ай бұрын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揠苗助長而已。
@jordanzo7465
@jordanzo7465 9 ай бұрын
人家在意諾貝爾獎 黃人只在意奧林匹亞
@國家棟樑-d1e
@國家棟樑-d1e 9 ай бұрын
老實講在我還在因房租、工作等問題煩惱時,我是沒什麼多餘的心力去關心中華台北拿幾面金牌及那群乳臭未乾高中生們的生涯規劃,我是個廢物無法參與討論國家級大事我很抱歉
@kuoyuan11
@kuoyuan11 9 ай бұрын
台灣奧賽選手都是從小高壓教育出來的。當資源過度傾斜向這些資優生,真正有想法、有創意的學生往往被忽視。這才是台灣人才斷層的主因。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請問你認識多少位學科奧賽的國手?你怎麼知道他們從小高壓教育?
@jerrywang7075
@jerrywang7075 8 ай бұрын
@@lularry1216對呀,奧賽選手從小根本不是高壓教育教的出來的,資優教育都是引導為主,奧賽選手都是自主能力強自動自發學習才有辦法,小時候的高壓只夠應付學校的期中考期末考,奧賽要念得更深更廣,這就得自主學習為主
@jasonbaseball6823
@jasonbaseball6823 9 ай бұрын
物奧冠軍後來都是皮膚科醫生
@TingWeiChao
@TingWeiChao 9 ай бұрын
金牌不是有手就行嗎
@wdaniel4914
@wdaniel4914 9 ай бұрын
台灣還有"台大教授"當這些科奧選手的"資優補教教練",我們世界排前五的教授是忙著在做發表國際最高等級期刊研究,研究發現新的科學。哪裡有時間,也大概不會這種科奧考試。某"台大教授"科奧選手的"資優補教教練"還自豪自己以前也是科奧選手出身,但感嘆為什麼我們高中科學比歐美強,但大學研究所以後就跟不上,自己也都到這些世界名校拿學位還看不出自己教育的問題,真的有點傻,這些得獎選手,常常是實驗室裡有用的學術代工助理。但世界名校對學生的教育跟評鑑學生的能力的標準跟方式,根本就不同,難怪即使到這些世界名校拿學位,回台灣,還只是帶科奧選手的"資優補教的好教練"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六科的奧賽 請你講出來哪一科?哪一位教授?單獨資優補教那一位學生? 由國家選訓、培訓全世界都一樣,集中上課,但不會做個人補習。 你和道就講出來呀!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JinJinHuang-qk2pe 「台灣人才流失嚴重」 「去世界名校留學又回來台灣的救授,可能也是普龍宮等級回來混一口飯吃」 「台灣人才流失嚴重」 「去世界名校留學又回來台灣的救授,可能也是普龍宮等級回來混一口飯吃」 「台灣人才流失嚴重」 「去世界名校留學又回來台灣的救授,可能也是普龍宮等級回來混一口飯吃」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JinJinHuang-qk2pe 「張忠謀待過當時世界頂級的德儀高層,他來台灣當工研院院長,回來混一口飯吃」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JinJinHuang-qk2pe 進建中但沒考進台大,普龍宮等級混一口飯吃。 進台大但沒出國,普龍宮等級混一口飯吃。 出國但沒去長春藤,普龍宮等級混一口飯吃。 去長春藤但又回來台灣當"救"授,普龍宮等級混一口飯吃。 在台大當教授但沒得諾貝爾,普龍宮等級混一口飯吃。 乾脆一開始也別擠進建中啦!到頭來除了諾貝爾得主,大家一塊普龍宮等級混一口飯吃。
@s885107
@s885107 9 ай бұрын
拿一堆金牌有屁用?台灣少棒也常世界第一啊,奧運或經典賽有比較厲害嗎? 根本不用浪費經費旅費讓這些考試機器出國比賽好嗎?
@lularry1216
@lularry1216 9 ай бұрын
應該辦一場世界嘴砲比賽 各國都蠻厲害的
@yaya5tim
@yaya5tim 9 ай бұрын
台灣社會就有問題啊,你整天只會要學生刷題唸書考試,你從教育制度,家庭教育觀念,社會風氣上,全部都在無腦的叫小孩子唸書考試,這批觀念的台灣人至今在50歲年齡層,40歲年齡層都還可以找到很多,甚至30歲年齡層都還有,然而台灣社會現在是被50-70歲的年齡層掌控住的社會,這批人不懂得跟國外學習,只會抄襲制度跟想法,卻沒有真正去了解,也不願去第一線了解小孩子想法,然後整天跟我說人才,現在好了,我們最新一批出社會,被你們台灣社會壓抑長大的年輕人統統不生小孩了,我們台灣社會的中老年人有在給你信道嗎? 沒有嘛,沒作為那就大家一起同歸於盡,就是那麼簡單
@danielho7847
@danielho7847 9 ай бұрын
出了社會就會知道 台灣的爛職場50-65歲的中高階主管只會壓榨底下的員工 事情越做越多 一人要當兩三人用 沒時間沉澱思考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哈哈 這樣的工作環境會有啥創意 每天只是在應付而已
@hsin-hong7250
@hsin-hong7250 9 ай бұрын
政府錢不知道花去哪了,教育當然不會好
@滑翔翼之舞
@滑翔翼之舞 9 ай бұрын
你政府培養奧賽學生只是為你政府在櫃子內放上一面金牌。 問題一、沒選上的學生就放棄了嗎?沒有繼續培養嗎?沒有那你政府真是笨、蠢。 問題二、銅牌又如何,他能走向這一步太厲害了,外國立刻挖走培養產出成果,台灣有嗎?你沒拿金牌,哭。拿了金牌又如何,在台灣根本沒發展。
@陳詩翰-m3x
@陳詩翰-m3x 9 ай бұрын
很好的追蹤報導
@kuoyuan11
@kuoyuan11 9 ай бұрын
台灣奧賽選手都是從小高壓教育出來的。當資源過度傾斜向這些資優生,真正有想法、有創意的學生往往被忽視。這才是台灣人才斷層的主因。
So Cute 🥰 who is better?
00:15
dednahype
Рет қаралды 19 МЛН
99.9% IMPOSSIBLE
00:24
STORROR
Рет қаралды 31 МЛН
Tuna 🍣 ​⁠@patrickzeinali ​⁠@ChefRush
00:48
albert_cancook
Рет қаралды 148 МЛН
So Cute 🥰 who is better?
00:15
dednahype
Рет қаралды 19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