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相比一下,同時代的印度是什麽樣子?1947年獨立的印度的就產業結構落後、民生薄弱、民衆素質總體低下而言與中國同病相憐。然而與中國相比,印度有三大優勢: 第一,印度有效的中央政府、通暢的政令: 印度雖然國内民族衆多,然而其全部領土都被英國人在18世紀末征服。英國人用了一個半世紀整合了印度三百多個土邦,將其全部納入了統一的聯邦框架,期間各種法律制度改了又改,直到最終形成了平衡。1947年又實施了印巴分治,將大部分穆斯林地區划出了國境。無論印度的聯邦體制有多少弊病,終究70年來沒有一場内戰、沒有一場全國性的大暴亂--聯邦與地方之間的權力分配明確而有效,中央在聯邦一級的事務上能在全國範圍内做到令行禁止。(所謂民族多就一定更亂的觀點純屬想當然:瑞士聯邦就是由德、法、意三大語言/民族區域整合而成--幾百年來有過多少内戰動亂?印度固然不是瑞士,但其至今已磨合了二百餘年的聯邦體制總體上是成功而穩定的。)相比之下國民黨各個派系僅僅在黃金十年閒就彼此打了三場大内戰四場小内戰。在抗戰勝利後中央能直接控制的地盤也只有國土的一半; 蔣公在1949年1月第三度下野就是因爲新桂系逼宮。(即便我們假設國軍贏了内戰消滅了共軍,這種内鬥的局面不僅不會好轉,還會因爲外敵的泯滅而進一步激化。) 第二,印度在教育、醫療、公民社會等關乎“民衆素質“的建設遠上遠早於中國。英國東印度公司早在18世紀末就實際控制了整個印度斯坦。印度的第一所制度化的、招收印度本土學生的現代高等教育學府Fort Williams College 于1800年開學--比中國的第一所現代學府京師大學堂早了整整98年。印度的第一位文科諾貝爾獎得主泰戈爾在1913年獲獎,比中國的莫言早了99年。之後的第一個理科諾貝爾獎得主C. V. Raman 獲獎于193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要知道Raman可是100%的本土人才,從沒去西方留過學--其母校Presidency College成立于1840年,而之後搞研究的University of Madras 成立于1857。這只是一個例子--其反應的現象是印度的上層精英的“精”度絲毫不亞於同時代的中華民國。與精英們相比,中印兩國的下層貧民大多愚昧落後--這是兩國的共性。然而,如果要一定彼此分個伯仲,被内戰外戰摧殘了半個世紀的中國還是更糟: 中國在1949年五億人中遭受饑荒的就足有一億,八個人中就有一人鴉片上癮;1950年統計的中國文盲率在92%,相比之下印度在1947年的文盲率是88%--略好於中國。中國不僅精英不勝於印度,論貧民素質實比印度還略差。) 第三,印度沒有遭受二戰的蹂躪。印度作爲英國的自治領在二戰閒曾出兵緬甸,可本土沒被入侵。中國八年焦土抗戰:的傷亡兩千餘萬,一億多人餘人流亡失所,90%以上的工業區被蹂躪、經濟損失五千多億美金(相當於今日的一萬三千多億)。這樣的創傷印度得以完全避免。沒有二戰的創傷,印度自然也沒有沒捲入二戰之災引發的後續問題(比如之後的“劫收”與通脹)間接導致官僚資本做大、工商業崩潰、中產階級赤貧化、貧民災民化、政府黑幫化、黑幫土匪化等剪不斷理還亂的慘狀。1947年獨立的印度政府面對的“開局”足以讓同時期焦頭爛額的國民黨羡慕紅了眼。 這就是爲什麽印度從1947年獨立到198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都在中國之上。(1980年的人均GDP: 中國306, 印度320。中國的人均GDP在1981年第一次超過印度)。 就印度自身發展而言,印度1950-1970年閒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4.2%。1950年至2023年的年均增長率值為5.98%。相比之下中國在黃金十年閒的年均經濟增長為3.9%,而中國在1950年至2023年的年均增長率值為11%。(依照世界銀行的數據並以1990的物價指數為Benchmark按平均購買力PPP估算。) 與國民黨政權相比,中共政權的優勢在於:中共有著以統一集權的政令、直達草根的基層組織、垂直的資源調動力為支柱的、覆蓋全社會的宏觀調控能力。這種能力允許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從而在教育、衛生、基建、科研、產業鏈方面實現了快速升級,為經濟高速騰飛奠定了基礎。相比之下,聯邦體制下的印度,其政府的“作爲”能力要低得多。然而印度有千般萬般的問題,畢竟有穩定的政局,有能夠和平處理權利分配並分化社會矛盾的制度(得益於繼承于英國的多黨議會民主制),有受過良好教育的、與歐美上層打成一片的精英,有不大好也不算太坏的“底子”(教育、基建、醫療、社會服務等--畢竟沒受過二戰焦土式地摧殘);因此綜合各方因素,印度獨立后70多年的整體發展還是穩中有進。其連續70多年平均6%的年增長率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儘管遠不如中共執政后的中國,卻遠勝於國民黨執政的任何一個時期,包括國人津津樂道的“黃金十年”。 中共政權以它獨特的優勢最終在80年代實現了中國對印度的超越,以至於到今天形成全面碾壓。然而如果是國民黨式的政權在中國坐江山,這“超越”還能實現嗎?論社會最頂層的精英,國民黨下中國的精英難道真的比以英語為母語、以留學英美為常規的印度精英更精?國民黨下佔全國人口92%的文盲難道真的比印度的文盲更有“素質”?國民黨22年閒打了近10場内戰、中央控制國土面積不到一半的准軍閥聯盟政體難道真的比印度70年來沒發生過一場内戰的聯邦整體更穩定?國民黨的披著憲政外衣的軍人獨裁政權難道真的比印度從英國繼承來的、70多年沒發生過一場政變的多黨議會民主體制更有利於避免社會動蕩?如果經濟民生上沒有能突破二戰后的死局,面對國内的餓殍載道、民不聊生,國民黨難道真的能在綜合國力一塌糊塗的情況下僅憑聯大的否決權就撐起中國的大國的地位,並全面壓倒作爲不結盟運動盟主及南亞霸主的印度? (接下文)
現在最多人討論的觀點就是國民黨,若國民黨沒來台灣又沒有美援,台灣獨立建國不會好到哪去,情況可能會類似現今東南亞的國家,如菲律賓一樣。畢竟台灣當時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高等人才也不足。 然而會説這些話的人,顯然歷史沒讀好,台灣在日治後期已經是南進的大本營,有龐大的現代化設施,工業化程度或高等人才遠優於中華民國。 「Pigs just eat」,這就是在説中華民國帶來台灣的「高等人才」。要説國民黨帶來高等人才真的笑死人。根據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工業官員Allan J. Shackleton的紀錄,國民黨的「高等人才」如數學教授,甚至不會基本的代數方程式,在中學課堂上教「椅子有幾隻腳」的問題,當場被台灣學生電翻。 國民黨能來台灣,也僅僅是因為台灣被美國繳械了而已,1945年台灣有17萬全副武裝的日軍,當美軍船隻載著中華民國國府軍來受降時,中華民國軍人嚇到縮在船上不敢上岸,因為畏懼日軍,要美軍先派出偵查隊,但船隻仍要進行其他任務,美軍怒了下令國民黨的軍隊立刻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