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升級!】登上議會的淡海輕軌納入直達車方案!淡海進台北最多有望節省15分鐘!看這條輕軌如何擺脫百億慢鐵的瓶頸與現狀!|

  Рет қаралды 29,137

chalis TCTW.

chalis TCTW.

11 ай бұрын

鐵道議題→ / letras_studio
哈囉,我是一個高中生
是一個從小熱愛鐵道的鐵道迷
影片以鐵道、城市、日常與遊戲為主
不定期也會有直播
再請大家多多支持
2022年起籌備鐵道改革議題論壇與協會"LETRAs"
也不妨去點擊頻道頁面關注一下喔
喜歡我的影片要記得訂閱喔
~合作邀約、業務請洽FB~
~加入會員贊助我~
*頻道歷史
2014.04.01 頻道創立
2019.09.26 100訂閱達成
2020.12.12 500訂閱達成
2021.03.25 1000訂閱達成
2021.07.12 2000訂閱達成
2021.08.18 3000訂閱達成
2021.10.23 4000訂閱達成
2022.1.27 5000訂閱達成
2022.8.18 頻道重新啟動
*攝影器材
實車腳架:TRIPOD 3120

Пікірлер: 140
@goldengao9101
@goldengao9101 11 ай бұрын
曾經去淡海輕軌盡頭的機廠面試,當時面試官就有問我說怎麼解決淡海輕軌的運量問題,我說的完全跟影片內容一樣,淡海輕軌搭配台北捷運,開行優等列車,讓新市鎮的居民能快點到台北市區。我當時還以為是我隨便說說的,結果他們還真的有這樣的規劃。 話說沿線上有站叫"淡金鄧公",那站經常是沒什麼人上下的狀態,是可以嘗試減少停靠班次。
@user-qs8im6hz6d
@user-qs8im6hz6d 11 ай бұрын
此站可能國泰教育中心有活動,才會有人潮! 櫻花大道花季沒人潮!
@tsunooh1800
@tsunooh1800 11 ай бұрын
@@user-qs8im6hz6d 前兩天回家時,才遇到一大堆穿套裝的年輕妹拉著行李大包小包的上輕軌,全部都在淡金鄧公站下車。在車上聽到他們的對話,他們都是從高雄來的,但是都在高雄不同的地點上班,好像來之前彼此也都不認識。原來是國泰人壽來受訓的員工。
@user-qs8im6hz6d
@user-qs8im6hz6d 11 ай бұрын
鄧公淡金站才搞笑,分一樓(淡金路)二樓上面的(鄧公路),外來搞不懂為什麼會這樣,鬼打牆的亂走,又在淡金路上走到沒人行道,又想走到對面,又沒有路口穿越,又與淡金路往台北車輛面對面走在車道上……
@Mr-me5ee
@Mr-me5ee 9 ай бұрын
淡金鄧公會設站,單純是因為當地的民代提議的,因為上方有滬尾櫻花大道,淡水每年的3-4月是櫻花季,為了配合活動才在那裡設站,一樓的平面站是為了能後續逃生路線的規劃所設置。😊😊😊
@user-qs8im6hz6d
@user-qs8im6hz6d 9 ай бұрын
@@Mr-me5ee 英明的民代
@stephencurry.30
@stephencurry.30 10 ай бұрын
現在剛好在日本的人感同身受,直通運轉真的是非常棒的想法💡 日本有很多鐵道都有直通,甚至是直通兩個線以上的,直通加上特急列車真的會大幅縮短通勤時間。
@EricSingYanTsui
@EricSingYanTsui 11 ай бұрын
把轉轍器換成高速轉轍器,給列車提速的空間,也是應該考慮的項目。紅樹林-竿蓁林和新市一路-淡水行政中心兩段,都是龜速爬行。
@EricSingYanTsui
@EricSingYanTsui 11 ай бұрын
此外在淡水-淡水行政中心之間設幹線公車,讓一半輕軌班次跳過新市一路至竿蓁林各站,應該會比較有效率。淡金路既繞路,又遠離人口密集處,並非設站的理想地點。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其實跟轉轍器沒什麼差別,而且多設並不代表可以提升車速,太多的話會增加列車系統過於複雜,而且對列車後續的調度來說更是困難重重😊😊😊
@chenyuugle3302
@chenyuugle3302 8 ай бұрын
@@EricSingYanTsui一半的比例太誇張了,要道蛙跳沒到的站需要花兩倍時間等車很不合理,輕軌的性質偏向區間車,蛙跳車的比例應當像區間快的比例差不多
@Konata
@Konata 11 ай бұрын
將淡海輕軌設計成直達 主要還是要找出各站尖峰與離鋒的時間點來衡量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其實沿線的人都還蠻多的,除了紅樹林站以外其他站的人都差不多😊😊😊
@FatCat1030
@FatCat1030 11 ай бұрын
我現在才知道淡水站後有規劃要延伸,但沒有實現
@Konata
@Konata 11 ай бұрын
早期有看過規劃圖 但資料有點少當時沒多在乎
@ejjfkighwkoeh6554
@ejjfkighwkoeh6554 11 ай бұрын
延伸根本不可能嘛後面全是民宅,唯一的可能是在解嚴前
@Mr-me5ee
@Mr-me5ee 8 ай бұрын
1988年台鐵北淡線改建成捷運淡水信義線,是台灣第一條由台鐵改建成捷運的捷運系統,而當時為了緩解台北市的龐大人潮,所以當時的台北縣政府於1992年提出淡海新市鎮的造鎮計畫,而且台北市捷運局也同時進行淡水線延伸淡海新市鎮的可行性研究,只是當時淡海新市鎮的區域還未開發,並不足以支撐當時的捷運淡水信義線運量,後來又改以中運量的形式接駁到捷運淡水站,但後來台北縣政府評估後還是不足以支撐運量,最後直到2004改成用輕軌銜接捷運的方式,淡海輕軌也就因為這樣的因素而誕生了😊😊😊
@fanlin2823
@fanlin2823 11 ай бұрын
花時間搞這麼多花招,不如先把那幾個限速10Kph的道岔換掉或者提速再說,至少先省個1分鐘
@Mr-me5ee
@Mr-me5ee 8 ай бұрын
轉轍器換掉其實並不會影響到列車的速度,主要是列車的動力系統以及ATS(列車自動防護系統)要做調整😊😊
@fanlin2823
@fanlin2823 8 ай бұрын
所以做還是不做,不做說再多都沒屁用
@benchouchc7
@benchouchc7 10 ай бұрын
本來用紅線進新市鎮的規劃才是正確的做法 一個規劃目標十萬人的市鎮竟然只有一條輕軌真是搞笑
@user-np1el4dy4p
@user-np1el4dy4p 10 ай бұрын
既然你都講淡海輕軌的改善方案,下次可不可以介紹一下高雄環狀輕軌有什麼改善方案。
@kokushi3486
@kokushi3486 11 ай бұрын
蠻有趣的構想。 目前我住在澳洲的墨爾本已經有一年半左右,這裡有全世界最大的電車(在台灣叫輕軌)系統。 因為是100多年前就開始建設的關係,在設計上比較老舊,沒有考慮過快速車,信號系統也沒有特別提高電車的優先層級,專屬路權在整個系統裡面只佔了一小部分,大部分的電車軌道在市區外甚至需要跟四輪共線。可想而知車速就慢慢的,而且市區內如果發生事故有可能造成絕大部分路線被癱瘓。 不過優點就是市區附近的大部分區域都可以搭電車抵達,而且可以多走很多路。 這邊也有住在墨爾本的人嗎?
@shunshun1999
@shunshun1999 2 ай бұрын
走很多路是優點嗎XDD
@user-uv2yn9xl9g
@user-uv2yn9xl9g 11 ай бұрын
較無關交通的問題: 若淡海輕軌成為台灣首座導入快速列車的輕軌系統,無可避免的是會成為影響不同站周邊房價的潛規則
@user-vj8ej5vo4e
@user-vj8ej5vo4e 10 ай бұрын
遺憾的是台灣交通建設就是被這些規則深深的影響🤣
@Konata
@Konata 10 ай бұрын
@@user-vj8ej5vo4e 桃不了 炒 急 掰 的原則
@calvinlin4991
@calvinlin4991 9 ай бұрын
很少坐主要就是慢,反而坐公車到淡水捷運站還快一些,到淡水站捷運又有座位坐😅
@user-mp8gs8yt1v
@user-mp8gs8yt1v 10 ай бұрын
謝謝!
@bityin8649
@bityin8649 11 ай бұрын
1.輕軌每小時班機不多,可以把目前的雙軌進行並聯,利用單軌待避或是進站待避。 2.上車人數過少的站別可以像高鐵的小站一樣半小時停一次。 3.號誌優先不用停等紅燈。 4.上下車停等時間合理化,不用每一站同樣的等待時間 5.平面路段最高速限合理化,崁頂到市政中心站,行駛時間過長,走路可能都能追過輕軌。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這樣會造成相關問題,如下: 1.雙軌的功能主要就是以站站停的營運模式,如果採用單軌待避或進站待避,必須將現有的車站調整成四軌(增設追越軌)才可以,而且這樣會造成列車排班的困難以及後續列車調度上的困難。 2.如果仿高鐵的營運模式小站停等時間拉長,跟增設跳蛙式列車的方式其實差不多,這樣對於後續調度列車的方式會更加困難, 3.輕軌當初在興建的條件不高,不像捷運需要完全封閉,如果調整號誌,那必須針對每個路口的相關設備進行調整,這樣也會造成其他用路人的困擾。 4.停等時間其實如果不統一,這樣反而會造成部份列車班距過近或過遠,列車排班上也會不好排班,也會影響其他旅客的搭乘權益。 5.走路的時速再快不可能比輕軌快,輪子永遠比雙腳快。
@bityin8649
@bityin8649 10 ай бұрын
1.雙軌並聯不一定要增加到四軌,而且很多站已經有手動的轉轍器,,可以換軌避車等待,另外一小時的車次並不像捷運那麼多,那麼難設計。 2.一定會增加難度,但就不會有追越的問題產生 3.目前平面段的用路人並不多且輕軌的長度不長,就算讓輕軌燈號優先,對於整個開車或騎車的用路人並不會有很明顯的負擔,並且用路人不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而對輕軌而言卻只有一條。 4.一樣是目前班次不多,就算是提前,也只是到站等待,不會影響下一班次的運行。 5.崁頂到市政中心站,但行人不一定只能順著輕軌路線走,順軌道行走當然很難追上,上述距離行走約2.4公里,輕軌行駛約為14分鐘,等於每分鐘170公尺的速度不算很難追上,所以是有機會比輕軌更快到達,主要原因是下坡段過慢,進場等待太長,停等紅綠加上轉彎速度等。速度過慢大家就會想自己騎車或開車,近而減少搭乘大眾運輸的意願。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bityin8649 1.淡海輕軌只有在終點站和淡金北新-新市一路區間才有轉轍器,不是每站都有。 2.直達車和跳蛙式,追越很難除了軌道問題,這還會考驗列車駕駛的操作技術,如果旅客延誤,是會影響到各站的到站時間,那列車駕駛必須趕點(超速追回時間),這樣反而對旅客來說是很危險的。 3.輕軌路權其實要求不高,想完全獨立或非完全獨立都可以,要怎麼興建是看各縣市政府的工程單位來決定,另外優先號誌其實技術不難,但並不是只需要調整輕軌號誌而已,還要調整路口紅綠燈的時間,勢必也必須考慮到其他汽機車用路人的權利。 4.一般民眾提早到站等車是基本的乘車禮儀,旅客拖延當然旅客覺得沒什麼,但如果每站都有類似的狀況列車就會誤點,是會產生連鎖效應的。 5.當然走路是有機會比輕軌快,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你所說的這樣。
@jimmy13294
@jimmy13294 11 ай бұрын
這條線本來應用的人就是觀光客居多啊! 通往北海岸的沿線才是要趕快做的,但是都沒有再進行,其實也不用生那麼多站這麼多站幹什麼 對淡水的人來講,從台北到淡水去觀光的效應才是重點,順便帶來商機的效應工作的機會
@hsingweichung4019
@hsingweichung4019 11 ай бұрын
為什麼觀光客居多?就是因為對有車的居民來說效益不高。所以才會變成居民不用觀光客居多的狀況。
@jimmy13294
@jimmy13294 10 ай бұрын
@@hsingweichung4019 本來淡水就沒那麼多人啊!
@Record1222
@Record1222 10 ай бұрын
淡海輕軌其實真實行車速度可以非常快,慢的原因包含車門手動開車門速度過慢,手動開門造成多次開啟延誤開車時間,遇過一個門關了又被開了兩次一來一回耗掉幾分鐘,停靠站後非常緩慢時速不到5km,常開到一半就莫名停在那邊不動過一回才開動。進站出站動線非常慢還要額外人力驗票或是由人告知要刷卡,動線導致換淡水線人擠在一堆四處鑽動都影響到通勤時間。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你錯了!輕軌手動開門在歐洲是很常見的搭乘方式😊😊😊
@liga504123
@liga504123 11 ай бұрын
或許能夠充分利用輕軌車站及列車上均有刷卡機的特性,旅客可於月台刷卡後招呼列車停靠該站,及車上以刷卡機兼具類似公車下車鈴的功能,似乎也是個縮短行車時間的有效方式,如有人惡作劇於車站刷卡不搭車也能夠以鎖卡方式,至特定地點繳交罰金再解卡
@BM2OHE
@BM2OHE 11 ай бұрын
新北車上沒有刷卡機
@user-nn1gu9cx8l
@user-nn1gu9cx8l 11 ай бұрын
根據我之前的搭乘經驗來看,搭公車時間上和輕軌差不多,有時候會比輕軌快
@MegaJefflin
@MegaJefflin 11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要看到哪裡,如果是到臺二線沿線站體的話,輕軌還是快很多,而且班次因為重疊班次的原因,比公車還要密集2~3倍。
@xiaodora90
@xiaodora90 11 ай бұрын
你這樣講是沒錯,但是現今雙北受疫情長達3年,公車司機缺人,班次密集減少,就算在快,公車密集度不夠,低運量輕捷運輸成了代步工具,你不可能花較長的時間等公車,人家坐上去都抵達目的地,你還在原地花較長的時間等公車,夏天會熱死,冬天會冷死,還不如早早搭上去,雖然慢,但班次密集度夠,不用因為要等公車找到司機增加公車班次密集度,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dwshighlights3881
@dwshighlights3881 10 ай бұрын
目標先擺在熊本市電的程度,前些日子去熊本玩覺得市電在短距離移動上很方便(雖然部分車廂真的超舊,地上木板都有明顯凹陷)
@bluefatcat1993
@bluefatcat1993 10 ай бұрын
我住在淡水,真心覺得,淡水輕軌是一個又慢又無路用的交通建設...平常上班,完全不會想搭輕軌,太慢了!搞不懂,當初為啥不直接蓋個「和文湖線一樣全高架化或低下化的捷運」就好了...
@Mr-me5ee
@Mr-me5ee 9 ай бұрын
因為當時淡海新市鎮才正要發展,沒什麼人居住,再加上當時運量不如預期以及興建成本過高,所以最後使用低運量系統。😊😊
@calvinlin4991
@calvinlin4991 5 ай бұрын
錯誤的評估錯誤的建設,唉!
@user-lr4ft2kc7r
@user-lr4ft2kc7r 11 ай бұрын
希望淡水線也能開直達車 取消到北投區間車 不然常常看到淡水站一堆人 都是人
@user-pd9hc1yp2x
@user-pd9hc1yp2x 11 ай бұрын
據說是淡水線列車數不夠支撐全程車?反正北捷已經決定要買新車了,以後可以改善~
@user-bf8gv3tk1w
@user-bf8gv3tk1w 11 ай бұрын
@@user-pd9hc1yp2x 紅線買新車只是為了信義線東延段
@MegaJefflin
@MegaJefflin 11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區間車可以考慮從大安到北投,改成淡水到北車可能會比較方便?
@trafist2300taiwan
@trafist2300taiwan 11 ай бұрын
其實區間車從北投發車可以疏運北投士林的通勤人潮,不會因為每班從淡水發車,士林、劍潭和圓山要等好幾班才能上車
@chalisTCTW
@chalisTCTW 11 ай бұрын
當初有了解到未來會用信義線東延段的名義加購3列車,不過整體列車調配會調12列進淡水線這樣,因此列車數不足的問題應該不需要納入考慮。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如果增設直達車及跳蛙式列車,好處是可以縮短轉成時間,但缺點是當初淡海輕軌的軌道設計是採用雙軌模式,如果改成這樣的模式營運,後續列車的調度會非常困難,而且如果前方有列車發生故障時,是會造成後面列車的延誤,所以,還是建議維持原狀就好。 大眾運輸工具設計主要是為了降低私人運具的使用以及帶動地方發展,旅客搭車時也務必遵守相關規定,列車會延誤,不外乎是旅客貪圖方便,列車設計上是見仁見智,旅客的搭車方式也要調整,提早到車站等車或提早出門,很多旅客覺得列車速度很慢,很多都是少數旅客的耽誤造成列車延誤。 而且興建捷運的成本非常高,蓋好之後也要有能力維護,不是說想蓋就蓋,輕軌雖然沒有像捷運方便,但成本相對較低,彈性較大可依狀況調整班次或班距,如果想要更低的大眾運輸,BRT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user-ipJohnChen0915
@user-ipJohnChen0915 10 ай бұрын
從1990年代迄今,淡水的交通建設,就是一個大騙局,除了淡水線通車外,整整30年,淡水沒有任何其他聯外交通建設。沒有國道、沒有快速道路、甚至沒有新建任何平面聯外道路。整整30年,什麼都沒有!!! 這才是淡水發展的唯一問題。
@user-ei5sl6qd3u
@user-ei5sl6qd3u 11 ай бұрын
為什麼當初不蓋成捷運要用c型路權,然後再來煩惱路面交通的影響?
@Hank3286
@Hank3286 11 ай бұрын
高雄輕軌也是這樣設計的受害者啊😂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興建軌道不是只有蓋而已,也要有能力維護和營運,由於捷運興建成本非常高,如果運量不如預期可是會造成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等於是全民買單),所以,興建捷運必須考慮再三,否則也是浪費金錢和時間而已。
@chalisTCTW
@chalisTCTW 10 ай бұрын
因為成本。 在當年政府財政相對拮据的年代,淡海新市鎮的預期通勤人口並無法滿足中運量捷運的水平,加上當年認為新市鎮內的道路設計流量不大,認定輕軌系統可以在成本和效率上達成平衡。 輕軌系統優點就是建設成本低而且工期短,同時所需要的空間和路線條件也比較餘裕一些。 然而事實是顯而易見的就不多說了 : )
@Hank3286
@Hank3286 10 ай бұрын
其實很多時侯因為成本不足蓋一個幫助有限的輕軌而不是捷運,反而會影響之後大眾運輸規劃啊...不如等到有經費時一起蓋😆
@kazunarihatoyama4840
@kazunarihatoyama4840 11 ай бұрын
想知道淡水線快速列車的進度
@kitaMyWifi
@kitaMyWifi 11 ай бұрын
6:59 淡海新市鎮到台北市從51分鐘=>35分鐘是指哪裡到哪裡?? 光是紅線紅樹林到台北車站就要37分鐘耶
@chalisTCTW
@chalisTCTW 11 ай бұрын
這個是以過往討論過的兩種方案,也就是淡海輕軌直達車及淡水線快速運轉化前後做對比,從淡水行政中心到台北車站所需要的最短時間比較。
@ian34wang
@ian34wang 11 ай бұрын
還有一點是,淡海輕軌坐起來不是很舒服,車子時速突破30公里,車身就非常的抖,跟捷運差距很大,還有冷氣在夏天不算冷。 時間久就算了,還不好坐。
@MegaJefflin
@MegaJefflin 11 ай бұрын
我反而覺得新北捷運冷氣還滿涼的,不涼的是臺北捷運,夏天真的好熱好熱
@Kl20025
@Kl20025 11 ай бұрын
不只抖動大,我還覺的很吵,隔音不太好,不知道能不能增強隔音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列車行駛時難免會有機械運轉聲,台鐵、捷運都有😊😊😊
@ian34wang
@ian34wang 10 ай бұрын
@@Mr-me5ee 能理解,但淡海輕軌的聲音比火車大很多,捷運的話不一定,捷運有些路線是真的蠻吵的,刺耳的那種。但是輕軌的抖動就真的挺讓人不舒服的,車子大部分的噪音也來源自車身的抖動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ian34wang這是因為輕軌列車的設計結構跟捷運其實有落差的😊😊😊
@jimmy13294
@jimmy13294 11 ай бұрын
交通是照顧或是考量大多數人的行的權利或方便 進而帶來觀光的效益和工作的機會,而不是照顧少數人要縮短工作的交通時間,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就例如往深山或鄉下公車,最主要就是要讓當地人享有通往的交通並且帶來觀光的效應和工作的機會,而不是抱怨車輛太少行車時間過長
@user-southwestcity
@user-southwestcity 11 ай бұрын
其實主要問題在:那邊公車比輕軌方便(班距更短、速度更快、價錢更便宜),而且公車可以深入偏遠區域彈性高(淡海石門三芝等地),代價又低(公車便宜,輕軌貴)。 輕軌比公車又貴又慢又不方便,那為什麼不用公車呢? 甚至這些問題『只要公車增班就解決了』,那『為什麼要蓋輕軌呢?』←核心在這。同理可以套用安坑輕軌等。 『行的權利』確實重要,但問題在於『過度投資』,白話叫『浪費』。 淡海新市鎮其實開公車接駁就夠了,根本沒必要蓋輕軌。硬蓋好後,就『必須為無意義的物件賦予意義』,於是這影片就出現了。
@jimmy13294
@jimmy13294 10 ай бұрын
@@user-southwestcity 所以我說輕軌應該趕快往北海岸蓋過去,也無需塞太多站,這才是有有智慧的政客要做的 就如我所講的觀光效益和工作機會!這樣在地人就有一些不用一直跑來台北市工作了,交通就自然而然的反而可以解決了 可惜新北市沒有這樣的政客水準
@user-southwestcity
@user-southwestcity 10 ай бұрын
@@jimmy13294 認同。自己也有做相關分析。
@jimmy13294
@jimmy13294 11 ай бұрын
其實這跟機捷的一樣啊! 你知道直達車居多或一半一半就不會有重問題了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沒有,差很多喔!機場捷運可以分成直達車和普通車,是因為有些車站有設置追越軌,也就是四線軌道😊😊😊
@wwi_collector
@wwi_collector 10 ай бұрын
機捷的車站有四個月台,淡海輕軌沒有阿
@jerrylin7479
@jerrylin7479 Ай бұрын
淡水我還是喜歡騎機車比較方便又快速,話說我真搞不懂為何要用輕軌?!既然要停紅綠燈,公車就好了!且公車機動更好
@j1992624
@j1992624 11 ай бұрын
音量有點小,被youtube -11.0dB
@blowfish-0424
@blowfish-0424 10 ай бұрын
輕軌的座位設計爛到不行 中運量或低運量應該是減少座位 而不是縮小座位以及座位間的距離吧? 面對面坐的四人座 距離近到膝蓋跟對面的膝蓋基本就一個拳頭的距離 大家都坐正正的,還不時會碰到對方的腳 我這156的哈比人都覺得不舒服了 何況一米八的高個子
@ejjfkighwkoeh6554
@ejjfkighwkoeh6554 11 ай бұрын
雖然我不知道為何淡水線快速列車會灣到淡海輕軌,但也許是一件好事(?
@user-xg5xh4kk3j
@user-xg5xh4kk3j 11 ай бұрын
系統上沒辦法這樣搞tram train啦...基捷tram train方案那時也有討論過整體照搬系統的限制在哪
@ejjfkighwkoeh6554
@ejjfkighwkoeh6554 11 ай бұрын
橫濱地下鐵(?
@leoccc
@leoccc 11 ай бұрын
台灣的捷運是炒房用的,通勤只是附屬,等查爾斯到我這年紀,就懂這套路了😢
@Record1222
@Record1222 10 ай бұрын
又是酸民說炒房,要炒房為何不用重運量捷運只要佈軌道就好,北投-新北投都可以用捷運為何淡海不能用,沒必要國車國造,事實上是要為國家解套成為了輕軌白老鼠。
@wwi_collector
@wwi_collector 10 ай бұрын
@@Record1222 新北投支線最初的設計是要當成主線來營運,在台鐵淡水線的時期北投到新北投就已經有軌道了,後來因為噪音等因素,北投到新北投才會被降級為支線
@chalisTCTW
@chalisTCTW 10 ай бұрын
日本的鐵路也是炒房用的,而且炒得比台灣還要兇,看一下筑波快線或是北總線大概就了解這種套路了。 差別在於日本的炒房會考慮怎麼樣讓更多人願意住進開發區,透過提高交通運輸的效率來讓都市內的上班族願意移居到郊外的新開發區。
@baobao_uwu
@baobao_uwu 11 ай бұрын
花100億蓋新道路也還不知道成不成功 不如由現有配置作改善 去真正的參考國外先行而且可行的成功案例
@user-mi8vn4ny8g
@user-mi8vn4ny8g 11 ай бұрын
要快速列車 為什麼不是新市一路站直達紅樹林站? 這段都高架 而且中間根本沒甚麼人上下
@wiork
@wiork 11 ай бұрын
房價不用顧嗎⋯⋯😅
@yuusukehayashi
@yuusukehayashi 11 ай бұрын
竿蓁林乘客不少喔!淡江大學在非寒暑假期間也有一定需求。
@jimmyhsiao
@jimmyhsiao 11 ай бұрын
道岔處不到10公里/小時,無解了吧🫠
@shangyangtsai849
@shangyangtsai849 11 ай бұрын
跟高雄的一樣,太慢了…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輕軌是低運量系統,軌道、號誌、車輛方面都不像捷運來的要求高。
@calvinlin4991
@calvinlin4991 5 ай бұрын
@@Mr-me5ee運量小就等於慢嗎?
@user-xb2un9fd3o
@user-xb2un9fd3o 10 ай бұрын
輕軌廢掉,用公車在原來的路線運行,也會比較快...對吧
@Mr-me5ee
@Mr-me5ee 9 ай бұрын
不太可能,因為這是國家的建設,不是想拆就拆,而且拆也要花錢😅😅😅
@calvinlin4991
@calvinlin4991 5 ай бұрын
很好的比喻
@user-qs8im6hz6d
@user-qs8im6hz6d 11 ай бұрын
不平坦的軌道,在提升車速,會不會造成危險?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捷運其實軌道也有略微的起伏,會這樣興建是為了配合當地的地形去設計的,如果全部平坦會造成大量的開挖😊😊😊
@user-qs8im6hz6d
@user-qs8im6hz6d 10 ай бұрын
@@Mr-me5ee 單純以標題案
@chalisTCTW
@chalisTCTW 10 ай бұрын
其實一般情況下來說,開行快速列車與提升路線的速限並沒有太大的關聯,而路線的速限必須考慮路線標準、彎道、爬坡及沿線聚落條件來制定,如果速限的制定同時符合安全及效率,合理的符合速限行駛並不會影響安全性。
@user-qs8im6hz6d
@user-qs8im6hz6d 10 ай бұрын
@@chalisTCTW 直線與90度的轉彎可以用相同速率運行?
@chalisTCTW
@chalisTCTW 10 ай бұрын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說各種情況下開行快速列車並不影響路線的速限。假設原先一彎道限速為80公里/時,那各級別列車理論上通過本彎道的速度都不應該超過80公里/時。 因此本影片提到議會討論的議題重點是透過"減少停靠站"來縮短運行時間,不是"提高速限"。
@Kl20025
@Kl20025 11 ай бұрын
不如高架軌道跟機車共用路權😂變成機車的高速公路可能比較快😂😂😂😂😂大家都有直達車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這不太可能,這樣會造成其他用路人的抗議😂😂😂
@user-southwestcity
@user-southwestcity 11 ай бұрын
你好,發現你都是講淡水=台北為主,還蠻好奇為什麼都是這方向? 畢竟台北的四方向:東南西北都有衛星城鎮。淡水是北方。東邊問題多(汐止),而且沒有捷運,暫不討論合理。 西邊(三重蘆洲新莊板橋)跟南邊(中和永和新店)都有類似問題,而且人口更多、運量需求更高,想看看你對這兩個方向有什麼看法? 我本身是以新北 西邊、南邊為主。也會分析相關捷運建設等。分析到現在只覺得:新北市砸鍋了,無解。拆掉重蓋最合乎效益。想看看其他人如何分析,說不定可以突破我的盲點。
@wyork507
@wyork507 11 ай бұрын
淡水比起你上面所提到的地區都還要遠,而且淡水目前沒有高快速道路,除了幾乎沒有 9XX 快速公車外,主要也只有一條平面道路。由此來看,淡水台北間較需要先解決。
@chalisTCTW
@chalisTCTW 11 ай бұрын
為什麼會講淡水,這個原因還蠻有趣的。 一方面是因為淡水距離台北市更遠、沒有太多可以利用的主要道路,捷運淡水線在所有捷運路線中具備的改進潛力又更高,至少不會有一遇到地下段就無解的情況,才會多出很多討論空間。 同時也是因為淡水的影片最早創造出話題,有話題就有製作影片再討論的空間,透過每次製作時吸收觀眾看法和與公部門討論的經驗,也讓話題不會止步於原先的論述和看法,進而有製作影片的潛力和空間。
@user-southwestcity
@user-southwestcity 11 ай бұрын
@@chalisTCTW 原來如此,很棒的分析。:)
@user-Jie856
@user-Jie856 11 ай бұрын
20公里51分鐘...腳踏車隨便騎都比輕軌快
@uranusjr
@uranusjr 11 ай бұрын
腳踏車也是要等紅燈,實務上市區要騎到平均破 20 難度很高,51 分鐘能騎 15km 就很厲害了
@jo2000tw
@jo2000tw 7 ай бұрын
想法真的很好! 但下一步就是議員會問的問題了:請問;我哪一站的居民需要被跳過?他們難道不是我的選民嗎? 就算這一站人很少,就要有差別對待嗎?要怎麼跟選民交待?住在人少的站就該被喪失權益嗎? 被跳過的站難道不會影響房價嗎?等車時間比別的站要長,那誰要買這一站的房子? ( 不用辨解!不分藍綠,這件事絕對百分之百會發生 ! ) 就如同輕軌因為屬性的關係是沒設置廁所的, 安坑輕軌不就被議員要求另外弄了一塊地去設置廁所一樣的道理。 拿什麼國外的案例來比都一樣,選民跟民粹最大!再專業的說明都是屁!
@asdfgh99948
@asdfgh99948 11 ай бұрын
7:29 淡北道路已經確定要開闢了 😢
@chalisTCTW
@chalisTCTW 11 ай бұрын
這點站在已經看過國外都市計畫模式的角度來說,我是真心覺得可惜。 首先新路廊要額外花費徵收興建這是一定的,然而淡水線的路廊尚未飽和,不用現有的東西解決問題等同於浪費的更多資金在不需要的問題上面。 就算撇除新路廊花費成本高的問題以外,淡水線的運能以數據來說也沒有到極限,不能用大眾運輸解決通勤問題反而會刺激私有運具的使用比例提高,考慮到未來十年的發展和使用習慣的轉變,對解決淡水的擁擠問題所能起到的效果恐怕不會太大。
@Kl20025
@Kl20025 11 ай бұрын
塞20多年了,拖了20多年,還可惜喔😂等蓋好又要7-8年😂等於塞了30年的路,我看要不要等少子化,幾百年後台灣都沒人了,也不用蓋路了😂捷運又不是萬能的,就比如到內湖,就算捷運有直達車轉乘到內湖一樣超久,遠不如跳蛙公車
@Hank3286
@Hank3286 11 ай бұрын
淡北快速道路是走外環道,不需要徵用人民土地啊,不能什麼事都想用大眾運輸解決,未來淡江大橋和淡北快速道路都建好,才能真的紓解淡水交通雍塞問題。
@chalisTCTW
@chalisTCTW 10 ай бұрын
台灣本來就是車本主義國家,因此我不反對淡北道路可以一定程度緩解現有的瓶頸帶來的交通問題。畢竟事實上公路運輸擴張容易,短時間內要解決交通問題是可行的。 但是從美國、德國以及台灣自己的數條拓寬或闢建新路廊的案例來說,單純闢建道路而沒有配到的措施並無法舒緩私有運具過多以及瓶頸路段造成的壅塞問題。 從理論層面來看淡江大橋對進入市區的幫助不大,因此主要還是依靠淡北道路會比較實際。然而淡北道路只是將現今紅樹林、竹圍路段的車流轉移進大度路或台北市區,並沒有根本解決私有運具過多及既有的通勤習慣造成的塞車問題。 如果以實際案例考量成本效益來說的話,要用較低的成本長久解決問題同時降低私有運具的持有比例,利用既有的大眾運輸會來的比較有效。
@Hank3286
@Hank3286 10 ай бұрын
淡北道路主要是分流淡水要去紅樹林竹圍和直接去台北市的車流,這點就非常重要了,畢竟這段是淡水去台北最塞的路段,因為長短途車流混在一起,並不是單純把車流延後到大肚路。淡江大橋可以分流從淡水要去五股蘆洲三重新莊泰山板橋的車流啊😄
@Hank3286
@Hank3286 11 ай бұрын
淡水輕軌運行速度太慢了,應該還有提速的空間,而且月台沒閘門的設計方式很不友善也沒效率😅
@Konata
@Konata 11 ай бұрын
進站不到25 基本上看到也能EB
@TaroDrivingTrain
@TaroDrivingTrain 10 ай бұрын
@@Konata 減速到0好像是強制EB(學歐洲的那套),頓挫感超大
@Konata
@Konata 10 ай бұрын
@@TaroDrivingTrain 之前就因為EB差點撞斷鼻子
@TaroDrivingTrain
@TaroDrivingTrain 10 ай бұрын
@@Konata 這個大概只有軟體重寫才有救...
@Mr-me5ee
@Mr-me5ee 10 ай бұрын
​@@TaroDrivingTrain列車基本上都有終停煞車,捷運的停車比較緩是因為有電腦控制速度,輕軌完全是靠人力調整速度,而且輕軌屬於短距離加減速的列車,所以設計上會和捷運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inben823
@inben823 11 ай бұрын
感覺上 .... 以通勤而言,騎機車似乎是更好的方案
@electricitylocaltrain
@electricitylocaltrain 2 ай бұрын
輕軌別搞快車比較好🚊
@yunghanhuang8188
@yunghanhuang8188 10 ай бұрын
悲哀,車上還是建商廣告,建商就是侯友宜洪孟楷大朋友
@The_Flash87
@The_Flash87 10 ай бұрын
一條蓋好才發現問題的爛東西😑
@j73221
@j73221 11 ай бұрын
乾脆就直接做成捷運!輕軌進台北那個時間會瘋掉
@Mr-me5ee
@Mr-me5ee 8 ай бұрын
輕軌要改建成捷運其實沒有辦法,因為列車的車輛、軌道、號誌、供電系統...等相關設備跟捷運完全不同。 而且並不是一直蓋捷運就是解決交通問題的萬靈丹,蓋好之後也有能力經營和管理,不然蓋在多卻無人使用也是浪費錢。😊😊😊
@user-cw5op5ei9m
@user-cw5op5ei9m 10 ай бұрын
人口就沒那麼多,真的是浪費國家資源
@calvinlin4991
@calvinlin4991 5 ай бұрын
主要是太慢,搭乘意願不高
@enzol2823
@enzol2823 11 ай бұрын
搞甚麼輕軌!速度慢,連公車族都吸引不了。 看看祖國日本的行車效率。
@Konata
@Konata 11 ай бұрын
草爆 一定有人在那邊吹喇叭的表示國情不同 啊國情不同引進什麼公路 歧視女性(¿
小路飞姐姐居然让路飞小路飞都消失了#海贼王  #路飞
00:47
路飞与唐舞桐
Рет қаралды 94 МЛН
🍟Best French Fries Homemade #cooking #shorts
00:42
BANKII
Рет қаралды 15 МЛН
你適合住淡水嗎?10分鐘幫你快速分析
10:05
大寶寶的冷知識
Рет қаралды 57 М.
Только девушки так умеют😂
0:59
Kenny Gogansky
Рет қаралды 7 МЛН
Aramızda dağlar var 😂 #funny #viral #shorts
0:12
HASAN TARHAN SHORTS
Рет қаралды 5 МЛН
КАРМАНЧИК 2 СЕЗОН 6 СЕРИЯ
21:57
Inter Production
Рет қаралды 347 М.
зеленое яйцо #shorts #животные #shortsvideo #страус
0:35
Тайные Истории
Рет қаралды 11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