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ет қаралды 8,198
🙋🏻:「醫師,我爸爸上週末突然中風,跟他講話對答還算清楚,但現在右手幾乎都不太會動,因為他本來就是右撇子,許多生活上的事情都變得很不方便,想了解大概有哪些方法,是對恢復手臂功能有幫助的?」
中風後上肢動作復健的介入模式有很多種,但沒有一招打天下、能適用在每位風友身上的絕招,因為每個個案的情況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的病程階段、嚴重程度能選擇的模式也不盡相同,醫療團隊將會在充分了解風友狀態、共同討論後,建議並選擇最適合的療程,過程中可能也需要來回反覆地嘗試不同方法。這個禮拜,就讓我們來認識中風後上肢動作功能恢復的 10 種方式吧!
[ 中風後,上肢為什麼會變得無力、甚至癱瘓?]
在認識有哪些中風後上肢復健的方法之前,我們可以先思考為什麼腦中風會影響手臂的動作?人體的自主動作,是由腦部發出神經訊號,透過神經連結與迴路傳遞到負責動作的肌肉,最終引發目標動作。缺血或出血性中風破壞腦部血液循環之後,對於該範圍的腦區造成神經損傷,如果受傷的區域牽涉到上肢動作的控制,就會導致手臂的動作無力或癱瘓。
原則上,中風時上肢的骨骼、關節、肌肉是不被影響的,但隨著偏癱無力的狀況持續,如果一直沒有去使用活動患側手臂,「用進廢退」的理論就會發揮效果,產生肌肉萎縮、關節沾黏、軟組織攣縮的情形。為了恢復上肢的運動能力,我們藉由神經可塑性重新建構神經迴路、再學習運動模式或新動作技巧。
[ 中風後,怎麼重新使用患側手臂呢?]
我們在這裡無意探討怎麼再生因中風而受損的神經細胞,而著重在如何讓腦部藉由未被波及的中樞神經適應並接管受損的運動功能,因此我們即使無法治癒中風,但能透過復健來讓身體的功能改善。舉例來說,半側大腦切除的病人,藉由持續的訓練經驗,仍可能讓因為切除腦部組織而喪失的功能逐漸進步。
復健的神經可塑性相當強調「練習」,當我們不間斷地反覆做一件事,特定的神經迴路在一開始產生的連結可能比較弱,但久而久之會透過多次的刺激而被強化,和所謂「成為專家背後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勤能補拙」的學理基礎是很類似的。因此,日常生活中持續練習上肢治療性運動是很重要的,起初很困難、動作又卡又不順,但這些經驗會不厭其煩地告訴腦部的神經手臂什麼時候要動作、怎麼做動作,最終能讓手臂的功能變得越來越好。
[ 中風後恢復上肢動作的方法 ]
前面說了這麼多,那究竟是哪些方式能夠幫助手臂功能的進步呢?我們列出了十項復健訓練供風友參考,這些選項的共同點就是刺激神經可塑性的「反覆練習」。
1️⃣ 上肢運動
先前我們在另一篇圖文說明中,有提到幾種主動練習的上肢活動,每天多次練習這些自主治療性活動,對於刺激腦部神經迴路是非常推薦的。復健運動處方的開立難度要適中,太困難或太簡單都不是最佳解,需要有一點挑戰性但不致於都失敗而很挫折。
當然運動量很重要,不過品質也是關鍵,在專業醫療人員的共同參與下,能確認風友們的動作模式是不是良好的,避免因為用不對的動作控制方式而長期姿勢錯誤、出現不好的代償動作。
2️⃣ 被動式活動
上面的自主運動適合已經有動作能力的風友,如果正處在沒有動作控制能力的病程階段,為了刺激腦部神經迴路的可塑性,我們可以用健側手帶動患側手做運動,或是由治療師、學習過復健原則與技巧的照顧者來幫忙執行。
雖然可能恢復速度比較慢,但只要不斷練習,上肢動作還是有機會逐漸進步,張力或是自主控制的幅度也會有改變。練習的強度適當就好,有足夠的休息才能走得更遠,訓練時盡量讓患側關節活動度達到最大,預防軟組織與關節的攣縮僵硬。
3️⃣ 心像練習
有沒有在新聞報導上看過一些職業運動員,透過比賽前想像自己上場時的實況模擬戰術與表現,最終獲得優異的成績呢?這就是心像練習:在心中「看」自己在做復健,和實體訓練一樣能刺激神經可塑性。
4️⃣ 鏡像練習
鏡像治療顧名思義,是在身體中線放一面鏡子,讓眼睛和大腦「看」健側肢體做動作時鏡中彷彿也在運動的患側肢體,因此訓練患側誘發自主動作的同時,我們可以「騙」大腦患側也在順暢運動的假象,這對於腦部也是一種刺激。
5️⃣ 肉毒桿菌注射
中風後發展出的高張力,經常是導致風友肌肉關節僵硬的原因,進一步造成手臂活動度受限。上肢復健理論上能幫助降低張力,但有時在做動作的同時,張力反而可能不降反升,因此就能藉由肉毒桿菌注射的方式,阻斷神經來暫時緩解高張,來讓復健效率提高。隨著藥效減退,降低張力的效果變弱,可能須視情況反覆注射。
在肉毒桿菌發揮效果的期間積極復健,是有助於神經可塑性學習完整且正確動作模式的機會,同時也能進一步降低張力、改善動作。
6️⃣ 上肢輔具
如果上肢有嚴重高張力,或幾乎沒有任何自主動作,我們建議風友使用輔具來幫助上肢動作、打開手掌,佩戴輔具後,同樣需要重複地練習復健運動,增進腦部建構神經迴路的效果。
7️⃣ 侷限誘發動作治療
基本原則是限制健側手、鼓勵患側手的使用,可以在健側手戴廚房厚防燙手套,因此做生活中大小事都會需要用患側手完成。初期可能會感到相當挫折,因為許多任務都會做得笨拙不順,當失敗次數過多、效率過低,可以讓健側手來幫點忙,因為我們希望任務的難度是「有挑戰但不至於都做不來」;持續在復健與生活中結合適當難度的侷限誘發動作治療,效果通常不錯。
8️⃣ 電刺激
電刺激是透過在負責執行特定動作的患側肢體肌群皮膚表面置放電極、提供電流刺激該範圍肌肉收縮,最終引發目標動作的方式。比起單純電刺激,結合復健運動的效果是更顯著的,物理治療師會專業評估需訓練的部位及強度,感覺功能也有受損的風友在電療時須格外注意,肢體表面是否出現過度刺激或受傷的跡象。
9️⃣ 手搖車
這是雙側肢體動作復健的一種,可以藉由健側手帶動患側手的方式來訓練,對於患側手臂活動度受限的風友效果不錯,雖然大部分的動作是由健側手完成的,但對於腦部仍舊是一種刺激。
🔟 承重訓練
無論是坐姿或站姿下,把患側手的前臂或手掌放在一個穩固的平面上,把身體重量緩慢地移轉到患側手,增加本體覺與感覺刺激輸入。日常生活中,用健側手刷牙時,患側手就可以在流理臺平面上練習承重;聊天時,患側手前臂放在扶手上訓練;打牌時,患側手前臂放在牌桌上練習。
[ 中風後恢復上肢動作的時程 ]
每位風友的發病歷程都不一樣,因此恢復的階段與速度更是有很大差異,主要會和中風的範圍大小、受到影響的腦區、復健強度等因素有關,其中又分為可控制(如復健強度與練習頻率)及不可控制(發病時的中風範圍與嚴重度)兩大類,我們希望聚焦的是在中風後可控制的部分。
持續針對受損的功能與動作做治療與練習,雖然每位風友的復原歷程不同,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復健方式並持之以恆,日漸進步的機會和幅度是可以期待的。
🧑🏻⚕️ 上肢動作在日常生活裡幾乎隨處可見,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復健訓練很重要,剛開始患側手沒辦法動作時,被動運動、心像練習是可考慮的起手式,隨著病況逐漸好轉,訓練的強度及模式也應隨之調整,但難度與期待也應適中,維持自己復健的動機。海龜希望各位朋友早日康復、與醫療團隊密切協作、持續復健活動、別失去信心與希望喔~
#中風 #中風復健 #居家復健 #上肢 #動作 #復健科 #神經內科 #stroke #cva #rehab #rehabilitation #arm #upperextremity
---
📒 參考資料 -
1. Oujamaa, L. (2009). Rehabilitation of arm function after stroke. Literature review. 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52(3), 269-293. www.sciencedir...
2. ONISHI, H. (2018). Cortical excitability following passive movement. Physical Therapy Research, 21(2), 23-32. www.ncbi.nlm.n...
3. Thieme, H. (2018). Mirror therapy for improving movement after strok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7), N/A. www.cochraneli...
4. Liu, H. (2014). Changes in brain activation in stroke patients after mental practice and physical exercise: a functional MRI study.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9(15), 1474-1484. www.ncbi.nlm.n...
5. Alon, G. (1994).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nhancement of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al Recovery Dur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 A Pilot Study.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 75(8), 825-857. journals.sagep...
6. Flint Rehab
📒 編撰 - 陳佳菁醫師・職能治療師・美國運動醫學會私人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