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讀的中、小學都是中文學校,沒有用“英文名”的習慣,個人對部份其他華人日常生活中會用一個甚至不是法律有效的偽名:英文名字總是有種怪怪的感覺。 到上大學時有次某科講師閒談起華人名字拼音拗口難讀而會起一個不屬於自己父母起的、法律文件上的“英”文名字的現象,他認為:「其實中國古人也會自己另起“自號”,也就是現代人所講的“別名”、“花名”,洋人講的“Nickname”甚至“Stage Name”,沒甚麼不妥吖! 現實上不少人經歷過老外不停讀錯自己名字無數次的那種無奈崩潰,就會向現實低頭:“不如你叫我的英文名吧!”」 BTW,我是直到畢業工作後才(被迫)起一個“英”文名,(但實際上是日文來的)(Ron,源自ロン,日本麻將食糊的意思,算是較接近本名“龍”的發音吧😜) 對老外我會說:“Hi, I am XXX, you could also call me Ron as my western nickname, that could be easier for you to pronounce it. ”😎🌚 啊,明明很多名字如Michelle, Yvonne是法文,硬是因為其“羅馬字”碰巧也屬“英文字母”而算祂做就“英文”?!😅 故我只會稱之“Western” Nickname而非“English” Name. 😎
@anikakka75673 жыл бұрын
读错就读错呗,取个外国名没认同感
@jamesyang89643 жыл бұрын
只见过华人起英文名叫什么jack tom mary的,不能说没有但是非常少见日本人韩国人给自己改名字,印度人也没有。同样的华人很少穿唐装等民族服饰了,但是同样看韩国日本印度人家节日里那么多穿民族服饰。说白了就是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