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從工程角度解析國道6號延伸花蓮的可行性-淺談隧道工程的難題以及背後的學理

  Рет қаралды 394,002

新高度工程

新高度工程

Күн бұрын

歡迎來到新高度工程,在這支影片中,我們將以動畫和工程實務的角度,探討國道6號延伸到花蓮的可行性。我們將深入解析隧道工程的挑戰,包括地質調查、地溫梯度、岩爆風險及豎井施工的困難。透過分析國內外的隧道工程案例,如阿爾卑斯山的聖哥達基線隧道、雪山隧道和中國雲南的尼格隧道,我們將探索解決這些工程難題的方法。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上的挑戰,更需要考量經濟性與實用性。我們將討論如何更有效地解決花蓮的交通問題,並以蘇花改為成功案例。
若有任何工程問題歡迎至粉絲專頁私訊我們,我們很樂意與您分享與討論!
粉絲專頁:新高度工程
/ newleveltw
--
未來我們還會製作一系列影片,包含
《解說建築工程系列》
1.建設公司生態大解密
2.國內營建業制度大解密
3.如何挑選安全耐震的房子
4.鋼構、鋼筋混凝土到底哪個好
《售屋廣告破解》
1.高磅數混凝土真的有比較好?
2.SA級續接器、135度彎鉤有很厲害嗎?
3.連續壁工法到底是什麼?
4.制震、隔震、斜撐到底差在哪?
歡迎各位訂閱本頻道!
#時事 #新聞#台灣#國道6號 #國道六號 #交通 #能高隧道#交通部#工程

Пікірлер: 2 000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大家對本影片的支持與討論,礙於片長關係,沒能在影片討論太多可能性,在此簡單補充一下:本影片片尾的結論,並沒有認為國道6號延伸花蓮工程上不可行,而且若能再次調整路線以及海拔,避開地熱區域以及過高的山,預算應有機會下降不少。另外若改為快速道路或省道,因為行車速度較國道慢,路線的線型以及高程變化可以更彈性,預算與施工時間又可進一步下降,而且同樣可以達到東西串連的功能,我想這也許會是一個比國道6號延伸花蓮更好的方向,也可以完成環島公路網的建設,以上補充,謝謝大家!
@ni70144
@ni70144 3 ай бұрын
能彈性就不叫「國道」高速公路了,叫山道
@黃建源-s5q
@黃建源-s5q 3 ай бұрын
希望哪天會有大大也可以嘗試出一個如何讓國六東延更可行的方案。
@黃建源-s5q
@黃建源-s5q 3 ай бұрын
@@hliou5443 埔里到霧社、霧社到吉安的沿路既有開發程度、岩覆高度程度差這麼多。說實在認為霧社到吉安難度艱鉅的交通類專家跟YT又不只他一個,甚至馬政府任內也在99年、102年兩度提研究報告不可行,難道這些都是民進黨?要不要說其實中央山脈的地熱、造山運動也是民進黨幹的?
@wangwangogo
@wangwangogo 3 ай бұрын
@@hliou5443你講那麼大聲 你拿錢出來啊 台灣的敵人不在對岸就在島內
@wangwangogo
@wangwangogo 3 ай бұрын
南橫蓋幾年了 難道這條路有人拿來通勤啊 莫名奇妙
@obey0724
@obey0724 3 ай бұрын
解析的非常專業,本人有幸曾做過隧道工程(蘇花改),真的做隧道不是嘴巴說說的,寒流來裡面是穿短袖還會流汗,遇過坍塌600米搶通就花了11個月,要挖過中央山脈跟挖雪山隧道的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時間跟成本真的值得嗎,一坍塌別說想要逃生被埋是連遺體都沒辦法救出來,台灣挖隧道就固定那幾個工班,去問問誰要冒生命危險去挖那個危險的隧道,真的不要嘴巴說說感覺很簡單的樣子
@Rhudiuh16
@Rhudiuh16 3 ай бұрын
讀過土木工程的,一看到穿越中央山脈就知道不可能成案的 第一:危險係數太高 第二:經濟效益太低 第三:必要性太低 第四:太貴
@ok771105
@ok771105 3 ай бұрын
花蓮王說要開國際標 XD
@vidal1104
@vidal1104 3 ай бұрын
其實可以用國際標,台灣不行不代表外國人不行,中國大陸一堆原本認為不可能的建設。
@Sandy-do8yx
@Sandy-do8yx 3 ай бұрын
身邊有親人曾經是雪山隧道的協力廠商,基本上真的能挖隧道就是那幾組人員,萬一真的開工了,地震還是什麼的,你需要幾組人員一邊挖一邊逃命…
@Sandy-do8yx
@Sandy-do8yx 3 ай бұрын
你叫國際人士來這邊挖????是我看錯,還是?台灣的地型那麼特別又多地震,而且光是要打通中央山脈,光是台灣人都不太確定中央山脈地下有什麼了?當初打雪山隧道時,冒出了源源不絕的水啊!都是當初在規劃時沒有預料到的?建議大家去看看雪山隧道的記錄片吧!雪山隧道難,中央山脈更難!
@kjt8erz6qr
@kjt8erz6qr 3 ай бұрын
以一個進入土木職場三十幾年的老兵而言,永遠秉持著人定順天,絕非是人定勝天。 面對自然的環境,永遠要存有敬畏之心。
@小良盧
@小良盧 3 ай бұрын
課本不要再教什麼人定勝天的理論了,要與大自然和平共存,才是對的...看看現在的中橫,就知道那邊適不適合搞這個了,台灣地震太多了
@chiccohuang1972
@chiccohuang1972 3 ай бұрын
把人定勝天當成美德信念就是問題,如您所言,人對自然永遠要存有敬畏之心。
@駱建澄
@駱建澄 3 ай бұрын
等比例的把隧道斷面放到山的剖面,就會知道人類有多渺小
@轟天雷-r7b
@轟天雷-r7b 3 ай бұрын
如把建設經費的利息用來補助東西線機票,1、把8000億省下來作鼓勵生育補助和建設社宅及一些社福支出(花在刀口上)。2、可立竿見影促進花東地區的成效。3、不必擔憂災難及救護困難等等情事發生!一舉多得。
@張阿達-j6l
@張阿達-j6l 2 ай бұрын
本來就沒有人定勝天這回事,東部海岸的那塊石碑都被颱風打沒啦
@張張張-z6l
@張張張-z6l 3 ай бұрын
不少花蓮人一直誤會是交通影響花蓮的旅遊,但我這個東飄的人認為花蓮人搞錯重點了,花蓮基本上跟以前的墾丁差不多,都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花蓮的物價食物等堪比台北的大安區,東大門夜市跟寧夏夜市一樣貴但比較難吃,租屋跟新北中永和一樣貴,旅館住宿當然也不便宜,唯一值得的就是這輾壓全台灣的風景,但久久來看一次就好了XD,真的不如出國。
@王英維-i9y
@王英維-i9y 3 ай бұрын
上次還看到一則新聞,花蓮一份臭豆腐要價NT100實在讓我不敢恭維
@興華-n4e
@興華-n4e 3 ай бұрын
正方:燈亮、路平、水溝通不難。反方:都實現了,我還A個屁。
@嫣花落雨
@嫣花落雨 3 ай бұрын
對花蓮爛地方不要去。沒甚麼好玩不要去
@gavin2818
@gavin2818 3 ай бұрын
東飄?來這搵豆油的,拍拍屁股就走?還是來反串的? 想想我國為何要有十大建設及六年國建,沒有基礎交通建設;何來加速南北物流效率、縮短城鄉差距?
@嫣花落雨
@嫣花落雨 3 ай бұрын
@@gavin2818 南東跑都要繞台灣半圈。4小時跑不掉。要是這條弄起來。南東跑可能1小時多
@ottolee1000
@ottolee1000 3 ай бұрын
花蓮王在阿娟節目說:這太簡單了!人類都可以上月球了..... (END) 聽完真的覺得是很不負責的說法~
@erilau3058
@erilau3058 3 ай бұрын
因為不是他在做,錢也不是花他的,但政績就自己收割。
@w513025
@w513025 3 ай бұрын
這就好比上太空跟潛入深海一樣,光壓力就是很大的問題
@hsinyen7518
@hsinyen7518 3 ай бұрын
到時工程出問題 傅又要甩鍋
@user-rw1vm4ic9b
@user-rw1vm4ic9b 3 ай бұрын
它們是外星世界
@JonahWu0729
@JonahWu0729 3 ай бұрын
看到的時候快中風
@vincentsmyang
@vincentsmyang 3 ай бұрын
政治真的不該凌駕專業,而專業需要有人解釋清楚。你們的頻道一定可以做起來,加油!
@angelchian
@angelchian 3 ай бұрын
這位仁兄有甚麼專業? 哈佛大學土木學博士有拿到? 還是已經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啊? 他說不可行,只代表他本人不會做,不代表歐本海默不能造出原子彈
@vincentsmyang
@vincentsmyang 3 ай бұрын
@@angelchian 你的留言已經充分顯示出你的邏輯程度和心理狀態。
@angelchian
@angelchian 3 ай бұрын
@@vincentsmyang 我的邏輯程度當然不可能會是你這種人能夠看得出來的。 正如你不知道在跟你對話的人是個工程學博士
@yufeil0709
@yufeil0709 3 ай бұрын
@@angelchian​​⁠你的邏輯程度在人家看來可能太低,正如你不知道,跟你對話的人可能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系的博士😂。
@angelchian
@angelchian 3 ай бұрын
@@yufeil0709 那這個人肯定不是台灣人,因為就連張忠謀都沒有拿到過MIT的博士,他應該連台積電的大門都沒有踏進去過
@Allen-os3xe
@Allen-os3xe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你的影片!雖然我只是個大學生什麼都不了解也不是本科系的,但能夠幫大眾做這樣解析的影片可以讓我們可以用低成本的方式了解目前的政策!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您的支持,但我主要是想分享工程知識,無意扯上政治🤣,做這集只是想解答最近大家對於隧道工程方面的討論~
@brainwashkenny1
@brainwashkenny1 Ай бұрын
921大地震的時候,中部地區到處都發生大規模山崩,沒有親眼見識過的人根本沒法理解。草嶺在1980年代就有滑草場,身為台中人的我去玩過好幾次。但921大地震一來,草嶺發生大規模崩塌,根本是完全面目全非。有一處的山坡整個垮掉,甚至被震到飛到河的對岸。 像921這種等級的七級地震,其實只是什麼時候來的問題。當它來的時候,你再堅固的橋樑、隧道,在大自然面前都是屁。整座山都垮了,再堅固有鳥用?一些活在台灣的人總是說大陸如何如何,但大陸那些每次地震、下雨過後,有多少道路、橋樑垮掉卻是他們絕口不提的。 台灣不是大陸,不需要靠什麼人定勝天的白痴基建來提升民族自信。
@tofuworld888
@tofuworld888 Ай бұрын
就一堆跳針仔一直無視能高山的問題以及花蓮地震強度的問題,一直以為大陸那套好棒棒好優秀,不看看這次凱米颱風以及上個月中國洪水沖垮多少鐵路、公路以及高速公路橋樑,更不論那個地基掏空以及走山的影片數量,還在中國好棒棒中國好優秀都不知道是來討論還是來宣傳的,唉
@warlock1843
@warlock1843 3 ай бұрын
第一次看到有人這麼認真的分析花蓮王的幹話
@daster86423
@daster86423 3 ай бұрын
國六你GOOGLE一下,之前不少人做過
@biggutao
@biggutao 3 ай бұрын
等到法案通過就不叫幹話了 但其實我也知道只是要挖爛破壞中央山脈 沒完成也只能兩手一攤說是國會多數同意的
@Andy.Chen.1.26
@Andy.Chen.1.26 3 ай бұрын
其實這條路早被構想過,只是台灣人自己沒在注意
@user-wx8wb3pr6b
@user-wx8wb3pr6b 3 ай бұрын
不是幹話 花蓮王現在有能力搞事
@到處看看-p2w
@到處看看-p2w 3 ай бұрын
​@@daster86423很多人評估,但是壓10年做完的只有他...
@chia-jungchen1605
@chia-jungchen1605 3 ай бұрын
身為同業技師覺得影片說得很棒,可以讓一般民眾知道問題,而且結論也算中肯!
@markbear1975
@markbear1975 3 ай бұрын
第二次看到這隨道詳細施工問題解說,兩次都有新發現,也給很多不知道的人更多的解說,我也是工程人員我知道這不是簡單的事,良好的評估評議才能讓人信服
@a931326
@a931326 3 ай бұрын
很專業的資訊但是用簡單的說明讓大家可以快速了解,這個頻道會紅,期待這天的到來
@yt-kis28519
@yt-kis28519 3 ай бұрын
目前看過最認真的油土伯,動畫、字體、排版、用色都很講究很有心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您的支持與肯定,我們會繼續努力的😀
@AA-do2ec
@AA-do2ec 3 ай бұрын
動畫真的很厲害
@jackjanys01
@jackjanys01 3 ай бұрын
說真的,早在日本時代,日本人就有計畫橫斷鐵路計畫,那為何放棄 就是技術上不可行,因為斷層帶、地熱帶、復土造成的岩爆就是硬傷
@btx7812
@btx7812 3 ай бұрын
事實證明日本人有先見之明 因為台灣的中央山脈每年可以平均「長高3cm」 這次花蓮七級大地震,還讓台灣島各地擠壓漂移3~8公分... 然後中央山脈是受板塊運動影響最大的山脈。
@金山周-m9z
@金山周-m9z 3 ай бұрын
所以 我才說 花蓮忘 他是不頭殼底曬)這麼多複雜的斷層問題 山體 內含水問題 土質岩石層問題 他真的很感想
@羅恆
@羅恆 3 ай бұрын
當時也有橫貫公路計畫,而且就是走這條經過能高山的路線。1940年代動工,只完工到廬山。剩下廬山到花蓮的路段只有路基,而且碰到一場颱風就塌了。光復後這路線就被放棄掉。
@金山周-m9z
@金山周-m9z 3 ай бұрын
@@羅恆 因為這邊過去到龍門 那邊岩層更不穩定
@hkenful
@hkenful 3 ай бұрын
100年前技術進步是很大的,各位可以想像100年前的生活和現今的生活
@better.lee1007
@better.lee1007 3 ай бұрын
雪隧隧道開挖面工作面温度,我在竖井增避主坑隧道工作了四年,温度最高的時段在開炸後1~2小時的出碴及修挖時,因為挖机及土車與装載机全功作業,机械温度都很高,但出完碴後麈降空氣温度都降到適温,如果開挖面有装抽風机及風管接到洞口排風,可以缩短高温時間約在三十到五十鐘內,記得兩次过年停工巡視開挖面時,風机沒開,隧道內空氣冰涼冰涼的。
@samwu8070
@samwu8070 3 ай бұрын
在那邊爬過山,是個很棒的地方。實在不有希望那邊的山林被過度開發。
@112Nousagi
@112Nousagi 3 ай бұрын
能安縱走真的很漂亮
@qaz205
@qaz205 3 ай бұрын
重點是 1、有沒有提出具法律效力的最高額度預算 2、有沒有可行性評估、環評 3、有沒有請專家學者一起來討論
@蔡如伶
@蔡如伶 3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 明明去花蓮有很多種方式 坐高鐵接台鐵 全台鐵 全國道 或是搭飛機 貫穿中央山脈 真的是太過分了 連唯一的美景也要破壞
@蔡如伶
@蔡如伶 3 ай бұрын
@@qaz205 沒有 這二兆法案 已經二讀過了 怎麼過的 就是靠黑箱 多數決過的~
@qaz205
@qaz205 3 ай бұрын
@@蔡如伶 😢😢😢
@han-changweng1899
@han-changweng1899 3 ай бұрын
終於有人講出實際運作的困難
@GINOHung
@GINOHung 3 ай бұрын
何煖軒vs傅崐萁就有專業的vs政治嘴砲
@hliou5443
@hliou5443 3 ай бұрын
聽播主在叭叭! 不是對政府施政不滿!但只想問一個問題:如果埔里到霧社這段上升的幾百到一千公尺高度都可以被忽略不計,那麼從霧社到吉安這段,為什麼不可以採雙段向緩坡上升、下降的方式? 如果抬高了隧道進口高度,是不是就可以不必挖那麼長的隧道?而且,歐洲幾十年前早有這種抬升公路高度,避免挖掘過深過山隧道的方法! 我個人以為,其實從國民黨到民進黨歷屆政府主要的考量就是錢。政府認為以台灣目前的現況,不需要開發花蓮。其他西部縣市的土地都還沒開發完畢,管後山幹什麼! 現在出個花蓮王傅XX,就是讓台灣國民黨到民進黨政府這種短視近利的西部自我中心主義踢到塊鐵板! 我個人覺得傅XX可以再鬧大一點!讓大家知道:台灣人,不管生活到東部還是西部,都是台灣人! 播主,你可以再叭叭嘛,再為民進黨政府說話嘛!但你知道你其實是在毀台灣,而不是愛台灣嗎?
@黃玉翔
@黃玉翔 3 ай бұрын
@@hliou5443 用講的大家都會,技師執照亮出來讓大家看看你的工程實績,看看有沒有說服力,沒有工程實績在那叫什麻
@MrCongraturation
@MrCongraturation 3 ай бұрын
最厚覆土深度1.6km 把這個當做最困難點。 去看看 阿爾卑斯山脈的瑞士聖哥達基線隧道。隧道長57.1公里,最深處達2,300公尺 2017年已全線通車了 不可否認,要建延伸的國6有困難。但也要 用真正的專業來分析吧
@hliou5443
@hliou5443 3 ай бұрын
@@黃玉翔 所以囉,民進黨永遠贏不回埔里和花蓮。讓馬XX和傅XX一直亂台吧!你可以算一下這個政治成本!出賣潛艦機密值多少錢?你這見貨可以算一算!
@arcloli
@arcloli 3 ай бұрын
講得深入淺出、專業又有條理,真的是好影片啊
@user-sunmoonflower
@user-sunmoonflower 3 ай бұрын
不是每個交通建設都值得犧牲生命去完成,這是條極可能永遠<無法>完工的道路,打穿地質脆弱的中央山脈,不僅危險,花費數千億,也將葬送無數工程師與勞工的生命,應優先增加現有航空與海運運輸量(政府亦可補貼票價),並增添鐵路列車量以疏運旅客,可以立即見到效果,並達到國土永續經營與改善花東交通雙贏局面,基於環境與民眾安全,這真的不是條安全的路。
@lolikung
@lolikung 3 ай бұрын
感謝優質頻道,最喜歡看這種服務建議書等級的內容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您,想必您也是同行xd
@張張張-z6l
@張張張-z6l 3 ай бұрын
台鐵現在到花蓮的班次還滿多的,而且也滿快的就是只停幾個重點站,每次去搭車上都沒多少人,台鐵大概在這些班次上都虧不少錢,大概也是為了社會正義補助在開的。所以這隧道蓋完後我自己是覺得不會有多少人用,經濟上不可行,或是要不要花這筆大錢達到小小的效益。
@許家裕
@許家裕 3 ай бұрын
還是要增設雙線,這樣班次能更多
@蔡如伶
@蔡如伶 3 ай бұрын
真的 不會慢 我前年去太魯閣玩 我就是從台中搭高鐵 再到台北搭台鐵 不到20mims就搭上太魯閣號 我記得我當天6點多的高鐵 到花蓮才1點多~
@緋櫻千穗
@緋櫻千穗 3 ай бұрын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隧道工程是在另外一個創作者上看到,看完第一時間就認為不可能動工。 光是每年的維持就一個巨大的財政坑洞,而且這個隧道20年完工恐怕還是最樂觀的估計,雪隧挖了16年,能高隧道更是雪隧的幾何倍數,遇到困難的話用了兩代人才完成,都有可能。 感覺起來這個就是一個鄭國渠,而且效益比鄭國渠低上很多。
@TOMis76
@TOMis76 3 ай бұрын
拿"鄭國渠"來比有點不適當 畢竟鄭國渠就結果來說確實讓秦國富國強兵 但這個隧道蓋完恐怕是真正的消耗國力 台灣根本不會因為這個隧道變強
@cwang801
@cwang801 3 ай бұрын
拿鄭國渠比喻完全錯誤 鄭國渠完工後秦國的生產力大幅提升 這條隧道根本不可能產生什麼經濟效益
@ckbubutp
@ckbubutp 3 ай бұрын
稱呼「大白象工程」感覺更貼切。港珠澳大橋也有被部分人士如此稱呼過。
@rli2511
@rli2511 3 ай бұрын
@@cwang801 炒房的效益吧 我就問是多少花蓮人真正想要的直直去南投還是直直去台北
@黃建源-s5q
@黃建源-s5q 3 ай бұрын
不要污辱鄭國渠好嗎? 😅 鄭國渠至少濟養關中平原上千年, 這能高隧道撐不撐得過下一次大地震還不好說耶!
@Demuko
@Demuko 3 ай бұрын
很棒的科普,各項敘述言簡意賅。不過有幾處小瑕疵:首先如今鑽探方式都是採wire line 連續取樣,並不需要一直整串拉起換鑽頭。其二,隧道上方一般我們稱為overburden,可以用覆蓋層譯之比較合適,因為可能只有5公尺的土,其他都是岩石,所以用「覆土」容易造成誤解。
@MrCongraturation
@MrCongraturation 3 ай бұрын
最厚覆土深度1.6km 把這個當做最困難點。 去看看 阿爾卑斯山脈的瑞士聖哥達基線隧道。隧道長57.1公里,最深處達2,300公尺 2017年已全線通車了
@tw0820
@tw0820 Ай бұрын
@@MrCongraturation 第二,老是被拿來比的聖哥達基隧道位於阿爾卑斯山,雖然也一樣是個造山地震帶,但無論是地質年代還是穩定性,都還是遠遠高於台灣。根據兩國國家統計資料,瑞士一年發生1,000~1,500個地震,其中10~20個為2.5級以上的有感地震,而台灣一年紀錄將近40,000個地震,其中約1,000個為有感地震。 一個有感地震頻率高人家50倍以上的年輕島嶼,要跟人家大陸國家的地質穩定度相提並論,認真? >> 剩下的自己 google 比較快哦
@johnasonwei
@johnasonwei 3 ай бұрын
我支持傅總召 ………支持傅總召親自去挖!
@Ppl-l8g
@Ppl-l8g 3 ай бұрын
吃錢獸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吃掉所有工程預算 各種吃相 應有盡有 包羅萬象 嘆為觀止。預算撥款到位 可以秒吞 吞錢術如行雲流水 一氣呵成。
@west53100
@west53100 3 ай бұрын
​@@紅柚子-o3v 我也支持你到大陸當解放軍喔!
@紅柚子-o3v
@紅柚子-o3v 3 ай бұрын
@@west53100 哈哈哈
@俊斌陳
@俊斌陳 3 ай бұрын
@@紅柚子-o3v他是總統兼任三軍統帥,沒有當兵的問題。 倒是你們花蓮王子文要不要親自去挖隧道?
@匿名類別
@匿名類別 3 ай бұрын
@@紅柚子-o3v 他有當兵啊,現任職階是三軍統帥
@t.h.1427
@t.h.1427 3 ай бұрын
完全從工程角度探討,太讚了
@rideontime1207
@rideontime1207 3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光是興建過程中能不出現工安災害就絕對是奇蹟了...風險實在太高...
@roger1808
@roger1808 3 ай бұрын
你不住在花東當然說風險太高,你怎麼不說你家前面的馬路風險太高,所以不該有路??
@阿里不搭-k6t
@阿里不搭-k6t 3 ай бұрын
@@roger1808 預計至少花2兆 = 20000億新台幣不說;技術、時間、工期、建成後固定營運成本多少、未來誰來經營、有可能自負盈虧?等等,搞清楚 弄明白了嗎? 聰明人都說"人類能上月球" 蓋一條道路有什麼困難? 又不花台灣人的錢 讓北京出錢⋯⋯?
@顏文二
@顏文二 3 ай бұрын
@@roger1808所以你敢保證工程期間絕不會有任何自然災害,明明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討論,花蓮王卻喜歡用最吃力不討好的方法。
@wainstarz
@wainstarz 3 ай бұрын
而且這都還沒提到興建期間造成的工安事件,還有台灣多處斷層問題
@pinnglin
@pinnglin 3 ай бұрын
@@roger1808 所以為什麼不支持蘇花路廊?這邊的地質 工程我們都了解很多
@ObserverTw
@ObserverTw 3 ай бұрын
感謝優質解說。(感覺遇到太專業的頻道難以反駁時,網軍抹黑的力道也變得蒼白無力。)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您讓我充滿正能量
@China-Taiwan-ok
@China-Taiwan-ok 3 ай бұрын
你的技術代表全世界嗎?
@葉佑佑-h7l
@葉佑佑-h7l 3 ай бұрын
那說說您遙遙領先及贏麻世界的技術,提供給施工團隊一個良好建議​@@China-Taiwan-ok
@RaymondTHYoung
@RaymondTHYoung 3 ай бұрын
1.中央山脈每年仍向上上升4到8公分。 山頂尖因為風化緣故,實際每年長高2公分,但地表以下岩盤仍上升4到8公分。 隧道勢必像台南高雄的中寮隧道一樣,時間過去產生高低落差進而破碎。 2.岩層深處,溫度可達60至80度西以上,若是有地熱在週遭更會達200度西以上。 常人無法入內施工。 3.地下水脈、岩層破碎、花崗岩硬度極大、岩爆甚至有毒氣體都是危險因子。 4.若建成,實際利用的人數,無法支撐後續維護費用。
@張約翰-t6l
@張約翰-t6l 3 ай бұрын
用專業角度理性分析,瞭解施工之困難處與經濟層面須付出之代價,而非紙上談兵,天馬行空的單純想像,並補充有關地質、地震的科普訊息,很實用的資訊,給大大的讚!
@user-sk1bb1vx9d
@user-sk1bb1vx9d 3 ай бұрын
講解的真不錯 讓人了解這個工程的內容以及困難性
@thomasmu1879
@thomasmu1879 3 ай бұрын
對我這個有power point經驗的人來說,是淺顯易懂。
@bearlai8626
@bearlai8626 3 ай бұрын
當初聽到國道六號要東延花蓮,就想到那些提議的人竟把東部斷層當塑膠,這樣的忽略是會付出慘痛代價的
@oreochen9641
@oreochen9641 3 ай бұрын
長隧道通風口選位及防災動線規劃是最重要考量,版主是學大地工程的專家,都把岩體應力解壓破壞的理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大眾瞭解
@tranthungan1978
@tranthungan1978 3 ай бұрын
能高隧道每月要花好幾千萬電費.高溫隧道每年維護費會非常驚人.POT哪個廠商敢做.
@jimmykirito0305
@jimmykirito0305 3 ай бұрын
我只是普通的大學生 我覺得與其花8000億蓋個隧道 不如花個幾億補助國內機票 讓各地民眾無輪旅遊或是返家 提升大家用飛機往返花蓮的意願 感覺還比較實際一點
@jilljill7025
@jilljill7025 3 ай бұрын
坐過高雄飛花蓮,很快,其實高鐵通車前,我都是坐飛機往返台北台南的,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國內線班機只剩離島的樣子
@s07120802
@s07120802 3 ай бұрын
@@jilljill7025 以前我在花蓮當兵都是坐飛機回高雄,坐大約45分鐘就到小港機場了,花蓮飛台北25分鐘
@jilljill7025
@jilljill7025 3 ай бұрын
@@s07120802 除了運量較低以外,我個人偏好飛機,當年機票比高鐵便宜很多,長榮990,飛高雄更便宜
@marshuang58
@marshuang58 3 ай бұрын
​@@jilljill7025飛不回本,平日客流量…
@李小賢-i4k
@李小賢-i4k 3 ай бұрын
主要不是每個縣市有機場可飛花蓮,有了高鐵去任何城市都方便縮短時間.就像屏東也要蓋一條快速公路到恆春這樣當地看重病的人也方便
@ChangRungShiu
@ChangRungShiu 3 ай бұрын
花蓮是我未來想回去的地方,本人很幸運的在花蓮有住過一年,不過越愛花蓮這塊土地就會對花蓮這樣政治人物的存在感到痛心。 每年的宗教預算是全國頂尖 花了數億元去做了香榭日出大道 每年都辦夏戀嘉年華 光是以上這些東西,就不知道可以改善多少花蓮觀光面的問題。花蓮擁有非常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若本身是愛大自然的,會覺得花蓮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美景,尤其是花蓮的溪流充滿深邃的魅力,在喜歡這樣的景色下,就會希望這樣的美景可以只有最低限度的開發。但是大部分觀光客容易親近的區域呢?花蓮的文化歷史價值推廣呢?在這十幾年來慢如牛步,除了原本原住民豐年祭與太魯閣這樣絕世級的美景有繼續在原本基礎中再加強外,花蓮幾乎是沒有能力也沒有想法再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拿花最多錢做的日出香榭大道來說好了,那根本不屬於花蓮,景觀不但突兀,也沒有辦法好好維持,甚至它的作用大概就是讓觀光客拍一張照,然後就可以走了,附屬的配套與規劃完全沒有,就只是一條昂貴的大理石道路。 我還是很愛花蓮,但選錯的人治理,就會覺得自己像台灣的次等公民,而治理你的這些人,都在吃香喝辣,我希望花蓮能夠獲得改變,蛻變成一個以大自然、文化歷史為基底,人民都感到驕傲的城市。
@蔡如伶
@蔡如伶 3 ай бұрын
花蓮人為何要選出像花蓮王這樣的人 花蓮要不是有太魯閣那樣的美景 吸引國外內人士去參觀 也不是花蓮王期間的建設 他在地震期間 還忙著要去大陸呢
@andymp4
@andymp4 3 ай бұрын
版主真的講得太好,既使可以建也要考慮到經濟問題,而不是拼命砸錢.
@chongminghuang2849
@chongminghuang2849 3 ай бұрын
政府缺乏這樣對民眾解釋的作法;導致花蓮王想挖錢坑給全民陪著他跳,還一堆人跟著喊好..... 光是估計就要這麼多錢,等實際運作下去,代價絕對只會更高. 謝謝你們的淺顯易懂,在此奉上小小的支持!!!
@Lin-qu9vf
@Lin-qu9vf 3 ай бұрын
是你不認真吧!一個禮拜前這些談話節目就都有討論。另外,政府做出這種類似反對的解釋,你認為不會遭受提案的在野黨攻擊?腦子很好用,記得要用啊!
@GiantGG
@GiantGG 3 ай бұрын
理盲濫情反政府之人何其多,花蓮王只要說政府不照顧花東人,政府也只能啞巴吃黃蓮。
@chongminghuang2849
@chongminghuang2849 3 ай бұрын
@@Lin-qu9vf 沒在看談話節目呢 阿不就謝謝你這麼有腦,政府沒派你出來跟大眾溝通真是太可惜了。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您對本頻道的支持,我們會繼續推出更優質的內容,謝謝您!
@鄭阿仁-o8s
@鄭阿仁-o8s 3 ай бұрын
政府解釋 媒體不報也沒用⋯
@TWALBEVA
@TWALBEVA 3 ай бұрын
這裡似乎沒有提到地震影響,如果要考慮經得起震度6+的狀況,可能又要全盤翻掉,蓋好後整天修修補補封閉,也沒意義
@余羲
@余羲 3 ай бұрын
應該能參考瑞士的聖哥達基線隧道,瑞士雖然不像台灣地震這麼頻繁,但歷史上也發生過大地震,建造時應該有一些抗震工法
@Lin-qu9vf
@Lin-qu9vf 3 ай бұрын
​@@余羲你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kenewchiu440
@kenewchiu440 3 ай бұрын
@@余羲 瑞士一年大約有500起,多數是無感地震,有感地震一年大約有10起。最近最嚴重地震是2017年中部4.6地震,比他還嚴重地震,要追朔1356年巴塞爾地震約6~7級。 台灣平均每年大約40000地震,有感地震約1000起,台灣幾乎每30年一次超過7以上大地震...要學還是瑞士來台灣學防震工程
@余羲
@余羲 3 ай бұрын
@@Lin-qu9vf 現在想在網路上抬槓的連點內容都說不出來 只會問來問去嗎==
@黃建源-s5q
@黃建源-s5q 3 ай бұрын
@@余羲 但是台灣的地震就是比瑞士頻繁,大地震比瑞士更多...... 要參考隧道防震 ,我還寧願覺得日本的防震比較值得參考
@chinghanho
@chinghanho 3 ай бұрын
終於有人提到阿爾卑斯聖哥達基線隧道
@阿桐伯-x5z
@阿桐伯-x5z 3 ай бұрын
問題歐洲地震很稀有阿...
@chinghanho
@chinghanho 3 ай бұрын
@@阿桐伯-x5z 全球最會震的叫環太平洋地震帶,第二會震的叫阿爾卑斯帶,供你參考。地震不是工程瓶頸,如影片所提到,經費效益才是首要考量。 大家拼了命蓋了世界奇觀,蓋完才發現贏不了遊戲。
@萊茵哈特-c2y
@萊茵哈特-c2y 3 ай бұрын
聽過太平洋火環帶嗎??
@chinghanho
@chinghanho 3 ай бұрын
@@萊茵哈特-c2y 阿爾卑斯帶聽過沒
@dragon5475
@dragon5475 3 ай бұрын
@@chinghanho 笑死人,阿爾卑斯山每年增高0.09公分,中央山脈每年增長2-3公分,也就是阿爾卑斯聖哥達基線隧道30年只被頂高2.7公分,中央山脈30年會被頂高60公分至90公分,還是你想試試165度的隧道感覺如何,不要懶X比雞腿好嗎,講出來給人笑的是不是,而且只講隧道那前後橋墩超過100米的高架橋在山體被板塊頂高後怎麼維持平整。
@kainfox
@kainfox 3 ай бұрын
花蓮王的法案還限定這樣規模的工程從規劃、環評、土地徵收、竣工要壓在10~12年之內完成…
@erilau3058
@erilau3058 3 ай бұрын
他只要出張嘴就好了,做也不是他在做,錢也不是花他的。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您的留言,這個時間壓力真的大,主要是中央山脈的交通真的不便
@jjb9904
@jjb9904 3 ай бұрын
@@erilau3058錢不是他花的,但是他能花那筆錢
@th811208
@th811208 3 ай бұрын
@@erilau3058錢是他賺的
@raymondcheng4576
@raymondcheng4576 Ай бұрын
所以他叫幹王
@6297William
@6297William 3 ай бұрын
以前我會覺得,就技術上的問題而已,總有一天能蓋好的~ 但~幾年前看到麥導去紀錄他們中央山脈大縱走,中央山脈的美麗,無法忘懷。 我改觀了!中央山脈這裡,是台灣的寶,可以的話,永遠不要破壞。 工程進行,一定會有引道、周邊設施,這一開路,比照雪隧,可能要十幾年,期間不會有颱風嗎? 不會有豪雨嗎? 環境的破壞,難以預估。 因此,這條路,一定要貫穿過去嗎? 站在我眼光短淺的想法上,似乎要好好想想~
@sagatgod
@sagatgod 3 ай бұрын
不錯的頻道,訂閱了,期待後續影片。困難點還有湧泉和環評
@Kenny5_MO
@Kenny5_MO 3 ай бұрын
要建肯定能建的,但未來的安全問題和經濟效益才是關鍵
@JasonfilmstudyinTAIWAN
@JasonfilmstudyinTAIWAN 3 ай бұрын
感恩您們製作的說明影片,非常簡單明瞭,感恩您們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您的支持
@iyccs
@iyccs 3 ай бұрын
花東縱谷平原縱深不夠,高鐵的設置,一樣會是個大錢坑。花東建設案,不如單純增加或調整海線公路,或是海線鐵道。另外,立委提建設案,不合模式,大多是為了自己的口袋吧。
@milebackwards
@milebackwards 3 ай бұрын
我覺得甚至增建機場搞不好都更為經濟且可行
@bluemari83120
@bluemari83120 3 ай бұрын
​​@@milebackwards你知道一個機場建價要多少嗎?其次...還要場地場域,就算機場建成,有相關每次搭乘飛機需要的時間手續,以及飛機燃料成本,機場跟飛機本身維護
@chiaominchang
@chiaominchang 3 ай бұрын
好棒的內容感謝讓我們增長許多知識
@centurenstabouleli1674
@centurenstabouleli1674 3 ай бұрын
新聞有報導: 鐵道局公布去年,112年一年高鐵沿線雲林路段持續下陷5.4公分,其中台78線與高鐵交界累積下陷量達114.2公分,是全國下陷最嚴重。
@captainpopcat7982
@captainpopcat7982 3 ай бұрын
優質又專業 希望這頻道能紅
@justintsai1088
@justintsai1088 3 ай бұрын
超讚的頻道 追起來
@菊下樓順信
@菊下樓順信 3 ай бұрын
已訂閱,雖然小弟是學機械的,但是對土木也很有興趣,感謝專業的解說
@user-os5ch8uf5f
@user-os5ch8uf5f 3 ай бұрын
有些機械系也學過 像是應力 梯度則是微積分學過
@ncuenzo
@ncuenzo 3 ай бұрын
環島高鐵我還能接受,但國道6號東延的工程被傅崐萁講得好像很容易似的,如果出現工程人員死傷,你花蓮王要不要切腹謝罪。別人的子死不完。花全台灣人的錢,成就你的功名,花蓮人就吃這一套。
@dennischiang
@dennischiang 3 ай бұрын
非常專業詳細的說明,幫助一般民眾理解跟生活息息相關的建設問題,有助於消弭誤解,增加理性溝通空間,非常感謝,也會支持你們的努力,請繼續堅持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
@doublehelix50
@doublehelix50 3 ай бұрын
天啊~謝謝你們的用心解說
@grason0011
@grason0011 3 ай бұрын
當年開挖雪隧還有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湧水,還有很差的地質環境 挖沒幾米就馬上土石崩塌 然後就因為這樣讓一台TBM報廢 能高隧道的施工難度,我覺得會比雪隧困難非常多
@anselhuang9303
@anselhuang9303 3 ай бұрын
準備穿越喜馬拉雅山的中尼鐵路隧道超過六十公里正準備挖,整個五百多公里的鐵路預定9年完工。川藏鐵路有多條二十公里左右的長隧道,其中難度前三之一的桑珠嶺隧道全長16499米,工程期間不少隧道內溫庋達90度,海拔在二千多米,岩爆一萬六千多次,湧水也不少,難度可能比能高隧道難,只花三年一個月打通,現在技術比1990蓋雪山進步很多,只是錢和經濟效益的問題。
@何孟俊
@何孟俊 3 ай бұрын
雪隧13公里做15年,國六延伸遇到的是連續的隧道,會有空氣稀薄的問題還有要打天井,台灣多地震ㄧ震移位就沒了
@WoWtchout
@WoWtchout 3 ай бұрын
很讚,深入淺出,菜G也能聽懂,都覺得自己也能去挖隧道了呢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貴頻道給予我們莫大的支持與鼓勵!
@matyma7399
@matyma7399 3 ай бұрын
專業就是專業,一語道破這些自大無知政客拖垮財政,結果換來什麼!
@anselhuang9303
@anselhuang9303 3 ай бұрын
絕對做的起來,川藏鐵路的桑珠嶺隊道全長16499公尺更長,四川丶西藏地震也不少,隧道最高溫段達90度,旋工期間岩爆1萬6千多次海拔在二千多米高度,花三年一個月就打通了,現在技術比1990蓋雪山隧道進步太多了,川藏鐵路還有好幾條二十公里左右隧道。中尼鐵路穿越喜馬拉雅山隧道六十幾公里也馬上動工了,整個五百多公里的高山鐵路也才預定9年。 國道6號延到花蓮工程一定做的到,只是經濟效易不大,花蓮車輛不到十萬一天能有多少車通行?中彰投車輛雖然多一些,但是一天能有多少去花蓮,用今天美金中國信託定存6%算,建築費未來加上通脹可能要一兆以上,一年利息要600億,一個月沒有發生意外光是維持費最少要2億,一個月不還本金基本支出52億,就算未來利率大幅降低,一個月不還本金支出也要三十億以上,就是一天支出最少一億,一天通行量一萬輛車過路費要一萬才打平,二萬輛要打平過路費要五千元,一天會有多少車通行,如果想還本金通行費要收多少錢我都不敢算了。
@ymk0106
@ymk0106 3 ай бұрын
我也是想到川藏公路或鐵路,記得比台灣還陡峭,長度還長,但,大陸還是做起來了。
@btx7812
@btx7812 3 ай бұрын
@@ymk0106 問題是他們獨裁國家,國民的$$就是國家的$$, 可以蘇聯式浪費稅金達到政治興建目的,台灣還要考慮經濟效益否則會排擠其他預算。
@ymk0106
@ymk0106 3 ай бұрын
@@btx7812 經濟效益,我是看國道五號,經常都是滿載的,尤其到了假日,更是經常塞車。回收速度超過其他高速公路。 照說,國道六號應該可以分散國道五號的車流,中部的汽車不必跟人家塞國五,還要多好幾個小時。我知道中部的人往花蓮跑,是全省最辛苦的,因為要走最遠。 國道五車多,國道六應該也差不多,假日往花東跑很熱絡。我想,國六應該也是很有效益的。
@雲騰-n8u
@雲騰-n8u 3 ай бұрын
台灣颱風地震多,中國沒有。這是他們不需要遇到的問題。
@anselhuang9303
@anselhuang9303 3 ай бұрын
@@雲騰-n8u 四川丶西藏地震可不比台灣小,川藏鐵路好幾個超長隧道遇問題可是比我們嚴重多了,可是他們大部份多三年多就打通了,工程技術不是問題,是花下去的錢多少錢?通行費要收多高才能回本,這個是不是擺要在比較比在後面再作。
@a0073458
@a0073458 3 ай бұрын
原本按動畫分類想看動畫 結果跑出這個,還看完訂閱了。😂
@CKChiu
@CKChiu 3 ай бұрын
太專業了,台灣就需要多點這種科學的討論,而不是政治口水👍
@MrCongraturation
@MrCongraturation 3 ай бұрын
最厚覆土深度1.6km 把這個當做最困難點。 去看看 阿爾卑斯山脈的瑞士聖哥達基線隧道。隧道長57.1公里,最深處達2,300公尺 2017年已全線通車了 不可否認,要建延伸的國6有困難。但也要 用真正的專業來分析 博主功課做得太少了
@cylimu
@cylimu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解說,真的不希望為了人類的慾望(各方各面)又再去破壞山林。應該思考怎樣才是最經濟、又可以跟自然相互共處的方式才是長久之道。
@bowking544544
@bowking544544 3 ай бұрын
阿爾卑斯山的案例來舉例真的是工程無難度都可以克服~但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淪為政治口水~影片真的很棒~
@泰厲害-e5s
@泰厲害-e5s 3 ай бұрын
很務實,非常棒
@y8uchou
@y8uchou 3 ай бұрын
曾文越域引水-東東段.就已高達 1200覆土壓.. 這工程真的很難
@Wupeipeipei
@Wupeipeipei 3 ай бұрын
感謝分享~補充一點,目前全球都在談的永續更是把環境和社會拉高到比經濟還重要,所以現在歐美先進在發展國家政策時不會像過往一樣為了拼經濟而完全忽略環境~國六東延即便技術可行,也會很大程度的影響高海拔生態,所以在蘇花安已經推動的當下,是否需要國六東延真的是要好好斟酌?我個人是不支持
@Freeway548
@Freeway548 3 ай бұрын
雪山隧道大家還不是爽爽開, 坦白說好好討論! 少些政治攻防, 應該還是有機會激發出不同的想法~ 但很多人只要看到傅崐萁就先反彈2/3了, 那也不用討論了,專業的我不敢造次, 留言中有些人討論到幾個問題,可否請影片主解答? 1.一定要挖那麼深的覆土層才能過嗎, 蘇花改隧道跟隧道外其實也是有高低落差的, 有一定要像影片中的挖1.6公里那麼深才行?原因? 2.繞路的可能, 是否可以評估出中央山脈最狹窄處施工? 減少工程困難度 謝謝
@alanlu1562
@alanlu1562 2 ай бұрын
好喜歡這集的內容,滿滿的知識,平鋪直述。 最後,有經驗的指出盲目追求技術,而不考慮成本和實用性。
@silverapin5167
@silverapin5167 3 ай бұрын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提出「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國道6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3大草案,其中「環島高鐵」與「花東快」兩案已列入立法院院會討論事項,若無共識,藍營就能以人數優勢表決通過,但3大草案預算合計恐達兩兆元遭各界質疑是「錢坑」。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前交通部次長、中華軌道車輛工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何煖軒受訪時分析這3項工程,點出經費龐大、施工困難、環境影響評估等問題。 何煖軒指出,「花東快」明定2500億元,「國6東延」穿越中央山脈估計要8000億元以上,「環島高鐵」指台灣高鐵由宜蘭站延伸至花蓮縣、台東縣,銜接至屏東縣六塊厝站,金額恐破兆元。「國6東延」初擬路廊約90公里,接近世界第三長的公路隧道,範圍內有3處大型崩坍地,行經野生動物保護區,且尚存地熱、斷層、岩爆、湧水等不確定因素,工程難度極高,再經可行性評估、環評等程序,恐怕「搞20年也不會出來」,也有運安會委員認為,溫度破百地熱環境幾乎不可能施工。 何煖軒續指,且以目前的高鐵為例,從1987年起開始評估其可行性,直到2000年開工、2007年通車,時間長達20年,目前高鐵的負債比率約85%到90%;國道五號南港頭城段(第一階段)長度約30公里,從1989年前期作業期間、核定計畫,到1991年開工,直到2006年才通車,原規劃6年完工,實際長達15年才完工;工程需足夠時間評估,進行可行性研究、整體規劃、設計、環評等,僅匡列10年、12年,時間絕對不足。 何煖軒也提到,針對東部交通,政府早就規劃打造全台一日生活圈,交通部2020年政策白皮書載明「西高鐵,東快鐵」,也祭出花東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提高鐵路時速至160公里,將「台北至花蓮」及「高雄至台東」車程縮短至90分鐘內;若硬推「環島高鐵」恐擱置快鐵計畫。東部人口較少,目前高鐵絕大多數靠商務旅客支撐,觀光的旅客占比很少,若硬要在東部也蓋高鐵,極大可能得靠國家持續補助才能營運,但如此一來就無法永續經營,不能長期這樣營運。
@selelavalkyrie
@selelavalkyrie 3 ай бұрын
蘇花改變蘇花高是非工程技術面問題,我覺得當初是國6延伸花蓮,不如去做環島高/快速比較實在 國6就算做類似高架橋爬山也有一定的難度 其實可以補說一下地下水層隧道湧水問題’
@minglienhsu5793
@minglienhsu5793 3 ай бұрын
很棒的科普解說,幫助我們非土木工程專業的人很好的理解。已訂閱!
@韋發祥
@韋發祥 3 ай бұрын
請問如果國六東延終點把吉安改成壽豐,也就是路線南移經過仁愛的親愛村在奧萬大那裡貫穿中央山脈到達壽豐鄉,會有哪些地質問題,因為埔里至壽豐雖然還是會有長隧道,但是路線短,那應該是中橫高的最佳路線吧,因為我認為原本的國六東延路線不只在能高山勘鑽,我覺得奧萬大的山區是否建議政府一併可以勘鑽來選定適合的國六東延路線?
@ymk0106
@ymk0106 3 ай бұрын
我是壽豐人,我也覺得沿木瓜溪溪谷,開到壽豐,可能容易些。
@韋發祥
@韋發祥 3 ай бұрын
@@ymk0106 穿過中央山脈之後沿著怡堪溪蓋隧道橋樑到達壽豐鄉比較有實際吧
@China-Taiwan-ok
@China-Taiwan-ok 3 ай бұрын
你們2位還是比較了解台灣歷史地理,沿木瓜溪到東臺灣….能高越嶺古道
@韋發祥
@韋發祥 3 ай бұрын
@@China-Taiwan-ok 我是想說國六東延要改路線建議通過親愛村設置交流道,行經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南側在穿過中央山脈沿著怡堪溪到達壽豐鄉跨過台九線設置交流道然後銜接花東快
@ymk0106
@ymk0106 3 ай бұрын
@@韋發祥 剛看了一下,你這條路徑更短,可行性更高,只是,好像還沒有人去全程踏勘過? 如果是這條路徑的話,就不會經過霧社了。
@plc8051
@plc8051 3 ай бұрын
這解析真的講解的太棒了 我之前在花蓮機場服役,老家在嘉義 每次往返,幾乎就是繞半個台灣 連假前的半夜0點在軍營用偷帶進去的智慧型手機搶票 沒搶到票的當下,真的別提有多難過 葛瑪蘭客運,轉運站和北車的奔波,彷彿歷歷在目 因此我完全能理解,花蓮人回鄉之路的各種艱辛和不容易 花蓮人,的確是非常需要一條平安回家的路 但這條路,不會是這條隧道 15公里阿,萬一塌了,裡面能一次帶走多少人? 『平安』這兩個字,誰又能給得起呢???
@子果-w6x
@子果-w6x 3 ай бұрын
頻主說的很好🎉: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把那些「天文數字的金錢预算」,不如再把現有的「蘇花改路線工程再做更完善一點」,這比較實際些
@JonahWu0729
@JonahWu0729 3 ай бұрын
這個影片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陳羿銘-g2g
@陳羿銘-g2g 3 ай бұрын
這才叫專業
@ftsglee50123
@ftsglee50123 3 ай бұрын
感謝專業的說明
@Knibu
@Knibu 3 ай бұрын
身為同業,以我所學以及認知,在我有生之年國六通不到花蓮。但我真心期盼土木產業能有大幅度的突破。
@adamchen6518
@adamchen6518 3 ай бұрын
這種工程只有一人決策的國家,打著人定勝天的口號硬幹。不會考慮到犧牲自然環境和生態,也不會考慮付出龐大成本要排擠多少教育醫療社會福利。更不會考慮地震天災的後果。 光是想到你會塞在五十公里隧道進退兩難的情景,也許讓那些無腦的人去體驗吧!
@dankgg6653
@dankgg6653 3 ай бұрын
很棒的頻道內容,讓門外漢也能聽的懂
@MHFO543
@MHFO543 3 ай бұрын
年輕時到交通部送貨,到雪隧辦公室時有位專員桌上放著一顆在雪隧岩層取樣,質地就像大理石,若雪隧耗時17 年,傅說10年能通車要找誰蓋?? 該不會找強國蓋吧?
@城市遊警
@城市遊警 3 ай бұрын
然後跟強國一大堆的豆腐渣工程一樣,塌陷枉死的都是無辜的人民!
@daikao4559
@daikao4559 2 ай бұрын
講解的真好,其實可以其他方式來做,而不是硬要開這段。 感謝版主的分享,真的專業。
@kapah1118
@kapah1118 3 ай бұрын
推結論!安全回家的路不是在家裡前面開一條高速公路就是安全且可以回家的路。如何在兼顧預算、效益、時間,以及環境現實(蘇花山區地形就是不利於大型建設)的情況下做出更好的規劃,這才是行政部分和代議士要去替人民想辦法的事情,而不是隨便就丟出一個法案,畫一張難以實現的大餅就要人民吞下。
@kennyfsTW
@kennyfsTW 3 ай бұрын
影片內容超專業! 我很好奇花蓮的隧道遇到地震會不會有安全問題?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隧道蓋好之後因為成拱形結構,會比施工中還要穩定,如果沒有遇到大規模的地層錯動應該還好~
@cwang801
@cwang801 3 ай бұрын
地震的話危險的應該不是隧道本身 而是在山中穿行的其他路段
@pinnglin
@pinnglin 3 ай бұрын
其實你可以比較看看,地震後蘇花改比較慘還是舊蘇花, 另外蘇花沿線沒有活動斷層,所以幾乎不會發生作者所說的地層錯動
@anselhuang9303
@anselhuang9303 3 ай бұрын
@@pinnglin 比較靠近山壁比較小沒有被石頭打到而已,並不是舊路比較堅固。
@pinnglin
@pinnglin 3 ай бұрын
@@anselhuang9303 希望你看清楚我在講什麼再回
@kenliu3529
@kenliu3529 3 ай бұрын
期待你們更多的影片
@全權-o7n
@全權-o7n 3 ай бұрын
一個工程的施作除了技術. 資金. 公安. 環保基本考量之外. 必須再考慮日後的維護. 保養. 通行費用收取額度與年限. 更進一步還要預設如何面對事故救災. 天災或戰爭的命脈被掐斷.
@徐銘忠-p8w
@徐銘忠-p8w 3 ай бұрын
雪隧當年再開挖時沒多久就碰到比鋼還硬的四稜砂岩增加施工的困難,而且還壞了一台TBM,後來也慢慢克服雪隧的工程困難
@kjustin2375
@kjustin2375 3 ай бұрын
這個議題就跟基隆捷運一樣本來就是假議題,提出來對選民交代而已,不用太認真,不是技術上不可行,是我們的國力目前不允許
@JerryHAHA_4311
@JerryHAHA_4311 3 ай бұрын
國力🤣🤣🤣🤣🤣有夠真實。
@a2011521
@a2011521 3 ай бұрын
鐵路輕軌捷運經過市區或是說住宅區才有意義,台灣的建設都很奇怪
@阿桐伯-x5z
@阿桐伯-x5z 3 ай бұрын
光地震就不允許 還國立列 中橫教訓不夠??
@castillachang
@castillachang 3 ай бұрын
@@阿桐伯-x5z對地質工程,地震問題不大,山脈中的不等量抬升變形與斷層/節理破裂面才是照三餐出現的大問題。
@zigglershow5383
@zigglershow5383 3 ай бұрын
不要說國力了,到時蓋到一半發現根本不可行 爛尾了,誰來負責?
@haze2340
@haze2340 3 ай бұрын
這麼技術性的分析,那些都現在還在支持的藍白粉看不懂啦....
@黃建源-s5q
@黃建源-s5q 3 ай бұрын
貴頻道不是第一個打臉國六東延花蓮的YT, 但是你們是說明能高隧道施工如何困難最清楚最具體的! 傅總召不來看一下嗎
@carpanatomytony
@carpanatomytony 3 ай бұрын
有深度的KZbinr,加油~
@GoogleGoogle-py7ru
@GoogleGoogle-py7ru 3 ай бұрын
感謝解說
@RedPigCheng-hi5vx
@RedPigCheng-hi5vx 3 ай бұрын
有你的講解.真好
@reesechaung193
@reesechaung193 3 ай бұрын
很好的一集,直接訂閱了❤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工程普及知識的影片🥹🥹
@cchu6703
@cchu6703 3 ай бұрын
好的工程師,是解決問題
@btx7812
@btx7812 3 ай бұрын
負責的工程師,不是只有解決問題,還要對執行面負責QQ
@張先-v8u
@張先-v8u 3 ай бұрын
你忘了說要蓋完估計要花時少時間 , 另外台灣每 20 年一次的大地震時為施工帶來什麼影響 ? 日後的維護費用要多少 ?
@chisato9k23
@chisato9k23 3 ай бұрын
以工程技術來說,當然可行,辦法總比困難多 只是有沒有這個必要,花這麼多時間,砸這麼多錢甚至犧牲人命做出來的工程,到底有沒有這麼大的需求確實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個頻道很專業很認真,內容可以說近幾年最優質了
@newlevelTW
@newlevelTW 3 ай бұрын
謝謝您的留言,版主「當然可行,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句話說得真好,也同我們影片最後的結論,謝謝版主給予我們支持
@怎樣-y9e
@怎樣-y9e 3 ай бұрын
花蓮人的智商可領先全台呢 選出這種花蓮幹話王 優秀啊
@musicwithimagine
@musicwithimagine 3 ай бұрын
岩爆聽起來很像寶可夢技能
@SHYang-bf5pj
@SHYang-bf5pj 3 ай бұрын
專業,不要在blabla雪隧為什麼可以能高不行,能高山附近沒有橫貫公路(原本要做的台14線霧社銅門段放棄興建了)光是探勘地質,就十分困難,岩覆是雪隧的好幾倍高,隧道內地熱更上看近一百度,日後也不容易養護。相比雪隧有台9線北宜公路做替代路線和緊急出口,能高隧道若不幸遇到颱風或地震坍塌,沒有公路做替代是更加救援困難的,變成台14線霧社銅門段勢必也要一起做,真的不是普通的困難(別扯中國什麼都蓋得出來,數據造假、豆腐渣工程、無視工程人員和用路人安全是你要的路嗎?)
WORLD BEST MAGIC SECRETS
00:50
MasomkaMagic
Рет қаралды 47 МЛН
So Cute 🥰
00:17
dednahype
Рет қаралды 59 МЛН
He bought this so I can drive too🥹😭 #tiktok #elsarca
00:22
Elsa Arca
Рет қаралды 61 МЛН
觀廢死辯論有感 ➤〈時事憲法解析〉
25:50
大法官講堂_湯德宗教授
Рет қаралды 51 М.
Real Case of Solar Panels: Saying it makes a lot of money is a lie.
21:52
超認真少年Imserious
Рет қаралды 1 МЛН
Taipei protector - Yuanshanzi Floodway
6:34
出張王
Рет қаралды 330 М.
WORLD BEST MAGIC SECRETS
00:50
MasomkaMagic
Рет қаралды 47 МЛ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