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友善!】鐵路立體化讓國外看笑話?這些地方不用地下化也能縫合都市!用友善所有交通方式的人本思維方針解決車本主義問題!【鐵道改革修行之旅 EP.3】

  Рет қаралды 24,058

chalis TCTW.

chalis TCTW.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縣市常常會有用立體化縫合都市的執著
說實話,我認為沒有錯
更新路線又能夠降低地面交通問題對民眾來說無疑也是一大好處
但...立體化花了這麼多錢的背後
真的解決了什麼問題嗎
地面依舊塞車、行人動線破碎
又是什麼原因讓立體化變成勞民傷財的代稱呢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的站區整合案例
看鐵道議題→ / letras_studio
哈囉,我是一個高中生
是一個從小熱愛鐵道的鐵道迷
影片以鐵道、城市、日常與遊戲為主
不定期也會有直播
再請大家多多支持
2022年起籌備鐵道改革議題論壇與協會"LETRAs"
也不妨去點擊頻道頁面關注一下喔
喜歡我的影片要記得訂閱喔
~合作邀約、業務請洽FB~
~加入會員贊助我~
*頻道歷史
2014.04.01 頻道創立
2019.09.26 100訂閱達成
2020.12.12 500訂閱達成
2021.03.25 1000訂閱達成
2021.07.12 2000訂閱達成
2021.08.18 3000訂閱達成
2021.10.23 4000訂閱達成
2022.1.27 5000訂閱達成
2022.8.18 頻道重新啟動
*攝影器材
實車腳架:TRIPOD 3120

Пікірлер: 126
@justin19820920u2
@justin19820920u2 Жыл бұрын
沒錯,台灣砸大錢把鐵路地下化之後,好像完全不關行人的事似的 而且地下化之後騰出的空間還是給車子使用,根本只是在取悅車本主義者,並非真的關心都市的縫合
@user-jimyuwu
@user-jimyuwu Жыл бұрын
看日本人與台灣人的差別,日本人交通建設的想法是希望可以達到鐵路、公路與行人三贏的狀態,而台灣人只是一昧的大公路主義,認為鐵路已成為地區發展的累贅,反而造成更多交通問題
@Konata
@Konata Жыл бұрын
結果看到美國主張公路 卻無視也發展航空
@julianwang
@julianwang Жыл бұрын
聽你在放屁,美國人只發展公路不就比你笨,都市內都是地鐵運行,都市外鐵路只有城際貨運功能 日本都市內地鐵也都是立體化,出了都市圈走平面可是荒廢無人搭乘的鬼站一狗票 台灣是公路與鐵路並行,公路不論使用彈性與便利性與維護成本遠低於鐵路, 整天在鐵路車站內換線並沒有比較有效率,日本公路收費是天價才造成民眾只能搭地鐵 台灣鐵路都是公營與民營日本鐵路效率天壤之別,不是只從鐵公路本身優劣討論 該是升高到各地方交通局與台鐵的協調問題,地方政府不主動提出整合台鐵是不會幫你想 台灣與日本國情不同不是日本永遠好棒棒,用點腦袋
@Konata
@Konata Жыл бұрын
會說國情不同一定都是臭婊子 為什麼沒有男字旁的婊(?????
@scchen1371
@scchen1371 Жыл бұрын
炒地皮才重要!!!
@Konata
@Konata Жыл бұрын
@@scchen1371 炒急掰吧 跟髒話無關
@f27766855
@f27766855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交通從一開始就沒打好基礎的情況下現在要改善幾乎不可能,政治考量、地主利益、建商利益太多事情在掣肘,更別說台灣連馬路都鋪不平,重新規畫都市交通這麼高難度的政策更不可能改變的了...
@Konata
@Konata Жыл бұрын
幾乎都是嫖 怎麼沒有男字旁(??
@soby.H
@soby.H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的土地重劃對地方政府來說是無本生意,先區段徵收,再用土地標售的錢,支應公共用地費用及擴充市庫,所以車道人行道都小到不行,所以雖然街廓變整齊,但人行道狹窄、道路沒有空間規劃左轉車道、也沒有路肩臨停空間...
@michaelwong4002
@michaelwong4002 Жыл бұрын
我们伟大神州,当初基础不是比你们台湾更差?为什么现在在大城市却一个平交道都没有,火车站不需要立体化但是可以兼容高铁、地铁、传统的台铁呢
@scchen1371
@scchen1371 Жыл бұрын
@@michaelwong4002 因為有偉大的獨裁統治, 土地權是國有, 統治者一句話就馬上脫貧了!!
@michaelwong4002
@michaelwong4002 Жыл бұрын
@@scchen1371 建立穿越铁路的高架桥或地下通道所征收的地,会比你们台南站地下化多吗?呵呵
@boeingmd3203
@boeingmd3203 Жыл бұрын
為什麼鐵路會切割城市,市民大道就不會,臺灣就一堆人大公路主義雙標
@Konata
@Konata Жыл бұрын
草爆 公路就不會嗎
@binghamkuang
@binghamkuang Жыл бұрын
每次要南下上學 從中正區跨區到大安區上學 過市民大道都很痛苦 車流量那麼大,難過 (為什麼有了高架,地面車流還那麼高)
@boeingmd3203
@boeingmd3203 Жыл бұрын
@@binghamkuang 因為induced demand,擴建道路,增加車道,只會增加車流量,最後還是一樣塞
@jjjj88521
@jjjj88521 Жыл бұрын
@@boeingmd3203 解決塞車最重要是要想辦法減少車流量 而不是一味拓寬道路 可惜我們政府永遠摸不清這點 只會永遠的治標 然後還治不好
@boeingmd3203
@boeingmd3203 Жыл бұрын
@@jjjj88521 淡北道路、五楊高架就是這樣的例子
@Lxr213
@Lxr213 Жыл бұрын
只講台鐵就好,光是台中高架化後,松竹和大慶沒有做待避線,站區也沒有因為和捷運車站連結,設計上增加或預留使用樓地板面積,幾乎每一個小站的土建工程都套用同一套設計模板複製貼上,就知道台鐵真的沒救了
@huangjason8176
@huangjason8176 Жыл бұрын
不是台鐵沒救啦,沒救的是那些只會高架或地下化的市長和議員,看看原本備受期待的新竹大車站,最近幾天還有議長連署抗議呢,說地下化才能縫合前後站
@yuankai5878
@yuankai5878 Жыл бұрын
高雄地下化也是一樣,多了10個地下車站只有3個有待避線….
@timchen9263
@timchen9263 Жыл бұрын
@@huangjason8176 民代不懂但主辦的機關該要懂啊⋯
@mimsikrYT
@mimsikrYT Жыл бұрын
有嗎?板主說的我騎車經過時怎麼沒太多的感覺(?(
@samuelliluo4097
@samuelliluo4097 Жыл бұрын
台南鐵路地下化之前也是很多人不認同,就是為了那些民代,最終工程計畫不得不進行 那些民代可能想要效法日本,但是都只學半套,甚至四不像
@s888865
@s888865 Жыл бұрын
終於有人做這麼詳細的分享,要是早10年有這個這部影片,那麼社會的討論會更有意義,突然覺得桃園、嘉義超浪費錢做地下和高架
@jimmywang6457
@jimmywang6457 Жыл бұрын
你是哪裡人?
@enzol2823
@enzol2823 Жыл бұрын
每個去東京車站的人都被它的幾百條路線搞到哭! 但我第一次去,並沒有哭,但是卻苦笑不得。 日本的鐵路公司數十家,換線乘坐變成是一項艱困行業。 有時候被所卡,有時被先上車後補票。 搞得一團霧。 當然如果純市區,用一張電子卡,任何公司電車都可作。
@ryanyu5260
@ryanyu5260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的鐵道立體化已經變成政治人物為了打選戰的操弄重點,而非為解決交通問題而存在。 明明就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平交道帶來的交通問題,政府卻還是主張要把鐵道移上一下,導致很多鐵路的必要措施都得跟著大遷徙,像是以前台北市區以及板橋的調車場。人民的納稅錢真的不是拿來這樣亂花的
@nickk4073
@nickk4073 Жыл бұрын
總是有一些不專業的做法行爭取選票之實
@binghamkuang
@binghamkuang Жыл бұрын
覺得好可惜 珍貴的日本素材就這樣一次用完QQ 感覺未來可以再細分 1.人行空間/轉乘設計系列 2.股道配置/月台設計系列 3.人行通路開發/商業策略 等等⋯ 接下來也可以到處造訪台灣各處車站 一次分析1~2個鄰近車站 從上述面向分析差距和可以改進的地方 (當然有大幅改善的地方也很適合提及,散播正能量(?)
@huangjason8176
@huangjason8176 Жыл бұрын
原本以為終於可以看到向日本學習的好計畫-新竹大車站了,結果這個計畫在政黨輪替後毫無消息,其他政黨都只想著要地下化或高架化來炒土地,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考慮什麼是最好的、經濟價值最高的,而且他們根本沒想過如果地下化或高架化北新竹貨場要遷到哪裡去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他們說貨場隨便找個郊外蓋個聯絡線就好了,笑死
@300maxman
@300maxman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有跟京急蒲田站體一樣設計的還有京成的青砥,名古屋鐵道的太田川,近鐵的布施,這種站體的特點是在有限的土地空間上做出最有效的路線配置,不然要地下化的話沒有政府的出資就鐵路公司獨資建設的話可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MrSandro1914
@MrSandro1914 Жыл бұрын
布施駅的流量、日本鐵道的精準管理 確實有讓我吃驚 。另外既然有一個活生生的實例,不知無力校學或置若罔聞也通樣令人很吃驚。
@shannonhsin9613
@shannonhsin9613 Жыл бұрын
鐵路立体化在政治人物口中的都市縫合,其思考順序是 1.增加炒地皮題材 2.提高選民支持率 3.工程建設創造政商和諧 4.解決平面交通堵塞 5.避免平交道事故 思考前提不同,行為模式自然不同。
@fonming
@fonming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的交通建設背後利益盤根錯節, 加上執政者跟相關設計者都不在乎, 所以短期內很難跟上先進國家的腳步
@Konata
@Konata Жыл бұрын
跟神木一樣
@binghamkuang
@binghamkuang Жыл бұрын
不只是執政者不關心 民眾也沒在參與溝通監督 這才是最可怕的 有利可圖,除了譴責良心 難道公民不該在意嗎?
@jason791111
@jason791111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鐵運從人設一開始就差但後來想改的第一部絕對是台鐵公司化要做解決老害
@davidchen7123
@davidchen7123 Жыл бұрын
結尾的彩蛋 (疑?) 希望你的情況有所好轉嘍,感謝你拍的一系列鐵道議題影片~ 站區開發真的是個困擾問題,土地取得以及路線容量也是同時會影響的問題。 發現台灣立體化以後,路線好多都沒有待避貴軌道阿......這感覺就是典型的塞車塞好塞滿,又讓排點不自由的最大例子嗎... 台灣感覺不管在都市計畫、車站周圍開發、特定區,好像很少見有真的良好的規劃,特別是行人地獄的部分,日本真的是很值得借鏡。 很多東西學別人的台灣,要不要來學習一下啊~
@nainaiero
@nainaiero 10 ай бұрын
尤其是高雄車站,不只沒充足的待避軌道 竟然連高鐵預留線路都沒有 北車已經好年前被煤車沒有充足待避的情況困擾很久了 高雄身為南迴重要起始站竟然只蓋兩月台,真是奇觀
@nainaiero
@nainaiero 10 ай бұрын
重點是又地下化,導致所有改善計畫陷入死穴
@binghamkuang
@binghamkuang Жыл бұрын
比較疑惑的是 都說鐵路割裂 但國道勒 汐止的社后地區...?
@OwO_Twalker
@OwO_Twalker Жыл бұрын
汐止被國道分割的超嚴重 但大家只在乎鐵路地下化 架提的大公路把汐止的市容搞得充滿壓迫感
@Konata
@Konata Жыл бұрын
@@OwO_Twalker 笑話 公路半夜維護
@user-ob7vs5pw9g
@user-ob7vs5pw9g Жыл бұрын
都市中心在台灣大部份都是由日治鐵路車站發展而來的,現在卻想把鐵路趕走視為該切下的腫瘤,還覬覦切下來的精華空地作為開發之名行變賣之實來獲利少數人
@LogoShot0514
@LogoShot0514 Жыл бұрын
車本主義下 跟車相關的東西都是香的 鐵路高架橋? 嘔嘔嘔 這種髒東西給我滾去地下
@tsantsau
@tsantsau Жыл бұрын
這個背景音樂很日系哈哈哈
@wilsonman8391
@wilsonman8391 Жыл бұрын
鐵路系統的基礎建設和營運做好了已經會好很多,自然會繁榮起來。
@yuankai5878
@yuankai5878 Жыл бұрын
我覺得還是全台更夠高架化或地下化就趕快去用,不然在平面有平交道常常會有外物侵入啊等等之類的影響,獨立起來能夠減少影響,不然等到時候在地下或高架化對於周遭環境會有很大的影響,高車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當然在高架或地下要提前規劃在未來甚至到100年後都有空間能夠進行擴充的功能,而不是直接做死
@user-oc4bw9lp9r
@user-oc4bw9lp9r Жыл бұрын
我希望交通要更好更穩定更有效率
@fumiko_mykw
@fumiko_mykw Жыл бұрын
地下化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成本比較高
@liaoichi
@liaoichi Жыл бұрын
市區的天空步道目前比較好的只有信義區的新光百貨與周邊的連通道,應該是同一家企業的建築,才可以做整體規畫,再與周邊大樓串連時,阻力就比較小。板橋車站與新北市府周遭感覺就只有做半套,步道穿越大樓時動線不明變成迷宮外,在新北市府廣場反而被市府本身中斷,假日市府沒開放就只能下到1樓廣場。目前也沒有新北市府到環狀捷運站間的直達動線,沒有形成環狀路網真的很可惜。台北車站周邊是以地下街連通,可惜似乎是動向標示讓外地人看不懂,被戲稱為北車迷宮。早期天橋使用率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要反覆爬樓梯上下,加上北台灣的雨季讓行人不願冒雨穿越天橋。使天橋變成嫌惡設施,這幾年大多被拆了。
@user-pm9zv5lc3t
@user-pm9zv5lc3t Жыл бұрын
想不到第3集是這種硬內容w 軌道及站區與周邊的整體開發或改善 蒲田要塞 埼玉新都心 該算特例 官商配合 計劃成功的少數 台灣強調公正公開 結果往往非常不合理
@seanlee1201
@seanlee1201 11 ай бұрын
桃園高架本來要消除沿線飽受塞車之苦的平交道 但是沿線大多是農地跟工業區還改地下化根本就是錢太多
@WilliamLai
@WilliamLai Жыл бұрын
但即使東京鐵道這麼發達,我每天還是走到腿很酸😢,懶人就是要開車
@buddhaburrito
@buddhaburrito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的車本主義讓鐵路立體化變成為了服務開車的人 簡直自相矛盾到不行 最後希望查爾斯可以用更好的錄音設備,不然講話聲音都有個回音聽起來很不舒服
@zawarudo5884
@zawarudo5884 Жыл бұрын
新竹大車站計畫有望成為下個琦玉新都心車站嗎
@jimchiu6181
@jimchiu6181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要把它當大秘寶挖就沒機會,可惜了這個好政策。
@lolivk
@lolivk Жыл бұрын
堅持高速地下化,鐵路高架化,把地面留給行人徒步區!!
@jimchiu6181
@jimchiu6181 Жыл бұрын
不否認立體化燒錢這回事,但如果只有站區立體化還能接受吧,像基隆這樣將轉運設施及海洋廣場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方便行人動線。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確實如此,但站區在沒有考慮營運或擴充需求的情況下立體化也可能造成列車運行的瓶頸 未來的台南車站也是一個沒有考慮營運或擴充需要的計畫
@user-ob7vs5pw9g
@user-ob7vs5pw9g Жыл бұрын
@@chalisTCTW 台南真的.....有沙崙班次還只做兩股加林森站幹嘛,東移吃掉的房還吃一半的不全吃拿來擴張路線,一挖下去直接考古,效益成本差到怎麼可能不是負的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user-ob7vs5pw9g 除非沙崙線真的有意願統一拉到永康或善化發車 不然台南站折返都要跨越對向軌道形成平面交叉 等同於限制了台鐵的班次密度和調度能力
@eric810416
@eric810416 Жыл бұрын
新竹大車站計畫應該是最接近的規劃,可惜前市長搞事接下來大概又要浪費很多時間在大秘寶
@lolivk
@lolivk Жыл бұрын
想當初桃園機捷設計很日本,結果但...
@eedwardlinn
@eedwardlinn 8 ай бұрын
鐵路地下化,根本不是為了改善大眾運輸,而是為了政績。相同的金錢,還不如蓋等長度的高架化鐵路支線、五倍長度的平面鐵路、或者25的BRT路線。才能使大眾運輸的路網深入台灣的每一寸土地、讓每個地方都能有『堪用』的大眾運輸系統。否則,出門只能開車,要怎麼發展人本交通呢?
@mitivic
@mitivic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的無障礙法規可能跟日式車站周邊大天橋的形式有衝突?感覺台灣車站完全沒有類似的設計🤔
@Syooian
@Syooian Жыл бұрын
可惜,我們沒學到日本的經驗,做的每個立體化都是笑話.....
@hiroshirin
@hiroshirin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我覺得要減少的是平交道....不然會影響交通也增加司機(不論是列車還是汽車都一樣)的行車風險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是連主要道路都會硬幹成平交道的神奇地方 考量都市計劃的差異 平交道的設計方式才是比較大的問題 日本許多主要道路或車流量大的地方 幾乎都是與鐵路立體交叉的陸橋與地下道形式 反之平交道多是小巷,幾乎不存在影響交通的問題 也不會過於貼近路口影響交通動線
@hiroshirin
@hiroshirin Жыл бұрын
@@chalisTCTW 所以該立體化的不是車站而是平交道,對吧~
@huangjason8176
@huangjason8176 Жыл бұрын
如果說鐵路在地面上沒有高架或地下化或造成都市被分割,那多達19股鐵道的東京車站前後站應該差距非常大才對啊?不是被鐵軌分割了嗎?
@MrSandro1914
@MrSandro1914 Жыл бұрын
京都駅也有33個月台。😊
@hn9480412
@hn9480412 Жыл бұрын
其實山手線內外環還是有差距,但差距是非常小小到你看不出來
@Konata
@Konata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這麼愛地下化 怎麼都沒想過浪費錢 熟人(家人)可以便宜啊(港片梗)
@Konata
@Konata Жыл бұрын
@hn9480412
@hn9480412 Жыл бұрын
把你家門牌從B1開始算不就地下化了嗎?
@inben823
@inben823 Жыл бұрын
鐵路不立体化,車道、人行道就得立体化 ... 就看是哪一方較大聲 日本那個路面立体化,不知道對自行車夠不夠貼心? 想到一個折衷方案: 若是鐵路立体化不挖那麼深,挖個約二層樓高的水溝來跑鐵路就好了 ... 明挖不用覆蓋,花費、建造時間都能大幅節省到, 經過不用立体化的路段也不用大幅度爬昇, 道路從上面搭平面橋就可以過,頂多凸一點,又可以大量的搭,對人力交通較友善 ...
@turtle__e
@turtle__e Жыл бұрын
這就是路塹的概念,但排水以及防止上方物品掉入鐵軌都是一大問題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自行車問題其實不存在 日本受惠於自行車動線的規劃 以及由於大眾運輸路網產生的轉乘需要 因此自行車普及率非常高的同時 道路和車站周圍多半找得到許多寬廣的自行車動線
@william612234
@william612234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要不是鐵路還有一點點利用價值,不然按照某些人的邏輯,鐵路都該拆掉蓋馬路
@WithTheWind280
@WithTheWind280 Жыл бұрын
👍
@brunorailways4557
@brunorailways4557 9 ай бұрын
過了幾個月再來考古這影片 台灣為什麼不“站區公路立體化”呢?這樣也比較便宜吧 (不不不這樣選民會覺得你在浪費錢)
@brainwashkenny1
@brainwashkenny1 11 ай бұрын
台日的交通差距,在法制上面就已經決定,這不是交通建設做得再好就能追上的問題。 如果你在日本企業有過工作經驗,站在台灣人,或是世界其他一般國家的立場,你會驚訝的發現,一般日本人並沒有自行開車或騎車通勤的自由(マイカ一通勤)。一般台灣人有辦法想像嗎?你想要自己騎車、開車上班,還要先報准公司恩准,公司准了你才能自己開車、騎車通勤。如果公司不准,你就得強致搭乘大眾運輸進行通勤。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マイカ-通勤管理規程」,細節可能不太一樣,但基本規則都差不多: 1.你住的地方要離最近的公車、電車站兩公里以上。 2.拿到駕照一年以上而且最近一年沒有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或重大交通違規 3.要先能確保停車位(公司附近的停車位) 4.依車種不同可能要投保強制責任險。 5.如果發生通勤車輛變更、發生交通事故、發生交通違規時,有向公司報告的義務。 以上等等是最基本的共通規則,隨著公司不同可能還有各自不同的內規。 這套在日本行之有年的系統,直接促進了日本的大眾交通運輸的發達。因為日本的勞基法,對工作的補償規定很嚴格,而通勤途中發生車禍受傷,就屬於職災的一種。最糟的狀況,是企業要白養一個傷兵兩年。因為大部份日本企業不想冒這個風險,所以寧願用限制員工通勤自由,並發給通勤補助(通勤手当)的方式,來儘可能減少通勤職災的發生。在東京討過生活的人,應該都體驗過地獄一樣的滿員電車。我想,如果不是日本很多企業都限制員工不能自己開車、騎車上下班,鬼才要擠那種會死人的電車。
@ariccy
@ariccy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車子為主,地面不夠還要高架快速道路,鐵道通通滾去高架地下,行人是什麼? 日本:大眾運輸為主,要同時考量行人能方便到達車站,車子路有通就好自己繞
@alb1201
@alb1201 Жыл бұрын
不用地下化?🤔 答: 磁浮,不用地下化 ( 誤 ) 答: 膠輪,不用地下化 ( 誤 ) 答: 跨座式單軌,不用地下化 ( 誤 ) 答: 懸掛式單軌,不用地下化 ( 誤 ) 問: 為什麼以上都誤?🤔 啊就 ... 各有各的噪音出現處 🤦‍♂( 掩面 )。 今天就算是某一種高架軌道系統, 上面跑出來的噪音, 跟 gogoro 全部一樣 ... 居民也會說吵 ... 的 ... @@ 「我」也不知道該不該打字 ... 今天就算是某一種高架軌道系統, 上面跑出來的噪音, 跟 u-bike 全部一樣 ... QQ
@electricitylocaltrain
@electricitylocaltrain 2 ай бұрын
台鐵立體化就欠缺完善規劃啊⋯⋯
@andrewlin5320
@andrewlin5320 Жыл бұрын
最可惜的就是新竹大車站計畫吧⋯⋯政黨輪替後直接無消無息
@turtle__e
@turtle__e Жыл бұрын
今天有消息了,但是是被議員聯署反對的消息......
@Lxr213
@Lxr213 Жыл бұрын
對市政府和議員來說,立體化騰出土地聯合開發才有利可圖
@andrewlin5320
@andrewlin5320 Жыл бұрын
@@turtle__e 所以就是被擋了嘛,那位啊?
@turtle__e
@turtle__e Жыл бұрын
@@andrewlin5320 議長提案的,但連署的有好幾個黨
@andrewlin5320
@andrewlin5320 Жыл бұрын
@@turtle__e 真的是…..難得看到台灣有除了高架或底下之後的全新思維建設,真的是…
@jackyang8075
@jackyang8075 Жыл бұрын
結論就是中華民國從日本那接收台灣後交通完全沒有進步
@jjjj88521
@jjjj88521 Жыл бұрын
老蔣只把台灣當成反攻大陸的地方 加上學老美那套大公路主義 導致根本就沒建設 然後時間一長 接續下去的政府也就沒有打算要搞好 哀 當初日治時期有很多鐵路路線的計畫 除了環島鐵路 通通化為烏有
@michaelwong4002
@michaelwong4002 Жыл бұрын
你看看我们伟大神州,哪个大城市包括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的火车站有立体化?我们只有改造、升级车站,把旧车站改为兼容高铁列车。不过我告诉你,在主要城市及干线,一个平交道都没有,神奇吧?
@user-yj8qc9vg5g
@user-yj8qc9vg5g Жыл бұрын
你講的新宿車站、崎玉新都心,行人動線亂七八糟,尤其新宿車站從東口到西口對不熟的人來說,根本就是迷宮。所以地下化跟立體化才是正解,不是日本就是好。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人去日本的身分是觀光客而不是每天每月利用的通勤族 你要說立體化是正解我完全不反對 前提是完整的行人動線及使用者本位的設計 然而反觀台灣的地下化與高架化不僅花費高昂、能夠用其他方式解決地面交通的區域也還是直接立體化、間接造成台鐵嚴峻的經營負擔 更沒有考慮實際營運需求設計,舉凡台南地下化沒有考量沙崙線折返的需求,列車會平面交叉導致排點瓶頸問題 回到地面動線問題,台北地下化之後西區行人動線跟日本比起來亂了不知道好幾倍!沒錯這不是複雜,這是亂! 行人動線破碎、市民高架及忠孝東路龐大車流切割市區發展動線,這你要說在日本,他們往往能夠兼顧營運需求與動線縫合的問題
@XXX-kl3rw
@XXX-kl3rw 11 ай бұрын
台灣國情比較適合鐵路立體化 0.0v
@user-lp9jh1yh6b
@user-lp9jh1yh6b Жыл бұрын
我看台灣官員出國考察是專門出去玩的吧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考察報告:夭壽讚 (為什麼我們的稅金是養這種人...
@user-du4vn3rc3h
@user-du4vn3rc3h Жыл бұрын
台灣的政客對於都市縫合一點興趣也沒有,在意的是這項工程能為自己的私人帳戶賺多少,能為自己增加多少政績
@kelu8677
@kelu8677 Жыл бұрын
鼓吹交通一体化来深圳体验一下交通一体化感受,建造不要成本,运营不要成本,换乘不要成本
@user-zo4df6xo9f
@user-zo4df6xo9f Жыл бұрын
人家的立體化可沒有向地下發展的貴又笨的方式
@Cc-vh4vh
@Cc-vh4vh Жыл бұрын
你是不是建中的?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不是(*´ω`*)
@user-zg6cq6ue5d
@user-zg6cq6ue5d Жыл бұрын
臺灣就是這樣,喜歡亂舞
@ryanlin2888
@ryanlin2888 Жыл бұрын
然而立體化就還是必要的啊 捷運化才是比較錯誤的政策 你台灣打從一開始都市計畫就不合理下 鐵路就是硬生生切開都市兩側 哪怕現在台中高架化之後 前後站仍然落差很大 更別提桃園了 前後站根本是兩個世界 再說了日本的立體化也不少 都心哪個不是架高或是地底?
@binghamkuang
@binghamkuang Жыл бұрын
立體化可以人行道+主要市區幹道 如果鐵路立體化 多少隱藏成本都丟給鐵路營運單位 然後再怪便當局只有便當有競爭力 政治提款機真好用 而且,人家的立體化和我們的立體化不太一樣,他們頂多是市區立體化,我們可是連郊外都一併灑下去,“你們台灣人真有錢”
@gargargargar
@gargargargar Жыл бұрын
新宿、池袋、品川、加上山手線的其他好幾個車站全部都有位於地面上的軌道,並沒有直接立體化啊 XD 重點不在於有沒有立體化,而是有沒有把鐵路、行人、以及當地居民的需求認真考慮進規劃裡 日本就算有地面上的軌道也能把周圍的公路與行人設施立體化來解決,既不影響到鐵路量能,也能讓汽車與行人都有好路可以走 反觀台北,鐵路+高鐵地下化不但閹割了台鐵量能,台北車站周圍還被大公路甚至是市民大道這種高架道路高包圍,完全不給行人好的規劃,這種立體化相對東京的設計有什麼用呢?
@chalisTCTW
@chalisTCTW Жыл бұрын
樓主我尊重你的意見,但是我不認同你的看法 鐵路切過都市兩側?問題不在於鐵路興建,看一下日治時期台中、高雄、桃園車站的設站位置吧! 鐵路都是位於聚落外圍,要檢討的是台灣之後進行的都市計畫沒有考慮鐵路兩側的交通問題 主要道路規劃時就硬拉平交道、路口設計不良又離鐵路太近、住宅商業區規劃沒考慮鐵路整體ㄎㄅ噪音問題 台中車站的問題更是因為鐵路立體化沒有考量行人動線問題,導致發展動線並沒有被有效縫合(你把京急蒲田或新宿那套放上去肯定不一樣) 日本立體化的不少我不否認,但相比台灣來說,鐵路立體化主要只位於“市區”、多半採用“高架化”、且預留“擴充空間”,桃園台南那個田地地下化限縮了擴充能力又加劇支出成本,我看不懂哪裡可以解決問題¯\_ಠ_ಠ_/¯ 都心架高或地底?東京、新宿、大阪、京都車站哪個不是在市中心?你這樣說他們大概會哭死ㄅ
@brunorailways4557
@brunorailways4557 Жыл бұрын
@@chalisTCTW 台南和桃園的那個真的超無言
@ryanlin2888
@ryanlin2888 Жыл бұрын
@@chalisTCTW 呃我一開始就強調是都市計畫的問題吧 所以導致鐵軌分割的客觀結果 還有難以重新規劃設計 我想說的是現實中立體化方案 可能已經是各方最大的妥協了 拿桃園舉例 就算桃園想弄跨站式大車站 現實也沒那個路廊空間 更別提什麼擴充了 無論地下、高架、平面 都免不了要砍掉重練 土地徵收 - 還有我想按我去過的日本 東京、梅田、名古屋車站的沿線 也都是以架高鐵路為主 平面道路留給行人、駕駛吧? 也沒有刻意使用陸橋或地下道
КАХА и Джин 2
00:36
К-Media
Рет қаралды 4 МЛН
Why? 😭 #shorts by Leisi Crazy
00:16
Leisi Crazy
Рет қаралды 46 МЛН
Normal vs Smokers !! 😱😱😱
00:12
Tibo InShape
Рет қаралды 118 МЛН
Когда на улице Маябрь 😈 #марьяна #шортс
00:17
HEROBRINE vs NIKOCADO AVOCADO Rank Up Challenge
0:20
Mazizien
Рет қаралды 8 МЛН
Minecraft Mob's Damage #shorts #minecraft #anime #phonk #chess
0:14